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精选8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精选8篇)

时间:2023-10-14 19:41:37 作者:笔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精选8篇)

行政后勤是关注员工福利和工作环境的重要方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优秀的保险工作总结范文,它们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篇一

当前,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对就业影响不断加深,全市就业工作仍然面临着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的压力;受人口老龄化加剧、生育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社保基金支撑能力面临较大挑战;对标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新要求,全市人才总量和人才结构仍需不断提升完善,“高精尖”人才引进培养亟需实现新突破。

下一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目标,深化改革创新,兜牢民生底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发布我市“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二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根据国家、省部署,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等待遇水平。深入实施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进医疗保险异地联网结算。试点门诊统筹、门诊大病一体化改革。

三是深化落实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加快实施各项人才集聚行动。创新举办第17届蓝洽会、百所高校千名博士____行等系列活动。

四是健全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启动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试点工作。深化功能区职员制和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试点。

五是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构建“1+n”的劳动关系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篇二

(一)全力确保就业形势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3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1%;政策性扶持创业1.24万人,创业带动就业3.29万人。

一是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在全国率先出台就业创业政策风险防控办法,构建就业创业政策风险防控长效管理机制。以市政府办公厅1号文件下发《**市失业预测预警和调控应急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全时段、全覆盖的失业预警动态监控,保障就业局势稳定。

二是优化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建立小微企业享受创业政策名录推送制度,推进企业用工定点监测。评选出首批7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三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出台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先垫后补试点政策,由“补贴机构”改为“直补个人”。推进初、中级职业技能鉴定下放。实施技能帮扶万人工程,上半年培训劳动者5026人。四是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出台《关于开发大学生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畅通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成长渠道。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站,启动第四届职业生涯大赛,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提高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标准和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补贴待遇,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773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

(二)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是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险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试点。二是在全国率先实施补充医疗保险制度,重特大疾病患者所需特药特材数量由9种扩大至41种,覆盖病种及保障额度均居全国首位,上半年为8.2万人次参保患者支付基金1.9亿元。在全国率先将重度失智老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范围,150余名失智老人进入“失智专区”享受人性化照护。三是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提高居民医疗保险待遇、生育保险分娩医疗费定额结算标准。继续实施降费减负政策,失业保险费率由1.5%降至1%,工伤保险平均费率由0.67%降至0.51%。四是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健全涉嫌社保欺诈案件移送机制。出台加强社会保险稽查工作意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办法,开展社保缴费基数稽查、社保费清欠等专项行动。五是完善社保经办服务。推进医保异地联网结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增至28家。推进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完成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三)深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全市引进人才8.8万人,同比增长17.9%。其中,引进博士和正高职称人才844人,同比增长13.7%;硕士、副高职称和高技能人才7610人,同比增长25.4%;引进外国人才3495人。

一是积极推进人才政策创新。研究制定顶尖人才认定和奖励资助实施细则、加强新形势下引进外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外籍雇员聘用管理暂行办法、资深海归引进计划等引才新政,优化我市引智引才环境。

二是加大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创新实施博士后培养留*计划,提高在*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服务水平,上半年引进两院院士及相当层次的科学家11人,我市推荐专家成功入选第七批国家****外专项目。启动振超技能大奖评审,推进“名师带徒”、新型学徒制试点,新增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齐鲁技能大师工作站各1个。

三是实施重大引才专项行动。聚焦重点功能区、重点产业,面向全球发布引进海洋高层次人才公告,组织开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项目需求征集。成功举办2018国际城市管理**年会、2018全球智库创新年会,搭建国际高端智力交流合作平台。我市连续第六年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四是优化人才公共服务。建立全市人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发放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50余张。深入推进外国人来华“两证合一”试点。成立全省首家“海归创业学院”。启动运行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进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博士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四)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一是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试点准备工作。深入推进聘任制公务员试点,上半年完成第四批5个职位的招聘。全面启动海洋国家实验室、蓝谷管理局、邮轮港管理局等功能区职员管理改革试点。启动第二批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试点。二是完善考录招聘制度。首次开展面向本土优秀人才招考基层公务员、定向招考残疾人等试点。组织完成公务员考录笔试面试,698 人进入体检考察。出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规程,完成4210名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工作。稳妥做好军转安置工作。三是加强考核培训。推进公务员平时考核全覆盖。建立“立德为公”微信公众号,启动基层和机关基础岗位公务员培训,开展“为民服务示范岗”、“职业道德标兵”创建。

(五)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385件,立案查处劳动保障监察案件2265件,主动检查用人单位4909户。一是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六区、四市最低工资标准分别调至1810元和1640元。二是妥善做好搬迁和重组企业职工分流安置。指导7家搬迁企业制定实施职工分流安置方案,拓宽分流安置渠道,确保分流安置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三是加大劳动维权力度。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专业性预防调解,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力做好退役士兵人社领域权益保障工作。

(六)着力提升服务大局和服务民生的能力。围绕推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出台《深化改革创新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工作方案》,提出17个方面的改革创新措施。围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开展基层平台精准服务年活动。推行网上政务服务深度办理,推广“智慧人社”手机app,率先开展“人脸识别”认证试点,推广社保掌上预约系统,提升便民服务实效。

二、存在问题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篇三

以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为抓手,开展线上线下招聘xx场次,首次举办网络直播带岗招聘会反响热烈,累计提供就业岗位x.x万余个。开展困难企业职工培训、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和以工代训,及时兑现发放培训补贴。全面落实农民工服务保障五大行动,全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xx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以内,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落实社保扶贫,按政策为符合条件的未超龄低保和特困对象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为超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额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深入企业走访调研,送政策上门,推广“互联网+社保”,xx人以上参保企业开通率达xx%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xx%以上。

强化人才服务,完成上半年考核招聘高层次人才工作。重新修订《简阳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动办法》,有序推进事业单位人员奖励工作。完成公开招聘教师笔试工作。完成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公开招募工作。在x举行“风筝行动”乡情恳谈会一场。

发挥简阳市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处置中心作用,接待来访人员xxxx余人次,做好案件登记调解移交相关工作,最大限度化解矛盾隐患。顺利通过x省xxxx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核查工作。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篇四

(一)全力确保就业形势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1%;政策性扶持创业1.24万人,创业带动就业3.29万人。

一是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在全国率先出台就业创业政策风险防控办法,构建就业创业政策风险防控长效管理机制。以市政府办公厅1号文件下发《____市失业预测预警和调控应急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全时段、全覆盖的失业预警动态监控,保障就业局势稳定。

二是优化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建立小微企业享受创业政策名录推送制度,推进企业用工定点监测。评选出首批7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三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出台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先垫后补试点政策,由“补贴机构”改为“直补个人”。推进初、中级职业技能鉴定下放。实施技能帮扶万人工程,上半年培训劳动者5026人。四是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出台《关于开发大学生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畅通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成长渠道。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站,启动第四届职业生涯大赛,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提高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标准和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补贴待遇,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773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

(二)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是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险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试点。二是在全国率先实施补充医疗保险制度,重特大疾病患者所需特药特材数量由9种扩大至41种,覆盖病种及保障额度均居全国首位,上半年为8.2万人次参保患者支付基金1.9亿元。在全国率先将重度失智老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范围,150余名失智老人进入“失智专区”享受人性化照护。三是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提高居民医疗保险待遇、生育保险分娩医疗费定额结算标准。继续实施降费减负政策,失业保险费率由1.5%降至1%,工伤保险平均费率由0.67%降至0.51%。四是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健全涉嫌社保欺诈案件移送机制。出台加强社会保险稽查工作意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办法,开展社保缴费基数稽查、社保费清欠等专项行动。五是完善社保经办服务。推进医保异地联网结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增至28家。推进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完成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三)深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全市引进人才8.8万人,同比增长17.9%。其中,引进博士和正高职称人才844人,同比增长13.7%;硕士、副高职称和高技能人才7610人,同比增长25.4%;引进外国人才3495人。

一是积极推进人才政策创新。研究制定顶尖人才认定和奖励资助实施细则、加强新形势下引进外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外籍雇员聘用管理暂行办法、资深海归引进计划等引才新政,优化我市引智引才环境。

二是加大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创新实施博士后培养留__计划,提高在__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服务水平,上半年引进两院院士及相当层次的科学家11人,我市推荐专家成功入选第七批国家____外专项目。启动振超技能大奖评审,推进“名师带徒”、新型学徒制试点,新增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齐鲁技能大师工作站各1个。

三是实施重大引才专项行动。聚焦重点功能区、重点产业,面向全球发布引进海洋高层次人才公告,组织开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项目需求征集。成功举办20__国际城市管理____年会、20__全球智库创新年会,搭建国际高端智力交流合作平台。我市连续第六年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四是优化人才公共服务。建立全市人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发放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50余张。深入推进外国人来华“两证合一”试点。成立全省首家“海归创业学院”。启动运行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进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博士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四)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一是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试点准备工作。深入推进聘任制公务员试点,上半年完成第四批5个职位的招聘。全面启动海洋国家实验室、蓝谷管理局、邮轮港管理局等功能区职员管理改革试点。启动第二批事业单位职员制改革试点。二是完善考录招聘制度。首次开展面向本土优秀人才招考基层公务员、定向招考残疾人等试点。组织完成公务员考录笔试面试,698人进入体检考察。出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规程,完成4210名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工作。稳妥做好军转安置工作。三是加强考核培训。推进公务员平时考核全覆盖。建立“立德为公”微信公众号,启动基层和机关基础岗位公务员培训,开展“为民服务示范岗”、“职业道德标兵”创建。

(五)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385件,立案查处劳动保障监察案件2265件,主动检查用人单位4909户。一是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六区、四市最低工资标准分别调至1810元和1640元。二是妥善做好搬迁和重组企业职工分流安置。指导7家搬迁企业制定实施职工分流安置方案,拓宽分流安置渠道,确保分流安置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三是加大劳动维权力度。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专业性预防调解,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力做好退役士兵人社领域权益保障工作。

(六)着力提升服务大局和服务民生的能力。围绕推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出台《深化改革创新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工作方案》,提出17个方面的改革创新措施。围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开展基层平台精准服务年活动。推行网上政务服务深度办理,推广“智慧人社”手机app,率先开展“人脸识别”认证试点,推广社保掌上预约系统,提升便民服务实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落实政策,服务市场,推动更高质量就业创业

一是大力打造“创业芜优”之城。截至目前,全区新增市场主体*户,新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个,高端人才*人,引进大学生*人,新增规上企业*家,全区现建有各类创业孵化载体*个,孵化企业超过*家,各项工作均在全市名列前茅。牵头成立芜湖市创业服务联合会,由*区作为首任理事长单位,推荐区内*人入选芜湖市创业导师库,设立芜湖市首个青年创业中心,未来将承办全市各项“创业芜优”专题活动。

二是推进“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及免费就业技能培训。为传承发扬徽菜老传统、创新拓展徽菜新内涵,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我局积极开展小笼包、平锅炒面、牛肉面等江城特色美食免费培训,同时培训叉车司机、育婴员等热门就业技能。引导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通过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上半年,全区开展企业新员工岗前技能培训*期,培训*人,其中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达*人次。开展徽菜师父培训*期,培训*人。

三是试点开展三公里就业圈。以街道、社区(村)三公里范围内的劳动者、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创新“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线上线下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模式,达到“三公里”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业的工作目标。经过前期调查摸底,收集失业人员及小微企业招工信息,选定澛港街道中央城、学府、儒林三个社区为全市首批三公里就业圈试点单位。目前,服务协议已经初步签订,服务系统正在调式阶段,下半年将全面推动运行。

四是创新打造企业人力资源共享平台。为优化营商环境、缓解企业“招工难”压力、帮扶城乡劳动力就近就业,我区通过建立劳动力共享模式,创新打造重点企业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形成“蓄水池”效应,实现合作共赢。该平台于*月底已经正式运行,现签约合作学校*家,合作用工企业*家,涉及三花自控、三联锻造、天*新能源、忠旺铝材等区内重点用工企业。平台已招收劳动力*人,经过培训后已经全部安置去各企业,有效缓解今年疫情以来部分用工压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制度,提升服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推动政务服务改革。为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响应人社部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所有事项“简便办”的要求,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区人社局借助市人社独创的“打包办”系统,在全区开展人社系统业务打包办,区社保中心承接*个包、*项业务,属地街道、村居负责灵活就业参保、个人参保证明打印、灵活就业补贴等*项高频简单业务。目前实施方案已经下发,计划*月正式启动。

二是落实助企纾困专项政策。为降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积极落实上级部门出台的各类专项援企护企政策,从不同维度扶持企业发展。*-*月,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开展“免报直发”企业*家,开展大型企业和劳务派遣企业申报*家,累计兑现资金*万元;
针对特定行业的困难企业实施社保费用缓交政策,目前共实施缓交企业*家,预计全年缓交金额*万元。

三是开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活动。今年以来,省集中系统开始对接国家平台,为保障基金数据安全,强力推进各险种的部省市级风险排查、疑点数据、基金追缴等工作。成立*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领导小组,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规范银行协议和岗位权限,落实专业会计人员,全面推进资格认证工作,加强基金监管,落实专项清理数据。

四是开展提升居保人均缴费档次专项行动。*-*月累计调整缴费档次*人次,提升平均缴费水平*元。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其中正常参保人数完成*人,享受待遇人数为*人,待遇享受人数发放率为*%,正常参保人数中续保缴费人数为*人,完成目标任务(*人)的*%;
根据居保扶贫相关政策,我区为*名特殊困难群体人员代缴年度保费,共计代缴金额*万元。

三、创新管理,科学发展,不断提升人事人才建设

一是职称晋升、转岗、认定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区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号)和《*区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实施细则》,召集全区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召开工作布置会议,于全市各区率先启动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做好区内事业人员专技岗位职称晋升、转岗工作,审批专技岗位职工职称晋升*人,转岗*人。完成全区企事业单位*人初级职称认定工作;
完成全区教育系统*人初级职称认定工作。

二是做好本区人事招考工作。规范化开展各类人事招考工作,不断为政府事业发展招贤纳士。本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报名审核、笔试工作已完成,接下来将根据市局要求的序时进度及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面试、体检、政审等工作。开展编外聘用工作人员公开招聘考试*场,为区投资促进中心、区法院招录人员*人,目前均已上岗;
招录辅警*人,现已完成体检工作。

三是推进紫云英人才计划。以人才为突破口,跑出人才集聚“加速度”,积极引导企业做好各类人才培育及项目申报工作,推荐申报*年度*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扶持计划*人,申报*省特殊贡献人才奖*人。市高层次人才认定*人。市高层次人才资金拨付,共计*人,市区合计资金*万元。发放各类高校毕业生补贴*万元,新增招引高校毕业生*人,同比增长*%。

四是扩大人才招聘途径。加强企业用工服务,开展各类招聘会*场,其中:区人力资源市场例行招聘会*场、社区招聘会*场、各类专场招聘会*场、线上招聘会*场、赴劳务输出地招聘会*场、组织企业参加校园线上、线下招聘会*场。参会企业*家次,提供就业岗位*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人。

四、加强宣传,依法监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一是开展劳动用工系列检查活动。开展*年春节前农民工欠薪案件“回头看”行动,*月*日至*月*日对春节前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工程项目,按照一案三查工作机制,重点对工资性工程款拨付、工资保证金存储、总承包委托代发、实名制管理等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专项检查行动,联合区市场局、区公安分局制定了《*区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对我区劳务派遣公司劳动用工方面进行专项检查。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执法月活动”,*月累计检查在建工程项目*个,下达《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份,对于逾期未改正的单位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份。开展“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检查*户;
开展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及实地检查*户。

二是稳步推进“和谐同行”三年行动。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年上半年*区累计组织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活动*期,参训学员*人。实施企业培育共同行动,选取芜湖天海电装有限公司、奇瑞商用车(*)有限公司、安波福电气系统有限公司芜湖分公司等*家用人单位为重点培训对象,帮助企业掌握在劳动用工管理过程的经验方法,增强自我调解能力,减少劳资纠纷,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实施服务新办企业用工指导行动,通过线上推送用工指导信息、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发放用工指南*余份、举办新办企业劳动用工政策培训、开展实地指导等多种方式,为新办企业提供常态化用工政策咨询和指导服务,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

三是打造数字化庭审。为响应区委关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整体入驻区矛调中心集中办公的统一部署,*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将于近期入驻矛调中心集中办公,并借此契机打造数字化仲裁庭。目前智慧仲裁庭系统将上线使用,更可以实现网络庭审、网络调解等线上工作模式,进一步深化落实“互联网+仲裁”工作。

四是推动金牌调解组织建设。按照市人社局《关于推荐第二批“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通知》要求,区人社、总工会、工商联对相关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并查阅了有关建设资料,经三方开会研究确定,选树新亚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及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家企业及马塘街道*家街道调解组织进行重点培育,作为此次推荐对象,并前往三家单位指导金牌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篇六

现将州人社局2021工作总结和2022工作打算梳理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人社厅的有力指导下,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扎实推进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实现就业及社保主要目标任务提前完成省下达指标,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全省排位靠前,人事人才、劳动关系、机关党建等工作按照中央、省委、州委部署要求有序推进,取得可喜成效。

(一)工作推进情况

1、着眼强基固本,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坚持党建引领模范机关创建。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始终把落实主体责任作为第一要务,将全面从严治党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人社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各项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扎实推进稳就业、保就业、保民生工作,人社各项稳步推进。二是强化学习教育。研究制定中心组学习计划、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和干部上讲堂、青年理论学习工作方案,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采取中心组集中研讨会、党组(扩大)会议、工作例会,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堂、中层讲业务、党员讲心得”等,深化政治理论和人社业务学习,以学促用,以学促干,不断提高人社干部政治能力和业务水平。三是创新党建方式。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意识,精准研究部署,印发要点计划,压实责任分工。以模范机关创建为动力,持续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内组织生活制度,采取清单式管理强化支部工作,实现支部创建“五星级”全覆盖。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措施办法,出台《黔南州人社系统服务助推“四化”行动工作方案》,创新开展“九心”人社服务行动,引导党员进企业、进园区、进农村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党建引领人社业务融入日常、贯穿经常,着力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顽疾。四是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干部调研、评价等机制,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库,注重让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急难险重等一线历练成长,落实谈心谈话、关心关爱制度,坚决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优配强干部队伍。2021年,共提拔正科级干部4人,副科级干部11人,推进职务与职级并行9人,将部分年轻同志选拔到一定层次岗位上培养锻炼,同时加大干部引进力度,新进(选调和遴选)年轻干部15人,进一步优化年轻干部队伍结构。干部平均年龄由2020年底的44岁降到2021年底的42岁,科级干部的平均年龄由2020年底的41岁降到2021年底的39岁。

2、追求服务优质,行风建设驰而不息。坚持标准化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并举,持续推进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一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州人社系统行风建设三年(2021-2023)行动方案》,州、县两级分别成立行风建设工作机构,抽调专人负责行风建设工作。二是梳理完成全州统一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2021年版),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的“综合柜员制”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梳理完成人社系统“全省通办”126项,州级人社部门牵头的公共服务93项纳入“一窗通办”,12县(市)及州本级42项社保经办服务全部纳入综合柜员制“一窗通办”,有效推动人社服务“打包一件事”“提速办”事项落实落地。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作风建设始终,充分利用人社系统练兵比武、“支部吹哨?全员报到”警示教育等集中学习活动等载体,加强内部人员教育管理。让举报奖励事项进驻政务大厅,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3、厚植民本理念,就业富民更加彰显。坚持把就业帮扶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加强部门协作,深入开展全口径劳动力信息摸排以及“冬季充电”“春风行动”“直播带岗”、校园招聘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不断夯实稳就业保就业基础,全年就业工作目标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一是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全州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22万人,完成任务5。84万人的106。43%,较上年同期增加0。28万人,增长4。71%。失业人员再就业1。21万人,完成任务1。15万人的105。36%;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88万人,完成任务0。85万人的104。6%。全州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8。82万人的121。27%。二是政策指导更加有力。先后印发《2021年黔南州就业工作要点》《黔南州“千人进千企保用工行动”工作方案》《黔南州推进“智慧就业”精准服务实施方案》《黔南州劳动力跨县流动保企用工办法(试行)》等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打好稳保就业“组合拳”。三是稳岗拓岗内外发力。通过开展“春风行动”“返岗复工”“直播带岗”“短平快”技能培训和春节“暖心慰问”等系列活动,全力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跟踪服务。组建工作专班,到对口帮扶城市、劳务输出集中地开展稳岗拓岗对接,签订稳岗就业协议34份,帮助3。57万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四是培训质量不断提升。围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重点行业企业等,深入开展“以工代训”,农业技术“短平快”和中长期项目制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逐步从量到质的跨越转变,不断促进就业群体实现技能增收。2021年全州统筹开展城乡职业技能培训11。3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培训5。23万人次),完成省任务的105。11%。全州兑现职业培训补贴7610。14万元。五是重点群体就业持续稳定。全州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44。5万人,占脱贫劳动力总数的77。55%,比2020年增加0。4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12。88万,占易搬劳动力总数的94。8%,比2020年增加0。77万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和扶贫专岗累积安置3。79万就业困难人员。通过不断持续发力,全州有劳动力的脱贫户、搬迁户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4、共享发展成果,社会保障提质扩面。坚持精准强扩面,全力保发放,持续优化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水平。一是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面提质取得新成效。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健全数据分析运行、协调配合以及数据核查监管机制,确保基金安全,有效发挥社会保障兜底功能。全州社会保险参保340。8万人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发放各项待遇63。07亿元,降低社保费率等为参保单位减负5。61亿元,返还4410家企业稳岗补贴1108。73万元,为7。95万名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1。25亿元。全州符合参保条件的特殊困难缴费群体58。58万人实现应保尽保,60周岁以上特殊困难群体16。45万人全部享受待遇。二是开展社保数据清理,数字化转型实现新突破。印发《关于开展社会保险数据清理工作的通知》《黔南州2021年社会保险数据提质工作方案》,进一步优化社保经办方式、经办流程、数据格式等,扎实开展社保数据清理、业务流程再造、网络扩容提质、人员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保险数据质量。三是实施“四个一活动”,经办服务质量取得新进展。印发《黔南州社会保险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方案》,组织开展社保业务经办“大讨论”“全轮训”“全比拼”“走流程”活动,研究解决难点、堵点,部署推动下步工作。一大批群众关注的事项实现全省通办(89项)、跨省通办、全国通办,经办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新系统成功上线,共有117项社保经办事项纳入“综合柜台”一窗办理”。

5、秉承以人为本,人事人才创新奋进。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引进培育人才,不断提升人事人才服务水平。一是强化人才招引。承担各类人事考试12次,协助开展人事考试服务工作8次,指导县(市)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8次,累计服务各类考生12。93万。通过人才引进、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新增事业单位各类人才4165人,其中公开招聘2064人,人才引进1290人(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171名),特岗教师接转748,订单定向医学生接转49人,公费师范生接转10人,其它4人。二是强化人才服务。2021年争取到人社部2次专家服务黔南行,人社部组织的专家服务贵州,半数在黔南开展尚属首次。组织开展“万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完成2021年度贵州省高层次留学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择优资助评选、全省第八批百人领军、千人创新创业人才申报评选等工作,为我州各类人才争取荣誉,激发扎根黔南热土创新创业激情。三是深化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探索推进规范和优化事业单位岗位管理,进一步畅通人才流通渠道,激发人才活力。

6、坚持依法维权,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强化部门协同、综合治理意识,严格执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推进劳动保障维权公平公正。一是依法查处,严格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全州依法办理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167件,时限内结案率100%;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违法犯罪案件92件,公安机关立案57件;及时妥善处置欠薪线索2800余条,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二是落实《条例》,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学习宣传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统筹推进全州根治欠薪工作,4月底前完成省根治欠薪专项行动脱贫攻坚领域项目、6月10日前完成政府性项目、9月底前完成社会投资项目阶段性清欠任务,为1。98万名农民工追发工资4。08亿元。督促全州260个在建工程项目纳入在线监管,工程项目造价400万以上在建项目6项制度落实综合达标率91。58%,提前完成省阶段性目标任务。有序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检查(排查)企业(项目)1129个,有效处置欠薪风险,根治欠薪工作纵深推进。三是聚焦劳动纠纷便民服务。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成员单位,组织开展“和谐同行”企业培育三年行动,培育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培育打造劳动关系协调员、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福泉马场坪劳动争议调处中心获省级金牌组织认定。组织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和人社部最低工资标准评估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工作。组织开展贵州省劳动关系管理信息系统、黔南州数据中台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参与开展州级部门(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劳动用工情况调研。组织全州人社领域开展重点群体、重点人员、重要事项风险排查并督导化解,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亮点工作

1、机关党建亮点纷呈。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党建引领创新开展“九心人社服务行动”,线上线下招聘350余场次,服务脱贫劳动力21万余人次,人社服务“一网通办”实现网上办理95%以上;党员自愿捐助8300元帮助17名困难老兵圆梦“微心愿”;推动开展“示范党课+专题宣讲”“集中研讨+线上学习”“主题实践+专题调研”集中学习研讨,实现了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覆盖、“五星级党支部”创建全覆盖,我局获全州“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创建第一批示范单位。

2、行风建设持续深化。持续开展业务岗位练兵比武活动,印发《关于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州人社系统行风建设三年(2021-2023)行动方案》,州、县分别两级成立行风建设工作机构,聘任行风监督员,抽调专人负责日常工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服务流程,人社干部思想进一步解放、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标准进一步规范,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行风建设先后获得州政府主要领导和省厅主要领导作肯定批示。

3、“两降一升”落地见效。出台《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提升全州人社系统依法行政质量的工作方案》《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政复议答复和行政应诉工作制度(试行)》《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工伤认定工作流程的通知》等工作制度及措施,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两降一升”取得实质成效。行政复议案件被纠错率上半年为45。45%,下半年降为0%;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上半年为22。22%,下半年降为0;行政诉讼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上半年0%,下半年升为100%。《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等问题情况报告》工作专班得到州委主要领导肯定批示。

4、经济指标排名靠前。针对涉及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的城镇新增就业完成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逐项分析考核指标情况,列出任务清单,完善指标考核监测工作方案,开展考核专题培训,为高质量考核指标全省排名靠前奠定基础。2021年,我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及增速指标分别排全省第3、5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指标排全省第3位,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系数指标排全省第1位。

5、技能人才培养不断深化。以“技能筑梦・振兴黔南”为主题,突出“赛事引领”,2021年9月成功举办贵州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黔南州选拔赛,为全州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6、精准就业服务守正创新。吸收借鉴平塘县“天眼?就业快递”经验做法,不断推进“智慧就业”精准服务改革,出台《黔南州推进“智慧就业”精准服务实施方案》,着力创新和优化服务方式,提升就业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认真总结形成《黔南就业“五创”筑牢民生之本》《黔南用好“带头能人”新引擎促进就业稳定提质》《黔南州“三个三”推进劳务协作提质增效》等一批就业服务典型经验,不断开拓走新路。

6、九获“优质服务窗口”。研究出台《黔南州社会保险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方案》,创新开展社保业务经办“大讨论”“全轮训”“全比拼”“走流程”活动,持续开通网上服务、掌上服务以及推进综合柜员制集成服务,一批群众关注的事项实现了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全国通办,经办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州社保局连续9年获全国、全省“优质服务窗口”荣誉称号。

7、聚才兴业成效明显。聚焦“四化”重点产业需求,实施“千才集聚工程”“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招引行业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组织教育系统、医疗系统“组团式”赴广州跟岗学习,推荐州内青年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等高层次平台进行研修访学,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建立“一对一”直接服务专家、“人才之家”“人才日”“人才绿卡”等工作机制。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企企合作”,搭建人才基地和创新平台,发挥人才作用。2021年,引进培育专业技术人才0。9万、技能人才1。18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0。4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0。45万人,人才总量达61。8万人。

8、根治欠薪纵深推进。健全完善根治欠薪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机制,厘清地方政府、业主单位、承包企业、施工方清欠责任,州、县两级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清理“两欠”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从人社、住建、交通、水务、发改等重点行业部门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攻坚化解欠薪存量。按照“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部门、一套方案”包保责任,逐项制定化解措施,明细时间表、路线图,有序推进欠薪问题按时化解。专项行动期间,排查出欠薪项目496个,涉及1。98万人4。08亿元,按时限要求完成了化解任务。

2021年,全州人社系统敢于迎接困难和挑战,齐心协力、苦干实干,我局先后荣获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人社部办公厅确定为“新闻宣传工作做得好的单位”、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为“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获评为“黔南州2020年度模范机关创建示范单位”。

(三)存在问题

1、就业方面。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就业状态变化频繁,劳动力就业信息动态监测难。本地企业工资待遇偏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不正常,劳动者对薪资期望较高,选择性失业依然存在。乡村组织就业服务能力不足,州内市场化的劳务组织少,县(市)新成立的国有劳务公司市场化服务能力弱,跟踪服务还有差距。

2、社保方面。经办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我州社会保险业务系统与公共服务平台未能实现统一整合,部门间数据共享还存在壁垒,群众在办理一些服务事项时还不够便利。

3、人事人才方面。一是服务意识不够主动、办事流程不够优化、办事效率不够高效,服务质量与群众期待有一定差距。二是我州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乡土人才挖掘和培养力度不够。

4、劳动关系方面。欠薪线索依然较多,部分项目拖欠工程款与工资款交织不清,工程结算争议大,欠薪风险隐患仍未消除;部分项目欠薪涉法涉诉,已进入或待进入司法程序,但相关方无资产可供执行,也有重复投诉反映风险。

二、2022年工作打算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在下半年召开。2022年,全州人社系统将以“喜迎二十大人社惠民生”为主线,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全力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持续加强党的建设。一是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着力解决责任压实不紧的问题。建立健全管党治党工作责任制,建立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推进机关党建的首要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同业务工作一同安排、一同推进、一同考核、一同问责。二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不足的问题。制定党组成员联系支部工作机制,提醒领导干部不得随意缺席所联系(或所在)支部组织生活,特别是集中学习、集中研讨,促进各支部政治学习常态化,确保从最基础、最基层把好凝心聚力第一道关。督促指导支部落实党建工作要求,创新开展工作,加大党员教育管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加强党务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办法措施不多的问题。认真做好机关党委、机关纪委换届选举工作,配齐配强新一届机关党委、纪委委员。起草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委员联系支部工作机制,指导支部开展工作。抓好支部因业务联系不紧密、对支部党建甩手的进行补选、改选工作,不断充实党务工作力量。三是加强绩效考核,着力解决党建可有可无的问题。制定党支部季度述职工作制度,原则上每季度末,采取各支部书记集中现场述职方式,由局各党组成员(县级干部)与普通党员同等进行无记名投票评价,对连续3次挂末的,在保留待遇的基础上,对其所任职务给予调整,并在年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二)持续推动行风建设。一是推动人社快办行动。坚持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所有事项“简便办”,立足“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全链条,聚焦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全周期,进一步加大“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工作力度,依托人社部门微信公众号、云上贵州多彩宝app、贵州政务服务网等信息化便民服务平台,不断优化人社服务供给,实现更多人社业务由“最多跑一次”到“办事不用跑”。同时,积极与大数据等部门沟通对接,打通内部业务数据壁垒,争取公安、卫健等业务关联部门数据共享,更好服务群众。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岗位练兵比武、青年理论等学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举办培训班、选派干部跟岗学习、挂职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抓实干部教育培训,提升队伍综合能力。要注重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多给年轻干部压担子,让他们到急难险重的岗位进行锻炼,主动创造机会,帮助他们提升调查研究、谋划工作、抓具体抓落实的能力。健全干部评价、培养、选拔机制,加强关心关爱干部。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三是加大创新改革力度。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贯穿人社事业改革发展全过程,通过组织开展“局长走流程”“业务全培训、大比拼”,找到改革创新突破口,谋划推进创新项目和事项,着力提升人社事业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持续稳住就业基本盘。力争全州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万人以上,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以上,全力确保全州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是聚焦重点群体深入开展就业服务。持续推进“红、橙、黄、绿”分类精准服务。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新机遇,就业服务暖冬行”“返岗复工”“春风行动”“千人进千企保用工行动”“直播带岗”等专项服务活动,搭建企业用工供给平台,引导返乡农民工和各类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认真落实“1131”就业服务、“三支一扶”计划,开展“校园专场招聘”,创建青年就业见习基地2个以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一线就业。二是聚焦“四化”深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品牌创建。围绕“四化”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重点企业用工,组织开展“短平快”、项目制培训,重点以“订单式”“定岗式”培训为主。深化“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三大工程技能培训与校企的合作。鼓励支持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申请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每个县(市)培育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机构1至2家。依托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黔南职院、黔南医专等资源,建立一批“黔南焊工”“黔南砌筑工”“黔南家政护工”“黔南起重装卸操作工”等有地域特色、行业特征、技能特点的黔南劳务品牌。三是聚焦公共服务提升“智慧就业”精准度。大力推进《黔南州推进“智慧就业”精准服务实施方案》落实,依托黔南州数字经济运营中台,衔接国家、省现有相关平台资源,积极畅通各部门间横向和纵向数据统计渠道和接口的有效衔接,实现部门系统数据融合、业务互认、便捷共享的功能,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智能化和精准化。四是聚焦市场主体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建设一批州县级零工市场、劳务市场、就业驿站(网点),在1。5万人以上的劳务输出集中地新建一批稳岗就业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外出务工人员稳岗就业服务。加快培育扶持本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大力招引一批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强化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提高劳务市场活力,激励更多的人力资源机构到乡村和园区开展服务。持续开展充分就业移民安置社区(行政村)创建,每个县(市)创建1/3以上充分就业移民安置社区、10个以上充分就业村以及3000人以上安置区社区劳务合作社示范点吸纳就业。五是聚焦创业带动就业持续加大创业创新力度。深入实施“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依托驻外劳务站(点)等,发布招商和用工信息,引导和鼓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入乡就业创业,组织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推选表扬活动。持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落实力度,支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吸纳劳动力就业,符合条件的给予创业奖补、经营场所租赁补贴等政策。

(四)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力争全州社会保险参保335。5万人次(其中,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6。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3。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28。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一是以“未参保群众”为重点,持续推进精准扩面。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突出对中小企业职工、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实施精准扩面。巩固好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成果,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应保尽保”。二是以“援企惠民”为重点,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持续开展尘肺病专项扩面三年活动,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未参保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动态清零,落实社会保险费率下调、稳岗返还、临时价格补贴等援企惠民政策,调动企业和群众参保积极性主动性。加强社保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防控,确保社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三是以“审计整改”为重点,继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保障基金安全。建立日常监管与专项核查相结合资格认证长效机制,充实稽核队伍,明确工作职责、业务流程,确保稽核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警示教育和督查检查力度,筑牢基金安全网。四是以推行“人社快办”为重点,大力提升经办管理和服务质量。深入实施“快办行动”,梳理社保经办机构服务管理难点、堵点,推动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的落地实施和动态调整,使全州综合柜员制运行更加畅通,“一窗办理”更加高效。

(五)持续激发人事人才活力。力争引进培育“高精尖缺”重点人才310人、技能人才1。18人(其中,高技能人才0。21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0。4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0。45万人以上,人才总量达67。8万人。一是建立健全人才信息库。进一步摸清州内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乡土人才情况,分行业、分领域建立健全人才信息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积极搭建引才育才平台。积极厚植人才土壤,依托人才博览会、省校招聘等平台引进培育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以及乡村振兴、大数据、大健康等产业行业急需紧缺重点人才。分行业分系统建设一批州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批硕士、博士工作站,针对州内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情况建立一批实习基地。培育遴选一批有望成为“百人领军人才”“千人创新创业人才”的优秀人才,大力挖掘培养有本事、有绝活的“土专家”“田秀才”。三是继续深化制度机制改革。全力推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优化工作,建立岗位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专业技术岗位实行区间总量控制,下放专业技术岗位等级任职资格审核权限,取消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岗位结构比例,落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自主权。四是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安全、有序做好全州事业单位公考招聘、公开遴选、职称考试等各类人事考试工作。组织研究完善乡土人才认定、评选、培养政策体系,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乡土人才评选,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社会环境。

(六)持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发放,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着力遏制新增欠薪问题,在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年度评估中取得靠前名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60%以上,结案率90%以上。一是加大部门协同。进一步健全农民工工作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发挥好人社部门“牵头抓总”,调动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治欠保支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大制度落实。以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抓手,持续指导和督促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十项制度”,加大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和考评力度,从源头遏制欠薪增量。三是狠抓专项治理。全面落实“一案一策”工作机制,认真分析研判项目的矛盾症结,集中力量寻求破解难题的办法措施。通过开展联合执法、挂牌督战等方式强力推进欠薪问题实质性化解。四是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全面深入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持续组织实施和谐劳动关系计划、重点企业用工指导计划、企业薪酬指引计划、劳动力市场监管提升计划,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五是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效能。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创新仲裁办案方式,优化仲裁办案程序,不断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效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篇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落实政策,服务市场,推动更高质量就业创业

一是大力打造“创业芜优”之城。截至目前,全区新增市场主体*户,新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个,高端人才*人,引进大学生*人,新增规上企业*家,全区现建有各类创业孵化载体*个,孵化企业超过*家,各项工作均在全市名列前茅。牵头成立芜湖市创业服务联合会,由*区作为首任理事长单位,推荐区内*人入选芜湖市创业导师库,设立芜湖市首个青年创业中心,未来将承办全市各项“创业芜优”专题活动。

二是推进“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及免费就业技能培训。为传承发扬徽菜老传统、创新拓展徽菜新内涵,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我局积极开展小笼包、平锅炒面、牛肉面等江城特色美食免费培训,同时培训叉车司机、育婴员等热门就业技能。引导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通过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上半年,全区开展企业新员工岗前技能培训*期,培训*人,其中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达*人次。开展徽菜师父培训*期,培训*人。

三是试点开展三公里就业圈。以街道、社区(村)三公里范围内的劳动者、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创新“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线上线下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模式,达到“三公里”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业的工作目标。经过前期调查摸底,收集失业人员及小微企业招工信息,选定澛港街道中央城、学府、儒林三个社区为全市首批三公里就业圈试点单位。目前,服务协议已经初步签订,服务系统正在调式阶段,下半年将全面推动运行。

四是创新打造企业人力资源共享平台。为优化营商环境、缓解企业“招工难”压力、帮扶城乡劳动力就近就业,我区通过建立劳动力共享模式,创新打造重点企业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形成“蓄水池”效应,实现合作共赢。该平台于*月底已经正式运行,现签约合作学校*家,合作用工企业*家,涉及三花自控、三联锻造、天*新能源、忠旺铝材等区内重点用工企业。平台已招收劳动力*人,经过培训后已经全部安置去各企业,有效缓解今年疫情以来部分用工压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制度,提升服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推动政务服务改革。为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响应人社部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所有事项“简便办”的要求,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区人社局借助市人社独创的“打包办”系统,在全区开展人社系统业务打包办,区社保中心承接*个包、*项业务,属地街道、村居负责灵活就业参保、个人参保证明打印、灵活就业补贴等*项高频简单业务。目前实施方案已经下发,计划*月正式启动。

二是落实助企纾困专项政策。为降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积极落实上级部门出台的各类专项援企护企政策,从不同维度扶持企业发展。*-*月,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开展“免报直发”企业*家,开展大型企业和劳务派遣企业申报*家,累计兑现资金*万元;
针对特定行业的困难企业实施社保费用缓交政策,目前共实施缓交企业*家,预计全年缓交金额*万元。

三是开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活动。今年以来,省集中系统开始对接国家平台,为保障基金数据安全,强力推进各险种的部省市级风险排查、疑点数据、基金追缴等工作。成立*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领导小组,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规范银行协议和岗位权限,落实专业会计人员,全面推进资格认证工作,加强基金监管,落实专项清理数据。

四是开展提升居保人均缴费档次专项行动。*-*月累计调整缴费档次*人次,提升平均缴费水平*元。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其中正常参保人数完成*人,享受待遇人数为*人,待遇享受人数发放率为*%,正常参保人数中续保缴费人数为*人,完成目标任务(*人)的*%;
根据居保扶贫相关政策,我区为*名特殊困难群体人员代缴年度保费,共计代缴金额*万元。

三、创新管理,科学发展,不断提升人事人才建设

一是职称晋升、转岗、认定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区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号)和《*区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实施细则》,召集全区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召开工作布置会议,于全市各区率先启动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做好区内事业人员专技岗位职称晋升、转岗工作,审批专技岗位职工职称晋升*人,转岗*人。完成全区企事业单位*人初级职称认定工作;
完成全区教育系统*人初级职称认定工作。

二是做好本区人事招考工作。规范化开展各类人事招考工作,不断为政府事业发展招贤纳士。本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报名审核、笔试工作已完成,接下来将根据市局要求的序时进度及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面试、体检、政审等工作。开展编外聘用工作人员公开招聘考试*场,为区投资促进中心、区法院招录人员*人,目前均已上岗;
招录辅警*人,现已完成体检工作。

三是推进紫云英人才计划。以人才为突破口,跑出人才集聚“加速度”,积极引导企业做好各类人才培育及项目申报工作,推荐申报*年度*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扶持计划*人,申报*省特殊贡献人才奖*人。市高层次人才认定*人。市高层次人才资金拨付,共计*人,市区合计资金*万元。发放各类高校毕业生补贴*万元,新增招引高校毕业生*人,同比增长*%。

四是扩大人才招聘途径。加强企业用工服务,开展各类招聘会*场,其中:区人力资源市场例行招聘会*场、社区招聘会*场、各类专场招聘会*场、线上招聘会*场、赴劳务输出地招聘会*场、组织企业参加校园线上、线下招聘会*场。参会企业*家次,提供就业岗位*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人。

四、加强宣传,依法监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一是开展劳动用工系列检查活动。开展*年春节前农民工欠薪案件“回头看”行动,*月*日至*月*日对春节前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工程项目,按照一案三查工作机制,重点对工资性工程款拨付、工资保证金存储、总承包委托代发、实名制管理等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专项检查行动,联合区市场局、区公安分局制定了《*区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对我区劳务派遣公司劳动用工方面进行专项检查。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执法月活动”,*月累计检查在建工程项目*个,下达《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份,对于逾期未改正的单位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份。开展“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检查*户;
开展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及实地检查*户。

二是稳步推进“和谐同行”三年行动。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年上半年*区累计组织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活动*期,参训学员*人。实施企业培育共同行动,选取芜湖天海电装有限公司、奇瑞商用车(*)有限公司、安波福电气系统有限公司芜湖分公司等*家用人单位为重点培训对象,帮助企业掌握在劳动用工管理过程的经验方法,增强自我调解能力,减少劳资纠纷,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实施服务新办企业用工指导行动,通过线上推送用工指导信息、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发放用工指南*余份、举办新办企业劳动用工政策培训、开展实地指导等多种方式,为新办企业提供常态化用工政策咨询和指导服务,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

三是打造数字化庭审。为响应区委关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整体入驻区矛调中心集中办公的统一部署,*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将于近期入驻矛调中心集中办公,并借此契机打造数字化仲裁庭。目前智慧仲裁庭系统将上线使用,更可以实现网络庭审、网络调解等线上工作模式,进一步深化落实“互联网+仲裁”工作。

四是推动金牌调解组织建设。按照市人社局《关于推荐第二批“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通知》要求,区人社、总工会、工商联对相关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并查阅了有关建设资料,经三方开会研究确定,选树新亚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及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家企业及马塘街道*家街道调解组织进行重点培育,作为此次推荐对象,并前往三家单位指导金牌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篇八

上半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大力强化就业促进、扩大社保覆盖、优化人才服务、规范人事管理、维护劳动权益,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求效,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就业创业方面:城镇新增就业2702人,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4500人的60。04%;城镇登记失业率3。29%(市下达目标任务4。5%);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130人,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2250人的50。22%;失业人员再就业率62。22%(市下达目标任务60%);开发公益性岗位400个,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400个的100%;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48个,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120个的123。33%;就业见习人数32人,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60人的53。33%;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238人,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375人的63。47%;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56%(市下达目标任务70%);创业担保贷款1350万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2700万元的50%;新增技能人才750人,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1500人的60%;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573人,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5000人的51。46%;脱贫稳就业技能培训50人,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100人的50%;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1692人,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2300人的73。57%;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2146人,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3000人的71。53%。

(二)社会保险方面:上半年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5万人,基金征缴额为109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55%;城乡居保参保缴费人数达21。7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8。97%;持卡人数64。42万张,完成目标任务64万张的100。65%。

(三)居民增收方面:2021年一季度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94万元,增幅为16。6%,增幅三县六区排名第三,三县第一,综合考核得分为86。8分,综合考核位次为三县六区第三,高于省市平均水平,预计2021年上半年上报收入2。5714万元,增幅23。7%。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1、开通“就业直通车”。县人社局联合招商和园区发展中心抽调专人联合组建4个工作专班,分片包保联系14个乡镇,指导各乡镇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本地就业意愿,分期分批集中观摩华芳纺织等重点工业企业,实现“点对点”对接。各乡镇组织近3000名务工人员前往企业观摩,1000余名务工人员到园区企业务工。

2、出台重点工业企业稳定就业政策。县人社局联合招商和园区发展中心、财政局、教体局印发了《关于印发〈xx县纳税千万元以上重点工业企业稳定就业政策(试行)〉的通知》(五人社〔2021〕36号),着重从稳定就业生活补贴、稳定就业社保补贴以及稳定就业子女入学三个方面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3、落实企业用工奖补政策。按照企业用工奖补相关文件规定,对招工主体包括乡镇基层平台、人力资源公司、中间介绍人组织介绍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3-12个月的,分别给予400-1200元不等的奖励。截至目前,共兑现企业用工奖补280人,发放补贴金额18。52万元。

4、认真核查企业用工。3月中下旬,县人社局联合招商和园区发展中心组织人员分成4个组对乡镇上报的服务企业用工数,通过前往企业或电话回访务工人员方式进行逐一核查,留在企业就业的734人,完成任务的73。4%,其中华芳115人,完成任务的57。5%。

5、开展外出务工人员统计。指导各乡镇对辖区内在外务工人员开展调查统计,重点统计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及食品加工等三大行业共48017人;同时,通过全民参保系统农民工信息录入模块统计我县外出农民工共140626人。

6、强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我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委托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蚌埠市彩虹桥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在我县常态化开展各项招聘活动及人力资源市场的日常管理。彩虹桥人力资源公司进入我县首场招聘会是5月12日,目前已经召开8场招聘会,到场企业数累计32家,进场求职人数累计约500余人,达成意向人数近100人,推荐到各企业90余人,到企业面试人数36人,上班人数11人,离职人数共计5人。

7、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情况。一是落实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指导定点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实行免费技能培训;指导企业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实行资金直补企业的办法;二是强化技能培训服务意识。截至目前,共举办家政服务员、育婴员、电子商务、养老护理、汽车驾驶员b证等工种技能培训班35期,培训学员798人,拨付培训补贴23。4万元。三是指导企业开展培训。今年,共指导30家企业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1512人,为企业发放培训补贴35。68万元。四是开展校际合作培训。针对我县企业缺口岗位,采取“订单”培训职业技能人才,进一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县职业技术学校与蚌埠技师学院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通过校际合作,优化资源配置,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开办定向培养班,定向培养班学生第三学年在企业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在更好的帮助青年劳动者就业的同时,也能为企业输入一定的技能人才。

(二)养老保险领域工作开展情况

1、做好待遇重算工作。扎实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重算工作,本次待遇重算涉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149人,共计122万元;涉及企业退休人员869人,共计56万元,补发金额将于6月下旬发放到位。

2、提升城乡居保人均缴费水平。通过县级宣传、镇村引导,村干部及其亲属、党员示范引领等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居民多缴费、长缴费,提高人均缴费水平,目前我县人均缴费357。99元,居三县首位。

(三)专业人才引育工作开展情况。2021年全县共评审通过农业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68人(其中:教育28人,卫生28人,农业9人,其他3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174人;为全县38个事业单位507名各类人才办理了岗位聘用,兑现相应岗位工资待遇;秋实草业建立1个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引进1名博士在站服务;2021年计划招聘中小学教师133人,笔试、面试工作均完成。

(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开展情况。上半年共受理办结各类劳资纠纷案件102件,追回拖欠工资1240万元,涉及农民工420余人,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进行立案处理,上半年共立案8起,其中移送公安机关2起,为农民工追讨劳动报酬35余万元;共处理劳动争议70起,其中立案35起,案内调解17起,裁决6起,为当事人讨回工伤待遇及劳动报酬220余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流失率较大。从今年招工情况来看,各乡镇上报送工1163人,核查后只有734人,流失率达36。89%。一方面可能是乡镇送工只签合同未上班或上班时间较短就离职,另一方面,企业由于自身生产生活环境以及福利待遇等原因留不住人。

(二)城乡居保人均待遇水平偏低。由于城乡居保广大参保群众高标准缴费意愿不强,大多数参保群众仍只选择较低标准缴费,导致个人账户金额偏低,最终导致领取待遇水平较低。

(三)城镇居民增收难度大。由于增收空间小、应统尽统难度较高、联席会议制度合力不足等原因,我县城镇居民增收工作依然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社会保险扩面难度较大。一是企业参保率低。通过深入企业宣传社保政策,虽然有部分企业新参保,但仍然有很多企业不愿意参保,特别是园区企业。我县企业大多是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成本及社保费的增长对企业负担很重,瞒报用工人数、拖欠社保费或者选择性参保等现象屡见不鲜。二是宣传力度不够,有些用人单位法人法律意识淡薄,忽视社保政策,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重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愿意为企业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有的劳动者对社保政策缺乏了解,认识上有误区,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