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最新儒家道家思想核心 儒家思想经典语录(汇总5篇)

最新儒家道家思想核心 儒家思想经典语录(汇总5篇)

时间:2023-09-22 14:02:14 作者:FS文字使者最新儒家道家思想核心 儒家思想经典语录(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儒家道家思想核心篇一

2、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4、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5、有忍乃有济,无爱即无忧。《尚书》

6、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礼记》

7、一轨九洲,同风天下。《春秋》

8、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9、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10、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左传》

11、惟上帝弗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

1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

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

15、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17、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

18、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

19、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

20、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

21、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22、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23、北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诗经》

24、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左传》

儒家道家思想核心篇二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后的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习了儒家思想后,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及想法。

学习了儒家思想,深深地体会到“仁”的核心,“仁”字虽然简单,所含的意蕴却是深刻的,在这个社会里,如果每个人都能心怀着一个“仁”字,那些大义不道,烧强掠夺,不孝不敬等不良行为也就不会发生,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美好,社会也会更加和谐,这令我想起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我认为,“世外桃源”就是一个充满“仁爱”的世界,在这个充满仁爱的世界里,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爱互助,生活得非常和谐美好。而我又认为,儒家思想不仅是提倡用“仁”对人,还提倡用“仁”来对待自然,心怀“仁爱”的人是懂得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破坏自然。儒家思想提倡的“仁”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思考的,获得“仁爱”之心,最重要的是自己有那种想要达到“仁”的决心,就像孔子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学习儒家思想,习得了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活在世界上,有进取心和能够独立自主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要有进取心才能够不断地取得进步,从而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仔细想想,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重要的。因而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必须要培养自己的进取心,不断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儒家思想还提出了很多怎样与别人相处的问题,这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信用问题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在社会里生存,就要懂得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还是要诚信。从小学到大学,老师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做人要讲信用,只有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相信。但放眼当今社会,不讲信用却大有人在,翻开报纸,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不良商家为了一己私利而在商品里加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或者制造假冒商品的新闻,这是商家们不讲信用的最典型的例子。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诚实守信呢?学习儒家思想后,我总结了几点:首先,在作出承诺之前要好好想想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兑现这个承诺。其次,做出了承诺以后就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兑现,不能轻易放弃。最后,如果尽了最大的努力后,承诺还是因为意外情况的发生而无法兑现,要及时向对方说清楚,请求对方原谅并且与他一起想办法。我觉得一个人若能做到这几点,那他便是个讲信用的人了。

同时,孔子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让我体会很深。在与人交往中,我们确实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要懂得将心比心。把自己不喜欢的,厌恶的东西扔给别人的人是不礼貌的,同时也是自私的,这样的人是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的。在日常生活中,这句话总在时时地提醒着我要多点考虑别人的感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于人。

因为自己是个师范生,以后成为一个教师的机率很大,而学习儒家思想能给我很多关于以后从事教育事业的感想。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思想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树立好的榜样。一个做到以身作则的老师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同时也能对学生起着持久的积极影响。所以,现在我就必须要好好地充实自己,增强自己,不仅要知识扎实,丰富,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修养。并且,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要求学生做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孔子说:“有教无类。”我想,作为一个教师,明白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一个班的学生,有听话的,自然也有不听话的,有聪明的,也一定会有天资不是很好的,而当老师的就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不听话或天资不高而对他们漠不关心,忘记了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儒家思想强调德育,认为德育是教育的中心。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是的,一个人连基本的道德素养都没有,那他再学习也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所以倘若以后我真的成为一名教师,我一定不会忽视道德教育,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让我的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儒家思想是蕴含非常丰富的思想体系,学习儒家思想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有了很多体会,但毕竟自己的水平还是很有限的,所以,我决定,在以后我将会继续学习儒家思想,希望能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及体会。

儒家道家思想核心篇三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以仁义为中心的人本主义观念,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学习和研究儒家思想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核心观念的重要性和普遍适用性,下面将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儒家思想的核心的体会。

首先,修身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所在。修身强调个人自律和道德修养,要求个人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道德品质,以此来对抗与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冲击。在儒家思想中,仁德是最核心的道德观念,它要求个人对自己和他人怀有关爱之心,以仁义为准绳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在我看来,修身的核心在于自我反省和反思,通过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只有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社会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其次,齐家是儒家思想核心的延伸。齐家是从个体到家庭的拓展,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家庭的和谐发展。在儒家思想中,齐家是建立在仁爱之基础上,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来构建和谐家庭。在我看来,齐家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包容,以及亲情的维系。只有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个人才能获得适当的教育和培养,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治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体现。治国是将个人修身和家庭和谐延伸到整个社会,通过道德规范来管理社会秩序。在儒家思想中,治国强调君主应当以仁德为标准来执政,提倡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并通过为民造福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我看来,治国需要领导者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明智的决策能力,同时也需要民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只有在一个有着公正、廉洁和互相尊重的治理下,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最后,平天下是儒家思想追求的最高目标。平天下是基于修身、齐家和治国的基础上,将和谐与稳定延伸到整个世界。在儒家思想中,平天下强调和谐共处、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并以仁义之心对待他国和其他文化。在我看来,平天下需要建立在互相尊重和互相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合作来解决国际间的问题。只有真正实现平等、和谐和共同发展,世界才能实现长期的和平与稳定。

总之,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以仁义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在现在的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和实践儒家思想,我深刻体会到了个人修身和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了一个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努力将其付诸实践,我们的社会将会越来越和谐、和平与稳定。

儒家道家思想核心篇四

作为一名大学生,儒家思想在我的成长道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儒家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仁义为核心,倡导克己复礼,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儒家思想从不同的角度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对塑造我们的性格和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段:儒家思想对大学生修身养性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养性,培养高尚的品格。大学是我们青年时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正是在这里,我们不仅接受专业知识的熏陶,更需要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品质。儒家思想注重培养人的仁义道德,通过学习儒家经典和实践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行和道德习惯。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不仅注重自己的修身养性,也关注他人的需要,愿意承担起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段:儒家思想对大学生学业的启示

在学业方面,儒家思想也给大学生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儒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倡博学多才。通过学习经典和与他人交流,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同时,儒家思想也教导我们要持恒不懈地努力,努力追求卓越。每当我们遭遇挫折和困难时,儒家思想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以此来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儒家思想不仅是学术的指导,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

第四段:儒家思想对大学生社交能力的帮助

在大学生活中,社交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儒家思想倡导以人为本,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大学期间,我们需要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如同学、老师、同事等。儒家思想启示我们要以仁义为准则去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利益和权益。同时,儒家思想还要求我们要做到真诚待人、友善相处,注重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儒家思想的观念有助于我们建立起良好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促进我们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五段:儒家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伦理问题层出不穷。儒家思想能够帮助我们认清道德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坚守底线、坚守原则,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正是儒家思想的指引,我们才能在道德困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道德选择,成为有价值观念的大学生。

总结:在当代大学生中,儒家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它从修身养性、学业、社交能力到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引。我们应该通过深入学习儒家思想,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与品质,为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儒家道家思想核心篇五

儒家文化是强调“修身”的文化。儒家的“修身”思想底蕴相当深厚,内容十分丰富,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本文试就儒家的修身思想体系作一些初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一、儒家修身思想的人性论基础

儒家修身思想作为一个完善的文化体系,是以人性理论为其立论依据和思想基础的。儒家关于人性的讨论历史久远,贯通古今,其人性理论集中在人性善恶、品级及二种人性等问题上。

1.性分善恶。

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孟子在此基础上对人性的性质进行了厘定,在孟子看来,人性是善的,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人性善的本质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指出人应加强后天修养以使先天的善性得以扩充和发挥。荀子则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是恶的,提出了“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的命题。他说:“今人之性,生而离其朴,离其资,必先而丧之。用此观之,然而人之性恶明矣,所谓性善者,不离其朴而美之,不离其资而利之也。”(同上)荀子虽然认为人性是恶的,但是“可化”。他说:“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待礼义然后治。”(同上)“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荀子・儒效》)荀子根据性恶论,强调人们应该通过后天的道德修养来改变先天的恶性,“化性起伪”。

汉代扬雄从调和孟、荀人性善恶之争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人之性也,善恶混”(《法言・修身》)的命题。扬雄认为人性之中兼具善恶两种品性,“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同上)扬雄根据善恶相混说,认为应加强后天的修养,以为善人。进入唐代以后,李翱继承和发展了其师韩愈的人性理论,提出了性善情恶的观点。他说:“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苦、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过也。”(《复性书》)性是善的根源,情是恶的根源,性无不善,情有善有恶。人之所以有恶乃情所为,情迷乱了性。“情本邪也,妄也,”(同上)所以要“忘情”、“复性,”通过后天修养,恢复、扩充人的善性。

2.性分品级。

汉儒董仲舒的人性理论很具代表性,他提出了“性分三品”的学说。他说:“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春秋繁露・实性》)“圣人之性”是上品,纯善无恶;“斗筲之性”是下品,恶而无善;“中民之性”是中品,“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同上)可见,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注重通过后天的修养和教化使人向善。

宋明理学的先驱韩愈也认为性有三品,他说:“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原性》)韩愈的性三品说与董仲舒没有本质的区别,同样认为上品人性善而无恶,下品人性恶而无善,中品人性通过后天教化可导善恶。

3.性分二类。

张载首先提出把人性分为两类的观点,他说:“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正蒙・诚明篇》)“天地之性”是天地共同的本性,纯一至善;“气质之性”是气聚为形而后具有的属性,气有清浊之分,故性有善恶之别。所以必须努力做“善反”的修身功夫,变化气质之性,回复到天地之性。宋明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在张载、二程人性论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和完善了两类人性的理论。他说:“论天地之性则是专指理而言,论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朱子语类》卷第四)天命之性是气质之性的本然状态;气质之性则是无命之性受气质熏染发生的转化形态,是对每个人直接发生作用的现实人性。形而上的天地之性是至善的`,形而下的气质之性是可善可恶的。人应加强后天的修养,祛除“污染”,修身向善。

二、儒家修身思想的核心和判断标准

儒家的修身思想主要是围绕“仁”来展开的,所谓“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庸》)孔子就强调:“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可谓仁乎?”(《论语・雍也》)“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博施济众,行恭、宽、信、敏、惠五者于天下,这就是仁德,也是修身思想的核心内容。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以仁义核心的修身思想。他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人心是仁,人路是义,内心修养达到了仁义境界,仁就会充塞于心中。

进入宋元明清时期,张载、程颢、朱熹、王夫之等人在孔孟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向前发展了以“仁”为核心的修身思想。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泛道德主义,强调以人心之“仁”泛爱天地万物。程颢认为先秦儒家的仁学强调博施济众、克己复礼的道德修养,这还不是“仁”之体,而只是“仁”之用,道德修养应以“仁”之根本为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说:“‘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在人之天道也。”(《思问录・内篇》)仁义是圣人之德,人之修身主要是行仁义,不违天道,与天合德。

三、儒家修身思想的基本模式和主要内容

儒家十分注重个人的自我修养和道德自律,即“修己”,并以此作为修身的基本模式。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修己功夫做得好,内可以持敬,外可以安人、安百姓。孔子认为,修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人毕生坚持不懈的事情。《中庸》云:“君子不可以不修身”。“修身”乃为“天下国家九经之首。”(《中庸》)只有“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更何况“治国、平天下”呢。这就是说人只有提高了自己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天子至百姓,一律要把自身的修养作为根本。不修己,就不能整治好家族,甚至不能行于妻子。

孟子从他的“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一整套“尽心”、“求放心”的修己思想。“尽心”就是尽心官能思的特点,去发现、去扩充内心固有的善端。“求放心”就是要力求找回因不能“寡欲”而丧失的“善性”。可见,“尽心”、“求放心”都是讲究人的内心修养,即“修己”。荀子从“性恶论”出发,提出了“化性起伪”的修己方法。他说:“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荀子•性恶》)强调通过人的主观修养和伦理道德的实践,“起礼义,制法度”,使先天之“恶”变为后天之“善”,从而转化人的“恶”的本性,使之符合道德规范。

成熟于先秦的儒家“修己”思想在汉代、宋明时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以宋明理学家最具代表性。如:二程“损人欲复天理”的思想,朱熹“革尽人欲,复尽天理”的思想,陆九渊“修其本心、存心去欲”的思想,王守仁“去人欲,存天理”的思想。这些思想无不强调自我修养和道德自律的重要性。具体地说,儒家修身思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内心修养和道德践履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博学”、“正己”、“尚义”、“中和”、“多思”、“慎独”、“重节”、“重行”等方面。

一是“博学”。《论语》首句即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孔子所讲的学,是要求学好礼节,方能立身做人。否则,仁、智、勇、直、刚等品格就要流入弊端。孔子认为人要上进,就必须博学,做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孔子还提出了“学而优则仕”的主张,“使之四方,不辱君命。”假如一个人“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论语・子路》)就不能为官。孟子提出了“先富后教”的思想。他认为民众富裕之后,还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离娄上》)教化人民,目的是使民众从内心“明人伦”,只要“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孟子・滕文公上》)政局自当安定,人心自当安宁,社会自当和谐,百姓自当乐业。

相关范文推荐
  • 09-22 2023年军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精选5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
  • 09-22 合同主体错误签订的出让合同有效吗(通用8篇)
    随着法治精神地不断发扬,人们愈发重视合同,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合同来调和民事关系,合同能够促使双方正确行使权力,严格履行义务。那么合同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
  • 09-22 最新工具采购合同协议书 排水施工工具采购合同优选(通用5篇)
    现今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合同协调着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那么合同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合同范文,仅供参
  • 09-22 最新婚庆合同书(汇总10篇)
    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们越发重视合同,关于合同的利益纠纷越来越多,在达成意见一致时,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优秀的合同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
  • 09-22 报纸演奏会教学反思(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 09-22 初三思想品德教研组工作总结(通用5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 09-22 最新我的教育故事教学反思 我的心情故事教学反思(汇总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
  • 09-22 2023年中国思想观念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精选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 09-22 最新数学课思想教育的教学 数学思想概论心得体会(模板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
  • 09-22 合同签订问题清单 购房合同签订常见问题(优质5篇)
    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们越发重视合同,关于合同的利益纠纷越来越多,在达成意见一致时,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优秀的合同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