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层工程管理方案有哪些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汇总5篇)

层工程管理方案有哪些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汇总5篇)

时间:2023-09-21 20:09:16 作者:字海层工程管理方案有哪些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汇总5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层工程管理方案有哪些篇一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不仅仅是指对农田进行灌溉的设施,还包括蓄水设施、防洪设施以及农村的生活供水等多个部分,与大型水利工程相比,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比较小。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占地面积在总国土面积中所占比例比较大,所以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分布范围就比较广,由于其工程规模比较小、建设比较方便、工程成本比较低,在抵御自然灾害、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取代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在农村的发展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地的农村建设中。

1.2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做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作用,最大化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变化,原有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逐渐暴露出很多弊端和不足,对其体制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对当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合理的改革措施,对管理体制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一套更加科学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使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层工程管理方案有哪些篇二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根本,我国综合国力想要得到提高,就必须重视农业问题。农业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农民收入想要得到提高,必须做好农田的排涝和灌溉措施,所以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在农业建设事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落实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出发,针对目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措施。

层工程管理方案有哪些篇三

小型水利工程是生产基础设施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粮食生产和生产条件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为了使水利工程具有质量保证,必须摆脱传统模式的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体制改革,将技术手段、经济发展、法律效益等方面结合进行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模式的水平。在当前阶段,农业结构改革在大力进行中,应抓住此机遇,加快管理体制模式的改革,致力于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提高了管理模式的效率,还保证了工程的管理质量;同时,也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得到质的飞跃。

2管理体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基础设施落后,专款资金不足

小型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不足,部分小型水库连基本的安全设施都没有,由此可见想要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得到保障是非常困难的。虽然某些水利工程在防汛道路和管理设施方面进行了除险加固,但是由于相关部门分配的资金少等原因,导致很多小型水库不能实现安全化的基础设施管理。就安全隐患来说,要想彻底排除的可能性较小,治理技术相对来说也比较落后,安全管理的工作难度加大;同时,无论是除险加固还是设施报废,其成本都比较高,加大了消除安全隐患的难度。某些地区还存在水利工程建设数量多的情况,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压力,影响了管理基础设施的工作进度。

2.2管理人才缺乏、能力不足

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比较缺乏,在有限的工作人员中,专业知识理论较强的人员也较少,多数管理人员是理论知识缺乏、技术手段落后,而且专业化的基础管理设施也不够先进,造成了管理模式的落后性和片面性。管理人员的招募地点基本都是在农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素质水平也比较低,另外,没有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培训,这就导致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够明确,工作完成的不到位,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小型水利工程对管理人员的高质量的要求。目前,即使多数地区制定了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落后、工作素质不高、思想意识模糊,还是不能贯彻落实管理制度的关键所在,无法承担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责任。

2.3管理资金投入力度小

由于小型水利工程能够取得的经济效益小,所以管理经费的资金来源的'渠道较少,多数都需要自筹资金进行管理,同时,基础设施的不配套、工程位置较偏远等都可能导致经济效益的减少,管理和维修设施的费用就并不能得到保障。根据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虽然相关部门制定了管理维修方面的资金补助政策,但是由于部分地区经济并不发达,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数量多的地区,地理位置的缺陷和当地财政资金有限是重点问题,导致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资金不能全面落实。如果管理资金的缺少导致了小型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和处理,就会导致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影响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周边安全。

2.4监理验收工作敷衍

由于投招标管理制度的落后,水利工程被分包单位多次转包,管理费用仍旧再增加,工程项目的投入资金与实际不符,最终造成工作人员偷工减料的行为,验收人员的检验工作不能全面的发挥到位,很多工程质量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带来了很多项目工程的安全隐患。同时,工程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了验收工作的不到位,监理验收人员没有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每项工程进行质量检验,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标准模糊、监督力度不够、检验能力有限。

3深化改革管理体制的措施

3.1加强基础设施的管理手段

(1)相关部门一定要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巨大意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供资金不同程度的投入,为小型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提供资金保障。(2)设立有效的水利站点岗位,制定明确的目标任务,实时把握站点设施的工作状况,提出设施维修管护计划,拟定相关合同,使其具有法律效益。(3)贯彻落实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政策,建立专业的基础设施管理队伍,保障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工作,管理人员必须全面落实责任制度,积极主动承担管理设施的义务。对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设施的质量水平,还可以完善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制度。

3.2提高专业人才的技术水平

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能够长期维修管护的关键在于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水平,在完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培养优秀的管理团队,引进先进的技术水平,丰富专业的知识理论,广纳招收理论强、技术高的工作人才。根据各核心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强化各类工作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管理工作方面,要分配合理的项目资金,将水管工作、河道管护工作归纳为业务培训的内容,加大培训力度,从而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3.3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

由于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少,导致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要加强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可以拓宽资金投入的渠道。(1)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将小型水利工程在需要的资金在财政收入上的比重提高,保证长期有效的投资机制;将公共财政作为主体,落实好小型水利工程每个项目的公共财政资金,保证经费到位;将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不断置换,使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不断增加。(2)全面引入社会资金。社会资金的引入需要扩大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力,可以以产权改革作为契机,对于工程设施的承包、拍卖或者租赁等都可以进行产权的变更。(3)加强信贷资金机制。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可以通过金融政策获取资金投入,将金融与财政结合,建立不同资金融合的投入机制,对于具有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在税收、补贴等方面要实施不同的政策。

3.4完善监理验收体制

小型水利工程的监理验收制度是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的关键之处,可以防止施工人员偷工减料。监理验收制度需要应用在实践上进行完善,对于监理验收人员必须要求持证上岗,加强培训,提高工作素质。通过合理规范的招标计划选择符合要求的监理验收单位,综合多种手段和规定进行监理验收工作,提供质量保证。总而言之,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各部门必须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加强各项管理,从而深入的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

4结论

水利工程不仅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支撑,还是保障生态环境的重要前提,其具有广泛的公益性、战略性和较强的基础性。因此,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不仅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还影响了经济活动、生态环境和国家发展的前进步伐。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与供水、防洪、粮食等安全工作息息相关,所以必须要将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置于醒目的位置上,实现小型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2]张晓都,梁年光.对于水利工程发展对策的探讨[m].安徽水利水电,.6.

[3]王成捷.对发展水利经济的思考[j].江苏水利水电,2012.

层工程管理方案有哪些篇四

有效的管理是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重要保障,三分建七分管,水利工程重在管理。但长期以来水利工作重建轻管问题突出,公益类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以下简称水管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投入产出关系脱节,公益类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生存面临危机。由于管理体制不顺,致使工程管理措施跟不上,维护资金不到位,工程得不到正常维修养护,使一批水利工程积病成险,不但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还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一场旨在理顺水管体制,建立良性运行机制,统筹解决水利工程投入产出矛盾,落实工程管理和维护经费,加强水管单位内部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水管体制改革已在温州市全面启动。本文就温州市水管体制现状与改革进行分析与探索。

1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现状

据调查,截至底,温州市共有水管单位28个,干部职工1130人,其中全额拨款事业单位6个,差额拨款事业单位8个,自收自支事业(或企业)单位14个,固定资产原值13亿元,负债总额3。7亿元。,水管单位总收入12481万元(其中:水费收入1639万元,电费收入10380万元,多种经营收入528万元),各类支出合计12925万元,净利润—84万元,亏损单位9个。从整体情况看,全市除少数以发电为主的工程水管单位目前尚能基本正常运行外,大多数已陷入困境或发展后劲不足,有的甚至面临生存危机。更为令人担忧的是以上收入和支出是在不计提折旧情况下的数据,计入折旧将是全面亏损的局面。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机构臃肿,管理效率低下

温州市现有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发展的结果,管事的不管人,管人的不管事,水管单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脱离实际,造成水管单位人员在无度地急速膨胀。如某中型水库管理单位目前在职职工105人(其中附属的水电站38人),退休40多人。而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同类的中型水库管理单位定岗是43~62人。

在机构日益膨胀的同时,水管单位人员素质却日渐下降,这些通过关系硬“挤”、“塞”进来的人员,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更缺乏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技能。加之,单位内部管理上又缺乏激励竞争机制,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致使水管单位工作效率极其低下。

2。2入不敷出,生存面临危机

目前,温州市的大多数水管单位属自收自支性质,单位收入主要来自水、电费的收入。由于大多数水利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产品和服务,水、电费收入只能维持过去低水平上的单位开支。近年来,由于工程年久失修,多数工程功能衰减,财政拨款又严重不足等诸多因素,造成水管单位年收入相对降低,而水管单位的人员却越来越多,工资与日常开支也越来越高。这种“僧多粥少”的收不抵支,导致水管单位逐步陷入困境,生存面临危机。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要日益突出,社会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水管单位这种工作上的重要性和生存面临危机的窘迫状况已越来越突出。

2。3机构不全,管理难以到位

在一些大中型水管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同时,却有一大批小型公益类水利工程没有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或缺乏专职管理人员。如大部分小型水库只有1~2名非专业兼职水库巡查员,且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技术和管理技能严重缺乏。这种机构上的不健全,管理上的不到位,致使我们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小型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能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终使工程积病成险。

2。4投入不足,安全隐患多发

由于大部分水利工程,特别是水库、山塘大多建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加之,由于工程投入产出关系严重脱离,维修养护经费投入不足,工程年久失修,设施老化、毁坏严重,这种只用不修的“榨取式”的使用方式,使工程安全状况每况愈下,安全隐患多发。据调查,目前温州市小型水库及山塘的病害率达到60%以上。

2。5原因分析

一是体制不顺,职责不明。长期以来,水利工程产权不清,政企不分,体制不顺,责、权、利不明确。涉及人、财、事的“三权”严重分离,相互之间缺乏约束和统一协同机制。工程由政府投资兴建,效益由政府分配,水管单位由政府批准成立,人事上由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而水管单位却要自谋出路,自求发展。这种管理体制上的不顺是造成目前温州市水管单位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是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公共效益显著是水利工程的普遍特点,但长期以来,政府重建轻管思想严重,对工程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特别是“风调雨顺”时期,受益者包括政府往往忽视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造成维修养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三是管养不分,管理分散。目前,温州市绝大多数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没有对水利工程的管、养工作内容范围进行界定,没有建立管理和维修保养相对独立的集中管理机制,管理和维修养护人员相互交叉,人员混编混岗,对管理和维护统包统揽。工程管理和维护保养内容不清、职责不明,缺乏一个完整合理的管理和维护计划。管理机构设置上,几乎每个稍大一点的工程都设置一个管理单位,机构设置小而散,人员分散,分工不细,严重制约了专长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3对前阶段一些改革措施的回顾

水管单位的各种问题由来已久,早已引起水利部门与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前几年温州市也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一是重新核定供水成本,推进水价改革。二是探索水费收取方式,足额收取水费。三是开展多种经营,广开创收渠道。

以上种种改革探索,都是从增加水管单位收入的角度来进行的,所采取的措施虽然使一些水管单位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得以缓解,但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没有“治病治根”。纯公益性和以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工程,以增收水费和多种经营来增加单位收入的方式来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本来就值得商榷。一是在不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人、事、财权分离的管理体制,水管单位依旧缺乏自主权,特别是缺乏人事权的情况下,单位增效将引起更多有关系的人的兴趣,进而导致单位进一步增员膨胀。温州市有不少水管单位就是由于“增效—增员”现象的存在而一步步走向困境的。二是水管单位要自谋出路,自求发展,要增效,就不可避免地会想方设法使工程的直接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导致工程公益性社会效益大幅度降低,使工程存在的目的严重偏离其建设的初衷,并最终导致工程综合效益降低。三是由于水利工程的服务对象和功能不尽相同,直接经济效益相差悬殊,不可能全部通过增加直接经济效益解决单位面临的问题。四是在目前的体制下,即使水管单位直接经济效益增加,也很难保证将资金用于工程维修养护上。五是不能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薄弱的问题。

4对下一步改革方向和要求的探索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及《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的精神,结合温州市水利工程实际,下一步改革工作的主要方向和要求应是:明确单位性质,严格定编定岗;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管养分离;推进集约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4。1明确单位性质,严格定编定岗

对水利工程进行界定、分类,根据工程的功能作用,将水管单位分为纯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大类别。对纯公益性水管单位明确为事业单位,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彻底消除水管单位后顾之忧,一心一意管好工程。对经营性水管单位,先实行企业化管理,再逐步向企业过渡,实现人、事、财“三权”统一。当然,目前水管单位中多数经营单位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我们一方面要改革,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还需加以适当保护和扶持,让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生存能力,同时还要解决一部分职工的分流问题。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和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公益性部门要重新核定人员编制,整合内设机构,做到精减机构,科学按需设岗,以岗定人;改革用人制度,推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以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

4。2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管养分离

在明确单位性质,严格定编定岗的基础上,积极推行管养分离,引进市场机制,精减管理机构,提高管理、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首先是要界定管、养工作内容,将管理运行工作内容与维修养护工作内容分开,水管单位只负责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将维修养护业务推向社会。其次是将单位富余人员分流出来,成立专业维修养护队伍,实行企业化管理,引进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初期可以以承包本单位管辖的水工程维修养护为主,而后再逐步向外承揽水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并最终过渡到水工程维修养护企业。

同时,要积极推进以拍卖为主,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时代“公有公营,公建私用”的水利管理体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搞好管理权和经营使用权分离为重点,明确拍卖、租赁、承包的原则、范围、程序及买卖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等。

4。3推行集约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4。3。1推行“以大带小”的管理模式目前温州市的状况是:一方面,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健全,技术力量相对较强,并有大量的富余人员,在改制中面临着较大的人员分流压力。另一方面,大多数小型工程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为解决这一问题,应按“位置就近,专业相似”的原则,大力推行以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兼管小型工程的管理模式。

4。3。2推行“分片包干”的管理模式以流域或片区为单位,整合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力量,将小流域或片区内的所有水管单位合并为流域物业管理公司(可定性为国有企业),统一负责管理本区域内的所有水利工程,并组织水利工程巡查队对区域内水利工程进行定期巡查和维护,发现问题进行集中讨论,统一处理或上报。现有的小流域管理站代行工程业主职责,对流域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监督、考核,并负责维修项目的审查、审(报)批工作。

5保障措施

5。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水利工程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水管体制改革是水利工程安全和综合效益正常发挥的有力保障。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必须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执政为民”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要把水管体制改革作为今后重中之重的水利工作,切实予以抓紧抓好。水管体制改革事关财政投入、人员编制核定和水管单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其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搞好水管体制改革就必须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水管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水管体制改革的各项目标能否全面实现,领导是关键,组织是保障。

5。2加强调研,出台政策

水管体制的问题经历了几十年社会发展的沉淀,历史背景、思想观念、现状关系等都很复杂。必须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专门的工作班子,认真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充分掌握和分析目前水工程和水管单位的各方面情况,按照本地区、本行业的特征和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出台配套政策,明确人员配置、社会保障、税收扶持等具体规定。

5。3搞好试点,全面推进

按照“积极稳妥、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圈定试点、搞好试点、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对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及时处理;对试点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宣传、及时推广。在开展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以点带面和以点促面。

5。4培育市场,健全制度

通过改制实行管养分离后,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将纳入市场化管理,通过市场招投标确定维修养护队伍。因此,必须培养工程维修养护的供需市场。一方面,要明确水管单位职能,把工程维修养护推向社会,培养维修养护的市场需求量,另一方面,通过水管单位人员分流,组建专业化的维修养护队伍,培养维修养护业务供应量。为促进维修养护市场良性发展,提高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水平,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必须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相关管理制度,明确维修养护队伍资质的要求,健全维修养护工作的目标考核体系。

5。5效益统筹,加大投入

对水管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管理单位日常开支与工程维修养护由财政统一安排,各工程的直接经济效益统一上交财政。同时,财政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并对从水工程获得的收入进行统筹安排,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集中力量逐个解决水工程存在的各类问题。

层工程管理方案有哪些篇五

一、对象和范围

全市具备经营条件的合法农资企业、销售网点。年年底前,先行组织55个企业进行试点。试点单位:市农资公司,、、县(市)各8个农资经营企业(网点),其余县(区)各5个农资经营企业(网点)。

二、目标要求

参加“放心农资工程”的农资经营企业(网点),必须做到:

(一)依法经营。所有企业都必须持证经营,严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

(二)积极实施衣资商品准入制度。参加“放心农资工程”的农资经营企业(网点),应自觉按照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和准入要求,严把进货查验关口。进货前应主动向供货商索取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质量合格证和该商品及其该批次商品的质量检测报告,进口农资还需索取海关报关等相关手续,并对供货商提供的上述证件资料及其商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商标法》的规定和要求进行认真的鉴61j和查验,以便将有问题企业生产的商品拒之门外。对索取到的有效证件和资料,分类建档,以备工商执法部门的查验。

(三)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商品流入市场。不销售过期、失效、变质和标签不全、不合格以及国家禁用农资产品;不销售无登记证(或推广许可证)、批准文号、品种审定、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的农资产品;不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假冒农资产品。

(四)规范服务,提高质量。农资销售网点必须提高服务质量,根据农民需求,积极组织送货上门、送货到田。对农民购买未使用的农资商品,在规定时间内保证退换,计量不足的)1、足差额,保证农民放心使用。

(五)统—标识,严格制度。放心农资工程试点单位,网点门面必须统一标识,有关制度公布上墙,接受农民监督。对试点单位进行动态管理,市、县(市、区)对试点单位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违反上述有关规定,责令及时整改,并取消放心农资工程试点单位资格。经验收合格的试点单位,统一颁发“放心农资经营单位”匾牌。

三、保障措施

(一)各地要从全面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全会精神与坚持执政为民的高度,重视“放心农资工程”工作。按照国家工商总局,供销总社、质检总局等9部门联合颁发的《关于做好年农资打假工作的意见》,针对本地农资质量监管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确保“放心农资工程”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提高农资经营整体水平。

(二)强化组织领导。市里由市供销社、工商局联合组成稽查大队,并建立有关制度,定期对全市农资市场开展放心农资工程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各县(市、区)成立“放心农资工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县(市、区)供销合作总社,负责日常工作。有关单位的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研究制定联合行动方案,明确负责分工,统一调配力量,统一协调,确保政令畅通。要把落实以农资商品准入为主要内容的“放心农资工程”工作责任制作为推进“放心农资工程”的重要环节来抓,实行责任追究制,积极发动部署,明确职责任务和奖励措施,环环紧扣,逐层落实,以求实效。

(三)加强协调配合。各地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团结协作,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开展好工作。一方面要加强供销、工商,质监、公安、农林、农机等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配合,形成强大的执法声势,提高“放心农资工程”的整体效能;另一方面,要加强各部门系统内的上下纵向配合,建立农资打假信息沟通和联合机制,及时处理和打击跨区域的制假售假等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

(四)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执法检查中绝不能留死角,绝不能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对假冒伪劣商品和和无证生产、销售的产品一律依法予以查扣;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以及生产和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资商品的单位和个人,坚决依法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对参与、包庇,纵容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一定要严肃查处并予以曝光。

(五)加强信息报送和新闻宣传。为全面及时掌握各地“放心农资工程”工作情况,各县(市、区)一是要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听取各方意见及建议,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在试点单位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分步推开,各县(市、区)可多选择一些企业进行挂牌,向社会公开承诺经营。

二是要明确专人负责案件统计报送工作。重大突发情况和重大案件即查即报,并根据事态进展情况随时续报。

三是各县(市、区)供销社要主动与其他部门协调,及时掌握本地“放心农资工程”开展情况、大要案查处情况,积极做好案件统计汇总工作。四是要积极发挥新闻舆论的宣传作用,主动与新闻单位进行沟通,加大宣传力度,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和重大事件进行曝光。通过典型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教育广大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树立诚实、守信观念,增加守法意识,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