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小学语文小摄影师教案范文(16篇)

小学语文小摄影师教案范文(16篇)

时间:2024-03-14 02:35:02 作者:GZ才子

教师在制作小学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小学教案,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摄影师》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两课时。

1.学生自渎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收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学生说说课前自渎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便。

2.在学习小组内份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1)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2、默读课文,自读自悟。

(1)从那些地方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用“”画出有关句子。

(2)从那些地方知道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用“”画出有关句子。

3.学习小组交流情况。

4.全班反馈交流。

5.老师小结板书。

这篇文章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及孩子们对他的崇敬、热爱。

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读、背、写一句高尔基的名言。

1.男女生、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在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鞠了个躬咧开嘴吩咐准备停当胶卷。

秘书杂志社记者突然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法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瞄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喜爱。

高尔基小男孩。

热爱。

对话、细节描写。

小学语文教案

1.认识10个生字,并学习相关词语,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了解谚语的意思,读后有自己的想法。

3.通过收集谚语,增长知识,认识更多的字,养成善于收集积累的好习惯。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

2.能深刻理解5条谚语所蕴含的道理。

1.能深刻理解5条谚语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收集谚语,增长知识,认识更多的字,养成善于收集积累的好习惯。

1.上课伊始,教师播放童谣《拔萝卜》,和学生一起表演说唱,营造轻松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一系列语文学习做准备。

生:……。

(引导学生明白“人多力量大,要团结合作”的道理。)。

3.师:今天我们的学习也要依靠小朋友们的集体力量,团结一心才能顺利完成,加油吧!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再放资源,让学生跟着模仿朗读,自行纠正语音语调。

3.师:小朋友喜欢电视上老师读的吗?你也来模仿一下吧,然后读给同桌听听吧!

4.之后教师点名让小朋友读,同学集体帮忙正音。教师播放资源,和学生一起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并进行有重点的教授。

1.教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对这些谚语的理解,之后逐一进行讲解。

(1)教师为学生出示512抗震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谚语“人心齐,泰山移”的含义。

(2)教师为学生出示柴多火烧得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谚语“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的含义。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教师请同学到前面来做实验:请一位女同学来折一根筷子,请班级最高最壮的男生来折一把筷子,看看结果。让学生从眼前的情景中明白道理: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教师给学生出示植树造林防止沙尘的画面,帮学生理解谚语“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的含义。

(5)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帮助学生理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含义。

3.教师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5句谚语,老师希望大家都将这些谚语铭记于心,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老师从别处又收集了几则谚语,大家课下也一起来收集吧,然后我们开个谚语发布会,看看哪位小朋友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给我们讲一讲其中的道理。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众人划桨开大船。

(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

""。

""。

""。

""。

""。

""。

""。

""。

""。

""。

""

小学语文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本文是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应该力求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

2、能力目标:

(1)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互相信任,受到爱的教育。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难点是: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

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易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究。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阅读课文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用阶梯式的环节推动课堂深入。在平等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激趣质疑。

设计理念:小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较为强烈,这样设计抓住了学习兴趣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说一说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父亲可亲可敬,儿子可爱的形象。接着,紧紧扣住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结合第三学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训练要求设计的。

语文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用人格砥砺人格的语文。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才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

(三)品读精华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1、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摄影师》

1.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的品味,感受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

3.学习人物说话的四种表达方式,续写这个故事。

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2课时。

一、引入新课。

1.这堂课我们去认识一位小摄影师。(一字一顿地说)板书:小摄影师。什么人可以叫摄影师?专门从事拍照、录像工作的人员叫摄影师。谁来叫叫他,注意摄、师是翘舌的。

2.小摄影师给谁拍照?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读课文,遇到拼音的字多读几遍,遇到不会读的查字典,或者请教同学与老师,把课文读通顺。比一比,看谁读书最认真?读完三遍课文后站起来继续读。

2.同学们读书姿势很端正,读书时非常投入。请看这是课文的一组生字词语,你会读吗?请自由读一读,谁会读?开火车读词语。

出示:

(1)媚、躬、按、胶、辆,观察这组生字,有什么发现?重点指导躬,左边是身,表示人的身体,右边是弓,表示弯着腰。

(2)摄、志、桌、社、侧,指名读,正音侧是平舌音。

(3)阳光明媚、摄影师、高尔基、列宁格勒、车辆、胶卷。

照相、鞠躬、吩咐、摆弄、停当、打量、秘书。

3.同学们,你能用上这里的一些词语,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出示填空题,引导孩子补白。

自由说一说,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出示答案---自由说一说。

出示:在一个_____早晨,_____打开了_____扔给他的_____,同意_____,不料_____,小男孩_____。

用简洁的话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语文能力,三年级了我们要掌握这种能力。抓关键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三、朗读课文2-10自然段。

1.读了课文,我们了解到高尔基早上接到了小摄影师扔给他的一个纸团,其实这个纸团是一封信。

(1)谁来读读那封敲开高尔基大门的信?

(2)你就是当时的高尔基,读着这封信,让你想到了什么?

少先队员很会想办法;。

少先队员很聪明;(给聪明换个词那就是----智慧)。

要见上高尔基一面可真不容易;。

高尔基非常关心少先队员。

(3)是啊,一个小小的纸团----一封普通的少先队员的信却引起了高尔基的注意。齐读小男孩的信。

3.指名感情朗读作者、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

(1)这是怎样的鞠躬啊?恭恭敬敬地鞠躬,可不要太急呀!

(2)高尔基按照小摄影师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注意这种摆弄的时间。此时我们的朗读要尽量体现高尔基的什么?耐心、对小男孩的喜爱、爱护、关怀、慈爱。

(3)这是一位十岁左右的孩子,当一切准备停当,他的话语充满了—激动欣喜。

在愿望马上就要实现,可是结果却如此残酷,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天哪,怎么会这样?

(6)这样充满安慰充满关怀充满温暖的话语,小男孩听得见吗?因为他处于极度的悲伤、懊悔、羞愧的情绪之中。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

4.同学们,读高尔基的话要注意读出什么?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

读小男孩的话要注意读出什么?小男孩能见到高尔基的欣喜、一切准备停当的快乐,发现相机里没有胶卷的愧疚;小男孩前后心情的变化。

5.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师生评议朗读。

四、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你就会发现人物说话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出示人物说话的四种句子。

2.请仔细看看这四种表达方式,这四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小结: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没有提示语只有人物语言。

3.这四个句子相同的是什么?不同之处在哪里?

反馈:四种句子的标点的加法。

小结:写作中如果我们能采用人物四种说话的不同方式,定能使我们的文章表达更富有变化,文章表达更为精彩,我期待着。

作业设计:

同学们,小男孩离开高尔基的办公室后发生什么事?让我们拿起笔续写这个故事。

三年级语文《小摄影师》教案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1、(出示高尔基图片)。

师:高尔基是世界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呢?(板书:小摄影师)。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2、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如:基、侧、辆、卷。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3、检查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没带胶卷没照成相的故事。)。

完成基础训练上的自学提示。

第二课时。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的1-6自然段,思考: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画出相关的语句。

他称高尔基为“亲爱的高尔基同志”,说明他很懂礼貌,同时也很尊敬、崇敬高尔基。)。

小男孩说:“我照完相,立刻就走”,这又说明小男孩很怎么样?(说明他知道高尔基很忙,很理解高尔基,不希望占用他太多时间。)。

(提示:他很关心、爱护小朋友,尽量满足小朋友的要求。)。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

1、过渡:这么一位聪明有礼貌的小男孩,高尔基打心里喜欢上了他,所以就让他进去了。

要求:默读6—8自然段,思考:进去后,小男孩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用“——”画出来。高尔基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用曲线画出来。

(提示:说明小男孩见到高尔基后的惊喜,他要好好看看高尔基是什么样子,同时也说明他很崇敬高尔基,他见到高尔基,很开心。)。

学生讨论。

4、师:小男孩就要给高尔基照相了,但是,最关键的事情他忘了,他没带胶卷。那他怎么办?课文中有几个地方提到小男孩哭,大家把它们找出来。

提示:

(1)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2)小男孩哭着说。

(3)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

5、师:大家想想,为什么他哭得那么伤心?

6、师:小男孩忘带胶卷,高尔基说他有胶卷。但小男孩子还是跑了。这是为什么?

(提示:很可能是他太着急了,没听清高尔基的话,也可能是他太内疚了,觉得对不起高尔基,不好意思。)。

7、师:刚才说的是小男孩的表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高尔基又是怎样表现的呢?把有关高尔基的句子划下来,想想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提示:

(1)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说明高尔基尊重小男孩。

(2)高尔基听任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他对小男孩很耐心。

(3)小男孩说一切准备停当后,高尔基侧过脸,对他微笑——说明他尊重小男孩,并且态度亲切。

(4)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说明他很关心、爱护小男孩。

(5)小男孩跑出去后,他走到窗口大声喊——他关心、爱护小男孩。

1、学生分角色朗读。

2、师:秘书说杂志社的摄影记者要见高尔基,高尔基见不见?为什么?

(提示:不见。他很忙。)。

3、师:但是,为什么他又说如果来的是一位小男孩,一定要让他进来?

(提示:高尔基关心、爱护小朋友,乐意满足他们的要求。)。

如果小男孩再次来到高尔基身边,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摄影师》

1、交流收集的材料,了解高尔基这个人物。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3、初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你们了解高尔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吗?

同学们交流资料,最后明确:

(高尔基是世界闻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等。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他还非常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小摄影师是谁?他给谁摄影?在摄影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情况?他是怎么处理的?为什么要以小摄影师为题?……)。

2、初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够在读文中解决,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解决。

1、按照读课文,画生字、、选字义的步骤自学生字。可按要求填写表格。表格略去。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另外,“社”、“者”是翘舌音,“杂”是平舌音,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提示和纠正。

3、分析字形结构。

“摄”左右结构,“耳”的最后一笔是“”;第一个“又”最后一笔是“”。

“胶”左右结构,右边的第四笔是“”,不要写成“”。

“杂”上下结构,上边是“九”不是“几”,下边是“一”加“小”不要写成“木”。

“鞠”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不要写成“一”;右里侧“米”字最后一笔是“”不要写成“”。

“躬”当“身”字做偏旁时最后一笔不要出头。

“社”左右结构,左边是“”字旁,不要写成“”旁。

4、比较法识记字形。

贴()吩()社()侧()。

沾()纷()杜()测()。

秘()胶()者()杂()。

密()郊()著()染()。

四、理解词语: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记者”、“杂志社”、“胶卷”、“秘书”等词语。

2、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摆弄:本意含有支配、调整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指小男孩调整相机,为正式拍照作准备或指小男孩为高尔基调整坐姿。

吩咐:是要求对方按自己的要求做。课文中指高尔基听小男孩的话,拿了张报纸,坐下来。

停当:本意为齐备、完毕。课文中指小男孩把高尔基拍照前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完做好了。

突然:指事先没有料到,一眨眼事情发生了。课文中当一切准备停当就要拍照了,小男孩一下子坐在地上哭了起来。高尔基没有想到会发生眼前这样的事情。

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由于忘了带胶卷,因此没照成相的事。)。

生字、词、读书。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交流收集的材料,了解高尔基这个人物。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3、初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两课时。

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如:小摄影师是谁?他给谁照相?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板书学生提出来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三、细读感悟第一--五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指名读第一段。

2、投影出示“高尔基”,介绍高尔基生平以及他的著作。

3、有个小男孩非常想见到他,可是高尔基的秘书步让他进,他用了什么办法?

比较句子: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扔到了桌子上。

4、你觉得他的这种举动怎么样?

5、高尔基看到这张纸团为什么没有生气,是什么感动了高尔基?

6、投影出示纸团内容,小组讨论。

7、全班交流。

如:“亲爱的”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崇拜、敬仰高尔基;“您、请”写出了孩子的有礼貌和态度的诚恳;“让他们放我进去”向高尔基解释自己为什么用扔纸团的方法实在是迫于无奈;“我照完相,立刻就走”他特别强调了孩子迫切的心情同时不会耽误高尔基工作,等等都是高尔基感动的原因。

8、朗读指导这张纸团的'内容。

如果老师就是高尔基,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我感动吗?

学生自由练--指名读,评议--齐读。

9、如果你是高尔基,此时此刻会怎么想?

学生畅所欲言。

10、对啊,高尔基非常想见见这位聪明有主见懂礼貌的孩子,学生自由朗读2--5自然段。

11、分角色对话。

从对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如“鞠躬”可以看出小男孩很有礼貌。等等。

12、学生表演朗读对话。

13、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一、检查。

认读词语(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鞠了个躬咧开嘴吩咐准备停当。

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突然侧过脸。

二、细读课文。

1、小男孩见到高尔基是怎样的表现?

读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体会这句句子。

为什么会仔细打量?为什么咧嘴笑了?说明了小男孩什么样的心情?

3、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这些句子,体会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对孩子的极大耐心。

5、此时小男孩为什么会哭?

指导读好这句话。

7、觉得孩子听到高尔基的话了吗?那他为什么不回来向高尔基要胶卷?

三、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四、质疑拓展。

1、小男孩还会回来吗?高尔基希望男孩再来吗?

2、自由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3、交流所得,

重点理解高尔基说得最后一句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说说话中前一个“他”是谁?后一个“他”是谁?为什么列宁要这么做?

4、拓展。

如果小男孩真的来了,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同桌互相编编故事,也可演演故事。

指名演故事,请同学注意语言表情神态。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

1、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的品味,感受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

3、学习人物说话的四种表达方式,续写这个故事。

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ppt。

2课时。

1、这堂课我们去认识一位小摄影师。(一字一顿地说)板书:小摄影师。什么人可以叫摄影师?专门从事拍照、录像工作的人员叫摄影师。谁来叫叫他,注意摄、师是翘舌的。

2、小摄影师给谁拍照?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读课文,遇到拼音的字多读几遍,遇到不会读的查字典,或者请教同学与老师,把课文读通顺。比一比,看谁读书最认真?读完三遍课文后站起来继续读。

2、同学们读书姿势很端正,读书时非常投入。请看这是课文的一组生字词语,你会读吗?请自由读一读,谁会读?开火车读词语。

出示:

(1)媚、躬、按、胶、辆,观察这组生字,有什么发现?重点指导躬,左边是身,表示人的身体,右边是弓,表示弯着腰。

(2)摄、志、桌、社、侧,指名读,正音侧是平舌音。

(3)阳光明媚、摄影师、高尔基、列宁格勒、车辆、胶卷。

照相、鞠躬、吩咐、摆弄、停当、打量、秘书。

3、同学们,你能用上这里的一些词语,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出示填空题,引导孩子补白。

自由说一说,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出示答案———自由说一说。

出示:在一个_____早晨,_____打开了_____扔给他的_____,同意_____,不料_____,小男孩_____。

用简洁的话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语文能力,三年级了我们要掌握这种能力。抓关键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1、读了课文,我们了解到高尔基早上接到了小摄影师扔给他的一个纸团,其实这个纸团是一封信。

(1)谁来读读那封敲开高尔基大门的信?

(2)你就是当时的高尔基,读着这封信,让你想到了什么?

少先队员很会想办法;

少先队员很聪明;(给聪明换个词那就是————智慧)。

要见上高尔基一面可真不容易;

高尔基非常关心少先队员。

(3)是啊,一个小小的纸团————一封普通的少先队员的信却引起了高尔基的注意。齐读小男孩的信。

3、指名感情朗读作者、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

(1)这是怎样的鞠躬啊?恭恭敬敬地鞠躬,可不要太急呀!

(2)高尔基按照小摄影师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注意这种摆弄的时间。此时我们的朗读要尽量体现高尔基的什么?耐心、对小男孩的喜爱、爱护、关怀、慈爱。

(3)这是一位十岁左右的孩子,当一切准备停当,他的话语充满了—激动欣喜。

在愿望马上就要实现,可是结果却如此残酷,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天哪,怎么会这样?

(6)这样充满安慰充满关怀充满温暖的话语,小男孩听得见吗?因为他处于极度的悲伤、懊悔、羞愧的情绪之中。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

4、同学们,读高尔基的话要注意读出什么?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

读小男孩的话要注意读出什么?小男孩能见到高尔基的欣喜、一切准备停当的快乐,发现相机里没有胶卷的愧疚;小男孩前后心情的变化。

5、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师生评议朗读。

1、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你就会发现人物说话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出示人物说话的四种句子。

2、请仔细看看这四种表达方式,这四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小结: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没有提示语只有人物语言。

3、这四个句子相同的是什么?不同之处在哪里?

反馈:四种句子的标点的加法。

小结:写作中如果我们能采用人物四种说话的不同方式,定能使我们的文章表达更富有变化,文章表达更为精彩,我期待着。

作业设计:

同学们,小男孩离开高尔基的办公室后发生什么事?让我们拿起笔续写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通过这节课与学生的共同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不是一个听记的容器,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个性、体验,教师要善于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体会文本的内在情感。在这节课上,我是这样做的:

在教学中,我依据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把学生引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当做“小男孩”、“高尔基”或把老师当做“高尔基”,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在角色体验的驱动下,这种“有我之境”产生了巨大的、无形的引导效应,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身份、处境,去思考、去体验。同时这样又再现文本内容的相关情境,使情境直接诉诸于学生的感官,使他们对文本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引发学生学生的共鸣,使其如临其境,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渴望尝试的情境中,使学生跃跃欲试,以致积极倾吐自己的感受,释放自己的感情。

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个人读、小组读、师生对读、表演读均可自由选择。这样释放了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同的语调、不同的感受喷涌而出,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我需求的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个体与文本的对话。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阅读,代替学生发问,久而久之学生的疑问越来越少了,简直成了接受的容器。《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建议“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首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本人引导学生按角色的出场顺序来朗读理解课文,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向这个出场角色提出问题。学生在自己读书过程中,遇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主探究,自己或彼此之间合作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读懂了文本,而且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这节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那就是在“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时,我通过电脑设定,让学生填上适当的词语:(同意)——(配合)——(惦记),第三个括号学生概括为“想念”,我没有及时肯定学生,而是拼命引导学生说出“惦记”。其实有时候学生的体验不一定与我们预定的想法一样,那么教师就应马上做出判断,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

《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讲的是高尔基工作繁忙,不接受任何记者的采访,却特许一名小男孩儿进入他的办公室,为他照相的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和爱护。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挂念着那个少先队员。再如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和惊喜。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由于本课的对话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理解大体意思。因此,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并通过小组赛读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流利。然后按备学学案学习,最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讨问题,交流答案。再次,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内心活动。最后,续写《小摄影师》。

因为有了课堂上对课文对话和心理的分析和理解,所以对孩子们来说,续写就很轻松了。同学们仅用了20分钟就完成了续写部分,大部分同学写得还非常精彩。

《小摄影师》三年级语文教案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本课教学,我的主导方法是“扣词品句”,紧抓住关键词句,立足于语言文字,引领学生参与感悟,深入细致地体察。其次,采用“读写结合”等方法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

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感悟、移情体验,放手让学生潜心会文,使课堂朴实、踏实、高效。

先质疑;再交流初读课文时留给学生的人物印象;第三步,感悟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接着,体会小摄影师的品格;最后是通过联想续写,把两代人的品德更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具体是这样的:

1、课开始就向学生提问“读了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引导学生说出读课文后的疑难点。

2、预计有学生会说“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为什么最后一直没再去找高尔基拍照呢?”、“高尔基到底是忙还是不忙,伟人为什么还要骗一个杂志社记者呢?”

1、在质疑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你对文中的高尔基、小摄影师,有了什么印象呢?”

2、预计学生会交流:高尔基是关心少年儿童的、工作十分繁忙的一个人等等;小摄影师是一个守信、很有办法、懂礼貌的人等等。

3、交流后,还向学生提出要求:

同学们交流的这些体会,在课文中都有所体现,请大家再认认真真读几遍课文,这些人物印象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请在这句子边上注上相应的体会词。

1、教师向学生提问: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呢?

2、预计学生会说是从以下句子体会到的:

句子一:高尔基拿了一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a、“请同学们读这句,要一遍又一遍地读,发现哪些词能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呢?”

b、交流句子,抓住关键词“吩咐”和“很久很久”。

句子2:“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请他进来。

a、自己读读,谈谈“哪几个字的描写更能表达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b、预计学生会注意“很忙”与“一定”两词,再问同学:到底是“忙”还是“不忙”?通过讨论,明白高尔基很忙,但不喜欢媒体广告宣传;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满足少年儿童的愿望!

指导学生朗读,前一句要读得坚决,后一句要读得亲切。

首先读读纸条上的内容:

这张纸条短短几句话,但写得很有水平,同学们仔细品读,信的内容到底巧妙在哪儿呢?

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个“尊敬、懂事”的一名好队员。

除了指导读好这句外,还点拨学生:“课文中的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写的,请大家再用心的读读全文,尤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对话。

让学生读全文,使课文中的对话描写引起同学的关注,在真切朗读中感受文本价值,也使全课教学有了整体感。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呼应课刚开始时学生提出的疑问,并进行续写,更深层次地提升人物的形象。

在最后,回到学生课始提出的问题:“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哭了,是他后悔吗?后悔什么呢?”

回答后,再让学生想想以下问题(投影句子:小摄影师最后会不会再出现?假如出现了高尔基会怎样?小摄影师想到了什么,才不去找高尔基的?假如一直没出现,高尔基又会怎样?)。

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写一段话交流。

课文要求,感受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的文本价值,但适当地延伸感受小摄影师所特有的诚信、聪明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语言表达用词中、从想像“哭”的原因中,去琢磨领悟,一个活灵灵的高尚的小摄影师就会树立在学生面前,对引领学生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是很有作用的。最后,通过写,把两代人的情感又上升了。

板书是微型教案,集中体现了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及教学过程。好的板书还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

板书设计力求简洁,突出重点。

“高尔基——小男孩”是课文的重点,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小男孩对高尔基的敬仰,板书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品质。

关怀。

高尔基——————小男孩。

敬仰。

本课设计就是想努力实现情感目标的同时,让语言能力得到切实发展。如果语文课上只是心头感动或只是习得工具,都不是成功的语文课。只有两者的融合,才是应该追求的。综观整堂课的教学预设过程,都强烈体现着这点,让无情的方块文字流露出浓浓的情感,在追求情感氛围的过程中紧紧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由学生的质疑开始,从文本语言中去解疑,运用理解、体验、联想与朗读四种形式,学生对伟人高尔基、对同龄人小摄影师所具有的高尚品格,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

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6.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

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九、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

2.同桌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

二、教学"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三、教学

1.举办故事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比赛。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写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三、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引入。

1、小朋友们,老师想考考你们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2、出示有关大自然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3、有位作者也写到了许多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让我们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读不完的大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明确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流畅,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什么。

(2)批画圈点,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学习体会。

(1)自由组合,互相交流学字学词收获。

(2)出示生字新词卡,联系上下文朗读品味。重点指导:“营、诚”的韵母是后鼻音;“腻”的声母是鼻音n。

3、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好了,愿意读给我们听听吗?(指名读,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评议)。

(三)探究课文,细读领悟。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指名说,随机板书)。

3、分组朗读,小组轮读。

(四)精读赏析,突破重点。

1、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1)大自然有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2、作者还写了大自然中哪些有趣的现象?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1)小组合作交流,反复朗读品味第2、4、5自然段。

(2)小结,齐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像所描述的画面。

(小朋友读得真不错,读出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在朗读时,根据内容想像画面,会读得更美)。

一、教学要求: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写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三、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浮云飞鸟、走兽昆虫、虾蟹游鱼、展翅滑翔、不可思议、两军对垒、令人敬佩、暑寒荣枯、千姿百态、温柔细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大自然里奥秘无穷,你觉得哪段最有趣?自由读。

(二)总结全文,品读内化。

1、齐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看不完的大画册?(联系课文内容)。

3、为什么说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联系自己生活)。

(三)拓展延伸。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用彩笔画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1、学习本文,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积累描写五彩池形状和颜色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

(1)说说五彩池有些什么特点。

(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理解五彩池水的奇异之处。

一课时。

1、板书课题:11、五彩池。

2、齐读课题。本文是一篇游记。

3、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一定觉得很新鲜吧?

这个五彩池在四川省的藏龙山上,那里的景色既奇异又美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五彩池的美景。

(一)读通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给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请个别同学分节读课文,注意一亩和漫山遍野两词的读音。

3、谈初读感受。

(1)五彩池给去游览的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呢?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奇异、美)。

(2)这儿的异什么意思?(特别)。

(二)熟读课文。

2、指名1人读第1节,1人读2、3节,1人读第4节,交流问题。

理清结构:

课文从池和水两方面介绍五彩池的奇异和美,这两方面分别对应课文的第2、3小节。按总分总结构可把课文分成三段。第一段:第l节;第二段:第2、3节;第三段:第4节。

板书:

水池。

(一)提出突破口,重点分析第二节,自读,分小组讨论。

1、这节共有几句,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作者是怎样吧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写具体的?讨论,归纳。

板书:大大小小形状各异。

(先总后分,列举具体数字,对比,比喻)。

3、默读课文,摘录描写五彩池形状的词语。

板书:像葫芦像镰刀。

像脸盆犹如盛开的莲花。

4、自读第二节,指名读,体会五彩池景象的奇异。

(二)自学第三节。

1、第二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形状,第三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什么呢?

2、默读,找出五彩池的颜色有些什么特点?

板书:鲜艳多彩变幻神奇。

3、分小组讨论这节怎么把五彩池的特点写具体的?指名说。

造成五彩池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的原因是什么?读句。

(比喻,颜色丰富,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板书:红、黄、绿、白、紫、蓝。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摘录描写五彩池颜色的词语)。

4、读课文第二段,归纳段意(摘词连句法)。

板书:2、五彩池大大小小、形状各异,池水鲜艳多彩,变幻神奇。

(三)略读一三段。

1、自读第1、3段,归纳段意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板书:1、我被五彩池奇异的景象迷住了。

3、我深深赞叹五彩池的美。

2、齐读1、3段。

1、朗读全文;。

2、我们学了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后,你有什么感想?

(培养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3、师述: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四川藏龙山上的五彩池不仅池美,而且水也美,怪不得游客们一到那儿,就被那奇异的景象(生)迷住了。同时,不禁从心底里深深地赞叹(生)美啊!藏龙山上的五彩池。

齐读最后一节。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11、五彩池(游记)。

(池)。

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像葫芦像镰刀。

像脸盆犹如盛开的莲花。

(水)。

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红、黄、绿、白、紫、蓝。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小学语文教案

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准备:

4幅插图。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今天我们学习第24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

(二)。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3、指名读第5段。

(1)师问:狮子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

生答:因为狮子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狮子拦住小兔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3)指导看插图。

(三),并说说图意。

举例:狮子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4、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

(四),并说说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狮子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变得不好意思了。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二课时指导作业:

(一)分段读课文。1~2、3~4、5、6~7段。

(二)让学生看着插图试着说说这个故事。(自己准备)。

(三)按照课后第1题的5个小问题的顺序同桌互说,互相帮助讲故事。

(四)指名讲故事,大家评论讲得如何。

(五)请1~2人到前面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小时候,我们曾在空房子里或山谷中,听到过奇妙的回声。那时,一种莫名的兴奋涌上心头。探索科学的兴趣,就在这神奇的发现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现在,我们捧读课本,与学生一起诵读,体验小青蛙的快乐、奇怪,体会青蛙妈妈的亲切、智慧。本着“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让我们自己在教学中回味童年。”的理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1、巩固练习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会写“倒、圆、游、围”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让学生读懂声波和水波一样,碰到障碍物就会返回来产生回声。

一、激发情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动画片,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动画片中的小白兔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回声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而且大家都想弄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31课《回声》。

二、引生入境、复习生字:

大家知道,课文中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还有一位慈祥的青蛙妈妈,现在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玩,你们想不想去?不过青蛙妈妈说了,想去的孩子得先读出荷叶上的字词。(复习学过的六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

三、指导朗读,突破重难点:

(一)进入情境,体会景美。

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两个需要我们会写的字呢!(指导书写:圆、倒。强调生字在格中的占位)。

(二)抓住标点,体会心情。

出示:“呱呱呱,多好看啊!

你是谁?你在哪儿?“。

(启发学生读出小青蛙欢快和奇怪的语气。)。

2、谁想来表演这只小青蛙?谁想来表演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咱们一起来看看,看不见的小青蛙是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学生评价。

3、站着的同学来表演小青蛙,坐着的同学来表演看不见的小青蛙。

是啊!小青蛙觉得奇怪极了,所以他跑去向妈妈请教,谁来读读他问妈妈的话?(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三)抓住动词,揭示方法。

1、导:青蛙妈妈听了小青蛙的话是怎样做的呢?自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老师找到了一个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跳”你还能找到吗?

老师来读这段话,同学们来做做青蛙妈妈的动作。

3、大家快看,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练习:青蛙妈妈()着小青蛙()到河崖上。她()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被()起一圈圈波纹。波纹()到河崖,又一圈圈地()回来。

小结: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青蛙妈妈的动作和河水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说话和写话时,也可以用上连续的动词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

(四)抓住因果关系,突破难点。

1、导:水的波纹和桥洞里的回声有什么关系呢?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咱们一起来听听它是怎么说的。(听青蛙妈妈的讲解)。

3、小青蛙听完妈妈的话高兴吗?是啊,他高兴得一蹦老高。谁来读读他的话?

4、同桌之间互相扮演青蛙妈妈和小青蛙,注意他们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小结:明白了为什么,得到了知识,让小青蛙感到无比的快乐,接下来他又去做什么了呢?谁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桥洞底下又响起了欢快的叫声)就让我们再次齐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再一次体会小青蛙那快乐的心情吧!

四、生字迁移、巩固识字:

老师把这篇课文编成了一首小儿歌,里边藏着这篇课文中所有要求会认的字。看谁能正确地读出来。

(小青蛙“呱呱”叫,听到回声好奇怪。妈妈带它跳上崖,扔下石子做实验。波纹圈圈去扩散,碰到崖边又返回。小青蛙,开心哩,蛙声回声连成片。)。

五、举一反三、指导写字:

这课还有两个字我们没有写,一个是游,一个是围。游字的结构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倒”)围字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圆”)写这两个字时还要注意些什么?书写练习。

六、拓展阅读、启发思考:

你还在哪些地方听到过回声?讲讲当时的情景。相信同学们都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了,可是在回声中还有许多奥秘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这篇文章《山会说话吗》相信你会从中了解更多有关回声的知识。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摄影师》练习题

《小摄影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从中透出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和爱护之情。全文共15个自然段,以对话为主。对于刚升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文章篇幅较长,把握重点、体会文章内涵的思想情感都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到底有几个自然段,学生还有一些困难,由于他们平时碰到的都是简单的,这次却出现了一封信,他们一下子难住了,不知道该不该算一段,在这点上我花了一些时间重点讲解。

接下来我还从课题的摄影师和文中最后的摄影师比较切入,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质疑:为什么高尔基不愿见杂志社的摄影师,而要见小摄影师?这一核心问题,为学生读书、质疑、释疑提供途径。

可是,有一点是我意想不到的,那就是在为什么高尔基不愿见杂志社的摄影师,而要见小摄影师?这一核心问题上,学生的回答很出乎我的意外,他们会认为是因为高尔基还没有让小男孩拍完照所以才拒绝杂志社的摄影师的拍照要求,在这一点上我也显得很困惑。

小学语文教案

2、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得思想感情。

1、诵读法:

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速、节拍等,力求声情并茂,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3、竞赛法:针对七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木兰诗》,在《乐府诗集》的带领下,认识了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大家记得她是——花木兰。这节课我们要来继续了解她。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读。

1、图片赏析(探讨图中木兰之美?):

小结:木兰是个内外兼修的女子,不仅外在美,而且还有内在美。

2、小组讨论并归纳: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木兰美在哪里?例如: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1(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名利。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

小结:——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木兰真的是集合了很多很多优良品质,不仅比男儿都强,还具有所有女性都有的传统美德,勤劳﹑孝顺﹑质朴,在作者笔下近乎是一个完美的女子形象。

(课堂活动)。

千百年来,木兰一直是深受中国人们尊敬的女性,因为她勇敢、质朴、勤劳,她的精神激励了成千上万中华儿女保家卫国。那么,在外国又如何呢?同样,也有很多故事来讲述木兰。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在战争中可能有怎样的故事呢?

可能受人欺凌,也可能被发现是女儿身······。

2、木兰回到家乡后恢复女装,伙伴们吃惊,朝廷知道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可能重赏,可能重罚······。

(列举大家熟知的女英雄图片)。

木兰精神值得传颂,现在让我们怀着对木兰的敬爱之情,一起再来背诵《木兰诗》。

相关范文推荐
  • 03-14 幼儿园升旗仪式方案(专业15篇)
    计划书的作用不仅是为了简单地记录,更是为了指引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够给你们一些启发和参考。
  • 03-14 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沪科版(实用16篇)
    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目标。希望以下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本学期任教八年级(5)和(1
  • 03-14 水泥厂机修工工作总结(模板16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份对上个月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概括的重要文件,可以帮助我们审视自己的工作表现。小编整理了一些月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 03-14 教育局局长工作报告(专业20篇)
    通过写工作报告,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工作报告的写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以下是一些经典工作报告范文,希望对
  • 03-14 财政资金承诺书(汇总20篇)
    范文范本是一个学习和借鉴的好途径,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以下范文范本,相信对我们的写作会有所启发和提升。我方已认真阅读并自愿遵守《
  • 03-14 幼儿园小班男孩女孩教案版(模板18篇)
    幼儿园小班的家庭作业主要是巩固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小班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游戏,供大家参考和使用。1、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区分出男孩
  • 03-14 大爱的演讲稿(优质19篇)
    撰写演讲稿时,可以参考其他优秀演讲者的经典范文,但要注意适应自己的主题和风格,避免过度模仿。通过阅读这些演讲稿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演讲风格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性
  • 03-14 我的宝贝教案反思(汇总21篇)
    编写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实例,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本周我们的主题是《轱辘轱辘》。“
  • 03-14 校园宣传垃圾分类的活动方案(精选16篇)
    活动方案的编制需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利用情况,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分享了一些经典的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二、宣传对象。全校师生、学生家
  • 03-14 hr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的亮点(实用19篇)
    转正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实习成果的一种总结,也是对自己收获的一种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转正工作总结的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学习,希望可以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