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论文(通用21篇)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论文(通用21篇)

时间:2023-12-26 15:23:11 作者:念青松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论文(通用21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类型和风格作品的写作特点,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提问方法探析论文

摘要:新时代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育改革要求身在一线教学的工作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提问能力则是一个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初中数学是一门培养初中学生逻辑思维的课程,数学知识都呈现出抽象化的表征,如果学生学会提问将会提升数学水平,并有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将在本文中就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进一步提升学生提问能力分享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能力;提升。

在要求施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赋予初中数学课堂的意义不仅仅只有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求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传统数学教育中课堂上,一直采用的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上忽视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使得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无法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数学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生也没办法解决自己的疑问,达到真正的掌握知识的目标,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不利。所以我们要对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等表达能力。

一、营造轻松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

由于数学这个学科的本身具有严谨周密的特点,这会让初中数学课的气氛显得比较沉闷,而传统教学方式也会大大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使他们无法积极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导致他们不愿意在课堂上大胆的进行发言和提问。所以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建立起一个以学生主体的初中数学课堂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树立起充当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的教学观念,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营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去发现自己的困惑点,产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并且解决自己疑问的欲望。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

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提问欲望之后,身为他们的导师还要让他们懂得如何对自己的疑问进行准确的表达,学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数学课上需要指导学生学会怎么去分析问题,怎样结合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准确的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准确的找到自己的疑问点,提出有质量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中存在疑问的地方进行自由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逐步学会该如何找到问题的.关键,慢慢的在讨论中学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帮助学生克服畏惧,使其勇于提问。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一大阻碍是学生对提问这件事本身的认知不正确,在学生想要向教师提问时往往会受到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让其打消提问的想法。这是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中的青春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内心世界比较敏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别人看来是不值一提的问题,自己提出这么简单的问题会招来同学的嘲笑,于是他们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深深的藏起来,长此以往学生就无法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导致他们的数学成绩下滑。所以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对待提问的正确态度,让他们明白提问是一件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事情,善于提问的人是值得人尊重和表扬的。正是因为有疑问所以才会让人们进行积极的探索,疑问促进了数学学科的发展,让学生懂得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自身能力的道理。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态度,在求学时实事求是心无旁骛的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提高他们的提问能力。

四、耐心的回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面对学生提问时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所以在学生主动提问时数学老师应该耐心的进行答疑。有很多学生不想向教师提问的原因是他们在第一次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表露出不耐烦的神情而且在解答时没有十分认真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会在初中学生原本敏感的内心中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对提问产生抵触心理,大大的削弱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让学生把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的问题都闷在心里,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而初中数学的知识点一环扣一环,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牢导致他们在学习数学时觉得力不从心,让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数学成绩下滑,陷入一种越不懂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中。所以在学生主动提问时,我们要十分认真的耐心与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在我们的言行中感受到我们对的他们尊重,让他们体会到教师与他们之间在进行平等的交流,不要带给他们心理负担,慢慢的让学生养成有疑必问的习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提问能力。

五、总结。

初中阶段的学习是每个学生学习生涯承前启后的阶段,在初中阶段培养起学生的提问能力将会对学生以后的个人发展有莫大的好处。所以身为学生引导者的我们也应该不断的从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汲取养分,逐步提高自己数学水平和教学水准,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上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借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新.例谈初中数学课堂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01).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泸县福集镇金银学校万明树邮政编码:646106“在记忆实践中,存在列在表中最前面的几个字比中间的字易于记住的倾向。”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人们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形成的。所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理想的导入是老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的结晶。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种,但要因教学内容而异,因人而别,然而,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的情绪。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运用新颖恰当的导入方法,就能做到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又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精彩。下面,就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新课伊始,教师如果把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通过自己语言的铺陈渲染、生动描绘,让学生随着幽默轻松或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并能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取得水到渠成的教学功效。

4、6/。

8、/12),话音刚落,三只小猴子瞪大眼睛望妈妈,好像在说:妈妈今天怎么啦?3/。

4、6/。

8、9/12,一个个各不相同,以前妈妈可从不偏心呀?猴妈妈看透了小孩子们的心思,神秘地笑了笑说:“孩子们,妈妈的分配公平吗?为什么呢?你们好好想想吧?”这时,老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圆纸片,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然后取其中的3份、6份、9份(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要对应好)进行比较,最佳的教学情境创设成功,该是讲授新课的时候了。

二、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使心理是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内容时,我先写出411这个数让学生计算一下,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通过计算知道它能被3整除。然后,让学生随便出一个多位数,我则迅速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感到十分诧异,同时又有些怀疑。“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做的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吧。”我借机导入了新课。此时,学生的思维已被教师巧妙的设疑引向高潮,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三、利用旧知,导入新课。

在上《小数的性质》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在黑板上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你有办法使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顿时同学们就议论了起来,有的说:可以在这三个数的后面分别加上单位米、分米、厘米,那么1米=10分米=100厘米;有的说:也可以分别加上元、角、分等单位;有的则说:还可以在10、100中添上小数点使它们相等,也就是1=1.0=1.00。接着我就提出问题:它们会相等吗,那就让我们一同来验证吧。顺势也就引入了新课。简单的三个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使数学课堂唤发生命力。学生学得高兴,教师也教得愉快。

四、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采用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知道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运用我们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明家客厅与卧室要装修装地板砖,客厅是40m2,卧室一共是30m2,一共用了1400元,问装修客厅与卧室各用了多少钱。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按比例分配,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和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提问方法探析论文

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河南永城476600。

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品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观点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了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不再提倡“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更加关注每个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教给了学生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所有的老师普遍采用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对于如何预设有效的问题我自己有如下体会:

一、提高师生交流的顺畅性。

真诚的情感投入是前提,教师对于学生要充满爱心,要把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并且有自己思想的'个体,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情感上、身体上和学生平等,只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有课堂上有效地沟通和有意义的交流。另外,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生动、凝练。在课堂上,有声语言是口语和书面语言,无声语言是肢体语言,它们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只有教学语言的准确、生动、凝练,才能够保障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顺畅,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反之,模糊、生硬、拖沓的教学语言是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的最大阻力,没有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也就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准确、生动、凝练的教学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课堂提问要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

实施素质教育之后,教师接受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了衡量一堂课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教学的一个标准。然而,在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学生穷于应付,看似师生互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实际上由于问题不鲜明突出,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更加不可能在课堂上理解整个知识产生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在面对课堂教学时会失去学习的耐心,更加不可能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变成恶性循环。所以在课堂提问中要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

三、课堂交流要重学生反馈。

有些老师上课之前也是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但当学生在回答时,却经常把学生晾在一边。有时学生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数学教学过程应当将学生主体摆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不说破,留下“更美的风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欣赏,使其在探索、思考问题的体验中提升思维和激发兴趣。例如在双曲线概念的教学中,当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提出问题: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从而能更加深刻理解和记住椭圆和双曲线的概念。

四、课堂提问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有经验的老师提问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出的问题恰当、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必将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

五、课堂提问要注意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在课堂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作合适的设计,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的问题情境。如果教师选择合适的角度,往往很容易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到问题情景,结合现实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学生会很容易理解整个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之只会让学生一头雾水。如我在讲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创设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中,让同学们观察教室内上房梁的任何一条线和地面上的任何一条线的位置关系,因为学生都身在其中,所以他们每个人都会去看、去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到底谁的答案正确,这时再进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兴趣增强了,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假如直接让学生凭空想象,学生就会感觉很困难。

小学数学课堂小结方法的解决策略论文

作为课堂有机组成的一部分,“课堂小结”这个教学环节的地位显得越加尴尬,它往往缺乏变化:时间固定、句式固定、形式固定,让教师麻木,让学生反感。“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改造“程序化”的课堂小结,让其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是提升课堂效率的途径之一。

临近下课,许多老师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总是显得匆匆忙忙,一般只有2~3分钟时间。这种课堂小结很容易流于形式,学生只会看着板书,机械地复述一遍。或者有时候由教师自己再强调一遍,收效甚微。

“缠缠绵绵”的课堂小结,是允许时空的拓展和延伸的。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一课时,在教学完第一课时之后,我在课堂小结阶段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设计一份圆规的使用说明书。”显然这样小结方式,学生是不可能在寥寥几分钟内完成的,他们首先需要了解说明书的一般格式,对说明书的项目进行简单的分类,如“圆规的构造”“圆规的功能”“圆规的用法”等,然后才开始积极地回忆课堂教学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尽管这样的小结完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们却投入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在课余时间自发地组成合作小组,交给了老师一份份满意的答卷,他们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课堂小结方式的僵化,让一些“久经考验”的高年级学生变得轻车熟路,他们大多数会将板书读一遍,陪着教师顺畅地走完这一过场,而其他的.学生则沦为“看客”。提升课堂小结的难度,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梳理、构建过程,让学生自己选择总结方式、自己确定总结顺序。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将各个知识点随着教学进程的展开而故意打乱板书的排列顺序,最终形成的板书结构显得非常凌乱。面对“乱七八糟”的板书,指名小结的学生在复述时吞吞吐吐。此时其他同学自发地进行补充、纠正和完善,教师用期待的眼神鼓励学生集体参与,让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串联,梳理知识之间的前后顺序和彼此联系,最终形成完整、清晰的小结。

课堂小结并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某一个固定环节,而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灵活地扩大小结的范围,在适当的契机适时地进行小结,让学生及时反思,从而促进后继教学环节的展开,也使得反思归纳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课堂小结也并不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大胆地拓宽课堂小结的时空,让课堂小结延伸到课外乃至校外,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方法,进行各种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小结活动。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元、角、分的认识》一课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家中常见生活用具的价格,用虚拟物品的形式开了几家百货商店,要求学生任意购买两件商品,算出自己应付的钱数及找回的钱数。由于活动耗时较多,笔者分次开展活动。学生在这种“买”与“卖”的趣味性活动中,兴味盎然地开展小结,巩固了简单的人民币计算的方法,这样的小结方式比那种“指名口述”效果要好得多。

改变传统的课堂小结,必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要转变以往那种或单纯围绕“知识点”进行小结——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自己发挥得怎么样;或让学生为自己找榜样——你觉得这节课哪位小伙伴表现得特别棒等。让学生从课堂小结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和再创造的喜悦,变被动的复述为主动的构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小结的热情和兴趣。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时,教师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生日,然后小组之间说说自己出生的那一年或那一月包含着本节课中的哪些知识,让学生在与自己密切联系的数据中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小结的氛围。针对学生出生日期中“年份”差不多的情况,教师出示了自己的生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对“平年、闰年”以及“大小月”等知识进行再次巩固。尽管没有要求学生在小结过程中说出那些抽象的定义,但是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完成了知识的实际运用,收到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成功的课堂小结,是保证整节课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知识模块、完善认知结构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学生从中还得到了数学技能的优化和数学思想的提炼。因此,认真打磨课堂小结这一环节,让学生善于小结、乐于小结,让课堂小结为一节精彩的数学课堂锦上添花!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导入论文

在教学的过程中, 课堂导入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课堂导入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一堂课能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条件。人们都说,凡事都是开头难,都是开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但是一旦开好了头,就会很容易成功,在教学中,“课堂导入”就是那个开头,所以,教师一定要多花心思,把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做好,只要把“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做好,这堂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课堂就成功了一半。

因为课堂导入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这一堂课的学习效果如何。那么,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呢? 成功的课堂导入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简单的内容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期待,还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从而使接下来的教学进入到最佳的境界。

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导入呢? 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其实,课堂导入也算是一种艺术,也算是一种创新,小学数学教师在做课堂导入时,首先要备好课,不能盲目地去准备,要确保设计的这个导入可以优化知识结构, 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兴趣,能够有效地启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够很好地调动数学课堂的氛围, 能够消除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等等,否则的话,这个课堂导入没有任何作用,就是多此一举了。

(一)运用与小学生产生共鸣的方式来进行导入

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 可以选择一道与本节课有关的简单的题, 然后与小学生一起分析。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然后按照小学生的思维来思考, 这样就很容易与小学生产生共鸣。只要产生共鸣,数学教师再循序渐进, 就把小学生真正地带入到数学的课堂中去了。

(二)运用诗歌导入法来进行课堂导入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 太复杂的知识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一节课的`最开始,数学教师就去讲重点难点的话,那小学生就会听得云里雾里, 渐渐地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难点都简单化,打个比方说,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数学教材上的公式都编成一个一个短小、押韵、朗朗上口的小儿歌, 然后利用这些小儿歌来进行课堂导入。这样就很容易让小学生眼前一亮,发现数学还可以这样学。这样的课堂导入,就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提高了小学生的积极性。

(三)运用随机导入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我们会发现,小学生每天的学习状态都是不相同的,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就要仔细观察小学生的状态, 然后学会随机应变,快速地找到适合小学生现在这种状态的课堂导入方法。就算在备课时都准备好了课堂导入,在发现与小学生状态不符的时候,也要及时更正,否则就达不到任何的效果,做了也等于没做。

(四)运用趣味导入法进行课堂导入

趣味导入法就是给小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没有太多的顾虑, 也没有太大的压力,非常轻松愉悦积极的学习状态。这样的趣味导入法可以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这一学科并非想象中那么枯燥, 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严肃,只有学生放松了心理,消除了畏惧的心理,才能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才能真正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去。

(五)运用复习导入法来进行课堂导入

所谓的“复习导入法”,就是指数学教师在讲解新的课程时,先复习一下上节课所讲的内容, 利用复习上节课的旧知识来引出新的知识。因为在一节课的开始,老师都要讲一些简单的、容易理解的知识,利用这些简单的知识再去引出重点难点,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才有助于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才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都认为“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就忽略了这一环节,甚至直接省去了这一环节。有的数学教师是进行课堂导入了,但因为没有从心理上把课堂导入重视起来,做的导入也不是成功的,很多都偏离了课堂内容,没有针对性。所以,数学教师在做课堂导入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所做的课堂导入内容上还有形式上都不能脱离这一堂课的内容。除却以上,小学数学教师要保证课堂导入的丰富化、多样化。长期使用一种方法进行课堂导入,每节课都用这一种方法进行导入, 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一种导入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一节课,小学数学教师要保证课堂导入的新颖,要根据课堂的性质来选择导入的方法。数学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要不断创新, 不断挖掘出新的导入方法来吸引小学生。最主要的是,小学数学教师要把“课堂导入”这一环节重视起来,可以通过与别的教师多交流的方式, 也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充分了解“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以上内容,是我对于“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导入”这一问题的看法和总结,“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重视这一环节,努力去探索、去学习、去创新,才能获得成功的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在小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得到下面的几种放法:(1)每个文具盒放3支,9÷3=3(盒);(2)每个文具盒放9支,9÷9=1(支);(3)每个文具盒放2支,9÷2=4(盒)多1(支);(4)每个文具盒放4支,9÷4=2(盒)多1(支);(5)每个文具盒放5个,9÷5=1(盒)多4(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认真地研究以上的几个除法算式,同时对于小学生进行提问:“具体的放法能够分成几种情况?”小学生会非常容易地发现:一种是能够刚好分完,另一种是在分完之后仍然剩下。这样,教师就可以告诉小学生,对于刚好分完的情况,是除法的除法算式,大家在之前的课堂上已经学会了,对于分完之后仍然剩下的情况,将其称之为“有余数的除法”,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板书。同时,教师也应该教给小学生分完之后仍然剩下的数是“余数”。由此看来,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新课导入,能够非常科学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论文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增强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最佳选择。本文从设置教学情境,选择合适习题,增强师生交流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业水平和初中生的数学素养,就必须在课堂内尽可能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构建起高效课堂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所谓的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能较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且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笔者也十分重视高效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因此努力打磨自己的教学技巧,力争使自己的数学课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笔者认为教师要想将自己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可以从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精选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习题和增加师生间交流等方面着手,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进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1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

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教学情境的设置,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否设置情景对教学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他们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都是直接切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能够精心挑选并主动引入契合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情境,对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对教师能否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是能否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之一。例如在教授《负数》新授课的时候,笔者就对如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如何帮助学生快速而有效地理解负数的本质进行反复思考,最后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和几位教师一起设计了一个比较切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情境,这个问题情景由两个问题组成。在上课之前笔者就对学生进行描述:今天早晨老师出门的时候带了十元钱,可是在来学校的路上老师捡到了负十元钱,请问现在老师身上有多少钱。学生在听到问题之后稍微有点惊讶,但是很快就反应过来,纷纷回答老师是不是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这说明学生在经过课前预习之后,已经知道捡到了负十元就是丢掉了十元钱,同时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契合日常生活,所以很容易就让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进而从问题情境中明白负数的含义和运算原则之一,加负数就等于减去正数。随后笔者在ppt上展示一个汽车运动的动画,汽车向前跑了五十米,笔者对学生说:大家思考一下,这辆汽车向后跑了多少米?学生经过刚才的问题情景提示,已经知道负数的相关知识,再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一会之后就知道,负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上的增减,还可以表示正方向和反方向。最后得到的答案就是汽车向后跑了负五十米。在经过这个教学情境的导入之后,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学习心理得到了较好地引导,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对负数学习的心理准备,使笔者高效率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2精选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习题。

在完成新授课例题讲解之后,教师一般都要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新学到的知识点,而数学尤其是如此,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后,可以通过练习学会对新知识的应用,并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数学课上的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想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的目的,教师就应该在提高练习的质量上下功夫。例如,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新授课时,在完成因式分解法的例题讲解之后,笔者给学生留下了几个习题,让他们当场完成并上黑板展示各自的解法和思路。(1)(2x-1)2+3(1-2x)=0(2)(1-3x)2=16(2x+3)2(3)(x2-6x)-7=0这几道题目并不是很难,但是却集中体现了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方法和思路,比如换元法、展开之后再进行因式分解和直接分解法。这些习题还对学生以前学习的公式进行复习,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可以通过这些习题较为全面地评估学生本节课对新知识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想通过习题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精心设计一些注重基础知识应用的习题。一般来说,学生在新授课上掌握本节内容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很好地完成本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可以认为是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3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构建高效课堂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讲授新知识和练习题,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那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之甚少,无法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就谈不上构建高效课堂。所以,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在课堂上,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笔者经常通过检查学生随堂练习完成情况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的差别,所以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对教师讲述的新知识理解程度就有所差别,同一节课下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已经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扩展了新的能力,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能是仅仅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肯还不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教师仅仅通过提问是无法完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所以,只有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才能充分地完成师生之间的交流,让教师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4结语。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的目标,也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精选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习题和增加师生间交流等方面着手,构建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忠年.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该怎样定位[j].学周刊,2014(13).

[2]张玉霞.浅谈新课标下高效课堂的构建[j].吉林教育,2011(16).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万事都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在一堂课的开始时,吸引学生的注意是很重要的。因此,一个有效的、新颖的、精致的导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初萌的好奇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之中,还能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

数学新课导入是教学首要的一环。数学新课导入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数学新课导入必须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任务,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一堂课的开始便被牢牢地吸引住了。下面,结合一些教学的实际,深入介绍十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和策略。

一、关注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下开始学习。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认知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只有激发起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陶行知先生说:“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自己真诚的情感与学生交往,教师最重要的两个品质是‘亲切和热心’,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感受到威胁,因为在自由、轻松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标准》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安全的开课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下开始数学学习。

【课堂案例】在教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这堂课时,教师以亲近的谈话交流的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师:同学们,老师非常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生:(非常高兴地,齐答)愿意。

师:是朋友就应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可以吗?

生:(非常高兴地,齐答)可以。

师:我在家里,我的女儿非常爱穿我的衣服,你们在家是不是也这样呢?

生:是的。

师: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生1:很大。

生2:非常宽松。

生3:很温暖、很舒服。

生4:很温馨,感觉自己长大了。„„。

师: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吗?(学生个个很惊讶,大多数笑)师:你们笑什么?

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的。生2:爸爸太胖,会把我的衣服涨破。„„。

师:你的衣服,你爸爸穿不上,为什么呢?像这样日常生活中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相信通过学习大家会理解的更清楚。

【小结】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案例中的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他们不是居高临下,而是“俯下身子看学生”,把自己作为学生中间的一员,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愿意吗?”、“可以吗?”随和的话语、亲切的交谈,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极大尊重,伴随“穿不穿爸爸的衣服”这一学生都体验过的、极具亲情味的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情绪体验无疑是愉快的,学习的积极性无疑是高涨的,学生的思维已不仅仅局限于数学学科领域,而是向着更广阔的领域延伸。

二、合理有效地创设导入情境,能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投入学习。

教学情境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情境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顺利开展新授课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境导入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情感共鸣,带着疑问与欲望走进课堂内容的学习,并在情境创设中对所学内容在认知上形成知识建构,方法上主要采取谈话的方式,教师通过问答、谈话等,带领同学走进预设的情境,并通过师生交流进一步感悟情境,深层感知学习内容。

因此,在课的一开始创设一个适当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情感反应,可以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自主地投入到一堂课的学习中来。

【课堂案例1】在教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形象、直观、生动的情景抓住孩子们的心。

(教师出示三个角度不同的滑梯,如下图)。

师:想滑哪个?

生:第三个,因为刺激。

师:哈哈,三个滑梯有什么不同?生:第一个矮一些,最后一个最高。师:还有不同吗?生:角有不同。

师:对,这些角有大有小。

师:滑梯的角度到底多大才合适呢?这就需要我们量出角的大小。

【小结】我们的教学都极力提倡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的、宽松的,适合于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教学情境,数学教学情境的形式是多样的,最好要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只有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最感兴趣。创设情境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而有所区别,同时要注意情境创设的思考性。因为创设情境不在于气氛营造是否热烈,而在于它是否刺激或引起学生的主体性反应,并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状态。

三、充分利用故事的魅力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要学的教材的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爱听故事一直是小学生的重要特点,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说有故事可听,再顽皮的孩子也会放下一切,瞪大他的眼珠子,摆出一副也许从来不曾有过的聚精会神的样子,等着你讲故事给他听呢。故事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案例1】在教三年级上册《几分之几》这堂课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故事来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知识作深一度的思考。

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时引入新课,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兴趣盎然,事半功倍。

【小结】以简短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也是一个精彩的课堂开头。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课堂上把数学知识“蕴藏”于在有趣的故事中,能很快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整堂课,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充满生机,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教师也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巧设悬念进行导入,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课的一开始,教师就合理巧妙地设置悬念,便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探究愿望,从而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课堂案例1】在教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这堂课时,教师可以用一个疑问来促使学生们思考,做到在玩中学,学中完。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休的图片)。

生:想!

师:天皇嫉妒一休的聪明与勇气,处处为难一休。有一天,天皇把一休关进了死牢。按照法律规定,死囚在临刑前还有最后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里面装着“生”和“死”两张纸条,一休摸到“生”则可以生还,摸到“死”便会被天皇处死。

师:你们认为一休摸纸团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谁能用“可能”说一句话预测一下结果呢?

生:他有可能摸到写有“死”的纸团。生:一休可能摸到写有“生”的纸条。(师板书:可能)。

生:一休一定会摸到写有“死”的纸团。(师板书:一定)生:一休不可能摸到写有“生”的纸团。(师板书:不可能)师:一休难道就真的没有救了吗?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一定发生、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可能性,相信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一定能救出聪明的一休。(师板书:可能性)。

【小结】教学时以悬念作为引发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不但会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浓厚兴趣。“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用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揭开谜底中来。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五、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使学习内容变得更为真实、生动、有趣。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曾指出:“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中的体验。”所以说以现实生活为原形的课堂教学,正是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相联系的一个重要教学模式。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丰富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们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要把抽象的数学变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所不在。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学好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因此,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将数学教学的内容生活化,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纳入课堂。

【课堂案例1】在教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这堂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小数并了解小数的意义。

(教师把准备的一些人民币放在讲台上,用投影仪出示一组商品的图案及价格,要求学生按商品的价格付钱)。

书包15元直尺0.2元钢笔4元铅笔0.8元。

生:我付一个两角的。生:我付两个一角的。师:如果买一支铅笔呢?

生:我付一个五角的,三个一角的。

生:我付一个五角的,一个两角的,还有一个一角的。师:谁还有不同的付钱方式?生:我可以付四个二角的。

生:我付的是八个一角的,还有两个二角的。生:我也可以付四个一角的,还有两个二角的。

师:投影仪左边的两个钱数大家非常熟悉,都是整数。右边两个钱数看来也不陌生,都是小数,分别读作零点二和零点八,并会用付钱的方式表示这两个小数,知道了0.2元表示2角,0.8元表示8角。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认识小数。

【小结】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我们应该将数学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六、利用旧知识做铺垫进行导入,过渡到新知,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奥苏伯尔称之为“组织先行者”。

【课堂案例1】在教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这堂课时,因为在前面的知识中学生们已学过整数的除法,这时教师可以运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式让同学们更容易区分并掌握新知识。

(学生们很快分完,并纷纷回答)师:好的!大家完成得非常好!(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梨)。

师:现在一共有七个梨,请大家再把这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

(学生们观察了以后,纷纷说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

(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

【小结】这种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不仅可以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醒学生的内驱动力,也为学生在新的知识的学习中调动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展思维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学生对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到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要掌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又不新,难又不十分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利用亲手实践导入新课,激起学生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吸引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学生具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操作学具来导入新课。

【课堂案例1】在教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这堂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进行实践操作。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厘米有多长?再数一数1厘米中间平均分成几个小格?

生:10个。

师:拿出一把直尺,指出10厘米的长度。(学生纷纷比划)。

师:好,再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这个圈尺1米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分米?

生:边比划边回答1米等于10分米。

【小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把握得更牢。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对所要学习的概念可以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进入新知识学习,有更便利的捷径。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听得到的事实,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八、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置身于游戏之中,思维会更活跃,能增添学生学习知识的乐趣。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游戏导入就是指通过引导学生做游戏而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促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学习兴趣与数学自然而然地得到增长。

【课堂案例1】在教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这堂课时,教师可以采用直观、引人入胜的游戏使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也使学生初步感知“循环”“无限”等概念。

师:(老师演示)这个节奏能拍出来吗?(学生一起拍掌,中断后提问)。

师:你们拍的节奏为什么这么整齐?

生:要拍很多很多次。生:要拍无数次。

师:像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生:是无限的。

师:你们刚才拍的次数呢?生:是有限的。

【课堂案例2】在教三年级下册《平均数》这堂课时,教师可以用游戏这样进行导入:

生:好。师:(征求大家的意见后)好,那现在就选这六位同学作代表,先分成甲乙两个队。每人拍5秒钟,请同学们当小裁判,老师把各队拍球的数量板书在黑板上。

师:比赛开始!

(两个队的同学都开始拍球,学生们纷纷鼓掌,喊加油)。

师:乙队分别拍了8个、13个、14个,甲队分别拍了11个、14个、16个。现在请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口算或用计算器计算每队的结果。

师:(热情洋溢地)通过比总数,甲队拍了47个,乙队拍了35个,甲队胜了。我对获胜方表示祝贺。

(这时老师要求加入乙队,现场怕球5秒钟,使乙队拍球数增加了12个。现在老师又宣布乙队为获胜队。乙队欢呼,甲队则没有反应)。

师:你们真的没有什么想法?

(在学生的认知思维冲突中,在解决问题的需要重,学生提出“平均数”)。

【小结】合理地运用游戏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课堂教学的成功铺下基石。但是,有的老师利用游戏进行导入时,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现象,如:游戏内容设计太过呆板、不丰富且不新颖;游戏展开不够生动活泼;游戏结构不合理等。因此,教师应多思考游戏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技巧性,使之更好地为数学课堂的教学服务。

九、运用归谬的方式进行导入,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把错误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正误比较,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从中意会或感悟到正确的方法。

归谬,是首先呈现错误的内容或假设错误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对这一内容或观点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及其荒谬可笑的结论。这种导入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归谬导入。

允许学生放错,给学生一个重新认识、思考的过程,在我们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学时不妨针对学生较难理解、易忘记的知识点设几个“陷阱”,引诱学生犯错,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主动、积极地思考,进而留下难忘的印象。

【课堂案例1】在教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堂课时,教师可以归谬导入的形式让学生们走出认知的误区。

师:(拿一个长方形框架)大家认识这个吗?生:这是制作风筝的一个普通的框架。生:长方形框架。

师:如果这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8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答略)。

师:你能在不破坏这个框架的基础上改变它的形状吗?生:拉长方形的对角。

生:捏住这个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向外拉,它就变了。师:变成什么图形?生:平行四边形。

师:这时的平行四边形,你能猜出它的面积吗?生:它的面积不变,还是80平方厘米。生:它的面积比80平方厘米小了。生:比80平方厘米大了。

师:哪位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呢?相信你们学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就会茅塞顿开了。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堂案例3】在教六年级下册《量的计量复习》这堂课时,可以故意用错计量单位,导致错误,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错用计量单位引起的严重后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计量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今天是2007年4月30日,星期三。

生:哈哈大笑。这位同学的日记里计量单位用错了。

师:太棒了,可见学会正确使用计量单位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

【小结】《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是课程目标实施的对象,而且是我们教学的资源,是课堂教学的共同创作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而动态生成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它要求从学生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因此,只有合理利用学生资源,才能有效地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十、运用巧妙的猜想导入新课主题,促进学生学会独立猜想、思考的能力。

猜想导入就是让学生根据已知事实和数学知识对未知的内容作出推断的一种导入方法。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研究的问题往往是他们一知半解或是陌生的。导入时,教师要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或猜想的理由,逐步展现实质。

【课堂案例1】在教六年级上册《确定位置》这堂课时,教师可以运用熟悉的情境让学生们进行猜想从而导入新课。

生:我坐在靠窗那一排的正数第3个。生:我坐在第4排的倒数第1个。

师:你这个“第4排”是从哪里开始数的?生:从门口开始数。生:我在第2组。

师:第2组的同学有很多,如果只说第2组,家长能知道你坐在哪儿吗?

生:我是第2组第3个。

(自由发言)。

生:每位同学在班里都有自己的好朋友,现在你只说出你好朋友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学生用“第几组第几个”来确定好朋友的位置)。

【小结】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更多发现问题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运用猜想可以营造学习氛围,激起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体会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张永飞。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如何让一节新课从一开始就激起学生的兴趣,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一门艺术。

一、导入原则。

教师善“导”,学生方能“入”。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应当遵循客观规律。我们在设计新课导入时,也要遵循一些原则:导入要有音乐性,符合音乐学科特点;导入应贴近教材,为教学目标服务;导入环节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合学生的认知领域,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导入方式要流畅自然,避免生搬硬套;导入设计需要有创意,力求新颖别致;导入环节不能占用太多时间,避免头重脚轻、本末倒置,一般将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较为合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应该依据教学规律和原则去自由创新自己的教法。教师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所教课文的前提下,自由创新出一些好的导入方式。

小学生特别爱听故事,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导入,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只怕不抵抗》《卖报歌》等歌曲时,我就把这些歌曲的背景故事,配上一些相关的视频辅助教学,孩子们的思绪被拉到那个硝烟弥漫、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们的情绪十分激动,迫不及待地想学唱这些歌曲,既深化了思想教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猜谜语是少年儿童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喜好,根据歌曲内容或题目设计有趣的谜语作为课堂导入。如在教唱《小燕子》一课时,我问同学们: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向南去,春天回来早,猜一猜它是谁?谁能上台表演一下它的样子?学生顿时就来劲了,课堂气氛随即活跃起来,同时还进行生动形象的表演,教学效果非常的好。

新的知识都和旧知识往往会有很多内在的联系,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新课导入法。如:在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新课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将他们学过不久的歌曲《我们的田野》进行了复习,同时配上了田野里美丽景色的视频,快结束时,屏幕中出现了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手拿短笛的画面,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了新课内容《牧童短笛》上来了。

小学生喜欢上台表演,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在舞蹈、声乐、器乐方面有专长的学生。老师根据新课内容的需要,在学新课前让学生上台进行即兴表演,这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振奋学习精神,更能够对所学新课加深印象。如在教《大河之舞》一课时,我邀请了几名参加过踢踏舞《课间十分钟》表演的同学表演踢踏舞,同学们一下子就爱上了踢踏舞,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竞相模仿,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5.看图提问导入法。

小学生更喜欢直观的画面,合理使用图片可以将抽象变得具体。先让学生欣赏一幅或几幅图画,老师再根据新课内容进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小白船》一课,先出示这课的挂图,让学生欣赏画面,再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位小朋友坐在船上要干什么?小船怎么会在天空中呢?这样使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了歌曲学习之中。

小学生可塑性强,他们不光喜欢新奇直观的画面,更喜欢参与一切娱乐活动。在教学中可根据新课内容,充分利用音乐、视频、环境布置、道具等元素创设情境,烘托气氛,使学生进入角色,犹如身临其境,耳闻其声,目睹其事,从而陶醉在这情境之中,使学生兴趣达到最佳状态。

这是音乐教学中最直接、最简洁的导入方式。但是如果过于直接,就会显得单调、缺少趣味性。所以,教师应当在措辞、语气、表情等方面生动形象一点,再加上一点小幽默,来弥补吸引力的不足。

小学音乐新课导入的方法还有诸如节奏导入法、歌词导入法、旋律导入法、音乐形象导入法等。新课导入的方法不是孤立的,各种方法一般都在交叉使用。我们在选择导入方法的时候应当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将多种导入方法进行有机整合。

“未成曲调先有情。”一部好的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扣人心弦,让人产生非往下看不可的强烈欲望。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设计导入部分,就能拨动学生求知的那根心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新课程实施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给学生、老师、学校带来了喜人的变化。但伴随着这些变化,课改也给课堂教学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笔者从教十余年,课余经常思考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应该怎样设计和执行,才能达到教师教起来有劲头,学生学起来有信心和兴趣,最终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理解。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以此进行教学――即“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一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二、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不能把现有的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填鸭式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书本要进行二度消化。二度消化的定义是:结合教学的要求和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对自己已教过的讲授内容,作进一步创造性的理解、加工、发掘,为更好地达到讲授目的而做准备。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

1.翻译法。

翻译法主要用于方程、不等式等代数方面的学习。学数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即把文字性的东西“翻译”成数或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困难的一点也正在于此,总感觉摸不着头续。如果学会了“翻译”,可以说已经掌握了学数学的基本方法。

2.记口诀法。

记口决法可用于分解因式、公式等较枯燥知识的学习。把那些枯燥难记的数学方法变成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口诀,不仅有趣,而且因为顺口,学生从情感上也不会排斥,而变得愿意接受。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方法。

找公因式口决“三步曲”:一步系数,二步字母,三步指数。

一步系数:找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二步字母:找各项都含有的字母。

三步指数:找相同字母的最低指数。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按照我教授的三步曲口决法,都能够又快又准地找对公因式。(数学教学论文)在学习分解因式时,因为题目变化多样,方法多种,学生感觉无规律可循,所以学习分解因式一直是个难点。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一种可操作的'方法,那么势必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

分解因式口诀歌。

分解因式并不难,遇题首先仔细看;

各项若有公因式,把它提出莫迟缓;

然后再把公式套,两项就选平方差,三项完全平方式;

遇到二次三项式,十字相乘试试看;

最后结果细检查,分解到底把好关!

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读上几遍口决歌,自然而然地记住方法,通过课堂反馈显示出学生对分解因式的掌握情况收效良好。

3.三步阅读法。

三步阅读法适用于文字量较多的题目分析。数学能力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读懂题意,进而适当选择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是非常重要的。考察学生数学能力的题目一般文字量较多,就读懂题意这一点来说,学生感觉非常困难,更不用说如何求解了。那么三步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分析,找出量与量的关系。

数学问题中量与量之间一定存在着关系,而学生欠缺的就是找出这种关系的能力,一是受到知识基础的制约,二是受到阅读能力的制约,而“三步阅读法”可以有效的帮学生克服困难,行之有效的找出量之间的关系。

4.破案法。

破案法适用于几何题目的分析。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他的观察、分析能力是密不可分的。逻辑推理是在把握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培养从多角度观察、认识事物的习惯,能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某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对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学生,除了要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教学逐步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外,还要在平日的生活中做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人。

三、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教学实践与应用,并实现巩固和升华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必须经过一定量的训练,也就是学生的数学实践过程,这一点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教师必须注重训练题的质而不是一味地注重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到精选例题、习题,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一句话,要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相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学数学,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论文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台就是教学的主阵地。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以往的“填鸭式”变成“自主式”,“鸦雀无声”的课堂变成“小组讨论”,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阐述一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种主要的方法。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年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再次,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如果教师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不能做到胸有成竹的话,如何能上出一节高效的课呢?数学老师不但要备课,而且要花时间深入钻研教材,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四个吃透”,即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吃透设计、吃透自己。

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学生群体参与互相启发所产生的互补、互促效应是个人单打独斗无法比拟的`。

另外,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我们要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做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借助自己的生活平台,综合运用所有的生活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做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决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刚、小强两人吃一个苹果,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思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简短的反思,给生成的问题腾出空间;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见解,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要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等。只有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反思,才能有效调整教学行为,捕捉教学灵感,挖掘和拓展课堂资源,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把上课所遇到的、处理了的问题,自己在课前没有想到学生也没有提到的而自己却感触到的写成课后反思。

学习后进生是指智力发展正常而成绩欠佳这类学生。他们之所以成为后进生,主要有以下原因: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不强;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等。后进生是最敏感、最易受伤害的一个学生群体,他们最需要的是教师的理解和关爱。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观念,对待后进生,要充满信心,满腔热忱地、科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论文

一方面,教师缺乏全面的教学观念。长期以来,很多教师使用的教学理论依旧是数学概念和数学习题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思路。这一片面的教学观念无法推动数学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受这一教学理念影响,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课堂积极性,而教师由于缺乏合理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认知也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完善科学、独立自主的学习理念。数学学科是一门思维学科,初中数学学习不仅有代数部分,同时也有几何部分。而初中课程也和小学课程有很大差别,因此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大胆思索,主动发现问题。在以往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教师有很大的依赖情感,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味地接受这一习惯,在面对问题时,往往只是客观接受,并不能全面认知问题。

想要高效推动初中数学课堂导入,就必须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深度分析,从根本上认识到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高效导入作为重要的教学思路,对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可以说关乎课堂教学的成败。初中数学课堂高效导入方法主要有:

1.树立科学的课程指导理念。

想要使初中数学课堂高效导入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针对这一全新教学思路,科学认知和全面认识。然而在以往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缺乏对全新教学理念的学习和认知,在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也不能将这一系列教学理论全面应用。没有科学课程理念的指导,就造成初中数学课堂缺乏理想效果。所以,必须对高效导入数学教学方法形成必要认知。

2.采用导入教学时,合理把握教学时间,提升导入效率。

这就需要教师不但采用导入教学法,同时也适当把握教学时间,深度把握导入教学的'内容,重视教学内容与教学实际的有效结合。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开展导入的目标就是通过合理的教学引导,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提升教学活动的质量,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而在互动环节,也需要开展必要的教学课堂互动。

3.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重视教学方法革新,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要采用必要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结合课堂导入,提升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分化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教育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高效导入方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营造教学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对课堂有深刻认知,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当前开展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研究,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及价值。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学导入的重要性。想要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能力,就必须为课堂高效导入创造必要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同时也对当前教学课堂形成必要的认知。然而当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实践性和主动创造性并不高,不但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更无法从根本上形成完善的学习思路和知识体系。因此,想要确保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结合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论文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信息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初中作为学生时期个人发展和知识面扩增的重要阶段,更加有必要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身及社会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社会进程的加快让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信息高速发展的环境,所以也对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建立高效的课堂、结合实际情况、了解信息的前瞻性,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一)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施展课堂分层教学法。由于信息技术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以及个人所受到的教育程度、成长环境不同,使得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施展教学方法,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用以不同的教学方案,注意分层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尊重每个个体的文化差异,做到不歧视,不排挤。另外,教师也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发展和具体情况,以便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施展教学方案,也可以在课堂之外设定一定的目标,并进行进一步的指导,进而帮助信息技术水平靠后的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让学生更好的去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带动学生积极性。常言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要施展高效的课堂既要学生在学习上持续拥有极大的热情,还要积极的在课堂的教学中与同学互动。当学生表现出主动地学习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才会更加深刻的记忆所学到的知识点,学习效果和效率也会进一步提高。因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可操作实践题目,丰富并扩充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增加图片以及影片的播放,多角度、多方面的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也可以再讲解教学时以小游戏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让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增强实践应用。在科学上有一句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的发现自身学习上的漏洞,并且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弥补,做好课本知识的整理疏漏。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来考量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师要让学生以自己的能力水平去发现并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教师可以让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到课堂的前面进行细致的讲解和操作,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加个人信心。也可以经常组织一些电脑网页的独立制作、电脑绘画接力比赛、电脑游戏闯关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教师还要指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纳总结.再将总结的问题做深入的讲解和演示。这些比赛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加深对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信息系技术“教与学”的课堂上,教师实施的是“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只是扮演知识的梳理和灌输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知识的获取和接收者。这样就很大程度地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而新型课堂教学就克服了这些弊端,不仅尊重每个个体的个人能动性,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更加有效地增强课堂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学习”方法,把班级的所有学生分成合理的若干小组,并分给每个小组相同或者不同的学习任务,让组员进行相互的学习与合作,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然后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各学习小组进行细致的演示。通过学生讲解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做到互动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与默契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问题以及彼此合作的能力。

三、结语。

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不仅是教学模式的更新、教学内容的充实,更是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要做到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并运用选择性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并做好定期的总结,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内容。这是一项系统却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动员所有的师资力量,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用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初中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也依据于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要充分以学生为本,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实施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改进和提升,在实践教学当中积累、汇聚,才能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论文

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经验。

确立课堂教学目标。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为了将目标落到实处,要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识规律设计教学方案,从而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

如在教学“周长”时,我围绕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这一目标,展开以下活动:(1)让学生裁下画在纸上的树叶图,初步感知“边线”。(2)演示蚂蚁绕树叶爬行一周的情境,感知什么是树叶的一周。(3)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拓展认识,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4)课堂巩固。为了更好地落实目标,我改变了以往的训练模式,采用闯关的形式,把三道题作为“三关”,并在过关前做了激将工作。于是,学生加足马力去冲关,每过一关我都给予学生亲切的鼓励。学生热情高涨,三道题很快完成。下课铃响了,他们还执意再闯几关。

适当加快课堂教学节奏。

在我看来,创建高效课堂,应该适当加快课堂节奏,来维持学生的参与度。每堂课都必须有充分的预设,紧紧围绕目标设计几个系列问题展开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仅提了三个问题:(1)你想把圆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图形?(2)在你分切、拼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3)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公式推导出来之后,有个别同学还是不太清楚,但我立即导入了下一步的课堂训练。倘若极少数学生没有完全领悟,我再重新推导一番,大部分学生肯定会丧失听讲兴趣,注意力分散。在课堂上过于追求面向全体学生,有可能会得不偿失。

授课节奏的适当加快,可使多数学生感到课堂充实,人人有事做,个个有兴趣。而对那些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较快的学习速度与同伴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激励他们赶上课堂教学的节奏。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

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我引入教学主题后,便立即与学生进行“游戏竞赛”。一名学生与教师比赛时,其余学生用计算器来辅助裁判。先将一些数字写下来,在比赛过程中,判断是3的倍数的数用彩笔圈出来。比赛场面热烈,大家情绪高涨。

接下来,进入师生共同总结比赛体会环节。我先说:在刚才的比赛中,老师很不好意思地赢了××同学,那么××同学,你是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学生重新演示自己所用的方法,同大家一起将这个数除以3,所得结果是自然数,而且没有余数,则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我继续总结,这位同学的方法也是大家通用的方法。不过,使用这种方法我们会发现,当提供的数的位数比较少时,能很快判断出是否是3的倍数,如18、63等;当提供的数的位数比较多时,就不能很快地判断出是否是3的倍数,如2169、5316等。老师没有采用这样的方法,而是应用了3的倍数的特征来判断。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会了今天即将学习的知识,你就能像老师一样算得又快又准!

这节课的内容尽管枯燥,但相关的游戏活动,很快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学生与老师的同台竞技中,热烈的情境与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新知的探究中,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把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只用一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诱发揭题、探究新知三个环节,高效地完成了以往教学中两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真切体会到,当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学习中的时候,教师应该淡化学生的“上课”意识,把课堂空间毫不吝啬地交给学生,让他们多一些主动,少一些被动。学生多一些自主探究的能力,就少一些唯命是听,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课堂效果之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自然而然也会随之提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的原则及方法论文

陶行知曾告诫大家:“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了解学困生,沟通心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转化的基础。

每个学困生的‘困’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因素,了解学困生,正如医生诊断病人病情前所作的调查一样,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1、对学困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交往情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并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记录。

2、个别交流,进行心灵的碰撞与沟通。打开与学困生交流的大门,了解其数学学习差的真正诱因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消除对数学的恐惧,使他们能“亲其师,信其道”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转变学习的态度,变厌学为乐学。

3、做到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有时转化一个学困生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因此容易取得家长的支持。但在教育方法上有的家长欠妥,所以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妥当的教育方法是转化学困生的有利保障。

二、以赤诚之心,赏识之心,感化学困生,强化学困生。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谨言慎行,不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可以通过感情疏导他们“一切可以从头开始,好坏看今后的实际表现”,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自己不是“朽木不可雕”。以爱动其心,用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去对待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诚心、耐心。与他们建立融洽的关系,使他们对老师的爱与期待有所感触,有所感动,有所感悟,进而点燃希望之火。小林同学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自小由奶奶照管。他上课常分心,喜欢做小动作,作业拖拉偷懒,学习成绩不佳,老师批评他时,他对老师不予理睬且不屑一顾。如何转化这个学困生成了我的一个大难题。我想:要让他接受教育。必须先让他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于是,平时我对他多了一份关注,发现他下课一个人很孤独地坐着,我就找他谈心;活动课上和他一起做游戏,与他平等交流;课堂上用较简单的、鼓励性的提问,给他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作业遇到难题时及时指导,有困惑时悉心开导。就这样他逐渐接纳我,信任我,我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表扬他的同时进行耐心的教育,这时他也能虚心接受,现在他各方面进步很快。

三、从学困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使其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应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困生从原有知识经验出发,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学困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知识断层各不相同,已有知识经验也不一样。学困生在解答这个方程时显得相当吃力,通过了解他们解方程的知识经验不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而是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于是,我给他们补上了基本关系式,他们记得也好,但在第二次练习时同样出错,我最终发现原来他们在认识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名称时出现了知识的断层,这是我未曾预设到的,于是我又赶快为他们补上,并通过简单的算式与生活中的联系让他们理解到各部分的名称和关系式,在以后的练习中,我又特别强调他们说算理。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解答方程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困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课前对学生的了解,帮助他们将各断层补起来,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

四、鼓励大胆提问,在辅导上多下功夫。

1、鼓励大胆提问。

学困生虽然知识缺失多,存在的问题多,他们“帐多不愁”最不喜欢提问,或许不敢提问或不会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倡句号少一点,问号多一点。教学中,我提倡不懂就问,问者最光荣。不管问题有多么简单,只要自己不懂就可问,没人有资格嘲笑。消除了学困生的胆怯心理,为他们提问扫清了路障。有一个女生,五年级末数学考了34分,被许多教师宣判“死刑”说她肯定考不及格。在我的鼓励下,她不懂就问,如:怎样用量角器,怎样通分,怎样找最小公倍数等,凡是她在练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她都会问并且执意要我出题给她练习。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终于以67分的成绩打破了“预言”,创造了属于她自己的奇迹。从这位学生身上,我更加坚定了使用“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的教学策略”。每新接一个班,都会提倡多问,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在全班掀起“问潮”。

2、落实辅导工作。

重视学法指导,不让新知变疑点。对学困生的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提倡“笨鸟先飞”。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达到同样的目的。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困生作业当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给予辅导,重点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专门为他们设计一个纠错本,将错误的作业再做一遍,学会对知识方法的归纳整理,不让新知识再累积疑点,提倡当天问题当天清,决不留下后遗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学困生的转化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只要耐心细致地工作,持之以恒,让每个学困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信心,努力为每个学困生创设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学困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相信他们就会很快地走出困境的。每当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时,我就觉得非常的幸福,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快乐。

构建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有效方法论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从表面上看似乎走进了新课改的最佳状态,但认真的品味也折射出另人深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真正的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推行新课标以来,有很多教师在转变观念和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过度的重视教学手段的多、新、奇,从而淡化了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尤为重要。那么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课前预习和师生互动策略。

做作业的效果和效率怎么样,取决于课堂学习的效果,而课堂学习的效果怎样取决于课前预习。经常预习的学生数学成绩偏高,因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疑问,了解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合作交流的时候更有针对性,从而把一个被动接受过程转化成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会学习的学生应该是有准备的、有疑问的、有目的的,是注意力“很会”集中的那种人。教师对数学课的预习要求要有明确性、可行性、预习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预习作业要有差异性、反馈性。

教师要把学习内容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出来,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要深入浅出,体现点拨性,通过点拨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收到预期的自学效果,要将预习题与课时教案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预习题作为教案设计的一部分,通盘考虑预习应达到什么目的,预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经验证明:预习过的'学生,其疑问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其注意力更集中,能更主动地获取疑问的答案,学习的质量也明显高于别人,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采取策略,实现师生互动。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二、创设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情境策略。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

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同时也趣味化,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在很多情况下,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更为必要,每节新课前教师要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的主要区域,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实现真正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就是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他们归纳基本步骤和要点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施以援手。

三、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原来教师为主体的状况。我们高中数学教学要改变教学方法与策略,优化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善,提高课堂效率,在有效地课堂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进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迅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营造方法论文

小学生对好多事物都存有好奇心,尤其是对于课本上知识,他们自己会有很多问题,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不能适应小学生的个性,就觉得烦躁,反而对于学生提出的奇怪、五花八门的问题表示反感,并且遏制学生提问,只是一味强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规矩来,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很可怕的。因此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并且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提出表扬。记得在讲《小猫钓鱼》这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背写生字词,在这一过程中,有学生问:“老师,我以后也不当这样的小猫,我要专心做一件事情。”当听到这样的话时,我觉得学生是动了脑筋了,要不这么小的学生,是不会主动说这样的话,同时也有学生说:“老师,我觉得钓鱼时候需要用好的鱼饵,要不然长时间钓不到鱼。”听到这样的'话语,我也觉得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也在和我交流,所以我也没有责备学生说和学习无关的事情,相反我还是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对于不同题材的课文,我也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让学生深入文章内部,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学生与教师共同的讨论中,不仅拓宽学生的思路,课堂气氛也就逐步活跃起来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鼓励活动式教学。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轻松愉快中实行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要多设置各项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其中乐趣,从而活跃语文课堂氛围。在每节语文课上,我会拿出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喜欢的人或者事,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也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有的讲述自己做作业的经历、有的讲述自己的爸爸妈妈等等,也有的不善言谈的学生,上讲台后,害怕的哭起来,这时候,我就会主动安慰学生,给他们信心和鼓励,并且引导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争取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登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机会,这样一学期下来,好多学生由最初的胆怯到现在的信心百倍,学生由刚开始的害怕上语文课,到后来的期盼上语文课,这一过程中,既有语文的艰辛付出,也有学生的积极配合。

三、总结。

在语文课上,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其中,在朗读中,学生可以锻炼语文敏锐感;在问题课中,可以历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在活动课中,学生更是可以有机会展示自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由此可见,语文教师要采用正确方法,引导学生上好语文课,全方位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的原则及方法论文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现最为活跃、快速的技术,融入了电脑、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多功能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同时,多媒体教学技术从不同的角度看也有着不同的意义,有人认为多媒体技术是将听觉和视觉相结合,能够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但也有人认为,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像、视屏、音频相结合,成为一个系统而且具有交互性。简而言之,一类就以电脑为主,扩展到声音、图像以及通信方面;另一方面是以声音、图像为基础,扩展到电脑。

二、电子白板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电子白板是多媒体教学方法之一,电子白板课件通过将文字、声音、图像等经过组合,制作成一个系统,适当地将电子白板技术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能较好地增强教学效果。1.有效优化教学内容。电子白板教学是形象、生动、鲜明的教学形式,从多种角度、层次呈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具体,使幼儿能更好地理解,便于幼儿掌握。2.有效优化学习情境。学习的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通过有趣的电子白板技术,把乏味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把静态的知识变得生动,从而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活动中更加投入。3.有效优化教学过程。电子白板教学技术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看、听、动手操作,通过各种感官使教学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过程更加有趣,进一步有效地增加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三、电子白板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

电子白板是以计算机为主体,通过展示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多种想说的媒体系统,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使用电子白板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能为幼儿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媒体教学环境。2.使教学内容更为形象、具体、直观、多样。3.能及时反映学习的信息。4.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能够更好地参与活动,与教师更多地交流,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四、电子白板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运用。

电子白板教学以生动、形象、新颖的优势,如今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教学活动中,使幼儿园教学手段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1.电子白板技术在数学活动中的运用。《新纲要》指出:“数学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儿童应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使数学实践活动成为数学认识发生与发展的基础”。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通过电子白板此类的教学技术,结合活动的内容将生动有趣、画面丰富的课件展示给幼儿,打破了数学活动以往的严肃和枯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真正做到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不但使幼儿学习的印象加深,而且更加容易理解。如在小班的一个数学分类活动《松鼠一家去旅行》中,先通过生动的卡通视频为幼儿讲解了有趣的故事,以导入活动的情境,之后,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一定的规则将物品进行分类,教师则根据活动的内容向幼儿进行了一定示范与讲解,在之后的环节请幼儿尝试操作,当出示有趣的白板课件时,白板课件精美的画面和卡通的形式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们的目光。在教师点击松鼠爸爸的头像之后,松鼠爸爸说到:“要把冬天和夏天用的东西分开放。”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高涨起来,注意力集中,纷纷想试一试。这时请幼儿通过白板进行操作,当物品放入正确的框内会出现拍手的声音,错误时则会将物品弹出。幼儿通过自己操作进行寓教于乐的学习,在一个轻松、有趣、愉快的氛围中学,始终在活动中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愉快的情绪,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内容。2.电子白板在语言活动中的运动。语言方面的能力也是幼儿园孩子着重培养的一个方面,在幼儿语言活动中,主要依靠思维、语言来掌握内容,获得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新纲要》也指出,“要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能力。”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出示挂图、画进行活动,在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些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孩子的需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通过出示电子白板课件将故事的内容、情境、语言结合到一起,同时以生动的画面呈现,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电子白板课件将一些幼儿比较陌生或者难以表达的内容更直观地展示出来,更加方便幼儿理解,充分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美丽,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之轻松完成学习的任务。3.电子白板在音乐活动中的运用。同样,电子白板的运用也能使幼儿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同时,让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更好地结合到一起,在感受活动趣味的同时,更好地接收音乐带来的信息。在传统音乐活动中,教师一般都以制作图谱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习歌曲,图谱确实也是十分实用,但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幼儿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在大班音乐活动《蹦蹦跳跳身体好》中,通过画面丰富的电子白板课件,引导幼儿更好地了解歌曲中的内容,如唱到:“小白兔比赛跑。”这时就出现了可爱的小白兔赛跑的卡通图片,唱到“啦啦啦啦啦啦”则会出现表示啦的特殊符号,唱到“大黑熊爱摔跤”时课件中就出现了大黑熊摔跤,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都很集中,这样一边看着画面,一边学习歌曲,很容易都能将歌词记住,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幼儿表现音乐的灵感。电子白板技术如今在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如果能合理、有效地使用电子白板,不仅能拓展幼儿的思维,还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可以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的原则及方法论文

一、潜心挖掘,创造“土玩具”

随着活动的展开,幼儿越走越好,这样一双小小的草鞋就训练了幼儿平衡能力,锻炼了协调性。由于编织得质地紧密,非常耐用,雨天还可以在室内使用。例二:踩高跷取一截竹子(高度可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发展能力制定),在合适的地方打上两个孔,穿上棉绳儿,打上结,一副高跷就做好了。小、中、大班可以设计不同的动作练习,同时也可利用幼儿园的大环境鼓励幼儿尝试走斜坡、跨越障碍物等。这样又发展了幼儿平衡、向前跳跃和跨越的技能。

二、一物多玩,玩出健康。

乡土玩具的一物多玩,让幼儿不拘泥于器械的常规玩法。多样化的玩法更使孩子身体锻炼越发全面。“草圈”“、草梯”等游戏有跳跃的活动,可增强幼儿各器官的生理机能。“抓尾子”“、玩飞盘”中的奔跑可增加心肌收缩力,使脉搏输出量增加,促进幼儿心血管的正常发育“。穿草鞋”、“踢草球”、“跳格子”等游戏,使幼儿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也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例一:草圈草圈常用的方法就是跑、跳、滚等,教师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鼓励幼儿一物多玩。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自己探索草圈的玩法,想出很多玩法,如转圈(在手腕处甩动让圈转起来)、滚圈(将圈向前滚出去)、跳圈(在圈的四周向中间跳)、套圈(把圈快速从头部往下套或从脚往上套)等。但在观察中我发现孩子们都是独自玩的,很少有人是合作玩的,于是我就建议幼儿尝试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合作玩,经过我的指点,孩子们的思路渐渐地拓展开了,三两成群商量起玩法,有的`一连串玩起“开火车”的游戏,有的合作跳圈,把许多草圈在地上摆放成不同图形,练习双脚跳、单脚跳……合作以后,幼儿的玩法多了许多,也体验到了合作玩的乐趣。因为这些玩法是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师生共创的,活动内容新颖,所以随着活动的展开,幼儿的晨间锻炼的兴趣也不断得到满足,主动性加强的同时坚持性也得到了发展。例二:草球当时我们看到这个活动器械的时候,许多教师都有一丝疑惑:这个小草球能玩出什么花样呢?但当幼儿玩起这些草球的时候,教师发现孩子的创新能力是无可限量的!他们在活动中除了滚、掷、踢外,还可开展两两合作抛接球、自抛自接球、投球比赛等形式。玩球不受场地限制,好处确实多。草球可以锻炼全身和四肢动作的平衡、协调和体力,可以训练手的小肌肉活动,锻炼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一些游戏情景,以激发幼儿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幼儿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三、突出主体,玩出快乐。

新《纲要》在健康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在运用乡土玩具的过程中,针对小、中、大班各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有情节有内容的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可以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让农村孩子在体育活动中玩出快乐。例一:竹马在骑竹马的活动中,教师以闯关的游戏情景来设计。第一关幼儿学习的是基本技能:前进后退。第二关幼儿学习的是双手放开前进后退。最后还增设了难度较高的第三关:爬斜坡。同时尊重幼儿,不强迫幼儿闯关,幼儿在游戏中觉得自己已有把握时鼓励他进入下一关,这样减轻了幼儿的心理负荷,使幼儿能在一个愉快的心境中活动。例二:草编抛接球网和草球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但教师通过日常观察,根据自己班的幼儿水平设计了三个层次。层次一:自抛自接,向墙面目标投射;层次二:对抛对接;层次三:一人接多人抛。在体育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师示范一个新动作,幼儿跟学的模式,让幼儿自己主动去探索、发现、尝试,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转变“老师要我学”的观念,树立“我要学、我想学”的学习态度,把外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这样才能让幼儿充分地动脑、动手、动脚,调节到最佳状态,促使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自觉加强锻炼。立足于健康,着眼于全面,致力于锻炼,融汇于快乐。

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土玩具”的功能优势,将它有机地运用到农村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去,充分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快来和孩子们一起来玩“土玩具”吧!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就能让这些“土玩具”大放异彩,让孩子拥有一份别样的童年记忆。

本文作者:夏天工作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幼儿园。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的原则及方法论文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交通、都较为落后,没有开阔的视野,大部分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让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学生没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教学条件差和教师队伍不完善,教育教学固然也比较落后。导致学生没有端正学习态度,基础差、纪律懒散、思想落后、具有厌学情绪。作为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数学教师,要用一颗包容的心来看待后进生,用心去理解与体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后进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要让后进生找到自信,树立自己的目标,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

一、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说到“后进生”,很多人自然而然就会把他们与学习不认真、纪律懒散、思想落后、心理偏差、性格偏激等不良的品性联系在一起。认为正是这些不良的品性等原因导致他们学习差,跟不上集体的步伐。笔者认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总的说来有以下两个方面:

1.客观因素。在偏僻落后的山区很多家长没有文化,为了生活忙于生产劳作,无暇关心学生的学习,加上没知识文化也帮不上孩子的忙,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压力与动力,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良,数学成绩更是如此。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教学条件的落后,师资不足,教学设施不齐,导致学生没有接受良好教学的条件。部分教师的教法陈旧,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性和生动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客观因素。

2.主观因素。学习态度具有一定的决定性,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多数学生作风散慢、不思进取、不爱学习、不遵守纪律,因此知识基础不扎实。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而稍有点上进心的学生学不得法,上课时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难度增大,内容增多,他们就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丧失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导致数学成绩一塌糊涂。

二、少数民族地区数学后进生形成的主要表现。

1.基本定理、概念模糊不清。学生对最基本的公式、定理、定义没有理解和掌握,脑里没有知识可用于解题。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不能梳理知识点,没有把知识点系统化,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

2.学生自学能力差。多数学生学习被动,课前没有预习、课后没有复习、上课没有专心听讲或者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也没有及时的复习巩固,久而久之他们对数学失去了学习兴趣,造成后进生不知道自己在学习什么,不能找出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无法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

3.参与意识弱。有些学生上课不听讲,课堂上缺少参与动脑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以及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解题过程凌乱没有步骤,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动脑筋,对提出的问题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4.作业缺探究。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根本不放在心上,甚至有些同学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要交作业时急忙抄袭应付。还有一部分同学根本不复习,没有弄清所学的内容,遇难不究,不寻根问底。再者解题时不遵循步骤,杂乱无章,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更不用说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还有部分同学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5.侥幸心理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不重视考试,大多数缺乏竞争意识。抱着能考多少就考多少、能抄袭同学的就抄袭,这样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

三、数学后进生转化的措施。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学习观念是正确、有效的学习行为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在边疆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一无所知,因此,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将来没有任何作用,具有基础差、知识面窄等薄弱环节。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知识教育的渗透、召开辩论会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让他们端正学习数学的态度。在教学中,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以及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尽量搜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把当今数学研究的重大成果在实际应用的前沿所做出的贡献的相关信息和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以及企业中的数控技术的使用情况和意义等,介绍讲解给学生听,展示给学生看。通过这些数学研究成果实用情况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也可以带他们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存在于社会,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这样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2.培养学习的兴趣、狠抓基础。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一些学生觉得难,没有兴趣。教师就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造环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发展还不完善,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情感的`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间接的学习兴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从“疑”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学生的天性。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与习惯并非是轻而易举就能形成的。是教师按“引疑—质疑—解疑”精心设计问题的程序,逐步地引导。以导引趣:导入新课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一环。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进学习的氛围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疑引趣: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智慧的窗口,善于提问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设置疑问,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通过不同的教具、多媒体以及不同的教学场地使教学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成为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乐园。

(3)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身边找出数学问题。家里一年的水电费、温度与负数、一个月的开支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这样一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感,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因此,教学起点必须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重点,从学生已学过、所掌握、所熟悉的知识例子为起点,通过新旧数学知识的对比进行教学。作为数学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的情绪,比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数学后进生,教师要尽量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和谆谆诱导的方法,从学生的起点开始,有耐心地辅导后进生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学生逐步提高。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3.注重培养后进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让学生学会预习。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以达到熟悉即将要学的内容,提前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上课前的预习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一定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

(2)教会学生认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多数学生“听”的方法不恰当,学习数学的效果也就不明显。那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认真专心,不能“身在教室心在外”。其次,抓住重点,做好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反复强调重点知识,学生在听时,仅仅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一定要学生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过程中不清楚的知识点,一定要“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完全听懂自己预习时不懂的知识点。第四,上课时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要做到先思考后回答,切记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这样所学知识当堂巩固了,也能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的不足之处,并向老师提出疑问。

4.认真对待考试,培养自信与自尊。认真把握好考试观,是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考查。组织学生考试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学生比较正确地认识自己一阶段学习的水平。根据这个成绩,学生可及时调整学习心态和方法,更有效率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考试后,学生掌握情况如何,知识上的缺漏点在哪里,教学中的盲点、不足都需要对试卷进行一定的质量分析来评价。在考试前,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对后进生以及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这样可使这些后进生信心增强,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培养了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努力向上、积极争取,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和后进生的目的。

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纵观全局,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魅力,弘扬学生个性,我们的付出定会得到回报。

参考文献:

[1]学沛,杨尚莹.数学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的问题及其解决[j].数学教育学报,,12(4).

[2]王子兴.数学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陈振宣.中学数学思维方法[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8.

[4]杨世明,王雪琴.数学发现的艺术[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5]彭湘云,敬炳安.中学生心理问题漫谈[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的原则及方法论文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

下面就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对学困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二、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三、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差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目的。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

相关范文推荐
  • 12-26 教育局副局长年度述职报告大全(14篇)
    写述职报告时,可以适当借鉴一些优秀的范文和案例,但要注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写。下面是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 12-26 艺术品拍卖合同(专业16篇)
    合同协议是双方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达成一致意见后签署的一种法律文件。通过学习范文,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合同协议的结构和要素,为自己的合同写作提供参考。
  • 12-26 大学生印刷厂实习报告(实用21篇)
    实习报告的写作是对实习期间所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一种记录,通过写实习报告可以梳理思路、总结经验、提升能力。范文中的实习报告涵盖了各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写作经验
  • 12-26 做懂法守法好少年演讲稿范文(21篇)
    撰写一篇演讲稿需要充分准备,包括对主题的深入研究和对听众的分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演讲稿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尊敬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
  • 12-26 委托代理协议签(优秀18篇)
    代理可以分为普通代理、法定代理和特别代理等不同形式,根据不同领域和情况的需求进行选择。接下来是一些代理案例和成功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和学习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 12-26 忏悔录读书心得感悟(专业21篇)
    读书心得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对话,读者通过书写心得来与作者交流思想感悟。接下来是一些写读书心得的注意事项,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通过托尔斯泰《忏悔录
  • 12-26 劳动事务所半年总结(实用19篇)
    写一份半年总结并不仅仅是为了记录,更重要的是将过去的经验转化为对未来的启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半年总结范文,供大家作为参考和借鉴。1、认真学习,不断提高
  • 12-26 抢凳子游戏六年级(优质15篇)
    优秀作文不仅能展现学生的才思和创造力,还需要有良好的结构和逻辑推理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哈哈哈……”
  • 12-26 职业病年度总结大全(21篇)
    在年末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写一份年度总结来总结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以下这些年度总结范文,无论是在思路、逻辑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值得借鉴和学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 12-26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B(模板14篇)
    承包合同的签订有助于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承包合同是双方约定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经济承包活动的法律文件,它规范了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承包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