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自然辩证论读后感大全(18篇)

自然辩证论读后感大全(18篇)

时间:2023-12-18 20:42:40 作者:影墨

通过读后感的撰写,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触动心灵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自然辩证法读后感2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揭示出了主观辩证法与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之间的不可分割性:主观认识的辩证法可是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事物间的辩证运动关系的反应而已,从而揭去了长期掩盖在主观辩证法之上的神秘外衣,使辩证法真正建立在了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它既为我们建构了科学时代的科学世界观,同时也为我们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供给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我深刻地认识到:事物的现象,从来都是纷繁多样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掌握它的规律,是十分复杂和渐进的过程。成功与失败,有时候仅仅只是一步之差。有些人之所以能够顿生灵感,突破两者之间的隔膜,完全是依靠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实践,并不断提高认识的科学性的结果。

尽力寻找情绪体验的机会。一是多想想你所从事的事业,时时不忘创新,做出新的成绩,跃上新的台阶;再者要关心他人,与钦佩、同事同甘共苦,无论悲欢、离合,都是对心理的撼动,它会使人头脑清醒,心胸开阔;三是多参加公益活动,乐善好施,为子孙造福。最好是学会一门艺术,无论唱歌弹琴,还是写作绘画、集邮藏币,都会人进入一种的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你的爱好之中寻找乐趣。

为了有效地开展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并到达预期的目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加强对哲学的学习。因为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因而总是需要不断深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好哲学十分必要,这有助于我们思想的不断成熟和加深思维的深度,以使我们的认识更贴合客观实际。

下头结合我的经历,谈一下自我的体会。我们都明白获取与学习知识、加快成长,对于一个以后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学期,我主要是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学习。有限元分析的主要步骤有:(1)结构的离散化,即单元的划分。(2)单元分析,包括选择位移模式、根据几何方程建立应变与位移的关系、根据虚功原理建立节点力与节点位移的关系,最终得到单元刚度方程。(3)等效节点载荷计算。(4)整体分析,建立整体刚度方程(5)引入约束,求解整体平衡方程。划分单元时一般选用三角形或四边形单元,其基本原则有:(1)拓朴正确性原则,即单元间是靠单元顶点、或单元边、或单元面连接。(2)几何保形原则,即网格划分后,单元的集合为原结构近似。(3)特性一致原则,即材料相同,厚度相同。(4)单元形状优良原则,单元边、角相差尽可能小。(5)密度可控原则,即在保证必须精度的前提下,网格尽可能稀疏一些;应力集中区单元划分要密,其他区能够划分的稀一些。

知识重要,不用多说,但知识仅有在实践和思考中运用,才能转化为才能。知识并不是才能,需要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这就是实践和思考的过程。良好的思考习惯,有助于脑力的增强。我认为脑力同体力一样,是需要锻炼的,而长时间的思考本事也是练就出来的,在于平时下意识地培养。一旦建立了良好的思考习惯,长时间的思考本事慢慢也会建起,这样解决问题的本事必然会提高,因为很多深度灵感产生于长时间思考中。

钻柱螺纹连接强度的研究己成为国内外不少学者关注的热点。螺纹接触应力的研究包括试验测定法、解析法和数值计算法。实验研究虽能够较真实地模拟井下受力情景,但不能准确真实地模拟在不一样工况下所关心螺纹部位的应力应变场和密封本事。,,ara用实验测试了不一样结构形式螺纹在轴力、内压下的密封本事和强度;石油管材研究所对各种接头螺纹也做了不少试验,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sopwith在1948年首先提出螺纹连接载荷分布的解析方法,研究了螺母径向膨胀的影响,得到了普遍理解。stoeehy和macke修正了sopwith理论以便处理锥形螺纹。阎铁、范森和石德勤建立了基于挠性件摩擦理论的理论模型。张炎、陈平、施太和建立了螺纹轴向载荷分布规律的弹簧模型。有限元方法是螺纹力学有效的数值研究方法。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采用轴对称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钻杆接头连接的内外管端的疲劳破坏问题;ri对20种不一样的miu和r配置情景进行了有限元分析;o等用接触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钻柱螺纹连接中靠近台肩部位的疲劳破坏问题;李润方等用弹塑性接触力学对石油钻杆连接螺纹进行精确的分析。

此外,养成思考的习惯,并与实践、知识结合好至关重要。据我了解,不少技术人员是很勤奋的,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为了提高技术本事,喜欢挨着地把技术专业书籍全看一遍,可效果并不好。我也有过把技术专业书全看一遍的经历,可收获并不大。经过反思,使我明白了,为什么相同资质的人,又有同样的学习机会,可最终本事上却大不相同的原因:这是由于实践和思考的结合方面,他们之间有较大差异所致。仅仅满足解出正确结果并单纯追求题量,想“以量取胜”,而不注意进一步的思考、分析、综合、归纳,是要事倍功半的。不认真思考,势必极大地影响经验的积累。所以,养成思考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我认为学好哲学,能够极大地拓宽我们的思路,使我们更好地懂得事物的复杂性和辩证关系。使我们顺利时不盲目乐观,困苦时不消极悲观。一个哲学学得好的技术人员,其主观分析与客观实际间的差距必然较小,这无疑是有助于他(她)的成功的。思路的拓宽,提高了我们对事物的理解,而在较高的理解水平之上,我们才能培养起自我的见解与质疑的本事,最重要的是我们才能获得客观分析的本事。这些是我在实际经验中的切身体会。

既然列宁说矛盾对立面的斗争是无条件的,那么列宁自然的成了这种斗争哲学的发明人,因为斗争哲学家们除了引用列宁的话外,并没有做更多的考察以证明同一性的相对性有条件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无条件性。如果列宁能重生的话,必须也会说这即给了他过多的荣誉也给了他过多的毁誉。如果哲学家们稍微仔细一点的话,不难看出列宁的这两句话中的有无条件性指得是两种情景:

综上所述,我们仅有不断提高我们认识的科学性,才能使我们在动手实践、获取知识、善于思考上处于有利位置,并把三者结合好,更好地完成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使我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让自我感到既有信心又有准则,并为社会作出自我的最大贡献。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这学期我选修了自然辩证法这门课,收获了很多。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它认为事物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这一切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引起的。它源于实践,可以让人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对我目前的学习及认识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认识和改造自然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还要把握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我将所学自然辩证法的知识运用到家乡建设的实践中,简要谈谈学习了这门课之后对家乡建设的思考。

我的家乡就是拥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内蒙古四胡之乡安代之乡和乌力格尔之乡等诸多称号的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全旗26.2万人,蒙古族占总人口的85%,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居住地,由于地处科尔沁沙地的北端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教育水平落后等诸多原因,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学习了这门课之后,我认识到要想改变家乡这种落后的面貌,就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造成这种落后局面的原因。然后从经济,政治,文化,体育卫生,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加以改善和整治。

1、保护生态环境,进行风沙治理。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恶劣的生态环境会制约经济的发展。我旗位于大兴安岭向科尔沁沙地过渡地带,自然环境原本就比较脆弱,加之近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我旗干旱少雨,草场沙化、退化、盐碱化严重,严重影响着农牧民生产生活,制约了我旗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加大对生态环境改造力度。如加大财政投入,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公益林补偿项目和退耕还林工等环境保护工程。

2、兴办教育、注重科技的力量,推动文化建设。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三要素的全面飞跃,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而且还能满足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然而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进而推出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根本保证。所以兴办教育,推动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基础教育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如援建希望小学、成立贫困学生救助基金会,向全社会征得爱心捐赠等。还可以推出蒙古族文化,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全国中国马速度大赛和五角枫情作家笔会,打出中国民族赛马之乡、四胡之乡的品牌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自然风光旅游等。

3、兴修水利工程,推广电灌,帮助解决农田灌溉问题。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认识和改造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自然的惩罚。随着时间推移,地下水位降低,农牧民需自备柴油才能抽水,这对贫困的农牧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水井使用率偏低。因此,我们应当申请一些财政补助,兴办一些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这样既可以减轻农牧民的负担,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获得双赢。

4、发挥农业特色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附加值。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传统农牧业几乎没有科技含量,这种粗放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被时代所淘汰,我们应当发展现代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例如二龙屯有机农业就是中旗的优势特色农业,二龙屯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是我旗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订单种植,产品适销对路,带动一大片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但受困于企业规模小,流动资金不足,生产的有机农业产品供不应求,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帮助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与民生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进行了多方探讨等,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引进资金。

5、自力更生,招商引资。

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要想实现富民强旗目标,必须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快速增加财政和城乡居民两大收入,以工促农,推动产业升级改造,提高整体实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整体要求,瞄准国家投资方向和社会投资热点,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文章,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环境消耗的最小化。此外,还应当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上。

6、协助开展干部培训工作,推动建立学习型政府。

科学发展观是自然辩证法的具体体现。加强中旗执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依法治旗步伐,巩固全旗公安干警、司法行政人员、政府职能部门有关负责人的法律知识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当地干部尤其是基层旗县、嘎查的干部,直接面对广大群众,所作所为直接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决定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干部既要懂政策,又要懂技术,能带动百姓脱贫致富;既要有服务百姓的意识,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又要讲究办事的方式方法,公平、公开、公正。

7、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扩大就业,提高致富能力,稳定社会环境。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会相互转化的,而其源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因此处理好过剩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当扩大就业门路,组织剩余劳动力,到需要劳动力的公司联系,帮助解决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工作之余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劳动技能培训,加强农牧民职业技能,培养技术能手,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总之,改变家乡这种落后现状,就要运用自然辩证法这一科学方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重视人口素质的培养教育,落实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进而实现农牧民增收和农村牧区经济建设环生态环境建设友好协调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自然辩证法导言三大思想

欧洲革命风暴以后,恩格斯系统的总结了十九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并且对其在哲学的道路上进行了探索,从而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创立了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与方法。以《自然辩证法》为标志,恩格斯阐述了自然界、自然科学的客观辩证法以及概括总结了自然界辩证法的理论与方法。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否定与歪曲。

“自然辩证法”是人们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文章中对于辩证法理解的一种通称。然而,自卢卡奇以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理论与方法遭到了种种否定与歪曲,持“马恩对立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降低了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水平。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最先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做出批判,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自然的理解不同。卢卡奇认为人本身是历史辩证法的现实基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产生出辩证法,并且辩证法是社会历史性的,围绕社会历史领域旋转,客观自然界不存在这种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客观自然界没有辩证法的存在。卢卡奇质疑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并且反对恩格斯将辩证法推广到自在的自然本身他指出:“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种方法在这里只限于历史和社会领域。来自恩格斯的关于辩证法定义的误解主要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即恩格斯仿效黑格尔的错误引导,把这种方法也扩展到自然界。但是,辩证法的决定性因素: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历史变化…等等,并不是来自我们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卢卡奇对恩格斯的批判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引起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美国当代实用主义哲学家悉尼·胡克指出:“必须排除把辩证法推广到自然界这种企图。这和一个自然主义的起点是不相容的。马克思从未说过自然辩证法,虽然他很清楚在物理和化学的基本组织中量的逐渐变化会导致质的变化。”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承袭于黑格尔自然哲学,他不否认自然辩证法的存在,但是认为自然辩证法只有建立在黑格尔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体系的基础上才成立。诺曼·莱文也说“实际上,恩格斯赶走了哲学,他用实证科学代替了哲学”,他认为马克思是以人为中心的论述者,而这与恩格斯说的自然界的辩证规律完全不同,恩格斯绝对误解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内涵。莱文认为马克思关心的是人类社会的领域,而恩格斯却集中体现在自然的形而上学方面。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认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全盘否定,是对社会历史领域辩证法的歪曲。恩格斯认为人受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制约,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是为了更加正确的掌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当代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探讨研究各有不同。在这里,我不引证各家的见解,从恩格斯关于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命题出发。其一,认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自然地一般规律;其二,认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其重要特性是批判性和革命性,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

不同的见解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分析方法。对于第一种见解,《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地一般规律,这主要是从文本中对于“辩证法”所给出直接的阐释作为分析对象的。在《自然辩证法》中,“关于一切运动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

辩证法的规律不是别的,正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实质上它们归结为下面三个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从恩格斯的这个定义中,可以明确《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认为恩格斯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所以,“自然辩证法”同样是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恩格斯的话充分阐明了辩证法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恩格斯辩证法是关于自然地一般规律。

而第二种认为自然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观点,这一命题与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他学科在考察把握世界的问题上都是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关系作为理论前提,而哲学则是反思二者的为什么以及怎样实现统一。

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孙正聿教授认为恩格斯对辩证法的重大贡献是在理论思维的层面上系统阐述辩证法。在科学研究领域,人类的自然科学研究从“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整理材料”的科学。恩格斯指出:“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它才能为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发展过程,为自然界中的普遍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比,并从而提供说明方法。”孙正聿认为,恩格斯明确把“辩证法”归结为超越经验思维的“理论思维”,他认为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式,自然科学中贯注辩证法这一理论思维使自然科学领域不断发展进步。

对于这两个命题,我们不能分开单一的去理解,恩格斯对于辩证法的论述是前后一致的,这两种见解的文本依据在《自然辩证法》一书的都有体现,所以我们要将这两个命题联系起来去理解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是从构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论体系的角度来看待的,也就是说,自然辩证法和社会历史辩证法相互支撑,相辅相成才能构建完整的马克思主与理论体系。自然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创作距今有近140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自然辩证法》不仅对自然科学领域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在哲学理论层面也引起强烈的反响。首先,《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恩格斯把“辩证法”引入自然科学领域补充马克思的社会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了辩证自然观,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其次,《自然辩证法》不仅提出了有重要哲学意义的观点,而且还提出有重要科学意义的观点,书中不但揭示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而且将自然辩证法应用与自然科学研究中,解决了当时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中的一系列重大疑难问题,为自然科学中运用辩证法提供了案例。例如:关于阐述“地球---月亮”系统中,潮汐摩擦条件下的机械运动像其他运动形式的转化问题。恩格斯在1880---1881年写了《潮汐摩擦·康德和汤姆生---台特》一文批判汤姆生和台特的错误,并运用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辩证法原理正确地解决了关于地球自转不均匀性问题。

此外,恩格斯还在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加以阐述,它所表现出的深刻思想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系统地总结了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重要成就,深刻地批判了自然科学领域中各种各样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并且科学地论证和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恩格斯在书中不但揭示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而且运用自然辩证法成功的解决了当时自然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疑难问题,将辩证法运用于自然科学中。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力和十分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4.

自然辩证法论文

1.教学过程不合理教学过程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时代性不足。目前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等5个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偏重于经典理论的阐释,对于科学与伦理关系的探讨、思维方式演进规律的探寻等时代焦点性问题至多只能点到为止,无法深入分析。二是课堂规模超大。由于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从1980年的每年不足万人增加到的53.9万左右,而师资人员并没有相应增加,这造成现在高校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班级一般都在150人以上,甚至200人以上。其直接造成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工作量大,疲于奔命,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提高,追踪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二是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院系,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普遍兴趣不高,到课率低。不少研究生认为学习本课程是为了获得学位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就更为突出,由于其在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应用性,这导致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错误地认为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自然辩证法课程并不重要,专业课程才是学习的重点和核心;由于研究生政治理论公共课教学班级规模普遍较大,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一旦处于“放松”状态,研究生到课率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二是即使有部分课堂学生到课率较高,但吸引学生的主要是教师上课时所展现出的幽默感或讲述的有趣故事,教师表演的色彩远大于教育的实际效果,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

1.自然辩证法课程学科属性不明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的首要原因应是该课程学科属性不明。“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名称源于1925年在苏联首次公开出版的恩格斯著作《自然辩证法》。1956年我国在制定全国十二年(1956—1967)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时,首次确认恩格斯所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处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一门独立科学,暂定名为“自然辩证法”。自其诞生以来,关于其学科归属一直争议不断。主要是三种意见:一是认为应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其基本依据为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由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与思维辩证法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二是等同于哲学学科门类中“哲学”的“科学技术哲学”,其基本依据是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内容和观点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自然辩证法”,是“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当代形态。三是认为“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并不是作为一个学科而是作为一个“学科群”在发展,其基本依据是这门课程具有“马列、哲学与政治”三门课程的属性。而根据《意见》制订的教学大纲则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目前的学科分类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面并没有“自然辩证法”二级学科。

2.学科组织体系不顺,师资队伍水平偏低由于学科属性不明直接导致学科组织体系不顺,表现为自然辩证法课程在《意见》中明确规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课,其课程应归属于承担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独立教学实体二级单位,一般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但许多重点大学一般都有专业的哲学院系,甚至设有科技哲学专业,这些院校自然辩证法课程一般由这些哲学专业院系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科技哲学相关内容展开,大大削弱了该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由于“自然辩证法”学科有明显的“大口袋”特色,即该学科具有开放性、动态适应性、交叉性、跨学科性等特点,这实际上对任课教师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自然辩证法教师大都是文科背景出身,自然知识匮乏,更谈不上紧跟最新科技前沿成果。

3.课时数较短和教学内容丰富性之间的矛盾自秋季学期开始,全国“自然辩证法”教学已按照《意见》和新的教学大纲全面展开。《意见》规定将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从必修课(3学分,54学时)调整为选修课(1学分,18学时)。经过20、20两个教学周期的教学实践,笔者明显感觉到与自然辩证法课程丰富的教学内容相比,18个课时过于短少,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年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的过程中又增加了十八大精神的相关内容。主要是在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三个方面,将十八大的新观点、新提法体现在大纲的各个章节中。[1]65这使得两者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三、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有效性路径分析。

1.加强自然辩证法课程学科建设是基础当前“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学科定位。学科定位的基本依据在于准确理解学科的研究对象。2012年版教学大纲将“自然辩证法”定义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虽然在表述上同1979年版、1991年版以及版全国统编讲义或教材略有不同,但其基本观点都是一致的,即“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的方法。这种观点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板块化理解的产物,即将马克思主义简单的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规律)、科学社会主义(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界的认识规律)。实际上,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著作中所阐释的“自然”其内涵绝不仅限于自然界,是包含“社会和思维”意义上的自然,是全部现实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全书内容的安排上,既讲“各门科学的辩证内容”,也讲了“自然界和社会”的原因。如这样理解自然辩证法,是不是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相混淆了呢?显然不是,前者强调的是对全部现实世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后者则强调的是在掌握前者的基础上,对全部现实世界能动的改造,即社会实践。这同科技哲学的研究对象———人们对自然、自然科学及其技术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根本不同的。所以,为了自然辩证法和科技哲学的共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再设一个“自然辩证法理论”二级学科,哲学门中保持现有“科学技术哲学”二级学科,是个不错的选择。

2.理顺学科组织体系,提高师资水平是保障学科定位准确为理顺学科组织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自然辩证法”定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之后,从事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的教师自然应归属马克思主义学院。鉴于在国内重点大学目前大多数从事自然辩证法教学的教师大都属于哲学院系,可以让教师自己选择是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自然辩证法的教学和研究,还是继续在哲学院系从事科技哲学的教学和研究。这样有利于自然辩证法和科技哲学两个学科的共同发展。对于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自然辩证法教学的教师,应加强相关学科内容的培训,尽快提高其教学科研水平。因“自然辩证法”学科具有“大口袋”特色,所以,应根据任课教师学科背景的不同,分别进行培训。就目前全国自然辩证法教师队伍现状而言,人文学科背景的教师占大多数,所以要加强任课教师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在教学班级的组成上,鉴于专业硕士研究生规模逐渐扩大,可以把教学班级分为两大类:专业硕士类和学术硕士类。任课教师也可分为相应的两类。

3.精心组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针对性是关键当前专业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1)着手制订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目标。基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总体培养目标是:为各行各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相应的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应设定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批判思维与创造思维的统一。前者是基于学生过早专业分化导致学生视野的局限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裂、甚至对立现象的出现。后者是基于学生在本科阶段受到的主要是学科的规范教育,主要处于知识积累阶段,而进入研究生阶段以后,应逐步向创新阶段发展,此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正当其时。而批判是创造的起点。批判的起点则是破除对日常经验自以为是的熟知态度,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一般说来,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有一种最习以为常的自欺欺人的事情,就是在认识的时候先假定某种东西是已经熟知了的,因而就这样地不去管它了。这样的知识,既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因而无论怎样说来说去,都不能离开原地而前进一步。”(2)着手进行针对各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内容整合的必要性是基于两个方面:一是新课程方案课时短少,仅有18学时。这就要求教师应积极整合教学内容,把学生最需要的内容放到课堂上。二是提高教学针对性的需要。现有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内容庞杂,所以应针对具体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打通专业知识与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可能性也是基于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包容性、开放性以及能动性;二是新课程方案给了教师很大的教学自治空间。教育部仅是制订了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制订全国统一的教材,这为广大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提供了广阔的教学自治空间。就专业硕士教学而言,教学内容的整合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从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角度重点阐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三方面内容。具体来说,比如针对法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在讲授到科技伦理时可结合现有司法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二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突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体教学而言,如工程专业硕士相关教学可以结合现有重大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得与失,通过回溯的方式还原工程技术专家在工程技术探索实践活动中具体展现出来的思维方法、思维路径,分析其思维方法、思维路径产生的过程,批判其思维方法、思维路径的局限性,进而培养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3)着手进行专题式教学方式的改革。由于新课程方案课时的大幅减少,仅为原有的1/3,而教学内容并没有相应的减少,这就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教学的核心内容,专题式教学应是教学方式的最佳选择。所谓专题式教学是指在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大纲基本精神和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大纲规定的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提炼出教学重点,按照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就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专题的设计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凝练教学重点、设计教学专题,各个专题既有本身的重点、难点,相互之间又应成为一个统一整体;二是紧紧围绕当前专业发展前沿的相关问题设计教学专题,如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可以围绕基因及基因工程技术,详细分析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的各个问题;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关注点不应是单纯向学生讲解理论内容,或简单向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科学方法,而应是在此基础上揭示理论内容自身所蕴含的方法论前提和根据,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自然辩证法读后感2

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中,经过对其认真仔细的阅读,不免让我有种醍醐灌顶,受益非浅的感觉。虽然我的理解仅限于一些很浅层的认识,但已足以让我学到很多以前不曾涉及的方面。在导言部分,恩格斯经过分阶段的方法,带领我们回顾人类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辛历程,让我们认识到现代自然研究同以前任何辉煌的研究不一样,因为它唯一地到达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从中我一知半解的了解到了许多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以及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与哲学中的作用。经过这次阅读导言,使我深刻的体会到我的阅读与理解都这么吃力,那么恩格斯的研究工作将是多么的艰难,但他仍旧孜孜不倦的为人类事业奋斗终生。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忙,他的精神将带领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对于自然的研究,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是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发展。恩格斯的观点和思想都是值得我们这些年轻人学习的。他在这本导言里,很好的解释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恩格斯认为,事情不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当前我们要推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必须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就必须将科学技术置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中。我们在学习中也要有这种孜孜不倦,循环加以运用的学习态度。

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自然科学,同自然科学的萌芽状态相适应,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具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恩格斯经过很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这正顺应了我们人类的生活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经过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恩格斯总结出了自然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的观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经过对自然科学的历史考察,阐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恩格斯还以很多的科学史实为依据,说明由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由此恩格斯带领我们回顾人类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让我们认识到现代自然研究同以前任何辉煌的研究不一样,它唯一到达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能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供给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帮忙和促进我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进而改造自然,造福人类。文中提到:“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必须要灭亡”。而此刻面临的生态危机恰恰加速了这个发展过程。我们人类对自然无限的索取,征服,人类妄自尊大,最终却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种种事实说明,人类应当改变以自我为中心,要从战胜大自然,转变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场绿色革命。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将其看作是人类存在的根基,看作人类自我的身体一样去爱护。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来指导实践,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最终造福人类,造福子孙。

进行科学研究有益的观点。没有学术上的纵贯和横通,没有广泛的积累,人就不能充分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我明白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要促进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就必须要正确、科学、全面的去学习认识大自然。

经过学习自然辨证法这门课程,更是让我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考和发现精神竖然起敬,他们为人类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我们远远所不及,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有理由继续沿着这条路勇敢的走下去,虽然我们是工科的学生,可是万物都是相通的,在教师的讲解下,我也彻底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其实一个人不可能孤立的学习,我们需要广泛的涉及与学习,文科专业中同样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并灵活加以运用的地方,仅有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我们才有可能在自我的学术生涯中越走越远,在自我的人生道路中越走越宽。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20xx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再次出现“马恩热”,其着作备受欢迎,其思想也重新受重视,其故居游人如织。作为一项作业,我怀着景仰的心情,通读了《恩格斯传》。恩格斯的非凡的经历、奇特的爱情和崇高的追求给了我强烈震撼。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与马克思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有着共同的事业。提起马克思,必定要提到恩格斯。他们通力合作一起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全世界受压迫的人们指出了一条通往光明的`康庄大道。这真的是一件无比伟大的事,因为他们的努力才有了我们的新中国。从中我们发现恩格斯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学生,一个无所畏惧的青年,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一个深谋远虑的思他有着在不来梅的商人生涯,想家,一个一呼百应的领袖……他的一生经历丰富,有着柏林的军旅生活,有着以后在巴黎在伦敦作为无产阶级领袖的一天天等等。所有的经历混合调剂造就了如今显示在我们面前的恩格斯。

恩格斯不仅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并且也在军事理论领域造诣很深。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以往军事理论遗产,提出了有关战争、军队、军事学术和军事史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奠定了基础。恩格斯还就宗教、妇女、文学、美学、史学等方面的问题发表了见解,不得不说他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其实,读了《恩格斯传》,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并非他有多少的丰功伟绩,而是他对于朋友的那份帮助与无私的支持。马克思主义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在恩格斯的帮助下才完成的,而却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他说如果没有恩格斯马克思主义还是会出现的,我可以做的马克思也可以做,但马克思一部分能做的,我却做不了。他为了马克思、为了他们共同的理想、对朋友的无私奉献。为了给马克思和战友提供经济支持,他不得不不情愿的去参与商业活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当恩格斯本人终于从麻烦的商业工作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他是那样的幸福,“那些枯燥的东西不再损耗的我的时间了,我是一个自由的人了。”马克思的贫困是众所周知的,恩格斯是马克思在那最艰难的时刻中得最有力的支撑。哪怕是恩格斯夫人去世的时候,恩格斯在回信中附上一张支票以解老马的燃眉之急。在亡妻这种最悲伤的时候,恩格斯仍记得会帮马克思送去自己的资助,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而且这种资助一直维系了好多年,直到马克思的逝世。可以说,没有恩格斯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恩格斯却愿意将所有荣耀献给马克思,可见他为了革命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伟大情操。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我对恩格斯的理解―他是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斗士;伟大的同伴;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爱国者。

自然辩证法读后感2

“自然辩证法”一词是恩格斯首先提出来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有幸学习了毛泽东同志所作的《矛盾论》,读完之后我深刻理解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所花费的巨大精力,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使全党的思想高度统一,并且使党构成了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并且发扬光大。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资料有三大块: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

第二部分论述矛盾的普遍性。这一部分作者写得比较简略,因为作者对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认识水平已经作了客观的分析,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所以,关于这个问题只需要很少的话就能够说明白;而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则还有很多的同志,异常是教条主义者,弄不清楚。……为了这个缘故,当着我们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则的时候,我们就先来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然后再着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最终仍归到普遍性的问题。”作者对于客观情景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对全局有一个得心应手的把握。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做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辩证的说明。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法既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是发展科学技术必须遵循的规律,科学和技术无论是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或者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是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规律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具体、生动的表现。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我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它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做出概括和总结,来阐明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以及现代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并揭示各种科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和过渡。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回应时代发展的科学主题,转变自我的理论指向和话语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因而,随着科学时代的到来哲学出现了不一样的转向,它们或陶醉于对自然科学巨大成就的狂热欣赏之中,把科学领域的具体知识等同为哲学的一般;或漠视回避现代科学的巨大提高,割裂自然科学与理论思维的关系,使哲学陷于抽象的思辨和玄想。而恩格斯则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对自然科学的各项巨大成就的热切关注中提炼出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思想,赋予了理论形态的世界观以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即使科学发展的巨大成就没有仅仅局限于事实领域,又把哲学从神学或抽象思辨的束缚中解救了出来,从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哲学形态,建构出了同科学时代相适应的科学世界观。

自然辩证法

相关研究的统计数据表明,近些年来我国的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雾霾的次数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雾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从去年冬天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在这场遍及全国的雾霾中,北京污染尤甚。今年1月份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无论城区、郊区还是交通环境评价点,其代表的全部区域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pm2.5指数达到340到446之间,属六级严重污染。不仅北京的空气质量被称为史上最脏,甚至于小半个中国都是处于这种状态的。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检测站点检测数据超过300,即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造成了北京口罩甚至一度脱销;多地的pm2.5濒临“爆表”,山东、湖北等省份的高速公路封闭,北京至武汉的动车被雾霾“拦停”等等一系列影响。对此,外媒称这是“最严重雾霾”,“雾情令人窒息”;坏消息还上了新闻联播头条,央视很罕见地就雾霾做了很长时间的报道。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

既然现在雾霾天气如此的频繁,尤其是现在即将入冬,按照往年的经验,北京的冬天大部分时间都将处于雾霾天气当中,我们首先应当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出现饱和。如果水汽多于饱和量,多余的就会凝结出来,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成为雾。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越容易形成雾霾。据气象专家介绍,雾霾污染天气的形成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污染物排放量大。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大型城市,城市运行带来的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非常大,当污染扩散条件不利,污染源排放污染物难以扩散,空气污染随之加重。特别是近几年的冬季,整个华北地区处于极端低温天气,同比温度比往年要低,由于低温导致燃煤采暖排放量相应增加,这个影响也比较大,所以根本原因还是污染物排放大。

第二,扩散条件不利。近期极端不利的污染扩散条件是形成污染过程的直接原因。由于地面闭合低压控制,地面风速减少,湿度加大,并且逐渐形成了进风逆温和大雾极端天气扩散,持续积累造成本次污染过程。

第三,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由于pm2.5污染区域性以及相关联区域污染传输,也是形成重污染的重要因素。近期,周边地区污染水平明显高于我们城区,特别是大范围,大区域尺度内污染物的输送排放污染物相叠加,使pm2.5污染物浓度水平进一步升高,也客观上加重了污染水平。

此外,大气污染涉及还到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以北京地区为例:一是最远达到几百公里之外的植被遭到破坏,裸露的表土大量增加,沙尘远距离运输到城市;二是城乡结合部继中心城区之后大兴土木,五六环外尘土飞扬;三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污染物排放,包括燃煤锅炉、机动车尾气、炒菜油烟、加油站和家居装修的挥发物等;四是周边城市重化工业污染物排放,如周边城市对北京pm2.5排放的贡献度接近四分之一。

而除了以上这些比较主流的雾霾原因之外,近年来,又有一些对于雾霾成因的新观点被提了出来,其中就有“烹饪加重雾霾”这一理论。

其实,烹饪对雾霾贡献率不小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12年夏天,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之“大气灰霾溯源”项目组报告执笔人、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就曾发布其研究成果,他认为,北京冬季霾的形成主要来源是一次污染物,罪魁祸首是供暖燃煤产生的污染气体,而夏季和冬季不一样,烹饪源的影响比冬季更大,“这是不可忽视的”。王跃思认为,在夏季北京城区pm2.5污染源中,烹饪源能占到15%-20%左右,汽车和相关产业占到40%-50%,外地污染传输占30%,扬尘占的比例少于10%。公共环境研究中心马军认为,烹饪影响pm2.5“听似没有道理,其实是有道理的”,跟西方和日本不同,中国人烹饪更多的是用“炒”,产生的油烟是要多一点。他解释说,在扩散条件好、居住稀疏松散的情况下,烹饪排放的油烟很容易扩散,对pm2.5不会有太多影响。但在扩散条件不好,人口密度很大的时候,适当建议绿色餐饮,对减轻雾霾天气还是有好处的。马军说:“在重污染日的时候,其实可以适当倡导绿色餐饮,建议市民少用炒、煎的方式做饭,可采取蒸煮、凉拌的方式,减少油烟排放。”网友纷纷质疑说:中国人几千年都是这样烹饪,以前天怎么是蓝色的而不是灰色的?马军回应说:“现在北京市的环境容量非常有限,所以只能各方都做出努力。”但是他强调说:“从长期看,机动车、燃煤、工业扬尘这些主要污染源需要加大治理,通过控制这些污染源将pm2.5降下来之后,就可以腾出较大的环境容量,减少空气治理对市民生活方式的影响。”马军认为,如果政府部门在做好排污企业监管的同时,发出倡议呼吁市民绿色餐饮,市民的积极性会更高。王跃思同时提出治理对策,他认为,“烹饪源的控制只要加强监管就行”,如对居民油烟排放进行集中管理,对餐馆油烟过滤系统加强制度化监管,可减少很大一部分pm2.5。其中并不涉及市民减少烹饪行为部分。

三、雾霾天气的危害。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日益增多,危害加重。出现雾霾天气时,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因此对人体和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

1、对人体的危害: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其中直接有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由于雾霾中混有大量的这种有毒有害的小颗粒,人在呼吸的时候,这些颗粒就随着空气进入呼吸道和肺部,轻者会引进气管炎、肺炎等疾病,重者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疾病。并且,在雾霾天气时,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极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雾霾对人体的影响不仅限于在生理方面,更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消极影响。专家指出,持续大雾天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从心理上说,大雾天会给人造成沉闷、压抑的感受,会刺激或者加剧心理抑郁的状态。此外,由于雾天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

2、对经济发展的危害:2013年是全民开始为雾霾买单的一年。根据淘宝网数据:在这一年里,淘宝上购买口罩的人已经比2012年多了181%,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也多了131%。全年全国网友友花了8.7亿元在对抗雾霾的用品上,共下单450万次。2014年十一过后,根据京东商城数据显示,空气净化器的销售同比增长400%以上;淘宝数据显示,口罩最近七天的成交指数环比上涨70.5%,与2013年同期相比上涨103.5%。有评论说:一场雾霾拯救了一个产业。但仔细算来,雾霾经济学实际上并不“经济”。口罩、空气净化器等销售数字大幅增长的背后是老百姓钱包里真金白银的加速流失,同时由于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3.8%。而据测算,过去5年大气污染仅致公众健康损失一项就超过6000亿元。

2.1、雾霾对交通运输影响。

因大雾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常见,高速公路、民航机场因强浓雾的出现而实施封路和停班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甚至还造成恶性交通事故。据相关统计的数据表明,由于大雾天气所造成的交通事故,相对于其他灾害性天气要高出2.5倍,人员受伤、死亡的比例更是占到了交通事故受伤、死亡总数的29.5%与16%。而在城市交通中,因大雾天气会使城市上班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增加20%左右,同时交通事故也上升30%左右。

2.2、雾霾对电力设施影响。

大雾也是导致电力供应而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线路输电过程中,吊瓶、瓷瓶等绝缘设备表面若附有大量雾滴则会大大降低绝缘的性能和安全系数,使高压输电线路出现跳闸或短路,即污闪灾害。据资料显示,华北地区出现的某次罕见的大雾现象,导致输变电设备的绝缘性能大幅度降低,造成京津唐电网中的51条输电线路共发生跳闸事故147次之多,使城市供电处于紧急状况,仅北京就有约200家大型工厂和工业单位因限电而停止生产2天,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估量。

2.3、雾霾对农业生产影响。

雾天对于农业生产同样有着危害,其主要表现:农作物光合作用减弱,光照时间减少。在通常情况下,雾天会导致光热资源供应不足,其光照时间一般会缩短3~4小时,严重的可达6~8小时,使光合作用的效能显著下降,大大减少了光合产物。因此,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能量得不到充分满足,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仅水稻而言,充足的光、热、水资源是水稻增产高产的必备条件,但若在水稻发育的关键时期出现了长时间的阴雨和雾天时,将直接影响水稻后期产量。

四、雾霾的防治。

对雾霾的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pm2.5等微粒,是污染大气的主要物质,也是很好的凝结核。而大气中的水分,具有吸收、粘结、固定这些类似的微粒的功能。因此,人工向空中输送“水分”,改善区域小气候,是净化大气、影响成云致雨的天气形势,是治理区域大气污染的有效方法。

人工主动干预生态天气系统,以大气运动为条件,水分为因子,从水循环的‘水分’开始调控;降落地表的宏观水分,增加地表面的湿度,固定粉尘;水汽蒸发的微观‘水分’,增加大气的密度,改变空中大气的物理状态;地理空间的宏观、微观‘水分’,加大天地之间的‘物理量’,形成天地之间降水的‘同位素’条件交互耦合反馈成云致雨的天气系统。人工水汽,随着气流上升运动,紊乱扩散混合,增加空间大气的密度,水分发生随机性的自组织的混沌的内外潜热的交换,复杂多变的温度、气压的变化,连续的物质、能量的转化,混乱的热力结构、动力结构和势能、动能的改变,通过涨落,空气中水分在“露点”饱和、凝结、相变,沾附在凝结核上,产生云滴或冰晶,涌现出新的“信息”物质的云层结构,水分子从无形体的微观气态水混乱运行的形态,到宏观实体物质降水粒子的状态转化。

以人工主动干预的科学技术手段,空中水分降尘,成云致雨、降水净化大气的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空气中总悬浮颗粒数,改善雾霾天气,达到治理的目的。

对政府而言,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才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可以修改《环境保护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环保法律。改善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推广新型能源,提高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从能源消耗产业结构的关系考察,2011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其中70%是工业部门消耗的,24.3亿吨,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为61.9亿吨。其中,冶金、建材、火力发电、石油炼化、化工、重型装备制造等六大行业消耗的能源又占工业总能耗的79%。所以工业废气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源头。为此,国家一定要加大对工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在保证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加大对燃料燃烧废气的加工和处理,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增加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

从工业布局考察,我国的重化工业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华北地区高耗能的钢铁工业的比重过高,仅河北省的粗钢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而且中小钢铁企业数量多,能耗高。所以,必须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减少华北地区的钢铁产能,逐步关停那些能效低,污染大的中小型钢铁企业。提高燃料使用效益,从而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废气排放。减少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以减轻雾霾对城市和人体的影响。

另外对于汽车废气这一污染的主要原因,强制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以明显改善尾气排放对大气造成的的污染。其中三效催化剂(twc)法是净化汽车尾气的有效手段。贵金属(pt、pd、rh)搭载在al2o3或蜂窝陶瓷上,添加适当的助剂,如la、ce、ba等能够同时除去机动车尾气中的hc、co和no三种污染物的催化剂称为三效催化剂。其中pt、pd对co、hc的氧化脱除具有高活性,而rh具有对no优良的催化还原作用,它能选择地将n0还原为n2而抑制nh3的生成。目前有91%的rh用于三效催化剂的制备,rh资源相当匮乏,所以无rh催化剂是现今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口引。要使三效催化剂同时有效地脱除hc、co和no,必须把空燃比a/f控制在氧化还原计量比14.6附近,此时三种污染物的脱除率可达9o%以上。当空燃比较低时,co、hc净化不完全,空燃比较高,导致nox的转化率下降。尾气的处理同样治标不治本,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出行,使用清洁能源汽车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对于最近几年提出的“烹饪加重雾霾”的说法,也有专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今年的apec马上将在北京雁栖湖举办,北京市政府外事办主任赵会民说,将采用控制人口、控制机动车等八项措施。他说:中国人习惯的烹饪,对pm2.5的贡献也不小,希望市民配合做好清洁空气的工作。但是对此网友们并不买账,有微博评论称,“这是要全民吃凉拌黄瓜来配合?”更有网友调侃,“建议买灶具采取摇号的方式,做饭要以身份证第二位采取单双号限制。”还有网友认为,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再度遭遇雾霾侵袭,机动车在此次天时地利的“实验”中“刚刚洗脱嫌疑”,此观点是将烹饪当作“替罪羊”而已。

五、总结。

治理雾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探寻人类社会与自然地和谐相处之道,运用科学的自然辨证法观点来看待和处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妥善解决人与自然地矛盾。本文通过对雾霾天气的状况、成因、危害及防治的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对当前如何建设好绿色、环保和美丽的中国、保护我们绿色的家园、实现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治理雾霾,根治大气污染,让城市充满清新的空气,才能让百姓更加健康幸福地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呵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已刻不容缓。虽然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课题,虽然我们面对的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但有政府有效应对,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共同担当,人类的未来必将是光明美好的。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

1自然辩证法是19世纪中叶由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当时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科学哲学。

2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生物进化论。

3自然辩证法的创立: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努力的结果,系统的研究并建立主要是恩格斯进行的。

4马恩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出发点和目的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5马恩认为科学首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的而且极其重要的历史活动。

6自然辩证法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已有成果,说明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概括自然界的演化发展,揭示自然界的本质,探索自然界的发展的规律,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人们对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观点。(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它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做出概括和总结,阐明各种科学技术研究方法在整体上的特点,和相互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对其科学的理解和评价,从而揭示科学技术研究是如何按照自然界和人类认识的客观规律辩证进行的。(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一方面,把科学技术作为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研讨其发展规律;另一方面,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以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问题。以上三部分构成了一个体系,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一致。自然系统的基本形态:

1根据自然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将自然系统划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任何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往,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系统。封闭系统:与外界环境没有物质的交往只有信息和能量交往的系统。

开放系统:与外界存在着广泛的信息、能量和物质交往的系统。

7自组织形成的根据和条件:

(1)开放性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必要条件。支撑这一原理的有两块基石:一是经验基石,指一切生命系统的有序演化都以系统和环境不断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为先决条件;二是理论基石,即热力学第二定律断言任何与环境没有物质能量交换的系统必然走向无序的平衡态。(2)远离平衡态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外部源泉。这一原理认为系统从平衡态过渡到近平衡态,再从近平衡态过渡到原理平衡态,是通过外界对系统施加的非平衡约束来实现的。

(3)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在根据。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相对于线性相互作用而言的。线性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各要素之间彼此独立,要素间的组合只有量的增长,而不会有质的变化。

(4)正反馈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部机制。非线性相互作用使系统具有滚雪球式的增长效应,使过程的结果又影响到过程的原因和过程本身,这就是反馈作用。(5)内部涨落是导致系统有序演化的直接诱因。一个开放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并有非线性相互作用存在,只是提供了系统进化的可能性,而涨落的放大才最终把系统推向有序。

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以自组织形式来实现的进化过程是在具备了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正反馈机制和涨落等诸多条件的前提下进行的,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系统都难以产生新的有序结构。

8人工自然:指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人工自然演化阶段:萌芽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人工自然的客观物质性是改造过的客观物质性。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功能系统。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于1953年提出的。

11.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

首先,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关系中,人是唯一具有智慧的方面,是人与自然界调控系统中的控制者;第二,在自然界方面,同样存在着协调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多种可能性。自然界本身的平衡是动态的,也就是说这种平衡是一个不断地被打破和不断重建的过程。第三,在中介方面,也存在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可能性。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人类的实践活动起着发动机和调节器的作用。

12.协调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基本原则。

a.要摆正人与自然界的位置.在人与自然的对象关系中,人是主体;在人与自然界构成的调控系统中,人是控制者。b.必须坚持生态平衡的原则。c.要进一步完善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d.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除了调整人自身观念、坚持生态平衡的原则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手段之外,还要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13可持续发展最初是在1987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的共同未来》研究报告中提出的,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4科学研究为什么从问题开始?

科学研究之所以从问题开始,这是由科学研究本身的探索性所决定的。所谓科学研究,就是对人类未知的问题给出解答。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解决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都是探索未知的一种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说,在科学史上,没有一项具体的科学研究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事实证明科学研究离不开观察,但纯粹的观察不能导致科学开始。

观察方法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于科学仪器,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目的地感知客观对象从而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1)试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试验方法可以强化研究对象。

6)试验方法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地方法13.分析方法在思维方式上的特点,在于它从事物的整体深入到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深入地认识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来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或整体规律。分析思维的环节:

第一,把整体加以“解剖”,把它的各个部分从整体中“分割”或“分离”开来;

第二,深入分析各个部分的特殊本质,这是分析方法的重要环节;

第三,进一步分析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情况,阐明它们各占何种地位,各起何种作用,各以何种方式与其他部分发生相互作用的规律性。14归纳和演绎:

归纳方法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中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又叫归纳推理。目的在于通过现象达到本质通过特殊揭示一般,包含着认识的能动飞跃。

演绎方法:从一般到特殊。

直觉思维有时还伴随着被称为“灵感”的特殊心理体验和心理过程,是认识主体的创造力突然达到超水平发挥的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直觉和灵感的基本特征:

沃勒斯在1926年出版的《思考的艺术》一书中提出,任何创造过程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创造的准备期;(包括发现问题,收集资料以及从前人的经验中获取知识得到启示)第二,创造的酝酿期;(主要是冥思苦想,包括利用传统的知识和手法,对问题作各种试探性解决)第三,创造的明朗期;(在酝酿成熟的基础上突然出现灵感,产生顿悟,新思想脱颖而出)第四,创造的验证期。(对灵感突发等得到的初具轮廓的新思想进行检验和证明)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狭义的创造性思维大体分为两种形态:以非逻辑思维形式(相象、直觉、灵感等)为主的创造性思维和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创造性思维。18发散思维(吉尔夫德提出),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能不拘一格地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着各个方向去搜寻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

实践优于立场;第二,融会贯通的思路;第三,文理交叉的作法;第四,测度是直接方法。

21技术方法与科学方法具有许多共同的方面。这是因为,技术作为变革、控制和利用自然界的手段;必须以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为前提(可以是科学形态的认识,也可以是经验形态的认识);技术要达到变革、控制和利用自然界的目的,必须创造出相应的人工系统和人工条件,还必须认识自然规律在这些人工系统中和人工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科学认识方法对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也是具有其影响作用的。技术方法的特点:

一、技术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科学研究的进程是实现人类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即从物质到精神,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二、技术方法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技术本身就具有两重性,即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的物质形态作为人工自然物,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

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提出了科学发展四阶段模型,它是:问题—猜测性理论—因错误而被排除—问题。具体的说,就是科学从问题开始,针对问题,科学家进行各种大胆的尝试性的猜测,形成假说和理论;各种理论之间激烈竞争,互相批判,并经受观察实验的检验,在检验中清除错误并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问题。这四个环节循环往复,使科学发展处于不断的上升状态。

(1)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是人们认识自然及改造自然的知识,手段和方法,反应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论断。但是科学技术处于知识形态的时候还是一般的生产力或潜在的生产力,只有通过对生产力各要素的作用,才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1)对劳动者的影响。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两方面,生产力的提高既靠体力又靠智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对劳动者的影响正是通过教育帮助劳动者掌握新的科学知识和较高的生产技能,来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对劳动资料的影响。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和仪器仪表等,是人类智慧的物化,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通过技术发明等途径改革和创新劳动资料,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3)对劳动对象的影响。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增多对自然物属性的认识,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用途和数量。特别是现代材料科学的发展,人们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天然原料,而且可以合成许多新材料,还可以变废为宝,化患为利。

(4)对生产管理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巨大作用还表现在它对促进生产力系统结构的优化和系统整体功能的调整。生产力系统中诸要素只有最佳的结构,才能发挥最佳的系统功能。这就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现代科学技术不仅为现代管理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手段,而且科学管理也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力的一种新要素。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的基础,而且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尽管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要以及的的原有的生产力为基础,但是生产力向何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1)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革命力量;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一种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人类发展史上一系列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都源于劳动资料的变革,而区分经济时代标志的劳动资料又是科学技术的物化,它的变革又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的。

2)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变革;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而这三个阶段同历史上三次科学革命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不断调整和改革。

着前所未有的影响。

32社会意识对科学技术的影响。(论述)(1)哲学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哲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各时期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总是受该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的制约,在一定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自己的理论思维。哲学不仅通过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理性思维直接影响科学技术,而且通过科技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思想,影响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从而间接的影响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2)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社会实践部门,其基本职能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因此,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取决于其两大职能的发挥程度。当今世界各国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实质是科技人才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竞争。但是,由于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教育投资对科技和经济影响有一个滞后期,因此,在教育的发展和投入上必须超前,这是保证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性措施。

(3)文化对科学技术的作用。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集合,它是文化发展中最稳定的部分。它体现在人们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中,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强大的文化传统,构成了科技生长的环境。文化传统其所具有的被社会所接受的认同性和稳定性,对科学技术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影响。一定时期社会文化传统构成了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条件。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不仅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立足中国国情,指明了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具体途径。第一,要充分重视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作用。邓小平明确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第二,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威力,只有在与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结合中才能实现。第三,要以科技体制的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我国的科技体制存在缺少活力,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现象。邓小平说,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第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邓小平从国际竞争和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战略全局考虑的。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造良好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人才,人才积极性的调动要靠正确的方法和政策。邓小平一贯重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科技发展和知识分子作用的发挥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4)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的基础是要搞好教育,邓小平始终强调,“抓科技同时必须抓教育,经济发展快一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34胡锦涛同志的科学技术思想。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2)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5)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整个国家科技事业的顺利发展。

自然读后感

本书载录的文章都是人与动物和自然的故事,共有77篇。这本书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中的两篇:《海子爷与老雪狼》,这个故事诉说的是一个老人和一条狼有了感情,在冬天时,老人不小心掉进了海里的一个冰窟窿,这时,那条狼跑来,咬住他的衣袖想把他拉上岸来,拉了好久,狼的身体冻成冰雕了,显示的画面还是狼咬着老人的衣袖;《斑羚飞渡》,几十头羚羊为了通过一个六米宽的峡谷,老羚羊、年轻羚羊各一队,老羚羊和年轻羚羊同时起跳,老羚羊的背正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上方,年轻羚羊用脚用力一蹬老羚羊的背,年轻羚羊就落到对面的峡谷上了,就这样,一对对羚羊腾空飞起,直到所有年轻羚羊都跳过去,空中衔接才停止。本书还有其他等等共77个令人无法忘怀的故事,我都一一看完。

《感恩自然》写的都是人与自然和动物的故事,建议大家都看看,品味品味吧!

自然辩证法考试

1.调研报告或论文一篇,建议2500字左右,题目自选,需有摘要、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对调研报告而言,除上述要求外,还需有调研目的、调研地点或访谈对象等。

2.或者写几篇小文,每篇几百字,合计2500字左右,文章表现形式可为观后感、读后感、议论文、杂文和随笔等;亦可2-5人合写(主要适合于调研报告),但建议平均每人不少于2000字,如4人合写不少于8000字;对合写的论文,若无特别说明,将按排名先后分别打分。

3.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有时代感、学术性和独创性;提倡写一些较小、较具体的题目,以小见大;摽窃、抄袭、雷同、或未按指定时间和方式提交论文者,其平时成绩以零分计算。

4.写清院系名称、专业、学号和姓名。

5.交论文时间和方式:在考试结束时,将课程论文夹在试卷中一起上交;不能早交,也不能晚交;可提交打印稿(b5或16开)或手写稿(纸张应小于等于b5或16开)。

6.本课程的考试时间预计在11-13周,以研究生院网站上的通知为准。

7.欲参评优秀论文的学生,需同时交一份电子文本,可发至电子信箱。

chengliangbin@,本教研室将评选优秀论文,在华中科技大学求真网或本博客上发表(不愿在求真网或本博客上发表的请注明),并可能集册出版。

8.调研报告参考选题有三大类:

科学家访谈录。

走进实验室。

研究院所与企业调研。

9.论文参考选题:

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有关理论分析刘谦的走红(具体题目自拟)。

观看自然辩证法有关资料片的感悟(具体题目自拟)。

东西方智慧的较量:天人合一与人类中心主义。

为什么中国人容易把科学与技术混淆?

你认为中国科学(或技术)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sars(或禽流感):科技与社会。

如何破解“李约瑟之谜”?

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之比较(要求就某一项具体的科学进行比较,如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农学和医学等)。

论科学精神(要求从案例出发,不能泛泛而谈)。

中国能够成为下一个科技中心吗?(要求从案例出发,不能泛泛而谈)中国与诺贝尔科学奖(要求从案例出发,不能泛泛而谈)。

科学悖论与科学发展(要求从案例出发,不能泛泛而谈)。

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发展(要求从案例出发,不能泛泛而谈)。

10.样文见本博客的“学生习作”。

(本文于2009年9月7日由博主做了修改,以前与本文不一致的地方,以本文要求为准。)。

考试时间:2007年1月15日。

考试形式:开卷。

论述题(从以下六题中任选四题,每题25分。若所选超过四题,则只按选做的前四题计分):

1.以现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为例,分析科学革命时期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2.为什么说单凭经验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一个理论?

3.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错误理论?为什么?

4.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对这种观点你如何看待?为什么?

5.什么叫“库恩损失”?它对我们认识假说的形成和发展有何启发意义?

6.试分析科学方法中的简约性原理及其理论依据。

自然辩证法考试范围是:课堂上讲的内容;教材《自然辩证法讲义》上的内容。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重点:课堂上讲的内容主要有:绪论、自然观的演化、全球性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科学技术前沿的哲学问题、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科学发展的模式、科学思维、科学观察、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等;《自然辩证法讲义》上的内容主要有:绪论、第1-5、10、12、14讲等。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参考阅读内容:《自然辩证法讲义》绪论、第1-5讲、第9-14讲等;本博客论文;本博客“友情链接”中的相关资料;科学技术史的相关内容等。

自然辩证法总成绩计算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由课程论文、课堂表现和考勤等内容的成绩构成)。

友情提示:重点不等于范围;

各任课教师可能具有不同的考试范围和重点;

各位同学的具体考试地点见研究生院的网站;

请各位同学在考试时带上课程论文,并在考试结束时将课程论文夹在考试试卷中一起上交;

课程论文纸张大小应小于等于b5或16开;

请同学们在考试时务必要在签到表上签字,否则考试成绩将作废。

本文于2009年11月3日略做了修改。

自然读后感

当你漫步校园时,你可会观察一棵树的变化?可会留意那些洒落在地上的细密阳光?可会聆听远处那几只小鸟儿的呢喃?可会撷起一片掉落在地上的花瓣?自然,像一位母亲,源源不断地给生活在土地上的我们呈现各种各样的美丽。我从《感恩自然》这本书中感受到了这种美。

在一瓣翩然飘落的花朵中;在利用沙丘保护孩子的智慧鸵鸟中;在历尽艰辛之后欢叫的蝉声中・・・・・・自然之美,美在身边。

自然之四季――花朵簇簇的春日,绿意茵茵的夏天,微风习习的秋天,白雪皑皑的冬日,像一个人的生命四季,以美的教育告诉人们生命的真理。

聆听自然,聆听彩蝶翩翩飞舞,聆听风儿在你耳边倾诉秘密,聆听一股水流的欢乐,聆听一朵小花的欢笑。聆听每一次的花开花落,让美渗入你的心中。

当我读起这本书,心中仿佛注入一股暖流,它带我飞过山川、原野、河流、大海,看遍花草虫鸣。用心去感悟自然,感悟世界。这是一本神奇的书,每一篇精彩的故事都会为我带来一些感动、一次震撼。

你可知道狼么?黄河源上的狼。它高贵,它优雅,从不攻击人的荒原狼,如同塞纳河畔的贵族少年。就是这一只荒原狼,在作者面前不屑而自信地走过,它将原本不屑于它的一种美好气质带给了作者,也带给了我们。

你曾见过瀑布么?黄果树瀑布。它瑰丽、雄浑,白的耀眼,如同矗立着的白色石柱。让人分不清到底是天上最柔美,最白的云彩还是雪一般飞舞的瀑布。

你听见过落花的叹息么?翩然飘落,轻轻回归大地,孕育新的小小生命。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才能成熟。落花,展现大自然美的奉献:落花,你将自己和朴实无华的大地融为一体。“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你知道“鸵鸟心态”么?用于比喻没有勇气,掩耳盗铃的人。那是因为从前的动物学家研究,鸵鸟遇到危险时,会把头埋在沙堆里。但是,鸵鸟岂是这么笨的动物?新的动物家已经证明从前的错误。鸵鸟平时遇到危险会奋力逃脱,如果同幼仔在一起,会用脖子扮成沙丘的样子保护孩子,这样孩子就不会被发现。

自然辩证法

食品工程陈训12509310021、联系自己知识结构的现状,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何实际意义。答:(1)提高哲学修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提供给我们关于自然、自然科学总的看法、总的观点,是任何科学无法代替的。(2)能够使我们获得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知识。(3)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使我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宽思路,增强科学创新力(4)有利于理解、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5)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2、自然界物质演化的基本方式及其特征?

答:

3、科学问题的来源和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答: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未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而来:(1)从新经验事实的解释中提出;(2)从科技的空白区和结合部中提出;(3)从新事实与旧理论的冲突中提出;(4)从相互并存的多种假说中提出;(5)从科学理论内部中提出;(6)从不同学科理论观点之间的矛盾中提出;(7)从追求理论的普适性和逻辑的简单性中提出;(8)从证实假说或事实的可靠性中提出;(9)从某一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向其他领域移植中提出;(10)从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推广和应用中提出;(11)从社会需要与现行的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需要的矛盾中提出。

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决定性环节。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1)需要性原则(首要原则):要满足社会实践或科技自身发展的需要。

(2)科学性原则:要有科学事实根据和科学理论依据。

(3)创造性原则:要求课题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和突破性。

(4)可能性原则:课题有可能完成的主客观条件。

4、星野芳朗的技术体系更替模式述评。

答:星野芳朗的“三次技术体系更迭”理论:(1)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蒸汽机技术时代;(2)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电气化时代;(3)20世纪40年代微电子技术时代。

自然辩证法考试

在马克思的技术思想中,并没有直接论及技术异化问题,有关技术异化的思想多事潜在地包含于其劳动异化理论之中。马克思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产业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统治与剥削造成的技术异化现象。马克思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异化对自然、社会特别是人类自身所造成的影响。

2、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有哪些?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

直觉与顿悟是两种创造性很强的非逻辑思维特性。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特性,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特性。直觉具有直接性、迅捷性、或然性等特性。

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特性和状态,是当思考某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时,在某种时刻突然获得解决问题的豁然开朗的状态。顿悟有突发性、诱发性、偶然性、极度快乐或豁然开朗等特性。

3、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马克思科学技术伦理观。

科学共同体的主体是工程师,工程师技师工程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工程方案的提供者、阐释者和工程活动的执行者、监督者,还是工程决策的参谋,在工程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的影响巨大。因此,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富有特别的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3)科学精神的四原则最著名的罗伯特·默顿提出了科学家应该遵循的科学精神四原则: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随着一些新兴科学技术,如生命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等发展与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难题,如克隆人的伦理问题、基因治疗和基因增强的伦理问题、网络伦理问题、和伦理问题等,需要我们运用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的现状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伦理规范,以更好地实现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4、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什么?(1)科学发展呈现从分化到综合的整体趋势。

分化是指事务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或同意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综合则是指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高速分化的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当代产生的新兴学科大部分是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他们都建有分化和综合的双重功能。

(2)科学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是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的发展,原有理论的局部修正和深化等。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就是科学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

(3)科学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日本科学家武谷三男结合物理学史和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实际,提出科学发展“三阶段”理论,认为科学发展表现为现象论阶段、实体论阶段和本质论阶段三个阶段。“三阶段论”试图把科学发展的过程与科学认识的活动统一起来是日本早期自然辩证法研究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

(6)科学发展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自然读后感

命运是不公平的,但有时它又是公平的。如果你没有致命的毒液,那你就有尖利的爪子;如果你没有尖利的爪子,那你就有风驰电掣的奔跑速度......在非洲大草原上,给我的记忆中增添几分勃勃生机!一只猎豹(世界上最快的动物)正悄无升息地在茂密的草丛掩护下小心翼翼地靠近一只瞪羚,这是,大家可能为这只危在旦夕的瞪羚惋惜,只见猎豹抓住时机猛扑过去,瞪羚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惊人速度跑了起来。但是速度并不是制胜的唯一条件,瞪羚在奔跑时可以急速改变方向,而猎豹则一跑起来便很难转变方向,而且它们只是短跑的健将,一旦长时间奔跑它们就会体力不支,从而使即将到手的猎物逃离危机。

想必大家都知道狮子是“森林之王“e;吧!一条猎狗正在独自享用它刚刚捕获的大餐,这是一头母狮来了,它看了猎狗一眼,猎狗便退了一步,母狮咬住猎狗捕获的猎物十分傲慢地走了,猎狗知道,如果自己稍微反抗一点点,自己也将落入狮口。当母狮回家时,雄狮立刻把母狮捕获的猎物的最好部分给吃了,可笑狮子们呢!早已经被雄狮子给咬死了,母狮只好衔住孩子们的尸体,仰天长啸,可她又有什么办法呢,自己有敌不过雄狮......这就是强者与弱者,可能母狮敌得过猎狗,但强中自有强中手,母狮无法打过雄狮!这就是生活。人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点知识文化,那么也要有一门手艺绝活,否则只有被社会所淘汰!竞争都是很激烈的,做生活中的强者,你才能在社会上生根立足,成就自己的未来!不然你就算去扫地,别人也不要你,因为你没有知识或特长,也就是没有用的弱者,社会中的“废品.垃圾”。

那么,你也只有流落街头,四海为家了。就仿佛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天是被子,地是床......所以,我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自然辩证法[]

浅谈科学技术引起伦理异化的缘由及其表现摘要:科学技术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造成了一些较为深远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说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伦理道德背道而驰,关键是如何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借助于伦理道德的正确引导,才能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健康发展。要全面深刻地把握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复杂关系,使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共同促进、协调发展。

一、科学技术引起伦理异化的表现。

(1)科技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

科技的应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环境的污染、生态的污染和气候的恶化。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指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污染。主要是由工厂排除的废水、废气及废渣,汽车的尾气,日常的生活垃圾,农药等造成的。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环境污染大有蔓延的趋势,不仅从陆地扩展到海洋,从平原扩展到高山,而且从赤道扩展到两极,从地球扩展到太空。其实,环境污染还远不止这些。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电脑和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辐射污染已初露端倪;转基因食品的盛行,已在悄悄地孕育着基因污染;而人们夜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使光污染也尽显风流。纳米技术给我们带来何种污染,目前尚有还手之力;对于未知的污染,人类只有招架之功。环境污染使很多物种濒临灭绝,这使本来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生物圈正在走向单一。更可怕的是,这种恶性发展往往是不可逆的。如果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逐渐单调,生态日益失衡,那么人类今后的命运也可想而知。因为水圈和大气圈的污染,生物圈的失衡,以及各种开采活动对岩石圈的破坏,气候恶化也在所难免。气候的恶化主要表现在由温室气体而导致的变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全球性的疾病传播,如目前流行的禽流感,这或许大自然在关键时刻向人类敲响的一次警钟。

(2)科技对人的生活方式的改造。

[3]到了科技的奴役,这似乎是一个悖论。

(3)、科技对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

务。科技的状况决定着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科技越发展,它在社会发展。

(4)科技对人类文化伦理的挑战。

二、科学技术引起伦理异化的缘由。

[5]征。一方面,道德的稳定性以保守性表现出来。当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发生变化后,旧道德还要保留相当长的时间。旧的道德观念和伦理学说还在许多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并且渗透到各个领域约束人的行为。另一方面,道德的稳定性还表现为历史继承性,使得历史上各类道德中优秀的因素能够延续下来。道德具有稳定性的原因在于:就个人来说,任何个人都是在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定势的基础上,自觉地然而又习以为常地以相对稳定的价值尺度评价善恶,以确立自己行为的方向;就群体而言,道德是通过群众性的传统、风尚、习俗转化为民族心理而起作用。传统、风俗、风尚和民族心理都具有很强的延续性,从而使道德具有很大的稳定性。道德稳定性的特征导致了道德观念和理论形态的发展相对于社会其他领域常常处于滞后状态。

遗体和器官为医学研究服务的行为却被人们看作是道德品行高尚的表现。当前,伴随着现代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遗传基因学等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正在探索和提出有关领域中新的伦理学说和道德规范。它们在调节人、社会与自然三极协调发展和增进人类自身自由的程度,将发挥重要的功能。

三、结论。

科学技术的应用强烈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道德观念,促使道德观念的发展和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开辟着新的道德领域,创造出新的道德观念,确定新的道德原则。这些道德观念和道德原则反过来会促进和指导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应用,反对那些认为科学泯灭人的本质,科学使人堕落,强烈否定科学对于人类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反科学主义”的观点,同时也要反对那种把科学仅仅看成是工具和牟取利益的手段的观念。在科学技术的应用中,要牢牢地把握住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内在关系,从而实现科学发展的道德目标。

如何理智地驾驶科学的发展和成果,使其更有效地为人类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应该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科技工作者应该建立和保持高尚的科学伦理,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应该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科技工作者以外的伦理工作者也应该以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作为其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打破科学技术阻碍伦理道德发展或者是伦理道德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的束缚,改变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疏离的局面,改变理性与价值分裂的状态,形成崇高的、先进的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3]施春华.心灵本体的探索神秘的原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4]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5.[5]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7.

自然辩证法

兰彩耘。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自然辩证法把自然界的本质及其规律、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以及自然科学方法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园艺学也是研究自然的科学,所以可以将自然辩证法的知识运用到园艺学上,从而指导园艺学发展。

所谓自然界,从广义上讲,是指整个宇宙,即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物质世界及其一切表现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即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是千姿百态、无限多样的。根据能否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等特征,可以把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态划分为非生命世界和生命世界两大类。

自然界的物质虽然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但各种物质形态之间却存在着内在2。

我国园艺业和园艺学的发展,比欧美诸国早600~800年。在西方国家之间,园艺植物和技艺的交流,最早当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给欧洲带去了中国的桃、梅、杏、茶、芥菜、萝卜、甜瓜、白菜等,大大丰富了欧洲的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给中国带回了葡萄、无花果、苹果、石榴、黄瓜、西瓜和芹菜等,丰富了我国的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以后的交流不限于陆地,海路打开了更宽的通道。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园艺大国”。我国原产的果树、蔬菜、花卉和观赏树木,早已引向世界各地,在各国的园艺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现有中国园林植物达1527种及变种,该园以拥有这么丰富的中国园林植物而骄傲。中国传统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其艺术价值,历史地位和辐射影响早有定论。作为世界植物起源的几个中心之一,中国为世界提供了数之不尽的食品资源、观赏资源和经济资源,资源之多永远是我们的巨大财富。

素质和农民收入,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起了重要作用。我国的园艺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在一些地区,园艺业已成了改变落后和贫困的产业。

此外,园艺产品在西部开发,出口创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水果、茶叶等多年生作物,在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解决农民生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园艺产品生产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加工、包装、运输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大批与生产紧密相连的外向型龙头企业,这些将有利于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会进行技术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工作中指导实际工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因此,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与该专业有关的基础科学与技术,初步参加一些科研项目是学习的主要任务。但是,仅仅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不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园艺科技工作者。现代教育中,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另一方面现在技术问题有越来越综合化,而且需要相关学科知识的配合。在一个科研项目的规划、设计、实验、得出结果中,会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和需要协调多方的利益。无论种植多么不起眼的植物,不仅要考虑植物本身基因因素,还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况下,科技工作者的识对其能否成才和成才层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人远见卓识,也有人见识短浅,但识非天生因素,它也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和提高。识,即见识,通常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作出科学预见的能力。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识的作用,在宏观上表现为对科学技术总体发展趋势和本专业学科领域学术发展方向的把握上;微观上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对科研课题的敏锐选择上。要提高科技人员的见识水平,必须使其了解科学技术的过去和现状,还要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这样才能正确的预见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只有有了对未来的准确把握,才能看准方向,少走弯路,尽快尽好地成才。自然辩证法通过系统介绍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以及从哲学、社会的高度对科学技术的考察,使我们了解了科学技术的过去和现状,也懂得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从而提高了我们的见识能力。

自然辩证法的要义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

自然观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通过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可以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水平。

义是指导自然科学发展的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6园艺学的自然辩证法要义。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给园艺学带来新的理念和思想,园艺学必然要满足科学技术观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特别是50年代以来,园艺学又有了飞速发展,主要是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的成就,如光合作用机理的阐明,光敏素、植物激素的发现,微量元素的发现,遗传育种技术、同位素计年法建立,以及抗生物质的分离等,使园艺学在经济上更为重要。我们应当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发掘出一批野生果附、经济植物、药用植物和名贵珍稀花卉,然后通过引种驯化、组织培养和生物工程的方法加以改造,将它们转化为生产力,为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贡献力量,我们要努力推动各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搞好园艺园、定位站和实验站的建设,组织植物分类、地理、形态、生态、细胞、生理、遗传和生物化学等各方面的力量综合研究园艺植物的野生近缘种的基因资源,为农学家提供更多的育种原始材料;我们还要采用常规方法,如有性杂交、多倍体和锈发突变等,以及生物工程方法,如细胞杂交、dna摄取和遗传工程等去改良现有的园艺栽培植物,探索将野生植物的有用基因引人园艺植物。

6.3创新观。

成苗、开花、结果、最后又得到种子的过程,从生到灭、繁衍下一代之生生不息中。我们研究其生长过程、就是在运用自然辩证法。

一切质变都是量的积累。事实上,绝大多数作物都易受害,特别是病害,当栽植过程中发现作物出现异常征兆时,如不早做处理防患于未然,那么最后将颗粒无收。因此发现作物最易感染的原因,弄懂作物染病机制,掐断病源或者预防,极早将病害隔离,就能保证作物茁壮生长。由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握质量互变规律,可以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和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绝对的,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决定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矛盾着的双方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作物生长过程是很容易受干旱,而水是作物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一旦缺水,将导致作物发育不良,不管是作物发育的哪个阶段,一般都会对水有其需求。一方面受到作物自身抗旱因素、一方面受到气候、地质等环境条件复杂性,人们对其了解有限的条件下,不可能穷其所有,做到万无一失;即使作物生长良好,环境适宜条件下,缺乏良好的作物管理,也可能出现问题。这些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是有联系的,我们只有统筹全局,才能把握关键。事物各要素不仅是密切联系的,还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因此,要掌握作物环境对作物生长影响规律,需对环境进行监测和预报。

生物多样性使生物和谐发展,作物能够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育作物种类的遗传多样性;二是保护天敌种类的多样性;三是利用茎尖组织培养,繁育出脱毒作物原原种苗。生物多样性的重大意义证实了生物个体是环境中和谐共处大家庭中的成员。合理的生物类型结构是维持生物系统动态平衡的基础。例如,利用不同作物进行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可以减轻自然灾害。

7.2科学认识转基因植物。

自然辩证法中所指的自然规律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马克思认为农民的“耕作如果自发地进行,而不是有意识地加以控制,接踵而来的就是土地荒芜,像波斯、美索不达米亚等地以及希腊那样。”恩格斯总结了人向自然界索取的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他强调指出,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在发展生产力和推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人类对生态破坏的程度愈发严重,这才开始对生产活动的间接的、比较远的社会影响进行反思,也因此我们才有可能去支配和调节这种影响。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实现自己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行为顺应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园艺学也得运用自然规律,也需有人的参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从实际出发,在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不盲目发展,不看重当前而忽略未来。

结论。

自然辩证法在园艺学中有着深入的体现。在作物栽培运用时,我们应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探索内在自然规律,充分考虑园艺学与科学的有机结合,寻求可持续发展,创造大家放心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2]。

[4]。

[5]。

致谢:

我完成了自然辩证法论文,要感谢教导这门课程的老师邱德胜老师,是他的兢兢业业,让我们学习到很多。

_自然辩证法

1.结合你所在的学科,你认为,中国的大学应该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或技术创新能力?“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我们的医学学生的座右铭,也是值得终生铭记的,本人就结合自身所学学科,认为中国的大学要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或技术创新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研究生选拨偏向考察研究潜力和创新思维在现有的研究生招生、选拨制度中增加考察学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机制。如果国家统考即初试重视基础理论和知识积累的考察,那么复试时应该偏向于考察考生的科学研究潜力和创新性思维,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减少高分低能学生的录取成功率。第二,引进淘汰机制,建立研究生质量考核体系充分重视期中考核制度,引进淘汰机制,建立起良好的研究生质量考核体系。在硕士研究生第一年结束时,考察其入学一年来所做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其中蕴含的技术创新量,对于没有任何科学研究成果的硕士研究生可以给予警告甚至直接淘汰。硕士研究生有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两种类型,我们可以建立互通机制,对于部分科学研究能力较强的专业硕士可以转为攻读学术硕士,同样,对于那些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差的学术硕士可以转为实践性强的专业学位。评价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不能仅从形式或表面现象出发,简单地计算发表文章数量,考核应更侧重于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第三,完善导师责任制在导师责任制的研究生培养体制状况下,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综合能力直接影响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师的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直接制约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水平、论文质量和研究生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提高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水平,也应该建立一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竞争淘汰机制。第四,高校应逐步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科研环境。就目前国内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情况来看,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为科研和创新的能力不足,这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科技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我们研究生应及时汲取学科前沿知识,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更新陈旧知识,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这里,学校就应该在软件及硬件方面多多支持,就医学来说,专业课程都必须接近学科前沿,需要借阅或查阅最新资料辅助学习才能加深理解,拓宽视野。另外,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医学学科,实验设备、仪器的购置和完善支撑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第五,高校应注重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高校应该大胆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如把哲学学习放在优先位置、实行灵活学分制、制定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倡导诚信之风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继续深入贯彻了科学与发展的主题。第六,高校应积极举办各类学科讲座和学术交流会议,开阔师生研究视野和思路,激发求知创新热情。学术讲座或会议对拓宽研究生、导师学科视野和思路,增进知识面,激发研究创新热情十分重要,同时,应重视讲座的质量和深度,定期开展,让研究生开阔研究视野,洞悉学科前沿并从各位资深教授的授课中学习科研思路及科研精神。第七,研究型高校应大力拓展校企合作,争取充裕科研项目和课题,提高硕士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担任着服务社会建设,振兴国家经济的重任,一切指导方针需要以服务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另外,高校应不断优化师资聘任、培训、考核制度,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提升硕士生导师的指导水平和培养质量。以上几点固然重要,但本人认为,最重要的仍属硕士研究生本身,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只有提高自身的科研积极性才能在科研能力及科技创新中取得突破性进展。2.唯物论的自然观对于你所在的学科研究来讲,其意义是什么?唯物论的自然观有三个基本观点:一是认为自然界的本源是物质的,而物质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即系统自然观;二是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按照其内在的固有规律运动、演化、发展和灭亡的,即演进自然观;三是认为人、自然与社会可以而且应当协调发展,即生态自然观。医学归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又称为人的科学,医学研究和作用的对象是人,是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规律、预防和治疗疾病、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的一门学科。唯物论自然观的创立,其重大意义在于:第一在医学观上排斥鬼神,批评迷信,让人们相信科学,不再相信一些土方,偏方,相信科学治病。第二在用药上,有“预防为先,治疗在后”的医药防治思想和“过当就伤和”的用药思想,辩证的提出了滋补和宣泄的辩证方法。第三,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第四,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五,为科学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第六,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主张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强调自然与社会的相互联系,认为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是不能分离的,指出只有把自然科学的发展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使自然科学真正成为人的科学。有了这些理论基础、理论前提及理论依据,医学本身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3.从你所从事的学科研究的角度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1)sts是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的研究项目,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追求三者的协调发展。它首先出现于美国。直接的原因有生态问题和越战等。sts与其说是一个学科,不如说是一个纲领,因为它以鲜明的价值观和目的作为前提,综合地分析社会问题并提出求解方案。2)六十年代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有一个研究项目也称为sts(scienceandtechnologystudy),翻译为科学元勘、科学技术学或科学技术论。它起因于科学技术教育改革的需要,这一学派重视从社会与心理等因素研究科学知识的本质与发展的规律。极端的观点认为社会原因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论在社会认识论方面对自然辩证法研究有很大的启发。现代科学以空前的规模和巨大的力量影响着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智慧,科学知识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提高得极快,这是21世纪与上世纪的主要区别。科学与社会之间建立了日益紧密和更加多样的联系。科学正在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科学化”和社会“科学化”的进程迅速发展。现代科学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本文将从正反两方面简要阐述笔者对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首先,技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系统知识,是人类在社会进化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方法。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技能,是人类生存下去的法宝。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的扩散使其商业化的过程,就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科技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便现在对生产力功能的变革。“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质是生产力革命”。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科学技术不断渗透到生产过程中。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人类的衣、食、住、行、娱乐、旅游等诸方面都离不开科技,人们利用科技手段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融入到产品中。极大丰富了我们的物质消费品,并改变了我们的消费方式和价值取向。早期人们只能驾马车出行购物.但后来有了汽车乘汽车.有了火车乘火车,有了飞机还可以空运,完全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现代科技全方位地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使得人们向着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发展。?同样,社会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一方面,社会进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特别是对待科学的态度,从原始社会盲目的崇拜神灵,到近代社会人们对科学的探索,正是社会进步打开了科技的大门,引导更多的人关注科技,另一方面,社会进步变革着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手段。从古代落后的天文台,到今天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正是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科研方式和手段的进步。?人类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发展的模式是利用科学技术来认识与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取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物质资源,再用这些物质资源来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出现是同步进行的,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出现离不开人类社会,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同时它也是改变人类社会的内在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是有着密切相关的一对因素。总的来说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有不可分开的关系。?其次。科技对社会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人类跨入21世纪,世界发生了多少惊人的变化。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灾难。笔者将从生物技术为例来阐述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生物技术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人们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时,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正如目前广受关注的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环境释放后对生物多样性所构成的危害。此外,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转基因食品,基因治疗等都可能存在类似问题。生物技术的误用以及生物技术的非道德应用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体细胞克隆人的研究使是突出一例。二是生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来讲,外来物种的入侵、生物资源的流失有可能给国家利益造成巨大损害。转基因生物体环境释放对生物多样性带来很大威胁。三是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面积人群感染。?目前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整个国家、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安全与和平的大命题。近年来,特别是美国“炭疽感染事件”后,生物安全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生物安全术语也经常见诸于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文件,见诸于各类媒体。sars的全球流行无疑会使全世界各国更加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并将其作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最后、对于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我们要看到其两面性,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今天的社会已经无法离开科技,因为科技已经以它特有的方式渗透在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并发挥着它的独特作用。所以,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必须充分的发展和利用科技,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使它更好的为人类服务。经历了漫长岁月洗涤的人类,人类正在利用科技在不停的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人类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能在自由的世界里翱翔。当上帝再次睁开双眼时,人类已经利用科技把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改变的让人类自身都感到不可思议的惊讶地步。有时科技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连人类自己都感到无法想象,而实际上人类完全有能力把握好科技的发展方向,一切都没有什么不可思议,这是人类利用科技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结果。只要使科学技术能更好的为人类社会服务就行了。?另一方面,对与科技发展带来的的不良后果,我们不能消极对待.而要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社会机制作用,规避风险,促进科技创新,让科学技术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社会应进行技术评估和调查。将科技应用的盲目性降到最小化;社会对科技的投入是制约当代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诸如科技投入的量、投入配置、投人体系的运行与完善等有关问题:随着社会交往的类型及其深度和广度的扩大,“知识在生产、传播和使用过程中,有不断被丰富和被充实的可能性”,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对科技体制改革所采取的诸多措施,也是对科技发展的有力推动。同时社会上的学术腐败现象也成为当前阻碍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答案二:医学是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规律、预防和治疗疾病、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的一门科学。它研究人类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形态、运动内容和发生发展的规律,揭示各种疾病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并发展预防疾病和保障健康、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理论、方法、手段,通过医疗实践来防治疾病,保障人类健康,延长人类寿命,增强人类的劳动能力。医学首先是一门科学,是关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规律、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知识体系。它主要包括三个分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此外还包括一些特殊医学,如军事医学、法医学等。

医学同时是一门技术,即医疗技术,是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应用并发展起来的技术体系。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手段(包括医学实验设备、临床检验仪器、各种治疗器械和工具等)医疗工艺(包括医学实验和检验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临床诊断的程序和方法、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程序和方法、护理操作和方法等)医疗手艺(即医生的技能、手法,如执刀术、缝合术、整骨术、针灸术、推拿术等)。

医学又是一项实践,即渗透在实验研究、临床诊治、卫生保健等各个方面的实践活动。它是一门应用科学,实践性是它的突出特点。

医学科学的职能是保护劳动力,修复劳动力和开发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因而,它是直接关系人类繁衍、国力强弱,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的社会主义医学事业是一项生产性事业,又是一项福利性事业,是增强人类体力和智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的事业。既受制约于社会,又反过来作用于社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发展医学事业,医学事业的发展也必将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整个医学史就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而演进的。自有人类开始就伴生了医学。

医学是科学也是人学。医学研究和作用的对象是人,作为具有意识能动性的主体,人的生命过程具有极为复杂的特性,从生理层次到社会层次,再到心理意识层次,从人的权利、人格尊严、健康需求再到未来命运的终极关怀,整个生存状态无不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每一步所重视关注的内容。医学知识体系中许多精神价值,如信念价值、解释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都离不开人文精神内涵,都要靠人文精神的培育滋养。医学是与其它自然科学不同的科学体系,医学中的人文精神蕴含在其科学素养,科学精神之中,并且这种人文精神作为实践主体的精神支柱、动力源泉和科学素质、科学精神的导向系统在向医学的深度和广度探究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医学科技的不合理运用导致了医学人文价值的削弱,尤其是医学技术的异化导致人性的异化,因为从价值论上看,医学人文价值体现了社会功利价值与人类生命价值的一致性,但医疗技术和生命现象过程的技术主义倾向,使工具性的弊端在当代医学领域中得到表现,导致了“为利益而治疗”、“为金钱而科技”。医疗技术主义无顾忌的扩张导致了伦理匮乏,对人伦智慧的漠视,而生命科学日益显示的成就,正在微妙地改变着我们的意识和观念。克隆技术、hgp计划对10万种人类基因的解读,“人类最尖端的科技使‘人’沦为任人挑选的货品”,“随着人类基因组的解读,恐怕‘后现代’科学会把人再分化为分子零件”,那么人类的生存意义无非是对一堆分子按着基因的蓝图而生的不同生化反应,而人的医学科技价值、道德准则、社会规范也更会由基因资讯而调整、修改了。医学科技的非人性化的负面效应便随之亮相。

医学本身是归属自然科学范畴,具有中性特征。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技术,这种强有力的手段,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应取决于人自己。因此,医学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应凸现人文精神,既要遵循功利效益原则,否则就没有发展的内驱力,又要把握人在医学价值体系中的价值核心地位,忽视人文价值导向,医学发展必然是对人的毁灭或戕害。要达成医学科技和人文价值的融合,实现医学科技的“双赢”,既要深刻认识医学科学的特殊责任和发展使命,同时也要倡导和重新弘扬医学中富含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应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和生活质量的关注,对人类未来命运和全面发展的探索。同时人文精神又是对人类通过科技这一手段从自然界赢得更多的生命自由,注重与自然的协调,实现科技进步与人的道德升华的统一。医学科技以其特殊性决定了应在人学意义上去理解科学技术的价值理性。我们不仅要体会到医疗高科技对生产经济的推动,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巨大功利;而且要领悟到它的人文价值,品味医学科技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赢得的健康财富乃至生命自由;更要咀嚼它使我们获得的精神财富,为人的信心乃至人类张扬自己的创造力。所以在医学发展中,我们必须以日新月异的新研究、新技术为人类健康和发展服务,以清醒的理智走出技术主义的观念,充实医学体系中人文价值,弘扬人文精神,健全以人为本的技术创新导向,以伦理、信念、情感、人格作为医学发展的平衡器,切实地实现医学科技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双赢”作用,因为只有在人文意义基础上,才能使医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得到统一。4.你是如何看待目前科学研究中的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取向?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在科学研究中的定义(一)功利主义的科学研究中的定义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英国著名哲学家边沁指出:任何一种行为予以赞成或者不赞成,因此这些行为不仅要包括每一个人的行为,而且也要包括政府的每一个措施。即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

显然,科学研究中的功利主义就是将上述原则运用于科学活动领域,就是指是否增进普遍的人类的幸福或福利作为评判人们的科学活动正当与否的最高标准。

(二)实用主义的科学研究中的定义实用主义的最大代表之一的詹姆士,在自己专攻的领域表述了实用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即实用主义的根本纲领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

那么,实用主义应用到科学研究中就是一种研究问题和澄清信息的批判方法,把知识解释为一种评价过程,以科学探索的逻辑作为人们处世待物的行为准则。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以及强调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现实是可以改变的。总之,实用主义就是把知识视为科学研究的工具,把真理归结为效用或科学研究的成功。

二、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分别对科学研究的影响美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国家,其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有目共睹。可见,一个学会利用功利与实用的国家,是可以将科学研究的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的。

(一)功利主义对科学研究的影响历史上,功利主义的提出曾为很多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理论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科研功利主义的形成,更对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指明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现代功利主义科学价值观就其根本特征而言,是将科学视为发展经济、稳定政治、加强军事、增强国力的手段与工具,它看中的是科学的实际效益与社会作用,而非科学本身。关于科学的这种价值观念经过“意识形态化”逐渐成为国家的思想意志,具体地体现在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政策上,从而大大加强了科学功利主义在当今社会的主导地位。因此,近年来我国许多科技成果虽然在国际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2.为科学技术的存在提供理论依据社会上的很多科学家都留下了很多值得我们回顾的清单来说明科学研究的各种所谓的功利,例如西方的学者展示出上帝杰作的智慧和宗教方面的功利;使人们能够在日益加深的矿井中采矿的经济和技术的功利;帮助航海者们安全抵达更远的地方,以实现探索和贸易目的的经济和技术的功利等。这些经济的、技术的甚至还有自我发展的功利,看起来为支持和开发科学提供一种外在的、不需要进一步阐述的理论基础。

然而,面对功利主义带来的如此巨大的诱惑效力,在一些展示科技知识的平台上,开始涌现出如下歪曲的思想弊端:3.导致人们对科技价值的判断出现偏差例如现在全世界关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正是这样一个平台,科学家不仅与人们分享成功的喜悦,而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界各国的青年学者:科学实验总是一个问号连着一个问号,要解决这些问号,靠的是浓厚的兴趣和好奇的心理,是对科学由衷的热爱,决非名利和大奖。而我国一些学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其目的总是定在获奖上,缺乏一种旨在探索真理的治学品格和研究态度。

搞科学研究不能把目标定在追求各种奖项上,他们太强调科研的果实,而忽略其中的过程,功利主义使我们的科学工作者只会闻果实的香味,却不懂得欣赏科学本身的芬芳。

4.导致科技发展本身的失衡某些科技工作者只重注应用和开发的研究,忽视基础研究的倾向,从而使科技发展本身产生方向的偏差和结构的失衡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进一步加剧了科技的负面作用。

(二)实用主义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倾向于一种思想,即一切都以是否“有用”为准,有用就是价值,无处不在的渗透着实用主义的观点。

1.促进人们对科技实用价值的探索科学技术的价值,就是科学技术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和状态的反映。从管理学上说,人类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科研工作者不管出于何种行为动机,都旨在探究出能够对社会发展有用,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科学技术。实用主义的观点,能够促进科技工作者能更积极的投入到探索科技实用价值的活动中去。同时能够解放研究者的思想,打破某些禁区,对顶级问题进行探讨。

2.帮助人们合理的看待科学研究行为科学技术工作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是否应该对科技发展和应用的后果负社会方面的相关责任?这个问题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社会现象。

人们在研究克隆技术的时候,一开始只是想探索出对社会发展有益的生物技术,但发展到最后却演变成对人的克隆,可见事物在发展到一定量变的时候是会产生质变的。实用并不代表就能对社会完全有用,我们所说的科技价值包含了三个方面的价值:认识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其中,生态价值才是科技的最高价值,即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既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更是人类全面发展的需要。

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并且必然深刻广泛的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科学技术的实用主义表现在其必须具有十分突出的生态价值,才是我们真正推崇的科学研究活动。

三、如何看待科学研究中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出现在科学研究行为中的动机,是指科研人员在对未知世界的求索中,发现课题,提出任务,勤奋实践,其中蕴藏的内在驱动力。动机是驱使和诱发人们从事某种行动的动力,有了动机就会产生行为。科学研究作为一种社会职业,队伍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越来越高,是因为每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意识到,发展国民经济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国家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旨在想办法激发科技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动机,所以才会出现功利方面在政策上的运用。

进行科学研究可以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可以推动我们社会的不断进步,还可以推动学校科研之风的形成。

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是个人的著作,是奖金或者荣誉,也可以是个人行为的快乐和人格的提升。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都十分强调科学研究工作,一方面是因为科研很重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在科研方面实力还不够强大,甚至会采用功利主义的进行引导。当然,一名科研工作者为了解决某个研究中的问题,也许也是为了个人科研兴趣的爱好,默默无闻的参加科学研究,结果努力后在不经意间得到了金钱和荣誉的奖励,这固然很好且更值得尊重,毕竟这是在追求社会科学进步过程中,付出之后应该得到的回报,但是我认为这样的人在如今的现实社会中仅占少数,更多的则是为了荣誉、奖金而开展科研工作。

不仅在现代科研中存在着力争向上爬的压力,而且制度本身对真正的成就和表面上的成功都起鼓励的作用。

例如研究生时期凭着发表的论文数量就确定有资格毕业,而不考虑这些文章的质量如何。一个实验室主管因为手下有一批年轻能干的科研人员替他干活,就可以代他们受奖。这些行赏不公的现象虽然不能说很普遍,但却足以鼓励某种不正当的态度产生,有些科研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就一直在进行数据的窜改,旨在获得所谓的实验和事业的名利双收,毫不顾忌该研究的结果也许会对某个社会领域造成错误的引导,成果实用性就更无从说起了。

其实科学研究本身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本来就很难确切区分,二者殊途同归。只要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只要利于科学的进步,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利用好科研的功利主义。在我国,成为一个资深的科研工作者的比例还是不高的,且科研本来就是少数人的专长,通过他们的不懈研究还是可以为国家获得荣誉的。对这些人予以奖励是应得的。

目前有些单位将科研的成果纳入到绩效工资的评定中来,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四、建立合理的鼓励和约束机制规范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运用阿尔萨布奇作案的地方是美国一流的科研机构,其手段是选择一些极少被人问津的刊物无所顾忌的发表偷来的文章4。像其他科学家一样,他的目标是通过编出一长串著作目录来不断追求名利,因为学术论文是发迹的本钱,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该人再狡猾一点话,也许是绝对不会被人发觉的。这件事不仅暴露了研究机构内部的职业野心趋势,而且也使人们看清了当代科学研究行为内部的一些潜规则。要是科学界真的严格实行自我管制,类似的事件也许不会发生的。

在科学研究中,可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励合作和竞争。只有将科学研究工作法律化、制度化,才能保证研究思想的正常性和实用性,广泛而持久的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创造热忱。解决了并非只有功利主义才能实现的激励效果。当然,科研成果的奖励也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但是前提是该成果是对社会的生态价值的有利发展方向的成果,即实用性的成果,而非破坏性的成果。科技成果奖励又是又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细致的工作,它涉及管理体制、科技政策、经济政策以及各种具体的管理方法。所以科技研究成果的奖励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保证奖励的实施才能使奖励效果得到最大的发挥,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实用的生产力,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作为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的工作者不应彻底否定和剔除其功利主义思想,而是采取主动举措克服掉有害的部分,而积极引导利用有益的因素,引导功利主义中有益的因素成为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实现社会有益实践的强大动力5。

五、结束语科学研究到底是以功利主义还是实用主义为主不是主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套鼓励和约束机制,建立起来一套推动科研持续、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不要让科研成为某些人政绩式的行为动机,应让其成为工作生活中的常态,一种正常化的思想动机。科学发展总是伴随着猜想、狂想和梦想,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并不缺乏对科学的憧憬和向往,也不缺乏追求科学的激情和奔放,怕只怕背上功利主义的思想包袱,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才能。答案二功利主义,强调的是“最大幸福原理”,认为人们的行应该“达到最大善”,即得到尽可能大的幸福为行为得目的;或者可以是“达到最大恶”,即行为的目的是减缓或者预防尽可能大的痛苦和不幸。功利主义不考虑单个个体的行为的动机与手段,而是考虑单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或者最大幸福的影响。

实用主义,始终以坚定地信念作为基本出发点,把采取有效地行动当做主要的手段,而最终的目的则是获得实际效果。结合实用主义只关心直接的效用和利益,而不问获得利益的行动是否合乎客观实际,合乎原则,有用即真理,无用即谬误。

科学研究中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发展。

功利主义强调的是单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或者最大幸福的影响,而不考虑单个个体的行为的动机与手段。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中,存在过度医疗的现象,绝大多数患者获得了最大快乐或幸福,但是有少数医生的动机是不对的,过度检查,滥用药物。

实用主义关心直接的效用和利益,而不问获得利益的行动是否合乎客观实际,合乎原则。抗生素能够抑制并杀灭细菌,是消炎的良药。医生对于有炎症的病人使用了抗生素,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是不是所有的炎症都需要消炎呢?很显然不是。医生长期使用抗生素,第一次用有效,可能第二次用无效,因为细菌产生了耐药性,我们都知道一种抗生素的产生大概需要10年的时间(从发明,到反复实验,再到推广),细菌产生耐药性所需要的时间远远小于10年时间,最近有报道,发现了超级细菌,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能治疗。

所以,我们应该在实用性科学的指导下,通过适当的功利主义的引导,配合有效的管理机制,使科学研究行为能朝向更加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方向发展。5.你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间的作用与反作用之间的关系?对于自然,我们究竟采取人类绝对中心主义的态度,还是相对中心主义的态度?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关系的学问,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间的作用与反作用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怎样与周围的自然界共处,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起就一直在探寻着思索着。

人作为人的存在,不像动植物那样直接表现自己生命本质的对象,也不是直接成为其他生命表现它自己本质的对象,而是以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为中介实现人是对象性存在物的本质;通过改造自然界的实践,使自然界成为人的作品和人的现实,同时也把自然界的本质内化为自我意识。

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与自然的关系,历来是思想家、哲学家思考的最墓本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之初就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既要归结于人是自然存在物,更要归结于人所具有的特性。

在地球这一有限的空间里,人口数量和欲望无节制增长造成的困境催生了生态困境和资源困境这一对孪生子。

如果说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更多地体现在全球范围、而较难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环境恶化的指标的话,那么空气污染、酸雨、水污染、垃圾堆弃、水土流失问题则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

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社会关系为中介的,只有在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人们对自然界的关系。

自然的价值与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也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了总体方向: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损害自然就是损害自己。人类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互惠互利的统一体。

把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要求今天的发展能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不仅不能耗尽或毁掉未来发展的基础,而且要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创造和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可能性。把可持续发展观称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伦理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们需要清醒的看到,人口、环境与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如中国继续走传统工业文明之路,就没有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容量已经出现瓶颈,持续发展理念与新能源的利用已经提到中国政府的日程上来。我国政府所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是,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协调好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的科学发展观。

我国经济的改革可谓是任重而道远,而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发展体系的建立成为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是通过人和自然的活动来实现的。树立人和自然持续、协调发展观念是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前提。要增强人与自然的整体性认识。当代科技发展与人类实践表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相互依存、辨证统一的整体,这种整体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人类在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时必须从人与自然的整体出发,以依存互利、协调发展的整体效果最佳为最高准则。科学技术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揭示了人与自然动态平衡的内在机制与规律,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只要人们从社会与自然的整体观念出发,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努力发展科学技术的调节作用,是可以消除恶性循环,保持、建立良性循环,使社会与自然协调一致向前发展的。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重视时。

可持续发展观在中国也被逐渐的接受和重视。我们的党和政府为了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把可持续发展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大决心、大力气,以改变当前中国尖锐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改变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向依靠科学与技术为主导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的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的新的发展之路。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阶段、新历史时期制定的宏伟政策,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它是可持续发展观在中国的具体体现,要求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人与自然发展,协调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来进行市场经济建设。是我国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永恒稳定的基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和自然的关系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处于统一或者说混沌的状态,但那是在生产力十分落后和比较落后状态下的统一。工业化进程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但又使人与自然逐步走向了对立。一晃几百年过去了,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正在登上把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作为终极目标的新的历史征程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必将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经济无从发展,人民喝不上干净的水,呼吸不上清洁的空气,吃不上放心的食物,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按自然规律办事,科学地利用自然,使之长久地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生产方式。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核心,紧紧围绕两条基本主线展开,一是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二是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

这与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思想的基本精神完全契合,二者都强调通过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来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肯定人是自然界的相对主体,人类的社会经济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同时,要清醒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如果我们把自己理解为自然界的主人和占有者,那么我们必然把统治和掠夺自然界当作普遍追求的价值目的;相反,如果我们将自己看作是与自然本质一体的存在物,我们必然像呵护自己的人性那样呵护自然界。

人与自然达成内在一致,保护自然环境、谋求人与自然的现实的和谐一致就会成为人之为人的基本要求。

只有我们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建立良好的生态自然观并使之成为整个社会自觉的内驱力,使人类真正地自我觉醒和自我约束,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平等协调发展。努力做到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答案二如何看待人与自然间的作用与反作用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怎样与周围的自然界共处,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起就一直在探寻着思索着。

人作为人的存在,不像动植物那样直接表现自己生命本质的对象,也不是直接成为其他生命表现它自己本质的对象,而是以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为中介实现人是对象性存在物的本质;通过改造自然界的实践,使自然界成为人的作品和人的现实,同时也把自然界的本质内化为自我意识。

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与自然的关系,历来是思想家、哲学家思考的最墓本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之初就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既要归结于人是自然存在物,更要归结于人所具有的特性。

在地球这一有限的空间里,人口数量和欲望无节制增长造成的困境催生了生态困境和资源困境这一对孪生子。如果说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更多地体现在全球范围、而较难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环境恶化的指标的话,那么空气污染、酸雨、水污染、垃圾堆弃、水土流失问题则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

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社会关系为中介的,只有在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人们对自然界的关系。自然的价值与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也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了总体方向: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损害自然就是损害自己。人类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互惠互利的统一体。

把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要求今天的发展能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不仅不能耗尽或毁掉未来发展的基础,而且要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创造和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可能性。把可持续发展观称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伦理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需要清醒的看到,人口、环境与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点。如中国继续走传统工业文明之路,就没有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容量已经出现瓶颈,持续发展理念与新能源的利用已经提到中国政府的日程上来。我国政府所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是,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协调好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的科学发展观。我国经济的改革可谓是任重而道远,而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发展体系的建立成为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是通过人和自然的活动来实现的。树立人和自然持续、协调发展观念是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前提。要增强人与自然的整体性认识。当代科技发展与人类实践表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相互依存、辨证统一的整体,这种整体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人类在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时必须从人与自然的整体出发,以依存互利、协调发展的整体效果最佳为最高准则。科学技术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揭示了人与自然动态平衡的内在机制与规律,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只要人们从社会与自然的整体观念出发,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努力发展科学技术的调节作用,是可以消除恶性循环,保持、建立良性循环,使社会与自然协调一致向前发展的。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重视时。可持续发展观在中国也被逐渐的接受和重视。我们的党和政府为了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把可持续发展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大决心、大力气,以改变当前中国尖锐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改变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向依靠科学与技术为主导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的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的新的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阶段、新历史时期制定的宏伟政策,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它是可持续发展观在中国的具体体现,要求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人与自然发展,协调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来进行市场经济建设。是我国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永恒稳定的基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和自然的关系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处于统一或者说混沌的状态,但那是在生产力十分落后和比较落后状态下的统一。工业化进程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但又使人与自然逐步走向了对立。一晃几百年过去了,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正在登上把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作为终极目标的新的历史征程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必将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经济无从发展,人民喝不上干净的水,呼吸不上清洁的空气,吃不上放心的食物,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按自然规律办事,科学地利用自然,使之长久地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生产方式。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核心,紧紧围绕两条基本主线展开,一是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二是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这与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思想的基本精神完全契合,二者都强调通过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来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诚信对于科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诚信是创新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和核心价值,是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科研诚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制度要素,不仅是科学共同体良性发展的基石,也是创新效率和活力的决定性因素。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认为诚信对于医学的科学研究极其重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科研工作中的诚信建设。1、重视科学诚信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管理者必须从思想意识的高度重视科研诚信建设,认识到科研诚信对于提升大学科研核心竞争力和大学品牌的重要意义;2、重视科研诚信制度、文化建设。大学要从大学顶层层面、机构设置、政策引导、制度、文化氛围几方面对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给予重视,建立全方位工作体系,使学校各有关职能部门互相协调,共同推进这项工作。3、建立科学的科研资源分配制度。对于大学科研管理部门要做到转换思想和角色,将工作重心从管理转变为科研服务,做好科研咨询和组织工作,使各类科研人力资源有效沟通。4、严惩科研失信行为,加强科研诚信立法建设。当今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不仅是兴趣的驱动,还受经济利益、权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预防和减少科研失信行为还需要完善的法律手段做后盾,加强科研诚信立法是解决科研诚信问题的一项中长期建设。5、发挥社会舆论的督导力量。依靠媒体的力量,即通过媒体曝光,及时纠正、匡正学术腐败行为,纯洁学术氛围。

大学的科研诚信建设任重道远,是世界科技领域和全社会范围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大学应高度重视。无论是组织体系的构建,还是法律法规的制定,都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成功经验,需要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和大学科研发展现状,通过高校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来逐步完善,从而提高大学的科研核心竞争力。答案二科研诚信问题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已经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这直接暴露出我国科研管理中的体制性缺陷。只有与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同步大力推进,科研诚信建设才可能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科研诚信直接影响科研环境,而科研环境对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人才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大力开展科研诚信建设。我认为,只有将其与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同步大力推进,才可能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首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科研诚信建设应从“加强教育、完善规范、严肃惩戒”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科研不端行为的滋生,虽是个人道德品质问题,但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也可能与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科研人员与研究生)对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够了解有关。因此,建议在大学生或研究生中,开设关于科研活动中基本道德规范的课程,对青年人进行系统的教育。此外,为有效预防和惩戒科研不端行为,应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科研道德规范标准,并切实作为判断与惩戒的依据。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一些国际学术组织的做法,例如,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跨国学术组织——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对剽窃行为的识别、轻重级别的认定和处理办法都有相应的具体规定。总之,对科研诚信建设,只有加强预防教育、明确判断标准、规范处理程序,切实落实监督和惩戒的责任人,并形成严肃的惩处制度,才可能取得显著成效。

其次,从深层次来讲,如果科研不端行为在较大范围发生并且屡禁不止,往往反映出管理中存在制度性缺陷。鉴于科研管理体制对科研环境所起的决定性导向和制约作用,在当前状况下,应及时考虑从宏观层面进行科研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使其更加符合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大力促进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为此,提出以下3点建议。

第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设立国家科技宏观管理协调机制,加快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转变。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但与之相比,科研管理体制和模式转变步伐显得滞后,计划经济思维下形成的某些科研管理体制,已成为制约科研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在资源配置方面,目前仍然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效率低下和重复浪费等现象,一些科研骨干为了得到更多经费而花大量精力四处申请项目,无法真正安心科研工作。因此,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科技宏观管理协调机制,统筹科技资源的配置。特别地,在合理加大课题支持强度的同时,统一规范个人和团队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的数目。

再例如,在评审机制方面,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在组织(涉及项目、人才、奖励等)学术性很强的重大评审时,虽然可能会从程序上努力做到“公开民主”与“专家决策”,然而,其结果可能不一定是“科学公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当今学科方向众多并且分化很细的大背景下,行政管理部门通常只能按照几大科学技术领域来组织评审。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在这种机制下形成的评审委员会存在局限性。许多被邀请的评审专家,在熟悉自己所具体从事的专业之外,对其他领域具体成果的判断往往只能依靠某些表面现象和数量指标。这无形中助长了某些科研人员片面追求表面数量指标而非科研成果质量的现象。进一步,评委会通常采用无记名投票的集体决策机制,也无法使评审专家个人承担决策失误的具体责任。

由于存在这些因素,在申请重大项目或奖励时,在利益驱使下,就难免出现有些人“拼凑”、“包装”乃至“作假”的现象。因此,即使在“理想”情况下,即评委们自身有较高的学术标准和学术道德且不存在“被公关”现象,也很可能出现不科学的评审结果,更何况现实环境并不是“理想”的。

事实证明,流于形式的、不科学的管理和评审机制不仅不会促进真正的学术进步,而且具有负面导向与“示范”作用。试想,如果一个人或一项成果并不具备相应的水平和质量,但也照样能在“竞争”中获胜,并且获胜结果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这必将从客观上“激励”更多同样水平的人去效仿,从而导致不良行为的蔓延,破坏整体学术环境。我认为,有关部门对于自己“管不了,管不好,也不应该管的事情”,应该及时进行必要的职能转变,减少对具体项目的管理,真正将工作重点集中在制定规划、供给政策、提供服务和优化环境上。希望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尽快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深化改革。

第二,遵循科学技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客观发展规律,改革科技评价体系与奖励机制,形成正确的科研导向。科研管理包括目标导向、政策措施、资源配置、评价体系等,其中,评价体系是个核心问题,它对其他方面都有直接影响。从宏观上讲,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引进竞争机制是必要的,科学技术也应该服务于经济建设,但如果因此而将经济管理的思维和模式简单套用到科学技术管理中就不合适了。同样,将管理工程项目的办法照搬到科学研究管理中也不科学。钱学森先生曾指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有3个层次,即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它们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特点。“科学”的目标一般是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对新现象和新规律的认识,而“工程或经济”的目标往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复杂的实际任务,实现这样的目标往往需要“科学”目标之外许多复杂社会技术因素与条件的配合。因此,这两类性质不同的目标不能混为一谈。

但长期以来,一方面,人们从主观上迫切希望通过科技发展来迅速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另一方面,对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不同发展规律普遍存在模糊或片面的认识。这就使得在我国科研管理中,常常要求科学研究成果要对经济或工程产生立竿见影的应用效果或效益。这种表面看起来“良好”并且似乎“无可非议”的愿望和要求,常常导致科学研究中“欲速不达”和“急功近利”等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反过来又从根本上影响应用研究的水平。新中国建立60年来我国在科学研究管理方面有许多经验与教训,值得认真总结与反思。

毫无疑问,只有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做法,才能真正推动事物的进步,科研领域更不例外。科研管理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促进(而不是干扰)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的最大化,这就要求科研管理工作符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科技人才政策也要符合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由于科学研究活动是由具有博弈行为的人参与的复杂系统,对其进行具体科学评价也是个复杂问题,往往并不是“数量化”、“一刀切”、“投票法”或“行政化”等简单做法所能完成的。

具体到奖励机制,一项学术奖励的权威性不应该取决于组织评审部门的行政级别或职能大小。

一般来讲,对基础研究成果应该依据其对学科或科技发展所起的实质性推动作用,主要由公认的学术组织和学术团体来评价奖励;而对技术和应用研究成果,应该考察其实际应用效果和推广情况,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等来评判奖励。这样,才有可能使真正在学术界被广泛认可的基础研究成果或真正经受住市场检验的应用研究成果得到恰当评价与奖励,从而树立正确的科研导向。

第三,充分认识不科学的管理机制给科研诚信和科技发展带来的严重危害,加快改革步伐,改善创新环境。

相关范文推荐
  • 12-18 笔迹鉴定书(精选19篇)
    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内具有典型或典范作用的样本或样式。下面是一些总结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提升大家的写作水平。依法申请鉴定原告诉大和劳务和快客利劳务合同
  • 12-18 公司年度销售工作计划(模板21篇)
    销售工作计划是系统性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销售团队实现销售目标,提升业绩。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行业内成功企业的销售工作计划案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 12-18 撤销处分的检讨书(模板22篇)
    检讨书的撰写过程需要冷静客观地审视自身,不应该掩盖或美化错误。检讨书是记录个人经验和教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不断进步和改善自己。在撰写检讨书时,我们需要关
  • 12-18 部门刻章申请书(汇总18篇)
    部门是一个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部门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部门优化和改进的经验和方法,供大家参考。通过合理分工和明确的目标,我们可以
  • 12-18 焊工实践心得体会总结(专业19篇)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梳理学习或工作中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或工作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12-18 跑步成长心得体会(通用21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历程的记录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 12-18 地震政治心得体会(优质17篇)
    心得体会是在自己经历某个事件或完成某项任务之后,对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接下来是一份关于心得体会的分享,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 12-18 过年拜年心得(热门23篇)
    拜年还包括对亲友拜访、交流问候,分享喜悦和快乐,共庆新年的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经典的拜年语句,愿你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新年。过年是中国传统的重大节
  • 12-18 财务经理述职报告共(实用17篇)
    述职报告需要客观地总结自己在工作中的业绩和成果,同时也要诚实地反映自己的不足和改进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述职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
  • 12-18 房屋平移申请书(通用18篇)
    更多申请书的目的是通过优秀的表达和论述能力来提高我们的申请成功率。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申请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格式,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来寻找和参考优秀的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