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通用8篇)

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通用8篇)

时间:2023-10-15 03:44:54 作者:念青松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通用8篇)

在这个充满喜悦和感激的时刻,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说上一声最诚挚的谢意。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我们可以写出一篇感人至深的致谢辞。要写一篇感人的致辞致谢,需要一些经验和技巧,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篇一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经走过了三十几年的历程,有数量诸多的单位已经用财务管理软件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核算,转变了会计职能,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会计电算化正从普通的会计核算系统向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合财务管理、财务计划、分析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转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受到了很多条件的制约,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因此,创新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思路势在必行。

2。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瓶颈问题

2。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

相对西方而言,中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管理者的思维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很多单位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没有从整体角度看待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性,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管理方法和流程的深刻影响。

2。2会计软件缺乏兼容性

我国会计软件众多但功能大同小异,基本上都包括报表、总账、往来核算、存货、工资、固定资产、销售、成本等一些模块,主要职能是核算。但是目前的经营环境要求企业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在决策执行的过程中加强控制,事后要进行核算和分析。目前的软件大都缺乏关键性的管理功能,而提供的一些功能则用不上,成为摆设。

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篇二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但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着认识不足、人才短缺、信息安全风险、软件自身缺陷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认识、注重综合型人才培养、健全保密措施、规范财务软件等一系列完善对策。

【正文】:

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帐的基本方式。如何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科学合理地运用会计电算化完成“甩帐”,为会计工作提供优效、高能的工作质量,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贸易的复杂多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日趋活跃,为会计的管理、记帐、结算提出许多新的问题。辨证地了解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概况和现状,客观地分析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不仅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而且对整个会计系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而言,它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计算机会计系统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1.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由于电子计算机能够长时间大量存储数据,并能以极高的速度和准确性自动地进行运算和数据处理,从而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可以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更为详细、更加及时的信息。

2.会计数据的存储隐蔽化。会计数据都是以电磁信号或光信号的形式存储于存储介质中,大量的审计线索是审计人员肉眼不可见的,对审计线索的篡改、销毁和复制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手工会计系统中所要求的划红线并签章的改错方法失去了用武之地,这大大增加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质量控制的风险。

3.拓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计算机有大量存储并易于调用,从广度上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在已建立起的过去经营活动详细记录的基础上,通过适时处理,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当前经济活动的最新动态,而且还可以对未来经营方案进行预测,这就为日常管理、分析、预测和决策,随时提供可靠的依据。

4.为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整个数据处理过程能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人们只需做一些辅助性的操作,而把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对经济活动的分析、预测和日常管理方面,更好地完成会计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

5.人员要求的现代化。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操作和维护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理论和知识,也需要具备相当的会计知识,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三)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及意义

1.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及时性。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要几个人几天完成几天的会计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2.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计算精度高,按程序自行完成各项数据的计算与记录,只要输入数据是正确的,很少引起错误。而在手工方式下,由于重复登录工作较多,难免发生各种错误。使用电子计算机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性。

3.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包括对经济活动的计算和记录,记录是为了反映过去和保持记忆。使用电子计算机使这种记忆能力大大提高。电子计算机能以极密集的方式储存会计信息,这种储存能力,可以随时向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主要包括对有价值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控制和检查。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可以获得更为准确、及时、详尽的会计数据,将会计信息有效地提供给有关部门,可以更好地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4.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核算采用电子计算机使会计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数据从计算机终端上输入,然后按既定程序进行各种各样的处理并加以贮存,避免了在手工处理时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而且可以较容易地完成各种复杂的运算过程,减少了工作环节,节省了时间、人力,使会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会计记录、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观测、控制等管理活动,全面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会计电算化已有数十年历史。自上世纪70年代始,我国便开始会计电算化的探索。“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8月,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提出来的,并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1988年我国会计界提出会计电算化的倡议,会计电算化正式进入我国经济领域的舞台。1994年我国财务部提出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即到全国40-60%的大中型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形势和基础比较好,基本完成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记账的转变,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转变,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志着会计电算化新的一场革命的到来。与此相应的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人才缺乏、制度不完善、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使会计电算化的部分作用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问题

当前,从已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企业来看主要有以下认识偏差:

1.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甚至有的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打印出来的帐比手工记的帐好看一些,搞不搞无所谓,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一味求简。

2.部分财务人员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一个形式,较为方便,没有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大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只局限在核算上,对于其他作用、功能不加以使用推行,以至于有些单位花钱买了软件却没有真正使用。

3.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中,多数单位缺乏对手工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意识,没有针对本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4.许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因素,把财会人员作为次要因素,只重视机的因素,不重视人的因素,不重视人员的培训。

5.会计电算化未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会计电算化高速发展而相应法规制度却相对滞后,比如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与审计电算化法规制度还不协调统一,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的分工还不明确等,这也严重制约了会计电算化普及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存在缺陷

1.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再加上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自己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

2.由于我国目前的财务软件都是各软件公司自行开发的,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3.从事财务软件销售和代理的公司往往只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追求量的突破,而没有真正在服务和技术上狠下功夫,致使部分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由于购买的财务软件不合格,经常出故障,出了问题又无处问,没人管,严重地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4.不同的财务软件在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上不一样,也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再者,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在审计会计系统时无法查账,数据读不出来,审计现代化就无法进行。

(三)会计电算化综合性人才缺乏

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从满足手工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渡。现阶段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虽然他们有丰富的会计经验,但他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时,只是局限在财务软件的使用上,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或者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而言,在上机时仍不能灵活地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对于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也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上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并且在上机时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还会导致系统崩溃,此外即使有一部分会计人员通过了会计电算化的考试,也只是掌握一些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目前学校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使得学生计算机知识和财会知识的结合程度比较肤浅。

(四)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相继颁布了一些规章制度,计算机处理业务,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相关制度规范化及标准化,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运行。对于这些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规章,许多相关人员并不熟知,因此,有时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违规了,但操作者不清楚,单位的领导也不知道,同时也没有相应的部门去纠正,更谈不上有部门监督管理了。还有不少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虽然知道国家制定的规章,但并没有真正地实施这些规章制度。比如有些单位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没有严格实行权限限制制度,操作员密码公开或不设密码,为越权使用和数据篡改留下隐患;有些单位人才缺乏致使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这一制度形同虚设;有些单位由于没有处理好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人员职能的转换问题,致使一些会计人员在岗位责任制度方面,职责不明,无从下手;还有些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机房,没有制定相应的上机操作制度等等。

(五)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财务上的有些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信息面临安全风险。目前,我国的财务软件生产还处于模仿和加工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多数财务软件的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上大伤脑筋,却没有多少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当前大部分的软件系统如果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系统恢复起来比较困难,要恢复原来的数据就更成问题。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网络财务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黑客或病毒的侵扰,很多企业没有针对网络环境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安全防范措施,一旦发生问题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对于新兴的网络财务软件,更应当重视其安全保密性。

(六)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不周到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种无纸化工作,所产生的数据均存在计算机的硬盘上,因此单位所发生的新的经济业务内容经过电算化帐务处理后,应坚持当天备份,且要双重备份,并分处、分人保管。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有以下几种不当情况发生:

1.部分操作人员未养成每天备份的习惯,机器一但出现故障,则部分帐务数据将会丢失。

2.不少操作者对备份的数据盘不能做到定期检查,一旦发生问题就无法进行补救。

3.习惯性用软盘备份。由于软盘存在着容量小、易出故障等缺陷,在数据恢复上易出现麻烦。

四、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单位领导以及会计人员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转变观念,既要重视机的因素,也要重视人的因素,要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大的革命,这种“革命”可以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记帐、算帐、报帐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上,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从而促进单位经济业务的发展,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

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1.在本企业内部要设有专门负责会计电算化实施的主管领导,并对实施效果负责;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制订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工作规划等。

2.企业财务人员在具体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应编制实施计划和方案,对各个处理环节的权限和职责做出明确规划,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

3.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意识到使用电算化的好处,提高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

(二)规范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

1.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一些具体法规或者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加强对财务软件销售公司和开发商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相关的上级组织部门通过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协议,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

2.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比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软件系统下直接使用。

3.研究开发真正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如提供具有灵活性的、适应各种分析要求的、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另外,建议按照不同行业的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这些行业的不同的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如银行的流动资产、施工企业的产成品等,分别根据其行业不同或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让通用会计软件更实用。

4.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购买财务软件时,不要只盯住最先进的产品,要结合单位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否则一方面将会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会因财务软件的复杂难以操作,结果事与愿违,反而影响了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进程。

(三)培养会计电算化综合性人才

1984年,前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杨纪琬就明确提出“我国搞会计电算化,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复合型人才才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科学地发展会计电算化,推动会计改革。”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石。

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1.对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与财务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对该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在计算机与财务两个方面并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高校应时刻关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培训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对在职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为社会输送新的血液,提高财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和应用水平,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

2.注重对财会人员计算机的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在培训的内容上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而且培训工作要经常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而免于形式化,学了就能用得上,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落实培训效果,造就一大批既能够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一线应用与系统维护及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3.未来会计人员要对企业总体性经营管理常识有系统的研究与涉猎,能顺利地操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并做出有效的企业经营改善建议。若要顺利地使用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还有必要研究现代企业决策理论。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要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引进先进的电算化管理理念,改进会计工作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与计算机应用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建设将与软件的应用并驾齐驱,会计电算化系统终究会形成一套与之紧密结合的组织措施,形成全面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体系。目前对于一些在管理上的混乱,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规章的宣传、指导和监督检查。同时,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内部也应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章,结合单位的实际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

这个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

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可分设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重点工作岗位必须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

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对未经审核和复核的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系统不予执行)、操作权限(未经授权不能上机操作)、操作记录(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等。

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

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等。

(五)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为了加强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制定机房防水、防火、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3.进行必要的内部控制。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四,加强审计制度;第五,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度。

4.加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对网络会计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身份认证、授权等。

5.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6.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的制度。

(六)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1.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收集。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定期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2.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由于会计电算化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还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即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对于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如果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不一致,此时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五、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技术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使企业走出封闭的局域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对外实时开放。会计电算化在网络环境下也发生了变化,在实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同时,会计电算化系统正在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日益一体化的今天,要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erp),也就要求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

以上这些问题是会计电算化进程中经常遇到而又必须重视和及时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若不重视或不及时解决,它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的发展;如若重视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它必然会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为提高各级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总而言之,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1.陈丽羽:《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会计之友》,第9期

2.王汉中:《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冶金财会》,第5期

3.周显文、徐哲:《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集团经济研究》,20第1期

4.袁凤林:《高校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月刊》,2007年第3期

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篇三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但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着认识不足、人才短缺、信息安全风险、软件自身缺陷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认识、注重综合型人才培养、健全保密措施、规范财务软件等一系列完善对策。

【正文】:

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帐的基本方式。如何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科学合理地运用会计电算化完成“甩帐”,为会计工作提供优效、高能的工作质量,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贸易的复杂多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日趋活跃,为会计的管理、记帐、结算提出许多新的问题。辨证地了解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概况和现状,客观地分析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不仅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而且对整个会计系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而言,它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计算机会计系统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1.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由于电子计算机能够长时间大量存储数据,并能以极高的速度和准确性自动地进行运算和数据处理,从而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可以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更为详细、更加及时的信息。

2.会计数据的存储隐蔽化。会计数据都是以电磁信号或光信号的形式存储于存储介质中,大量的审计线索是审计人员肉眼不可见的,对审计线索的篡改、销毁和复制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手工会计系统中所要求的划红线并签章的改错方法失去了用武之地,这大大增加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质量控制的风险。

3.拓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计算机有大量存储并易于调用,从广度上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在已建立起的过去经营活动详细记录的基础上,通过适时处理,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当前经济活动的最新动态,而且还可以对未来经营方案进行预测,这就为日常管理、分析、预测和决策,随时提供可靠的依据。

4.为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整个数据处理过程能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人们只需做一些辅助性的操作,而把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对经济活动的分析、预测和日常管理方面,更好地完成会计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

5.人员要求的现代化。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操作和维护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理论和知识,也需要具备相当的会计知识,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三)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及意义

1.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及时性。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要几个人几天完成几天的会计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2.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计算精度高,按程序自行完成各项数据的计算与记录,只要输入数据是正确的,很少引起错误。而在手工方式下,由于重复登录工作较多,难免发生各种错误。使用电子计算机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性。

3.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包括对经济活动的计算和记录,记录是为了反映过去和保持记忆。使用电子计算机使这种记忆能力大大提高。电子计算机能以极密集的方式储存会计信息,这种储存能力,可以随时向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主要包括对有价值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控制和检查。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可以获得更为准确、及时、详尽的会计数据,将会计信息有效地提供给有关部门,可以更好地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4.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核算采用电子计算机使会计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数据从计算机终端上输入,然后按既定程序进行各种各样的处理并加以贮存,避免了在手工处理时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而且可以较容易地完成各种复杂的运算过程,减少了工作环节,节省了时间、人力,使会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会计记录、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观测、控制等管理活动,全面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会计电算化已有数十年历史。自上世纪70年代始,我国便开始会计电算化的探索。“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8月,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提出来的,并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1988年我国会计界提出会计电算化的倡议,会计电算化正式进入我国经济领域的舞台。1994年我国财务部提出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即到全国40-60%的大中型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形势和基础比较好,基本完成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记账的转变,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转变,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志着会计电算化新的一场革命的到来。与此相应的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人才缺乏、制度不完善、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使会计电算化的部分作用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问题

当前,从已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企业来看主要有以下认识偏差:

1.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甚至有的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打印出来的帐比手工记的帐好看一些,搞不搞无所谓,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一味求简。

2.部分财务人员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一个形式,较为方便,没有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大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只局限在核算上,对于其他作用、功能不加以使用推行,以至于有些单位花钱买了软件却没有真正使用。

3.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中,多数单位缺乏对手工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意识,没有针对本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4.许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因素,把财会人员作为次要因素,只重视机的因素,不重视人的因素,不重视人员的培训。

5.会计电算化未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会计电算化高速发展而相应法规制度却相对滞后,比如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与审计电算化法规制度还不协调统一,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的分工还不明确等,这也严重制约了会计电算化普及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存在缺陷

1.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再加上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自己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

2.由于我国目前的财务软件都是各软件公司自行开发的,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3.从事财务软件销售和代理的公司往往只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追求量的突破,而没有真正在服务和技术上狠下功夫,致使部分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由于购买的财务软件不合格,经常出故障,出了问题又无处问,没人管,严重地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4.不同的财务软件在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上不一样,也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再者,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在审计会计系统时无法查账,数据读不出来,审计现代化就无法进行。

(三)会计电算化综合性人才缺乏

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从满足手工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渡。现阶段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虽然他们有丰富的会计经验,但他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时,只是局限在财务软件的使用上,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或者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而言,在上机时仍不能灵活地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对于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也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上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并且在上机时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还会导致系统崩溃,此外即使有一部分会计人员通过了会计电算化的考试,也只是掌握一些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目前学校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使得学生计算机知识和财会知识的结合程度比较肤浅。

(四)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相继颁布了一些规章制度,计算机处理业务,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相关制度规范化及标准化,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运行。对于这些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规章,许多相关人员并不熟知,因此,有时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违规了,但操作者不清楚,单位的领导也不知道,同时也没有相应的部门去纠正,更谈不上有部门监督管理了。还有不少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虽然知道国家制定的规章,但并没有真正地实施这些规章制度。比如有些单位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没有严格实行权限限制制度,操作员密码公开或不设密码,为越权使用和数据篡改留下隐患;有些单位人才缺乏致使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这一制度形同虚设;有些单位由于没有处理好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人员职能的转换问题,致使一些会计人员在岗位责任制度方面,职责不明,无从下手;还有些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机房,没有制定相应的上机操作制度等等。

(五)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财务上的有些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信息面临安全风险。目前,我国的财务软件生产还处于模仿和加工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多数财务软件的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上大伤脑筋,却没有多少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当前大部分的软件系统如果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系统恢复起来比较困难,要恢复原来的数据就更成问题。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网络财务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黑客或病毒的侵扰,很多企业没有针对网络环境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安全防范措施,一旦发生问题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对于新兴的网络财务软件,更应当重视其安全保密性。

(六)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不周到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种无纸化工作,所产生的数据均存在计算机的硬盘上,因此单位所发生的新的经济业务内容经过电算化帐务处理后,应坚持当天备份,且要双重备份,并分处、分人保管。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有以下几种不当情况发生:

1.部分操作人员未养成每天备份的习惯,机器一但出现故障,则部分帐务数据将会丢失。

2.不少操作者对备份的数据盘不能做到定期检查,一旦发生问题就无法进行补救。

3.习惯性用软盘备份。由于软盘存在着容量小、易出故障等缺陷,在数据恢复上易出现麻烦。

四、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单位领导以及会计人员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转变观念,既要重视机的因素,也要重视人的因素,要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大的革命,这种“革命”可以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记帐、算帐、报帐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上,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从而促进单位经济业务的发展,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

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1.在本企业内部要设有专门负责会计电算化实施的主管领导,并对实施效果负责;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制订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工作规划等。

2.企业财务人员在具体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应编制实施计划和方案,对各个处理环节的权限和职责做出明确规划,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

3.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意识到使用电算化的好处,提高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

(二)规范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

1.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一些具体法规或者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加强对财务软件销售公司和开发商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相关的上级组织部门通过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协议,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

2.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比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软件系统下直接使用。

3.研究开发真正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如提供具有灵活性的、适应各种分析要求的、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另外,建议按照不同行业的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这些行业的不同的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如银行的流动资产、施工企业的产成品等,分别根据其行业不同或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让通用会计软件更实用。

4.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购买财务软件时,不要只盯住最先进的产品,要结合单位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否则一方面将会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会因财务软件的复杂难以操作,结果事与愿违,反而影响了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进程。

(三)培养会计电算化综合性人才

1984年,前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杨纪琬就明确提出“我国搞会计电算化,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复合型人才才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科学地发展会计电算化,推动会计改革。”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石。

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1.对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与财务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对该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在计算机与财务两个方面并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高校应时刻关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培训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对在职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为社会输送新的血液,提高财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和应用水平,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

2.注重对财会人员计算机的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在培训的内容上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而且培训工作要经常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而免于形式化,学了就能用得上,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落实培训效果,造就一大批既能够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一线应用与系统维护及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3.未来会计人员要对企业总体性经营管理常识有系统的研究与涉猎,能顺利地操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并做出有效的企业经营改善建议。若要顺利地使用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还有必要研究现代企业决策理论。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要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引进先进的电算化管理理念,改进会计工作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与计算机应用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建设将与软件的应用并驾齐驱,会计电算化系统终究会形成一套与之紧密结合的组织措施,形成全面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体系。目前对于一些在管理上的混乱,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规章的宣传、指导和监督检查。同时,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内部也应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章,结合单位的实际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

这个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

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可分设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重点工作岗位必须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

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对未经审核和复核的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系统不予执行)、操作权限(未经授权不能上机操作)、操作记录(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等。

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

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等。

(五)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为了加强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制定机房防水、防火、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3.进行必要的内部控制。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四,加强审计制度;第五,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度。

4.加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对网络会计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身份认证、授权等。

5.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6.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的制度。

(六)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1.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收集。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定期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2.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由于会计电算化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还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即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对于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如果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不一致,此时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五、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技术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使企业走出封闭的局域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对外实时开放。会计电算化在网络环境下也发生了变化,在实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同时,会计电算化系统正在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日益一体化的今天,要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erp),也就要求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

以上这些问题是会计电算化进程中经常遇到而又必须重视和及时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若不重视或不及时解决,它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的发展;如若重视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它必然会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为提高各级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总而言之,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1.陈丽羽:《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会计之友》,第9期

2.王汉中:《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冶金财会》,第5期

3.周显文、徐哲:《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集团经济研究》,20第1期

4.袁凤林:《高校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月刊》,年第3期

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篇四

摘 要:文章简要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重要影响,分析了当前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系统相比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企业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部分措施。

关键词:电算化;内部控制

目前会计电算化被应用到很多领域,会计业务从传统的手工方式到被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所代替,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很好地实现了系统性的变革,提高了财会管理水平,使企业实现了核算管理一体化。它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未来会计电算化将向智能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1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重要性

全球首次正式在会计领域使用会计电算化的是 1954 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利用计算机进行工资核算。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开始,国内自 1981年后才称为“会计电算化”,至今发展了 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世纪70 年代末至 20 世纪 80 年代末,该时期会计电算化处于以自我开发为主专用会计软件阶段。最初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或大型企事业单位自己开发和使用的专用财务软件。鉴于当时懂计算机技术和财务业务的双栖人才奇缺,造成这类软件开发普遍存在周期长、投资大和水平低的弊端。第二阶段是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20 世纪 90 年代末,该时期会计电算化主要应用在总账、报表和工资 3个模块上。第三阶段是 20 世纪90 年代末至今,会计电算化软件向erp 软件方向发展,主要应用于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上。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方面,沿海地区优于内陆地区,发达地区优于不发达地区。从会计电算化的逐步推广中来看,它在很大程度上将会计信息传递,为决策者和使用者得到了更加完善的会计数据,从管理中和理论研究方面发生了变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会计工作更加便捷和完善,会计人员素质得以提升,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2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能够全面、及时和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推动会计管理制度的变革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会计工作实现了全方位的深刻变化,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得益于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系统性服务。对于电算化的应用,内部控制要求对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更加严谨,对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建设要求更加全面。

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趋于更加完善的系统工程。

2.1 控制方式方面的影响

从传统的手工会计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没有变,会计核算的复式记账和借贷平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没有变,但由于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计算机自动化,使得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工作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引发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电算化管理内部控制要求电算管理设置的岗位之间内部牵制应该更加明确,一般管理岗位上主要设置电算主管、系统管理员、软件操作员等操作岗位。电算主管应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主管的主要责任是负责对会计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横型和分析时间,为单位财务管理及时提供信息、全面负责监督。系统管理员应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系统管理员负责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完善电算化系统的监督和审查制度,监督计算机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并审查电算化系统各类人员的工作岗位的设置是否合理。软件操作员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软件操作员的主要责任是负责所分管业务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根据备份和输出会计数据(包括打印输出凭证、凭证审核)的工作,并随时进行上机操作记录。本岗位由各管口负责人担任,他们的权限很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系统管理员的监控和限制。

2.2 控制舞弊方面的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过去以计算机机房为中心的安全措施已不适用,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互联网传递,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对于会计信息及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至关重要,会计数据必须经常进行备份工作,以避免意外和人为错误造成数据的丢失,每日必须对计算机内会计资料在计算机硬盘中进行备份。

需要备份的内容是能够完全恢复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最少数据,包括系统设置文件、科目代码文件、期初余额文件、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核算系统的数据文件。系统维护一般由系统维护员或指定的专人负责,数据录入员等其他人员不得进行维护操作,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操作维护,但不能执行程序维护。在软件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制定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性和安全的程序工作,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措施。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位控制。

3 当前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3.1 对软件的控制方面

当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财会软件的控制,会计软件过于单一、集成化程度低,没有发挥出强化财务管理的功能。会计软件开发忽略了审计的要素,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比较差。

3.2 对操作人员的职能方面

由于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还不完全成熟,部分单位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使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没有得到真正贯彻执行;同时由于会计电算化监管工作相对较弱,使操作者在实际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会计人员虽然从传统手工记账向电算化工作迈进了一步,但受到本身管理意识匮乏的制约,还不能够上升到更高的角度去进行管理,将电算化工作系统的提升到新的高度。其次是计算机知识十分薄弱,虽然财会人员都接受计算机培训,但年龄和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学习会计电算化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只懂得简单怎样去使用计算机,谈不上对计算机和财务软件进行维护、开发和利用,缺乏网络和软件的维护技能,因此不能灵活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数据处理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了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运行,确保会计数据的合法性、可靠性、准确性,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的约束机制和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使会计人员在符合法规制度的条件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3.3 对软件的数据控制方面

在软件的数据操作控制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管理,防止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机内账簿,保证会计数据正确合法。

4 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举措

4.1 会计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

替代手工记账后各单位要做到当天发生的业务,当天登记入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日清月结。要保证会计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要按规定程序编制记账凭证。期末要按规定时间及时结账。期末应及时生成打印输出会计报表,打印输出会计报表应防止本期还有未结账的凭证。在保证凭证账簿清晰的条件下,计算机打印输出的凭证,账簿中表格线可适当减少。在当期所有记账凭证数据和明细分类账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情况下,总分类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产生,因此可以用“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替代当期总分类账。要按有关规定装订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要灵活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4.2 对会计资料的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设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档案资料借用、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和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

4.3加强计算机软、硬件与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会计部门必须针对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制定用于会计工作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有关的系统维护管理制度。系统维护管理包括硬件维护与软件维护两部分,通过加强对硬件和软件的管理,增加会计电算化核算与监督,贯彻内部牵制制度,以防止发生各种差错和舞弊,建立更加安全的财务网络运行环境,使电算化工作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篇五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轻人则相反。要使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

2。4电算化工作管理水平不{

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的需要,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

3。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创新途径

3。1健全会计电算化法规

随着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化。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3。2确保原始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输入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由人工输入,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时发生错误,计算机无法识别。所以应采取二次校验等手段来保证正确性。确保操作人员职能的控制。组织应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在系统中对各类人员进行分工,并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种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软件厂商应提高软件产品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作为厂商来说应该积极推动产品从封闭型软件向兼容型、开放型软件过渡,从会计核算软件向全面管理型软件、决策支持型软件过渡。软件产品设计时就强调将会计信息作为系统的核心与关键,而不是将软件作为一数据处理孤岛来开发。在功能方面,也要尽量考虑软件的开放性。兼容性和扩展性,考虑组织和客户的需求,设计按用户要求的格式进行数据交换的功能、联机事务处理功能。二次开发可与第三方产品作兼容性组合等功能,利于数据收发。

3。3加强硬件管理

保证机房安全运行建立健全机房制度,保证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机房内要有一定的防水、防火、防磁、防盗、防静电的设施,配备灭火器、报警器,机房要保持清洁。机房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防止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被人为破坏或被盗等,以保证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值班操作人员要有详细的记录,以便进行追踪检恕6ㄆ诩觳榧扑慊设备做好硬件设备的使用、故障、维护的记录及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组织硬件管理人员及计算机操作人员学习相关的设备维护知识,经常利用设备的.自检功能检思扑慊及其相关设备的性能及运行状况,以防突然故障导致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中断。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在网络环境下,须制定严格具体的防病毒措施。在管理上,实行制定磁盘拷贝权限制度,防止未经检测的磁盘介入系统。财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要注意安全性数据安全指标,采用数据加密技术,通过对数据的加解密,认证信息的加解密,数字签字,完整性来达到数据的保密性访问,通过在防火墙规则中设定相应的安全规则,防止非法攻击,防止资料丢失,达到安全管理。

3。4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要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用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校进修计算机专业。

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篇六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越来越被重视,会计从原始的手工记账发展到电算化操作,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本文将从会计工作岗位出发,对目前会计电算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计算机为工具,数据处理速度快,精度高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二)数据处理微机化,内部控制程序化会计电算化虽然以计算机为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需要程序、软件、内部控制等复杂的关系来完成。由于数据处理微机化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

(三)数据处理自动化,账务处理一体化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过程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即将分散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对输入数据自动进行过账、转账和报表处理;以报表形式打印输出,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四)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会计电算化要求建立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它对数据的处理也按程序规范化进行。在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会计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储存在存储器中,磁性介质成为保存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主要载体。

二、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决定了它与手工会计必然存在明显的区别,其区别除体现在上述各项特点外,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系统的设计方法不同手工会计系统简单,只有会计人员即可完成;一般根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行业特点,针对本企业工作的需要来设计。会计电算化系统复杂,由会计人员、程序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合作完成;系统设计除要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外,还必须遵循特定的电算化制度。

(二)账户设置和账簿登记方法不同手工会计下按会计要素类别设置账户,并据以设置和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做法,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分别登记,容易出现单方面记账。会计电算化则预先设定好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供应商和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并能实现相关联的信息同时记账,自动进行登记,最后以报表和账套的形式打印输出。

(三)账簿记录错误更正方法不同会计电算化系统内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只要原始数据输入正确,不会发生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差错。因手工会计对于账簿记录因合法性而出现的错误,也只是采用类似于红字冲正法以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

(四)对账、结账及期末账项调整的方式、方法不同在手工会计下,为了保证账证、账账实相符,在结账前往往需进行一系列对账工作。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则因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不会出现账证、账账不符情况。

三、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一)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使得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计算机的使用,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和数据转抄中解放出来,其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二)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发展成复合型人才。

(三)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电算化下只要发出指令,计算机可随时根据机内数据完成上述工作。

四、会计电算化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会计电算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未来,会计电算化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以网络技术为平台,会计电算化得到发展和普及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普及。

(二)会计信息处理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会计信息处理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会计人才,因此为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会逐渐寻求委托记账的机构。此外,随着网络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统一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目前用友、金蝶等会计软件不但包括财务软件的全部模块而且有关企业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模块都已经成熟。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电算化会计将是传统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完美统一。

(四)促进会计体系的发展和变革会计电算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他涉及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其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

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篇七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占据核心地位,企业组织的管理活动一般都会参考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些数据或信息。所以,会计电算化中会计软件会向管理型发展。而会计信息系统无法独立掌控企业的全部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记录核算会计数据,是会计信息管理的载体,可以生产并整合大量市场信息,建立庞大的财务信息平台,但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所以,只有不断改变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4.2会计信息报告的及时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信息输送和处理,选择适当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使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便于做出更准确的决定。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走进企业的管理系统,让会计电算化向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向发展。

4.3会计软件向智能型发展

会计软件操作趋向于智能化。首先,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会计凭证输入趋向于智能化。例如用户在将采购的信息输入计算机时,会计软件会自动算出与之相关的其他金额,如税额等,让会计工作人员一目了然。其次,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即会计软件将根据人类的经验与理论知识,创造出新型的计算机语言表达方式,减少工作量,为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5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已经对传统会计职能造成重大影响,但也推动了会计工作向规范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通过分析上文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不难发现信息技术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有利于企业会计职能转向管理性与智能型。

参考文献

[1]黄秀焕.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3).

[2]李丽军.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j].北方经贸,(5).

[3]田帅.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7).

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篇八

摘要:作为我国第二大软件产业的会计软件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推陈出新,会计电算化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日益突出。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软件;

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过才二十几年的时间,但是目前已经建立起了比较成熟的学科体系,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在部分学校还发展成了较为独立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这对于二十年前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来说,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整个计算机行业正在迅速的发展,作为我国第二大软件产业的会计软件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推陈出新,会计电算化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日益突出。

财政部在1994年5月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事业的意见》中提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分两步走:

第一步,到,力争达到有的40%一60%的大中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会计核算方面全面实现电算化,其他单位达到10%一30%。

第二步到,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电算化。文件中规定了会计电算人员培训目标及层次,根据财政部规划,到20在城市单位工作的会计人员应有60%-70%已接受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15%接受中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基本掌握会计软件维护的技能;5%能够从事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工作,成为会计电算化高级人才。

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应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放在15%接受中等专业知识培训,基本掌握会计软件维护技能这一层次上,同时也要兼顾一小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让他们达到更高层次。近年来。由于教育体制深化改革,普通高中、高校大量扩招,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滑。教师的教学思想往往很难贯彻,有时候一节课的内容要分两次课讲授。针对这一情况,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应按照应知、应会的要求。照顾大多数学生。认真贯彻教育要创新发展的原则,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鼓励培养创造型人才。当前的人才需求对我们毕业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尽可能地缩短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我认为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学现状和技术发展的关系

在本文讨论到的几个关系中,电算化教学现状和高速发展的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矛盾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其他矛盾的集中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有待更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管理的迅速发展,目前会计信息系统的主流技术趋势已经由以往的'单机、单任务的操作系统逐步发展到了目前以windowsnt系统为代表的局域网络操作系统,并且还在向企业局域网和广域网络操作系统进一步发展。而电算化教学的内容仍然以单机系统为主,缺少网络系统的教学内容;二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和电算化相关的课程一般只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课,学生普遍感到内容太少,对于电算化这样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来讲,计算机学科方面的支撑基础还欠薄弱;三是教学手段需要完善,用黑板粉笔的手段来讲述电算化课程,将原来生动和形象变成了呆板的描述,教学效果无法和笔记本电脑加投影仪相比。

二、深度和广度的关系

在财经类专业中,会计专业和计算机学科的结合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紧密的,但安排的与计算机相关的课时数还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间存在着矛盾,不可能每门课程都讲得很深。加强理论深度的重点应放在会计信息系统设计课上,力争通过设计开发一套系统,对系统设计形成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会计软件操作和计算机类课程,可以以拓宽应用基础,学习实际操作为主。从社会需要情况来看,主持或参与系统开发的毕竟是少数,多数单位还是需要熟悉各种流行软件,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因此在深度和广度相矛盾的情况下,宁可使学生的知识面宽一点,广度优先。可以采取必修课和辅修课结合的方式,根据社会需要,拓宽学科跨度,注重介绍流行技术,让学生形成多元的知识结构。

三、传授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关系

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且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落后,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为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灌述式的讲课方法,将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形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模式:获取信息量幅合思维(即引导学生按教材和教师的既定模式来思考问题)巩固和应用;将知识表现为固定的理论和众多的答案,要求学生先掌握理论,通过不断地反复使用来加深印象;以课堂讲述为主,把上机作为检验理论的手段,来证明讲授内容的正确性;没能抓住学生作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来改变目前的这种不利情况。学校教育的目的应是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而不是把今后要用到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比如在会计软件教学中,现在的软件都带有说明、演示、帮助、安装、设置等很多辅助文件,如果教会了学生利用这些文件来学习软件操作的技能,那么他们以后就具备了学习各种软件的能力了。在电算化程序设计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也不是教会学习使用某种语言,而是培养学生进行计算机思维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稳定和改进的关系

由于处在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比如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已经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了,而我们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地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所以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改进教材内容。首先是内容上要适当超前,主要内容不要以社会上已经普及的软件为主,而应定位于那些刚刚推出不久但有市场潜力的应用软件。其次,推出和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再次,加快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速度。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融入一些新技术。这样教学内容在三四年左右的时间里,既保持相对稳定,又不落后于技术发展水平,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学中形成一种高科技、现代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完善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范文推荐
  • 10-15 2023年两岁宝宝的生日祝福语越简单越好(大全18篇)
    勇敢面对挑战,只有不怕失败的人才能够真正取得成功。突出成就和收获,展示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励志总结范文,希望能够让大家在困境中找到突破的
  • 10-15 2023年幼儿园亲子教案大班(汇总8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幼儿的个体需求。高中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教学指导文件。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教案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高中教案
  • 10-15 最新医生年度工作总结(精选16篇)
    学生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学生在学习、工作和活动等方面表现的综合概括和评价。行政后勤总结范文中的精彩分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医生年度工作总结篇一
  • 10-15 初三的学生 初三学业成就自我评价(实用8篇)
    在这个重要的场合上,我想向大家先简单介绍一下今天的主题。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准确地捕捉到事物的本质和核心。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XX的成功案例,希望能够给
  • 10-15 教育部工作要求 县教育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优秀8篇)
    团结奋进,闯出新天地。如何处理团队中的内部冲突?相互支持,迈向成功。教育部工作要求篇一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让我们对今后的
  • 10-15 最新葡萄沟教案教学反思(精选11篇)
    小学教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些高二教案范文的成功实施可以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启发,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葡萄沟教案教学反思篇
  • 10-15 最新员工转正申请书新员工转正申请书(优质19篇)
    低保申请书是一种正式的书面申请材料,用于向相关部门申请低保救助。留学申请范文中的成功经验和写作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展示个人魅力和适应能力,提高申请的竞争力。员工
  • 10-15 迎国庆颂祖国演讲稿(通用5篇)
    英语是一门很有趣的语言,通过学习英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这是一份地震安全意识的调查报告,希望借此引起公众的关注和重视。迎国庆颂祖国演讲稿篇一“古
  • 10-15 两只老鼠去郊游教案(优质18篇)
    高一教案区分不同知识点和授课的时间安排,为教师提供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希望下面这份二年级教案范文能够帮助到正在备课的教师们,祝你们工作顺利。两只老鼠去郊游教
  • 10-15 2023年呼吁无偿献血的句子 为呼吁大家无偿献血倡议书(优秀7篇)
    环保标语可以利用幽默的方式,让人们在快乐中接受环保知识。制作环保标语时,可以尝试结合视觉元素,如图形、图标等,增加标语的视觉冲击力。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环保标语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