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2023年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简案(模板13篇)

2023年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简案(模板13篇)

时间:2023-10-14 06:19:44 作者:笔砚2023年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简案(模板13篇)

岗位职责是为了实现工作目标,需要我们通过努力实现和超越。在写岗位职责时,首先要对岗位的职能和要求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岗位职责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编写岗位职责。请大家参考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和修改。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简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

(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个人简历]

崔雪梅,全国“自辅实验”先进个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省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金牛教育专家。她曾在全国、省、市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参与编写人教版四川民族地区《语文》教材与北师大版教师教学用书,30余篇论文、文学作品获奖或发表,独著、参编10余本教学书籍。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简案篇二

这次参加“课内比教学”活动,我所执教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不管伯牙如何弹琴,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伯牙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的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属于中华民族优秀经典诗文。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

本课教学目标有三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伯牙失去知音后悲痛欲绝的心情。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在备课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本课内容特点,主要设计了“自读自悟—品味交流”的教学方法。具体说来可分为学生的“读”和“悟”,“说”和“写”,老师的“导”、“染”、“补”。

“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方法。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让读贯穿始终。新课导入后,就按照“要求学生读准确、读通顺、读流畅”的目标,确定了五个读的环节:一是教师范读或教读,要求学生注意老师读的停顿和语气;二是学生按照提示自读;三是学生试读,老师指导;四是指名通读全文,老师评价;五是全班配乐齐读,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味。然后又“读”“悟”相结合,先让学生凭借注释读懂课文的内容,接着又采用悟中读,读中悟,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伯牙和子期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的真挚友谊,体会伯牙失去知音后的悲痛心情。

“说” 是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我在本课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要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和时间。允许学生发表对课文内容个性化的理解。学生会说的老师坚决不说,学生不会说的要引导学生说,尽量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敢畅所欲言,在交流中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当学生对事物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后,往往能写出真知灼见。学完本课后,我想学生在思想上必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是最有话写的时候,于是我设计了“听着这千古绝唱,读着这动人的故事,你感动吗?面对悲痛与绝望的伯牙,也许你想安慰他,也许你想赞美、鼓励他,也许你还想到了别的,拿起你的笔来写一写吧。”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完全融入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里去。

“导”是新课程理念下老师教学的主要方法。我在设计本课中始终把启发、引导作为我的课堂角色。把引导学生“品味交流”作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手段。不管学生是读中悟,还是悟中读,我都是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

比如在落实“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这一教学目标时,我将“绝弦”作为切入点,首先设置了“伯牙为何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找到“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这一答案。然后又设置“从课文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他们是知音?”等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艺术美以及伯牙、子期之间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的真挚友情。

比如在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时,我设计了“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他除了用琴声表现高山流水,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依依杨柳、皑皑白雪、沙沙春雨——然后又设置“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志在杨柳,志在白雪,志在春雨,你怎么赞叹?”等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伯牙琴技出神如画,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

“染”就是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情境,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发思想的火花。我在设计本课时选择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的效果。比如老师配乐深情的朗读,学生朗读时也配音乐,新课结束时,又让学生在古筝曲《高山流水》中背诵课文。

“补”就是教学内容的拓展。适当的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我在设计本课时涉及了三个方面的拓展,一是新课前拓展,我让学生交流收集的关于友谊的名言名句,顺便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本课中来。二是在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时,我补充了一些伯牙鼓琴时可能想到的景物,像明月、杨柳、白雪、春雨等,引导学生模仿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三是在体会子期死后伯牙的心情时,我补充了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的那首短歌,配以音乐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伯牙失去知音后悲痛欲绝的心情。

最后来说一下板书,我主要围绕伯牙的心情变化来设计:没有知音时—孤独;相遇知音时—欣喜;失去知音时—悲痛,最后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极端方式来悼念逝去的知音。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简案篇三

【基础知识积累】会读会写文中出生的生字新词,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方法与能力】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情感与思想】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拓展与延伸】阅读《伯牙学琴》

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本课采用多媒体flash课件进行教学。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注重友情的民族,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教学提示:学习古文方法有两点:一是要读通,即要符合断句的要求;二是要读懂,即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要求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2、学生读课文,教师加以指导。

教学提示:根据学生读古文的情况,可以判断出学生在文中的哪些地方理解得不够。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课件展示:范读并画面提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教学提示:结合注释理解古文每一句话的意思,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讨论交流,确实自己不能解决的,可以向老师求教。然后,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可用意译的方法,也可采用意译加直译的方法。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对“朋友”感情的体会,自由读古文。

2、学生个性化朗读古文主。

3、学生齐读古文。

4、试着背诵古文,时间大约是5分钟。

伴着高山流水的音乐读古文。

搜集一些关于交友的名言

附: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为知己者死”“管(仲)鲍(叔牙)之交”“刎颈之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忘年之**交”“患难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简案篇四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借助注解读通读懂文言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挚的友情。

3、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挚的友情。

一课时

ppt课件

一、乐曲导入,回顾学法

1、播放乐曲,揭示课题。

师:绝,是断绝的意思,那绝弦应该是怎样理解?

师:谁弄断了琴弦。(老师相机板书伯牙)读课题

4、读完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呢?

二、学习课文

第一步:“读”出韵味。

1、指名读。

2、板书课文中的两个语气词“哉”“兮”,理解并阅读有关句子。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如回答得很好,可以说“妙哉”,一道难题难于解答出来了,可以说“岂不快哉”。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比如“狂风大作,尘土飞扬”连起来就是“狂风起兮尘土扬”。

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对比句子读“善,峨峨若泰山”“善,洋洋若江河”

师:缺少这两个字,读起来感觉怎么样呢?有了这两个字呢?

领读,齐读,

3、自由读课文,

4、再请第一位同学示范读。

师:文言文的学习,朗读是第一位,要求读准确,读流畅,停顿正确,有节奏感,这才会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来。

6、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

第二步:“悟”出知音的内涵。

师:学习文言文能背能讲述故事,还不够,还得学会咬文嚼字,争取每一个字的含义都能理解得准确到位。那先交流,说说你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还有哪些字不懂,哪些句子的意思你知道大概却表达不出来。

(学生交流)

师:考考你们的自学能力。分别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句子一(板书)伯牙鼓琴,钟子期听。

再补充板书“善”,突出对善的理解。

师:善是什么意思。

生:善于,擅长于某种事。

师:何幻善于投篮什么意思,

生:何幻投篮准,别人都比不上。

师:冯海速度快,一百米总是第一名,可跑1500连名都不敢报,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冯海善于短跑,不善于长跑。

师:课文都说谁善于做什么呢?

生: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

生:志在高山,志在河水。(伯牙)

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

生:用心在弹琴,用心在演奏。

3、读出赞赏敬佩的语气。

师:从一个善字看出伯牙与钟子期在音乐方面都有非常出色的才华。他们因为音乐而相识,因为在音乐方面的出色的才华而走到了一起。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这两个人相见,谱写了交友的一段佳话。

4、再读这一句。

师:(补充钟子期识琴的故事)

句子二(板书)

伯牙所念,钟子期得之。

1、念、必、得、之。重点指出之是指伯牙“心中所念”。

2、从课文里哪些描写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都一一得之呢?

3、口语练习。

师:老师现在是伯牙,你们是钟子期,我弹琴,看你们是否能得之。

志在高山,子期曰:“巍巍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子期曰:“滔滔兮若江河。”

志在明月,子期曰:“皎皎兮若明月。”

志在垂柳,子期曰:“依依兮若垂柳。”

志在长路,子期曰:“漫漫兮若长路。”

志在岁月,子期曰:“悠悠兮若岁月。”

……

4、这时,伯牙会是怎样的心情?他会怎么做?说什么呢?

5、读个句子。

学生交流

一是“善”,在相同的领域里有着出色的才华。

一是“必得之”,心相通,相互羡慕、欣赏、理解。

句子三(板书)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理解“乃、复”。

2、对于子期的离去,伯牙为什么会有如此过急行动?

3、除了“破琴绝弦”,发誓“终身不复鼓”,还会有些什么变化呢?

生:钟子期说的话。

师:一边抚琴,一边想起——

生:钟子期的笑容。

师:一边抚琴,一边想起——

生:他们的之间的友情。

师:是呀,伯牙此时,和友人阴阳相隔,悲痛欲绝,他用琴声哭诉对朋友的思念,用琴声来表达对友人的依恋。然后站起身,长叹一声,“子期离去,世无知音”。然后破琴绝弦,以谢子期,悼念知已子期。

4、读出悲壮的味道。

5、欣赏这首用心谱写成的经典名曲《高山流水》的乐曲。

6、在音乐声中朗诵课文。

第三部分:知识延伸,提升课文内涵。

师: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伯牙和钟子期两位就是因为音乐而相识,在音乐中找到了共同语言,相互欣赏,理解,成为知己。其他艺术形式也有如此魅力。

比如说书法艺术,也可以从书法艺术中得到享受。播放音乐,欣赏徐老师的书法作品。谈谈对这幅作品的理解。

比如说诗歌,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很多诗人因为诗歌走到一起,分享诗歌带来的快乐,享受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带来的快乐与友情。欣赏老师创作的诗歌《父亲》,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三、总结课文

1、播放音乐,点名入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师:学完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1、加强学习,提高艺术修养。

2、艺术并不遥远,就是我们身边。用心去领会,用心去创作。

3、珍惜友情。

4、再读课题。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4、扩写故事。(3、4二选一)

五、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俞伯牙所念

知音

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简案篇五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的魅力。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一课时。

课件。

一、导入新课,出示:“欲解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叹良金美玉何人晓,恨高山流水知音少”(元金仁杰《萧何月夜追韩信》)。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薛涛(唐朝代)作品《寄张元夫》);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唐牟融《写意》)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月夜弹琴》李白)。让同学读读。同学们,刚才我们所读的诗文中都隐含着一个千载流传,令人吟诵至今的感人故事。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读题。

知道这个故事的两主人公是谁吗?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他弹琴的技艺很高。而钟子期却和他大不相同,他不会弹琴,只是一个在山中靠打柴为生的樵夫。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怎样一段感人的故事呢?就让我们来学习课文《伯牙绝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接下来我们来读读这个凄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把握节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文。

3、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它要求读出文章的节奏美。现在你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能否把握住文章的节奏。

4、指名读文,指导读出文章节奏。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我们了解了吗?

三、初解绝弦

1.理解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地放弃弹琴。)

四、再解绝弦

(一)何为知音。

1、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学生研读课文后交流。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引导赞叹(好啊,真好啊,妙啊,多妙啊等)

引导读好句子。从以上三句我们有些什么体会(伯真会弹琴,想表达什么就能表达什么,子期真会欣赏,伯弹什么他就能听出什么)

3.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他们真是心息相通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二)相遇相知。

1.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出示资料)

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宫廷琴师,被人们称为“师仙”。他弹琴,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

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心里一直非常失落。

有一年,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在一座小山下。晚上,他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这个人又说:“这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是个打柴的人,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不禁惊喜万分,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相谈甚欢,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3.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4.知音欢聚,一定非常欢乐、非常融洽,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三)知音之死。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3.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五、深悟绝弦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读课文。

3、悟友情

可见知音难觅,知已难得啊,千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志士在他们的诗文中歌颂着知音知已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六、回味绝弦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俞伯牙所念(琴声)

知音

钟子期必得之(心声)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简案篇六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语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四季诗音,入情入境

1、大屏幕播放水墨动画,欣赏四季风光

2、学生交流

3、诗人善于用文字表达所见所感,画家用丹青挥洒情致,那么音乐家呢?——(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画面的结合,促进学生的表达愿望,在开篇就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二、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2、自由读文了解这是一篇文言文,与平时所学课文不同

3、学生独立自由学文

(设计意图:把文章内容形象生动、直观美观、动态地呈现给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文言文的特殊性设计了教师范读,朗读提示,文体介绍、故事人物四个版块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不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更便捷地读好文章,还可以利用电子课本中的热键初步了解文章大意,也可以对文言文独特的文体以及故事中的人物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4、检查学习情况(词语、字意、朗读)

三、析文品词,深入学文

1、交流你读懂了哪一句的意思?(学生对文章句意初步理解)

2、抓住重点语句:文章中哪几句具体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引出重点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学生交流

3、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文言文用语简练,文中的“峨峨”“洋洋”二词分别形容了山的高大与水的宽广如果单一地按照注释来理解,就只能了解意思,而很难将其形与意很好地结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不仅安排了图片,还穿插了视频,将音乐,画面与文字相结合,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了铺垫)

4、拓展想象,句式训练

a)学生打开拓展想象,根据画面配以音乐欣赏,用文中的句式练习说话“当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

b)学生交流,点评

c)小结: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中所想,我的好朋友必定知道,这是怎样的朋友啊?——引出“知音”

(设计意图: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就是句式训练在这一环节我通过电教媒体提供给学生的词语及图片的内容为“杨柳依依”“波光粼粼”“风雨凄凄”“落叶纷纷”“流水潺潺”“炊烟袅袅”我将景、音、词、句巧妙结合,让学生在进行举式训练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相关的图片及音乐,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为学科服务的一大特色也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

3、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所以在学生了解文本情感后,我即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利用电教媒体,配以音乐、图片,入情入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大声地、动情地、陶醉地朗读是体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最好方式,也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促进了学生与文本、教者的情感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深悟绝弦

1、过渡:无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出示句子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学生思考: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

2、学生交流,

3、在子期的墓前,伯牙曾经用一首短歌来悼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课件播放“追悼子期”)

4、同学们,面对伯牙的痛苦与伤心,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5、配乐自读

2、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已经对《伯牙绝弦》的故事有了更深的感受,因而再一次的朗读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

四、旁征博引,了解友情

2、学生交流

3、屏幕出示表现友情的相关图片配以音乐缓缓播放

希望我们都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真诚和友善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朋友

(设计意图: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相关网络资源不仅能了解古今中外的友谊故事、描写友情的相关诗歌、赞美友情的名人名言以及关于友谊的艺术作品还能丰富学生对友情的认识,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对待友谊学生在自主浏览了相关资源后,会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思想与文中的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所念

知音

钟子期善听必得之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简案篇七

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兴趣。

2、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悟、情景体验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古文化如璀璨的珍珠,熠熠闪光。瞧,这颗颗珍珠,你能将它收入囊中吗?

出示与知己好友相关的诗句:

(1)海内存知己,

(2)桃花潭水深千尺,

(3)又送王孙去,

(4)有朋自远方来,

(5)士为者死。

请任选一句填空。相机提问:第(2)句作者是谁?第(4)句出自哪里?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发生在2000多年前春秋时候的一个文言文故事,出示课题:《伯牙绝弦》。谁来读题。指名读,老师评价:第一次就把最难读的一个“弦”字读准了;读得清晰响亮,字正腔圆。让我们一起读课题。齐读课题。

3、伯牙是名满天下的琴师,应该爱琴如同自己的生命,为什么要绝弦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故事。

1、请同学们以自己的节奏大声地读课文,至少读两遍,碰到难读地方的多读几遍。

2、读通顺了吗?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遍,这一遍在读的时候,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有困难的可以看看大屏幕上的停顿来练练。

评价2:读文言文我们要读出停顿与节奏,才能让人感受到古文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4、老师最喜欢这两句话,师范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们也来读读,可以想象古人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动作来读。

5、这篇课文中这句话最难读,谁来试试?出示: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几遍读下来,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文章写了哪两个人?板书:伯牙钟子期

钟子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钟子期,楚国人,生活在汉水边,是一位以砍柴为生的樵夫。)

2、课文哪句话写出了他俩的的特点?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指名读,请读出你的理解。

(3)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我们一起来读出他们的特点。齐读。

3、同学们,课文哪两句话具体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特点?请用“——”划出来。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这一句,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读读这句话,想想从什么地方体会出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听?

——评:真好,你把古文内容理解了。从哪个词看出是心里想到?(志)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此时钟子期的脑中浮现出了什么样高山?(板书:高山)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指名说。

(出示:高耸入云、直插云霄、巍峨耸立、巍然屹立、雄伟挺拔)齐读词语。

你看,那么多画面钟子期用哪一个词表达出来的?(“峨峨兮”)这古人写话如此简洁,这就是古文的魅力。除了“峨峨兮”还从哪个词感受到山的高?(泰山)泰山是五岳之首,让我们一起来读出泰山巍峨的气势来。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简案篇八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

3 积累中华经典文化,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记忆背诵。

难点:感受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课件

一揭题导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古往今来有关交友的名言很多,而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个有关知音的千古流传的故事《伯牙绝弦》。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会对友谊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二 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1 自由读放声读,读准字音。

2齐读,注意感受节奏和韵味。师范读,进行指导。

3 同桌互读,互相评议,指出不足。

三认识伯牙,理解题目

1听伯牙学琴的故事,了解伯牙。(俞伯牙:楚国著名的音乐家,天下操琴的高手)

2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

3默读课文,思考:伯牙为什么要绝弦?

4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四 解读绝弦之因

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出示课件,由钟子期的赞叹,想象一下那琴声再现时的场景。师播放高山流水乐曲。

6再次聆听高山流水,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五 深悟绝弦,感悟知音

1再次聆听高山流水,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1钟子期死后,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诗,出示短诗,学生读并体会。

2面对伯牙的痛苦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

3交流交友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4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言文,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朋友呢?

5小结:知音难觅,如果你有幸遇到了,希望大家向伯牙对钟子期那样去珍爱。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简案篇九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课前播放《高山流水》

从这委婉动人的旋律里,我们似乎倾听到了一段委婉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在这段音乐的引领下走进《伯牙绝弦》的故事。

板书《伯牙绝弦》指名读,齐读。解题,质疑。

1.自由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

2.范读,出示画停顿的内容自己再读古文。

3.指名读,齐读。

几遍读下来我们知道了文章写了两个人?(伯牙,钟子期)

1.(出示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说说你有何了解?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善:善于,擅长)请生读,鼓作何意?从哪里了解到?(下面注释)从文中的注释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齐读,读出二人的特点来。

师:从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用笔画出。指名回答。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细细读读第一句:你有何体会?

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此时钟子期心中浮现怎样的高山?

(巍峨,高大)文中用一个词来形容是?(峨峨)

请生读读出巍峨的气势来。(过渡)孔子曾登泰山而小天下再读读,体会高山的巍峨。

再读子期的话,从哪个词体现钟子期善听?(善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好啊!读出它的味道来。

区别四个善的不同意思。指名读,齐读。从哉,兮两个语气词你又作何体会?再读。

3.用相同方法学习第二句。男女生配合读。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5.出示伯牙与子期相遇的资料。说说伯牙心情如何?伯牙会对子期说什么?写下来。

交流汇报,师适时点评:

过渡:伯牙和钟子期多么想像高山流水一样相伴相随。他们约定来年中秋再聚首。第二年当伯牙如约而至时,等来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死(指名读)伯牙此时心情如何?再读。

6.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从哪里看出?齐读感悟,

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碎的仅仅是琴吗?再读最后一句。

听《伯牙吊子期》音乐感受伯牙的

绝望,再读。

伯牙绝弦只因伯牙所念再无人得之。齐读,感受绝弦的美丽。

伯牙

绝弦

知音

钟子期死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所学的第二篇古文,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从文字上看,又是比较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属于学生易于接受的一篇文章。于是我对这节课的定位是让学生读通、读懂文本。纵观这节课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读入手。引导学生从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范读,指导读好停顿,再到个别读,到理解感悟读,层层显示出不同环节读的任务。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感知。很多意思自己就能体会,内化。

二、文言文或古诗词可以说是一个整体的意象。一些重点词句固然需要引导理解,但如果过多地注重于此,则肢解了文言文本身的的整体性或文言文的韵味(语言美)。于是,如何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与感受文言文的韵味、节奏美上寻求一个平衡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教师的过渡语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我按原文呈现的顺序进行品读,先对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善鼓进行理解,然后用:读读句子,你从哪里体会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以过渡到下面诗句的教学,既完成字词的理解,又保护文章的整体性,在其它的环节中我也尝试插入一些辅助的资料,渲染气氛的语言,把古文的意思连贯起来。使整节课浑然一体。

三、注重对学生的点评。点评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最好渠道,在朗读时针对学生不同层次的朗读予以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朗读目的,提高朗读效果。在感悟文本时我适时插入一些能加深体会的话,如学生写完:伯牙会对子期说什么?在汇报交流时,我给了:相识满天下,知音只一人。以前是满面春风皆朋友,如今是有缘千里来相会。琴声懂心声懂志向懂,胸怀也懂。这些语言帮助学生把对知音的体会推向高潮。

当然教学中,我对一些词句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伯牙与钟子期互为知音,善弹善听的特点还不到位。以致学生朗读缺乏激情。在与学生的交流时还缺乏教育机智,在教案的'预设与生成时没把握好学生的反馈信息。在今后教学中努力做到扬长避短,争取在教学上有新的飞跃。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简案篇十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课前热身:这节课我要和我们六(1)班的同学给各位领导老师献上一节精彩的课堂,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好,有点我们六(1)班的味道。那么我们首先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到来。(掌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老师就考考大家

填空: , 天涯若比邻。

相识满天下, .

桃花潭水深千尺,

,欲觅知音难上难。

谁能起来把它们补充完整啊?(分别抽学生)

补充完整后学生齐读》

师: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以上这几句古诗都是描写什么的呢?生: 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师:自古以来纯真的友谊被人们所歌颂、所颂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就是描写真正友情的一篇古文。 师:板书:伯牙绝弦,(出示课件)

二、理解课题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生:伯牙绝弦。(师适时评价、纠正。再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个题目中绝的意思。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

三、学习课文

生:自由读

师:哪个同学起来读一遍

生1:读,生2:读。

师:请同学起来读。

生1,生2.(适当评价,适当给以掌声,读古文不但要注意节奏和停顿,还要注意读出感情)

师: 同学们齐读一遍

四、总结全文

师: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这真是让人痛不欲生、撕心裂肺啊。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得遇知音而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简案篇十一

一、默写全文。

二、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师旷鼓琴,通乎神明。“玉羊,白鹊翱翔,坠投。”(古人,以五羊白鹊为“玉音协和,声教昌明”的瑞征)师旷曾为晋平公奏“清徽”,一奏,“有玄鹤二入”,再奏,“而列”,三奏,“延领而鸣,舒翼而舞”;又奏“清角”,遂有玄云从西北方起,风雨骤至,“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

1、翻译全文。

2、描写师旷技艺精湛的句子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答案:

一、(略)

二、

1、师旷曾经为晋平公奏“清徽”,当他用奇妙的指法拨出第一串音响时,便见有2 只玄鹤从南方冉冉飞来。当他继续弹奏时,玄鹤的鸣叫声和琴声融为一体,在天际久久回荡。师旷又为晋平公弹奏“清角”,当一串玄妙的音乐从师旷手指流出,人们就见西北方向,晴朗的天空徒然滚起乌黑的浓云。当第二串音响飘离殿堂时,便有狂风暴雨应声而至。当第三串音响骤起,但见尖厉的狂风呼啸着,掀翻了宫廷的房瓦,撕碎了室内的一幅幅帷幔,各种祭祀的重器纷纷震破,屋上的瓦坠落一地。

2、(略)

相关资料:

师旷,名旷,字子野,晋国主乐大师( 今山西洪洞) 人。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晋悼。平年间。师旷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又称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是当时著名的大音乐家,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他还是位杰出政治活动家和博古通今的学者,时人称其“多闻”。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简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设计:

1、出示课题:伯牙绝弦

2、了解伯牙,解释“绝”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吗?

3、现在你脑中冒出的问题是什么?(既然伯牙是著名的琴师,应该爱琴如同

自己的生命,却为何断绝琴弦呢?)

1、请同学们以自己的节奏大声地读课文,至少读两遍,碰到难读地方的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评价:读文言文我们要读出停顿与节奏,才能让人感受到古文的节奏美与韵律美。有困难的可以看看大屏幕上的停顿来练练。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

3、练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读得很好。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文言文的中有些字词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参考书中的注

释或者词语手册再去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你读懂了?

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1)善是什么意思?文中还有两个善字,你能猜出什么意思吗?

3、从课文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

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好啊,就像高高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了感叹地说:“真妙啊!就像宽广的江河在我心里流过。”)

(3)你从这句话中还能读出什么?

理解他们的心意相通。

(4)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的弹奏水平很高?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如何理解?

伯牙心里想到高山,琴声就表达出高山,心里想到流水,琴声就表达出流水。

(5)带着这种感受读读。

(6)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表现高山流水,还会表达什么呢?

教师小结:伯牙的琴声中有自己高远志向的表白,有内心怀才不遇的郁闷,有对亲人绵绵不绝的思念,更有对大自然美丽风景的赞美。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雨雪,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

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琴声中每一份情感都能得到钟子期的心领神会,每一首曲子都能得到钟子

期恰如其分的评价,面对如此善听的钟子期,伯牙又会是怎样的心情,他会对

钟子期说什么?

这样情投意合,这样的心意相通,他们真是——知音呀!

2、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四、感受知音离世之悲,感悟绝弦

1、知音相聚,是如此的和谐、美好、欢乐,短暂的相聚过后,两人分别。相

约在明年春暖花开之际,再度相聚,伯牙苦苦等待,日夜盼望,盼来的却是子

期去世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伯牙的心情是怎样的?

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齐读,伯牙怎么说?(谓世再无知音)

3、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要知道,伯牙可是当时楚国一流

的琴师呀!(琴声最美妙,也没有人懂得真正欣赏。伯牙又要回到无人理解,

无人倾诉的痛苦中,于是就:齐读: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乃”是什么意思?

(2)伯牙断绝了琴弦,断的仅仅是琴弦吗?还断绝了什么?

(3)当你理解了伯牙的心情,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伯牙来到子期墓前,破琴绝弦并写下了一首短歌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诗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4、此时此刻,我们都被伯牙的深情感动了,你想对伯牙说什么?是想安慰他、赞美他、还是鼓励他劝慰他呢?请写下来。

5、子期一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留下这一段凄婉动人的破琴绝弦的故事。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简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故事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的真挚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讲伯牙绝弦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弦”的读音。学生试读“弦”。

3、解题质疑,理解“绝弦”,并提问学生通过什么知道的。渗透根据注释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4、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课题后有什么疑问,伯牙为什么绝弦?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课件出示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流利。

2、指名读课文,适当让学生评议。

3、范读课文。感知课文节奏。

4、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出节奏。

5、齐读课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三、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1、通过几遍读下来,我们已经知道课文中有两个人物。让学生找出来,指名说。板书:伯牙、钟子期。

2、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爱好呢?在课文找一找。指名读第一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善”的意思。板书“善鼓琴”、“善听”。

3、从课文中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自己读课文,把你读懂的交流一下。

4、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第二、三句话。提问学生这里的 “善”表示什么呢?还可以怎么说?用自己的话替换一下。并视频展示伯牙和钟子期相识部分。提问: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刚才的视频 吗?学生汇报。

5、是啊,伯牙所想到的,钟子期就能从琴声里听出来,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读一读,品一品。

6、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谁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交流,视频展示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内容,感悟何为知音,板书:知音。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悲伤情感。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1、我们都知道伯牙是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以前他的得到的只是表面的赞美,肤浅的赞美。体会伯牙遇到钟子期时,心情怎样?学生自由说。

2、无奈知音已去,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3、有记载,钟子期死后,伯牙在钟子期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课件出示诗歌,学生读诗歌,进一步感受伯牙的悲痛心情。

五、回味内容,升华中心。

3、学生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内容。

4、如此动人的故事,你们想不想背下来呢?自由朗读,试背课文。

5、这的确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乐。

6、让我们再次在音乐声中诵读全文。

六、作业: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