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条据书信>最新文成公主进藏教案板书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优质8篇)

最新文成公主进藏教案板书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优质8篇)

时间:2023-10-13 14:51:12 作者:雅蕊最新文成公主进藏教案板书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优质8篇)

安全教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以下是一些五年级教案的实战经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板书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课前,我们收集了许多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下面谁来谈谈对文成公主的`了解?

教师: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取和亲的政策。为了促进唐、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文成公主远嫁藏王松赞干布,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为汉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二、初读课文

根据“阅读提示”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

1、指名学生读生字。

大臣求婚绢花豌豆沼泽地吉祥可恶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说说课文的大意。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归纳:求婚成功——文成公主进藏——文成公主的贡献。

五、重点交流“进藏”部分

1、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那么课文的哪些部分具体地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第五至第十三自然段。)

2、浏览课文第五至第十三自然段。同桌讨论“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了几件事”?

3、交流汇报。

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发生了四件事

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来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

在沼泽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

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屋子纪念他;

遇见神鸟天鹅,动身前往拉萨,途中把乃巴山背走。

4、自由读读第五至第十三自然段,想想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部分内容简要地讲述出来。同桌互相讲,指名讲讲文成公主进藏这部分内容。

六、学习其他几个自然段

2、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

七、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教师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八、布置作业

1、《文成公主进藏》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回家后请你把故事简单地讲给父母听。

2、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力布》等民间故事阅读。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板书篇二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谈谈对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和西藏的了解

二、查自学:

1、检查生字。

拉萨大昭寺松赞干布吐蕃仰慕唐太宗嫁遥远陌生依恋书籍牦牛

2、查词语,质疑解释。

3、读课文。

三、说课文大意,划分段落。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2、学生独立分段,说段意。

3、交流评议。

一(1)为了纪念文成公主进藏的事迹,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二(2、3)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接受松赞干布的求婚,乐意进藏。

三(4――6)文成公主进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四(7)文成公主为建设西藏做出贡献,藏族人民永远怀念她。

四、按课后第1题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五、交流、评议,随即朗读有关课文。

(2)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什么?(理解所带的人、物都是为了促进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是为了个人享用。)

(4)西藏人民为什么热爱文成公主?(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回答)质疑问难。

六、学生默读课文,列出复述提纲。

七、交流提纲、评议。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

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

八、学生复述。

1、各自准备。

2、指名复述,评议。

3、同桌复述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板书篇三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师述: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要求:用讲故事的语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2、交流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引导: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什么人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文课程。本课教学努力体现这一教学理想。以读为本,以“动人”为主,开展研究性阅读。引导学生在探究阅读中实现情感升华,在探究阅读中发展学生个性,并教会学生学法:自渎理解--体会想象--交流体会--朗读展示。引导学生课内外紧密结合,感受文成公主的“动人”。通过初读、研读、交流,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达到共鸣。让生领悟到所有的动人都是因为文成公主,因为她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而自我牺牲精神,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实现认知的构建。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板书篇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自己列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2、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懂得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要为促进民族团结作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文成公主以民族团结为重的精神,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难点: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课件、

板书与电教媒体设计: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

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谈谈对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和西藏的了解

二、查自学:

1、检查生字。

拉萨大昭寺松赞干布吐蕃仰慕唐太宗嫁遥远陌生依恋书籍牦牛

2、查词语,质疑解释。

3、读课文。

三、说课文大意,划分段落。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2、学生独立分段,说段意。

3、交流评议。

一(1)为了纪念文成公主进藏的事迹,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二(2、3)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接受松赞干布的求婚,乐意进藏。

三(4--6)文成公主进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四(7)文成公主为建设西藏做出贡献,藏族人民永远怀念她。

四、按课后第1题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五、交流、评议,随即朗读有关课文。

(2)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什么?(理解所带的人、物都是为了促进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是为了个人享用。)

(4)西藏人民为什么热爱文成公主?(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回答)质疑问难。

六、学生默读课文,列出复述提纲。

七、交流提纲、评议。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

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

八、学生复述。

1、各自准备。

2、指名复述,评议。

3、同桌复述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板书篇五

各位老师:

蠹液茫

犝獯瓮盘迦,我们学校上的是《文成公主进藏》。首先选课也是好事多磨,因为选择范围太广,竟让大家没了意见,结果我们就去征求学校特级教师工作室的盛新凤老师,她刚在我们学校上了一堂《青海高原一株柳》,那份高原情结打动着每个人,她建议我们不妨上上《文成公主进藏》,这是她一直想上而未上成的课。于是,我们也藉着这份情缘开始了对《文成公主进藏》的磨课。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个民间故事,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文成公主经历千难万险到达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加强了藏族和内地的交流。文章重点描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赞扬了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文成公主进藏》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故事长廊”为主题进行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并激发学生讲故事的欲望。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有它自身的文体特点:语言直白,通俗易懂,情节虚构。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真实历史为依托,以“求婚—进藏—贡献”的顺序,以进藏的过程为重点。有意思的是,在文中,“求婚”安排的是史料,而进藏的过程赋予了神奇的色彩。如何读懂作者寄寓文成公主身上的神性?首先要读懂老百姓对她的情,民间故事是流传在民间的,所以,在这个故事中,有很多信息值得我们去关注,老百姓把身边的一切都跟文成公主联系了起来,达尤龙真的树木北稀南密,路纳这个地方牛羊长得肥壮,还有乃巴山的脚印——这些无不折射出藏族人民对公主的情。公主为何会充满神性?这归功于在四十多年间,对西藏做出的贡献,这是她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做出的贡献。这恰恰是文本的空白处留给读者遐想的空间。所以整堂课我们以“神性”——“人性”——“神性”的探究过程展开。

根据对教材的反复琢磨,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激发对文成公主的崇敬之情,初步了解民间故事。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说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板块:

一、古文导入,了解历史。

一、读讲故事,初悟神性。

二、创编故事,回归人性。

三、再读故事,升华神性。

下面说说具体的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通过一组富有西藏风情的图片欣赏,帮助学生拉进与西藏的距离。从世界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作为背景,出示古文“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夸后世。”这里出示古文,只要学生能猜到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为文成公主所建即可,让学生了解史书中的真实信息,初步渗透史实与民间故事在文体上的不同点。

第二个环节:初读故事,感受文成公主的“神”。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四上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预习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前安排了学生预习,在检查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安排三个环节:第一: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通过用设计“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和“哪些词让你联想到古代”这两个问题,把词语教学和检查自学课文内容相结合。第二:运用课题“文成公主进藏”,理清课文思路,直奔重点。课文分三部分:求婚—进藏—贡献。尽管历史上有五难或六难婚使之说,我们虽觉不舍,但还是把重点放在了主要内容——“进藏”上面。第三:梳理进藏过程中的事件,运用几个词来概括一段话,同时安排学生板书,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

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安排了简要复述故事,这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通过组内说一说,个别说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从学生的声音、表情、语言是否流畅等角度,在评价中指导,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增强转换语言的本领。学生在讲“找树干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乃巴山”时,轻轻点拨三个字“找、撒、背”,一来把握复述故事的基调——“神奇”,二来引出:你认为文成公主进藏是“容易”还是“不容易”的思维碰撞,进藏容易是因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是个无所不能的神,而一个不容易则留给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间。

第三个环节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我们所做的一个尝试。填补文本的空白,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动手写一写的过程中,让文成公主回归人性。课文中所描述的是文成公主传说中的进藏过程,其实文成公主真实的进藏过程是充满艰辛的,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们制造了这样一个悬念后,我们预设了四个小环节:

1、回归文本,从课文重点句、重点词(跨过、翻过、终于等词)体会艰辛。

2、出示进藏路线图,让学生从蜿蜒曲折的行进路线中感受唐蕃古道的崎岖不平,快速出示经过的地名,再次感受进藏的艰辛。

3、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让学生想象路途中遇到的困难,感受道路的艰辛。

3、出示历史学家提供的一段文字信息,再加上课前我们布置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以上三个环节主要是为学生的想象写话做铺垫。

4、展开想象,把遇到的困难写具体,让学生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第四个环节主要是对文本的升华,对文本作适度的拓展,体会老百姓对文成公主深深的情。首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从民间故事的字里行间找到已浸润到百姓生活中的,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如“乃巴山的脚印”“内地桥”等,再一次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其二,补充相应图片资料,如“公主柳、公主柳、公主塑像”等进一步感受藏族百姓对文成公主的深厚感情。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本节课的设计就围绕着进藏展开,一条线索是想象中文成公主进藏的情景,一条是真实的进藏情景,想象与真实两者交融,给学生留下一个既神奇又真实的人物印象。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板书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师述: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

要求:用讲故事的语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2、交流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引导: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什么人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板书篇七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师述: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要求:用讲故事的语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2、交流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引导: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什么人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课后反思: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板书篇八

生1:空气稀薄……平均海拔近4000米。

生2:干季雨季分明,……

生3: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生4:西藏距长安有3000多公里,一路上……

师:还有那些方面和我们这里不同?

生1:饮食习惯上不同…………

生2:生活习惯上不同……

生3:风俗习惯上并差异很大…………

生1:为了民族团结,……

生2:要顾大局,就要离开亲人和家乡……

生练读。

生的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你为什么要这么读?你从她的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谁认为自己能读得更好?你能否给她提个建议?(友情提示)

师:好,你们是真正的从内心读出了你们的感受,现在我们能否概括一下“动人”在哪?

生1:远嫁他乡。

生2:乐意远嫁他乡。(自愿的,为了民族的团结牺牲自己,动人在“乐意”)

师板书(乐意远嫁他乡)。

师:还“动人”在哪里?

生1:文成公主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进行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

师:动人在哪呢?

生1:一般的公主出嫁带的是金银财宝,她却带着……

生2:文成公主带着这些东西,为的是西藏的发展和建设。

师补充,生交流。练读,读出感人。指名读,师生评价。

师:一路上,千辛万苦,为了西藏的发展,你们知道文成公主具体带了哪能些东西吗?你们知道走了多久吗?(二年)

相关范文推荐
  • 10-13 工作培训心得体会(汇总9篇)
    学习心得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学习。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军训心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帮助。工作培训心得体会篇一自8月底参加20xx知
  • 10-13 2023年社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活动简报(汇总8篇)
    一个好的企业标语能够不断提醒员工和顾客企业的使命和目标。除了文字的表达,还可以考虑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来增强企业标语的表现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富
  • 10-13 2023年四年级麻雀教案(大全11篇)
    高中教案既要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教学要求,又要适应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做到既有的教和学之间的有机结合。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一些有关初三教案的实用案例,希望对你的教学有
  • 10-13 最新忆铁人学铁人心得体会(精选8篇)
    实习心得是锻炼自己写作能力和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可以提升表达和思考的能力。下面是一些成功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参考和思路。忆铁人学铁人心得体会
  • 10-13 中班千变人教案的教学反思(模板15篇)
    教案包含了教师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的全面考虑,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这些初一教案范文兼顾了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中班千变人教案的教学反思篇一1、激
  • 10-13 最新行政人员的求职信(优秀8篇)
    梦想是指一个人对未来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目标,它激励着我们奋发向前。梦想的实现需要规划和行动,可以在文章中展示自己的计划和努力。我们可以从以下范文中找到共鸣,或者
  • 10-13 最新酒店申请书最合理(优质8篇)
    辞职申请书的核心内容是清晰表达自己的离职意愿,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劳动仲裁申请书示例,希望能为大家在写作中提供一些帮助。酒店申请书最
  • 10-13 2023年黄山奇松试讲教案(优秀8篇)
    教师在编写初三教案时,需要兼顾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为你整理了一份一年级教案合集,希望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黄山奇松试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
  • 10-13 奥尔夫音乐公开课教案中班(优质9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前预设学生的学习困难和解决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初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奥尔夫音乐公开课教案中班篇一1.通
  • 10-13 食堂员工年终总结 学校食堂员工个人工作总结(汇总8篇)
    考试总结是对自己在考试中的表现进行回顾和总结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知识点总结范文,供参考学习。食堂员工年终总结篇一时光飞逝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意味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