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最新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心得体会(通用8篇)

最新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心得体会(通用8篇)

时间:2023-10-12 22:32:58 作者:GZ才子最新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心得体会(通用8篇)

通过写学习心得,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与他人交流和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学习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心得体会篇一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操作材料来获取相应知识的自主活动。因此,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是引导者和观察者。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教师没有察觉到角色转换的重要性,还是把自己放在主体地位上,这对幼儿学习活动的进行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正确的进行观察与指导,已经成了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当前面对的重要问题。在本文中我将从三个方面出发,谈一谈我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是如何进行观察和指导的。

区域活动的开展应该能够与幼儿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因此我们幼儿园教师应该注意在投放材料时与各个活动区域的主题相互对应,并根据活动的进程及时地进行适当的、有计划的调整和补充材料。这样能够让幼儿在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之中进行大胆的探索,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班级开展的主题《蔬菜乐园》中,我在活动的生活区投放了花生、玉米和蒜头,还有塑料刀、锤子、石头、勺子等工具。在活动过程中,一开始先引导幼儿选择不同的工具来花生、玉米和蒜头,接着,引导幼儿试试用什么工具来剥它们最快,最后,启发幼儿思考这些剥好的花生、玉米和蒜头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因为已经投放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材料,幼儿对材料很感兴趣,能自主选择适宜的工具来剥也能比较哪种工具剥得最快,对剥下来的花生、玉米和蒜头,有的幼儿把花生放在自然角种;有的幼儿把花生和玉米拿去美工区进行粘贴画;有的幼儿把蒜头捣成泥……这样,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对各种蔬菜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与此同时,幼儿的自主动手操作能力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锻炼,主题活动的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观察是区域活动的基础,是教师参与幼儿活动的前提。我认为在区域活动的展开过程中教师的观察对象有材料和幼儿两个。

1.从观察材料出发。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观察幼儿对材料的感兴趣程度,并以此为依据适时地进行调整。在活动开展的前期,我们教师应该观察所用材料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因为只有当教师投放的材料适合参与活动的幼儿时,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才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进行自主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如:在一次区域活动“制造屋子”中,我在给幼儿提供纸箱等材料的同时,还注意观察材料是否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因为大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强,材料要相对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在观察中发现材料不合适,教师可以及时的更改或补充,以提供最佳的活动体验。

2.从观察幼儿出发。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结合全班幼儿的情况来观察,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单独观察一些个体。如在观察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各个幼儿探究行为发生的原因、幼儿的实际感兴趣的材料和需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的情绪变化。在收集到这些因素之后,我们就可以以此为根据分析活动的成果,及时的做出相应调整,使幼儿能够在高效的活动中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了解幼儿的活动进程,观察幼儿的兴趣是什么,从而找到合适的指导时机。但是,在幼儿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避免用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幼儿的活动,给幼儿一定的自由选择与决定的空间。我们教师只需要留心观察幼儿的具体活动情况,在幼儿真正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很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幼儿能够很轻松地解决面对的问题,有的幼儿在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时就会放弃活动。在观察到幼儿有放弃活动的倾向时,我们教师就应该开始介入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比如,在一次区域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了恩恩在“餐厅”里独自一个人玩“餐具”并且神情非常沮丧。我走过去他怎么了,他便向我说“餐厅”里没有客人,不想再继续下去了,我说:“我们一起来告诉别的小朋友,今天餐厅有优惠,好吃还不贵!”随后我们一起为恩恩招来了不少小客人。在我的介入指导下,恩恩获得了面对问题的能力,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他就有了解决的方法。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还容易发生一些争执,这时教师应该及时介入,帮助幼儿化解矛盾。比如在一次活动中,汐汐和豪豪都争着当“理发师”一度导致“理发店”的生意无法进行,我看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介入,让他们合作帮我设计发型。随着合作的进行两个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化解掉了,最后两个人决定合伙经营他们的“理发店”。

总之,在区域活動中,我们幼儿园教师要时刻观察,注意幼儿的活动情况,引导幼儿更好的参与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进行探究,同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这样幼儿就能在区域活动之中,收获知识并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心得体会篇二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校学习的重要模块,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语言发展、艺术特长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自20xx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称《指南》)实施以来,幼儿教师的区域活动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指南》的出台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指导与促进意义,如何在《指南》背景下充分发挥观察与指导作用,灵活高效开展区域活动,是目前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棘手任务。诚然,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对幼儿健康目标、语言目标、艺术目标等的实现都很重要,在《指南》背景下优化观察与指导策略,促进区域活动高质高效开展已然迫在眉睫。

1、幼儿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要求

观察是指导的前提,想实现区域活动的优化开展,要重视多元观察策略,做好观察工作,从而实现以“观察”促“指导”。而想做好基于观察的活动指导,了解观察与指导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步。也就是说,教师要遵循以下观察要求:一是观察要具有计划性。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即观察对象是个别还是全班,观察的时机、观察方法的选择等都要有秩序地列出来。二是遵循目的性原则。观察必须有一定的目的,不可盲目随意观察,即教师要根据区域活动主题、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等确立观察重点、难点等。三是观察要有客观性。观察要尊重事实,不能靠主观臆想以及自身经验。四是观察要有系统性。也就是说,观察要反复、系统、科学进行。

2、教师要巧用多元化的观察策略

观察是指导的基础,对指导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具体来说,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直接观察法。这个方法是最普遍的观察方式,它简单易操作,十分随意,所获信息较为直接、原始。该观察方式主要包括两种观察策略,即个别扫描法及全班扫描法。前者是指教师对全班幼儿学习状况进行观察,后者主要是针对某一个幼儿进行观察。例如,幼儿a总是在区域活动中萎靡不振,参与性差,这时教师便可通过对幼儿a的直接观察,找到科学的指导与促进策略,帮助其提升活动自信。二是清单观察法。该方法是指通过列清单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观察,目的性较强且全面。三是系统观察法。该策略需要做记录,并通过记录进行系统观察,达到观察与指导的目的。

1、基于区域活动的规则强化常规指导

所谓接受指导策略,就是对学生进行“讲解――接受”式的活动指导,这一指导策略能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作用,帮助幼儿实现语言组织、语言优化、语言运用、语言智力等语言发展目标。诚然,接受指导策略的第一步便是制定活动准则,制定迎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规则,以此来强化常规性指导。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活动规则不仅包括基本物质活动规则,也包括幼儿人际相处规则。鉴于此,教师在制定区域活动指导规则时,既要处理好幼儿与活动材料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以及幼儿与整个区域活动的关系。例如,在幼儿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教师可以制定尊重他人、互相谦让、共同分享等活动指导规则;在幼儿与活动材料关系处理方面,可基于不同材料的用途进行系统讲解,使幼儿正确使用,杜绝浪费。

2、巧用随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

随机指导是幼儿区域活动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指导策略,它属于语言类的接受性指导策略。巧用随机指导策略,可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及探索求知欲。具体方法是:一是巧设疑问,提高幼儿探索的深度。幼儿的探索属于浅层次的,教师可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导幼儿进行深层次探索。二是帮助幼儿解决活动难题,激发幼儿探索信心。教师的指导与激励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当幼儿的自主活动遭遇瓶颈时,教师要及时出现,并通过恰当指导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提升自信。当然,教师可以巧用启发式与建议式的指导策略,对幼儿的探究活动“点到为止”,以此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信心与勇气。三是巧用评价,确保活动质量。评价是提升幼儿活动质量的一种指导策略,有助于活动的高效开展。

1、在投放活动材料时进行暗示指导

幼儿区域活动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重要载体,它给予了幼儿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习与活动的自由度也更大,但自主探究并不等于教师要“作壁上观”,任由幼儿“自由”活动,而是需要进行一些暗示性指导,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要关注材料的层次性,使其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需求;选择的活动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促使幼儿进行科学的、有价值的不同操作;活动材料要尽可能丰富多彩,以吸引幼儿眼光,持久地保持对区域活动的兴趣与信心。例如,关于层次性,教师在放置材料前要对材料进行科学、系统的长期观察,将材料按照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细化”,凸显材料的层次性。这样,不同认知能力的幼儿便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等选择合适的活动材料。

2、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强化引导

鼓励幼儿对自身区域活动的过程进行系统化、有效记录,不仅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控幼儿探索活动中的诸多事宜,还能促使教师基于幼儿活动情况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提高幼儿的活动质量。由于幼儿数量较多,教师对幼儿进行一一指导明显不现实,通过引导幼儿对过程进行记录是帮助幼儿留下活动痕迹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幼儿对自身活动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了解,更有利于幼儿自主建构知识、提升能力,还为教师以后的区域活动研究提供可行性的资料与数据,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1、观察幼儿学习能力,实施引导式指导策略

《指南》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应高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基于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众所周知,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发展能力、工具操作能力、探索求知能力以及信息记录能力不尽相同,教师要对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系统、有意识的观察。当然,在具体的观察中,教师应切忌面面俱到,而是要基于区域活动内容、学习探究的特点等找准观察点进行观察,这样系统有效的观察方式才能使教师逐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能力特征,继而对其进行引导式的指导,提高幼儿活动质量。例如,在“不倒翁的秘密”探究中,一些幼儿只是停留在对不倒翁娃娃的肆意玩耍上,而并没有探究意识与能力,这时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式指导:“娃娃为什么不倒呢?大家可以拆开娃娃看看……”这样的指导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求知欲,提升其探究能力。

2、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巧用针对性指导策略

《指南》要求,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要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及关注幼儿个体差异等原则,特别对“关注幼儿个体差异”进行了强调。鉴于此,教师要时刻观察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认知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强化,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区域活动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诚然,在同一个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都有所不同,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观察其活动现状,并对不同情况的幼儿实施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与信心。例如,在制作万花筒的活动中,有的幼儿拿到几片载玻片,很快就能顺利粘贴,而有些幼儿尽管很认真地在制作,但半个小时过去了依然一无所获。针对这些幼儿,教师可以为其制定步骤图,让其照图一步步完成。

总之,在《指南》背景下,幼儿区域活动不再是一种教育摆设,而是一种能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推动幼儿智力发展以及陶冶幼儿情操,使其进行自主科学探索,并形成独立人格的一种绝佳教育途径,理应受到教师的关注与重视。想让区域活动更有效地开展,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组织、观察与指导的作用,用自己的慧眼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并实现精准指导,从而使学生在区域活动中实现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让区域活动成为幼儿学习与成长的乐园。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心得体会篇三

1、根据幼儿的年龄进行材料投放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兴趣爱好不同,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注意幼儿的年龄,只有投放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材料,才能让幼儿感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充满学习的热情。对于幼儿的年龄,可以根据大班、中班、小班进行划分,对于不同的班投放不同的材料,大班的幼儿年龄大些,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比其他两个班好,在投放材料时,就可以选择较为复杂的材料,对于材料的选择要慎重,比如可以投放一些球类玩具、积木等。

2、根据幼儿的能力进行材料投放

不同的幼儿在理解能力、观察能力上都是有差别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不同层次幼儿的能力,对于投放的材料,要尽量让每个层次的幼儿都能够接受。教师要想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了解,就要认真观察幼儿的动作,试着去揣测幼儿的活动意图和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把握区分不同层次的幼儿,合理进行材料的投放,让活动区域和材料的安排更适合幼儿的水平。

1、观察幼儿对材料的反应

幼儿对于投放的材料是否感兴趣是教师观察的重点,因为这关系到幼儿能力的培养与学习。因此,对于新投入的材料,教师都要进行仔细的观察,观察幼儿对其感兴趣的程度以及材料是如何引发幼儿兴趣的。如果幼儿对于投放的材料不理不睬,教师就要适当地更换材料,如果幼儿对于投放的材料不停地把玩、观察,则证明是适宜的材料。教师要从材料出发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一举一动。

2、观察幼儿的活动

教师要想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那么,观察是最有效的方法。对于某个幼儿的观察,教师可以结合全体幼儿进行。教师可以将某个幼儿置于班级之中,看该幼儿对其他幼儿的反应,观察其和其他幼儿的相处、情绪表达等情况,由此,就可以知道该幼儿的性格特点。另外,也可以将某一个幼儿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看其有何反应,这样的观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性格和心理,有利于教师根据孩子的性格制定有利于孩子发展的策略。

对于幼儿来说,由于理解能力、观察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限制,对于自己已经学会的生活技能和未掌握的`生活技能并不能很好地区别,幼儿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较为简单的活动,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幼儿的行为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幼儿理解,让幼儿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完成特定的活动。只有这样,不断引发幼儿思考,才能较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另外,教师在指导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要让幼儿理解与接受,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幼儿进行交流,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引发幼儿的思考,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

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幼儿,为幼儿演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幼儿进行各种探索活动,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帮助幼儿,成为幼儿的伙伴,这样一来,教师更容易发现孩子的能力,更容易对某个问题进行指导。

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于幼儿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幼儿的教育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就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下,该工作会做得更好。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心得体会篇四

1.根据幼儿的年龄进行材料投放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兴趣爱好不同,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注意幼儿的年龄,只有投放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材料,才能让幼儿感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充满学习的热情。对于幼儿的年龄,可以根据大班、中班、小班进行划分,对于不同的班投放不同的材料,大班的幼儿年龄大些,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比其他两个班好,在投放材料时,就可以选择较为复杂的材料,对于材料的选择要慎重,比如可以投放一些球类玩具、积木等。

2.根据幼儿的能力进行材料投放

不同的幼儿在理解能力、观察能力上都是有差别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不同层次幼儿的能力,对于投放的材料,要尽量让每个层次的幼儿都能够接受。教师要想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了解,就要认真观察幼儿的动作,试着去揣测幼儿的活动意图和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把握区分不同层次的幼儿,合理进行材料的投放,让活动区域和材料的安排更适合幼儿的水平。

1.观察幼儿对材料的反应

幼儿对于投放的材料是否感兴趣是教师观察的重点,因为这关系到幼儿能力的培养与学习。因此,对于新投入的材料,教师都要进行仔细的观察,观察幼儿对其感兴趣的程度以及材料是如何引发幼儿兴趣的。如果幼儿对于投放的材料不理不睬,教师就要适当地更换材料,如果幼儿对于投放的材料不停地把玩、观察,则证明是适宜的材料。教师要从材料出发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一举一动。

2.观察幼儿的活动

教师要想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那么,观察是最有效的方法。对于某个幼儿的观察,教师可以结合全体幼儿进行。教师可以将某个幼儿置于班级之中,看该幼儿对其他幼儿的反应,观察其和其他幼儿的相处、情绪表达等情况,由此,就可以知道该幼儿的性格特点。另外,也可以将某一个幼儿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看其有何反应,这样的观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性格和心理,有利于教师根据孩子的性格制定有利于孩子发展的策略。

对于幼儿来说,由于理解能力、观察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限制,对于自己已经学会的生活技能和未掌握的生活技能并不能很好地区别,幼儿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较为简单的活动,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幼儿的行为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幼儿理解,让幼儿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完成特定的活动。只有这样,不断引发幼儿思考,才能较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另外,教师在指导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要让幼儿理解与接受,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幼儿进行交流,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引发幼儿的思考,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

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幼儿,为幼儿演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幼儿进行各种探索活动,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帮助幼儿,成为幼儿的伙伴,这样一来,教师更容易发现孩子的能力,更容易对某个问题进行指导。

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于幼儿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幼儿的教育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就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下,该工作会做得更好。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心得体会篇五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校学习的重要模块,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语言发展、艺术特长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自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称《指南》)实施以来,幼儿教师的区域活动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指南》的出台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指导与促进意义,如何在《指南》背景下充分发挥观察与指导作用,灵活高效开展区域活动,是目前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棘手任务。诚然,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对幼儿健康目标、语言目标、艺术目标等的实现都很重要,在《指南》背景下优化观察与指导策略,促进区域活动高质高效开展已然迫在眉睫。

1.幼儿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要求

观察是指导的前提,想实现区域活动的优化开展,要重视多元观察策略,做好观察工作,从而实现以“观察”促“指导”。而想做好基于观察的活动指导,了解观察与指导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步。也就是说,教师要遵循以下观察要求:一是观察要具有计划性。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即观察对象是个别还是全班,观察的时机、观察方法的选择等都要有秩序地列出来。二是遵循目的性原则。观察必须有一定的目的,不可盲目随意观察,即教师要根据区域活动主题、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等确立观察重点、难点等。三是观察要有客观性。观察要尊重事实,不能靠主观臆想以及自身经验。四是观察要有系统性。也就是说,观察要反复、系统、科学进行。

2.教师要巧用多元化的观察策略

观察是指导的基础,对指导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具体来说,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直接观察法。这个方法是最普遍的观察方式,它简单易操作,十分随意,所获信息较为直接、原始。该观察方式主要包括两种观察策略,即个别扫描法及全班扫描法。前者是指教师对全班幼儿学习状况进行观察,后者主要是针对某一个幼儿进行观察。例如,幼儿a总是在区域活动中萎靡不振,参与性差,这时教师便可通过对幼儿a的直接观察,找到科学的指导与促进策略,帮助其提升活动自信。二是清单观察法。该方法是指通过列清单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观察,目的性较强且全面。三是系统观察法。该策略需要做记录,并通过记录进行系统观察,达到观察与指导的目的。

1.基于区域活动的规则强化常规指导

所谓接受指导策略,就是对学生进行“讲解――接受”式的活动指导,这一指导策略能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作用,帮助幼儿实现语言组织、语言优化、语言运用、语言智力等语言发展目标。诚然,接受指导策略的第一步便是制定活动准则,制定迎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规则,以此来强化常规性指导。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活动规则不仅包括基本物质活动规则,也包括幼儿人际相处规则。鉴于此,教师在制定区域活动指导规则时,既要处理好幼儿与活动材料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以及幼儿与整个区域活动的关系。例如,在幼儿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教师可以制定尊重他人、互相谦让、共同分享等活动指导规则;在幼儿与活动材料关系处理方面,可基于不同材料的用途进行系统讲解,使幼儿正确使用,杜绝浪费。

2.巧用随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

随机指导是幼儿区域活动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指导策略,它属于语言类的接受性指导策略。巧用随机指导策略,可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及探索求知欲。具体方法是:一是巧设疑问,提高幼儿探索的深度。幼儿的探索属于浅层次的,教师可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导幼儿进行深层次探索。二是帮助幼儿解决活动难题,激发幼儿探索信心。教师的指导与激励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当幼儿的自主活动遭遇瓶颈时,教师要及时出现,并通过恰当指导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提升自信。当然,教师可以巧用启发式与建议式的指导策略,对幼儿的探究活动“点到为止”,以此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信心与勇气。三是巧用评价,确保活动质量。评价是提升幼儿活动质量的一种指导策略,有助于活动的高效开展。

1.在投放活动材料时进行暗示指导

幼儿区域活动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重要载体,它给予了幼儿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习与活动的自由度也更大,但自主探究并不等于教师要“作壁上观”,任由幼儿“自由”活动,而是需要进行一些暗示性指导,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要关注材料的层次性,使其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需求;选择的活动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促使幼儿进行科学的、有价值的不同操作;活动材料要尽可能丰富多彩,以吸引幼儿眼光,持久地保持对区域活动的兴趣与信心。例如,关于层次性,教师在放置材料前要对材料进行科学、系统的长期观察,将材料按照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细化”,凸显材料的层次性。这样,不同认知能力的幼儿便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等选择合适的活动材料。

2.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强化引导

鼓励幼儿对自身区域活动的过程进行系统化、有效记录,不仅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控幼儿探索活动中的诸多事宜,还能促使教师基于幼儿活动情况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提高幼儿的活动质量。由于幼儿数量较多,教师对幼儿进行一一指导明显不现实,通过引导幼儿对过程进行记录是帮助幼儿留下活动痕迹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幼儿对自身活动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了解,更有利于幼儿自主建构知识、提升能力,还为教师以后的区域活动研究提供可行性的资料与数据,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1.观察幼儿学习能力,实施引导式指导策略

《指南》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应高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基于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众所周知,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发展能力、工具操作能力、探索求知能力以及信息记录能力不尽相同,教师要对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系统、有意识的观察。当然,在具体的观察中,教师应切忌面面俱到,而是要基于区域活动内容、学习探究的特点等找准观察点进行观察,这样系统有效的观察方式才能使教师逐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能力特征,继而对其进行引导式的指导,提高幼儿活动质量。例如,在“不倒翁的秘密”探究中,一些幼儿只是停留在对不倒翁娃娃的肆意玩耍上,而并没有探究意识与能力,这时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式指导:“娃娃为什么不倒呢?大家可以拆开娃娃看看……”这样的指导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求知欲,提升其探究能力。

2.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巧用针对性指导策略

《指南》要求,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要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及关注幼儿个体差异等原则,特别对“关注幼儿个体差异”进行了强调。鉴于此,教师要时刻观察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认知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强化,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区域活动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诚然,在同一个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都有所不同,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观察其活动现状,并对不同情况的幼儿实施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与信心。例如,在制作万花筒的活动中,有的幼儿拿到几片载玻片,很快就能顺利粘贴,而有些幼儿尽管很认真地在制作,但半个小时过去了依然一无所获。针对这些幼儿,教师可以为其制定步骤图,让其照图一步步完成。

总之,在《指南》背景下,幼儿区域活动不再是一种教育摆设,而是一种能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推动幼儿智力发展以及陶冶幼儿情操,使其进行自主科学探索,并形成独立人格的一种绝佳教育途径,理应受到教师的关注与重视。想让区域活动更有效地开展,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组织、观察与指导的作用,用自己的慧眼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并实现精准指导,从而使学生在区域活动中实现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让区域活动成为幼儿学习与成长的乐园。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心得体会篇六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校学习的重要模块,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语言发展、艺术特长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自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称《指南》)实施以来,幼儿教师的区域活动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指南》的出台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指导与促进意义,如何在《指南》背景下充分发挥观察与指导作用,灵活高效开展区域活动,是目前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棘手任务。诚然,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对幼儿健康目标、语言目标、艺术目标等的实现都很重要,在《指南》背景下优化观察与指导策略,促进区域活动高质高效开展已然迫在眉睫。

1.幼儿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要求

观察是指导的前提,想实现区域活动的优化开展,要重视多元观察策略,做好观察工作,从而实现以“观察”促“指导”。而想做好基于观察的活动指导,了解观察与指导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步。也就是说,教师要遵循以下观察要求:一是观察要具有计划性。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即观察对象是个别还是全班,观察的时机、观察方法的选择等都要有秩序地列出来。二是遵循目的性原则。观察必须有一定的目的,不可盲目随意观察,即教师要根据区域活动主题、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等确立观察重点、难点等。三是观察要有客观性。观察要尊重事实,不能靠主观臆想以及自身经验。四是观察要有系统性。也就是说,观察要反复、系统、科学进行。

2.教师要巧用多元化的观察策略

观察是指导的基础,对指导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具体来说,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直接观察法。这个方法是最普遍的观察方式,它简单易操作,十分随意,所获信息较为直接、原始。该观察方式主要包括两种观察策略,即个别扫描法及全班扫描法。前者是指教师对全班幼儿学习状况进行观察,后者主要是针对某一个幼儿进行观察。例如,幼儿a总是在区域活动中萎靡不振,参与性差,这时教师便可通过对幼儿a的直接观察,找到科学的指导与促进策略,帮助其提升活动自信。二是清单观察法。该方法是指通过列清单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观察,目的性较强且全面。三是系统观察法。该策略需要做记录,并通过记录进行系统观察,达到观察与指导的目的。

1.基于区域活动的规则强化常规指导

所谓接受指导策略,就是对学生进行“讲解――接受”式的活动指导,这一指导策略能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作用,帮助幼儿实现语言组织、语言优化、语言运用、语言智力等语言发展目标。诚然,接受指导策略的第一步便是制定活动准则,制定迎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规则,以此来强化常规性指导。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活动规则不仅包括基本物质活动规则,也包括幼儿人际相处规则。鉴于此,教师在制定区域活动指导规则时,既要处理好幼儿与活动材料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以及幼儿与整个区域活动的关系。例如,在幼儿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教师可以制定尊重他人、互相谦让、共同分享等活动指导规则;在幼儿与活动材料关系处理方面,可基于不同材料的用途进行系统讲解,使幼儿正确使用,杜绝浪费。

2.巧用随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

随机指导是幼儿区域活动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指导策略,它属于语言类的接受性指导策略。巧用随机指导策略,可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及探索求知欲。具体方法是:一是巧设疑问,提高幼儿探索的深度。幼儿的探索属于浅层次的,教师可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导幼儿进行深层次探索。二是帮助幼儿解决活动难题,激发幼儿探索信心。教师的指导与激励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当幼儿的自主活动遭遇瓶颈时,教师要及时出现,并通过恰当指导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提升自信。当然,教师可以巧用启发式与建议式的指导策略,对幼儿的探究活动“点到为止”,以此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信心与勇气。三是巧用评价,确保活动质量。评价是提升幼儿活动质量的一种指导策略,有助于活动的高效开展。

1.在投放活动材料时进行暗示指导

幼儿区域活动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重要载体,它给予了幼儿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习与活动的自由度也更大,但自主探究并不等于教师要“作壁上观”,任由幼儿“自由”活动,而是需要进行一些暗示性指导,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要关注材料的层次性,使其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需求;选择的活动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促使幼儿进行科学的、有价值的不同操作;活动材料要尽可能丰富多彩,以吸引幼儿眼光,持久地保持对区域活动的兴趣与信心。例如,关于层次性,教师在放置材料前要对材料进行科学、系统的长期观察,将材料按照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细化”,凸显材料的层次性。这样,不同认知能力的幼儿便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等选择合适的活动材料。

2.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强化引导

鼓励幼儿对自身区域活动的过程进行系统化、有效记录,不仅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控幼儿探索活动中的诸多事宜,还能促使教师基于幼儿活动情况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提高幼儿的活动质量。由于幼儿数量较多,教师对幼儿进行一一指导明显不现实,通过引导幼儿对过程进行记录是帮助幼儿留下活动痕迹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幼儿对自身活动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了解,更有利于幼儿自主建构知识、提升能力,还为教师以后的区域活动研究提供可行性的资料与数据,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1.观察幼儿学习能力,实施引导式指导策略

《指南》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应高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基于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众所周知,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发展能力、工具操作能力、探索求知能力以及信息记录能力不尽相同,教师要对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系统、有意识的观察。当然,在具体的观察中,教师应切忌面面俱到,而是要基于区域活动内容、学习探究的特点等找准观察点进行观察,这样系统有效的观察方式才能使教师逐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能力特征,继而对其进行引导式的指导,提高幼儿活动质量。例如,在“不倒翁的秘密”探究中,一些幼儿只是停留在对不倒翁娃娃的肆意玩耍上,而并没有探究意识与能力,这时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式指导:“娃娃为什么不倒呢?大家可以拆开娃娃看看……”这样的指导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求知欲,提升其探究能力。

2.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巧用针对性指导策略

《指南》要求,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要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及关注幼儿个体差异等原则,特别对“关注幼儿个体差异”进行了强调。鉴于此,教师要时刻观察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认知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强化,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区域活动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诚然,在同一个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都有所不同,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观察其活动现状,并对不同情况的幼儿实施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与信心。例如,在制作万花筒的活动中,有的幼儿拿到几片载玻片,很快就能顺利粘贴,而有些幼儿尽管很认真地在制作,但半个小时过去了依然一无所获。针对这些幼儿,教师可以为其制定步骤图,让其照图一步步完成。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心得体会篇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幼儿阶段其思维特点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转变过程中。幼儿的经验获得更多依赖于其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直接经验。幼儿园有必要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加多层次和丰富的操作材料,给予更多的操作机会,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支持,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园基于“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的教育理念,积极通过《如何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策略》园本教研,认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的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实践中对幼儿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帮助幼儿在区域活动开展中快乐健康成长。

一、区域活动设置的因素分析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区域活动的设置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幼儿教师在设置区域活动时,在充分考虑幼儿“最近发展区”和认知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首先应考虑以下三点:一是要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二是要考虑《纲要》和《指南》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三是要考虑幼儿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发展需求。幼儿教师设置的区域活动,要结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综合考虑幼儿园或班级近期正在开展或将要开展的各项主题教育教学活动,要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和社会认知规律,并指向幼儿未来的发展需求。当然,还需要考虑场地、人数、光线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并遵循动静分区、干湿分区、相对封闭、就近方便等基本原则。

二、进入区域前的教育引导策略

教师要提前熟悉区域功能,并作好介入指导的准备。一是要充分了解区域的名称、内容、规则;二是要清楚材料投放的层次和数量;三是要明确观察记录指标,制订有相应的观察表格;四是要知道适宜介入的显性信号;五是要运用适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策略。活动前,教师需要给幼儿有意识介绍相关主题及知识,介绍区域内的新材料、新玩法、新规则,要充分信任幼儿,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选择权,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幼儿进入新区域和尝试新玩法。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开始前,采用唱儿歌、猜谜语、讲故事等方法吸引幼儿对区域产生兴趣,产生想进入区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区域活动中的过程性指导策略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特别是通过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幼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透露出相关的信息。幼儿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分析孩子的每一个具有介入指导意义的表征行为。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目标的达成度。教师要善于利用操作材料的多样性、层次性,鼓励孩子一物多玩,多物联玩,为不同水平、能力、兴趣、性格的孩子提供发展的平台,为孩子提供着充满探索、发现的空间。有效地指导介入,首先要为区域制订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制订相应的活动方案,设定好稳妥的阶段和步骤。幼儿教师要了解区域的同时,关注幼儿,熟悉幼儿。在自由自主的前提下,给予幼儿更多的选择权和操作权。

四、区域活动结束后的评价反思指导策略

《纲要》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结束后,通过小组讨论、提问回答、点评反思等策略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区域活动开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而调整和改进区域活动。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育设备,记录幼儿的区域活动过程,在回放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回忆区域活动操作和游戏过程,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幼儿的社会化水平。正如《指南》中所言:“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幼儿教师通过开展区域活动,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动性,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创新能力。在区域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提前设计,合理布局,适当介入,科学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一切为了幼儿,为了幼儿一切”的宗旨。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心得体会篇八

孩子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摆弄获得知识的自主性活动就是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主体地位要转变为隐形地位,通过对投放材料和观察孩子等来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评价,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一、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材料投放

1.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段进行。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爱好和兴趣是不相同的,教师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年龄,幼儿的年龄与所投放的材料相适应时,才能够引起幼儿兴趣,将幼儿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按照大中小班划分幼儿的年龄,不同的班级所投放的材料也要不同,大班幼儿年龄大点,比小班和中班的幼儿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要强。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可以将一些较为复杂的材料作为投放的选择,慎重选择材料,可以适当将一些球类和积木等玩具投放给幼儿。

2.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进行。在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表现,差别是很大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充分考虑幼儿层次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同能力。教师投放的材料,要做到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够接受。教师要了解不同层次的幼儿,需要对幼儿的动作等进行仔细认真的观察,并对幼儿的活动意图和思维方式进行揣测。这样才能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都能正确的把握,从而合理安排投放材料,使得幼儿的水平和区域活动的材料和内容相符合。

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培养观察能力

1.幼儿对材料的反应要及时观察。教师在观察中的重点是幼儿是否对所投放的材料感兴趣,这对幼儿能力的学习和培养很重要。教师要对新投入的材料进行认真观察,幼儿对材料的感兴趣程度和幼儿如何对材料引发兴趣是观察的重点。如果所投放的材料没有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对其并不理睬,教师要及时对材料进行更换。如果所投放的材料能让幼儿进行不停的把握和观察,这就表明所投放的材料是合适的。教师在观察时要从所投放的材料出发,对幼儿的一举一动都要进行了解。

2.幼儿的活动要及时观察。教师要想对幼儿的爱好、兴趣、性格等进行了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观察。要想观察某个幼儿,可以结合其他幼儿进行,把幼儿放在班级中,看看其他幼儿与该幼儿的反映,并观察他与其他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相处情况等,从而了解该幼儿的性格特点。还可以将该幼儿放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看其反应,通过这样的观察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和性格等特点,从而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三、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适时地指导

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未掌握技能和已掌握技能进行区分。在活动中,只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来。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幼儿的行为,让幼儿能够理解,从而将特定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只有不断对幼儿加强思考引导,才能使得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得到较好地促进。教师在进行指导时,要注重语气,能让幼儿接受和理解,这就对教师的指导语言提出出了艺术性的要求。在与幼儿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样才能引起幼儿思考的兴趣,从而使得引导的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还要控制引导的力度,不能过多或是不及地进行引导,教师对幼儿引导的过多会让他们缺乏自我独立性,幼儿会对教师有着过多的依赖,不能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引导不及,会让幼儿在活动中形成盲目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也要积极参加,对幼儿进行活动指导,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幼儿演示出来,从而帮助幼儿完成活动探索。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是参与者,是幼儿的玩伴和好朋友,这样便于教师更好地发现幼儿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问题指导。教师对活动表现出的浓厚兴趣能积极带动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教师要将自己变成孩子,与孩子一起共享快乐。比如小班的幼儿独立性强、合作性差。在表演中,最都不愿意扮演大灰狼,教师可以适时地加入幼儿中扮演大灰狼,并进行表演指导。

四、小结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展必须要主动。积极开展区域活动,不仅能全面对幼儿进行培养,同时又能呼应整个课程主题,发展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将幼儿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出来,多观察,少干涉;多鼓励,少指责;多包容,少急躁。将区域活动变成幼儿能接受和理解的行为,从而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得教学活动体现出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陈文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j].教育革新.,(12).

[2]朱颖.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相关范文推荐
  • 10-12 最新中秋节寄语祝福语(大全8篇)
    文明礼仪是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它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在书写一篇关于文明礼仪的总结时,我们需要先明确写作的目的和受众群体。下面是一些来自各个领域的文
  • 10-12 2023年实验心得和体会(优质9篇)
    学习心得是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进行总结和记录的一个重要方式。阅读他人的读书心得有助于我们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和接纳,培养宽容和包容的态度。实验心得和体会篇
  • 10-12 2023年乡镇党委书记述责述廉报告 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廉政画像集合(精选8篇)
    一份好的报告应该具备论证充分、观点明确、结论有力的特点。范文是辞职报告写作的参考,但也应注意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改编和适用。乡镇党委书记述责述廉报告篇一一年来,我始
  • 10-12 百包村小学 百局百包村活动方案(大全10篇)
    随着运动会的临近,热血沸腾的时刻即将到来。运动会宣传要关注受众的需求和兴趣点,让他们产生共鸣和参与欲。运动会志愿者招募通知!快来加入我们,为运动会贡献力量吧!百
  • 10-12 2023年我的成功做饭 我的成功心得体会(优秀15篇)
    守望相助,共创平安世界,让安全意识深入每个角落。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让安全标语更好地传达给员工并引起他们的重视呢?下面是一些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的标语,希望大家都能时刻
  • 10-12 资料真实性的承诺书(大全8篇)
    爱国标语承载着国家的荣誉与梦想,鼓舞人们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努力奋斗。爱国标语的内容应紧密围绕国家形象塑造、民族精神传承等方面,做到既引人注目又易理解。让我们共同
  • 10-12 小学军训心得体会 两会中小学军训心得体会(大全10篇)
    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深化对书籍的思考和领悟。下面是一些值得分享的军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军训中的思想动力和行为规范产生一些
  • 10-12 项目开工仪式的个人讲话稿 项目开工仪式讲话稿(实用12篇)
    安全标语的制作和宣传需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切实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素质。深入了解不同工种和工作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标语内容。让我们一起
  • 10-12 最新双减政策工作报告(大全8篇)
    通过撰写开题报告,我们可以对研究或课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和计划,为后续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写好开题报告的要点。双减政策工作报告篇一1
  • 10-12 最新高中秋季开学典礼新闻稿 高中秋季开学国旗下讲话稿(优质5篇)
    答谢词可以展示个人的谦虚和感恩之心,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诚意。答谢词应该具备真实性和感人性,用真诚的语言传递自己的感激之情。下面是一些优秀的答谢词范文,通过阅读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