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2023年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优秀5篇)

2023年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优秀5篇)

时间:2023-10-08 14:37:11 作者:雁落霞2023年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优秀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一

一、我会填(共20分)

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9块,小明吃了2块,小明吃了这个西瓜的()。还剩这个西瓜的()。

2、480×5的积的末尾有()个0

3、里面有()个,()个是1.。

4、在5.47中,小数点左边的5表示5个(),右边的4表示4个(),7表示7个(),读作:()。

5、5个足球队进行比赛,每两个队都要进行一场,一共要比赛()场。

6、24人要排成长方形队,有()种排法,如果要站成方队,至少要增加(),或者至少要减少()人。

7、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份试卷约9(),黑板长4.5(),墨水瓶盖约3(),游泳池的面积是1200()。

8、80平方米=()分米4公顷=()平方米

5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9、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比长少2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10、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二、小法官(共5分)

1、周长不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一定也不相等。()

2、每页写16个大字,小明写了它的1/2,小红写了它的1/3,小红写的快()

3、把一筐橘子分成5堆,每堆是它的1/5.()

4、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用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可以剪成2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三、我会选(共5分)

1、1、下面()组汉字都是轴对称的。

a、美国b、金山c、春天

2、与28×60的计算结果不同的算式有()。

a、280×6b、208×6c、210×8

3、用一根长20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a、25米b、20平方米c、25平方米

4、大于0.1而小于0.2的数有()。

a、9个b、没有c、无数个

5、在图中涂色部分占整个长方形的()。

a、b、c、

四、计算部分(30分)

1、直接写得数(6分、每题0.5分)

1-(+)=25×80=10-3.6-6.4=

8×8-8÷8=(+)×36=9+9÷9×9=

0.56+5.6=29×11=(9.6+14.4)÷6=

720×40=3.2-1.5-1.5=420÷2÷7=

2、竖式计算(12分、每题2分)

29×1439×4016.3+8.9

46×25650÷56.4-2.8

3、脱式计算(8分、每题2分)

五、操作题(10分)

1、在下面每格1平方厘米的方格上,画出两个12平方厘米的不同的长方形。(6分)

2、将小船向右平移6格。

将平行四边形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

左平移6格。

六、实践应用(34分)

1、豪华电影院有12个小放映厅,每

个小放映有32个座位,育才小学一次

去了350人看电影,电影院的座位够

吗?(4分)

2、课外活动,全班同学的去打球,剩下的同学去跳绳。跳绳的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跳绳的比打球的多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4分)

3、有76个座位的森林音乐台将举行音乐会,每张票15元。

(1)已售出42张票,收款多少元?

(2)剩余的票按每张12元出售,最多可以收款多少元?

4、王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一张长32厘米,宽是15厘米的长方形纸,最多可以剪成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纸多少张?(5分)

(5分)

6、李虹家准备在客厅地面上铺上方砖,选择哪种方砖便宜?需要这种方砖多少块?大方砖每块18元,小方砖每块4元。(6分)

大方砖小方砖

7、租船。有3名老师带领36名同学去划船,请你设计三种

租船方案,并说出哪种方案最划算。(5分)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二

本节课所教学的是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学习,教材中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归纳出基本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

在教学时我始终以教材中小熊一家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用直观图形来揭示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根据三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素材。

如在证明2/8+3/8是否等于5/8的环节里,我让学生在纸卡片上“摆一摆”“想一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被减数是1的减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1”表示的意义后,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运算了。在教学中,我还注重把学习分数加减运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我在课堂开始就创设小熊、大熊吃西瓜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灌输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而言,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从课堂效果上来看,还是不错的。

然而在本节课中我错失了一次可以精彩的机会。在课堂证明2/8+3/8=5/8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小组内完成了证明过程,但在集中讲解时我没有交给学生来完成,我只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而没有让学生到前面来一边动手摆一边讲解她证明过程。在这个环节没有完全相信学生的能力,没有放手。课后,我想了想,发现这个处理不够妥当。自主高效的课堂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把这个提高他们表述能力的机会浪费掉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渐的去相信学生的能力,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大的锻炼。

课堂就是个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发挥高效课堂的最大潜能。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三

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的《吃西瓜》一课。主要以“吃西瓜”为情境,学习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的加减法,这是在学生认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通过有趣的情境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其中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是学习的难点。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知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感悟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教学流程分析与教学得失

在课前准备环节,我以老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化解紧张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以与学生做永远的好朋友为条件,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学习要求:每个人要一心一意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动脑思考,勇敢大方地举手发言。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入学习状态。在导入新知之前,老师用老朋友见面后叙旧的方式带领学生复习旧知;再以小熊吃西瓜的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探索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在探究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时,放手放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的操作活动探究算理。在此环节,我处理得很不好,主要表现在:

(1)我在向学生陈述活动要求时,没考虑到学生普遍不善于认真倾听的现状,只说了一遍,就让学生开始操作。操作活动费时较多,效果很不好。有的同学竟然像在美术课上画画一样,涂色时涂得很详细,尽管我及时调控,但或许是他们年龄较小的缘故,根本不听使唤,依然我行我素。如果我把活动要求打在课件上,先让学生集体齐读操作要求,明白意图后再动手可能效果会好得多。

(2)我自己对本课的准备还是不充分。本来预设让学生用手头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片代替西瓜,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图片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运算规律。但由于一时紧张,又怕那样做会很费时间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于是我临时调整教学方案,要求学生统一用老师发给他们的正方形纸动手操作。这样就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受到了固定活动要求的限制,反而不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训练。再者,本来是让他们把正方形纸折一折平均分成八分,再用彩笔把折痕画出来,结果我把这一点给忘了。这也极大地影响了整个活动的质量。尽管一些基础好的同学也顺利地完成了操作探究任务,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就只是瞎玩了一会儿,没达到预想的学习目的。

(3)在交流活动结果时,由于动手操作环节费时较多,我一时着急,就只找了一位同学上前说探究结果。其实在巡视时,我还发现了其他几种比较好的折法,却苦于时间有限,最终没让他们展示出来。如果此时能多展示几种,不但可以让那些同学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还能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探究环节结束后,我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算理,并学以致用,马上进行少量的热身练习,巩固算理,效果比较好。

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减法时,本来是想让学生再次经历比一比、撕一撕的操作活动。但在探究加法算理环节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和基础,我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的正迁移独立完成,虽然时间显得有点仓促,但从学生反应来看效果还不错。

在突破难点“1”减几分之几环节,虽然对“1”和“8/8”的意义和关系作了分析,但还是不够系统,估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此环节的学习会比较吃力,如果再结合分数的意义多举几个例子来分析、练习,可能效果会比较好。

练习的设计虽然能紧扣本课主题和知识重难点,但在注重它的基础性,层次性、趣味化和生活化方面还比较欠缺。如果能有效地结合教学的实际,灵活地把握教材,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放手,才能让课堂成为放飞学生思维的舞台。在课堂上,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探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课堂小结环节由于已经临近下课,处理得有点粗糙。应该多找几个同学谈自己的收获,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再次让他们在回顾交流中理解本课的重难点,升华记忆。在下课前再次让全班同学口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可能比较稳妥一些。

总体看来,我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

(1)在师生双边活动方面,教师讲的偏多,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较少。没有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老师教学的主导性。

(2)教师本身上课的激情不够,组织教学不得力。整堂课气氛不够活跃,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不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不足以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鉴于以上各方面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疑难问题一定要多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自己也要不断地学习,经常反思教学得失,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四

课题练习课课时五(30)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与“平均分”的联系。

2、体会分数也能用于估测图形面积。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与平均分的联系。

2、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前巩固知识

1、什么样的数是分数?举例说明。

2、读出下列分数,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1/23/41/72/44/5

3、写出下列分数:四分之一、七分之三、四分之三、五分之二、三分之二、九分之八。

一、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1题。

师引导,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应该怎么做?

集体订正,读一读分数,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并说以说分数表示的意义。

先尝试完成第一幅图,结合3/4,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其余的几个分数。

三教材58页“练一练”第2题。

师读题,问问学生是怎样理解的。强调“按分数涂色”,分子是几就涂几份。(结合图形说分数意义)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

四、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3题。

集体读题,理解题意:

强调分数必须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没有”平均分“分数就无从谈起。

一、教材第58页练一连第4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每一个图形的1/2是多少,再回答题中的问题.

六、课程总结

1.谈自己的收获。

2.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3.学生评价自己、别人或老师。指名回答其他人评价、补充。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汇报:如第一幅图表示的分数是5/8,5表示分子,8是分母,表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涂色的部分是其中的5份.

学生用彩笔涂色,同桌交流各自作业。

独立完成,仔细检查。

汇报:3/4的分母是4,我发现正方形正好平均分成了4份,分子是3,所以应涂其中的3份.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查.

先让学生说以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明白每个图形的1/2是多少

回答题中的问题

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练习,绝大多数学生自愿发言都能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并练习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课题吃西瓜课时五(31)

教学目标: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整数、小数的大小比较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你们知道分数的大小如何比较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下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引导探索

1、认真观察“吃西瓜”的情境图,说一说它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弄清它已知什么,求什么。

2、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学生尝试列算式。

三、拓展应用。

1、

2、

3、

3、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块,两人共吃了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

3、探索“28+38=”怎么算。

(1)学生独立画图表示分数。

(2)拼图看应该得出什么结果。

(3)回到问题情境,小组讨论:解释这个结果是否合理。

4、学生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小组交流结果。

5、学生独立解决第三个问题,全班交流如何把“1”变成可以与58相减的分数。

2、19+4957-271-15

58+2834-341-37

板书设计

28+38=5/8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教学反思:

有趣的大小熊吃西瓜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图片的辅助,学生自己能探索出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五

周五为新教师执教了《需要多少钱》即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一课。本次公开课教学,虽是为新教师而上的,但实质上也是一次挑战自己、丰富自己的很好机会。

《需要多少钱》主要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乘积在百以内的口算乘法。在本课教学中,直观理解乘法的算法和算理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改版后的教材首次引进了“点子图”。而如何运用好“点子图”,对我来说也是第一次接触,也是一次很好的挑战。通过教学,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把探索的机会还给孩子。

30+6=36元等来探索12×3的结果。这样让学生充分经历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思考与交流的过程。孩子的表现非常精彩。

(2)注意沟通方法之间的联系。

经过探索,孩子们的方法非常多样,可我并不是仅停留在方法的多样化上,而是让孩子充分地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寻找各种方法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点子图与表格有什么共同点?你能把点子图的方法用表格来表示吗?能把表格的方法也用点子图表示出来吗?点子图与表格及摆人民币模型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这样在一步步的比较中,让孩子的思维逐步清晰,计算方法逐步浮出水面,从而较好地理解算理,并掌握算法。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20xx版课标非常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很注重挖掘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思想。在探索12×3=?时,学生所用方法虽不同,但有一共同点,将新知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加法或是表内乘法再进行计算。我适时地告诉孩子,转化是我们学习上的好方法、好帮手,当遇到复杂的题或是遇到新知识时不妨可以把它转化为简单的或是旧的知识来解决,就会事半功倍。除此之外,数形结合、比较等思想方法,也在本节课得到很好的渗透和运用。

本课教学虽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让孩子充分进行操作后,再来充分地交流反馈,花费较多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巩固练习的时间,因此如何做好时间安排上的把控,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