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最新读后感速成器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精选5篇)

最新读后感速成器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23-10-06 15:26:42 作者:JQ文豪最新读后感速成器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精选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读后感速成器篇一

这本书的特点是,在书中不是讲这些素养的道理,也不是光讲自己教育教学的经验,而是用一个个他所遇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教育故事,来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快速成长。在罗老师的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新的见解,如'以始为终''系统思考',可以看到他对于'分数'这样的常态事物有自己的新思考,可以看到他有'火红花、尖毛草和毛竹'等生活实物引申出独特的教育观点。读完这本书,有种获得向上的力量。

这本书贴近我们的生活。因为在书中罗老师承认老师的忙碌,承认老师需要面对太多没完没了的杂事、毫无意义的培训和名目繁多的检查,承认老师的收入低有待于提高,认为老师面对家长、社会的多元需求手忙脚乱是正常的。他不是高高在上地教训我们要干什么,而是和我们并肩而战,告诉我们该干什么。

这本书给我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们知道教师向上生长的力量来自内驱力。一辆发动机未启动的轿车,即便推的.人再多,推的力气再大,也永远跑不赢启动发动机,开得很慢的汽车。同样的道理,教师的快速成长原自觉醒,源自向上生长的内驱力。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好的,但不知最好的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争取来的,奋斗来的。如果自己没有得到想要的那说明自己做的还不够好。要想使自己快速的成长就得学会'逼'自己,'人是被逼出来的,骨干是折腾出来的,要经常与自己过不去,试着逼一逼自己,你不逼自己一把,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所以,要想做一名不平凡的老师,就得从内部找原因,要有向上的愿望并付诸于行动。

罗树庚老师用'集中火力烧开一壶水'、'模仿,不是一件丢人的事'、'留心收集学生的思绪火花'、'同一教案,两样课'这些策略,让你领悟到一个人即使把目标定得再高,措施计划订得再好,如果没有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所制订的措施计划就无法执行到位,所定的目标就根本无法实现。0.1永远大于0,立即行动,一个差的结果也比没有结果强。每天前进半步,一年就能前进180步,十年就有可能把别人甩开十万八千里。这就是行动的力量。所以我也要学会专注做好每一件事。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注,所以卓越。只要行动力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那也是成功。所以我申报了市级课题,参加了共同体的学习,希望自己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教师职业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在'做一名善于教育观察的老师''留痕,让你与众不同''要多一些实证研究'中,罗树庚老师提醒我们,教师要视自己为教育教学的研究员,而不是执行教材的工作者,把教学过程做成一个观察、思考、改进、创生过程。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我在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来建立知识体系,使繁多的历史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初中历史六本的知识就像一片知识海洋,如果将这片海洋有结构的表示出来,形成一幅全景图,这将有利于我们教师的教学与学生掌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利用思维导图使教师从总体上梳理教学框架,也能兼顾细节讲解,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零散的历史知识结构化、条理化和系统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反思即自我比较,反思在于发现问题,提升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为人为事为学之道。罗树庚老师用'抓住灵感''学会系统思考''信息时代,守住我们的注意力'告诉我们:教学随笔与反思是我们逐渐成长的台阶,不断的积累方可攀上理想中的高峰;学习反思的过程就是我们教师人生不断成长与进步的过程。

最后的认识就是:思想改变了,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了,行为就会改变;行为改变了,能力就会改变。能力有了,我们就逐渐具备了'融入、改变环境'的力量!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你经历了、努力了,为之而奋斗了,就是成功者。

读后感速成器篇二

今年9月,我们学校选取了罗树庚老师的新书《教师如何快速成长》来学习。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籍,这本书给我的一些迷茫带来了新的启发。认真读完、梳理清楚后写了这篇感受。

这本书是罗树庚老师总结自身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的专业发展历程,明晰了教师快速成长必备的六大素养,即内驱力、学习力、行动力、沟通力、研究力、反思力。这本书可以帮助那些不甘平凡的、不放弃成长的老师少走弯路,让更多的教师摆脱成长困境,突破成长瓶颈,成为高效能的幸福教师。

这本书的特点是,在书中不是讲这些素养的道理,也不是光讲自己教育教学的经验,而是用一个个他所遇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教育故事,来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快速成长。在罗老师的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新的见解,如"以始为终""系统思考",可以看到他对于"分数"这样的常态事物有自己的新思考,可以看到他有"火红花、尖毛草和毛竹"等生活实物引申出独特的教育观点。读完这本书,有种获得向上的力量。

这本书贴近我们的生活。因为在书中罗老师承认老师的忙碌,承认老师需要面对太多没完没了的杂事、毫无意义的培训和名目繁多的检查,承认老师的收入低有待于提高,认为老师面对家长、社会的多元需求手忙脚乱是正常的。他不是高高在上地教训我们要干什么,而是和我们并肩而战,告诉我们该干什么。

这本书给我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教师成长来自内驱力。通过本书的学习我们知道教师向上生长的力量来自内驱力。一辆发动机未启动的轿车,即便推的人再多,推的力气再大,也永远跑不赢启动发动机,开得很慢的汽车。同样的道理,教师的快速成长原自觉醒,源自向上生长的内驱力。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好的,但不知最好的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争取来的,奋斗来的。如果自己没有得到想要的那说明自己做的还不够好。要想使自己快速的成长就得学会"逼"自己,"人是被逼出来的,骨干是折腾出来的",要经常与自己过不去,试着逼一逼自己,你不逼自己一把,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所以,要想做一名不平凡的老师,就得从内部找原因,要有向上的愿望并付诸于行动。

教师成长来自行动力。罗树庚老师用"集中火力烧开一壶水""模仿,不是一件丢人的事""留心收集学生的思绪火花""同一教案,两样课"这些策略,让你领悟到一个人即使把目标定得再高,措施计划订得再好,如果没有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所制订的措施计划就无法执行到位,所定的目标就根本无法实现。0.1永远大于0,立即行动,一个差的结果也比没有结果强。每天前进半步,一年就能前进180步,十年就有可能把别人甩开十万八千里。这就是行动的力量。所以我也要学会专注做好每一件事。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注,所以卓越。只要行动力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那也是成功。所以我申报了市级课题,参加了共同体的学习,希望自己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教师成长来自研究力。教师职业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在"做一名善于教育观察的老师""留痕,让你与众不同""要多一些实证研究"中,罗树庚老师提醒我们,教师要视自己为教育教学的研究员,而不是执行教材的工作者,把教学过程做成一个观察、思考、改进、创生过程。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我在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来建立知识体系,使繁多的历史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初中历史六本的知识就像一片知识海洋,如果将这片海洋有结构的表示出来,形成一幅全景图,这将有利于我们教师的教学与学生掌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利用思维导图使教师从总体上梳理教学框架,也能兼顾细节讲解,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零散的历史知识结构化、条理化和系统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成长来自反思力。反思即自我比较,反思在于发现问题,提升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为人为事为学之道。罗树庚老师用"抓住灵感""学会系统思考""信息时代,守住我们的注意力"告诉我们:教学随笔与反思是我们逐渐成长的台阶,不断的积累方可攀上理想中的高峰;学习反思的过程就是我们教师人生不断成长与进步的过程。

最后的认识就是:思想改变了,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了,行为就会改变;行为改变了,能力就会改变。能力有了,我们就逐渐具备了"融入、改变环境"的力量!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你经历了、努力了,为之而奋斗了,就是成功者。

读后感速成器篇三

作为一个刚刚走上岗位不到两年的年轻教师,我非常庆幸在前辈的推荐下阅读了此书,这让我对于自己的教师生涯有了更强的动力和更明确的方向。

这本书总结了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六大要素:内驱力、学习力、行动力、沟通力、研究力和反思力。

首先是内驱力,教师的快速成长源于自我内心的觉醒。当我看到内驱力这一章时,有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深思:“你在为谁工作?”看到这句话的一瞬间我就想起某一次讲座上听到的另外一个相似的问题:“是你需要这份工作,还是这份工作需要你?”

因为教师工作的繁琐,我听到过不少人抱怨被安排了这么多的杂事,抱怨这份教师工作远不是外人看来那样轻松,仿佛这份工作是自己不得已才做的,仿佛是在为别人而工作。其实,就像书里说的,“不论是从养家糊口赚取工资的角度,还是从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角度出发,我们都是在为自己工作。”说到底,我们不是为学校工作,不是为家长或者学生工作,我们都是在为自己工作。

拥有强大内驱力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太阳”型的教师。

就像一个小太阳,每天的状态都很稳定,自带能量,走到哪里哪里亮。这样的'教师不

需要外界鞭策,而是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能够做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想要有强大的内驱力,我们必须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把平凡、普通、琐碎的工作与责任感、担当精神紧密联系,让自己成为一台发动机,如此才能像太阳那样,拥有生生不息的能量源。

第二种核心素养是学习力,这包括了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

学习是一个默默积累的过程。书中形象地用两种植物做类比,其中一种是火红花。在火红花最初成长的八个月里,它只有拇指般大小。但是到金秋十月,火红花就像着了魔法,它的枝叶花冠一天扩展3米。仅几天的时间,火红花便能迅速覆盖一亩地的面积,并绽放出光芒四射的大红花。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我们个人的成长学习也就像火红花的沉潜。作为教师,我们的沉潜就是苦练基本功,博览群书,醉心教学。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类知识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越了我们个人的学习速度。如果不能静下心来学习、阅读,那么只能面临与时代脱节的命运。

第三是行动力,任何事情,只要开始去做,就不算太迟。

书中告诉我们,“对于教师而言,模仿是成长的开始”。模仿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课堂是一段永远无法完全复制的奇妙旅程。就算拿着一样的教学设计,因为教师个人因素,因为学情等因素的不同,上出来的课一定是不一样的。对于教师而言的行动力,还有“留心收集学生的学习轨迹、思维轨迹和思想火花”。在工作的初期,每天忙着处理各种事务,虽然总是在做事情,但是每当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就会觉得不知这样忙碌的意义何在。

第四点是沟通力,交往与沟通是而且永远都是教学的核心。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技能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师生、生生间群体生活时情感的激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技能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师生、生生间群体生活时情感的激荡、真情的体验。我们最怕遇到“特殊”学生或是家长,遇到了就会有所抱怨。其实,与特殊学生、家长打交道,对于老师来说,正是成长中可遇不可求的良机。既然已经遇到问题了,那么不如坦然一些,将解决问题当做研究问题,或许会有额外的收获。

交流的基础是学会换位思考,重点是不要把认知冲突上升为情感冲突。简单来说就是对事不对人,意识到家长与教师是教育观念产生了不同的认知,而不能上升到双方在情感上产生相互排斥的地步。

第五是研究力,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研和教其实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我们需要带着研究的情态去工作: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研究,一边反思总结。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教授某一门学科,我们要经常研究学科知识结构、学科培养目标、学科评价体系,要有既见树木,更见树林的智慧。

最后是内省力,有这样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镜子前面,外面有几百双精锐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窥视你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着你。”现在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新教师,我每天都面对着班上四十多面“镜子”,我时刻都在从这些“镜子”里反观自己工作的得与失,从这面“镜子”中我也获取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这本书实在是让我受益良多,不禁感叹真的要坚持阅读,要选好书阅读。“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人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老师,就会改变无数个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我不知道要多努力才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但是我愿意以书做舟,不断实践、反思,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自在舒展地成长!

读后感速成器篇四

从入职以来,我总是喜欢关注一些和工作相关的公众号,就像人应该跟着自己每个阶段,我就会换一些关注点。入职快一年,在岗位上,有过彷徨,但是总是坚持着。那次偶然,看到了微信推送关于罗树庚老师的新书《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节选的内容吸引了我,当机买下来了。书到了,一口气读完,还做了导图,梳理了脉络,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籍。虽然我们未曾蒙面,我这只刚踏入教育界的菜鸟也是第一次认识罗老师,但是我很用心地读完了,也给自己的迷茫带来了新的启发。

所有的触动都应该被记载。7.31到8.1认真读完一本书,梳理清楚,沉淀之后,我觉得应该写一写感受。

我一直在研究思维导图,我觉得有趣,一直在探究怎么融合到我的语文教学。一次福州培训,提到文本解读,梳理教材全部文章,也是必要的。第一次听到,觉得很不错,可是都没着手。这次看到罗老师的亲身介绍,让我很触动。决定从新教材开始,自己梳理一下,对比一下。

系统思考的过程很辛苦,但是也是最有收获的。这是解读文本的第一步,很棒,坚持做起来。其实如果能把旧教材也做一做,相信也会有对比的收获。只有吃透文本,才能驾驭文本。

第一次听说火红花和毛尖草的故事,再看看我国四川的毛竹。他们都是蓄积待发的。就像我的教育之路一样,很漫长,但是需要一个过程。毛竹最初的五年,就像我的五年。曾经我想,三到五点,刻苦学习,所以又考了研究生,希望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全面和扎实。我的第一年过了,很充实,也收获满满。我的五年还有四年,我还在继续。

其实对这个行业不是很懂,对职称也不是很懂,就是这样天真地在追求着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管是班级管理,还是教学。也许很累,可是自己觉得很实在。

我暗暗告诉自己,我想像毛竹一样,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从入职以后,很少每天坚持写作了,儿子的成长日记也停止了。每天活在适应生活的快节奏里,幸好第二学期,一切都熟悉多了。还是一样忙碌,但是会好很多。第一学期,从开学的学籍开始,就像疯了一样,班级也是从零开始,教学也是从零开始。一直生病,也睡眠不足,回顾那最初的日子,太可怕。那时候很羡慕人家代课有经验的,不过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现在想重新每天写一点文字,和管建刚老师,何捷老师学习。他们俩的书都买了,利用暑假学习起来。每天还是需要写作,不管写什么,至少我在写,我在思考。

每天的反思,确实也少不了。从岗前培训,就一直有导师强调要反思,经过了一年,我们的研修班,我知道反思真的很重要。就像学生的错题集一样,有反思才有突破。哪怕每天只反思一点,一年也有365点了。我必须坚持在每天的日记中,反思一下。

育儿也好,教学也好,带班也好,反思就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坚持做起来。从今天开始。

磕磕碰碰,走过了。我们那班可爱的娃,我知道自己入职以后,因为繁忙,有时候脾气也不够冷静了,对儿子有时候也会发火。我觉得是因为自己还不够懂孩子。有的孩子确实很皮,很糟糕,但是大部分孩子是好的。

一直在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和家长沟通。也在关注一些关于孩子成长的书籍,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做一名有趣的老师。

我一直记得一句话,你希望你的孩子遇到怎么样的老师,你就努力成为那样的老师。我希望我可以。我希望我儿子可以遇到一个有趣、博学的老师,不仅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更关注他们的成长。我努力做好这样的老师。也许我没经验,很多地方还做不好,但是我相信我可以多养养心。

书中提到了问题学生,其实他们也需要关爱。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挑战,也可以记录下来。也许很辛苦,但是成长更快。

也想做一做孩子的错题汇总本,服务下一轮教学。我觉得这个方法也不错。

那次考核课,面对评课的意见,我马上解释。师傅说,要倾听,不一定评课者都是对的,我们可以记录了,回去慢慢消化。每一次教研,我也会注意这点。这次罗老师提到了类似的事例,我很触动。

原来一杯水,只有清空了,才能再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旧思想,我们要做的就是能够静静地倾听,吸收成自己需要的东西。我觉得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身的素养。

一个教师成长的六大要素,这是读完刻在我脑海中的一部分。我要看教育的电影,我要坚持写作,我要多读书,我要多关注孩子,我要多反思,我要坚持。每一步路,踏踏实实的。也许要几十年我才能有自己的上课风格,但是我想只要谦虚,用心,都会越来越好的。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谢谢罗老师给我们新老师这么多宝贵的建议。好好加油,利用好暑假,继续前进。

读后感速成器篇五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见到这本书的封面,被封面上的一句话“献给不甘平凡,不放弃成长的老师”所吸引,这是写给希望成长的老师们,当机就买了下来。虽然书的名字叫《教师如何快速成长》,听起来更适合于新手教师,而自己已经从教六年,但是我那时想,成长不管什么时候上路都不算晚。拿到书,庆幸自己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罗树庚老师把教师成长这个主题阐述的非常明朗,在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阅读此书都会深受启发。

罗老师的这本书没有空洞的大道理,更像是一篇篇随笔汇编而成,他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来教我们教师如何快速成长,心贴心的告诉我们该干什么?怎么干?让我们这些不放弃成长的教师少走弯路,帮助我们摆脱成长困境,所以深受感触,收获满满。

感悟之一:富有诗书气自华。老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实现在的我们已经意识到一桶水已不够,我们需要的是一池水,或者是那源源不断流动的活水,可活水从哪来?罗老师在书中指出了教师向上生长的力量,来自学习力,而阅读是学习力的一部分。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言语无味”,何况我们年轻教师,所以读书应该是日常,而不是感觉应该读书时或者知识贫乏时才读书,不要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迫,读书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执行能力,而且还可以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行。我一直记得一句话,你希望你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你就要努力成为那样的老师。

感悟二:0.1永远大于0。罗树庚老师用“集中火力烧开一壶水”,“模仿不是一件丢人的事”,“留心收集学生的思绪火花”,“同一教案,两样课”等这些策略让我知道,即使设定了再好的目标,没有执行,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因为0.1永远大于0,立即行动,一个差的结果总比没有结果强。读到这里,不仅想到前不久安康市教研室副主任李志老师为我们做的“扎根基层,愿为基层献青春”的专题讲座,他也是围绕乡村教师如何成长做了深刻阐述,我记忆犹新的一句话就是:“要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个人目标,每天只需努力一点点,几年之后就会甩开别人一大截”。想想也是,我们工作在农村,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就可以自主管理,只要朝着既定的目标,只要开始行动,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也是成功。今后的成长中,我们一定要能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以苦为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属于自己的盛典,相信成长不必闹市,乡镇教师也有春天。

相关范文推荐
  • 10-06 2023年昆虫记树蜂的导向罗盘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读后感(模板7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
  • 10-06 2023年读后感步骤 读后感的写法及步骤(模板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读后感步骤篇一
  • 10-06 弟子归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实用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
  • 10-06 草虫的村落读后感(大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
  • 10-06 最新我的牛顿教练读后感 生命教练读后感(模板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
  • 10-06 最新与女儿谈爱情读书笔记 海的女儿读后感(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
  • 10-06 桃花心木的读后感 桃花心木读后感(通用7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
  • 10-06 最新一个故事读后感(通用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
  • 10-06 海底两万里章读后感(通用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
  • 10-06 2023年祖国读后感(汇总6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