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202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汇报(实用5篇)

202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汇报(实用5篇)

时间:2023-10-05 20:04:57 作者:梦幻泡202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汇报(实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汇报篇一

同志们:

这次座谈会就要结束了。大家集中学习、领会了省委李源潮书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省教育厅领导的讲话精神,交流了近年来各地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实施教育富民工程,特别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方面的经验做法,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加快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会议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安排紧凑,效果较好,收获较大。一、会议形成的几点共识:

第一,通过学习领会省委李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第五,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需要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形成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认清形势,强化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列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政府要解决好的几个重大经济问题之一,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城市化进程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举措,并提出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开发苏北人力资源,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不断解放劳动力,是从根本上解决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关键所在。昨天,我们学习了省委书记李源潮在视察宿迁市时有关发展职业教育的指示精神。李源潮书记指出“办教育,一是要为地方发展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二是让我们的学生出来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李书记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问题,也就是职业教育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为“三农”服务;同时也提出了教育的评价标准问题,就是必须把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放在衡量教育水平和质量的第一位。这对全省教育特别是苏北农村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任务。

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学历教育、学校教育向职业培训拓展,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它不仅是教育对象的扩大,更是职业教育服务观念的转变和教育功能的提升。《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对职业教育作出了新的明确界定,即职业教育是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去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了我省职业教育富有时代特点的五大任务,即:职业教育为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进步服务,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服务,为促进就业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区域共同发展服务。这“五个服务”的提出,反映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当前,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点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的、历史性任务。

苏北地区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比重高,劳动力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低,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相当艰巨和繁重。据全国“五普”资料显示,苏北五市仅18岁至45岁农业人口就有1605.3万人,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普通高中毕业生占7.8、职业高中毕业生仅占0.5。考虑到近几年苏北地区进入初、高中入学高峰,每年还将有大量的农村初、高中生毕业返乡,据教育统计部门测算,仅苏北五市至少有17多万人将加入农村从业大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苏北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另一方面劳动者技能和综合素质很低,相当一部分劳动力在家务农或待业,不能出去赚钱,有的即使走出去了,也干不了、干不好。应该说现在苏南各市以及沿海、沿江开发对劳动力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就业形势很好。目前,就业市场上出现的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这一用工与就业矛盾,关键还是劳动力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问题。因此,要实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首先必须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这项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大力开展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既抓住了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中心,又满足了农民增收的现实需求,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也是我们职业教育大显身手的良机。机遇是最可宝贵的发展资源。抓机遇的本事就是抓发展的本事。我省不少地方有过抓住机遇而领先的成功经验,一些地方也曾有过错过良机而滞后的深刻教训。优势正是在抓住机遇中形成,差距正是在丧失机遇中拉开。现在全省上下都已取得共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大家在发言中所说

的,当前各级领导重视和关心职业教育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教育内部齐心协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广大老百姓认同职业教育和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是大家多年来所期望的,也是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危机考验人,机遇也考验人。我们只有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以扎实的工作和实绩,来回报社会,取信于民,才能赢得进一步发展的主动权。在苏北大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做好工作的关键在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家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既要有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又要有迎难而上的锐气,更要有干一番事业的志气。实践一再证明,哪个地方的干部精神状态好,哪个地方的工作就生机勃勃、富有成效;哪个地方干部的精神状态差,哪个地方的工作就暮气沉沉、没有起色。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振奋精神。

因此,我们要确立大的职业教育观,跳出教育看职教、站在全局看职教,倍加珍惜、牢牢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育人、示范和服务的三大功能,努力为地方培养合格人才,向外输送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为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三、今后一段时期的目标任务

根据苏北农村劳动力人口结构和素质状况,我们计划从今年起,五年内,通过职业教育与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对苏北农村90以上的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和年龄在45周岁以下绝大多数农村青壮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之掌握一技之长;每年重点培训50万农村劳动力,受培训者30以上至少要具有一项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后的就业率要求达到60以上。上述目标中既有对培训的数量要求,又有对培训的质量要求;既要重视一般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更要突出对回乡初、高毕业生及青壮年的职业技能培训;既要提高劳动力的参培率、合格率,更要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率。

为了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全省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要切实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1、学习贯彻省委李书记讲话精神。会议结束后,大家要迅速把李书记的讲话和会上各地介绍的典型经验向当地教育局分管领导汇报,并及时向下传达,使大家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思路,落实责任,增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认真进行调研摸底。近期苏北各市都要组织力量,逐县、逐乡、逐村、逐户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近三年的返乡初、高中毕业生以及18-45周岁青壮年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和就业意向,进行一次全面的统计,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并对各类人员的培训需求情况进行梳理,为组织培训作好基础工作。

3、科学制定培训计划。苏北五市情况各有不同,各地要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吃透市情、县情、乡情,并分区域、分阶段、分层次,分门类别制定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4、加快建立培训就业网络体系。建立培训基地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基础。各地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县职教中心、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行业企业举办的学校以及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作用,进一步利用和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形成覆盖城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体系。

5、积极开发培训项目。培训项目的开发要始终坚持市场为先、就业为先,紧贴市场、紧贴实际,按需培训。各地应根据社会用工单位特别是企业对用工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组织力量,灵活地开发一批适合市场需要的职业培训项目、模块课程和相关教材。培训教材主要由市、县来组织编写。各地要注重培训项目开发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强化对劳动力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劳动力职业指导的培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劳动者不仅要有一技之长,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择业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要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要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指导、职业道德、劳动保护法律、城市文明法规等课程,使受培训者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掌握安全生产、文明服务和自我保护的常识,提高其自主就业、创业的能力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6、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地要动员和组织所有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教师,主动承担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并计入工作量进行考核。同时,要根据培训项目的特点和用工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聘请高校、科研院所、用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会能工巧匠、技术能手担任培训教师,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各市、县要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新需求,组织教师参加“四新”培训和校本培训,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培训水平和能力。

7、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经费问题是制约培训工作的瓶颈。各地要想方设法,多渠道解决经费问题。如通过向当地政府争取专项经费,向政府等有关部门争取项目配套经费,通过市场机制争取社会资助,向受培训者适当收取成本费等办法,对有组织输出的,还可以与用工单位签订工资返还的有关条款,从受培训者工资中返还的办法来解决。省正积极做工作,争取一部分专项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为基层单位提供一点支持。

8、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成立培训就业指导组织,开展就业培训服务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保持培训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会上,镇江市、建湖县、丰县、金湖县等单位的经验值得推广。教育部门可以通过成立职业教育就业指导中心或与劳动部门联办以及与社会中介组织合作,加强就业跟踪服务。培训就业指导机构,要为受培训者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查阅、求职登记和职业介绍服务,对培训结业者进行计算机管理,通过劳动力市场网络,及时向经济发达地区提供本地区劳动力资源情况,有组织地推荐就业。苏北地区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协作关系,建立更多的劳务输出渠道,为接受过培训的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各地还可以把本地区在外的务工人员、在外能人等吸纳到劳务信息队伍中,给予他们合理的报酬,激励他们广泛收集各地劳务用工信息,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牵线搭桥,提供服务。各地及所有培训机构要树立“市场意识”,主动到用工企业了解情况,掌握用人单位对培训者的岗位安排、工资待遇和能力需求等情况,努力把技能培训、就业介绍和就业后服务融为一体,形成系列化服务,确保输出一批、稳定一批。

四、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1、加强组织领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事关经济全局,各地必须高度重视,摆上当前工作的突出位置,必须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明确专人具体抓,建立班子专门抓,制定规划长期抓。正如省委李书记提出的要象抓招商引资一样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现在有一个好的形势,就是省、市、县各级党政领导都很重视此项工作。大家要主动向领导汇报,积极争取劳动、农业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并在政府的领导下,形成统筹协调、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2、加强舆论宣传。各地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先进事例和典型个人,促进各级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以及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培训机构,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共同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服务。要通过设立专版、跟踪采访和专题报道,大力宣传培训后成功就业人员的经验和成就,激发广大农村从业人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全市、全县上下营造一个一人外出务工、全家光荣的社会风尚。

3、加强南北合作。促进南北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要探索一条农村劳动力“北输南接”的合作机制,各地要通过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介组织,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协作会,以及招生招工相结合的洽谈活动,协调解决南北合作事宜。苏北地区要针对苏南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沿江大开发对劳动力的旺盛需求,主动与苏南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劳务管理部门以及企业开展劳务协作,拓宽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与苏南建立起较为稳固的劳务输出合作关系。苏南五市要进一步拓宽帮扶渠道,以项目带资金、带人才、带设备、带信息,进一步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支持力度。要继续推动南北职业学校联合办学,组织苏北学生转移到苏南学习,开展定向招生、订单委培,认真总结“21”南北合作办学模式的经验,从而直接、有效地促进苏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到,力争苏南苏北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年招生规模达2万人。

4、加强检查督导。加强督查,严格考核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措施。各地要按照新的要求,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分解到基层、明确到学校、细化到项目、落实到出路上。各地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考核学校办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好地推动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市和县都要建立季报制度,对苏北五市分季度培训进展情况和南北合作计划进行定期统计、定期上报,及时了解各地开展培训和转移的工作情况,加强对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和成效的跟踪管理。省里将把各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以简报的形式向各地通报,并报送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

同志们,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座谈会,也是一次专题研讨会,更是一次思想动员会和工作部署会,意义重大而深远。可以这样说,这次会议的召开使全省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工作将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预示着加快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实机遇就在眼前,标志着全省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工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希望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切实做好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促进苏北地区经济更快地发展起来,促进苏北的人民更快地富裕起来,为提升江苏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整体水平,为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的大局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汇报篇二

摘要: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

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对策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汇报篇三

到目前为止,全县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418人,其中市外转移2873人。累计培训1702人,培训结业1702人,结业率100%,转移就业1573人,转移就业率92.4%。举办培训班21期,培训专业主要有:汽车驾驶员、计算机操作员、缝纫工、焊工、锻压工等专业。

二、主要工作

1、安排部署了20xx年各街镇乡和培训机构的工作任务。下达了各街镇乡和培训机构的培训、转移目标任务。

2、研究、制定了《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和《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财政资金补助办法》。

3、参与了各培训学校的培训过程的监督管理。各培训机构开班培训时,县劳务办、阳光办均派员到场参与,并宣传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等。

4、完成了上级部门和县委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完善了相关档案资料建设,上报了劳务信息材料和数据。

5、正着手今年赴新疆采棉工的组织筹划工作。

6、接受了中央农业部、组织部、人事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对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村人才调查。

7、接受了市劳务办的检查、接待了市劳务办、市政府、市发改委、市计生委等市级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专题调研。

8、正在协调市级招标培训指标。

三、工作措施

1、整合资源、基地再认定

建立健全培训机构。以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各培训机构实现资源重组、优化,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县劳务办、阳光办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的要求,由培训机构报名申请,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认定原则,采取招投标及申报审核认定的方式对县内培训机构进行了再认定,对未开展工作、不符合条件的予以了取缔,有效整合了全县教育资源。

2.创新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为使县内各定点培训机构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抓好“订单式”的培训,使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挣得钱”,积极整合县内外培训市场,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劳动力输出工作结合起来。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随招随训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开展汽车驾驶、计算机、缝纫、家电维修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项目,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向企业输出合格技术人才。

3、严格监管、规范操作程序

一是全程监管。为保证培训转移学员的真实性,县劳务办严格按照《大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办法》执行,制定了培训转移全过程服务监管程序。二是严格资金管理。县劳务办严格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采取免费培训、降低收费标准和收费培训三种形式,采用直补学员和直补培训机构紧密结合的方式。各培训机构也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专帐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去向县劳务办、财政局经常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确保培训补助资金到人头,农民受益得实惠,奖励资金到学校。三是规范档案管理。县劳务办专门将档案资料建设要求及所需资料明细纳入《大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办法》之中,形成一种格式化的档案资料。同时建立了培训转移学员资源信息库档案。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农业局一个单位的事情。有许多政策、制度的落实还需要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特别是维权方面、资源库建设、资金方面还需要有关单位高度重视。

3、建议政府组建统一的劳务大厅,免费为全县农民及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渠道,为外出务工人员搭建就业平台。以利有序输出和规范管理。

五、下步打算

1、继续严格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公示制度,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2、严格实行各定点培训机构开班前必须报县劳务办,县劳务办工作人员上好开学典礼的第一堂课,并定期与不定期的参与抽查,实行全程监督,确保培训转移的真实性。

3、加强财政公共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财政资金用到培训学员身上,切实为广大农民解轻负担。

4、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确保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

5、积极组织落实赴新疆新拾花民工,完成上级交办任务。

6、尽快完善xx年培训方式和补助办法。

文档为doc格式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汇报篇四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而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各级各单位、全体农村党员都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通过强化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以此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一、社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农民工就业技能竞争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国务院一份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影响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在9000多万跨地区进城务工的农民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没有稳定的职业和居所。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民工素质亟待提高。

从我乡的实际看。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不断拓展农民致富渠道的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卓有成效地培育了劳务输出这一产业,到目前为止,我乡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达到1.5万人以上,占全乡劳动力的43%,其中有组织、成建制输出的务工人员达11000人,万余名劳务大军跳出贫困偏远封闭的山乡,看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受了锻炼。为我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十年来,汇入我乡的劳务资金已达7亿多元,成为我乡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劳务输出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格局,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务经济。今年以来,我乡劳务输出模式受到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劳动・就业》、《金土地》、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和《南方周末》、《山东内参》等分别作了采访报道,外来参观者络绎不绝。这是对全县劳务输出工作的充分肯定,也给鹤山乡以极大地鼓舞与鞭策。《南方周末》将我乡劳务输出的做法称为“鹤山模式”。

在劳务输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未经过培训、无技术的岗位明显比有技术的岗位工资低,且工种多为劳动强度大,环境差的行业,到工厂后再实行培训的人员,上班第一年有的不能实行同工同酬,有的因技术问题而被迫中止合同,造成失业返乡。农民工技术技能差、整体素质低成为我乡劳务输出快速发展的障碍。因就业技能差的原因,我乡输出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发展空间都受到影响,对我乡劳务产业产生较大冲击。

从我乡劳务输出的实际看,技术含量低的就业岗位城市需求量逐年减少,而农村低素质劳动力当前状况下供给充分,城乡就业岗位的稀缺和就业技能贫乏的现实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2003―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因此,强化农民工的技术技能培训是增强输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只有全面推进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才能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强化技术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

我们国家正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办学。自20开始,我乡举办服装中专班,聘请了胜芳服装企业技术人员教授专业知识。首批学员已被集体送入江苏吴江胜华制衣有限公司工作。他们在实习期间每人每天收入高的达到30元以上。农技校依据市场要求,采用长班、短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长班学制2年,短班学制3至6个月,培训学员全部由学校推荐安置,并负责学员的长期管理,走出了一条培训输出一体化的路子,2年来共培训人员1800人,全部得到安置。五是多元化办校推进岗前培训。在实施输出农民工岗前培训的过程中,要积极实行校企联合的办法,走“订单”培训的路子,确保农民工培训后的就业安置。如胜芳服装有限公司是我乡的一家合资企业,与乡农技校合作后,所培养的学员不仅为胜芳服装所用,很多学员也输送到了南方企业。有的学员不等培训结束,工厂就急着要人,农技校成了企业的“香饽饽”。我们在办好乡农技校的同时,放开了办学市场,鼓励企业来我乡举办岗前培训班。先后成立了胜芳服装技校、汶河服装技校、申洲服装技校三家技能培训学校,长期从事纺织和服装加工人员的培训,年培训技术工人达上千人。技能培训造就了大批“蓝领”工人,也受到了用工企业的好评。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使他们适应岗位快,业务能力强,整体素质高,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各种技术工种的要求。过去,我们输出的工人进厂后,前3个月为学习阶段,只发生活费,领不到工资,而现在输出的工人,持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进厂后,就能享受到与技术工人同样的待遇。同时,各种速成技能培训班的成立,大大提高了外出务工者的竞争力。持证人员在选择企业时,月工资低于800元的均不予考虑。在行业分布上,前些年全乡农民工一半以上从事建筑业,而现在已有70%以上进入纺织、服装、电子、机械制造等10余个对技能要求相对较高的行业。

三、构建全员培训强大声势,加快农村劳动力在乡内实现转型

在面向劳务输出需要开展培训的同时,要注重加强面向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开展培训,并把农业技术的培训、推广、服务融为一体,努力提高技术技能培训的实效,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实现农民由粗放型种养向技术型发展成功转型。

一是以农技校为主阵地,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对象是农民,他们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既要组织农民参加学习,又要顾及他们自家的生产,学习时间和精力都有较大的限制,不可能安下心来长时间做板凳学习。农技校在发挥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主阵地作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农民培训的特点,在教学流程上,实行目标、培训、实践、考核四个程序,按照农民特点短平快进行培训。在专业设置上,要以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为中心,以广大农民需求为重点,按照实用高效的原则,积极实施针对性强的培训。在教学形式上,要力求务实多样。一是长短班结合,农闲时办长班,农忙时结合生产技术环节办短班。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讲课与观看相结合。四是讲解与专业户介绍相结合。五是学习与生产相结合。如与农民生产密切相关的畜牧养殖、种植业等农业技术,要长时间、滚动式办班,组织农民轮流学习技术。对于涉及范围小,针对性强的技术,则以短班的形式组织学习,专人讲解,并上门做技术指导。

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营造科技推广强大氛围。

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聘请技术员住在乡村现场指导,解除农民因技术因素不敢调整的后顾之忧。广大农村党员要自觉学习农业种养技术,不断提高奔康致富的本领,为农业技术技能推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总之,加大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一项促进农民增收,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切实落实“三上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必然要求,任重而道远。广大党员要大力探索拓宽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新路,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效,把鹤山乡的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推向新的更高的水平。

二00四年八月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汇报篇五

我们里木店镇现有9个行政村,43个自然屯,耕地面积10.8万亩,总户数5650户,人口2.2万人,其中农业户数5520户,农业人口2.1万人,农村劳动力1.2万人。近年来,我镇从转变观念入手,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上升为镇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坚持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面向全国打造连锁平台,实行政府领办,群众主办,内转外输,结合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截止到6月末,我镇共转移农村劳动力8750人,占劳动力总资源的71%,其中内转4230人,外输4520人,创收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农民人均增收810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优化产业结构,千方百计挖掘内部就业潜力。通过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拉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一是壮大畜牧业。近两年来由于深入坚持实施市委主副换位战略,建小区、打会战、抓普养,推进了畜牧业快速高效发展。全镇新增奶牛、肉牛、生猪、肉蛋鸡等养殖专业村屯11个,养殖大户430户,引导2200多富余劳力转向了养殖业。二是做强民营企业。通过营造氛围,放宽政策,优化服务,大打民营经济发展会战,迅速掀起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热潮。一年多来全镇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2户,私营企业5户,新上了投资4200万元的绢花厂,500万元的铁铝铸造厂,600万元的黑龙江北方龙信辣椒加工厂,共计安置就业人员1200人。三是调整种植业。按照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特色、林果业和大棚温室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采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一批。其中仅长江小辣椒一项就吸纳社会富余人员1200多人。四是搞活贩运业。充分发挥交通便利、临近哈大两市的优势,抓住农副产品销售旺季的有利时机,组织农民群众大搞经商贩运,做到倒起来、运起来、轰轰烈烈转起来。仅滨洲铁路一条线每日就有近千人往返省内各大城市经商贩运。

二、多路牵线搭桥,努力拓宽外部市场就业空间。我们在实践中把建立外埠就业基地作为推进农村劳务输出的主要途径,加速扭转农民自发式转移局面,多领域、多层次、多途径搭建通向外埠的输出桥梁。一是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发挥政府、部门、乡村等各级组织的作用,利用人缘、地缘、亲缘关系,广泛联系劳务项目,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异地转移。镇劳务服务站多次到全国各地为农民寻找创业门路,提供致富信息,先后同全国多家劳务市场、中介机构、大商场建立了广泛的用工合作关系,共组织3000人外出务工经商,年约创收3800万元。金山村一个村150多名富余劳动力利用政府提供的信息,集体到福州打工,专门为福州市卖小商品,几年中几乎跑遍了全中国,成为远近有名的专业村。去年福州市的几个大老板联合起来专程到金山村开了一次全村庆功宴。二是通过中介组织牵线搭桥。发挥各类协会及经纪人在城乡劳动力开发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加速扩张经纪人群体,积极挖掘本地成功的创业能人,扶持其不断发展壮大。四方村民贺海在沈阳成立房屋拆迁有限公司,镇政府与其联系,向其输出劳动力350人。目前,我镇已成立以各类能人为核心的劳务协会11个,输出农村劳动力1200人。三是通过能人牵线搭桥。发挥在外埠有一定根基、成就、信誉度和影响力的能人作用,带动更大的就业群体走出去求发展。全镇在全国15个大中城市等地建立了稳固的发展基地,吸纳转移农民工近1000人。四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牵线搭桥。积极建设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通过劳动力市场定期发布信息,达到相互间信息共享,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

三、搞好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劳动力的就业本领。培训农民工,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这是促进农民外出就业、稳定就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一是多元性培训。充分发挥现有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作用,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培训。二是实用性培训。针对用人单位所需,提前掌握信息,主动与各类培训机构联系,实行定向培训,定向输出。年前我们输送到北京王府井王朝海鲜大世界的100名海鲜销售员,专门组织到烟台培训一个月,上岗后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三是灵活性培训。每次向外输出劳动力都采取按需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训和联合培训等形式,多渠道开展职业培训,大大增加劳动者的上岗机会。里木店镇绢花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扩大了生产规模,需招200多女工,我们利用劳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对这些女工进行了专门培训,现已全部上岗,每名女工月收入可达400元以上。

四、强化扶持服务,积极为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在鼓励、组织农民外出打工的同时,我们积极为农民外出打工提供各种服务。一是给予政策扶持。在土地流转上,规定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的土地不收回,经村委会批准可自行转包;已转让出承包土地的农户,在没有农转非的前提下,继续享有本村村民的各种政治、民主权利和其它有关方面的待遇。在税费上,工商、税务、城管、公安等相关部门,对进城经商的农民工实行税费减免,对受灾户、特困户全免。公安、计生、劳动等部门优先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身份证、流动人口证、务工证、计生证等证件。二是给予资金扶持。对于农民工创业需要资金支持的,政府全力支持,并主动与金融部门协调,在其担保手续齐全的情况下,优先提供贷款。对外出打工的贫困户子女学杂费予以减免。三是给予维权扶持。进一步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维护和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协调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及时处理各类用工纠纷案件,切实保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促使我镇劳动力转移工作形成了一个了良好的工作态势。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