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石头书教案设计(优秀5篇)

石头书教案设计(优秀5篇)

时间:2023-10-04 07:19:25 作者:MJ笔神石头书教案设计(优秀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头书教案设计篇一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石头书中的学问,激发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上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有趣的课文——石头书。我们读准了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老师来检查小朋友上堂课的学习情况。

出示:课文主要写了川川、磊磊通过 ,

了解 。

指名生回答。

教师小结:那么“石头书”中到底有哪些学问呢?今天我们就和川川、磊磊一起来“刨根问底”,比一比谁的本领大,看谁从“石头书”中“刨”到的知识最多。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石头中有些什么学问?可以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表扬有些同学会读书,一时不懂的语句反复多读几遍,边读边动笔)

2、刚才同学们学得可认真了,把你从文中“刨”到的知识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同学在说时我们要边听边思考,有补充或不同的看法,等同学说完再谈自己的想法。

4、指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 石头上有字。生答师相机板书:雨痕波痕 矿物

“矿物”指什么?省略号表示什么?

出示幻灯片(3)请同学们看雨痕、波痕、矿物图片,了解这些字只有勘探队员才认识。

(2)石头书上有画。生答师相机板书:树叶 贝壳 小鱼

出示幻灯片(4)请同学看树叶、贝壳、小鱼化石。这些都是化石,图纹清晰,保存得十分完整。

出示幻灯片(5)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别的化石,请同学们欣赏各种各样的化石,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化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吗?(这么多化石哪儿来的呢?上面的画又能说明什么呢?……)

(3)出示幻灯片(9):“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也许你能从中“刨”到答案?

a、勘探队员是根据什么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思考。

师小结:勘探队员根据石头上的字、画推测到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密林、后来变成大海。

b、了解化石的形成。(有些动物或植物,由于地壳运动被埋了起来,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亿年以后,这些动植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就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d、指名生有感情读这段文字。

(4)读懂了石头书还有什么用呢?(找矿、了解人类的发展、生物的进化……)

我们班哪些同学特别喜欢刨根问低,就请你们读川川、磊磊的话,爱解决问题的同学就读勘探队员的话。

1、教师引导:学到这里,老师也想和川川、磊磊一样来“刨根问低”——

2、川川、磊磊怎么会“刨”到这么多学问?(善于观察 充满好奇 不懂就问)

3、勘探队员怎么会知道那么多的知识?(知识丰富、观察仔细、研究投入)引导学生联系“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这什么。”理解。

5、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竟然有这么多学问。看来生活中许多看似普通的东西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也能学到许多知识。真可以说“生活处处皆学问”。

1、今天小朋友学得这样认真,老师送大家一份礼物,这块石头采自水蜜桃之乡——无锡阳山,阳山水蜜桃驰名中外,特别好吃,据说这和它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朋友有兴趣读一读这本书吗?

2、老师向大家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浏览

石头书教案设计篇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第六单元课文《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这篇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中,激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石头书” 的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并开始喜欢读科普读物。

《石头书》以对话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化石的作用,其理解两个孩子与勘探员叔叔的对话,懂得“石头书”的内涵,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是教学该课时的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

实物若干;

利用科学课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知识的了解。

说教法、学法

一、质疑导读法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一方面可以弄清学生在想什么,有什么疑难,便于随机调整教学重难点,另一方面便于对疹下药,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于发现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一、读中感悟法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读通课文,了解大意;读懂课文,入情入境;教师将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教师只在适当处给予点拨,或组织讨论,有助于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自主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努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学生在积极的阅读中深入探究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师生谈话,质疑导入

1、生共同板书:书,问:小朋友喜欢书吗?为什么?你知道书籍有什么作用?(板书:作用)

2、师小结,问:我们一般见到的书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书上面一般会印些什么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字、画。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叫“石头书”,(师把课题板书完整)

4、 师:课文你读过了吗?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吗?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预习习惯,他们初读课文后一定能知道石头书是化石。)

5、说说你们对化石的了解好吗?(师出示化石的图片,有动物化石、植物化石等作简单介绍)

6、大家再来看看老师的板书,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伊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书籍的特点,让他们知道书上有字有画,以及书籍的作用,并且及时板书,再简单介绍关于化石的知识,这样就把课文的脉络给理了出来。接着,又鼓励学生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但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新东西发生了冲突,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

石头书教案设计篇三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读书吗?都读过哪些书呢?

(生答)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啊;这是四大名著中的一本;你们读的书真多啊。

3、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生提问题,师归纳并板书)石头书是什么样子的,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上有画吗,石头书真的是一本书吗,石头书是谁发现的…同学们真会提问题,爱动脑、爱思考是个好习惯,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样几个问题:石头书是谁发现的,它的样子是怎样的,石头书上是否有字有画。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文章中去探索、去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老师这里有些词语谁来领读?读得真不错,读得正确声音还很响亮,让我们来学着他的样子齐读这些词语。词语都读准了,真棒。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14个)

3、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谁愿意来读?(指名四名学生读课文,相机指导几个比较难读的生字。)

过渡:生字读准了,课文读顺了,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探索石头书的奥秘吧!

三、精读课文1~9自然段

1、生再次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细细地读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圈圈画画,试着解决刚刚提出的问题。

2、生交流。(学生回答到哪个问题,就相机教学相关段落)

把话说完整,你发现了哪个问题的答案?

(1)回答谁发现的?哪发现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回答,相机出示第1自然段)石头书是勘探队员发现的。石头书就是…(一块大石头)大家都来读读这段话,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勘探队员是怎样看着石头书的啊?)聚精会神。你能给它找个近意词吗?谁来读好这个词语。请你们一起再来读好这一自然段。

(2)回答石头书的样子(相机板书:一层一层的)

预设1 生:石头书就是一块石头。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师:你知道了石头书就是一块石头。大家都来读读这段话你还知道了什么?(勘探队员是怎样看着这石头书的呢?)生:聚精会神。师:你能给他找个近意词吗?谁能来读好它?(指名读,齐读)师:勘探队员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石头书,那么石头书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呢?(生回答,相机出示第5自然段)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你读出了他们的相似之处。

预设2生回答(第5自然段)相机出示

师:是的,你说的内容是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我们平时见到的石头是一层一层的,而我们的书是一页一页的,这两者有着相似之处呢,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发现呀!你们能试着读好这段话吗?你读出了他们的相似之处。

(3)回答石头书上有字

师:这是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呢?(出示第7自然段)

师:请大家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这石头书上的字是指什么?(雨痕、波痕、矿物,相机板书)

师:你们见过这些字吗?想看看吗?(出示图片)今天老师把它们带来了,瞧,这就是石头书上的字。谁来认一认?(这是波痕,这是雨痕)为什么呢?是啊。像雨点,这就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矿物)是啊,这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颜色还真不少呢。课文中的“脚印”、“足迹”都是描写人的,用在这,多有趣呀。谁来读读这段话。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自然段。(生自由练读、指读、评价、齐读)

(4)回答石头书上是有画的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发表意见)

师:老师告诉你们,这些图案并非人工雕刻,而是自然形成的呢,这可真是…(神奇)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惊喜和神奇,把这段话读好吧!

(练读、指读)

三、小结,整体感知2~9自然段内容: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石头书的样子——(一层一层的),从外形看象书;上面有字,分别是——(雨痕、波痕、矿物),还有画呢,就是——(化石),从内容上看,也像书。边说边点着黑板。

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内容都是文章的对话告诉我们的。让我们拿起书读读1——9自然段(齐读)

四、升华

川川和磊磊发现石头书是很偶然的,可他们后来是怎么获得那么多知识的呢?

(学生说到提问即可)

不停地问直到知道问题答案就叫…(刨根问底)来读读这个词语。看来会思考、会提问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要会使用它哦。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描红

石头书教案设计篇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读懂课文,理解“石头书”的含义,初步了解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读好对话,了解石头书的内容及价值。

了解“石头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3课时

多媒体

第一课时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勘探”、“地壳”、“刨根问底”等词语的意思。

一、揭题激趣:

1、板书:书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谁能说说读书的好处?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共同来读一本书。板书:石头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课文,就会弄明白这些问题。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用“ ?”标出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

2、检查读书情况。

(1)开火车读课文(同桌问答),相机正音,指导读通课文。

(2)提出不懂的词语,其他同学帮助解词,注意指导方法。

第一自然段:勘探(查字典)

第七自然段:足迹(文中找近义词)

第十一自然段:地壳

第一自然段:刨根问底

(3)同桌互读课文,相互评价。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读了课文,你对石头书有哪些了解?从什么地方知道的?相机再读课文。

2、找出文中表示川川和磊磊感情变化的词语(好奇,奇怪,高兴),同桌练读。

3、质疑。

四、练习钢笔描红。

仔细观察课后生字表上的生字,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写“勘”、“叔”。

五、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探( )矿( )刨( )煤( )

深( )扩( )炮( )谋( )

壳ke ( )好hao( )

qiao( ) hao( )

2、熟读课文。

板书:外形

22、石头书内容

用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勘探队员为什么把岩石称为“石头书”,体会石头书的内容及其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过程:

一、检复:

1、板书:石头书

2、你是怎么理解“石头书”的?(结合上节课的质疑)

二、精读理解:

1、勘探员叔叔为什么把石头称为书呢?(外形;内容——字,画;价值)

2、你认为其中哪一条最重要?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

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分组研究。

4、指导方法:读(课文);说;表演;实物展示……总之,要想办法让别的同学接受你的观点。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老师求助。

5、集体交流:

外形:

(1)实物展示。(一页一页)

(2)读好第五自然段叔叔的话:“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字:

(1)读课文。

(2)“足迹”何义?为什么不直接用“脚印”?(避免用词的重复)

(3)指名再读叔叔的话,其他同学提提建议。

(4)多媒体展示。

(5)小组齐读。

画——化石

(1)指名说。

(2)分角色朗读,评议。

(3)多媒体展示化石。请一名代表到台上演叔叔,其他同学扮演川川和磊磊,可举手向叔叔提问。

(叔叔回答不出来的,其他同学可以相机补充。)

(4)听了他的介绍,你们有何感想?

(5)想象、设计石头书里的其他内容。(画一画)

价值:

(1)指名说。

(2)引导“刨根问底”,“……用处可大了……”补充省略号的内容。(联系上文,回读前文,帮助理解。

6、小结:经过研究、讨论,你们对自己刚才的观点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几方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请你把这些看法连起来说一说。

7、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

(1)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你从石头书中读懂了什么?

(2)既然石头书里有那么多学问,你怎么去读这本书呢?(读——研究和考证)

我们应当向勘探队员学习,不仅要经受野外风餐露宿的辛苦,还要从小打好基础,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读懂“石头书”。

(3)感情朗读。

三、拓展迁移。

(任选一话题,进行说话训练)

四、总结延伸:

1、石头书是一本( )的书。

2、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石头的奥秘,知道石头里竟然蕴藏了这么多学问呢!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关于石头的知识吗?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我们所学的,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要多读课外书,到大自然中去,看懂大自然这本“无字的书”。

四、作业:搜集关于化石的资料。

板书:

外形

字——雨痕、波痕、矿物

石头书内容

画——化石

用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石头书的用处,懂得如何去读石头书,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石头书的外形是,看上去就像。 、

是这本书上的字,等化石是这本书上的画,所以我们叫它“石头书”。

二、深化理解:

1、石头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再次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2、分小组练习表演。

3、指名表演、评价。

三、拓展延伸:

1、关于石头书,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化石的资料。

说说自己从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其他同学谈感受。

3、你认为怎样才能学会读这本书?

(结合实际,讨论交流)

四、作业:

读一读有关石头的书。

石头书教案设计篇五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主要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

3、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用钢笔正确书写。能正确认读绿线中的5个生字,初知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认识1个多音字。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

板书课题:石头书学生读题。当你看到“石头书”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

3、同学们根据课题,脑海中一下子就闪现了这么多问题,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要把问题都弄明白为止。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就是“刨根问底”。

1、学生初步谈谈预习的收获,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预习效果。

2、教师提出自读建议:(1)读准生字的音,认清字形。(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记号与同学讨论等。(3)简要说说课文的内容。

3、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适时作个别指导。

5、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正音,特别要注意翘舌音。

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

勘探光秃秃足迹煤炭矿物矿石贝壳脚印

学生练读增强记忆。

6、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分节朗读。

7、分组朗读全文。

8、学生说一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初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1、复习生字朗读情况。(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读一读、再出示小黑板抽读)

2、指导书写“叔刨”、“矿怪”“壳”。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习字册书写生字词

17、石头书

一、石头就像书

二、书上的字和画

三、书里学问多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