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2023年渔歌子教学设计比赛作品描述(模板8篇)

2023年渔歌子教学设计比赛作品描述(模板8篇)

时间:2023-10-03 20:47:22 作者:文轩2023年渔歌子教学设计比赛作品描述(模板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渔歌子教学设计比赛作品描述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3、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感受词的音乐美,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意境,导入课题

1、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放松一下,请你看看画面,猜猜是哪首古诗,背一背。(课件出示:《江雪》《忆江南》《小儿垂钓》)

2、教师: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歌中其实有一首是不一样的?(词)那什么是词呢?(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3、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课件出示古诗)

4、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

(一)、课件范读,营造气氛。

(二)、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

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

(三)、检查、指导: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读词,师生正音。

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4、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最后全班齐读。

(四)、读中想象,理解词意

2、指名反馈学习情况。

3、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聆听,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教师入情入境的范读,可以感染到课堂里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尽情畅游在诗词所描绘的美妙画面中。

交流:自己眼前仿佛出现的画面,尝试用口头描述或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用画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4、精读,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能理解的诗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情况:a、学生自由反馈自己理解的句子;b、指名完整地说出词意。

(3)、教师归纳,课件展示词意。

(五)、探究设疑,领悟诗情

1、引导学生质疑、师发问:

(1)、词中那位渔翁为什么在这样一个雨天还不想回家呢?

(2)、词中描绘的渔翁到底指谁?

(学生小组交流,自由发言后,教师点拨小结)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指名说)

(师小结,课件展示:这首词的作者借这样一幅春江水涨、细雨濛濛、渔翁迎风冒雨垂钓的画面,抒发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江南春色的赞美之情。)

三、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1、教师:现在就请大家带着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江南春色的赞美之情,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词中的意境。

2、配乐朗读:指名朗读,小组轮读,全班齐读。

3、配乐有感情地背诵,感悟意境。(出示课件)

4、课堂练习:找一找。(出示课件: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词中的错误)

5、欣赏歌曲《渔歌子》。(出示课件)

6、教师结语:同学们,让我们从美妙的音乐中回到现实,回到我们身边的春天,在校园里寻找春天,去大自然感受春天,也用我们的心,我们的笔去表达春天、描绘春天吧!

渔歌子教学设计比赛作品描述篇二

这是一首通过写景赞美渔家生活情趣的词。着意描绘了秀丽的水乡风光,远山青翠,白鹭高飞,桃花火红,意境优美而深入活泼,富于诗情画意,充分表达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山光水色中悠闲而自由的生活乐趣。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1观看录像《渔歌子》,先向学生交代学习任务,然后简介作者,理解诗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了解下文的兴趣。(板书课题:渔歌子,齐读一遍课题)。

张志和,初名龟龄,字子同,自号‘玄真子’,婺州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叟”,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己隐居的生活。

(对于本首词的作者要详细了解,更能体会词的内在深意,继而为体会诗人的人生志趣铺垫。先给学生交流作者生平的时间,然后教师补充。这样才会使学生查找资料的愿望长久保持下去。)

2听《渔歌子》课件录音,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象这首词都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引导学生关注词中描写的景物,为想象画面做准备。)

(发展语言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借助这些词汇所展示的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既接受古代汉语的熏陶,有发展现代语言,一举两得。)

4、小组交流,教师小结。(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1. 教师有感情朗读《渔歌子》,再入意境。

2.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3.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4.学生有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1. 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 根据诗意加以配乐,体会古诗意境,创作画面或者创意表演。(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1)唱支歌来表达。

(2)跳支舞。

(3)画一幅画。

渔歌子教学设计比赛作品描述篇三

一、揭示课题,了解词牌名。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渔歌子,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叫)渔歌子

师:读得好,好在“子”的读音非常正确,因为“渔歌子”是词牌名,所以读三声,千万不要读轻声。再读!

师:同学们,词牌一般来说它规定了词的形式,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但本首词正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那就请同学们猜猜“渔歌子”的含义吧。

(“渔歌子”顾名思义,就是渔夫打鱼时唱的歌)

师:唱歌,心情一定是高兴的,让我们美美的再读课题。

齐读:渔歌子。

师:渔夫打鱼,究竟唱了什么呢?在进入正式学习这首词之前,请先看我们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

1、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词,并能达到背诵。

2、我能简单的说出整首词的含义,感悟诗词语言的丰富意蕴,体会渔夫悠

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师:齐读一遍好吗?学习目标,预备起!目标我们每个人都清楚了,那,你能达到这些目标吗?(能)声音洪亮、信心十足,老师相信你们!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自学指导,我们一步一步达到这些目标,好不好?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一):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一)出示课件: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要认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并思考:读者用什么样的心情在读?并试着模仿一下,听后要比赛谁模仿的最像,谁读得最有感情。

师:再来听一遍,注意每个字的读音和老师的问题。

预设:

老师征求一下同学们的意见,你们是愿意马上就展示一下还是自己先试着读一会儿?

(纠正)再找一位同学,正确的、字正腔圆的读一读。

师:恩,同学们,读诗词讲究吟诵,因此,把语速放慢一些会更好,再试一试——

师:语速还要慢,声音再响亮一些。师:为了让同学们不但模仿得像,还能读出自己的感情,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词,古代是用来唱的,是懂音律的人先写好曲子,再填入词,相当于现在的歌词,既然是用来唱的,读词可就有讲究了,古人吟诵有一定的规则:每个字的长短都有讲究,一般一二声的字读长一点,,三四声短促一些,来我们一起读。我读前半部分,你们读后半部分。注意与老师一样的节奏,一样的语速。(换位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是那么有感情,你们不但模仿得像,还读出了自己的感觉,说明你们对这首词也理解了不少,下面我就要考考你们了,请看自学指导(二)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看110页书本注释,看插图,看看你能读懂哪一句,三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能用自己优美的语言,说出所有诗句的意思。

预设:(师照著名单,随便叫人)

师:同学们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你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师鼓励:同学们可真棒,不用老师讲,自己就能说出词的含义,真了不起,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三、细读体悟。

师:同学们,一首好的诗词,它不仅仅是诗词,我们还可以把它当做一幅画来欣赏。同学们,回顾一下,画中有哪些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还有一个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下面我们共同迎接更高难度的挑战,请看老师给大家提供的自学指导(三)

张志和的《渔歌子》,描绘的是春天的景物,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幅画中,不仅有景物,还有声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优美的音乐,听老师读这首词,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物?你又听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小提示:从景物的颜色、动物的情态、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发挥同学们独特丰富的想象力,三分钟后,看谁说得好)

生汇报

预设:

生1:我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西塞山。

师:“连绵起伏”这个词用得很好。就这样,还有谁来交流?

师:都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可是,我似乎听见了??也闻见了???

生1:鳜鱼在水中嘻戏

生2:鳜鱼在水中说悄悄话

生3:桃花上的水滴在河中的声音

生4:闻见了桃花的清香

生5:闻见了岸边青草的味道。

指导朗读:

师:白鹭如此的纯洁、悠闲、自由自在,语速再慢些,声音再轻些。读出那份悠闲、宁静。

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桃花红、溪水蓝、鳜鱼跳、看,欢快的鳜鱼自由自在游动于水中,似乎要跃出水面,读出鳜鱼的欢快!读—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一个“斜”字,写出了春风的柔,春雨的细,风再轻些、雨再小些!。读----斜风细雨不须归师深情的说:晨曦微露的早晨,张志和缓步来到西塞山下,独坐于桥头溪畔,眼前那高飞的白鹭啊,那漫山遍野粉红的桃花,还有那淙淙的溪流声,如何不让他陶醉,如何不流连忘返呢?斜飞细雨中,他一遍遍浅吟低唱:(生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走近些,走进张志和,走进词中意境,真切的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郁郁葱葱的西塞山前,白鹭在展翅飞翔,忽而低悬于水面,溅起层层涟漪,忽而又峭立于树梢指头,忽而又飞向高空展现优美的身姿;岸边的桃花在万绿丛中显得格外娇嫩,发出阵阵清香;水里的鳜鱼正是最肥美的时候,渔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荡舟江上,尽心垂钓;任微风拂面、任细雨飘飘洒洒,多么逍遥自在、从容快乐。同学们,把他的那种逍遥自在,从容快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读

师问:这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

预设:一幅美丽、迷人、春意盎然、令人如痴如醉、美妙绝伦的风景画?全班吟诵:

师:让我们静静的站在桥头,任清风拂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同学们,读吧,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四、拓展,品出“钓”中情

1、师:我们刚才反复吟诵,不仅读出词中画,还读出了词中人,但还不够,还要读懂作者的内心,走进他的心灵深处。课前老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张志和,皇上爱其才,封官又赐名,张志和心性耿直,后来他因得罪了权贵,被免去官职,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他讨厌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也是采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出示古诗:全班读)

2、师生和诗:

师:乐是**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由慢到快)

生:不须归。师:且须还!生:不须归。师:且须还!生:不须归。

师:好一个“不须归”

师:弟弟啊,为何不归?(生:哥哥,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我不想去做官了,这里生活那么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场上的人争斗了;看到那些官场上的人那么明争暗斗,我实在不想跟他们一起,在这里,我天天在钓鱼,多舒服啊。)师:正因为张志和做到了“心志平和”平和,所以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

3、齐读《渔歌子》,回归主题,升华诗情。

假如你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志和)

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词(渔歌子)

《渔歌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渔歌子教学设计比赛作品描述篇四

教学过程:

一、赏图导入

1.师: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大自然到处是秀美的风光,孩子们,还记那雨后的春笋吗?一齐美美地读读吧。(出示春笋图并齐读写春笋的段落)

2.师:走进田园,走进乡村,这遍野的翠绿和忙碌的农人不正是一首田园诗吗?(出示并朗读《乡村四月》。)

3.悠闲恬适的田园生活让不少古人向往,词人张志和就是其中之一。(出示图)瞧,他正扁舟垂钓。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张志和,走进千古绝唱《渔歌子》。“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板书课题,用手势指引学生朗读)。一起来欣赏这首词吧!(课件:渔歌子朗诵)

4.第一遍欣赏,第二遍小声跟读。(这么美,让我们一起来小声跟读。)

二、想象解词

1.过渡:在词中,有几个词语的读音要读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在这几个词语中,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抽生说,相机出示图片,感知形象)。

3.让这几个词语回到这首词中,谁来准确地朗读这首词?

4.光读准确还不够,还要读出词的节奏美。看着节奏谁来读一读?

注意:有节奏的地方要读得声断气流。

谁还能读得更棒?(真棒,这叫抑扬顿挫。)

打着节奏一起来读读吧!(学生齐读。)

5.读一首好词就像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词(配乐)。

你仿佛看到了哪些事物(你仿佛看到了——)?

你仿佛听到了——?

你仿佛闻到了——?

6.体会隐藏在西塞山,桃花等词后面的色彩

这些桃花……(形、色、整体感受)

流水中还有——肥美的鳜鱼,这些鳜鱼……(多,肥,美)

师:所以引来了一群群的——白鹭,有了鳜鱼作充足的食物,这些白鹭生活得——,在这样山清水秀的地方,这些白鹭——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白鹭?这白鹭,又不只是白鹭,它是张志和的化身,作者渴望像白鹭一样自由自在,渴望像白鹭一样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它是作者心愿的化身,是张志和追求的闲适生活,他也想像白鹭那样乐而不归,作者仿佛就是其中一只白鹭,你仿佛就是其中一只白鹭。一生读“白鹭”这句。再一生,读?读出自由自在。一小组读,一起来读。齐读第一句。

一青一白,一静一动,全在14个字中描绘得春意浓浓,诗情画意,这就是词的魅力。

7.在这么多景物中,你最喜欢哪种景物?请把你脑海中的画面向大家说一说。

(真是“山色空蒙雨亦奇”呀!简直就是仙境;

“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悠闲自在;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春的气息;谁能让你的朗读让我闻到花的芳香?)

8.贴图,说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品词会意

1.设疑

2.品词解疑

a原来你准备充分不必归板书:不必归读这句。

b还因为景色优美不愿归板书:不愿归

这斜风,是吹面不寒的杨柳风,这细雨,是荡涤心灵的洗礼,这斜风细雨,不正是春景图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吗?他又如何能割舍这一份自然的馈赠。读这句。

c还有什么原因让张志和不须归呢?其实,这还与当时的背景有关。

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张志和眼见当时时局动荡,官场黑暗,他早就厌倦了朝廷的争斗,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家,他无力拯救,只能退隐江湖,寄情于山水,所以,此时的张志和更是回归自然不想归。板书:不想归读。

让我们也怀着这份怡然,美美地吟诵这首词——

感情诵读。

加上手势读。

入情入境地读。

四、唱歌入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词更在于以声传情,渔歌子,就是关于渔父的歌,让我们用歌声一起来回味。听------齐唱(可加动作)

五、填词入境

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让我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去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渔歌子教学设计比赛作品描述篇五

《渔歌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味优美语言,学会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远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垂钓的渔翁……这画面是那么清新,这色彩是那么明丽,整个天地浸润在朦朦烟雨中,宁静而美好。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会方法。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会《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a类(基础目标)

认识4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准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诵诗词。

2、b类(核心目标)

展开想象,体会词中的画面感,感受“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并感悟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这些感受与感悟中引起情感共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与体现。

3、c类(延伸目标)

了解“渔夫”在古诗词中的文化意象。

三、预习作业

认准生字词;了解作者张志和的生平。

四、教学过程

(一)忆主题、酝诗情。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这是什么体裁呀?我们以前学过词么?(白居易的《忆江南》)词和诗有什么区别呢?同桌讨论一下。

4、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合作闯过诗词旅途上的四道关卡,摘取胜利的果实,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赶紧看看我们将要打通的哪四关?大家一起来读一下:(第一关、字正腔圆读正确;第二关、抑扬顿挫读韵律;第三关、入情入境读画面;第四关、知人论事读情感)。

(二)闯四关、读诗情。

1、字正腔圆读正确。

(1)通过自读、同桌互读的形式把词读正确。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完成。

(2)谁为大家展示自己的朗读功力?这首词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几个字,但是想读好可不太容易,我们一起来看:西塞山的“塞”是多音字,鳜鱼的“鳜”字非常的生僻,好多成年人都读不对,还有“箬笠、蓑衣”都不太常见。现在跟我读: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同学们,箬笠和蓑衣是什么东西呢?看一下“箬笠”这两个字是什么偏旁部首?可能和什么有关?(箬笠是用竹篾编制的斗笠,而蓑衣呢,是用草编织的雨衣)

(3)读准字音之后,请同学们再通过同桌互读的形式读词,要字字落实。

2、抑扬顿挫读节奏。

(1)抑扬顿挫地朗诵,与同桌商量着试着读出词的节奏。每首古诗都有不同的节奏,每个人也有自己不同的节奏,现在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读词,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

(2)请你来展示一下,你用的是二二三的节奏,请同学们按照这个节奏来试读一下。诗词中的每次停顿要做到语断而气连,千万不要读的断开。请你再读一下,你用的是二二二一的节奏。老师也有两种读法介绍给大家,看远处跳过来一只小青蛙,它的节奏是“呱、呱、呱、呱”,举起你们的右手,我们学着青蛙叫的节奏来读一遍。青蛙刚走又来了一只小麻雀,麻雀跳的节奏是“呱呱呱呱、呱呱呱”,来我们再跟着麻雀的节奏跳一遍。

(3)除了刚介绍的读诗节奏,还有一种节奏。我们知道一二声称为平声,三四声称为仄声,平声读的悠长一点,仄声读的稍快一点,(课件),听老师来示范一下。现在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下体会平仄的韵律美。男生先试读一次,我们女生也不能落后,再来试读。

(4)除此之外呢,在注意诗歌字与字之间节奏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不同的标点符号也说明停顿的时长不同,逗号时间短,句号时间长。让我们跟着大屏幕上的节奏再齐诵这首诗。

3、入情入境读画面

(2)同学们真是听的如痴如醉,相信此时你们的眼前一定出现了很多的画面吧,先让我们走进词的第一句,看看它为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

看到了西塞山和白鹭。西塞山在哪里?江南的山是什么样子的?生:秀美的。我们来欣赏一下秀美的西塞山(课件)。白鹭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白鹭飞翔的姿态特别的优美。注意:“鹭”字的写法指导。

哪位同学能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组成一幅画面呢?(秀美的西塞山前,姿态优美的白鹭在自由的飞翔。)

(3)我们再走进第二句的美景中去尽情的欣赏一番吧。你看到了什么?(桃花、鳜鱼、流水)桃花是什么颜色的?长在什么地方?桃花树下有什么?给流水加上一个形容词你想用哪个词?河水里有什么?我们来认识一下鳜鱼是什么样子的?(课件)试着用这几个词连成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这美景吧。(三三两两的桃花开在岸上,潺潺的流水中有淡黄色的鳜鱼在不时的跃动着。)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7)想着那一幅幅画面,我们在美读中尽情的欣赏这美景吧(课件)。

4、知人论事读情感

(1)风和日丽的时候作者徜徉在秀美的山水之中,风雨来临也“不须归”。作者为什么不归呢?学会诗词讲究知人论事,课前预习时候咱们搜集了张志和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张志和(课件)。

(2)所谓无官一身轻,心无挂碍才能真正领略这山水之美。在这里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张志和钓鱼从来不设鱼钩不放鱼饵,那么他钓的是什么啊?同学们讨论一下。请你说一下,你来说,钓的是美景,钓的是闲情。那同学们大胆的想像一下,“不须归”的“须”字还能换成什么字呢?(舍、愿、想……)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感受“渔夫”的文化意象。

(5)通过这节课的学会,《渔歌子》这首词在我们的朗读声中被唤醒了,并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也正是通过《渔歌子》这座桥梁,我们认识了张志和,走进了张志和的内心世界,和他展开了跨越千年的对话,他的经历也引起了我们的共鸣,这就是诗歌的魅力,这就是我们中华少年经典诵读的意义所在。请全体起立,再次齐诵《渔歌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的闯过了所有的关卡,恭喜大家闯关成功,为这么优秀的我们鼓鼓掌。

三、学有疑,带诗文。

1、孩子们,学贵有疑,张志和说“不须归”,难道就真的能不用归了么?在他写的《渔歌子》广为传唱之后,他的哥哥张松龄也写了一首词来回应:“乐是**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2、一个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一个却说“狂风浪起且须还”,他们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呢?课后请同学们赏析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看看他想告诉我们些什么。

渔歌子教学设计比赛作品描述篇六

1、认识3个生字:“鳜、箬、蓑”。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1、训练学生通过查资料、看注释的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词所展现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1、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感受词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理解词的意思,背诵《渔歌子》。

体会词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渔歌子》。(板书题目)

3、解题:渔歌子,词牌名,也是题目,其意思是渔夫捕鱼时哼唱的歌曲。

4、了解诗人及背景: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师补充,最后【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

(一)、【课件出示古诗并范读】

(二)、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的读音)

2、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词中的读音。(塞:saisaise)

(三)、检查指导朗诵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都词,师生正音。

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4、全班齐读。

(四)、读中想象,理解词意。

1、学生默读,思考: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物?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板书)

2、指名反馈学习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聆听,闭目想象画面。交流:学生结合插图口述自己想象到得画面。

4、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1)、学生交流自己理解的诗句及不懂得地方。

(2)、教师相机指导,指名说说词意。

(3)、教师归纳,【课件出示】词意。

(五)、探究质疑,领悟情感。

1、这首词中的渔翁为什么在这样的雨天还不想回家呢?词中的渔翁到底指的是谁?(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小结)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课件出示】诗人的思想感情)

3、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江雪》【课件出示古诗】,这首诗中的渔翁与这首词中的渔翁有什么异同?两位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样吗?(不愿;不舍)

三、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1、诗是作者的心声,我们可以从诗的字里行间感悟诗人的内心情感。现在,请大家带着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江南春色的赞美之情,在美妙的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诵——《渔歌子》。

2、(配乐)学生朗诵,当堂背诵。

3、欣赏歌曲《渔歌子》。【课件出示】

4、师:同学们,让我们从美妙的音乐中回到现实。再美的诗、再美的音乐都无法与大自然中的春天相媲美,我们赶快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用我们的笔去描写春天吧!

渔歌子教学设计比赛作品描述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渔歌子》。

2、想像词中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3、借助拓展延伸,进一步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词的吟诵,根据词所描绘的画面,想象意境。

教学难点读出词的韵味,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了解有关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结合课件,欣赏歌曲《渔歌子》。

2、启发谈话:在这首歌曲中,蕴含着一首流传千古的词,这首词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3、出示课题,强调“渔歌子”是词牌名及读法。

二、初读《渔歌子》。

1、自由读,

(要求:a、注意每个字的读音。b、多读几遍,读通顺。)

2、指名展示读(纠正读音,强调节奏、韵律)。

3、师生配合读。

4、齐读。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读了这首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学生用笔圈出)

2、如果让你用彩笔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会用上哪些颜色呢?

3、学生汇报,老师随机简笔画板书。

5、用自己喜欢的词语描绘这些景物。

6、按一定的顺序用几句话描述画面上的景物。

7、借助课件让学生欣赏词中美景。

小结:是的,置身在这美景中,也难怪词人张志和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到——西塞山前白鹭飞……(学生接下去)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1、如果你是这位渔翁,在这美景中,你舍得离开吗?是的,张志和也不愿意离开这儿。可他的哥哥张松龄却担心弟弟常年在外不归家,也写了一首词劝张志和尽快回家。

2、补充《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1)哪两句是劝弟弟回家的?

(2)师生互动对读《渔歌子》和《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3、讨论:张志和为何不归?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1)顺势引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2)拓展延伸:补充张志和弃官归隐资料。进一步理解词人“不须归”的深意。

五、想像画面,感受意境。

1、是的,张志和不仅喜欢这里美丽的风景,更留恋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让我们闭上眼睛,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感受他沉醉自然,悠闲自在的生活。(课件播放词朗诵,学生想象画面。)

3、同学们,假如你来到浙江湖州,你一定会去哪座山?(西塞山)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千古词人?(张志和)想起张志和,你一定会吟诵他的?(渔歌子)

学生吟诵《渔歌子》。

渔歌子教学设计比赛作品描述篇八

1、在中国的诗歌宝库中,有很多诗词是写钓鱼的。例如: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2、这节课,我们去欣赏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感受他的钓鱼世界。

3、咱们先来读读标题——渔歌子(指名读)。

4、“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什么是词牌呢?

5、看到《渔歌子》,你能想象这首词的内容吗?

1、自由读。下面我们来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至少读三遍。

2、指名读。指三名不同程度的后进生、中等生试读。

纠正读音:白鹭、鳜鱼、箬笠、蓑衣?

注意停顿:划出节奏,读出节奏。

注意押韵:白鹭飞,鳜鱼肥,不须归。

3、齐读。评价:真好!不少同学登上第三个台阶了,有点词味儿了。

板书: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1、读出词中画。

*听。我们要想读出词味儿,除了注意停顿、注意押韵,还要读出词中的画面来。闭上眼睛,听听配乐朗诵吧。

*再听。你的.脑海中有画面了吗?再听一遍。

*说说。画面上都有些什么?把相关词语用横线划出来。

*再读。谁能把词中的画面读出来?点两名优等生试读,评价。

*齐读。全班同学齐读一遍。

2、画出词中画。

3、品读词中画。

过渡语:这画面太美了!几支粉笔哪能表现出来呢?一起读出来吧。

*师:瞧,这桃花,这流水,让老师想起一句诗——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

*师:这斜风,不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吗?读句子

生:吹面不寒杨柳风,风里带着……

*师:这细雨,也正是——读句子

生:雨丝细细的,像牛毛……

*师:此景此情,让我们情不自禁想吟一曲《渔歌子》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师跟上节奏指点黑板相应的画面)

4、想象画中人。

*词人简介。

到底是“不用归”还是“不想归”呢?看看词人简介。你读懂什么了吗?“贬官”、“隐居”、“烟波钓徒”,这位渔人很有可能就是词人张志和!

*想象神情。

生:……

师:选一个最准确的词语来描述他的神情吧。板书:悠闲自在

小结:看样子,“不用归”也好,“不想归”也好,“不愿归”也罢,都对!但都不及一个“不须归”来得爽快,来得自在!

*情境诵读。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重复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过渡语:好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

*拓展:我们的猜想究竟对不对呢?有词为证,验证一下。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轻声读出来。

*品味:哥哥的这首词写什么?让我们对照兄弟二人的词,仔细品味。我当哥哥张松龄,你们就是弟弟张志和,咱们来一次作词、和词吧。

1、读苏词。

潇潇春雨洒江天,渔人垂钓好悠闲!《渔歌子》这首词流传至今一千多年,很多文人墨客争相填写传唱。

出示苏轼《浣溪沙》,学生试读。读着读着,发现什么了?是啊,苏轼也曾贬官黄州,他太喜欢这首词了,于是乎,一字不漏,直接把它纳入自己的词中。

2、吟唱。

词是用来唱的。最后,请大家跟我一起深情吟唱这首词,让它在我们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渔歌子张志和

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悠闲自在

(画面)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