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2023年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心得体会(实用5篇)

2023年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心得体会(实用5篇)

时间:2023-10-03 17:51:16 作者:笔舞2023年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心得体会(实用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心得体会篇一

陈嘉庚爷爷是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人(现厦门市集美区),他的纪念馆共设有四个展厅,我喜欢第一展厅“青年嘉庚心系社里”,故乡山水的养育,母亲的言传身教,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陈嘉庚爷爷幼小的心田里早早就播下了爱国爱乡的种子。在少年时代,他立志要尽国民一分子的天职,服务社会,造福国家。

在展馆里我看到了陈嘉庚爷爷题写的一幅字“与行业竞争,要用优美之精神与诚恳之态度”。现在的'校园,同学们竞争意识都比较强,凡事想争第一,不希望别人超过自己,所以,即使有好的学习经验或好的学习方法大多数人都不愿与人分享,常常表现出“小自私”。我应该克服这种不好的心态,学习陈嘉庚爷爷的“诚恳之态度”,努力做到这几点:课间,当同学向自己请教问题时,应当热情并耐心地给予解答;当自己有了好的学习经验或学习方法时,应在第一时间与别人分享,分享也是巩固知识的好办法;当同学获得老师或学校的表扬时,应该给予热烈的掌声和真诚的赞美。用优良的品质,谦虚的态度为自己的学习道路画上美丽的一笔。

身处二十一世纪,我拥有美丽的校园、良好的学习环境,我应当珍惜生活,学习陈嘉庚爷爷的好品质,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争取早日成为一个诚实守信、踏实能干、富有爱国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中国人!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心得体会篇二

步入大门,我环顾四周,只见满院的青藤正旺盛地生长着,就如同我们正在争先恐后地努力超越他人的样子。绿藤掩映之间,映入眼帘的是周总理的铜像。他昂首挺胸、神态端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透露出了从容、沉着与机智,但更多的还是坚定。铜像的上方是一道梅花边框,同时记起在书中看过,周总理生前最爱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傲霜斗雪,正如同中国共产党那样不畏艰险,无私忘我奉献的精神。想必这道梅花边框就是为此而来吧!铜像的下方则是一块红色的大理石,那触目惊心的红色,它不仅代表着周总理一生都在红色的革命道路上奋斗,更代表着中国走过的革命道路上充满了凶险与艰辛,革命的漫长道路上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

接着,我们走入大厅,来到了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前。浮雕上面雕刻着12位以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他们呈现出一个反着的“s”形。我出神地凝视着这块浮雕,渐渐地,渐渐地,我仿佛看见了中国人民充满坎坷的取胜道路,胜利的来之不易;看见了周总理看见中国革命道路源远流长,后继有人而露出的欣慰笑容。人群边的几朵祥云环绕在这12位党员身边,好像在讲述着他们当年叱咤风云时的英雄事迹。

离开汉白玉浮雕,继续参观。墙壁上的橱窗中,陈列着一篇篇周总理的文章与他生前曾经使用过的物品。然后,我们来到了梅园新村30号。那是周总理原先工作的地方。院落里两棵高大的松柏显得十分苍翠,我轻抚着那粗糙的树干,心里不觉有些震撼,这两棵松柏是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沧桑啊!它们不论严寒酷暑,都犹如两个绿色的巨人,守护着这个美丽而又神圣的地方。一阵微风吹来,树叶轻轻摇晃,一起进入我的眼帘的是一丛青翠的枝叶。我顺着那一抹绿光望去。啊!是桂花树!

猛然间,一道亮光如同划破了秋日的长空,照亮了我的脑海。对呀!这松柏与桂花树不就象征着共产党的崇高品质与远大的理想吗?松柏的万古常青与坚韧不拔,不就在衬托着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与持之以恒的品质吗?桂花的不张扬与花香的纯净疏淡,不也正是共产党纯洁、朴素的高尚品质吗?想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周总理为什么要在工作的院子里种下松柏与桂花。为的就是激励自己在革命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呀!

江苏南京成贤街小学五年级:唐俊彦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心得体会篇三

步入大门,我环顾四周,只见满院的青藤正旺盛地生长着,就如同我们正在争先恐后地努力超越他人的样子。绿藤掩映之间,映入眼帘的是周总理的铜像。他昂首挺胸、神态端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透露出了从容、沉着与机智,但更多的还是坚定。铜像的上方是一道梅花边框,同时记起在书中看过,周总理生前最爱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傲霜斗雪,正如同中国共产党那样不畏艰险,无私忘我奉献的精神。想必这道梅花边框就是为此而来吧!铜像的下方则是一块红色的大理石,那触目惊心的红色,它不仅代表着周总理一生都在红色的革命道路上奋斗,更代表着中国走过的革命道路上充满了凶险与艰辛,革命的漫长道路上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

接着,我们走入大厅,来到了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前。浮雕上面雕刻着12位以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他们呈现出一个反着的“s”形。我出神地凝视着这块浮雕,渐渐地,渐渐地,我仿佛看见了中国人民充满坎坷的取胜道路,胜利的来之不易;看见了周总理看见中国革命道路源远流长,后继有人而露出的欣慰笑容。人群边的几朵祥云环绕在这12位党员身边,好像在讲述着他们当年叱咤风云时的英雄事迹。

离开汉白玉浮雕,继续参观。墙壁上的橱窗中,陈列着一篇篇周总理的文章与他生前曾经使用过的物品。然后,我们来到了梅园新村30号。那是周总理原先工作的地方。院落里两棵高大的松柏显得十分苍翠,我轻抚着那粗糙的树干,心里不觉有些震撼,这两棵松柏是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沧桑啊!它们不论严寒酷暑,都犹如两个绿色的巨人,守护着这个美丽而又神圣的地方。一阵微风吹来,树叶轻轻摇晃,一起进入我的眼帘的是一丛青翠的枝叶。我顺着那一抹绿光望去。啊!是桂花树!

猛然间,一道亮光如同划破了秋日的长空,照亮了我的脑海。对呀!这松柏与桂花树不就象征着共产党的崇高品质与远大的理想吗?松柏的万古常青与坚韧不拔,不就在衬托着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与持之以恒的品质吗?桂花的不张扬与花香的纯净疏淡,不也正是共产党纯洁、朴素的高尚品质吗?想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周总理为什么要在工作的院子里种下松柏与桂花。为的就是激励自己在革命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呀!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心得体会篇四

9月6日,在微微细雨中,我们驱车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参观学习。焦裕禄同志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纪念馆有三个展室,以文字、照片、书法、绘画、音像、雕塑、实物等形式,展示了焦裕禄同志早期的苦难生活和盼翻身求解放、走上革命道路的经过;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工业战线,与车间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为工业管理内行的事迹;担任兰考县委书记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统一领导班子思想,带领兰考人民战胜“三害”、鞠躬尽瘁创造的伟业。

60年代初,焦裕禄在兰考任县委书记时,全县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粮食短缺,百姓纷纷走上逃荒的路。为解决乡亲们的衣食温饱,尽快的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他凭借着为民造福的赤诚和“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硬骨头精神,带领全县人民不畏困难,艰苦奋斗,同内涝、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顽强斗争。他踏遍了兰考的每一处碱沟、风口和沙岗,制定了根治灾害,发展生产的蓝图;他深入百姓家,喝咸水,查冷暖,问良策。他心里装着是36万兰考人民的疾苦,肩负带领人民走上幸福之路的光荣使命。为了百姓的冷暖安危,他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忘我地工作,身染绝症也全然不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惦记群众的幸福安康。

焦裕禄去世40多年了,但是他那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事迹,教育和激励着几代人。可以说,自少年时代,就对焦裕禄非常熟悉。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焦裕禄的了解不断深入,特别是到焦裕禄纪念馆参观,重新学习了他的事迹后,对他的精神实质有了初步理解。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不仅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也是每一名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的好榜样。我认为学习焦裕禄,主要是学习他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

学习焦裕禄,要学习他的宗旨意识。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是焦裕禄领着县委班子到火车站去看灾民的场景:大雪天,火车站挤满了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灾民,焦裕禄站在雪里充满感情的对班子成员说:“我们经常口口声声说要为人民服务,我希望大家能牢记今晚的情景,去领导群众改造兰考的面貌”。这是他对别人的要求,但更是对他自己的要求。虽然今天的情况和那个年代相比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宗旨意识不能谈薄,仍然需要我们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学习焦裕禄,要学习他的责任意识。焦裕禄同志参加工作十八年,不管是在革命时期从事武装斗争,还是和平时期从事企业生产、担任县委书记,一直对党的事业中心耿耿,对从事的工作充满责任感。

学习焦裕禄,不能单纯说说、写写,脑子热热,要做二个结合:一是与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结合起来。身边的典型可能不是那么高大、那么完美,但可能更切合自身实际,可以用焦裕禄的精神激励自己,用身边的典型指导自己。二是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对照焦裕禄,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差距、定措施、选定新的努力方向。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实际行动、具体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效果。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应该时刻牢记自己共青团员身份,不断增强团员意识,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加强自身修养和作风建设,为实现人生的价值,燃烧自己!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忠于党的事业、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以立足本职,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承诺,让焦裕禄精神在新时期更加发扬光大。

文档为doc格式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心得体会篇五

7月1日在钢业公司领导的带领下一行43人来到了淄博博山区焦裕禄纪念馆,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对焦裕禄同志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很受感动鼓舞,也很受教育启发。他为我们树立起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学,利为民所谋”的光辉榜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不仅要缅怀焦裕禄同志,更应该要学习他的精神,努力干好本职工作,要学习焦裕禄精神,我觉得应该做好有以下几点:

焦裕禄同志无论是在厂矿企业工作,还是在党政机关工作,他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尽职尽责。为尽快改变兰考县的贫困落后面貌,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吃苦在前,积极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同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作斗争,一直坚持带病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种不折不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在钢业主要从事质量管理体系忍者鞥工作,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产品没有质量,谈什么品牌、发展、竞争都是纸上谈兵,尤其对于我们制造业来说,质量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我们不肯把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精、做细、做到位,不能迎难而上,而是一味地用“还好”、“足够了”等标准来衡量,就会因没有把“地基”打牢,各项细节没有抓好,产品质量就无法保证。然而,在这个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只有将细节做得越到位、越完美,才能获得更好的质量和更高的效率,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吃苦耐劳。

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工作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的疾苦。在展示的图片资料中,展现的在大雪纷飞、道路结冰、老百姓缺衣少食的情况下,焦裕禄同志带领干部冒着严寒为群众送救济物质,看望年老多病的老人,为他们送衣送粮送钱,视老百姓为父母,充分体现了焦裕禄同志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深刻体会到了无论什么工作都必须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和矛盾的途径和办法。

为了治理三大自然灾害,在任一年多时间,焦裕禄同志跑遍了兰考县140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找群众了解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吃别人嚼过的馍”是焦裕禄同志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精神的策动写照,在十分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下,他敢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首创了给沙丘“贴膏药”、“扎上针”、“栽泡桐”等办法治理“三害”,造福于兰考人民。任何工作也一样要有终结问题的气魄,要有不断挑战困难的勇气。

面对新产品、新问题不断涌现的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态势,如果我们不牢牢抓住创新这个本原,就无法实现“以需定产,产需结合”,更无法实现“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一句话,无法生存和发展。

重温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我们每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只要我们以焦裕禄为楷模,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一定能得到实现,我们的各项事业就一定能不断推向前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