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2023年读哲学的慰藉心得感悟(通用5篇)

2023年读哲学的慰藉心得感悟(通用5篇)

时间:2023-10-03 12:03:21 作者:书香墨2023年读哲学的慰藉心得感悟(通用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感悟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读哲学的慰藉心得感悟篇一

如果让你为自己的快乐列份需求清单,上面会有些什么呢?是否写着有房有车,拥有diorprada,小资小调,名望权势... ...拿着这个问题去问了几个朋友,给出的答案中物质需求均是极重要的条件,却少有提及精神需求。

精神的需求在这个崇拜财富的时代已可怜到被遗忘的地步。

和朋友谈论到自己喜欢崇敬的教师教授思想如何如何,经历如何如何时,换来的总是不以为然。“博士、教授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如初中毕业的农民企业家。”这样的回应总是把我整的哑口无言。人价值的取向本该多元,而如今经商做官是大家眼中最具成功的人士,也是最快乐的。

《哲学的慰藉》第二部分,阿兰·德波顿提到了伊壁鸠鲁和他的思想。伊壁鸠鲁的伦理学说认为快乐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没有快乐,就不可能有善。快乐包括肉体上的快乐,也包括精神上的快乐。在伊壁鸠鲁看来,我们并不知道真正能使我们感到快乐的是什么。

一次和朋友在看时尚杂志,朋友指着印有奢侈手表的那页说,如果有了这个就说明一切了吧。“啊?!不能说明什么啊,不是钱多没地方用,就是无聊的暴发户。有这钱不如搞慈善去。”然后是几秒的沉默... ...

你买江诗丹顿可以,买浪琴也不错,重要的是喜欢适合自己。物质拥有的快乐是无止境的,你有能力买欧莱雅,就会想去买dior。在dior marketing工作过的朋友告诉我,这些东西的成分其实一样。价格的差异在于广告包装和品牌定位,而有的人就是有钱喜欢买贵的,中档高档的区别只是面对不同消费层次的人罢了。用大宝觉得效果好何必偏要买dior呢。

德波顿在书中说,如果我们生性不是那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广告就不会这样时兴。被某种商品的广告包围时,我们可能就会突然说:我想要那个东西。但是假如我们没有看见这个广告,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觉得需要它。卢克来修说了“人们是凭道听途说,而不是凭自己的见证产生需求的”。实际上我们很难弄清楚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大家削尖了脑袋买这些广告杂志上的东西以此来标榜自己,从而获得快乐快感。可这些快乐是长久的永恒的吗?对物质的过分渴望只会让本可满足的人不能平静,往往还导致痛苦。

你可以有更多的钱,但那不一定意味着你可以拥有更多的快乐。在快乐与金钱的关系上,伊壁鸠鲁告诉我们,一开始,你拥有越多的钱你就越快乐。之后,金钱与快乐的联系逐渐的分离了,即使你拥有的钱再多,你的快乐水平也仍然停止在原处。真正的快乐对于物质的依赖十分有限,无非是食、住、衣的基本条件。超出了一定限度,财富的增加便不再能带来快乐的增加了。

物质和精神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协调的产物,能忠于自己的理想又拥有很多金钱,是太难的事,我们只有学会选择和协调。快乐更多地依赖于精神而非物质,品尝过两种快乐的人都可以凭自身的体验予以证明。我们往往在追逐物质的路途上丢弃精神快乐,而在拥有物质后再用金钱去填补精神的空虚。而那些用物质换来的精神文化享受早就充满商业细胞。人们就这么周而复始的循环着。

就财富收入而言,真正的收入并不单单是物质,除了金钱还该包括闲暇时间和受人尊重的程度。以此来算,两个大学同班同学,一个整天在4a公司忙,一个在大学教书育人,他们的收入总分高低是显而易见的。

伊壁鸠鲁开的快乐需求清单是1.友谊2.自由3.思想。

德波顿给的是1.茅屋一间2.友谊3.避免有上级、受恩惠、勾心斗角4.思想5.贝里尼的《圣母像》。

“快乐可能得之不易,不过障碍不在金钱方面。”

你的快乐的需求清单上是些什么呢?

p.s 德波顿在书中共谈到了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和尼采6位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应着与世不合的慰藉、缺少钱财的慰藉、受挫折的慰藉、有缺陷的慰藉、伤心的慰藉与困难的慰藉。个人觉得哲学是种看待事物的方式和眼光,用于慰藉,未免让人觉得哲学如同生病后的心理理疗... ...

读哲学的慰藉心得感悟篇二

现在手头正在读的是阿兰.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

人变得很懒。不愿多想,更不愿多写。暂且抄下一些精妙的句子,稍加评论。既可以帮助自己concentrate,也有助于思考,岂不是一举两得。

关于哲学

“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作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他们如果聚集在一场大型酒会上,不但互相话不投机,而且很可能几杯酒下肚就要拳脚相向),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貌略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爱智慧”。人以群分,把这一小群人归在一起的共同爱好在于就人生最大的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

括号里面的话从来就不是无关紧要的。相反有时还是最重要的话。比如上面的一段文字中,我最为欣赏的便是括号里的一句。这是多么有趣的想象。我相信,如果有这么一个酒会的话,设想的结局便是必然的。

关于哲学的本质,他认为是“就人生最大的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对此,我深有同感。一个生活幸福的人,是很难成为一个哲学家的,所以有人说苏格拉底成为一个哲学家是因为他有一个泼妇似的老婆。痛苦的婚姻有时会造就一个哲人。当然人生的痛苦有多种,不仅仅限于一段不美满的婚姻。面临人生各种巨大的痛苦,人何去何从?该怎样才能给人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我想一个可能的选择就是哲学或宗教。二者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凡人各种安慰,而这安慰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将人世看透而产生的一种“悟”,是更智慧的人生。

关于苏格拉底,

“这位哲学家宁愿失欢于众,获罪于邦,而决不折腰。他决不因别人指责而收回自己的思想,而且他的自信不仅是出于一时冲动或者匹夫之勇,而是来自于更深层次,根植于哲学的源泉。哲学给苏格拉底以坚定的信仰,使他面对千夫所指能够保持合乎理性的而不是歇斯底里的自信。”

是啊。人什么时候能超越世俗,才是最自由最无畏最自信的状态。

关于常识和社会规范,

“每个社会都有一套观念,应该相信什么,如何待人接物,否则就会遭到怀疑,不容于众。这些社会规范有的是用法律条文明文规定,更多的则是在一个庞大的伦理和实践的判断体系中本能地遵循的,这个体系叫做“常识”,它命令我们穿什么衣服,采用什么样的理财标准,尊重什么样的人,遵守什么样的礼节,以及过什么样的家庭生活。如果对这些规范提出疑问,就会被视为怪异,甚至故意挑衅。常识之所以被悬搁起来而不容置疑,是因为人们把它的判断都视为天经地义,不必加以审视。”

这段话理论上说来不难理解。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常识和习俗,也不难感慨所有社会人的不由自主。每个人身上都深深地烙上了社会和时代的烙印,想摆脱都不可能。不过这只是一个引子,引出了一大堆(我儿子的常用词)古希腊人的常识规范。而这些常识规范,如祭祀,蓄奴,尚武(专指男人,女人是排除在政治和公众生活以外的),虽然怪异,到现在已演变成了“知识”。但正是现代人心里感觉到的这种怪异,使我们开始置疑各种现代社会的各种常识。若干年后,它们也会变成怪异的知识。

关于他人的评价,

“如果我们做不到这样的泰然自若,如果我们听了几句对我们的业绩或性格的严厉批评就忍不住掉眼泪,那可能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正确的能力主要是由他人的赞许构成的。我们对于不受世人喜爱很在意,不仅是出于实用的理由--例如生存或升迁,更重要的世人的嘲弄似乎是一种信号,毫不含糊地表明我们已误入歧途。”

“我们似乎被一种相反的倾向所折磨:每个人的话都听,每一句不中听的或是嘲讽的意见都足于使我们心烦意乱。我们不能反思一个最主要也是最令人宽慰的问题:这些阴暗的指责的依据是什么?”

苏格底:“好意见出自对事物有所理解的人,坏意见出自对事物缺乏理解的人。”

读哲学的慰藉心得感悟篇三

本文是小编读《哲学的慰藉》心得感悟,欢迎大家阅读。

如果让你为自己的快乐列份需求清单,上面会有些什么呢?是否写着有房有车,拥有diorprada,小资小调,名望权势... ...拿着这个问题去问了几个朋友,给出的答案中物质需求均是极重要的条件,却少有提及精神需求。

精神的需求在这个崇拜财富的时代已可怜到被遗忘的地步。

和朋友谈论到自己喜欢崇敬的教师教授思想如何如何,经历如何如何时,换来的总是不以为然。“博士、教授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如初中毕业的农民企业家。”这样的回应总是把我整的哑口无言。人价值的取向本该多元,而如今经商做官是大家眼中最具成功的人士,也是最快乐的。

《哲学的慰藉》第二部分,阿兰·德波顿提到了伊壁鸠鲁和他的思想。伊壁鸠鲁的伦理学说认为快乐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没有快乐,就不可能有善。快乐包括肉体上的快乐,也包括精神上的快乐。在伊壁鸠鲁看来,我们并不知道真正能使我们感到快乐的是什么。

一次和朋友在看时尚杂志,朋友指着印有奢侈手表的那页说,如果有了这个就说明一切了吧。“啊?!不能说明什么啊,不是钱多没地方用,就是无聊的暴发户。有这钱不如搞慈善去。”然后是几秒的沉默... ...

你买江诗丹顿可以,买浪琴也不错,重要的是喜欢适合自己。物质拥有的快乐是无止境的,你有能力买欧莱雅,就会想去买dior。在dior marketing工作过的朋友告诉我,这些东西的成分其实一样。价格的差异在于广告包装和品牌定位,而有的人就是有钱喜欢买贵的,中档高档的区别只是面对不同消费层次的人罢了。用大宝觉得效果好何必偏要买dior呢。

德波顿在书中说,如果我们生性不是那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广告就不会这样时兴。被某种商品的广告包围时,我们可能就会突然说:我想要那个东西。但是假如我们没有看见这个广告,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觉得需要它。卢克来修说了“人们是凭道听途说,而不是凭自己的见证产生需求的”。实际上我们很难弄清楚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大家削尖了脑袋买这些广告杂志上的东西以此来标榜自己,从而获得快乐快感。可这些快乐是长久的永恒的吗?对物质的过分渴望只会让本可满足的人不能平静,往往还导致痛苦。

你可以有更多的钱,但那不一定意味着你可以拥有更多的快乐。在快乐与金钱的关系上,伊壁鸠鲁告诉我们,一开始,你拥有越多的钱你就越快乐。之后,金钱与快乐的联系逐渐的分离了,即使你拥有的钱再多,你的快乐水平也仍然停止在原处。真正的快乐对于物质的依赖十分有限,无非是食、住、衣的基本条件。超出了一定限度,财富的增加便不再能带来快乐的增加了。

物质和精神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协调的产物,能忠于自己的理想又拥有很多金钱,是太难的事,我们只有学会选择和协调。快乐更多地依赖于精神而非物质,品尝过两种快乐的人都可以凭自身的体验予以证明。我们往往在追逐物质的路途上丢弃精神快乐,而在拥有物质后再用金钱去填补精神的空虚。而那些用物质换来的精神文化享受早就充满商业细胞。人们就这么周而复始的循环着。

就财富收入而言,真正的收入并不单单是物质,除了金钱还该包括闲暇时间和受人尊重的程度。以此来算,两个大学同班同学,一个整天在4a公司忙,一个在大学教书育人,他们的收入总分高低是显而易见的。

伊壁鸠鲁开的快乐需求清单是1.友谊2.自由3.思想。

德波顿给的是1.茅屋一间2.友谊3.避免有上级、受恩惠、勾心斗角4.思想5.贝里尼的《圣母像》。

“快乐可能得之不易,不过障碍不在金钱方面。”

你的快乐的需求清单上是些什么呢?

p.s 德波顿在书中共谈到了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和尼采6位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应着与世不合的慰藉、缺少钱财的慰藉、受挫折的慰藉、有缺陷的慰藉、伤心的慰藉与困难的慰藉。个人觉得哲学是种看待事物的方式和眼光,用于慰藉,未免让人觉得哲学如同生病后的心理理疗... ...

现在手头正在读的是阿兰.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

人变得很懒。不愿多想,更不愿多写。暂且抄下一些精妙的句子,稍加评论。既可以帮助自己concentrate,也有助于思考,岂不是一举两得。

关于哲学

“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作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他们如果聚集在一场大型酒会上,不但互相话不投机,而且很可能几杯酒下肚就要拳脚相向),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貌略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爱智慧”。人以群分,把这一小群人归在一起的共同爱好在于就人生最大的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

括号里面的话从来就不是无关紧要的。相反有时还是最重要的话。比如上面的一段文字中,我最为欣赏的便是括号里的一句。这是多么有趣的想象。我相信,如果有这么一个酒会的话,设想的结局便是必然的。

关于哲学的本质,他认为是“就人生最大的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对此,我深有同感。一个生活幸福的人,是很难成为一个哲学家的,所以有人说苏格拉底成为一个哲学家是因为他有一个泼妇似的老婆。痛苦的婚姻有时会造就一个哲人。当然人生的痛苦有多种,不仅仅限于一段不美满的婚姻。面临人生各种巨大的痛苦,人何去何从?该怎样才能给人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我想一个可能的选择就是哲学或宗教。二者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凡人各种安慰,而这安慰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将人世看透而产生的一种“悟”,是更智慧的人生。

关于苏格拉底,

“这位哲学家宁愿失欢于众,获罪于邦,而决不折腰。他决不因别人指责而收回自己的思想,而且他的自信不仅是出于一时冲动或者匹夫之勇,而是来自于更深层次,根植于哲学的源泉。哲学给苏格拉底以坚定的信仰,使他面对千夫所指能够保持合乎理性的而不是歇斯底里的自信。”

是啊。人什么时候能超越世俗,才是最自由最无畏最自信的状态。

关于常识和社会规范,

“每个社会都有一套观念,应该相信什么,如何待人接物,否则就会遭到怀疑,不容于众。这些社会规范有的是用法律条文明文规定,更多的则是在一个庞大的伦理和实践的判断体系中本能地遵循的,这个体系叫做“常识”,它命令我们穿什么衣服,采用什么样的理财标准,尊重什么样的人,遵守什么样的礼节,以及过什么样的家庭生活。如果对这些规范提出疑问,就会被视为怪异,甚至故意挑衅。常识之所以被悬搁起来而不容置疑,是因为人们把它的判断都视为天经地义,不必加以审视。”

这段话理论上说来不难理解。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常识和习俗,也不难感慨所有社会人的不由自主。每个人身上都深深地烙上了社会和时代的烙印,想摆脱都不可能。不过这只是一个引子,引出了一大堆(我儿子的常用词)古希腊人的常识规范。而这些常识规范,如祭祀,蓄奴,尚武(专指男人,女人是排除在政治和公众生活以外的),虽然怪异,到现在已演变成了“知识”。但正是现代人心里感觉到的这种怪异,使我们开始置疑各种现代社会的各种常识。若干年后,它们也会变成怪异的知识。

关于他人的评价,

“如果我们做不到这样的泰然自若,如果我们听了几句对我们的业绩或性格的严厉批评就忍不住掉眼泪,那可能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正确的能力主要是由他人的赞许构成的。我们对于不受世人喜爱很在意,不仅是出于实用的理由--例如生存或升迁,更重要的世人的嘲弄似乎是一种信号,毫不含糊地表明我们已误入歧途。”

“我们似乎被一种相反的倾向所折磨:每个人的话都听,每一句不中听的或是嘲讽的意见都足于使我们心烦意乱。我们不能反思一个最主要也是最令人宽慰的问题:这些阴暗的指责的依据是什么?”

苏格底:“好意见出自对事物有所理解的人,坏意见出自对事物缺乏理解的人。”

算起来,我们这一辈的读者读哲学的时间并不短,但却始终害怕读哲学。因为,哲学书籍常常摆出高不可攀的架势,让普通读者望而生畏。弄哲学的人有时也故弄玄虚,把本来可以理解的东西弄得“一些不懂了 ”。西方哲学于文字又隔了一层,我们只好仰仗三家村夫子们的翻译,结果追求到的是影子的影子,离真理更加远了。我自己阅读哲学的经历大抵如此,也许只能怪自己愚钝而没有悟性。有一天,在自己的破书堆里找到威尔•杜兰(will durant)写的《哲学的故事》,发现原来哲学也并不难读如许。杜兰说读哲学也有快乐,连形而上学都有诱人之处。每个学哲学的人都曾有这样的阅读体验,只是迫于生计,人们在刨食的过程里忘却了这样的体验。诗人勃郎宁说寻找生命的意义是日常必需一如饮食。思索生命意义的过程就是哲学的过程。《哲学的故事》和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一样改变了我的阅读习惯。我努力寻找一个学科的边缘而怀有写作热情的人物的著作来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比如,英国的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他的《哲学的慰藉》就给了我这样的阅读乐趣。译者资中筠先生推荐我读这本小册子时,我内心有着一向的对于书的傲慢,并不以为会一字一行一页地读的。

《哲学的慰藉》书分六章,分别“慰藉”与世不合、缺少钱财、受挫折、有缺陷、伤心和困难的众生。哲学的终极作用大概就在于此吧。真正的哲学家“宁愿失欢于众,或罪于邦,而决不折腰。他决不因别人指责而收回自己的思想。”哲学家对世俗的东西弃置不顾……你可能以为我会这样引下去。然而我不会。假如《哲学的慰藉》只有这些,我就没有必要向读者介绍了,这样描述哲学家的书籍太多了,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哲学的慰藉》里的每一个哲学家都是个性鲜明的人。个别人选如蒙田算不算哲学家,作者并没有按照学院的规定来安排。我接触蒙田超过二十年,《哲学的慰藉》却让我从另一个视角了解了这位随笔作家。饮食男女在蒙田的笔下都有细微的观察,异地风俗也是他散文挥发极致的对象。“我之所以为我,每一样器官都同样重要……我有义务向公众展现自己完整的形象。”在写叔本华的爱情故事时,德波顿说:“我们比鼹鼠总还有一项优势。我们同它们一样需要为生存而奋斗,为繁衍后代而求偶,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去戏院、歌剧院和音乐厅,晚上睡在床上还能看小说、哲学书和史诗……”这种思索本身就很有哲学意味了。写尼采时,德波顿用了“推崇悲苦的哲学家”这样的字眼:“很少有哲学家推崇悲苦。”

尼采把大多数哲学家讥笑为“卷心菜头脑”。“说实在的,在活着的人里没有一个人是我在意的。我喜欢的人都在很久以前作古……”关于尼采,人们已经说了很多,我并不想在这里误导读者。我感兴趣的也许跟哲学沾一点边:资先生做了几十年入世的学问,从事的一直是理性思维。德波顿选的几位哲学家或者思考入世问题的角度不合常规,您翻译时有什么样的感想?人在摆脱了职业读书的羁绊之后,阅读趣味是否更合人性一些?思想的闪光和逻辑的亮点是一回事吗?理性如果能指导实践,思想又能解决什么?与其说这些是我读《哲学的慰藉》时产生的疑惑,毋宁说是读书以来就有的疑惑。哲学如果真能慰藉人生,读书倒是一件幸事。理性思维的极致有时近乎疯狂,几个循环你便找不到北了。这个时候,没有哲学的人可能倒能解脱。如此,幸福倒离无知近一些。

读哲学的慰藉心得感悟篇四

如果让你为自己的快乐列份需求清单,上面会有些什么呢?是否写着有房有车,拥有diorprada,小资小调,名望权势……拿着这个问题去问了几个朋友,给出的答案中物质需求均是极重要的条件,却少有提及精神需求。

精神的需求在这个崇拜财富的时代已可怜到被遗忘的地步。

和朋友谈论到自己喜欢崇敬的教师教授思想如何如何,经历如何如何时,换来的总是不以为然。“博士、教授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如初中毕业的农民企业家。”这样的回应总是把我整的哑口无言。人价值的取向本该多元,而如今经商做官是大家眼中最具成功的人士,也是最快乐的。

《哲学的慰藉》第二部分,阿兰•德波顿提到了伊壁鸠鲁和他的思想。伊壁鸠鲁的伦理学说认为快乐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没有快乐,就不可能有善。快乐包括肉体上的快乐,也包括精神上的快乐。在伊壁鸠鲁看来,我们并不知道真正能使我们感到快乐的是什么。

你买江诗丹顿可以,买浪琴也不错,重要的是喜欢适合自己。物质拥有的快乐是无止境的,你有能力买欧莱雅,就会想去买dior。在dior marketing工作过的朋友告诉我,这些东西的成分其实一样。价格的差异在于广告包装和品牌定位,而有的人就是有钱喜欢买贵的,中档高档的区别只是面对不同消费层次的人罢了。用大宝觉得效果好何必偏要买dior呢。

德波顿在书中说,如果我们生性不是那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广告就不会这样时兴。被某种商品的广告包围时,我们可能就会突然说:我想要那个东西。但是假如我们没有看见这个广告,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觉得需要它。卢克来修说了“人们是凭道听途说,而不是凭自己的见证产生需求的”。实际上我们很难弄清楚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大家削尖了脑袋买这些广告杂志上的东西以此来标榜自己,从而获得快乐快感。可这些快乐是长久的永恒的吗?对物质的过分渴望只会让本可满足的人不能平静,往往还导致痛苦。

你可以有更多的钱,但那不一定意味着你可以拥有更多的快乐。在快乐与金钱的关系上,伊壁鸠鲁告诉我们,一开始,你拥有越多的钱你就越快乐。之后,金钱与快乐的联系逐渐的分离了,即使你拥有的钱再多,你的快乐水平也仍然停止在原处。真正的快乐对于物质的依赖十分有限,无非是食、住、衣的基本条件。超出了一定限度,财富的增加便不再能带来快乐的增加了。

物质和精神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协调的产物,能忠于自己的理想又拥有很多金钱,是太难的事,我们只有学会选择和协调。快乐更多地依赖于精神而非物质,品尝过两种快乐的人都可以凭自身的体验予以证明。我们往往在追逐物质的路途上丢弃精神快乐,而在拥有物质后再用金钱去填补精神的空虚。而那些用物质换来的精神文化享受早就充满商业细胞。人们就这么周而复始的循环着。

就财富收入而言,真正的收入并不单单是物质,除了金钱还该包括闲暇时间和受人尊重的程度。以此来算,两个大学同班同学,一个整天在4a公司忙,一个在大学教书育人,他们的收入总分高低是显而易见的。

伊壁鸠鲁开的快乐需求清单是1.友谊2.自由3.思想。

德波顿给的是1.茅屋一间2.友谊3.避免有上级、受恩惠、勾心斗角4.思想5.贝里尼的《圣母像》。

“快乐可能得之不易,不过障碍不在金钱方面。”

你的快乐的需求清单上是些什么呢?

读哲学的慰藉心得感悟篇五

一.正义的审判一定不会缺席,只是会延迟开庭。在苏格拉底被害死之后,那3名雅典的公民也因此付出了代价。苏格拉底在描述中是一个有些爱质疑的人,他向所有人质疑,质疑的问题千奇百怪,无论被质疑者的表情。而这种质疑无疑是神经质的,或者说是没事找事。苏格拉底问出的问题常常使人难堪,而又富有哲理。可以说,苏格拉底是因为使得人们的难堪而导致他的死亡,而说到底,哲学不就是使人难堪的东西吗,从使人难堪中让人获得改进,然而,这脱俗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将所有的身外之物全部抛弃的脱俗。按照佛学的将法来说,就是禁欲。看穿钱财的本质,追求内心的幸福,然而这也并非是许多人所能看穿的,他们获得了金钱,却失去了灵魂。

在苏格拉底死去的时候,他是为信仰而牺牲,正如之一些虔诚的宗教徒,为佛,神献身。

同样的,为苏格拉底的平反显示了这个社会的公平,正所谓,我可以不支持你的观点,但我誓死保卫你说话的权利。

二.缺少金钱的慰藉

事实上,金钱是一个颇为矛盾的物品,它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又会给人带来痛苦。归根到底,这就是一个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认知,是更侧重物质满足或是精神满足。

事实上,我个人更倾向于精神满足,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实际上,人的贪欲是没有极限的,事实上,最终纵欲的人都大多没有好结果,对金钱或是其他一些欲望的要求是没有极限的,最终人将会被他们的贪欲所毁灭。上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而精神的慰藉是可以带来人的极大快乐的,而东方与西方最大的不同在于东方更加保守,更加提倡禁欲,而西方则正好相反。但是,精神的满足是源源不断的,而物质的满足必将带来更大的不满足,为了满足这种更大的不满足,又去为了这种欲望而导致更大的欲望,这是并不可取的。不知生,何知死。而灵魂的超脱是不会有失落感的,精神的满足远好于物质的满足。

三.对受挫折的慰藉

事实上塞内嘉的方法并不是十分的让我赞同,实际上这跟等死没什么两样。当然他比等死要好一点,毕竟面对无法抗争的命运和未知的力量时,不妨选择服从。从佛教的角度来说,就是心静如水,或是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贱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也许就是一种所谓的顺从,正如茅草面对大风只是弯下腰顺从,而非不自量力的抗争,实际上,我们不能说那个好那个坏,事实上他们都有一种哲学的意味在里面。在风后,茅草又高高的树了起来,几乎没有损失。对于挫折,要以一种最坏的心态去面对,这样得到的结果一定比你心中的要好,对于无能为力,不可抗拒的事物,以一种顺从的方式去面对,便会受到更少的损失。这便是我对第三章的一点感想。

四.对缺陷的慰藉

缺陷是每个人都存在的,所谓人无完人.事实上,权贵也不一定就比那些村姑要活得幸福,而我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物体,有精神上的我,也有肉体上的我,失去了精神上的我,我便是那行尸走肉,而失去了肉体上的我,灵魂的却得以超脱,但精神却似乎没有了安心之所.缺陷是什么,缺陷就是不完美的地方,既然我们无法改变他,那么我们便可以顺从它,包容他,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将什么事都放下也意味着放下所有忧愁,然而却可能是放下了所有责任.既然人是有两面性的,那么我们便宣扬那好的一面,打压那坏的一面.但是,到底欲望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我认为,当欲望与你的前行道路是一致的时候,欲望是允许的,当欲望阻拦了你前行的道路,那么这种欲望便是错误的.总之,缺陷是可以包容的.

五.对伤心的慰藉

伤心是所有人都会 碰到的事,叔本华是一个有些郁郁的哲学家,与苏格拉底等人相比,叔本华所研究,探讨的哲学问题更加的接近世俗,比如爱情的,而叔本华的哲学认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是依附于肉体世界而存在,而并不是精神世界独立的存在,因此我们的行为与肉体世界的需求有紧密的联系,人不可以做到脱离,独立于肉体的思考与哲学,而一些我们正常的需求却被刻意的去回避,潜意识与意识,左右了我们的头脑,语言和行动,我认为,潜意识是可以间接被影响的,而意识则是我们所直接可以控制的,这些区别使得我们有理智与疯狂之时.但是,由于潜意识是可以被意识以间接的方式影响的,所以我们理智的时间大于失去理智的时间.

六.困难中的慰藉

没有经过痛苦,快乐就不长久与满足,正因为磨难,困难的来临,使得我们越来越强.尼采认为,为了无痛苦,只能享受一些快乐,而增加痛苦,可以使人们享乐的能力增加,就是没有风雨,哪有彩虹.只有有苦难的准备,我们才会成功,没有人无缘无故的就平步青云或是成为名人,他一定有付出.成功便是从平庸到痛苦到完成的一个过程,人的生命是在大自然前面微不足道的,但我们的生命可以通过磨砺而变的越来越坚韧,而回避困难不会有任何结果,面对困难却会将它解决.因此尼采对酒的态度实际上便是对他人生的态度,不回避,不畏惧.达不到的不一定就是错的,有一颗平常心与不甘平凡的心都是并存的.面对达不成的事情,要有一颗平常心,对可以达成的事件,要用一颗不甘平凡的心.

相关范文推荐
  • 10-03 大学生安全家长承诺书(优秀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 10-03 最新党员带头承诺书(优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
  • 10-03 工厂个人岗位调动申请书(汇总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
  • 10-03 防溺水安全教育演讲(实用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
  • 10-03 2023年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精选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 10-03 最新防电信诈骗宣传标语十个字(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
  • 10-03 最新村级干部党员公开承诺书(汇总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 10-03 2023年建筑单项承包合同(优秀5篇)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合同书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
  • 10-03 2023年培训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培训年度工作总结(优质10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
  • 10-03 2023年北师版一上数学教学反思(实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