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枫叶红了教学反思 枫叶如丹教学反思(汇总5篇)

2023年枫叶红了教学反思 枫叶如丹教学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10-03 10:19:36 作者:紫衣梦2023年枫叶红了教学反思 枫叶如丹教学反思(汇总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枫叶红了教学反思篇一

春天,绿的世界。秋天,丹的大地。

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人们说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这是至理名言。

到夏季,绿得更浓,更深,更密。生命在充实,在丰富。生命,在蝉鸣蛙噪中动,在炽热和郁闷中成长,在暴风骤雨中经受考验。

于是,凉风起来时,秋天到了。万山红遍,枫叶如丹。

播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

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

天地万物,人间万事无一不贯穿这个共同的过程。而且,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今年五月,曾访问澳大利亚。5月在南半球,正是深秋。草木,是金黄色的;树林,是金黄色的。

南威尔士洲青山山谷一位陶瓷美术家r先生家作客。那时天色已晚,看不清周遭景色,仿佛是一座林中木屋。次日清晨起来,整个青山全在静中。走到院中,迎面是株枫树,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我回屋取了相机,把镜头试了又试,总是觉得缺少什么。若是画家,会描出一幅绚烂的油画,可我有不是。在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

这时,木屋门开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蹦了出来。她是r先生的外孙女莉贝卡,他们全家的宝贝。小莉贝卡见我凝视着枫树,就跑到树下,捡起两片红叶,来回的跳跃,哼着只有她自己懂得曲调。

最初的一缕朝阳投进山谷,照到红艳艳的枫树上,照到莉贝卡金色的头发上。就在这一刹那间,我动快门,留下一张自己很满意,朋友们也都喜欢的照片。后来有位澳大利亚朋友为那张照片起了个题目:秋之生命。

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枫叶如丹,也许由于有着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许它本身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更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且感受的那么真切。北京香山红叶,自然能使人心旷神怡;若是没有那满山流水般的游人,没有树林中鸣声上下的小鸟,也许又会使人感到寂寞了。

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枫叶红了教学反思篇二

《枫叶如丹》一课由作者在澳大利亚照一张照片的故事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文中的第二部分,课文里的作者对r先生家的枫树的印象,有几次情感变化。

起初感觉很好,红艳艳一片,分外耀眼;继而遗憾,“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觉得少了什么;后因小莉贝卡蹦跳的身影而拍下了令自己满意的照片。抓住这一情感的变化,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文中的第13自然段。学生说想到了春天,一片绿油油的草坪、树枝上冒出了嫩绿的小芽、田间地头都是绿的;秋天,桔子、柿子等各种水果挂满枝头;金灿灿的菊花竞相开放;而就在不经意的朗读指导中,学生自己发现文中的“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这个在自然界的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枫叶红了教学反思篇三

《枫叶如丹》一文将静穆的自然和弥散着生命力的人,织成了美妙的图画。将自然之理与人生之理巧妙的融为一体进行哲理思考。所以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积累哲理性语言,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根据以上分析以及学生特点和课标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几文中关键语句的作用。

2.掌握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3.引导学生对于人生价值、生命意义有正确的思考。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所包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成熟的美、正确的美”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以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让学生自读自悟。并使学生在自读自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相互配合,努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课后引导学生完成习作,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利用朗读加深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的'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善于积累格言警句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古人用“霜叶红于二月花”来表达对枫叶的喜爱。那你们喜欢枫叶吗?为什么?

现代作家袁鹰又对枫叶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呢?

(教师出示古诗《山行》及枫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感知文意

2.自由读文,划分层次并勾画疑难

3、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对课文有个初步的认识

指出文章使用的修辞手法)

(三)、质疑问难研读赏析

1.为什么说“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指一名学生读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汇报成果教师小结)

2、第二部分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作者对r先生家的枫树印象有几次变化,原因是什么?

(从原文中找到答案,再师生齐读段)

4、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了什么?

(感受文章的哲理性语言特点)

5、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深化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1、积累文中富有哲理的话。

2、用一段富有文采的话写出你读文后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枫叶红了教学反思篇四

自然人世

枫叶秋之生命(活力)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后反思:

《枫叶如丹》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篇难度较大的文章。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想以读促学,以读促教。在教学中具体是这样做的:

1、通过三个大环节和学生一起读书。一是初读,用心读文,读通、读美;和学生一起到文中倾听作者的心声;让学生去倾诉,倾诉自己在读完课文之后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初步的人生观。

2、通过课件和《秋日私语》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秋季枫叶万山红遍的情景中,用心读书,到文章的字句中去倾听作家袁鹰的心声。

3、本课的题目《枫叶如丹》含义不易理解,我在上课之初给学生置疑惑,然后在引导学生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再来体会课文题目的含义――红红的枫叶就像红红的颜色一样,在众多颜色中显示着成熟的美。从课上情况来看,效果不错。

但本课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教师不能灵活驾驭课堂,没有做到以学定教。

文章语句富有哲理,字字珠玑。但在这节课上我,不能充分尊重学生,不能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并就学生的发言适时、适度评价。尤其在处理初读课文,找出美句的部分时,有的同学此时就开始谈感受,而我却被教案束缚,如果能就学生的发言即时评价,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文,通过读揣摩作者的内心世界,可能教学效果更好。

二、一味重读,却没有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

在学习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倾听、倾诉,这样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提高,但是我在处理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内涵却不到位。如果能通过读课文,让学生读出“枫叶如丹”的滋味,本课才会真正让学生受益。今后在我自己备课时要锻炼自己深入浅出的本领。

三、学生缺少自我探究的机会,不能落实“三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体现得不够明显,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教学设计中缺少学生自我探究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磨练自己,深入备课,讲课时灵活处理教案,以学定教,心中有数,使得自己尽快达到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枫叶红了教学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一、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

二、体会整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培养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一、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成熟的美,是真正的美”

教学过程

一、从课文标题可看出什么?

散文写秋景、枫叶象征意义

二、听读配音朗诵课文

抒情散文,感情强烈,包含诗意,联想、详细丰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直抒心意,有较强的感染力;语言凝练、优美,含蓄,耐人寻味。

三、轮读课文。

1、找出文中的哲理句。

“自然和人世,处处相通。”“成熟的美,是真正的美。”

2、文章的两个部分,各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手法?

前一部分,抒情;后一部分,叙事、抒情。

四、朗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

1、既然是“枫叶如丹”,为什么前面要写春、夏天?它们和秋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歌颂生命,展现生命的全过程。内在关系是生命。

2、文章写春、夏、秋,赞美大自然的什么?

赞美大自然的生命力。

3、从哪儿看出“自然和人世,处处相通?”

对偶句“撒种……成熟。”

4、这一部分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多用整句,多是短句,节奏鲜明、韵律,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富有音乐感。词语生动、鲜明,简洁明快。

5、这一部分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由春联想到希望、青春、生命,由秋联想到成熟、收获,移情于物,赞美了生命的过程。

五、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写什么内容?与前一部分有何不同?

第一部分单纯抒情;这一部分叙事,写照相的经过。

2、作者对r先生家的枫树的印象,有几次变化,原因是什么?

初感很好,“红艳艳“一片,分外耀眼;继而遗憾,觉得缺少些什么;衬托着小莉贝卡蹦跳的身影,画面顿时增添了跳跃的、欢乐的活力。

3、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位凄苦的老人”来比喻枫树?

反衬,突出下文所描写的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4、为什么朋友们都喜欢这张照片?“秋之生命”的含义是什么?

因为照片显示了生命的活力和欢乐。“秋之生命”点出了照片的灵魂,即生命。这是点题之笔。

5、“我恍然明白……那么真切!”作者到底明白了什么?联系上下文分析。(要求先用笔写,再讨论。)

寓理于事,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6、结尾表现出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作者已是六旬老人,然而,在人生的秋天却强烈的感受到了生命的欢乐和活力,表现了积极的人生观。文中所引杜牧的诗句(《远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也表现了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所表现出的没落、消极的人生态度比较,是截然相反的。

7、中心

作者通过大自然的生长规律以及红枫和女孩构成的美好景色,赞颂了长久的生命力。

六、这篇散文能否删去第一部分?

两部分有一定的独立性,也可单独成篇。但删去第一部分,文章的内涵就不那么丰富、深刻了。第一部分写出生命的过程,表达出秋又蕴含了新的生命;“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是前一部分的结束,也是第二部分的张本。第二部分承第一部分,进而又突出秋之生命,赞颂了生命的成熟。

七、完成课后练习

八、布置家庭作业

附板书:

借物喻理

一﹑自植物(枫叶)天地天物,

然动物(人物)人间万物。

因事明理长久的生命力

二﹑人拍照一事恍然(主旨)真正的成熟

世缺少些什么-揿动快门-满意喜欢真正的美

[《枫叶如丹》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枫叶如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 10-03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详案(优质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
  • 10-03 节约用电宣传语 节约用电的宣传语(通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
  • 10-03 端午节手抄报一等奖(通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
  • 10-03 最新诺贝尔奖的颁发教学反思(优秀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
  • 10-03 高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实用7篇)
    计划是人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任务时,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时间、资源和能力而制定的一种指导性工具。我们在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保持灵活性和适应
  • 10-03 最新交通安全宣传标语(精选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
  • 10-03 2023年比赛活动主持稿开场白(优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 10-03 最新童年的发现教学案例及分析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优秀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
  • 10-03 2023年中班比较胖瘦教案(大全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
  • 10-03 2023年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阅读理解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说课稿(模板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