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2023年大班教案沉浮教案反思(精选7篇)

2023年大班教案沉浮教案反思(精选7篇)

时间:2023-09-30 22:35:43 作者:MJ笔神2023年大班教案沉浮教案反思(精选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沉浮教案反思篇一

1.乐于探索鸡蛋沉浮的秘密。

2.探究改变水中的浓度后,鸡蛋沉浮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发现。

1.矿泉水瓶子剪去颈部(安全考虑用透明胶包好)。

2.鲜鸡蛋、吸管、小勺、小盘子、水彩笔盐、糖若干。

3.观察记录表

4.《死海》的视频和图片。

5.场地:将幼儿分五组。

一、导入:直观导入法,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鸡蛋,并提问。

师:小朋友们,今天蒋老师请来了一个客人。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2.出示鸡蛋,引导幼儿观察桌面上的物品。

桌面上分别摆放1、2、3个杯子里面分别装相同的水,清水、糖水、盐水。

二、引导幼儿发现鸡蛋沉浮的秘密。

1.教师分别将鸡蛋放入1、2、3号杯子里面。请幼儿仔细观看。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3个杯子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观察并学会区别盐与糖。

师:你们知道杯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它们有什么不同?请你找一找?

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感官:看、尝发现盐与糖的区别。

1.教师提问:是不是只要加了盐的水,鸡蛋就会浮起来呢?

幼:引导幼儿讨论加多少盐鸡蛋会浮起来?

三、体验探究鸡蛋浮起来的方法,并进行操作纪录。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及记录表的使用要求。

(1)记录表的填写要求。

(2)鸡蛋是生的.,注意不要弄破了。

(3)舀盐时,盐要舀满每勺盐基本一致。

(4)搅动时,不要把水弄洒,直到盐完全融化。

(5)分组进行,每组请小组长负责安排小小操作员和小小记录员。

2.请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突发情况的及时处理(如:鸡蛋破了)

3.分享实验结果。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放了几勺盐鸡蛋浮起来了?

教师小结:盐放的越多,水的浓度就越高,鸡蛋就会浮起来。

四、观看《死海》的视频,讨论人在死海中能漂浮的原因?

活动延伸

回家以后请你们操作怎样让鸡蛋沉下去?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发现吧!

大班教案沉浮教案反思篇二

反思一:提供活动材料,创设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条件。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材料:如大水盆、纸、木块、金属、石子、海绵、塑料等,让孩子自己选择所需要的材料,在操作的过程中验证自己的猜测、寻找问题的答案。孩子们通过自主探索,不仅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发现了物体沉浮的秘密。

反思二:关注幼儿表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活动中在猜测哪些物体可能沉下去、哪些物体可能浮上来时,我发现孩子们一个个兴致高涨,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想法,争论得非常激烈,于是我适时引出下一个环节:做实验论证。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便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很活跃。同时在幼儿做实验时,我通过观察,对个别幼儿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指导,使他们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了认识。

反思三:创设宽松环境,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同样的实验,同样的观察,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讲有着不同的体验、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理解。因此活动中我给幼儿们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使每一位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物体沉浮的秘密,并尝试将结果记录下来,这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我又组织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探讨、交流,这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幼儿能真正体验到自己发现秘密后的乐趣。

大班教案沉浮教案反思篇三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过节,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纸张可以当小蚂蚁的船,有的说珠子可以当小船。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记录单、笔、珠子、纸张、泡沫、积木、小石头、橡皮泥、装水的盆、抹布。,轻放入水中,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3)幼儿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

(4)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纸片、泡沫会浮起来,积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会沉下去。

(四)活动结束。

三,活动延伸我们已了解很多东西沉与浮,,大家回家去看看还有什么东西沉下去与浮起来。

大班教案沉浮教案反思篇四

2、幼儿动手操作。

3、幼儿交流实验结果。(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大班教案沉浮教案反思篇五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大班教案沉浮教案反思篇六

导入:直观导入法,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鸡蛋,并提问。

师:小朋友们,今天蒋老师请来了一个客人。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2.出示鸡蛋,引导幼儿观察桌面上的物品。

桌面上分别摆放1、2、3个杯子里面分别装相同的水,清水、糖水、盐水。

二、引导幼儿发现鸡蛋沉浮的秘密。

1.教师分别将鸡蛋放入1、2、3号杯子里面。请幼儿仔细观看。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3个杯子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观察并学会区别盐与糖。

师:你们知道杯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它们有什么不同?请你找一找?

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感官:看、尝发现盐与糖的区别。

1.教师提问:是不是只要加了盐的水,鸡蛋就会浮起来呢?

幼:引导幼儿讨论加多少盐鸡蛋会浮起来?

三、体验探究鸡蛋浮起来的方法,并进行操作纪录。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及记录表的使用要求。

(1)记录表的填写要求。

(2)鸡蛋是生的,注意不要弄破了。

(3)舀盐时,盐要舀满每勺盐基本一致。

(4)搅动时,不要把水弄洒,直到盐完全融化。

(5)分组进行,每组请小组长负责安排小小操作员和小小记录员。

2.请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突发情况的及时处理(如:鸡蛋破了)

3.分享实验结果。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放了几勺盐鸡蛋浮起来了?

教师小结:盐放的越多,水的浓度就越高,鸡蛋就会浮起来。

四、观看《死海》的视频,讨论人在死海中能漂浮的原因?

大班教案沉浮教案反思篇七

一、导入活动。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材料,请小朋友仔细看看都有什么呢?幼儿观察交流。

2、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入水中,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幼儿猜测。(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幼儿动手做物体沉浮的实验。

1、请小朋友来试一试,看看实验结果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

2、幼儿动手操作。

3、幼儿交流实验结果。(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三、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1、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把刚才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呢?

2、出示记录卡: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教师讲解示范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标志。

3、幼儿记录实验结果。(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目了然,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

四、将沉与浮的物体进行分类。

1、请小朋友根据实验结果分别把物体放在贴有“上浮”和“下沉”标志的两个篮子里。2、幼儿进行分类活动。(分类活动,让幼儿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所巩固。)

五、幼儿交流结果。

2、幼儿根据记录互相交流。(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记录结果,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友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水底,哪些东西会浮上水面,并说说它们沉、浮的原因。(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