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2023年中班绘画教案(优秀7篇)

2023年中班绘画教案(优秀7篇)

时间:2023-09-30 17:41:50 作者:琉璃2023年中班绘画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班绘画教案篇一

1、巩固幼儿对单页多幅故事阅读顺序的认识,继续培养正确看图书的良好习惯。(重点)

2、初步学习概括故事的基本内容。(难点)

3、通过阅读活动,让幼儿懂得做客时应注意讲礼节,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1、确定阅读活动为小组指导形式,重点辅导几名阅读兴趣低、能力弱的幼儿。

2、多媒体投影仪。

3、按幼儿人数准备好小图书(每人一本)。

1、幼儿自由阅读。

(1)将小图书发给每个幼儿,示范坐姿和拿书的姿势。

(2)请幼儿翻到36、37页。

(3)提问:这个故事由几幅画面组成?应该按什么顺序看?

2、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告诉幼儿,36、37页中讲的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请小朋友猜一猜故事的名字。老师读出故事题目《小猫做客》(让幼儿讨论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题目上这些字)。

放手让幼儿自己阅读画面,教师注意观察幼儿讲述时的难点,为下一阶段的指导作准备。

3、提出听读要求:按老师读的顺序观察画面,边听、边看、边想。

4、师生共同阅读,每读一段之前,提醒幼儿注意每段文字前的序号。如读到幼儿不理解的词汇,即作形象的讲解。由于故事情节幼儿容易理解,所以读的过程中可以不提问。

中班绘画教案篇二

1、 尝试用印画的方法表现青蛙和蝌蚪的形态,并用油画棒添画,体验印画活动的乐趣。

2、 在印画的时候知道手掌或手指要蘸上颜料印在纸上停一会。

3、 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4、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1、 幼儿已经认识青蛙和蝌蚪,对其外形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2、 青蛙和蝌蚪的图片,青蛙的叫声。

3、 颜料,油画棒、白纸、抹布。

4、 幼儿用书。

1、 教师播放青蛙叫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这是谁的声音啊?青蛙是什么样子的啊?它会在哪里?

2、 教师出示幼儿用书或范画,引导幼儿发现印画的方法。

——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印画的方法,印青蛙身体的时候注意用手掌。

3、 幼儿印画,创作《青蛙家族》的场景。

——教师:青蛙和蝌蚪印好后还需要添事些什么呢?

4、 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教师:青蛙家族里有谁呢?请你们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

通过本堂课我发现幼儿在亲自作画时非常的高兴,和同伴相互合作的很好,也很团结,更是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到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我认为只要一堂课满足孩子的需求,完成了一堂课要达到的目标,那么也就达到了本节课的目的。

中班绘画教案篇三

不受物体摆放形式的影响,正确点数17。

不受物体摆放形式的影响,正确点数17。

1.《我的数学》第23页。

2.雪花片若干。

一、教师从筐子里倒出一些雪花片,堆放在一起。请个别幼儿上来点数雪花片,其他幼儿观察个别幼儿点数的方法。

1.这里的雪花片一共有多少块?

2.他用了什么方法来数这些雪花片?

3.你和他的方法一样吗?请你用自己的方法来数数看。

二、教师为每一名幼儿的桌前倒一点雪花片,请他们各自数一数面前的雪花片有多少,再和同伴交换位置,分别数一数同伴的雪花片有多少,以此互相验证数的结果。

三、请幼儿打开《我的数学》至第23页,数一数书上三个小朋友的面前分别有多少块饼干。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数数方法,并及时分享好的方法。

中班绘画教案篇四

1.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制定计划。

2.通过谈话丰富幼儿离园后的`生活经验

离园后的计划

材料:纸,笔

1.以谈话导入:

“昨天刘老师回家的时候,路过小花园,看到咱们班有的小朋友在小花园里玩儿,你们晚上除了去小花园玩,还做了什么呢?”(引导幼儿充分讨论) “小朋友晚上有许多的活动------今天我们来为自己的晚间活动做一个合理的计划,把我们晚上的生活安排的更丰富”

2.幼儿分组讨论:

(1)引导幼儿自由选伴分成三组

3.引导幼儿自己设计晚间活动的计划(用自己能懂的方式来设计自己的晚间活动计划)

4.幼儿小组交流自己设计的计划

5.听了别人的计划,请幼儿说说自己认为谁的计划好,好在哪?

6.通过交流幼儿推选出自己组内设计最好的计划,在全班与幼儿分享。

幼儿晚间活动是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但又是容易忽视的一部分,通过这次活动设计,使孩子们发现原来晚间的活动是这样丰富。在引导幼儿展开深入与全面的讨论并初步进行自我计划过程中,使幼儿获得一些有助成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计划书运用了图画、文字、数字、语言等多种方式共同进行表达。幼儿制作计划书的过程不但是交流个体经验完成任务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计划书是幼儿对自己活动的安排,幼儿在制定计划过程中表达表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提高,其中不仅是口语的表达,更有用符号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在介绍计划时,幼儿充分表现出了自信心和规则意识,并能对他人的活动做出评价。

中班绘画教案篇五

在户外活动散步时,鹏鹏指着柳树对我说:老师柳树是不是比松树高,我问你说呢?他又说我和这两棵树比我就矮了。老师我们玩一个比高矮的游戏可以吗?我说行啊!于是我们就有了下面的活动。

1、能判断两个以上物体的高矮。

2、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彩笔大小不等的瓶子若干和画册。

刚才我们在外面散步,小朋友看到了许多树鹏鹏说:柳树比松树高,他还说这两棵树都比他高,刚才我们还和小树比了高矮,你们想一想,幼儿园的苹果树、梨树、李子树如果给他们三棵树按大小个排队谁高谁矮?川川说:苹果树排第一、梨树排第二、李子树排在最后,因为它最矮。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三个瓶子,请你们按瓶子的高矮给它们排好队,然后说说谁站在第一、谁站在第二、谁站在第三,告诉老师。小石头说:可乐瓶排第一、酸奶瓶排第二、小药盒排第三。

老师为了进一步强化高矮的相对性概念,出示两个木偶。其中有一个木偶被布遮住一半,孩子们说遮住的木偶比没遮住的木偶矮。我又问:如果老师把这两个木偶放在桌子上,又是什么样的?孩子们说一般高。那么我们请幼儿自由结组来比比高矮,先俩人比、在三人比、最后五个人比并能按大小个排队。为了再次强化高矮,请幼儿观察画册,先采用: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最后记一记和说一说,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老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和幼儿玩盖楼房的游戏,在动手操作中。来比高矮,和家长联系引导幼儿在家里找出家中的什么家具是高的?什么家具是矮的?进一步体验高矮的相对性。

在排队时有的幼儿对高矮的概念模糊,不能按老师的要求按大小个排队。在不同的角度比较高矮时不能确定谁高谁矮,能力强的幼儿对高矮的相对性有了一定的理解。

中班绘画教案篇六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年纪小小的孩子却成了牙科诊所的常客,经常要去补牙、拔蛀牙;开怀大笑时露出了黑黑的蛀牙……。从小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是保护牙齿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项人们必须的日常生活技能,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部分中班孩子已养成了刷牙的习惯,但大多孩子只是初步了解刷牙的方法,对正确刷牙的方法步骤却是知之甚少,有的方法还不够正确。开展此活动的教学目的旨在让幼儿学习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培养早晚刷牙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1、学习、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培养每天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2、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1、牙齿模型、大牙刷各一个;自编刷牙儿歌;

2、幼儿自带小牙刷、刷牙杯、牙膏,小毛巾若干;刷牙用水;

3、正确刷牙录象片段。

1、提问:“小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有牙齿。牙齿有什么作用呢?”

(话题刚抛开,孩子们便议论纷纷,有的说牙齿可以帮助我们吃东西、有的说牙齿可以帮助我们说话,还有的孩子说有牙齿很漂亮。看来,孩子对牙齿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的)

2、“现在,你们互相看一看旁边小朋友的牙齿,你发现了什么?”(幼儿互相观察)“谁愿意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经过孩子的观察,他们发现,有的孩子的牙齿排列整齐,颜色健康,也有的孩子牙齿黄黄的,更有一些孩子的牙齿黑黑的,被蛀虫蛀的稀稀拉拉的。)小结:“小朋友发现的真不少。发现有的小朋友的牙齿很白,有的发现小朋友的牙齿变黑了,还有小洞洞呢。”

1、“牙齿变黑了、有小洞洞了会怎样?”

2、“为什么会牙疼呢?”

3、“谁来做做牙疼的样子?”

(因为教室有过孩子因为蛀牙疼的掉眼泪的经历,孩子模仿的惟妙惟肖,一个个捧着牙齿皱着眉头直嚷嚷呢!也体验了一把“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4、“我们可以怎样保护牙齿呢?”

1、幼儿演示自己的刷牙方法(用牙齿模型帮助)。

(1)“你们会刷牙吗?谁愿意在模型上刷一刷,你是怎么刷的?”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让幼儿各抒已见,表达交流各自的想法。有的孩子知道刷牙的方法,但不知如何表达。所以老师请幼儿用牙齿模型加上动作示范,老师以语言引导。)

(2)“谁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样?再来试试。”

(3)“牙齿的哪个地方还没有刷到?谁再来试一下?”

(4)“这么多小朋友试了。他们都刷了牙齿的哪些地方?都刷干净了吗?”

(老师由浅入深的引导并让孩子多次尝试,旨在让孩子发现各种刷牙的方法和刷牙的部位,让孩子进行比较并自我发现。)

2、看录象,了解正确的刷牙方法。

(1)“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应该怎么刷牙?”

(2)“她是怎么刷牙的?”

(经过前面小朋友的尝试,再和现在正确的方法进行比较,孩子们一下就能发现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刷牙要刷的部位。这比我们老师、家长的多次说教效果要快许多。)

3、集体徒手练习。

“小朋友,伸出小手我们一起试试。”(教师在模型上刷,幼儿徒手一起练习刷牙。)

“刷牙的方法我们都会了。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刷牙前应该干什么?刷牙后应该干什么呢?”

(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提醒幼儿刷牙的程序)

1、集体练习完整刷牙。

“小朋友,刷牙还有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呢。现在,你们找到自己的牙刷,老师说儿歌,我们完整的做一遍。”

“先挤好牙膏,在水里蘸一下,‘小牙刷手中拿,我呀张开小嘴巴,上刷刷下刷刷,左刷刷右刷刷,里刷刷再刷刷,早晨刷,晚上刷,刷的干净没蛀牙。’”

(运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并配上刷牙动作和顺序,巩固了孩子对刷牙正确方法的学习)

2、幼儿尝试上牙膏练习刷牙,教师观察指导。

“小朋友们互相看看牙齿都刷干净了吗?

“正确的刷牙方法你们都知道了吗?我们再一起来说一遍‘刷牙歌’吧!”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的机会,在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只要我们教育者细心发现,用心引导,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个环节,就会发现这些点滴对于孩子的成长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本次活动就是从幼儿的实际状况(已有经验)出发的,也是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的。活动开始老师用提问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互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已有生活经验,体验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活动中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刷牙歌”和直观的录像向幼儿展示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在自我尝试、相互交流中感知刷牙的正确方法。

中班绘画教案篇七

1.利用彩色纸学习编折项链,巩固上下编折技能,发展幼儿动手能力。

2.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项链,体验编折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能安静操作。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一、活动导入

出示范例:这是什么呀?你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幼儿一起说一说。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复习编折技能。

教师编折项链。

幼儿回忆说说编折注意的地方。

教师小结:编折的时候始终以下面的纸条压住上面的纸条。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幼儿自由操作。

教师提醒幼儿安静操作。

鼓励幼儿和同伴合作黏贴项链。

师:老师要一条长长的项链,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在最快的时间里完成。(和朋友合作)

四、展示评价

教师展示幼儿的作品。

幼儿相互评价。

通过活动,幼儿进一步巩固了上下编折技能,发展了动手能力,在尝试和同伴合作完成项链时,孩子们能相互合作,最后把项链合作组合了长长的项链,体验了活动的快乐。在活动中,个别幼儿动手能力还比较弱,如曹伟晨、徐唯淩等,他们的小手肌肉发展较慢,再加上幼儿缺乏一定的坚持性,故完成作品显得比较困难,虽然老师请同伴帮助他们,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性老师要和家长沟通,加强培养。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