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2023年认识元角分的教学反思(优质5篇)

2023年认识元角分的教学反思(优质5篇)

时间:2023-09-30 06:18:10 作者:GZ才子2023年认识元角分的教学反思(优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认识元角分的教学反思篇一

201x年5月27日,我和南通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一(6)班小朋友一起,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一课。课上,我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在快乐的氛围中有效地习得新知,培养能力,较为圆满地达到了预设的教学效果,同时,感觉尚有改进的地方。现将课堂教学反思如下:

《元、角、分的认识》是一年级下册的知识,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一、认识人民币;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为了能让教学过程既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又能突出数学本质,引导学生主动习得新知,有效发展数学思维,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预设:

一是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新授和练习部分,我用低年级小学生都十分喜欢的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动物,编写“青青草原”小动物们为灾区捐款的故事情节,以此贯穿元、角、分的学习,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将兴趣持续保持到课的最后。再比如,通过学生“购物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活动中,体会、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中,数学活动经验也得到了应有的积累。

二是注重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有效整合,培养、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实践证明,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能有效彰显学生思维的独特性;而小组讨论则可以让学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活跃的信息交流过程中,不同的思维获得碰撞,并能迸发出耀眼的思维火花。比如,立足于学生课前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新授时,我让学生基于各自的经验积累,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已经认识的人民币有哪些,你是从哪里看出它是多少钱的?再通过一起摆一摆、理一理等方法,理清1元2角的不同组成方法。自主学习让数学思维得以点燃,合作交流又使数学思维不断拓展、深入,两者相得益彰,有效提升了学生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注重生活性与数学性的有效结合,努力实现生活数学向书本数学的提升。比如,课堂教学中安排的“摆1元2角”和“模拟购物”,两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过程,在营造高涨学习气氛的同时,也是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运用与提升,因为,只有真正认识了“元、角、分”和真正理解了它们之间的数学进率,学生才能在实践活动中思维活跃,表现积极。

从课堂学生的反映来讲,基本达到了上述的要求,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并在互动交流中不断有新的收获。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常用的人民币,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让我比较欣慰。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恳请大家提出忠恳意见。

谢谢大家!

认识元角分的教学反思篇二

一、教学设想:

“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了初步接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第一册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壹分、贰分、伍分、壹角等,但那时并不涉及进率和化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会按人民币的票面数值清点钱数。让学生熟记1元=10角,1角=10分,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同时注意渗透初步的估算思想。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尝试由书本数学想生活数学转变

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显示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人民币又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注意课前渗透,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人民币,收集的过程既是实践的过程,同时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对人民币有所了解。教学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来认一认,更为直观,更贴近生活。在元、角、分的进率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问题中亲历整个探究的过程。在巩固练习中,又创设去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模拟生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体验生活,又巩固新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2、尝试由获得知识结构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

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因为只有当学生可以用实验得出的结论解释现象并进行预测时,才达到本质上的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在科学探究的过程当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教学手段,而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数学教学应该从重视获得知识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在“1元=10角”的教学中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结论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以多种方法付钱,引导学生发现“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5角+5角=10角”,“5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5角+2角+2角+1角=10角”……从而自主地得出“1元=10角”。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并对1元为什么等于10角有了本质的理解。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注意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自己去发现。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

二、课堂实录

(一)谈话引入:

生:带钱。

师:对,买东西必须要付钱。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钱,我们中国的钱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人民币。

(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

1、认识元、角、分

(1)初步认识

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这些人民币你认识吗?你能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上前介绍。

生1:这张是10元,这张是5元。

生2:这张是100元,这张是1元。

(2)分类

师:请你拿出课前收集的人民币来向同桌介绍介绍。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介绍,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能不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看看你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同桌合作,动手分类。

师:你是怎么分的?请你到投影仪上分给大家看一看。

生1:我把硬币的分成一类,其他的分成一类。

师:你的分法电脑里也有。(多媒体课件展示)

刚才这位小朋友说这一类叫硬币,那另外一类应该叫什么呢?

生:纸币。

师:我们把人民币分成硬币和纸币,这是一种分法。还有没有别的分法?

生2:我把几元几元的分成一类,几角几角的分成一类,几分几分的分成一类。

师:我们来看一下电脑也有这种分法。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谁是老大?

生:“元”是老大。

师:老二是谁呢?

生:老二是“角”。

师:那么这个“分”肯定就是……

生齐说:老三。

(3)尝试练习: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钱,你能不能帮我看看有多少钱?

生:8分。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5分+2分=7分,7分+1分=8分。

师:那这里有多少钱?

生:4角8分。

师:4角8分可以买什么东西?

生1:可以买一块橡皮。

生2:可以买一本本子。

师:老师买一支牙膏花了这些钱,你来看看这支牙膏到底多少钱?

生:2元8角。

2、发现进率,进行简单化聚

(1)探究“1元=10角”

师:超市里有1只玩具青蛙,它的价格是1元,你想买吗?

生:想买。

师:那你打算怎么付钱?

生1:我就付一张1元的。

生2:我打算付10个1角。

师:(多媒体课件演示)是这样吗?10个1角是几角?

生:10角。

师:你还有别的付法吗?

生3:我打算付2个5角。

师:(多媒体课件演示)2个5角是几角?

生:10角。

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付法?

生:我打算付1个5角缓和5个1角。

师:(多媒体课件演示)1个5角和5个1角是几角?

生:10角。

师:老师这里选了几种不同的付法,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等于10角。

师:什么都是等于10角?

生:1元=10角。

生齐读。

师:2元等于几角?

生:2元=20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元=10角,2元就是2个10角,是20角,所以2元=20角。

师:70角等于几元?

生:70角=7元。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0角=1元,70角里面有7个10角,就是7元。

(2)探究“1角=10分”

师:老师想把1角换成分币,你愿不愿意帮忙?

生:1角可以换成10分。

师:那我们可以说“1角=10分”。

生齐读。

师:你还知道几角等于几分?

生1:3角=30分。

生2:6角=60分。

师:80分等于几角?

生:80分=8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0分=1角,80分里面有8个10分,所以80分=8角。

(3)师:老师想把10张10元的换成1张的,你能不能帮我换?而且要换地让我满意。

生:换成1张100元的。

师:对,10个10元,可以换成100元。

(4)尝试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指名说。

(三)巩固运用新知:

1、在圆里填上、或=

指名说,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模拟购物: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列物品:洋娃娃、足球、练习本……

师:洋娃娃你想买吗?

生:想买。

师:你先估计一下这个洋娃娃大概多少钱?

生1:4元。

生2:10元。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10元)

你打算怎么付钱?

生1:就付1张10元的。

生2:付20元,让阿姨找10元。

生3:付2张5元的。

生4:付1张5元和5张1元。

师:如果你现在有12元钱,你打算买什么?

生1:我想买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

生2:我认识了元、角、分。

生3:我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三、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积累的生活经验,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1、根据学生实际,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由于人民币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生在日常的购物,在生活的环境中常常有机会接触人民币,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再者,学生在第一册中对人民币已有了初步的接触,认识了壹分、伍分、壹角等,这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穿?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情况,我注意正确把握教学起点。一开始就让学生上前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原本不认识的学生一经其他学生的介绍也有了认识。整个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过程成了学生展示自己本领的过程,不但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成功的愉悦。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殊性,使本节课的教学能更容易地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知识的获得能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这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的东西能以它蕴藏于其间的生活原有状态呈现,在学生交流生活经验之中提炼,这种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自觉转化为一种生活的技能,学以致用。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我把这一重点、难点的解决置于一个生活情境之中。由购买一元钱的玩具青蛙展开,1元钱你打算怎么付,由于买东西,特别是买1元钱的东西,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于是便非常乐意参与,因而也想出了很多种不同的付法。这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自然地得出1元=10角,显得水到渠成,并使学生对1元为什么等于10角有了本质的理解。

3、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在这节课中,我注意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巩固练习时,创设去超市购物的情境,模拟付钱。我不断地启发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付法,学生想出了各种不同的付法,学生学得积极、愉快。

4、存在的问题

对人民币的认识过于简单,还可以从各种人民币的票面特征入手去认识,不但可以增加趣味性,还可以加深印象。练习形式还可以更新颖,更多样,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元角分的教学反思篇三

《元、角、分——用小数表示》是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应用”中的第一个内容,也是学生第一次在学习中遇到小数。在教学本节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又有着广泛的应用,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已经接触到小数,他们经常有机会到超市去,看到各种各样商品的标价。因此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基于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商口价格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

(2)会读商口价格中的小数,并能说出表示的实际含义:几元几角几分。

(3)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用小数表示成用元做单位的形式。

(4)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乐趣,发展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上下来觉得比较成功的有:

1、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促进有效的迁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读出商品标价(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以及商品价格的简便写法等,对学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我在课前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数学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就创设学生非常熟悉的水果标价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结合商品价格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当学生会读商品标价以及知道其实际含义时,让学生拿出自己从生活中收集的商品标价进行巩固练习等等,都是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不足之处:

上课的时候我很是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尽量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都是在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讲,教案意识还是比较强,所以每个环节都比较匆忙。怎样在以后的教学中,把教学做得得心应手,手到擒来,使教学过程丰富起来?还需要进一步锻炼。

认识元角分的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似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掌握识别人民币的`方法。

2、让学生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付钱,找钱的方法。

教具:课件。两种形式的人民币分成若干包,标明1号、2号钱袋的人民币,分发组各组负责人待用。

学具: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若干张(个)。

德育渗透: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实录)

师:(课件出示画面)小明妈妈准备做晚餐,发现没有了酱油了,怎么办?

生:去买。

师:用什么买?

生:钱。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好不好?

生:(齐)好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活动一:认识人民币的面额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哪些人民币?

生:1角、2角、5角

生:2元、5元、10元、50元

生:100元、20元

生:5分、2分......

师:请同学们打开1号学具袋(纸、硬币的元角分各一张或个),认真观察,看这些人民币可以分几类?你是怎样认出它们的?(学生分小组活动)

(人民币的面额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数学知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交流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

生:分两类:硬币和纸币

生:分三类:元、角、分

师:(板书分类方法)那么你是怎样认出它的面额呢?

生:看数字,有数

生:还要看数后面的元角分

生:硬币还可以摸大小

生:纸币也有大小

生:看花纹.......

(充分让学生发言,各抒已见,让学生自己对所学的知识能进行初步的归纳)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人民币,大家认一认。

(屏幕出示,学生认识准确)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人民币,会用吗?

生(齐)会

活动二: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及人民币面额之间的换算

师:(出示电脑画面,每瓶酱油1元6角)小明妈妈给了小明2元人民币,小明能帮妈妈买到酱油吗?请你试试看。

生:他用2元钱,买一瓶还剩4角。

生:还剩4角。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2元是两个1元,先用1个1元,另一个1元用6角还剩4角

师:为什么1元用6角还剩4角?

生:因为1元等于10角。

师:这位同学想的对不对?(对)你还知道人民币之间的哪些关系?

生:1角=10分

生:2元=2个1元,5元=5个1元

生:10元=2个5元

......

(教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这里正确把握住了学生的起点能力,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学生已经知道了,就让学生自己把他知道的说出来)

师:用你刚才学到的知识填空:

1元=( )角 1角=( )分 2元=( )个1元 10元=( )个5元

认识元角分的教学反思篇五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片断:

上课前,老师和学生共同布置教室,把学生自己家带来的玩具和其他物品放到指定的地点,教室布置成商店模样。

师:同学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们最想干什么呢?

生:买东西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熊猫商店看看,(出示教学挂图)你最想买什么?

生1:玩具娃娃(单价:11元)

师:带上你的钱上来买吧!

生1:走到玩具柜台上来,拿出二张5元一张1元,礼貌地说:“您好,我想买一些玩具娃娃。

师:(微笑连连点头)真有礼貌,是个文明的小顾客。11元还有其它的付款方法吗?

生2:一张10元一张1元

生3:一张10元两张五角

生4:一张10元五张2角

生5:还可以付11个一元

生6:我可以付一张20元的吗?

师:可以,你能算出找回多少钱吗?

生6:20-11=9 找我9元

生7:我想买玩具熊和一个洋娃娃,一共31元 11+20=31

生8:我想买一个地球仪和一本新华字典 一共52元 42+10=52

师:“小萝卜”也想买这两样东西,可它只带了50元,够不够?

生:(齐说)不够!

师:“小萝卜”十分想买,你能替它想个办法吗?

生9:可以向其他小朋友借。

师:好主意。

生10:可以回家拿。

师:如果家离商店比较近,这也是个好主意。

生11:可以刷卡。

师:你还知道刷卡这个词。

生12:还可以还价。

师:你还陪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吧,说说看,你准备怎么还?

生12:50元钱卖给我吧!以后我还介绍好朋友到你这边买,要不然,我就到别处去买了。我的好朋友们都到别的地方买。(眼神不屑一顾)

(全班同学和老师都被逗乐了)

师:真会砍价!

师:刚才小朋友买了很多东西,收获不少,现在老师也想买一些东西,我带了50元钱,买货架上的物品,最多能买几件东西?小组帮老师策划。

生:小组讨论

生13:我们小组认为最多可以买5件。

师:哪五件呢?

生14:一本新华字典、一副三角板、一个钢笔盒、一个洋娃娃、一个玩具盒

师:你们为什么会选这几件呢?

生15:因为它们比较便宜,拿50元钱去买东西,东西越便宜,买得就越多。

师:你真棒!分析得象数学家一样有条理。

(2、教师示范购物过程 3、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自行购物)

反思:

一、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交流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失。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意味的教学氛围。

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创设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如:小萝卜想买东西,可是钱不够?大家帮他想想办法。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好表现的油然而生。这时我抓住学生迫切表现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继续学习知识。整堂课学生是在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学习新知的,探究的味道十分浓厚,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课堂上看上去好像有些“乱”,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三、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

新课程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得到活泼、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点,老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尽量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份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一节课上,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在这一节课上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既巩固了数学基础知识,又训练了思维,既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又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