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最新三年级小数教案人教版语文(模板7篇)

最新三年级小数教案人教版语文(模板7篇)

时间:2023-09-30 04:09:59 作者:JQ文豪最新三年级小数教案人教版语文(模板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三年级小数教案人教版语文篇一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语文:5.69元品德与社会:6.18元)

2、师:根据我们发现的这两本书的价格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两本书一共多少元?两本书相差多少元?)

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呢?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小数的加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先列出横式,再列出竖式。

(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这些方法,我们在什么时候用过呢?(整数加减法的时候)

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加减法其实是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的。

2、观察算式,发现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题,你认为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1、联系生活,自主编题。

师:昨天,老师走进了一家文具店,看到了这样一些商品信息。

课件出示:书:33.27元彩色笔:9.6元

足球:60.4元跳绳:7.53元

师: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道题自己解决吗?把你想到的问题记在心里,把你的解决方案写在纸上,先列出横式,在列出竖式。

2、同桌交流:(1)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你是怎样计算的?

(3)通过这个题的计算,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3、全班交流。

(1)挑选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题。如:33.27—9.6=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小数点对齐,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小数点对齐呢?

(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引导学生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2)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如:9.6–7.53=

师:当遇到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或位数少的小数减去位数多的小数时,我们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补“0”,这样计算起来更方便。

(3)得数是整数。如:9.6+60.4=70.0(元)

师:我们接着看这位同学编的题,一起读出它的结果?70.00元

师:怎样写更简洁呢?(直接写出70元)

师:太棒了,像这种情况,在横式上写结果的时候我们一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要对结果进行化简——把小数点末尾的0去掉。)

(5)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那你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好,那同桌相互检查一下自己编的题,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就改正过来。

1、第一关:定位停车

(1)5.73-0.6=5.13

师:这里有一个小数减法的算式,被减数5.73已经写好了,减数0.6已经在小卡车上准备好了,这辆小卡车开到哪儿停下了合适呢?这样,用你们的声音来控制它,一会儿小卡车开动起来,你觉得该到哪儿停你就喊停。

(2)课件出示12+0.43=

这一次又该停在哪儿呢?怎么了?(开过了)

师:卡车司机犯难了,12没有小数点,该怎么对齐呀?谁来给他出出主意?

在你们的眼里12也有小数点,12的小数点在12的后面。(课件演示12的小数点)是这样吗?那我们让小卡车退回来,这样就可以做加法了,结果是:12.43。

2、第二关:摘取智慧星

7.2–6.45= 12.53+4.67= 5–0.41=

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完成。

5–0.41=在列竖式的时候,5改写成5.00可以吗?那为什么不改写成5.0呢?

3、第三关:认识小巨人

师:你们认识他吗?(姚明)你们知道他的身高是多少米吗?(2.26米)

师: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入场的画面,他牵着一个小男孩,你们认识他吗?

师: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你一定能算出来。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林浩的身高是1.28米,他俩的身高虽然相差了很多,但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年级小数教案人教版语文篇二

循环小数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教科书(苏教版)第九册第48~49页。

【教材简析】

循环小数是学生教难准确地理解和表述的一个概念,特别是在表述其意义的一些抽象说法,学生难以理解。教材通过除法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特征,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认识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并学习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做好铺垫

1、拍节奏游戏

师:(板书:颉痢痢力蛘飧鼋谂哪忝悄芘某隼绰穑

(学生一起齐拍掌,中断后提问)

师:你们的`节奏为什么这么整齐呢?

生:我们全班同学都是按照先拍一下,后拍两下,这样相同的节奏拍的。

师:如果老师让你们按照这样的节奏,不断重复地一直拍下去,不叫停止,

想一想,你们要拍多少次?

生:要拍很多很多次。

生:要拍无数次。

师:象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生:是无限的。

师:你们刚才拍的次数呢?

生::是有限的。

2、找规律,猜图形。

运用抽拉教具,一次出现两个圆和一个三角形的图形。

三年级小数教案人教版语文篇三

1、利用已学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总结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

一、谈话引入

1、出示ppt(超市图片)

师问:同学们看看这是哪里呀?(超市)

对,这是超市,大家都知道我们街上也刚刚开了一家超市,你们去过吗?(去过)老师前两天也去过呢,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前两天从超市里买来的东西。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想~)看来同学们不是很想知道,能不能大声地告诉老师,你想知道吗?(生大声回答)

2、出示教具尺子和毽子等,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师在黑板上标好价格。(尺子1、2元,毽子2、5元)

3、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东西呢,大家喜欢这些东西吗?(喜欢)师:好,如果待会儿哪位同学表现很棒的话,老师就将这些东西作为奖品奖励给他们,不过,要想表现好的话首先得和老师一起解决几个问题。

二、新授

2、这就是我们今天即将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把这个问题朗读一遍。

3、指名列算式,师板书:1、2+2、5=,师: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呢?(合理即给予鼓励表扬)

4、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呢?那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前边学习的元角分的知识来计算出它的结果呢?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计算。

5、反馈。生可能

(1)2元加1元等于3元,2角加5角等于7角,合起来就是3元7角。

元角

12

+25

————————

37

师生一起回顾计算过程,师:能用1元加5角等于6元吗?为什么?强调一定要元加元,角加角。

6、这道题除了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用小数加法进行计算,那么小数加法又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然后分组讨论。

7、反馈,生答师板书。先写什么?然后2写在哪里?5写在哪里?然后从哪儿开始计算呢?。、、、、、、、最后再对齐横线上小数点的位置点上小数点。所以算出来的结果是3、7元,也就是3元7角。

8、生观察,师引导,发现小数点要对齐。师强调小数点必须对整齐,这是小数加减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小数点对整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整齐了。

9、练习

6、5+2=4、2+3、7=53、6+2、2=

(1)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写到黑板上,集体订正。

(2)师着重以第一道算式为例讲解整数和小数相加的方法。(在小数的末尾去掉一个或几个零,或者增加一个或几个零,小数的大小不改变)

10、小结一位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要对齐(即小数点对整齐)然后再按照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11、刚才的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那么接下来同学们还能顺利过关吗?请看大屏幕,出示ppt加法问题。指名读题(可多找两个,比比谁读得更好,并给予鼓励)

12、生列式师板书,然后让生根据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位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来试着计算一位小数的减法。分组讨论。

14、小结一位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15、练习。

7、5—3、2=9、8—6=4、5—3、5=

(1)指名到黑板上做,其余做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并强调最后一道题的结果1、0也可以直接写1。

三、数学医院。

26、513、25、3

+7、2+7x2、1

98、513、93、4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不知不觉这节课即将结束了,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开心)那请同学们大声地告诉老师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呀?(一位小数的加减法)那我们在做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小数点对整齐)

三年级小数教案人教版语文篇四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1课时。

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图,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1、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洒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师小结。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长城和运河

奇迹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

三年级小数教案人教版语文篇五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会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

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基础

1、下面这些数是什么数?

1、 1/2 、2、4、1/3 、2/4 、100

生:1、2、4、100是整数,1/2 、1/3 、2/4是分数

师:回答的真棒!除了整数和分数,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数?

生:。。。。。。

师:生活中还有一种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二、学习新知,探究规律

1、讲解小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数学书91页主题图。

师:这里的每一张图片中都有小数,请同学们观察这组数他们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

生:都有一个小圆点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大家觉得他说的对不对?

生:小数点。

师:猜的真准!它就叫小数点。(板书:小数点)

2、读小数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数是小数。老师又有新问题了。同学们,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谁来试试读第一个小数。

生1:三点四五。

指名学生分别读出剩下的小数:0.85、2.60、36.6、1.2、1.5。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在读小数的时候发现:小数点左边的读法和右边的读法一样吗?

同桌之间讨论、总结读法:小数点左边的按照我们学过的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从左至右一个一个的依次读出。就像我们读电话号码一样。

师: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生:运动会百米赛跑的成绩15.5秒

……

读小数:数学书p94第1题,同桌之间读一读,然后指名学生读。

3、教学例8

生:能!

师:请看!王东的身高是1米3分米,如果只有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

生:1分米。

师:对!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也就是10份中的1份,所以1分米也可以表示为1/10 米,还可以写成0.1米。

师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米。

师:你还能在这把尺子上找到0.1米吗?

指名学生指一指。

师:你能在这把尺子上找到0.2米吗?

指名学生指一指。

师:你找到的0.2米表示什么?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0.9米表示什么?在哪儿呢?

师: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生:3分米是3/10 米,还可以写成0.3米。

师:1米3分米写成小数是(?)米

生:1.3米。

生:4/10米是0.4米。

小结: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零点几。(全班学生齐读三遍)

三、课堂练习——卡通数学乐园

1、数学书92面“做一做”

四、了解历史,拓展认识

教师介绍小数的历史。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知识?

课后习题

作业:第94页练习二十,第2题、第3题

三年级小数教案人教版语文篇六

(一)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能用两种方法正确地解答.

(二)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初步渗透不变中有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用两种方法解答.

难点:第二种解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选择合适的条件和问题,再算出来.

(1)每层有4个教室.

(2)每个教室有6盏灯.

(3)每箱“可乐”有12瓶.

a.12个教室装几盏灯?

b.4箱“可乐”共多少瓶?

c.3层有多少个教室?

学生回答后,老师提问.

这三道题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

(因为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1:

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说出已知条件是什么?求的是什么?

条件:(1)有5箱热水瓶,(2)每箱12个,(3)每个11元.

问题: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在学生审清题意的基础上,由条件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两种解法的两种思路:

师: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这里有三个条件,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直接求一个问题?

生:根据每箱12个和5箱热水瓶,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板书:5箱有多少个)

师:知道了一共有多少个,再根据每个11元,可以进一步求什么?(板书:一共卖多少元)

这是一种思路,再想一想,要求这个问题根据这三个条件,还可以先求什么?

(学生们讨论一下)

生:根据每个11元和每箱12个,还可以先求出每箱卖多少元.(板书:每箱卖多少元)

师:求出了每箱卖多少元,与5箱结合,又可以求出什么呢?

(板书: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分步列式解答.

订正时,老师板书补充完整.

(1)每箱卖多少元?(1)5箱有多少个?

11×12=132(元)12×5=60(个)

(2)一共可以卖多少元?(2)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32×5=660(元)11×60=660(元)

答:一共可以卖660元.

师:我们把这两种解法,列成综合算式可以吗?请同学讨论一下.

讨论后请同学回答.(板书)

11×12×511×(12×5)

=132×5=11×60

=660(元)=660(元)

说一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种解法加括号是什么意思?(先求5箱有多少个)

师:想一想,这道题怎样检验?能不能用一种解法的结果检验另一种解法?互相讨论一下.

然后请同学口述检验:(第二种解法5箱热水瓶共有60个,每个卖11元,共卖660元,和第一种解法答案相同.第一种解法,每个热水瓶11元,每箱12个,共卖132元,有5箱共卖660元,和第二种解法答案相同)

(三)巩固反馈

1.根据复习题已知条件(1)(2)与问题c,编一道应用题.

(学生口头叙述,老师出示)

学校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安装6只日光灯.一共安装多少只日光灯?

(默读题、审题)

师:根据这三个已知条件,要求共安装多少只日光灯,可以先求什么?还可以先求什么?

(用两种方法解答,观察计算结果是否相同)(指名写在玻璃片上)

第一种解法:第二种解法:

6×4×36×(4×3)

=24×3=6×12

=72(只)=72(只)

学生做题,老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两个小队割青草,每个小队割3捆,每捆重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青草?(用两种方法解答)

老师对上一题解答时出错的同学、重点辅导,看是否真正掌握了.

第一种解法:第二种解法:

8×3×28×(3×2)

=24×2=8×6

=48(千克)=48(千克)

订正后,进行选择练习.

3.选择正确算式.

(1)大生的集邮本里,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贴5张,6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

a.3×5×6

b.5×3×6

c.5×(3×6)

d.6×3×5

(2)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有40人,每人种3棵树,三年级学生一共种多少棵树?[]

a.3×40×4

b.40×4×3

c.4×3×40

d.3×(40×4)

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连乘应用题,用两种方法解答,思路不同,结果相同.

作业:思考第100页第4题.

小资料〔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第四步是进行检验,书写答案.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三年级小数教案人教版语文篇七

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比一比: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各有什么不同?

3.说一说:1分米和1平方分米,1米和1平方米各有什么不同?

4.填合适的单位

(1)课桌面宽3()。

(2)黑板面的大小3()。

(3)王刚身高150()。

(4)教室的地面的面积是50()。

5.下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数方格的方法,说出图中每个图形的面积。

答案

1.1分米1米

2.1厘米(长度单位)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

3.略

4.分米米厘米平方米

5.红色:6平方厘米绿色:4平方厘米

相关范文推荐
  • 09-30 遵守学校纪律演讲稿 遵守校规校纪安全演讲稿(优质5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演讲稿模板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
  • 09-30 2023年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
  • 09-30 2023年班主任研修心得体会(实用8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班主任
  • 09-30 法学生求职自我介绍 大学生求职自我介绍(模板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 09-30 最新元旦的初一学生演讲稿(通用5篇)
    演讲中的抑扬顿挫,相当于音乐中的节奏,音乐需要节拍,演讲也需要节拍,你应该让你的演讲充满节奏感,节奏就是你口头表达进度的度量。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
  • 09-30 适合演讲的初中生(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
  • 09-30 最新世界地球日心得体会感想 世界地球日心得体会百度(实用6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
  • 09-30 双方协商协议书(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
  • 09-30 最新庆六一活动策划书节目单(实用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 09-30 最新中青班工作汇报(通用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