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2023年史记阅读心得体会(实用10篇)

2023年史记阅读心得体会(实用10篇)

时间:2023-09-29 21:20:09 作者:雅蕊2023年史记阅读心得体会(实用10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史记阅读心得体会篇一

今天,马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文言文,选自《史记》。

讲的是西汉将军李广的故事。其中“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的意思是,当李广将军死去的那天,天下认识他和不认识他的人,全都悲哀难过。直到现在,我觉得李广仍然活着,活在我们心中。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他的寿命不长,身处动荡不安的社会,为了救过,他弃医从文,利用文字的力量唤醒沉睡的中国人民。直到现在,鲁迅先生的文章对我们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我知道了,只要做一个有思想,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无论你的寿命长短,你的精神、你的思想会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阅读史记个人心得2

近日,我又回顾了《史记》。在这次阅读中,我的收获及感受都与上次大不相同。

《史记》这本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与北宋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合称为史学“双壁”,文学家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史记》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毛遂自荐》。这个故事给我最大的启发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的事,都要有勇气尝试,不能连推荐自己的勇气都没有。一个人只有尽了100%的努力,就算没有收获,也不会留下遗憾。生活中,我也要善于毛遂自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锻炼自己,磨练自己,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鸿门宴》这个故事我也同样喜欢。主要说了项羽想利用吃饭的机会杀刘邦,让项庄舞剑,意在蓄谋杀害。但项羽优柔寡断,刘邦识破诡计,借上厕所之机在侍卫护送下逃跑。因为项羽的优柔寡断,把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刘邦,最终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而在江边自刎。我从中懂得了“该断不断,必受其乱”的道理。我以后做事要干脆果断,不拖泥带水,练就雷厉风行的办事习惯。

《勾践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我也读得津津有味。一听故事名字就可以知道故事的大意。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在屋内挂一苦胆,每天都要尝尝苦胆的味道,以激励自己,力图雪耻。最终勾践一举打败夫差。生活中,我们也要发扬卧薪尝胆的精神,激励自己,永远进取。五年级时,我的英语成绩跌入了最低谷,创下了79分的记录。徘徊、失意之后,我提起精神,在sarah老师帮助下,虽然没有天天尝苦胆,却时刻提醒自己,要奋发、要图强。现在已经提升到98分。

《史记》里面,太多的故事都让我难忘,太多的故事都让我深思,它不仅仅是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同时也是人生中的一条条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

史记阅读心得体会篇二

《史记》是一部震古烁今的史家巨著。太史公司马迁以他的妙笔描绘了一个真实、凝重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传说中带着神秘色彩的五帝三王,有春秋战国诸侯间不断的征伐,有大秦帝国一统天下,有英雄辈出的楚汉争雄,有意气风发的大汉盛世。期间帝王诸候、谋臣良将、义士哲人,演绎着自己的独特人生,连串成一幅长达三千年的历史长卷。

他穿越千年时空,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历代文人读史有感,已著录书怀,抒发出自己的感慨。项王兵败垓下,引发后人惋惜,李清照就此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放诗句;秦始皇焚书坑儒,激起后人的讥讽,章碣发出了“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的感慨;贾谊怀才不遇,令不少读书人产生共鸣,李商隐道出了”可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无奈。

作为史书,《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其文直,其实垓,不虚美,不引恶”的精神广为后人流传。鲁迅先生曾平史记为“史家无绝唱,无韵之离騒”。

《史记》这本书需要我们慢慢的去品味,才能体会出其中的经典。

史记阅读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引言(100字)

“史记”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汉代司马迁撰写以来,其影响力一直深远。作为历史研究的经典之作,阅读《史记》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历史事件,更可以从中汲取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在我的阅读中,我深感《史记》教给我们的不只是历史,更是人生的智慧。

第二段:阅读的收获(250字)

在《史记》的阅读中,我深受启迪,拓宽了心智。例如,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相如在约会中被女子们嘲笑,却并不气馁,反而借此叹息人世间的轻浮无常。这段文字不仅揭示了人生的无常,更再次强调了“听取旁人的闲言碎语,实为无益”的道理。同时,通过《史记·管仲列传》中管仲反复提及的“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们也更加明白了处世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纷繁复杂。

第三段:悟道于“史记”(250字)

阅读《史记》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更让我们接触到了一种人生的关怀和智慧。通过反复对文本中的点滴进行解释,我们从中悟到了百家之长和人生智慧。例如,从《史记·孔子世家》中,我们了解到了孔子推崇“仁爱”的理念,教育原则“以德为先”,不仅给我们当下的生活提供了借鉴,更让我们在未来的成长中收获了更多的智慧。

第四段:内化于行(300字)

虽然习得了智慧,但如何让它内化成自己的行动,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我们可以从《史记》中的人物中寻找答案,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寻找榜样。例如,《史记·良将传》中的周勃,“不洁浮华,不諐淫巧”,他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待战争的态度,都是可以借鉴的;同样在《史记·李广谢后传》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广殉国时淡定从容的心态,这种勇气可以改变自己对公共事件的态度,也可以改变现实的社会问题。

第五段:结语(200字)

《史记》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化,汲取人生哲理的一座宝藏,它不仅是历史的集锦,更是人生的导师。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我们深受启迪,得到了对人生处事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应该把书中的点滴智慧转化为自己的生活实践,逐步将书中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与行动中,成为一个有担当和有追求的人。阅读《史记》,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学识和智慧,还能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

史记阅读心得体会篇四

暑假期间,我读完了《史记》这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这本书主要写了春秋时期和五个王朝。上至夏商年代,下至汉朝汉武帝时期。这本书有50个章节。如《伍子胥复仇记》、《赵氏孤儿》等著名的故事。这本书中有很多好词以及好的'成语,如:“家徒四壁”、“侃侃而谈”等等。

这本书中我最佩服人物就是越王勾践,他为了壮大自己的国家,卧薪尝胆,历经艰险,跟农仆们一起劳动,吃的是粗糠狗食。最终,他成功了,他消灭了吴国成为一代霸王。

我最喜欢的章节是“荆轲刺秦王”,这个章节主要讲了燕国的太子丹要荆轲去刺秦王,让秦舞阳当荆轲的助手,结果秦舞阳一上朝他救下的站不起来了,而荆轲沉着、冷静。他把燕国的地图拿出来呈上秦王,乘机用匕首向秦王刺出。尽管最后没有成功,荆轲也被秦王杀死了,但我感受到了荆轲为国奉献的精神。

《史记》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历史,这本书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史记阅读心得体会篇五

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史书之一是《史记》。无论是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从中了解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底蕴。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应该不仅仅关注其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应该关注其中所蕴含的道德、智慧和人性等方面的思想。

第二段:史记中的思想

《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杰出代表,它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哲学、文学和文化的宝库。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可以从中读取到各个时代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其蕴含的儒家思想,包括仁、义、礼、智和信五个方面,这为我们理解其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提供了更为深刻的意义。

第三段:文化底蕴的体现

阅读《史记》,除了能够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发展,还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这种底蕴形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漫长历史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品质。例如在《史记》中,所体现的思想和价值观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之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自我修养和顺应自然等方面,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段:史记的精华

《史记》之所以成为古代中国文化的瑰宝,就在于它所蕴含的精华。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文化底蕴,还能够体味到其中所蕴含的古代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其中的《太公六韬》、《孙子兵法》、《尚书大传》等篇章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古代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的知识和智慧,还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思想和信仰,读来是一种展示人性和智慧的优美艺术。

第五段:总结

总之,在阅读《史记》这本书中,我们不仅仅能够了解到其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应该关注其中所蕴含的道德、智慧和人性等方面的思想。另外,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古代文化的魅力。《史记》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中国人民的一部份心灵文化,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其中的魅力和智慧吧!

史记阅读心得体会篇六

“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的悲歌,也是他自身的写照,在最后一刻选择乌江自刎之人,曾经带着八千江东子弟奔行于战场,曾经击垮强秦成为“霸主”,最后在乌江边却只有二十八骑兵,或许时间可以冲刷一切,而时间所流过的地方,便成了历史。

这是个抱有雄心的人,敢说出“彼可取而代也”的少年,奔驰于沙场,到变成倍受人尊敬的项王,的确是个伟大的人物,但他却没有回眸身后血红的战场,多少人为了自己的信念而选择的地方,多少亡灵将会飘泊的地方,多少失去至亲的人哭泣的地方。

大概,没的牺牲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我们将飘浮于血海之上的地狱命名为世界。战争之中,很多人都会成为这血海的一部分,也许项羽在“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之时并没有想过吧,他也会成为血海的一部分。在战场上,谁都没有对错,因为某一个目的、某一个信念的战斗,但是在杀了人之时,被杀人的亲人、挚友就会产生怨恨,怨恨就会产生新的战场。战争、战争的现实就是杀戮,项羽,也并没有想过敌人也是人吧,都拥有过重要之物的人吧。

杀戮得来的只是暂时的天下,只有虚伪的和平,天下也好,国家也好,只有爱与和平才能得到永远的天下,但是也并不是完全就是这样,如果一个已腐朽的地方,仍旧毫无反抗,逆来顺受的话,处境也只会更糟,那么能完全改变又可以避免流血的方法又是什么?时间正微笑了,它将继续前进。

但是杀戮并不是真正的项羽,“君王为人不忍”,范增对项庄这么说过。的确,项羽是豪爽的,“壮士!赐之厄酒”、“赐之彘肩”、“壮士、复能饮乎”,面对怒瞪自己的樊哙,项羽这么说道,没有恼怒,也没有骄傲,以一番豪情对待另一个豪义之士。

“天下匈匈者数岁者,徒以吾二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他对刘邦这么说过,他也具有怜悯之心,当初对于秦的反抗也不是因此而来的吗?但是一切又将建立在血海之上,这是旁观者的视角,当局者按照自己的正义而行动,但又何为正义?在实行这份正义之时,又有多少灵魂的消亡,但是这便是现实,想要得到什么,必须付出什么,即使得到的并不是所期待的,战争或许也只是一种对于自我正义的体现,但战争的现实依旧还是杀戮。

在项羽那颇有讽刺意味的那句“吾为汝德”中以自刎终结了一段战争,但又不缺乏一丝豪爽,然而他却注定认为“天亡我”,其实并不然,如果要说人生是一本书,我们每个人都是作者,自刎,是项羽自己选择的,那么,他后悔吗?我并不清楚。也许,在乌江边上正漂泊着一个壮士,一个曾经的霸王的影子,他抑是笑、抑是痛苦,只是一直漂泊着,他的名字叫“历史”,他还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不同的地方,不仅是在这乌江的边岸上,他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边。他只是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的每一天,默默地记叙着什么,默默地陪伴我们。

史记阅读心得体会篇七

寒假期间,我读了《史记》一书,这本书是习读的。里面有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舜传》和《大禹治水》这两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玉顺的名字叫崇华,有一个弟弟叫向。舜在家族中的地位急剧下降。如果他犯了一点小错误,他将受到父亲的惩罚。他的家人对他很严厉,但他经常以德报怨。他是个好儿子和好兄弟。他恭敬地侍奉着父亲和继母,目标是处处宽容。所以,当舜20岁的时候,他已经以孝道闻名。当时的统治者姚要找一个接班人,许多大臣都推荐舜。于是,姚对舜作了一番考察,将女儿鄂帝和女儿英许配给舜,并把儿子搬到舜的隔壁做邻居。姚家父女出身高贵,受舜家的影响,对舜家并不傲慢,也不尊重舜家,于是姚就召集舜来学习如何管理天下。果然,舜总能完成分配给他的任务。姚死后,舜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顺朝时,洪水泛滥,他用大禹。经过认真调查,余某采用疏通而非封堵的方法,将洪水引入大河、大海和大湖,洪水很快就平息了。舜死后,余成为新的世界行政长官。

在故事里,我特别喜欢顺和玉。舜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始祖。他以孝顺著称。他是美德的化身。他彬彬有礼,彬彬有礼,慷慨大方。这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个故事中,我受到了“修身养家治国平天下”的启发。顺是在实践,努力工作,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取得成功,我想学习和实践。

大禹治水的故事举世闻名。他以身作则,与群众一起努力工作。经过的外部防洪,他在三年后离家出走。他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困难用智慧解决问题的精神,坚持不懈的精神,都值得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要秉持这一精神,“坚持不放弃”,“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懂得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丰硕的成果。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历史记载中有许多故事和人物值得学习。读书增加了我的知识,丰富了我的生活。以后,我会读更多的书,让更多的故事激励我成长!

史记阅读心得体会篇八

《史记》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史学著作,不仅记录了数千年的历史,还留下了一段珍贵的文化遗产。而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历史,还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感悟和心灵的启迪。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阅读《史记》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带给读者一些启示和思考。

第二段:历史的见证

《史记》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从黄帝到汉武帝,再到分裂的六朝时期,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历史事件。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代中国人民奋斗和智慧的历程。例如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他们独辟蹊径,使得战争的胜负不再只看军队的实力,而是要考虑到政治、经济、民生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这种透析现象的思维方式,也成为了后来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的基石。因此,阅读《史记》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历史的见证、认识到历史的分界线,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代的社会现象。

第三段:文化的熏陶

杜甫有一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史记》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在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却非常丰富。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例如,在阅读《史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割席之谊”、“刻苦自励”等中国传统美德的概念和内涵。这些传统文化的内涵,对我们现代人的品质修养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形成,都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第四段:思维的拓展

《史记》中的记录主要是针对历史事件对应的人物和局势,但这些事件所体现出来的道理和规律却是普适性的。例如,我们可以从《史记》中了解到“兴而不衰,衰而不废”这样一条自然选择的进化规律。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些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技巧。由此,阅读《史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当今社会中的问题,还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思考和行动。

第五段:结语

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历史、领悟文化,更能够拓展思维和视野。在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讲学究志”的精神和“立身处世”的智慧更加珍贵和需要。阅读《史记》,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还能够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和灵魂的内涵。因此,让我们一起打开《史记》,丈量历史的长河,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灵家园!

史记阅读心得体会篇九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汉将李广,戎马倥偬,守边一生。千百年来,人们称颂你讷口少言,恂恂如常人,但天下仰慕,下自成蹊;人们讶异于你夜来引弓,裂石没镞,及居右北平,竟独力射猛兽;人们敬佩你骁勇善战,身先士卒,匈奴避之数岁,亦送号曰“飞将军”。但是,李将军沙场扬名,却终身有功而未得一爵,落得自刎于世,让人深深扼腕——“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也会深感仕途坎坷,伴君如虎。景帝年间,晁错削藩,七国叛乱,梁王抵抗吴楚,授你以将印。为了大汉,你私接军印,当时你的心意已不可考,但斩关夺旗,平定叛乱,屡建战功,也是你一己之力独挽狂澜。结果呢?中央与地方诸侯的争夺严酷,你非外戚,又参与其中,景帝自然不悦,封侯之事也只能轮与他人。

如果我是你,我怕不能总是轻兵深入,简阵驻扎。行军艰险,只是为了便利安营驻扎,简化文书簿册,却忽视军吏考绩,编制队列,恐怕也总会让兵士置身险境之中。你自视甚高,又自恃神勇,多次掷己身陷于敌阵,运气好,自然斩将立功,但运气不佳,轻则增兵相救,重则兵败被俘。脱离了大军的你,大军也常不知你所之,故弗从,埋下隐患。那年出雁门击匈奴,你又孤身入敌阵,结果呢?阵破生致,被胡人得,虽历经险巇,终得至汉,却所失亡多,罪至当斩啊!这,如何又能让你封侯拜相?如果我是你,我将明白,战争,并不是只有个人英雄啊。

如果我是你,我会从长计议,摒弃戾气,忍辱负重,静待时机,卷土重来。那年兵败,你赎为庶人,田间饮酒误了时辰,还至霸陵已是城门紧闭。小吏呵止,轻蔑嘲道:“原来是故李将军?今天现将军也不得夜行,何况你这过气之人?”。你夜宿亭下,埋下仇恨。后来你拜为右北平太守,假意延请霸陵尉,至军而杀之。仇得一报,又何以服人?你尝为陇西守,羌人造反,你诱敌招降,本是有功,却因激愤凶残,一日之内,欺瞒战俘,坑杀八百。战乱已平,但人心难返;你一生戎马,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却在花甲之年,战前失道,你独自承担战败之罪,却是因终不能复对刀笔小吏,不堪受辱,引刀自刭。你丢下一班弟兄,却也永远失去了征战封侯的机会。

落魄封侯事,李广方嗟老。如果我是你,我不知是否会更早心灰,解甲归田,毕竟功名如粪土,利禄过眼烟;如果我是你,我不知是否依旧征战沙场,抵御外敌,毕竟中原故土,已经不能经受铁蹄的践踏,以我一人不侯,换江山如故;如果我是你,我不知是否该宅心仁厚,或委屈求全,毕竟战场残酷,官场狡诈,出征的万户,扬名的几人?我只想,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跨马引弓,面朝大漠,怒视塞外,心里永远是那个夜半惊弦,裂石没镞的青年,不曾再想,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史记阅读心得体会篇十

《史记》是汉朝司马迁之作,它记载了上至皇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商纣王。

传说,商纣王长得十分英俊,力气也十分之大得到王位之后更是变本加厉的欺压老百姓,还发明了炮烙等武器残害无辜的人民们。

《史记》这本书让我们学到了一些道理,认识到了以前是个怎么样的中国。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