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2023年高一语文教案(实用10篇)

2023年高一语文教案(实用10篇)

时间:2023-09-28 03:27:36 作者:影墨2023年高一语文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教案篇一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活用的一些规律和有关特殊句式的知识;积累本文出现的成语。

3、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刻画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探讨研究,赏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客观评价项羽,探究其悲剧产生的原因,体会人物性格在政治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分析、理解,对文中人物做出适当评判,允许不同观点存在,鼓励学生多元价值观念。

高一语文教案篇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刚过渡到初中,基础较为薄弱,但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充满兴趣。教师应循循善诱,步步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品读文本,交流互动。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牧羊人的情感。

2.通过品读文章词句,了解牧羊人的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3.结合生活,感悟牧羊人创造奇迹的意义。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词句,了解牧羊人的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感悟牧羊人创造奇迹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图片,对话导入

二、默读课文,探寻奇迹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牧羊人生活的这片土地出现了怎样的奇迹。

明确:原先,这里是一个无边无际的荒野。

然后,这里像一块铺在高原上的“地毯”。

后来,这里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沃土。

三、跳读课文,走进奇迹创造者

1.再次默读课文,说说,奇迹创造者是怎样一步步把荒漠变成绿洲的。

例句:(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在仔细盖上泥土。

(2)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棵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

(3)他说,这块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总结:他是有信念、执着坚持、慷慨无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

2.圈点勾画出“我”对牧羊人评价的句子,体会“我”对他的情感。

四、寻找身边的“奇迹”创造者

根据【链接】说说你的看法,并分享给你的小组。

五、小结:愿我们都能做这样的牧羊人,种植希望、播下幸福,成为“奇迹”的创造者。

六、作业布置:写一写,你知道的“奇迹”创造者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一个你身边的牧羊人。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小片段。

七、板书:荒地绿洲

(执着、乐观)老人

七、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小说,虽然小说以人物为中心,可本文语言较为简单,可不必一个一个句子分析。本课以“奇迹”为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过程较为连贯。

高一语文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分析和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

情感目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象与情合”、“情由境生”。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音文件)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导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师:……唐磊歌中反复提到一个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实际上,歌曲最初的创作灵感应该来源于现代名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并欣赏望舒先生80年前《雨巷》中的“丁香情结”(板书课题)。

二、教学步骤

一、作家介绍(幻灯片)

师:为什么一首小诗竟引得后人纷纷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许人呢?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二、创作背景(幻灯片)

有人说,文学是时代的镜子,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鲁迅《药》,《雨巷》成诗的时代背景又是怎样呢?再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三、朗读指导《雨巷》(播放影音文件)

生划分节奏,找韵脚,学生仿读,师范读,感受作品音乐美。(提问:音乐美是如何造成的?)

生:反复、复沓、叠词、押韵,7段,每段6行,不同文字只有几处。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

师:既冲破新格律的束缚,又在音乐美上有所体现,难怪叶圣陶说,此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四、课文分析

1、意象理解(意象是构成诗歌艺术的基本部件——余光中)

何为意象?(生明确: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

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曰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其特征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相结合。)

如:粉笔(写教师)/白开水(写生活的平淡无味)

师:我们再回到课文,画面里的内容?

生:描绘了一个姑娘。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

(学生的想象各种各样,但都会提到表现“姑娘”迷茫打扮和衣着以及环境的特点:下雨、潮湿等)

生:丁香

问:为什么作者用丁香来形容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

生:丁香是愁怨的象征。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幻灯片):丁香花图片

(幻灯片):古诗中用丁香来描写愁的句子: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

讲解:古诗中诗人也用丁香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丁香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个字(学生回答:愁)。

师:可见,选择意象一定要做到“象与情合”,能不能多举几例?

生:回答如下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不再展开了……

2、主旨理解

师:“诗言志,歌咏声”,本诗到底传递了怎样一种“声音”?

(生讨论在纸上写,等待提问和老师的总结。)

a、政治诗(姑娘=我)

执着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在时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寻“我向何处去”,想走一条光明的道路,但他们又感到前途渺茫,无路可走。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灭的追求,如“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却始终没有遇到这样一位姑娘,因此我们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背景为凭借,将它理解为一曲表达理想哀歌的政治诗。

(出示幻灯片)

情绪:苦闷、彷徨

基调:困惑、幻灭

b、看成爱情诗未尚不可(幻灯片)(姑娘=姑娘)

情绪:失恋

基调:哀怨

c、看成哲理诗也有道理(幻灯片)(姑娘=理想)

情绪:可望而不可即

基调:无奈

(因此,对于诗歌主旨的把握是可以多向的。)

3、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幻灯片)

答:朦胧、含蓄(音乐美刚说)

除了丁香外,还采用哪些意想达到朦胧、含蓄?

a、油纸伞

b、雨巷

(c、丁香)

意境:伤感、惆怅、无奈

五、想象探究

1、提问:为什么要用“雨巷”为题,而不是“丁香花”或“丁香姑娘”为题?

(生讨论写纸上等待提问)

例:(1)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原名《妻妾成群》,改后的名称作用:一株生命的花朵在红墙深院中逐渐枯萎,主题得到突出。

(2)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改成大白天环境如何?)

(3)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改成西子湖畔如何?)

(4)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对比《回娘家》歌)

生明确:环境与情感抒发关系密切。“雨巷”是一种基础,提供了一种环境。

回答:雨:迷茫、潮湿、冷;巷:阴暗、狭窄、悠长等

(《木兰花》中“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一句就用得巧妙,以三月下个不停的雨水来比喻绵绵不绝的离愁,两句叠加,形象深切地表现出心中的悲伤之情,以雨写愁,也很巧妙。)

2、“雨巷”是一种意境,这种意境有利于作者的抒情:“情由境生”。

板书:

象情

与由

情境

合生

六、归纳小结(幻灯片)

这节课我们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读课文,了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征意义的抒情诗;进一步品味精读,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诗歌的内容,把握了诗歌的主旨和特色。

七、布置作业(幻灯片)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艾青)

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乡愁

同学们发挥想象,学写一首小诗《思念》。

最后:男女生分组背诵《雨巷》,再次感受。

高一语文教案篇四

1、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3、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

二、背景及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

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这不是一般的论述,而是一部战斗檄文!

(作者)说起韩愈,我们应该不陌生,请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他的有关资料。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

韩愈是与古文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车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俪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因此二人影响巨大,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初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字词疏通

2、内容梳理

明确:1)首句:推出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

托古言事,乃针对当时士大夫以从师为耻而说的,更增加力度。

与结尾“余嘉……”呼应。

2)第二句:教师的重要作用或职责

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职责认识的局限,把教师的职责从“授其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进步。

道,儒家的思想。业,儒家的经典,道的载体。

3)三、四句:从师的必要性

这是承“解惑”而言的。

4)择师的原则和态度

针砭了当时上流社会看重门第高低的恶劣风气,提出“师之所存……”的原则,此思想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学问面前,人人平等嘛。

这是承“传道”而言的。那么为什么不承“受业”展开呢?因为人人皆知教师有“受业”的职责。

3、.总结本段

总说老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择师的原则,推出“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4、背诵本段

五、布置作业

高一语文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分析“丁香”意象,理解《雨巷》的情感,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诵读、联想、想象、鉴赏,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优美朦胧的意境,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解读“丁香”意象,引导学生对本诗情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见过“丁香”吗?丁香有什么特点?(放幻灯片)

二、学生自由联想、想象,结合课文作业四中的诗句,概括“丁香”特点(香、雅、幽、愁等)。学生就作业四中的诗句提问,教师解答。

三、学生自由作答后,教师概括: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往往对着丁香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色香却不轻佻。丁香是美丽的、高洁的、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娇好,但易凋谢。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这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让我们来读《雨巷》。

四、朗读《雨巷》

五、姑娘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学生在阅读中归纳

愁怨、哀婉、美丽、高洁、迷茫……

六、讨论: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位姑娘的?

1、借助“丁香”这个意象来刻画这个姑娘。

何为意象?“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手法:动作、外貌、神态、心情、(正面)

2通过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冷冷的哀怨和绵绵细雨等环境来渲染“丁香”的特点。(侧面)

学生就诗中不懂的词句提问。比如:太息,飘,油纸伞,雨的哀曲等。然后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也许是为诗人的忧郁叹息,也许是为自己的忧郁叹息,也许是为雨巷颓墙叹息,也许是为这个时代叹息,甚至是诗人通过姑娘的眼光为国家命运而发出叹息。(个性化解读)

(2)“飘”不能换成“走”。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像出来的,想像中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与后面的“梦”构成最佳组合。“飘”字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所以,诗中有三次用“飘”字描写这位姑娘的行动。

(3)雨的哀曲是这个悲剧的背景音乐,有力地烘托了凄迷悲凉的气氛。这个悲剧是美丽的丁香姑娘从颜色到芬芳,从眼光到惆怅一样一样地在诗人眼前无情地消失,这个音乐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此刻内心无以言表的悲哀。这个“雨的哀曲”烘托气氛,渲染诗人的心情。

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么一个形象?探讨主旨

1、姑娘是谁?(个性化解读)

我?理想?姑娘?

2、知人论世:作者,背景介绍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词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3、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姑娘为什么很快消失?(邂逅、虚幻、朦胧又美好的理想的象征)

a、诗人在那个特定年代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的一种情绪的反应。

b、爱情诗,即一位情窦初开的青年在江南雨巷邂逅一位姑娘后激起的感情涟漪。类似《蝶恋花花褪残红》苏词中所表达的情结,“多情却被无情恼”。

c、诗人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师解读:

“姑娘”是作者的理想化身。他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但出现后又象梦中的飘过一样消了,连用她的颜色,芬芳,叹息,惆怅,空留下抒情主人共在雨巷中独自彷徨,孤苦的心情。

八、朗读课文,从中学到了什么?

1、象征手法

2、三美

3、词语的运用

九、背诵全诗

高一语文教案篇六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与领悟能力。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又要学诗了,这使我想起习xx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今天我们来读戴望舒的诗《雨巷》,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的情,诗人的志,诗人的人。请大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一起来聆听这首诗。《雨巷》)(教师板书)

二、精读品味

明确:孤独,寂寞,忧郁,哀怨,忧伤,彷徨等(感情基调)。一般来说,激烈奔放的感情可用快读,而忧郁凄苦的感情适合用缓读。

(二)品味意象。

1、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写了几位人物?(两位)分别是谁呢?(“我”和“姑娘”)在前边我讲了一个专门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意象)(板书),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来讲,就有“我”和“姑娘”(板书),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独自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在悠长又寂寥(静寂、空旷)的雨巷中,是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着姑娘。请大家找找看,诗歌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写这个姑娘?待会我请同学来回答。一节一节地找。

2.诗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描写姑娘的动作,描写姑娘的情绪,他还用了许多别的意象来衬托这个姑娘,首先他写到,姑娘是出现在一个什么地方?(雨巷)好,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这里远离尘嚣,冷清不热闹,她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在这样的一条雨巷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朦胧的、阴沉的)所以,雨巷这个意象,首先给我们规定了这个姑娘出现时候的大环境,是朦胧的、阴沉的。说明“我”是想要追寻这个姑娘,这个姑娘也象征着诗人要追求的美好理想。

3.在大量描写姑娘的篇幅中,我们是否看清了姑娘的样子?(看不清)。为什么呢?因为她撑着一把油纸伞,我也撑着一把油纸伞,似乎我看不清他,她也看不清我。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你在哪里见到过油纸伞。(电视中),而且是一些以古人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中,因此油纸伞具有复古、怀旧的特点,给人今不如昔的感觉,这样一把伞出现在姑娘的肩上,更给这个姑娘增添了神秘、朦胧的色彩,给人更多的想象和怀念。

4.在这首诗里边,诗人还多次用了同样一个比喻来形容姑娘,他将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丁香姑娘的神情反映的是那个时代青年的共同特征,是那个令人窒息的时代造成的,使一代青年有理想无法实现,有可心的姑娘无法得到)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所以丁香也是我们这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板书:丁香)。

丁香一般是开在暮春时节,也就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再加上它虽然娇美,却非常容易凋谢,所以古人对着丁香,容易伤春,因此,丁香常用来象征愁怨。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涉及到丁香,比如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还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些诗句啊,都是将丁香和愁怨联系在一起。

这种花的颜色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所以,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一般象征着美丽、高洁。这也说明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总是不容易得到的,但又是那样的令人神往,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我”在寂寥的雨巷中独自彷徨,希望能够逢着一个丁香般的姑娘,终于,姑娘出现了,她也跟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姑娘慢慢地走过来,越走越近,我感觉到她投来太息般的眼光,可是,正当我想说句什么话的时候,她跟我擦肩而过,而且,慢慢地远离我,越走越远,到了颓圮的篱墙,消失在雨巷的尽头。只剩下我,仍然独自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中,继续等待,继续追寻。在这首诗歌中,我是以一个等待者,一个追寻者的'姿态出现的。但由于某些原因使他彷徨,使他……,使他的理想难以实现。雨巷中的“颓圮的篱墙”是爱情失败或理想破灭的一个微观层面的象征。

三、探寻诗歌主旨

2.代表发言。

a:我们小组认为是爱情诗,这首诗已经明确地写清楚了我希望能够遇到丁香姑娘,虽然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不完美,但是我还是站在原地等待着丁香姑娘。

b:我们小组的成员认为是爱情诗,但是我自己觉得是政治诗。(为什么?)戴望舒所处的时代比较黑暗,社会环境也比较乱,可能作者当时想表达什么,但是又不敢明明白白地说出来,所以只能写得比较朦胧。所以我觉得表面上是爱情诗,实质上是政治诗。“我”——有追求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在时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寻“我向何处去”,想走一条光明的道路,但他们又感到前途渺茫,无路可走。因此我们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背景为凭借,将它理解为一曲表达理想哀歌的政治诗。

3.每个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分析这首诗歌主旨的时候要联系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这种方法,早在几千年前,孟子提出过,他说,读任何一篇作品,都要做到知人论世,要研究作者的生平,要研究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歌的作者是——戴望舒。

4.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原名戴梦鸥。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5.19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高峰堕入了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进步青年的这种心境的反映。雨巷这个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的地方,正象征着此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而丁香姑娘,是他们美好理想的象征。

高一语文教案篇七

一、检查作业情况。找两位学生分别背诵第2、3两段。

二、学习第5段。学生朗读。教师强调:

1、崤函之固: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固的地势。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度”“洯”,对文,都是度量的意思;“比”“量”对文,都是比较的意思。两句话译为:度量一下长短大小,比较一下权势和力量。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有序;“朝”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致万乘之势:“致”达到。

2、让学生简述本段大意,分析本段层次。

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作者论述秦王朝的灭亡,原因有哪些?本段内容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强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作者在本段中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的能力,部队的素质和武器装备四方面同九国之师和陈涉对比,结果是后者远不如前者,却“功业相反”这就很自然地推出了本文的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从全文结构上看,本段的第二层照应了全篇,归纳出了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照应本文第1、2段;“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照应本文第3段;“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照应本文第4段;最后照应上文“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水到渠成地点明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根据本段层次,背诵。

三、请学生朗读全文,然后讨论:本文是怎样使用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论点的?讨论后,学生发言。教师强调:

使用两方面的对比: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

纵向对比为秦国和秦朝的对比:秦国由弱到强,原因是“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这些政策符合社会发展,是“仁义之施”逐渐强大是必然结果。秦王朝由强到弱,原因是“废先王之道”不施行仁义,逐渐衰弱直至灭亡也是必然结果,这就强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横向对比:首先拿秦国与六国进行对比,反衬出秦国的强大,含蓄地指出秦国历代君王“因遗策”施行仁政,势力才如此强大,为论点的提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其次拿秦朝与陈涉对比,突出了双方的尊卑、才能、军队、武器的悬殊,而弱小的陈涉竟能一呼百应,共起灭秦,原因正在于秦朝的“仁义不施”。最后拿陈涉与“六国之师”对比,前者势单力薄却起事之易,一举灭秦;后者势力雄厚却攻秦之难,自取灭亡,突出了陈涉的弱小以及败案的“轻松”,实际上还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由此看来,几种对比,纵横交织,无疑增加了强大的论证力量,最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也就不言自明了。

四、教师带领同学总结本文的语言特色。

1、首先让同学找出本文的对偶句和排比句。

如(1)“席卷天下,包举守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3)“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教师简析。

以上第(1)句虽然“席卷”、“包举”、“囊括、“并吞”都有“并吞”之意;“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之意。但没有重复感,却突出地表现出了秦的虎狼之心。

以上第(3)句三句话均为一个意思,但句句有力,强调了秦始皇的暴虐之行。

以上句子从结构上起到了强化作用,显得语势强烈,铿锵有力。

另外还有些句子骈散结合,非常灵活,变化多端,句式丰富多彩。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

1、总结本文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2、完成书后练习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一语文教案篇八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特点

2、欣赏一波三折意外迭生的故事情节

3、品味作者含蓄幽默的语言

情感目标:

1、体会作者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的情感。

2、学会爱母亲、尊重母亲、回报母亲。

学习难点:细心观察,用心感悟,在平淡的生活中学会发现。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本文作者是,()国家,家。

2、母亲节是每年的天,代表花儿是。

3、给加点字注音:

点缀()兜游()筵席()

解释:想入非非()

4、分组复述故事情节或者表演课本剧。

二、理清故事内容思路:

故事的起因是:

经过:我们最初打算是在家里,母亲打扫整理装饰房间,

我们突然改变计划,母亲准备便餐收拾行李,

出现意外:我们都有理由出去,母亲:;我们尽兴游玩归来,享受丰盛晚餐,母亲:。

结果:()我们:,母亲:。

三、研讨赏析文章的妙处

1、本文的情节有何妙处?

2、作者的语言有何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者段落,并说说理由。

四、探究问题:

1、母亲说这天是她最快乐的一天,但为什么她眼里含着泪水?

2、这家人不爱母亲吗?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写爸爸?

五、小结反思:

1、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请从写作和感情两方面谈谈。

2、我们应该怎么过母亲节?

六、情感写作训练:

给母亲写一张贺卡,说出你心里最想说的话,让母亲倾听你的声音。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原文阅读

我们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祝。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它使我们大伙都体会到: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的操劳,她吃足了苦头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父亲决定向办公室休请假一天,好在庆祝节日时帮忙,姐姐安娜和我从大学请假回家,妹妹玛丽和弟弟威尔也也从中学请假回来了。

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就像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因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请妈妈安排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

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的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把两顶帽子都装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挺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丝领带,作为母亲节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早饭后,作出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之外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一向是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因为我们只雇得起一个女佣人,在家里母亲几乎就得整体忙个不停。当然,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季节,要是让她驱车游逛几十哩,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是莫大的享受。

但是就在当天早上,我们把计划稍稍修改了一下,因为父亲想起了一个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钓鱼更妙。父亲说,出租汽车么,雇了一样得花钱,何不利用它又游玩又开到山上有溪流的地方去钓鱼。就像父亲说的,如果你只是驱车出游而没有一个目标,就会有一种漫无目的之感;可是如果你要去钓鱼,前面有个明确的目标,就能提高你的兴致。

大伙都感觉到,对母亲来说,有个明确的目标会更好些;再说,父亲昨天刚好买了一根新钓竿,这就更自然而然地使他想起钓鱼的来了。他还说,要是母亲愿意的话,可以使用那根钓竿。真的,他说过,钓竿其是实际上是为她买的。不过母亲说,她宁愿看着父亲钓鱼,她自己却不想钓。

我们让要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因为我们怕肚子饿,还准备了一顿便餐,当然中午我们还要回到家里来吃一顿丰富的正餐,就像过圣诞节和新年那样。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支篮子里,准备上车。

唉,车子开到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而且他相信他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在花园里干点活儿;他说那里有一大堆他可以可干的粗活和脏活,比如说挖个垃圾坑什么的,这就免得雇人来干了,所以他愿意留在家里;他说我们也用不着顾虑他三年来一直没有过过一个真正的假日这回事;,他要我们马上出发,快快乐乐地过个节,不要为他操心。他说他能够整天埋头干活,而且,真的,他还说,本来,他想过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

当然,我们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安妮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帮助佣人做中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不过,她们都表示,只要母亲说句话,她们都乐意留在家里干活。威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的是,我们在准备饭菜上,却是一点忙也帮不上。

因此,到最后,决定还是让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冷,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

他说,在母亲本来可以好好地休息的时候,如果他硬拉她到乡间去转悠,一下子得了重感冒,他永远不会原谅自己的。他说,母亲既然已经为我们大伙操劳了一辈子,我们有责任想法设法让她尽可能安安静静地多休息会儿。他还说,他之所以想到出门去钓鱼,主要是,这样一来就可以给母亲一点安静。他说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安静对上了年纪的人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多么重要。关于他自己,他总算还够硬朗,不过他很高兴能让母亲避免这一折腾。

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到车后座的边上,他才说,他以为母亲再看不着我们了。

嗯,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了各种各样大的鱼,他敢肯定,要是母亲来钓的话,她无论如何也拽不上来的。威尔和我也都钓了,不过我们钓的鱼都不及父亲钓的那么多。至于姑娘们呢,在我们乘车一路去的时候,她们碰到不少熟人,在溪边她们还遇到几个熟识的小伙子,便在一块聊起来,这一回,我们大伙都玩得痛快极了。

我们到家时已经很晚,快到下午七点了。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于是,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首先她不得不给替父亲拿来毛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

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就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式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的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后来父亲注意到这种情况,便说,她完全不必这样忙来忙去,他要她歇会儿,于是他自己便起身到碗橱里去拿水果。

这顿饭吃了好长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都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同步练习

答:

二、探究《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的结尾部分,回答问题。

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1、这里的“迁就”这个词用得妥当么?说说你的理由。

答:

高一语文教案篇九

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现代社会,人们把老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这个时候,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集中讨论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他也因此被誉为当世“狂人”,这个人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韩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2、作者简介:三个关键词: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韩潮苏海。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

3、解题:“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初中学过《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这类文体。“师说”的意思相当于谈谈老师。

高一语文教案篇十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解题]

1、同学们,你们每节课都要喊“老师好”,用此表示心中对老师的尊重。古人也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是排在国君和父母一之后的,实际上名列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没有教师,人类的文明之火就无法传递下去。那么,老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师说》来探个究竟吧!

2、关于“说”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文章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中学阶段出现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爱莲说》、《马说》等。

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二、[走进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也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陽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三[探寻背景]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听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示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一靡一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

四.[语篇脉络梳理]语篇品读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真理、讲习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呢?有了疑难而不向老师求教,那些疑难就始终无法解决了。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真理和知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向他学习;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真理和知识比我早,我也应该向他学习。我(向他们)学习的是真理和知识,哪管他们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管地位贵贱,不管年纪大小,真理和知识在哪里,老师也就在哪里。

相关范文推荐
  • 09-28 最新小学秋季开学典礼主持词(精选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
  • 09-28 2023年预算员岗位个人工作总结(精选5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
  • 09-28 2023年环保活动的活动 在线观看环保活动心得体会(模板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
  • 09-28 最新公司求职面试自我介绍(实用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
  • 09-28 最新城南旧事心得感悟(优质6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
  • 09-28 最新国旗下讲话演讲稿中学生 中学生国旗下讲话国旗下讲话(精选5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宣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的作用是表达个人的主张与见解,介绍一些学习、工作中的情况、经验
  • 09-28 单位个人原因辞职信(优秀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
  • 09-28 最新部门出去玩的策划书 部门出游活动策划书(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
  • 09-28 2023年大班幼儿园毕业词朗诵串词(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
  • 09-28 满月红包祝福语(通用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