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最新小学数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方案(大全5篇)

最新小学数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方案(大全5篇)

时间:2023-09-26 15:14:10 作者:曼珠最新小学数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方案(大全5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避免盲目行动和无效努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学数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方案篇一

一、研讨专题

二、研讨目的

提高全体教师对计算教学的`认识,通过全体教师对计算教学不同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寻找学生学习和教师计算教学的最佳途径。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检验,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从而提升教师的计算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计算过程中思维的含量和准确率,为学生顺利学习数学知识,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且,教师通过运用研究所得的策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少走弯路,充分发挥出该研究成果的现实指导作用。

三、研讨形式

1、召开专题会议,启动专题研究,部署任务。

2、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和本专题相关的精神,撰写学习心得。

3、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上专题研讨课,做好针对性的评课工作。

四、预期效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逐步使枯燥的计算教学成为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生喜欢的课堂,提高学生对数的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算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提升学生计算过程中的思维的含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教师在利用情境图教学方面有所发展,能够合理的利用教材的情境图,让合理利用情境图教学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资源。通过利用情境图教学提高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

3、通过对口算和估算的研究提高学生口算和估算能力以及计算的实际运用能力。

4、提高全体教师研究教材的能力,使教师在计算教学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培养教师形成良好的研究课题的习惯,逐步提高数学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

小学数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方案篇二

感谢学校给我参加“第十一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学习机会。两天半的听课学习生活,紧张又忙碌。可是大家却感到充实和愉悦。名师们课堂教学中设计的精妙、指导的精巧、用词的精辟、语言的风趣幽默、精彩的互动、灵活的教学机智,让每一节课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深深地着所有听课者,令人陶醉其中。回头细看,真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收获之程。

一、黄爱华老师的报告《美国课堂教学的特点启示》:

讲座一开始,黄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他在美国学习期间的一些趣闻趣事,他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让我们知道中美教育的区别:

中国的教育是打基础,重视知识体系的掌握,有较大的升学压力;而美国教育是培养创造力,关注知识的拓展和应用,创造力的培养。

美国的教育可以由这样两个词概括:温馨自由,充满活力。温馨是说美国的教室布置像家一样随意温馨,人性化、生活化和立体化;自由一是指美国的孩子有很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用来自主学习或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有关于知识的教学,中美教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四个知识版块:是什么?怎么来的?做什么的?怎么做的?中国教育强调前三者,美国则重视最后一块“怎么做的”,因为前三者在书中就能找到,所以美国的教育大多是在学生预习查阅了相当多资料后进行的。

关于墙壁资源的应用问题。在美国的教室里,老师会把本学期要学会的内容都贴在墙壁上,增加曝光率。这点是为了帮助后进生不断地复习巩固知识。这种提高见面率的方法教学的确很管用。

最后,黄爱华老师用一组“掌声,笑声,欢呼声”结束了今天的讲座,他要求我们的课堂要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给予自己和同伴掌声,学习的笑声和欢呼声。

美国的教育哪些适用于中国的教育上,这是值得我好好的思考的。

二、黄爱华老师的观摩课《垂直》:

师生的课前互动非常的活跃,使学生紧张的气氛得到缓解。在课前谈话的时候,黄老师和学生说到上课掌握问题情况的沟通动作。“都会了”举右手大拇指不停甩动;“在思考”一只手拖腮帮子;“全不会”双手托腮帮子。简简单单的三个动作,体现出了教师对学生的用心良苦,也保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

在课堂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了一个个轻松又愉快的活动中,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形成课堂的开放性。让学生上台来当小老师,讲解他的认识和理解。

在整节课的概念教学上,黄老师把概念一句分成三小句让学生理解,这样不仅减轻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更利于学生的掌握。

三、李保伟老师的观摩课《读题》:

李保伟老师的这节《读题》课,让我感觉到了,他是真正的去了解学生所需要东西。读题的目的是什么?是读好题为了解好题。培养良好的读题习惯,能够让学生自己帮住自己解决很多容易出错,被扣分的'问题。李老师要求学生读题犹如看到水想到鱼,在读的时候还要做到“三读”:读清、读全、读懂。

在整节课的练习设计上,能让人感觉到,李老师在这个练习设计上所花费的大量时间。一道题目的文字过多,我们就要取重要的关键的信息来读;带有括号的问题,要注意它给我们的提示;题目中的隐藏信息,我们要把它读清,读全,读懂。

李老师说:“打开宝藏的大门是金钥匙,那么读题就是做题的金钥匙。”我们读题最终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更好的解题。

在这节课堂上,有难度的应用题,经过读题的过程,显得也就不难了。这不就是起到读题的作用了嘛!

四、郑小琳老师的观摩课《可能性》:

《可能性》这节课,郑老师在课前导入时,引用学生平时玩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展开的。教师提问:你们猜,他们会出现几种可能?以游戏导入课题。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学的设计上,郑老师是以游戏为主线贯穿整节课。下象棋谁先走,你有什么好办法?这些办法都公平吗?接着,郑老师就让学生动手操作,去证实自己的办法公不公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证实问题的过程,这样不是更有效的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嘛!

五、朱乐平老师的观摩课《用字母表示数》:

朱老师在教学设计上的题目,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这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离我们这么近。

听朱老师的课,也能让所有的老师和学生体会到:他对学生的尊重是表现在回答问题的等待上。他上课缓慢的语速,也都是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在这种等待的时间里,既给别人思考时间,也让自己更好的组织语言。

六、王学其老师的观摩课《找规律》:

王学其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数学课不应该照本宣科,应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当中来学习数学,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与用到数学。

在这节课堂上,让我体会到的是:王老师对这节课的教材深入研读,对练习设计的层层深入。在练习中有音乐,又有故事的插入,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疲劳的大脑舒缓一下,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出了学科的综合。

七、余颖老师的观摩课《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课》:

在余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能够体会到,师生平等互动学习,余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探究、讨论、表达的机会,让我们看到一个个思维敏捷,敢破框框的孩子。

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做了有序的梳理。教学环节环还相扣,又有不断的变化和提高,让我们感受到原来图形的面积可以这样移和拼的来计算,真是独具一心的设计。(以盈补虚,出入相补----刘徵)

八、贲有林老师的观摩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贲老师这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导入是通过自己小张的照片出示,学生提出看不清,他就出示其余三张让学生说说,到底哪张是第一张的放大。让学生在说明的过程中,贲老师就以反问和追问的形式来问学生,这样学生在解释的过程中就把放大的意义给深刻理解了。

当学生出现意见不同的时候,贲老师不是急于作答,而是把问题扔给不会说话的老师----书本,让学生去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九、华应龙老师的观摩课《分数的在认识》:

华老师的课有点与众不同,他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电影等,让学生重新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在与学生的课前谈话时,以猪八戒吃西瓜导入。新课教授时,把大头儿子的难题引出。这样的情境导入,激发孩子思维。从大头儿子与爸爸的谈话导入,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沙发的长度而用领带测量,从对折中引入分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认识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在问题思考的时间上,华老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非常的充裕。整节课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大问题贯穿,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

在课堂小结上,华老师提出“什么是分数”?就是先分后数。“什么要分数?”因为不好数了,所以我们就先分后数。“怎么写出分数?”分完确定单位,确定分母,数多少个单位。怎么听起来是多么的格式化,分析起来又是那么有道理。学生在理解了“单位”与“1”后,华老师不提单位“1”,但学生能自己创造单位。正如华老师所讲:“怎么做”更重要。

十、徐长青老师的观摩课《重复》:

徐长青老师的《重复》课,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不拘泥于教材,把本节课的重点贯穿于几个游戏中,无论是刚开始的“理发师的困惑”,还是后面的“猜拳游戏”、“抢椅子”游戏都始终围绕着本节课的重点展开。其中一个场景我记忆犹新:“两个呼啦圈”被命名为“数学二环”,其中一个圈着的是参加“剪刀、石头、布”游戏的同学,另一个圈着的是参加“抢椅子”游戏的同学。在这些同学之中,有一个小女孩,既参加了“剪刀、石头、布”游戏,又参加了“抢椅子”游戏,当其它同学按照老师的口令一一对应时,而小女孩在两个圈之间不知所措,徐老师没有提醒什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经过一番思考,过了几分钟,小女孩和她的伙伴们终于把两个呼啦圈套在了一起,自己站在两圈的交叉处,成为了教学中的成功之笔。

还有徐老师设计的社会小调查给好爸爸找座位。在现实生活中找出:只吸烟、只喝酒、既吸烟又喝酒、既不吸烟又不吸烟。叫学生画出来既不吸烟又不吸烟的好爸爸怎么办等。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积极参加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在数学活动中思维,理解了重复问题,其原因就在于徐老师独到的教学设计。同时整节课以游戏贯穿于整节课,学生精神亢奋,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本领。

教学幽默是课堂的调味剂,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乐的。精妙的教学设计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激活着学生思维,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冲突中发挥想象力,在一次次的碰撞中将学生数学思维推向高潮。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精彩评价语让人感觉到恰如其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新教师去学习的地方。

研讨会结束了,但是带给大家理念上的冲击和思索仍在延续着。正如专家所言,现在的教师应该静静地思考,如何真正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从最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讲什么并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数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方案篇三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一章后面设置的“数学活动”栏目,介绍了2种特殊的两数相乘的计算规律。

1、个位数为5的相同两数相乘,即个位数为5的数的平方的计算规律,如:

15*15=1*2*100+25=225

25*25=2*3*100+25=625

......

125*125=12*13*100+25=15625

105*105=10*11*100+25=11025

......

计算规律:(10a+5)(10a+5)=100a(a+1)+25

其中a可代表任意正整数

依据:(a+b)2=a2+2ab+b2=a(a+2b)+b2

2、两个数上的`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之和等于10的两数相乘,如:

53*57=100*5*6+3*7=3000+21=3021

38*32=100*3*4+8*2=1200+16=1216

84*86=100*8*9+4*6=7200+24=7224

71*79=100*7*8+1*9=5600+9=5609

......

计算规律:(10a+b)(10a+10-b)=100a(a+1)+b(10-b)

依据:多项式*多项式

这些计算规律给学生提供既快又准确的工具,建议老师多给出或引导学生总结这样的计算规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数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方案篇四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欠缺。

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种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少,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学生错误是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总之,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自己的数学,实现学生自己心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不少的差距。努力!加油!

小学数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方案篇五

本次课型研讨,我们一年级进行了计算课课型的探索。通过参加此次活动,对计算课中每个程序结构的理解颇有感触,对计算课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计算课的基本模式主要有:

1、复习引入旧知铺垫

小学数学知识大多是螺旋式上升,反复呈现。所以,除了新的运算起始课外,大多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知识迁移,通过学生尝试和自主探索获得。复习旧知一是唤起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经历。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和情感准备;二是为新知学习铺桥引路,打下伏笔,做好铺垫。我认为复习应抓住新知与旧知联系点进行;二是有利于为新知理解作好铺垫。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而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抽象性,特别是低年级计算知识更是枯燥无味,这与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形成很大的反差,这一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使学生厌烦数学,致使学生出现偏科现象,不能全面发展。鉴于此,教师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特殊感情,由厌学变为乐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探索,发展能力。

3、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明算理,会算法,懂优化。是计算课的重点,这一知识的获取,可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尝试、启发、设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或通过操作,在丰富感性认识基础上建立表象,理解算理,会算法。老师的指导只是尽量少走弯路,或不走进死胡同,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求知。

4、巩固强化内化新知

巩固练习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掌握情况的有力措施,使学生及时了解练习的结果,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的兴趣,并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提高练习的效果。计算课相对比较枯燥,所以练习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淀,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习题。如独立算、对口令、开火车、抢答、改错等。

5、归纳总结自我评价

总结是学生对全课知识进行一次整理,进一步明确知识重点、关键,同时又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网络,形成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自我评价,正确对待自己,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知识内化。总结“你今天学到什么?”“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难?”“你今天表现如果?”。对知识回忆的过程,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价值观提升的过程。

我们一年级组的三位数学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一起就一节计算课进行了研究,每个人都认真备课,并以研究课的形式初步展示。研究课后,我们一起进一步进行了研讨,分析了各自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各自的长处进行了教学设计的优化,还针对每个人的具体问题确定了反思内容。

反思主题如下:

(1)怎样设计有效教学活动突破难点?

(2)数学课上如何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

(3)怎样培养孩子回答数学问题的能力?

(4)数学课上对于运用数学的思考?

在思考和碰撞后,进一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再处理再研究,到底怎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学会计算,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思考,去解决计算问题。

一、引导学生,让思维灵活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不能再让学生围着标准答案打转转,要重会学,轻学会。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要多交给学生去做,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由“牵”到“放”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改变,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体现。

二.亲近学生,树立信心

教师要亲近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平等意识。小学生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弱,计算方法凭直觉,再加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所以有时往往容易说错,说得不清楚。教师不管学生发表的见解是对的还是错的,都要认真倾听,都要给予赞扬和支持,不要横加指责。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蹲下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其消除顾虑。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课标》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这两段话,都强调了数学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好玩的天性,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拼一拼、摆一摆、移一移,数一数,使学生主动发现、掌握算法。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也可以开发学生智力的潜能。

四、联系生活、养成习惯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能对人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教师应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和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必然多样。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地计算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