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最新论中国外交发展新局面的论文 中国外交部报告心得体会(模板10篇)

最新论中国外交发展新局面的论文 中国外交部报告心得体会(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6 15:02:44 作者:笔尘最新论中国外交发展新局面的论文 中国外交部报告心得体会(模板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中国外交发展新局面的论文篇一

中国外交部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年度报告,概述中国的外交工作情况及成就,这份报告也被外界称为“中国外交蓝皮书”。在这份报告中,中国外交部详细阐述了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所采取的政策、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作为一个关注外交问题的人,我认真阅读了这份报告,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第二段:外交政策的变化及成果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更加强调所谓的“周边外交”,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此同时,中国还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鼓励沿线各国发展经济,加强互联互通。在此背景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也为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此外,中国还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世界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第三段:外交挑战与应对措施

当然,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所面临的外交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与美国的关系。贸易战、台湾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在过去的一年中让中美关系陷入了严重的低谷。此外,日本、印度等周边国家的立场也越来越强硬。这些挑战要求中国必须采取更加灵活和谨慎的外交政策,与大国间的竞争应当以和平、稳定、合作为主旨,维护好双方的共同利益。

第四段:外交思想和文化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份报告,我深深体会到外交思想和文化对于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性。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誉为中国外交的底线和信条。在周边领域,中国外交必须协调合作,倡导和平,重视人民友谊。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也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让文化成为加强与世界各国联系的纽带,为全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总结和建议

总的来看,中国外交工作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但中国政府也在不断尝试创新,为中国外交赢得更多机遇。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们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外交工作的关注和理解,为国家的外交工作做出更多贡献。而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应该始终贯彻“和平、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其他大国的联系,维护好国家的整体利益。

论中国外交发展新局面的论文篇二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外交关系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张新牌。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积极参与和推动多边贸易、投资和合作,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的外交政策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因此在这个趋势下,中国的外交风云成为研究的热点,并令我深入思考和总结我的外交体验。

第一段:外交风云的演变

中国的外交风云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从与苏联的关系、中美的拆局、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合作,再到如今的“互联互通”的一系列国际合作和贸易,中国外交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演变。中国一直在寻求机会和方式来维护国家利益,同时也在推动和维护世界的稳定和安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一直倡导和平、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不断加强与各国的友好往来。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改进和创新,已成为世界上最为活跃和重要的力量之一。

第二段:中国外交的取得的成就

中国的外交政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例如,中国积极参与了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推进,推动东盟地区合作发展,搭建了中国—非洲、中欧和中拉美的合作桥梁。同时,中国大力改革自身的外交机制和流程,提高了外交团队的素质和专业性,这些举措都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此外,中国还成功主持并创立了新开发银行和亚投行等国际合作机构,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使之成为理念的引领和实践的探索,为推动全球经济和贸易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段:中国外交的面临的挑战

虽然中国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多好的成果,但仍面临挑战。首先,中国的外交政策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调整和重建,而中美及经济全球化的紧张关系,尤其需要我们谨慎的分析和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中国的外交政策仍然应当关注自身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的不足,如对非法渔民的处置和一些与海洋权益相关的国际法问题。此外,也有很多威胁中国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局势,例如朝鲜核问题、南海争议等。因此,对于中国的外交政策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共赢都非常关键。

第四段:中国外交的未来

尽管中国在外交领域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但中国仍然深信其自身的实力,坚定新时代基于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外交方针,持续推动和完善自身的外交政策。因此,中国在未来的外交政策中需要继续强调自身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坚持自主、平衡、共赢的外交思想,建设性地促进团结合作,不搞军备竞赛和扩张,从而与其他大国一同承担更多的全球性责任和义务。

第五段:结论

总之,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的外交政策都必须行动自如,积极思考应对措施,严格执行国家的战略规划,增进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全球和平和可持续发展,在国际范围内更好的实现中国的利益。做好一个外交人员,最重要的是高度重视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发展的内在需求,全面了解各种问题的本质和危机的潜在可能性,以此为最高目标,为中国的发展尽心竭力。

论中国外交发展新局面的论文篇三

地点:文科多媒体教室授课班级:高一(5)班

时间:11月23日上午第二节

【课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

第5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要特点:简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

(2)理解“一边倒”的必要性;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外交成就。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理解、见解),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2)采用讲练结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史料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读新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新中国,用新中国的眼观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从而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感情。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也是聪明智慧的。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模式】历史学习“三步曲”:问题探究模式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近代以来,清政府,国民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图片,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此前中国外交情况。

结合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的图片及所学知识,用一个词概况近代中国外交的情况:屈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温故而知新,增强学习贯通性。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历史学习第一步:了解

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提炼要点,先从宏观上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指导学生阅读时先浏览子目纲要,再勾划出提示的要点,快速记住几件历史大事。在让学生进行归纳概括时,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提示,逐步完善本节课大致内容的轮廓。

(播放毛泽东访苏视频)

历史学习第二步:理解

问题探究,加深理解

在让学生精读细读的基础上,设置四个具有研讨意义的问题,布置学生思考。

在此过程中,展示相关图片、史料以及视频作为辅佐,老师给以适当的点拨,主要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1、结合当时国际背景,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有什么意义?

(和平共处五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补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播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相关视频)

3、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求同存异“

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同:1、大多数与会国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2、许多国家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

3、都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理解何为万隆精神)

(播放万隆会议视频)

历史学习第三步:“见解”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论中国外交发展新局面的论文篇四

第二段:亮点

中国外交部报告从多个角度总结了中国去年的外交工作,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聚焦于维护人权、气候变化、跨境反腐、网络治理及国际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报告中强调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在全球大流行疫情期间,在协助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援助。此外,中国外交部大量的破解了外交难题,成为展现中国实力最具体的一份证明。

第三段:体现出来的优良传统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在外交领域也是有所体现。在报告中,中国推崇文明交流互鉴,注重民族平等,承认民族间存在差异性且不应排斥。这与今天的中国依旧保持着相似的理念,体现了中华文明对世界影响的深远。同时,中国文化强调和解与合作,报告中亦有体现,而这种文化思想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第四段:面对的挑战

不难看出,中国在外交领域的作为与其近几年所取得的经济成就紧密相连。但是,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中国在贸易争端中受到的压力,以及关于中国人权问题的负面言论等,都在其外交政策上给予了极大的压力。因此,中国需要在处理外交关系时更加注意保护其形象和国家利益。

第五段:结尾

总的来说,中国外交部报告展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能力和贡献。同时,报告中反映出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在外交方面不断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中国可以在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在未来,中国将不断需要自我完善,形成一种对外交往理念和模式的共识,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挑战和需求。

论中国外交发展新局面的论文篇五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通过对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比较,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成就的概括和分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提出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要包括:

(1)“另起炉灶”即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3)“一边倒”即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人民政府在正确外交方针指引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另有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

4.意义: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的政策。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50年代的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提出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它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2)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我国的外交局面奠定了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日内瓦会议

(1)背景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在苏联的推动下召开的。

(2)成果

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代表团,推动了会议的进展,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3)意义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对协议的达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显示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3.万隆会议

(1)背景

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形势;独立后都面临着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问题。

(2)成果

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论中国外交发展新局面的论文篇六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是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一课。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主要历程。

一、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3)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五、教学设计

1、教学思路设计。本节课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历史学习情境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讨论法与讲述法相结合,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

3、教学情境设计。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创设历史思维情境,增强教学效果。

4、学生评价设计。(1)通过巩固练习、课堂提问、讨论、辩论和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来考查学生收集处理历史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

(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自主搜集资料,与本组成员共同探究问题,准备课堂上交流。

2、教师准备:

(1)布置学习任务。

(2)整合制作多媒体课件。

(3)检查学生准备的发言材料并提出修改意见。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确定目标]

师:通过上一个单元学习,我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于此同时新中国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材料)

师:看了上面四幅图片,同学们对旧中国的外交有何认识?

生:讨论发言。

师总结: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好,旧中国实行的'是屈辱的外交,那么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取得的哪些成就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对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多维互动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新中国外交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和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生:回答略。

师总结同时多媒体展示要点:

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

主题探究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二:

思考: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外交原则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新中国在开展外交时,始终坚持维护国家独立、自由、领土主权完整以及世界和平的原则。这种原则,我们称之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师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要点:

生:分组辩论:

生:通过阅读课文总结、回答。由此进入主题探究三。

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17国建立友好关系

师:多媒体展示中苏建交的图片、录像。

生:概括中苏建交的概况。

师:中苏建交后双方又签订中苏友好条约。那么它与旧中国签订的不等条约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来看两段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

思考:对比两则材料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区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

生:回答。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好,清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使国家丧失了大量的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新中国不仅要同世界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还要同意识形态不同的邻国、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外交关系。在此过程中新中国提出了什么样的外交方针呢?由此引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生:讨论。

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不仅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今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两则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生:思考、讨论。

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新中国除积极发展和一些国家的友好关系,还参加了一些国际性会议,以便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表现。

3、参加日内瓦会议

生:答略。

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总结: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新中国不仅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亚非万隆会议的表现更是非同凡响。

4、参加万隆会议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万隆会议的录像,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突出强调求同存异的含义,并用多媒体展示要点。

[知识整合归纳提升]

论中国外交发展新局面的论文篇七

作为中国外交官的重要信息传递渠道,中国外交部每年发布的《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报告,是世界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有力窗口。阅读最新发布的2020年度报告后,我深感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外交的优化与提升。本文将结合读后感浅析《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报告,总结新时代下中国外交的五大心得体会。

第一,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政策,走多边主义道路,拓展全方位外交格局。报告指出,我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绝不谋求霸权或扩张。同时,我国积极投身于全球治理体系,加强同各国的民间往来和各领域合作,打造全方位的外交关系。这些举措正彰显着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担当与贡献,同时也增进了我国与他国的友好关系,为促进全球和平稳定作出了努力。

第二,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强调同舟共济的全球伙伴关系。面对世界面貌的变幻与挑战,中国一贯保障自身权益的态度坚定不移。在此险峰之上,中国始终坚持优化中外关系,积极推动同各方的互利合作。同时,中国持续推进构建更加均衡和公正的全球治理,践行包容和归纳的全球伙伴关系。中国的外交实践,再次证明了同舟共济的全球伙伴意识,构建和谐、稳定、发展的国际大环境。

第三,中国始终强调和谐稳定的周边外交方针,促进共同繁荣与安全。报告指出,中国与周边邻国关系的优先地位,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基石。此外,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处理好地缘政治和内部稳定的风险,促进睦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为大家注入了活力,营造出和谐稳定的邻里环境。

第四,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国将推动新发展格局,深化国际经济战略伙伴关系。在全球化趋势的强压下,中国坚信自身价值与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科技创新,打造具有高质量、市场竞争力的经济新发展格局。同时,中国加强多边经济合作,深化国际战略合作,以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和受益者的姿态为全球经济秩序注入新的活力。

第五,中国坚定维护国际正义,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针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包括气候变化、贫困缺乏、赤贫不学等,中国始终秉持多边主义的立场,负责任地参与和带领国际合作。中国坚信普遍而非特殊的气候治理原则,在应对气候变化的世界舞台上全面发挥一国的领导力,释放人道主义的责任和担当,为和谐、美好的未来打上了鲜明的中国标记。

综上,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实践中,积极向善,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国际舞台上广受赞誉。《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报告,承载着中国外交的基本思想和计划,具有重要意义,阅读这份报告,可以看到中国在全球化、多边主义、经济全球化等方面的主张和策略,更可以看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成熟和发展,为世界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值得关注和深思。

论中国外交发展新局面的论文篇八

第一段:介绍外交的重要性及中国梦大国外交的背景和目标(200字)

外交是国家之间相互交往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中国梦大国外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新时代发展,旨在通过与各个国家的友好合作,推动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中国梦大国外交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助于确保国际地位的提升,增强国家安全和稳定发展,坚定国家利益的维护。同时,中国梦大国外交也是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的和平、繁荣和进步。

第二段:中国梦大国外交的核心原则和宗旨(200字)

中国梦大国外交的核心原则是和平、发展、互利、合作的外交政策,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矛盾,推动国家和民族的和平发展,同时尊重和维护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梦大国外交的宗旨是促进世界的共同进步和人类的共同发展,推动各国和人民的互利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的挑战,以实现各国人民的共同繁荣和幸福。

第三段:中国梦大国外交的实践和成果(300字)

中国梦大国外交积极扩大各国的友好合作,参与全球事务的积极建设性的角色为世界提供了更多的公共产品。中国广泛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推动全球治理改革,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源和帮助。中国梦大国外交主张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形成包容、普惠、公正、平衡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此外,中国积极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主动参与全球合作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为解决全球共同问题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第四段:中国梦大国外交的挑战和应对(300字)

中国梦大国外交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中国需要平衡自身发展和国家利益与全球公共利益的关系。其次,中国需要更好地解决对外传播问题,提高国际形象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另外,中国还需加强人文交流,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理解。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可以制定更加全面、开放和包容的外交政策,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并持续提高自身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第五段:总结中国梦大国外交的意义和建议(200字)

中国梦大国外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通过积极推动全球合作和共同发展,中国梦大国外交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和平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梦大国外交的实效,中国应加强对外交往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加大对外投资和援助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组织,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世界秩序。与此同时,中国也应主动加强与各国的人文交流,加强国际形象的建设,增强中国的软实力,进一步提升中国梦大国外交的实践效果。

论中国外交发展新局面的论文篇九

2017年9月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及同年10月出访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石激起千层浪。倡议甫一提出即引起全球学者、政要及各路商家的广泛关注。“一带一路”战略基于何种背景、动机,欲达到何种目标,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于人们身份、背景的不同,也由于个人的认知差异、价值诉求和利益导向的差异,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和评价至今达不成共识。在新加坡学者郑永年看来,对“一带一路”战略,国际社会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相关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亚、西亚及南亚各国,由于它们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严重不足,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所以对“一带一路”战略总体持支持态度;二是现有世界秩序的既得利益者,诸如美国和日本,对“一带一路”战略发自内心的厌恶和百般抗拒;三是一些国家既想分享“一带一路”战略可能的好处,又畏惧美、日压力,以及担忧“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某些不确定性,因而持怀疑、观望态度。

如何顺利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减少推进过程中不必要的摩擦、冲突甚至对抗,使中间力量放下包袱,反对力量消除敌意,关键是我们必须将“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构想、基本原则、目标模式等问题向国际社会进行深度解读和广泛宣传。

中国崛起引发美国遏制战略

就2017年3月28日我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内容来看,笔者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在冷战结束之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中国综合国力和改革开放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背景下,中国新一届政府审时度势,以新的视野、新的理念应对变化,从而“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国际合作的全球安全战略。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一战略是在遵守现有国际秩序准则,发挥现有世界治理机制及利用多重国际合作机制的前提下,“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各个国际行为主体、经济组织和平合作、相向而行,从而实现“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目标建构。显然,这一战略有中国新一届政府改变国内经济发展战略、提升改革开放水平的具体考量,但在更宏观的层面上则凸显了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型。

国际关系的实质是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利益关系。无论何时何地,外交都是服务于国内政策的。改革开放迄今,基于国内经济发展的考量,中国的对外政策微观调整不断,但总体战略却变化不多。

大体而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二代领导集体和第三代领导集体执政时期为一个阶段,十六大之后的一届领导集体执政开始到今天为第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世界格局处在冷战和后冷战时期,全球化水平不高,东西方对抗尚未消解。而这一时期的中国,无论经济发展,还是改革开放的水平都比较低。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国际风云变幻的年份里,中国的gdp仅有3439.7亿美元,大致是美国的1/16,日本的1/9。苏联解体,也就是冷战格局结束的1991年,中国的gdp只有3794.7亿美元,而同期美国的gdp为61740亿美元,日本的为35368亿美元,衰退中的俄罗斯gdp为5093.8亿美元。冷战格局瓦解后的2003年,中国的gdp也仅占全球gdp的3.8%,而同期美国gdp占全球28%。所以,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中国都有求于西方,尤其是美日这样的大国,中国因而处在一种被动服从国际秩序的状态。这样,为了减少摩擦,避免与大国冲突,我们只能避其锋芒,委曲求全。面对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邓小平在冷战格局瓦解之初告诫国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抓住机遇、有所作为。”邓小平高屋建瓴,仅用32个字即描绘了当时中国政府处理国际国内问题的方略。邓小平这一方略表现在外交上就是韬光养晦,不与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正面对抗。

纵观1978年到2002年,中国的外交政策其间虽有小的调整,但总的脉络是韬光养晦。这一方略虽然在特定情境里,在涉及某些国家核心利益问题和民族感情问题上,中国有让步、有屈辱,但它却是中国当时为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大业必须奉行的政策。它是由世界格局和中国的国力决定的。这一方略对中国此后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效果。当然,这一时期中国之所以能够较为顺利地实施韬光养晦的外交,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西方尤其是美国当时对中国的认知和态度。韬光养晦,按照美国学者的解读,就是“hideourcapabilitiesandbideourtime”,即“掩盖自身力量,等待时机,东山再起”。这一解读显然是不怀好意的曲解。问题在于,美国人既然担心中国人等待时机,秋后算账,何以袖手旁观,任凭中国坐大?关键在于,中国当时国力弱,不足以对西方构成挑战。美国认为中国不但不构成威胁,反而认为崛起的中国是抗衡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的战略力量。从历史和地缘政治考量,苏联(俄罗斯)才是西方的最大威胁。为了借助中国反制俄国,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始,美国一直鼓励、支持中国发展、开放以及参与全球化,以期中国既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最终“融入自由国际秩序”。

《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转型》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论中国外交发展新局面的论文篇十

内容摘要: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即在高校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立马克思主义教育平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建设,培养了一支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师资队伍,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开展以学习为重点的思想改造运动等一系列措施来推动这一工作,从而为新中国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新型知识分子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因此,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即在高校进行普遍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这是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的题中之义,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实践。当时,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这一工作,为新中国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新型知识分子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对这一历史进程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对当今高校的思想理论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立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平台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并颁布的《共同纲领》提出了新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1]为改造旧教育、创建新教育,人民政府在接管、接收公、私立高校时,废除了原有法西斯式的训导制度、特务统治和反动的政治教育,取消了“国民党党义”、“公民”、“军事训练”等反动课程。重视对高校师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早在苏区中央局创办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延安的抗大、陕北公学均开设了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与党的基本政策知识课程。新中国初期,在高等学校开设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就成为改造旧大学、建设新大学的重要措施。

1949年11月17日,刚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华北地区及京津19所高等院校负责人会议,讨论高等教育改造的方针,明确指出:当前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加强政治课学习。这确立了政治理论课在新中国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1949年12月和1950年6月先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再次强调,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新型知识分子作为我们国家建设的新型骨干,高校要进行革命的政治教育,肃清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会议通过的并由教育部于1950年8月14日颁布的具有法规性质的文件《高等学校暂行规程》,把对学生进行革命的政治思想教育列为高等学校任务的首条。教会学校亦不例外。1950年8月19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天主教、基督教问题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教会学校应遵守政府法令设政治课为必修课。之前,即5月19日,教育部颁发了经过政务院文教委员会批准的《北京师范大学规程》,规定政治课约占本科各系全部课程的15%。同时强调,在文化业务课中,也应贯彻革命的思想与政治教育,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3]这些规定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列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予以法制化。

1951年6月,教育部召开高校课程改革讨论会,针对当时存在的“把政治课与业务课对立起来”和认为“只有政治课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错误的或片面的看法,进一步明确政治课与业务课的关系,强调政治课是各系科的基本课程,要着重于系统的理论知识的讲授。9月10日,教育部就政治课问题向华北各高校发出指示:(一)“各系拟定教学计划时,应把思想政治课作为业务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取消“政治课”的名称,将《社会发展史》改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论》,与《新民主主义论》及《政治经济学》同为独立课目,并“应将上述三课目同其他业务科统一计划”。(二)将“政治课教学委员会改为各该课目的教学研究指导组,由教务长负责计划、组织、督导检查”。从此,在我国各高校,各门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目列入整个教学计划,成为各系、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1952年10月7日,教育部在认真总结近3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发出了《关于全国高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课程的指示》,具体规定了高校政治理论课课程门数、学时及其讲授的次序。迄今,高校开设的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仍大致沿袭这一体系,只是名称有所改变。同年底,教育部制定的中国语言文学、编辑、历史学等三个文科专业的四年制教学计划(草案)中,马列主义基础、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四门政治理论课,为专业主要课程,总课时480学时。[4]1953年11月27日,高等教育部制订的《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暂行办法(草案)》,把马列主义理论列入教学计划。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高校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程设置主要是依据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并结合当时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情况而加以调整并发展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成为高校“进行经常的系统的政治教育的最基本形式和根本方法”,[5]使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知识分子一开始就接受到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时,在旧文科的改造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注意运用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与方法,构建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实现“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经济、政治及国际事务”。

相关范文推荐
  • 09-26 最新大讨论活动 讨论活动方案(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 09-26 一年级地方下学期工作计划 一年级下学期工作计划(模板10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
  • 09-26 2023年小学助教社会实践报告 助教实习报告(大全6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
  • 09-26 最新驻村述职述廉报告(精选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
  • 09-26 幼儿园家长工作计划表中班(汇总5篇)
    计划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幼儿园
  • 09-26 小学辅导员一周工作总结(模板7篇)
    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
  • 09-26 2023年咨询信中文 咨询工程师的心得体会(优秀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 09-26 小班美术牙刷教学反思(精选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 09-26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免费(实用6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加有条理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提高效率和质量。下面是小
  • 09-26 大学图书馆文化节活动方案(通用5篇)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避免盲目行动和无效努力。以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