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三进活动心得体会(实用5篇)

三进活动心得体会(实用5篇)

时间:2023-09-26 06:37:30 作者:纸韵三进活动心得体会(实用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进活动心得体会篇一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我记忆最深刻的活动之一是10月我们部门组织的农家乐。活动前,各班10位同学(包括班干部)分成4组,然后一起到菜市场买菜、饮料等活动用品。到达农家乐场地后,大家洗碗的洗碗,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开始忙起来……最精彩的便是炒菜的过程,一个人负责生火,“大厨们”负责炒菜,“服务员”负责端菜,“闲人”负责守护各组的菜,防止他组的来偷菜吃。最后,当然是享受美食啦!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都露出来灿烂的笑容,吃得美滋滋的,笑声飘扬在农家乐的整个上空。

另一个我一想起就兴奋不已的便是班上组织的“自行车―老校区之行”。租好自行车后,有单个骑的,有男生搭女生的,所有自行车排成一排,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路上,谁骑累了就换人,我沿途边看风景边把大家骑自行车的风姿拍下来……开心有时很简单,同学,单车,便是完美组合。虽然累了,可我们真的放松了,笑了,真好!

“三进三同”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也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是它丰富了我这段时间的生活,在时间长河中为我留下了一段如此美好的回忆!

因此,我想说,“三进三同”活动达到了学校开展活动的目的(进一步深化全院共青团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共青团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密切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着力提高团组织青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信工系学习部副部长“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在这一年里,我们有着不同的付出,有着不一样的收获。现在回想自己组织开展,自己参加的活动,总有着一种不同的感受。看到别人的成就而羡慕,看到自己的付出被别人认可而感到欣慰,看到能帮助同学们搞好学习而感到自豪。当然这些都离不开系部领导老师的指导和安排,从他们那里总是再一次活动下来得到各方面的锻炼。

具体活动如下:

5月信工系各部门一起组织举行了五、四表彰大会。通过现场同学、老师、书记、领导的发言,及最后的颁奖,让我们认识到了我们系的优秀实力,让我们非常自豪。通过这次五、四表彰大会,我们认识到了系部的优势,也看到了一些不足方面,相信在以后的发展中坚定不移的努力会让本系更加优秀的发展。表彰大会给了很多人继续努力的自信。(心得体会)五、四表彰大会也让我见识到了别人的成功,也激励了自己好好努力的想法,相信以后自己也有机会站上那个颁奖台。

209月信工系各部门包括学习部积极参与了迎新活动,给每个大一学子提供了各项帮助,为他们解决了不少刚进大学面临的难题,也给家长解答了各项问题。通过迎新活动,看出了我们老一届学子的那一份感恩的心情,也见证了这一切,但是由于系部人少的原因,有些帮助还是没有进行得很好,下次一定再接再厉。迎新活动总的来说进行得很好,让新一届学习对本学院的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也给他们做好了各项工作的引导,希望以后能带领新一届的学子一起为学校努力。通过此次迎新活动,我看到了每个学长学姐的那一颗善良的心,值得每一个新生好好学习与借鉴。

年10月信工系举办了多项活动。10月12日学习部举办了第七届青年学习节风采展,主题“励志求索,追求卓越”,活动内容“打字比赛,e家人免费电脑维修技术组现场维修服务”,学习节书刊活动“年轻人―第一师范”,学习节“我是大主播”主题班会,由于具体实施时遇到的突发状况没有及时好好解决,风采展现场有点混乱,大家积极参与性还有待提高,以后做事还是得好好理清思绪,做好充足准备,和大家尽量多交流,要学会稳得住脚,不要总是自乱阵脚。总的来说此次活动还是取得了很多的成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系的学生对于打字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有利于我系的同学提高学习积极性,更加有利于我系学风建设的开展,收到了实效。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将更加努力,认真总结经验和成果,以取得更大的进步。相继还有10月25日的学风建设动员大会,10月24日的“我是大主播”团课。

2011年11月也举行了多项活动。2011.11.11到2011.11.13学院组织的秋季运动会,总共三天时间,参与的团员有比赛的,有后勤的,有参与宣传及准备工作的'。当地团员工作积极参与,比赛认真、努力、精彩,尽全力参与了工作的开展。运动会期间,各团员积极参与各项后勤工作机比赛,通过此次运动会看到系部团员之间的团结和谐以及集体荣誉感,让大家有了更大的信心去建设系部,当然在体育强项方面我们还有待加强。希望大家更加积极参与这些有益身心的活动,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证明自己的实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运动会,让我感受到每个参赛选手的魅力,他们的实力是我们不容小觑的,也让我看到了我们系的团结及集体荣誉感,我坚定的相信我们系的未来路会走得更加精彩。另外也相继还有“学风建设”主题班会,微型授课大赛等等。

经过对这么多活动的开展与组织,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提高了很多,明白了副部长要严于律己,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争取责任与能力并存。只有责任,才能让我们拥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才能使每个人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使每个人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那些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管理的工作要求我们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敢于担当责任,力争把细节做到完美,并在责任感的驱使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不断超越自我。我更懂得了“要待人以宽,要有容人之量”,不要患得患失,不要斤斤计较,要多做奉献,多讲付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坚持以坦诚的胸怀团结其他人。我也开始懂得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总之,通过多次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我的工作能力也提高了我的个人处事能力,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学习部副部长

肖维柱

三进活动心得体会篇二

按照县局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5月24日――5月30日我与所里其他同事在所长带领下,来到光明村与基层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多次深入走访、自觉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作息,深刻地了解到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真实地感受了农民生活。给我的触动很大,有了一些肤浅的想法:

第一,勤字当头,勤劳致富。

我们住在光明村村长家,在向村长了解了光明村的大致情况(包括生产、生活、全年人均收入、该村的幅源状况)后,经过一周翻山越岭的走访,感觉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已经远去,绝大多数农民都是勤劳的,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下,通过勤劳的双手,一家人日子过得还很实在。该村村民杜正龙几年前还住在邻近一个偏远的山凹里,家里十分贫寒,经常为生计而愁。如今的杜正龙举家搬迁出深山,不等不靠,来到交通和取水较为方便的光明村,办起了一个仔猪养殖场,年纯收入达到20多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难能可贵的是杜正龙的猪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用猪粪生产沼气,沼气池沼渣种蔬菜,蔬菜除向市场销售外,部分粗菜叶用于养猪,实行了良性的循环生产。现在杜正龙已盖起了一座小别墅,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杜正龙为何能够在短短四五年时间内,实现由穷到富的转变,成为农村小康路上的致富带头人?最为主要的是杜正龙意志坚强,凭自己的勤劳,用好党的富民政策,不怕穷,不怕累,不怕脏,白天跑市场,转猪场,晚上自已专研养猪技术。很快从一名养猪“门外汉”成为了“行家里手”。

第二,以穷吃穷,只会更穷。

公允地讲光明村的交通相对不便,山高路险,耕地偏少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我们注意到该村多数农户房前屋后空地较多,草丛较阔,且不适宜耕种,作为发展养殖业是有较好条件的。但该村极少数村民坐地等花开的思想比较严重,近几年,相关单位为扶贫,送来部分雏鸡,为支援生产送来化肥,而部分农户不去领来喂养,即是领来喂养,也任其自由生长,导致80%左右的雏鸡死亡。对支援的化肥领了后,当场买掉,以得现钱为乐。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以穷吃穷,只会更穷。

第三,大实话的我们不是“扶贫专业户”。

按该村村长的说法“你们不是扶贫专业户,要致富,还要靠我们自己”,他一句朴实的语言,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的确对我们而言,对他们的落后、对他们经后的发展,我们的确爱慕能助。我们带去的一点救助金和一点点日用品,对他们的整个贫穷、落后而言,当然是杯水车薪。相信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基本改变落后、贫穷的面貌。

第四,不容忽视的贫富差距问题。

贫富差距问题依然存在,在村里我们还走访了一些农户,但总体感觉是贫富差距比较大。富裕的一些农户有的住别墅,开小车,资产可上百万。但一些贫困的农户还存在吃饭、住房、看病、上学、饮水、交通等一系列的困难。

光明村的贫富差距也许只是我们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罢了。作为一名不怎么懂农村工作的国税新进人员,确实也无力解决这个重大问题。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今后的国税工作中,我会更认真履行职责,竭诚为纳税人服务,宣传好税法,用好税收的优惠政策,同时认真搞好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为国家聚集更多的财力,使国家能有更充足的财力投入到农村养老、医疗保险、救济等民生工程保障中,为实现共同富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进活动心得体会篇三

为期一周的三进三同活动结束了,这一周的时间让我体会到了许多坐在办公室里永久无法体会到的东西。

这一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吃住在农户家、走访困难群众、看望穷亲戚。提到农村,也许不少人会立刻想到无污染、空气清新、绿色蔬菜、土鸡土鸭土鸡蛋等好处,时下更有不少在城市里生活、居住的人利用周末假期等闲瑕时光到农家乐度假。然而,在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却常年背井离乡拼命涌进拥挤而陌生的城市,留下的多是老人、儿童、妇女。是他们不懂得像城里人那样享受生活?还是农村远不如城里人想象的那般好?4月16日,是我们下村的第一天,对于在办公室里坐得太久的我来说能够坐坐车、下下村也是一件开心的事阿。那天阳光明媚,洋槐树被牛奶般白的槐花挂得满满的,淡淡的清香洒满了整条小道,这种久违的清香一点也没变,我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候:摘下槐花,吮吸根部的甜味情绪真的很好,原先下村这么幸福。

人承包的三亩鱼塘。

傍晚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北组最偏远的一户人家,也是当天访问的最后一站。

远远的就看到了一座土墙房子,屋顶炊烟袅袅。我们刚走到房子前面的田埂,一条白色土狗就叫着跑到我们面前摇起了尾巴。有人还在开玩笑似地说:“这狗还真是贤惠哦!”(暂叫它小白吧)小白太瘦了,再加上摇尾巴的时候用力太大,整个身子都随着尾巴一晃一晃的。

刚进坝子,一位70来岁的婆婆就出来了。社里的人跟她讲了我们的来意。婆婆很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里坐。屋里冷冷清清,橘黄色的灯光下,一个10来岁的小男孩正在写做业,脸跟花猫似的。婆婆说:她今年72岁了,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此刻和儿子生活在一齐。女儿嫁到合江去了,儿子儿媳在福建打工。留下她和老伴在家里带孙子。儿子儿媳每个月寄几百块钱的生活费回来,老两口自己还种点粮食。我们快走的时候,老大爷才挑着粪桶回来。

走出来的时候,我又回头看了几眼这家人。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和外公外婆一齐生活的,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所以留守儿童的情绪我懂:哪个孩子不期望父母在自己身边,哪个孩子不期望被妈妈打扮得干干净净的,哪个孩子不期望在被别的孩子欺负后能够向爸爸妈妈“告状”,哪个孩子不期望家长会父母不再缺席。看着老两口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辛苦,心里酸酸的。

接下来的访问状况大同小异,贫困程度不尽相同,原因却类似:疾病、上学、五零六零人员找不到工作而庄稼又卖不起钱、年迈无劳动力子女或无力赡养或不愿赡养的老人。

第二天下起了小雨,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有些户住得比较

偏散,但又是走访的重点对象,所以我们只好踏着泥泞小路硬着走过去。路上杂草丛生,不明白是路窄了,还是草把路摭挡了,走的时候得盯着,一不留神就可能摔个大跟头。这样的路况,他们要出来办点事该不容易吧。

最后一天空上午,在走访的时候社里的梁主任听说上坝发生了一齐纠纷,要社里出面去调解。经过一翻颠簸和步行后,我们最后到了上坝。这一湾只有三座陈旧的土墙瓦房,其中两户都关着门,这个时候大概在干农活吧。最左边那家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了。我们刚到路口的时候有个60多岁的婆婆情绪激动地走向我们嘴里吧叽吧叽反复地念着:她不该打他,要打把他打死算了屋旁一个年纪稍轻一点的婆婆打着光脚挑着粪正准备出门,见我们来了,她放下桶,进屋给我们端凳子。屋里断断续续传来一阵哭声。

劝了很久,里面那个哭声才出来。原先是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我们都穿得单薄,他却穿了一件秋衣两件外套。

梁主任让老大爷跟我们说说状况,老大爷像听不见似的仍然悲哀地哭着;让挑粪那个婆婆说的时候,另外他和情绪激动那个婆婆却开始说了;老大爷最后开口说话了,但说的尽是陈谷子烂芝麻的事。

最后,我们最后了解了状况:挑粪那位婆婆种的玉米秧不见了,她怀疑是那位大爷给拔了,于是就骂谁偷了她的玉米秧。而老大爷以为她在骂自己也开始骂起来,不但骂了那婆婆,连她女儿也一并骂了。婆婆气但是,端起手里的粪给大爷泼过去,大爷也不甘示弱,扭扯起来。最后大爷跑到她家水缸上坐着,把她的衣服收来穿起,一向坐到我们过来。

情绪激动那个婆婆和爷爷以前是夫妻,已离婚多年,她说他自私,谁也吃不到他的东西,他们就分开过了。她一边让她(挑粪婆婆)打死他算了,一边骂他不要哭,一边又去帮他擦眼泪、穿衣服。看得出来,她还是关心大爷的。有一点小小的感动。

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场面,再加上我们不熟悉村里的状况,显得有点束手无策。梁主任却很淡然,一边记录一边有条不紊地调解着。出来的时候,他们的邻居说老大爷是五保户,跟情绪激动那个婆婆都不是省油的灯,两个人配合起简直是天下无双。遇到这样的事,又好气又好笑。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村干部真是让人敬佩阿,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阿。

农村的清新空气、生态食物固然值得羡慕,可农村的落后、贫穷、艰辛又有多少人了解。透过这次走访,我有一个体会:这十年来,城镇发展快速,很难再想到十年前城镇是什么模样,而农村的发展却不明显。十年前我生活的农村和此刻的农村看起来并无多少差异。

我能为群众做的事真的很少,但从此刻起我必须会尽全力去做,尽量让他们少跑几趟路。

三进活动心得体会篇四

按照市委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和院里安排,于今年10月12日与院里其他同志一道,到**县赵家乡香炉社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多次次的深入走访活动中,我们采取以俏俏的进城,打枪的不要的方式,临时到农家,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真实地感受群众生活,达到听真话、办真事、促和谐的目的。通过此次活动,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其一,突出一个勤字,不伸不要我住在香炉社熊支书(村总支书记)家,在向书记了解了香炉社的大致情况(包括生产、生活、全年人均收入、该社的幅源状况)后,经过几天翻山越x的走访,深刻的体会到群众处在交通不便、山高路险的艰苦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艰辛。如,我们在走访该社一农户了看到,房屋较宽,破烂不堪,四面透风,屋内除了一张床和日常用具外,别无一件象样的东西。该农户一家两口,丈夫60多岁,其妻年龄大致相同,丈夫在70年代修建该乡公路时,双腿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但该农户户主身残志不残,凭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夫妻俩互警互爱,共同劳做,响应镇府号召,种植烟叶,发展养殖,间做其它一些手工活有一点微薄收入,尽管生活处在贫困线上,但从不向国家伸手,从不叫穷,凭自己的勤劳,维持一家的生计,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在他的身上就充分体现了一个勤字。

其二,心中有个懒字,导致一个穷字。在我们所住的社的交通相对不便,山高路险,耕地偏少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该社尽管条件如此,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发展希望,如,该社多数农户房前屋后空地较多,草丛较阔,且不适宜耕种,作为发展养殖业是有较好条件的,但该社部分社员坐地等花开的思想忧为严重,近几年,相关单位为扶贫,为其该乡村、社送去部分雏鸡,为支援生产送去化肥,而部分农户不去领来喂养,即是领来喂养,也任其自由生长,不对其防病治病,精心喂养,导致80%左右的雏鸡死亡。对支援的化肥领了后,当场买掉,以得现钱为乐。我认为,在这一部分农户中,就体现了一个懒字。

其三,按该村熊支书的说法“你们不是扶贫专业户,要致富,还要靠我们自己”,他一句朴实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的确对我们而言,对他们的落后、对他们经后的发展,我们的确爱慕能助。我们带去的一点救助金和一点点日用品,对他们的整个贫穷、落后而言,当然是杯水车薪。我们听到熊支书的一席话后,深受感动,相信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应的时间内,基本改变落后、贫穷的面貌。

其四,我们经过一周的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刻的体会到,在赵家乡的绝大多数农户并无多大收益的农作物和畜禽种养殖,农村群众却不懈努力地渴求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依然在那微薄的土地上一锄一锄的不断耕耘着,依然围着并不成规模畜禽一勺一勺地喂养着,为了什么?当你围座在农户餐桌上就知道答案了,他们用自己喂养的鸡、老腊肉、自己种的小菜招待你,还会给你介绍,这些都是地道的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这是一种劳动收获后自然流露的喜悦,也是对客人最好的招待,你真会为这种淳厚的民情和朴素的民风所感动,也会真切地感受到分享劳动果实的快乐。其实,这一锄锄、一勺一勺的平凡举动中不正体现了踏踏实实、永不放弃的可贵精神吗?不正是我们工作、学习所必须的精神吗?我认为,用这种精神指导我们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用这种精神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即便在自己有限的工作历程和天地里,即便是成功失败,只要不懈地努力去做了,相信总会体会到播种和收获的喜悦。

其五,几点建议,1、扶贫,要以精神力量、科学知识为主,金钱为辅。2、重点解决交通、发展经济战略决策的支援。

三进活动心得体会篇五

今年1月,我参加了“三进三同”。透过这次活动,加深了自己对“三农”问题的感性认识,收获颇多。

寒假开始,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入住了当地农村一户叫刘明的家中,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其中经历了公路修整,杀猪庆年,到山中砍柴,到河边挑水等劳动。此外,还到访了当地一些留守儿童的家中,从多个角度了解了农村农民的生活状况,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品质。

修路到家

我到达刘叔叔家的那日,他们村子正在修路。这条公路是政府出资,村民们自行修整的公路。我跟着大家一齐,帮着提水,活泥沙,盖干稻草······经过大家的努力,原先一到下雨天便泥泞不堪的泥沙路转成了平整的柏油马路,望着这条直通到家的公路,想到日后村民们能更方便的出行,我不禁感叹,时代进步的钟声最后在新农村敲响,我们的基层人民生活越来越好了。

山中砍柴

尽管今日许多的农户家中已近有了天然气等新型能源,但是节省了一辈子的刘叔叔还是经常到山里砍柴,那些成捆的柴火,能烧水洗澡,煲粥,熏烤香肠腊肉,能节省不少钱。在这活动的第二日,我与刘叔一家进山砍柴,看到了大山里的美景,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也更懂得了节约这一美德。

河边挑水

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由于村子里只能定时供应自来水,大多数村民选取自行到河边挑水,以供生活之需。我们这一代人,养尊处优,完全不明白挑水这一活儿的辛苦。起初我根本无法起挑,在刘叔的指导下,我能够顺利起挑了,但并不能边走边持续平衡,一路摇摇晃晃,到家时,桶里的水已经所剩无几了,肩膀亦是疼痛起来。我们生活在城里,有方便的自来水,自是要好好珍惜每一滴来自不易的水。

杀猪庆年

临近年关,许多农户家便开始宰杀猪羊庆祝新年到来。我从没见过杀猪,只见猪被四蹄吊起,悬在半空,杀猪师傅一刀致命,没挣扎几下,猪就晕死过去了。将猪开膛破肚后,村民们往往将猪的各个部分做成各种食品,有腊肠,腊肉,腊排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年节的菜式也格外丰富。刘叔说,家里来客人了,总是要好酒好菜相待,此刻有条件了,也不差那点钱。我看到了每个人的喜悦。

期盼团圆

这次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我却收获了能受用一生的美德,节约,珍惜资源。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基层人民正过着越来越好的日子,越来越完美的生活!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