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汇总5篇)

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09-26 03:36:52 作者:飞雪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一

建始县实验小学郑胜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于是我就让学生多说,多动手操作,多练习,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把本节课学会。

由于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教学时,我注重发挥动手操作的功能,活跃了课堂气氛。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学起来比较容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了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

加强操作和观察演示活动,以丰富学生关于数的概念,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的理解数的概念。另外,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数数、去理解、去观察。一方面使学生感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数量和顺序,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不管准备的怎么好,一节课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总有很多优缺点。由于课前准备不十分充分且经验不足,一些环节处理的不熟练和不够完整,驾驭课堂能力还需尽快提高。在课的设计方面,还应在动手操作后花时间认真总结出算法,让学生摆脱实物,直接清楚地说明算法,这点体现得不明显。

知识的获取是在体验与探究中进行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捕捉和提出问题,能在探究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体验是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评价、思考,把一个不太熟悉的可交流的对象有效地进行分析和理解。探究指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追问、探寻结果。

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二

本节课主要学习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是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

在例5的教学中,一图4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但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会感觉太简单了,但对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所以在教学新课的时候,让好的学生带动差生,“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素,既面向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优生的带动下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也满足了优生想自主探素的欲望。

在例6的学习中,是认识加减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虽然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但其实很多学生都已经认识了。在教学中我是让学生自己想。我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在加减法算式里,他们也自己的名字,你们能猜出来他们是什么名字吗?”学生一听都纷纷开动脑筋,在学生讨论纷纷的时候,再出示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一节课上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已基本掌握,但在计算时对一些差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特别是减法,有的会说不会写,有的会算不会说,看来还是要在这方面下工夫。

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三

星期二的那天我上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这堂课。通过老师的指导让我学会了很多:明白了许多在平时课堂上自己不容易发现的问题,知道了这堂课的缺点在哪里,积累了很多有用的'经验。下面我先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有笔算两位数加减的基础,因此,列出竖式笔算是学生较容易掌握的。本节课时,主要是解决计算加法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减法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位的计算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在"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情境中,调动起兴趣,并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分析信息的过程,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来掌握数学知识,而不是光说光练计算,使得计算课也能生动有趣,而不是枯燥无味。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在小组中合作交流讨论等学习形式,让学生清楚准确地掌握计算方法,同时在小结的过程中再提问: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引起学生对本节课主要知识的回忆,以及对计算时的习惯培养。

本堂课最大的缺点练习的内容较少应该适当的在增加练习的内容更好的巩固知识,另外就是课堂的调节还有待提高,这也是在经后的教学学习中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缺点也是需要加强很改进的。希望在以后不断的学习生活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篇四

建始县实验小学郑胜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于是我就让学生多说,多动手操作,多练习,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把本节课学会。

由于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教学时,我注重发挥动手操作的功能,活跃了课堂气氛。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学起来比较容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了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

加强操作和观察演示活动,以丰富学生关于数的概念,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的理解数的概念。另外,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数数、去理解、去观察。一方面使学生感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数量和顺序,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不管准备的怎么好,一节课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总有很多优缺点。由于课前准备不十分充分且经验不足,一些环节处理的不熟练和不够完整,驾驭课堂能力还需尽快提高。在课的设计方面,还应在动手操作后花时间认真总结出算法,让学生摆脱实物,直接清楚地说明算法,这点体现得不明显。

知识的获取是在体验与探究中进行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捕捉和提出问题,能在探究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体验是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评价、思考,把一个不太熟悉的可交流的对象有效地进行分析和理解。探究指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追问、探寻结果。

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篇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15里有个一。一个十和三个一合起来是()

2、出示数学卡片,说说它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11,18。

二、教学新课让学生拿出小棒,数十根捆成一捆,说一捆是多少。再数5根小棒放在这捆小棒右边。

让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根据摆的小棒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

10+5=15-5=

2、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后,全班交流,提问:

10+5表示什么意思?(把10根小棒和5根小棒合起来)10+5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突出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

5+10表示什么意思?5+10等于多少?怎么想的?(既可用数的`组成来想,也可能由10+5=15,想到5+10=15)

15-5表示什么意思?5+10等于多少?怎么想的?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突出利用数的组成计算。(15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去掉5个一就只剩1个十)

齐读四道算式,感受相互联系。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做书上,订正时指定两人分别报每组得数,共同订正。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用“开火车”方式共同订正,指导做错的学生。

选4+10=14,让学生说出另外3道题。

4、做第4题。

观察后,说说从每幅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交流后,独立填算式,共同订正。

5、游戏:选几人从圆柱形盒子里各抽一道算式并解答。

10+()=18()+2=1210+()=()

19-()=10()-10=6()+()=14

6、教师在一个长方体的四个面上写出下列算式,依次旋转出示,同桌互说得数,再指名回答。

9+1+67+3+210-8+310-6+4

四、总结: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样的计算?你能举出这样的算式吗?

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有效的学习活动应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知识基础是1120各数的组成,所以教学时先复习1120各数的组成,作为铺垫。《课标》还提出要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展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学新知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并未直接采用书上的出示蛋糕图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体会计算方法,并突出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

教学时能注意让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初步探究能力,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教学资源,又予以拓展,较好的完成了教学内容。

虽然课堂教学容量较大,由于采用奖励五角星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所以学生学得很认真,听得很仔细。但因为教学例题采用摆小棒的方法,直观性强,在讨论10+5等的计算方法时学生难以想到用数的组成来想算法,可见抽象性的内容在教学中还需设法突破。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