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扁担和板凳课后反思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大全5篇)

扁担和板凳课后反思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大全5篇)

时间:2023-09-25 23:21:04 作者:HT书生扁担和板凳课后反思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扁担和板凳课后反思篇一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由于孩子对朱德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引导他们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感悟文章内容。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第二自然段中介绍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

第三自然段是重点,“一道”、“一块儿”两个词语其实很能体现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可以主要抓住了想象练习,让大家想想: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连夜又赶做一根扁担?”在想象中加深他们对朱德与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

扁担和板凳课后反思篇二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感悟朱德同志的高贵品质,难度似乎大了一点。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介绍朱德这个人物以及他在课文中所处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再接着讲读重点段落(第三段)。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为其逐步培养的。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

第二自然段中介绍区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第三自然段是重点,“一道”、“一块儿”两个词语其实很能体现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

扁担和板凳课后反思篇三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书写13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生字卡片。

两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掌握生字新词。

正确书写生字。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将军,他面对缺粮的困难,是怎样身先士卒,

与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学习课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1、听写词语。

2、集体订正。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齐读。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后会浮现什么情景?请仔细观察文中插图,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艰难,辛苦的心情。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1、2句,边读边感悟。

(2)齐读。

(3)自由读第3、4、5句话,边读边悟。

(4)说说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担,后来又不藏了?

(5)指导朗读。

(6)全班齐读。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山上

8.朱德的扁担会师挑粮藏敬重

山下不藏

在开课设计时,我以扁担挑箩筐的形式出示课文内容,形式的简单转换传递的是新奇,换来的是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整堂课没有了学习历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学生们都充满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教学时,我先从整体入手,通过初读感知文意,通过在读感知人物特点;然后从细节入手,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品析,让学生逐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格魅力。

扁担和板凳课后反思篇四

或高昂或深沉的.情绪中对人生有所顿悟。

《朱德的扁担》一课,我就充分注意去挖掘文本价值,激活学生的独特体验。如:第二自然段中第三句话,“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这句话可以看出路程之遥远,其挑粮之艰难。可是,我们这些孩子根本无法体会到这一点,就算我讲解了很艰难,学生在学习下一自然段时,就无法感受朱德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的感情了!因此在教学时,我先问学生:“你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远吗?”学生根本没这个概念!因此,我举出身边的列子,有吉首到乾州来回那么远,学生马上说:“哇!那么远啊!我们坐车还要好长时间呢!”我又问:“那你们走过这么远的路了吗?”生:没有,这么远,我们走得话,到那儿的话可能要天黑了。我接着说:“那战士们要挑着粮食来走这么远的路,而且山高路陡,那是什么感受呢?”学生马上回答:“累呗!”听到这样的话语,我突然觉得现在的孩子真的没吃过苦,干脆让这些小皇帝们来试试!于是,我提议来个亲身体验,我要请一个学生来表演。学生们十分踊跃的就举了手,我挑了个身材挺健壮的吴长松,给他身上背上两个书包,谁知他对大家说一点也不重,那这样,我又给他加了个书包。于是他开始围着教室奔走,我要求走20圈。大家很开心的看着,他也很高兴的快走,前几圈都挺顺利的,刚到9圈,他速度就明显的放慢了,我说:“运粮可不能耽搁,山上的战士们还等着呢?”于是吴长松又开始加快速度,到13圈,突然摔倒了,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叫他起来,他继续背着书包走,终于走完了20圈。这时,我问大家:“你们看我们的同学背着书包在教室里走了20圈,现在你们来观察一下”大家发言可积极了,有的说:“他的呼吸都不稳了”“他头上出汗了”我叫一名同学摸摸吴长松的背,那个同学说:“背上都湿了,还很热”,我请表演的吴长松说感受,他说:“我觉得真累,手都酸了,脚都疼了!”

这时,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觉得吴长松背得很轻松吗?战士们肩上的粮食更多,走的路更远,遇到的困难更多,你能想到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吗?”马上,有学生就说:“他们走的山路会很高,路会很窄,要是下雨的话,就更滑,更危险了。”吴长松很积极的举手,他说:“他们走那么远,草鞋会磨破,脚会打起泡的!”还有学生说:“路上有许多送动的石头,会绊脚的,一不小心就会摔交的”我连忙说:“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老师都仿佛看到了他们在这样的路上艰难的走着。”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通过教师对文本的挖掘,激活了他们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也让这代的小皇帝们体验到战士们那辛苦的路程。这段虽不是重点段,但从这里所让学生理解的感受是很难得的。所以,一篇课文,老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价值,激活学生独特的体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教学的效果。

扁担和板凳课后反思篇五

在教《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时,正好是二站的樊老师来听课的时候,虽然事先经过了准备,但还是有喜有忧。

喜一、这一课,我也从题目入手: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朱德为什么在扁担上刻了“朱德的扁担,不许乱拿”八个字?”

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

喜二、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忧一、基础。在指导会写的字“扁担”时,仅仅是借助课件读写说,而没有示范写。主要是我写字太慢,怕耽误太多的时间。

忧二、组织。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由于时间过长(本节课上了50分钟)需要老师不时地用眼色来维持课堂纪律,这就要求平时严格要求学生学会倾听。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