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2023年心理学健康论文题目 积极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优质5篇)

2023年心理学健康论文题目 积极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优质5篇)

时间:2023-09-25 17:29:21 作者:MJ笔神2023年心理学健康论文题目 积极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优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学健康论文题目篇一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愈来愈多的社会大众和学校开始把建设积极的小学生健康心理教育作为首要目标,不断应用有效的手段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相应地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积极地对学生出现纷杂的问题进行疏导和解决,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防范各类心理疾病的出现,从而避免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改变颓靡的态度。而教育本身最大的目标便是追求卓越与发展,积极的心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心理健康潜意识与认知,以此作为教学目标的宗旨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养成。

二、深入贯彻积极心理学在小学教育的应用

上世纪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广泛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该运动的理念下,我们只有正确地分析与解读心理健康教育才是解决小学心理问题的根本途径。众所周知任何人的身上都蕴含着正能量和优秀的品质,在发展这些积极因素的基础上,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终身幸福。积极的心理学能够凝聚人的正能量、善良与美德,从而把这种正面情绪向我们释放出来。心理学的积极意义莫过于协助人们渡过人生的坎坷与磨难,从而得到更广阔的生活自由与发展空间。这样我们便能够在正常的境遇下不断打造我们的高质量社交能力和高品质生活方式,从而为我们指明前进地方向。

目前来看积极心理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积极情绪意义的研究。该运动表明,人生下来的时候均是生性积极乐观的,而积极乐观的心理情趣能够发展人们对于某一行动的深入思考与施行能力,同样强烈的幸福感对于学生追寻梦想的行动也有积极的意义。其次,根据心理健康的人格特质分析,推断出每个人在面对不同事物时会同时出现积极与消极两种不同的态度,而我们要倡导教师呼吁学生在出现心理疾病时要积极地进行解释说明。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开朗、积极、乐观、自信”等优质的品格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个体的认知体验,实现深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目的。我们深知环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环境,积极健康的心理也能够深入地挖掘人们的潜能,促使人们增强对生活的幸福感。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于构建和谐的校园学风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态度,使得学生在面对挫折磨难时能够迎难而上,不畏惧前方的障碍,从而一步步建立起健康积极的人生生活态度。

1.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学校之所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目的主要是预防各类不健康的心理疾病产生,这也是建立在健康的心理思维基础上。这一点极有可能给学生思想带来一定的思维压迫感,使得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各学校过于追求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成效,各个学校分别开设心理咨询室,但这也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依据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进行施行,所以学校要定期开设心理健康专家讲座,为学生及时排解消极、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其次学校要邀请一些专业的心理教师为学生进行心理指导。由于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实亡状况的出现,必定不利于小学生人格健全与发展,因此,只有切实地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向教师说出自己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偏激的心理问题,才能不断健全小學生的心理素质,真正地做到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全面健康的.发展。

2.持有健康心理教育的观念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这无疑对学生及其学校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便是学校各层面不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深入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和引导他们向积极的事物看齐。所以,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差强人意。而上世纪的心理学健康运动主旨便是传达从积极的心理学角度去看待问题。人与生具有可贵的品质,独有追寻梦想的思维动机,丝毫不畏惧前方的艰难坎坷。而现在的小学生求知欲极强、喜欢争强好胜,从学生的这些行为举动中我们能够看出他们每一个个体都是充满活力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运用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来疏导孩童内心存在的一些心理疾病。我们要善于挖掘孩童对待世界的积极态度。即使是面对一些心理问题极其严重的“问题儿童”,我们也要秉承着“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排挤、疏远他们,并且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积极乐观的心理,毕竟,关爱的力量比局限于心理伤害补救相关措施更加有效。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应用、整合学校各方面资源,定期开设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情景再现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虽然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因为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度匮乏以积极心理学为核心的理念,所以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这一问题,以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努力实现从“病态的传统心理学观念”到“全新的益智心理学思维的转变”。

参考文献:

[2]郭菊.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心理学健康论文题目篇二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着力点。教育部印发的修订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作了具体阐释: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纲要》字里行间为心理健康教育所指明的积极的发展趋向清晰可见,但是长期以来,在以消极取向为主流的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健康心理学教育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种种问题。基于此,积极心理学相关概念的引入,必将以新的视角,弥补先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为完善学生心理素质注入不竭动力。

一、积极心理学及其基本思想

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末,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率先倡导,该理论以积极因素为着眼点,以追求幸福为主题,注重关怀人的精神价值,强调人类自身固有的、积极潜在的建设力量,试图扭转心理学背离其研究宗旨、即将转入病理学学科性质的局面。主张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提倡通过挖掘人类自身的内在资源,激发自身力量和优秀品质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获得美好生活;关注处于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发展、生活。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帮助所有人获得幸福,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积极的主观体验,二是积极的个人特质,三是积极的团体和社会制度。

二、消极心理学取向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片面化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仅达到了使学生不受心理疾病困扰的最低标准,无法满足促进学生全人发展的高级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偏离,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局限在个别、有问题学生身上,不仅埋没了其本具有的帮助学生“自我实现”的积极价值,反而凸显了其关注弱点和错误的消极倾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前瞻性、预防性功能被掩盖,应用范围被限制在“补救作用”的狭窄空间,削弱了其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正向力量的积极影响,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实践形式有待整合

目前各地学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遵循的主体思路是以问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以消除紊乱为最终目标。在此观念指导下形成的教育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对少数或个别学生的心理不适应和障碍问题进行单一的咨询辅导或诊断治疗。这种方式有很强的针对性,但不免有使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同时,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问题着手,如果寻根究底的话,有可能造成“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危险,若是以消除负性症状为目标,则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难以帮助学生建构对对抗心理问题起根本作用的积极的个人特质。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注重心理理论的讲授和心理问题的预防。此种方法虽然有利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但学科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偏重影响学生的认知,对学生的主观感受,尤其是积极的个人体验引导不足,难以深入触动学生心灵。

3)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包括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举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设计心理情景剧等。灵活多变的心理健康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性,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学校是打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旗号开展德育工作,更有甚者是为了满足应付检查、评比、达标等活动的一时之需,致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总的来说,现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消极心理学取向指导下虽形式多样但有待整合,表现出对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调动不足、对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积极品质的引导力量不够、对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组织环境的创设尚不完善等问题,实效性需进一步加强。

三、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一)丰富和深化积极的主观体验

学校无论以何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都应该注重丰富和深化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以此来催化其知、情、意、行的良好发展,帮助学生养成对刺激事件进行积极解释的习惯,从而为发展学生的积极力量、积极品质和积极人格奠定基础。此外,学校可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情绪变化,提高其体验积极情绪和情感的敏感性,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由一种积极情绪启动其他相关积极情绪的能力,形成多种积极情绪的共振效应,进而扩大积极体验的影响,使学生学会在接受积极事件带给我们愉悦的同时,通过主动的发现和用心的关注,来引起、延长和增强积极体验。

(二)挖掘和塑造积极的个人特质

有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积极心理品质越多,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就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集中在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开发、训练和培养。对于普通学生,注意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多使用积极词汇给予鼓励和肯定,科学运用心理测验帮助学生关注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建立自尊和自信;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能简单地将其看成被动的接受治疗者,而是将其作为具有自助能力和自我恢复功能的主动决策者。

(三)创建和营造积极的组织环境

学生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环境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他们的个人体验和积极品质的塑造得益于三者的通力合作,其中其主导作用的是学校。因此,学校应创设积极向上的校风,构建和谐宽松、健康阳光的群体心理氛围,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和教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保健,同时加强学校和家长和相关社会机构的沟通交流,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主力军,以家长为后援的多位一体式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环境。

心理学健康论文题目篇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有来自工作上的、生活上的、情感上的等等方面,当人们出现心理问题时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还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初中生面临着学习任务和生活方式的转型,接触的人群也开始有所变化,这样的话心理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变化,而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还是一如既往,就会让学生产生叛逆的心理,总是认为自己长大了,可以不听父母的话了,最终让父母和孩子们都产生困惑,没有办法像从前那样沟通了。教师应该更加关注他们心理发展的问题,不能够忽略他们产生的心理问题,否则会对他们以后的成长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能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然后健康地成长。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异和学校教学条件的问题,不同地方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都是不同的,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不相同。教学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可以请来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比较强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这样的话能够更好地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且做到及时解决。但是在教学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学校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重视不够,更没有专业的老师进行辅导,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存在留守儿童问题的农村,留守儿童需要格外的关爱,有问题的话也没有被关注,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

2.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是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都是照本宣科,没有办法对每个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并且由于学校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大部分的健康课程还被其他的主流课程所占据,这样的话开设的'意义不大。在课程开设的时候对学生比较好奇的一些问题比如性教育的问题涉及得不深,尤其是教师没有找到很好的教育方式,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也就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究,最后容易发生心理问题。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方向

1.提高心理学教师自身素质

不管学校的教学资源如何,都要开设关于心理学方面的教学课程,并且要在教师资源的配备上进行新的探讨,要用比较专业的人才。心理学教师应该具备实践能力,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校也应该给心理学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定期开展培训课程还有专业知识的考核课程,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心理学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多多交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地进行疏导和解决。

2.重视提高心理学教师实践能力

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实际观察,还要通过深入学生生活更好地了解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与学生的相处应该亦师亦友,在生活中能够以朋友的身份相处,这样的话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问题,把心理学的内容在生活中渗透给他们,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学习心理学的知识。

3.家长与社会的共同参与

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应该帮助学生调节,家长应该承担起更大的重担。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比较溺爱的,一家就那么一个孩子,父母就想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们,能够给孩子们比较好的物质条件,所以陪伴孩子们的时间比较少,所以,对于家长来说也应该多陪伴孩子的成长,注意学生的成长阶段产生的心理问题。还要注重孩子们平时关注的内容,现在很多的社会舆论对孩子们的心理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冲击,所以,整个社会都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视,在媒体的内容上,也应该宣导积极向上的内容,防止一些消极、偏激内容的横行,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应该多样化,因为现在学生的接受方式比较新奇,他们从小就接受比较新鲜的高科技的事物,在心理的成长上也与之前的孩子有所不同,所以,不仅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对学生心理方面的重视,整个社会也要重视起来,一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的环境。

总之,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被广泛重视,教师不能够单单把重任放在学校的教育上,还要让家长和整个社会都参与到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上来。学校的主要工作就是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然后让专业老师解决问题,找到专业的心理教师是学校首要的工作,另外整个社会要关注青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抵制消极、恶俗的内容充斥在孩子们的生活空间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良好、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心理学健康论文题目篇四

一、问题的提出

1.教材的选择

我国目前的师范类专业几乎都是以本科为起点,专门为本科学生所编制的教育心理学教材内容丰富、理论性和系统性都很强,但这类教材内容并不十分适合高职学生。一方面学生学起来太难,感觉吃力;另一方面教师在此类教学过程中衍生的受挫和失望情绪也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了学生,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考虑到学生要参加教师资格证的统一考试,考试组织机构指定的培训教材也曾经成为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的选择之一,只是这样一来,应试教育的烙印和弊端再次清晰呈现。根据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相关专业培养目标,高职教育方向的学生毕业并考取相应级别的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以从事幼儿教育,包括担任幼儿园老师或者培训(早教)机构的儿童教师。然而,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尝试单独使用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的效果也并不理想。

2.教学的过程

高职教育心理学在改革前出现了重结果而轻过程、重认知而轻情感、重概念记忆而轻实践整合能力等现象。教学模式依旧以课堂讲解、传授式的教学为主。学生们沿用高中时代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回忆笔记的学习方式。教学手段虽然采用多媒体呈现信息,但这种电子版信息量的增加并没有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发挥太大的作用。有的老师试图在教育心理学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然而,自主学习变成了让学生自己学、自己讲,教师主导地位岌岌可危;合作学习变成了让几个学生一组完成一个项目、论文,学生往往是一抄了事;探究学习也只是让学生去查找材料。类似的教学改革不但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遭到学生的敷衍甚至反感。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

1.重新定位课程目标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国外高校的心理学课程目前呈现两大特点:(1)多样化,不同的心理学分支使得心理学课程异彩纷呈;(2)生活化,心理学从枯燥的科学理论走到了大学师生生活中。在心理学研究蓬勃发展的同时,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课程,出现了比如《网络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新的心理学课程。例如美国有超过200所大学开设了《积极心理学》课程。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重新定位课程目标:强化教育心理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基本理论、了解教育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和趋势、联系生活实际、面向未来工作岗位学以致用、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2.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重新整合遵循了以下三点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教育心理学有着坚实的科学依据,教育心理学丰硕的研究成果正逐步揭开人类心理的奥秘。实际生活中,高职学生对心理学和心理现象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观念(星座和性格、暗示和催眠等),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开设有必要用科学的论据对这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进行澄清。第二,生活性原则,作为高职学院课程,不可能也做不到面面俱到。只有紧紧围绕大学生活组织课程内容,注重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教育心理学观念,才能为高职学生指明解决学习、就业、生活中心理学问题的正确方向,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心理学问题的技能,并使学生逐渐增强迅速有效地组织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技能,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主体性原则,就是课程内容设计要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每次课前播放由学生扮演的心理短片展示教育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增强学生参与课程的兴趣,课后将短片和教学内容上传至网络教学空间与学生共享。学生通过主动阅读心理学名著、浏览心理网、电子邮件、小组活动等方法,对教育心理学中的相关规律进行互动探讨。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包括生活中的教育心理学、感知觉和意识、认知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人的毕生发展、情绪与健康和社会心理学七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包含丰富的教育心理学内容和熟悉的生活场景,如认知模块包括记忆、学习、思维和语言等教育心理学内容并由学生在校园内拍摄的心理短片展示。每一模块的'内容都涉及生活中的现象或观念、科学而严谨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可以尝试的教育心理学应用方法三个层面,都力求使学生真正形成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实用的知识背景。

3.改革教学方法

在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初期,就向学生介绍和教育心理学相关经典著作和研究背景,尤其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课堂讲演与师生讨论法,适用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适用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问题;课堂观察与案例分析,适用于情绪与健康模块,课后提交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空间,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中来。建设丰富教育心理学教学资源,与学生共享教学模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供教育心理学相关链接,设立班级网络空间学习群组,促进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网上交流、合作、讨论、答疑以及传送作业等。

4.改革教学评价指标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兼顾课堂表现(30分)、课程考试(30分)、论文撰写(40分),满分为100分。课堂表现包含学生出勤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提出创造性见解的情况。课程考试主要采用选择题和简答题,力求兼顾基本概念和知识面两方面内容。根据高职学生实际情况,课程论文字数要求不高,1500字,鼓励原创。

三、反思和建议

在改革时必须注意协调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要处理好一些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也会出现的内容或者模块,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情绪与健康、认知与行为分析理论等。要提前尽可能周密地考虑从什么角度去讲授,教学内容深入到什么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最为有利。教学改革还需要学校从精神上、经济上给予教师大力支持。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地迎接新的挑战,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最新发展提高业务水平。使用网络教学空间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时为学生答疑和指导,及时记录、反思、研究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都需要教师不断地付出精力、心血和时间。然而,单个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和其他教师精诚合作才能真正形成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不同的教师各有所长,同伴之间需要相互分工合作,形成合力。每个教师在更新、重组课程内容,设置具体教学计划、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方面,分担一定的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完成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基本框架。

心理学健康论文题目篇五

近年来,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逐年增多,有着良好的家庭条件的小学表现出诸多的问题:很多学生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差较大,心理年龄大大落后于实际年龄;脱离了家庭呵护的学生无法立即自立起来,面对巨大的学习和竞争压力,学生无法快速自强起来。于是,不少小学生逐渐走向心理低潮期,看问题悲观情绪严重,想问题、做事情明显偏激。学习上不能集中精力,生活上逐渐消极,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甚至带来一定的严重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小学心理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在此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引导小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理念

积极心理学相对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是对传统消极心理学的修正,也是新时期结合社会发展和人类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提出新的教育学理念,对延续了近一个多世纪的心理学教育提出的一种质疑和挑战。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关注每一个人的.积极品质,强调每一个人的人文价值并进行人文关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和思维去研究、解释心理学问题。教育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更新教学理念,接受和理解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人文理念,纠正传统心理学教育认识的误区,对传统的主流心理学模式采取一定的批判继承的态度。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做出自己的成绩,更好地获得一种满足,更加积极地工作、学习,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和更多的幸福感。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注重树立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心理。

二、增强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情绪体验

对小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学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和理念的灌输,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知识,也应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真正体会到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小学生对积极心理学的情感体验。立足每一个人内心所具有的积极力量,不断放大和增强这种积极力量,从而使消极的因素和力量得到抑制。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必须适应社会角色的要求,树立更加自立、自信、自强、自尊的意识。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心理情绪体验氛围、感官愉悦心理享受,其中首倡就是主观幸福感。进行主观幸福感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促使自我认知的发展,提高学生应对消极事件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特质。这既是积极心理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

三、营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组织系统

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种社会问题都会对学生产生种种影响,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教育,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克服自卑、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不同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对各种问题进行必要的预防,对各种不理想问题及时做好消除。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层面做好宏观的统筹与把握,建立一个科学、合理、有序的积极心理学组织系统,充分利用种种正面社会关系对学生进行文化规范,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借助于家庭的影响给学生全方位的影响、帮扶和疏导,构建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综合心理学教育系统,充分利用多方力量和有利因素,发挥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适应各种突发或不利环境,在不断地调试自己适应环境的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形成坚定的意志,培养不懈的耐力和卓越的品质,学会健康、快乐地学习,全面、有效地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的综合人才。

四、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增进小学生的幸福感。今天的社会,人类的一切活动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生存得更幸福。传统心理学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减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得更远,它的工作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幸福感。这里的幸福感,包括了五个方面:积极的情绪、投入的状态、生活的意义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成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不再是防患于未然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而是从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入手让小学生获得更深意义上的心理成长和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多种活动提升小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在实践中,为了让小学生体会到积极的心理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开展“现场心理测量活动”,通过测量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个性特征、心理品质,增强小学生对自我的认知,鼓励他们提升自我的幸福感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开展“心理电影展播活动”,通过开展“幸福来敲门”“天生我有才”“我的未来不是梦”等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自信和动力,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通过团体活动传递给小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学课程”,课程涉及如何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如何获得身心健康、成就感和永恒的友谊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