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2023年一面教案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精选10篇)

2023年一面教案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精选10篇)

时间:2023-09-25 16:23:20 作者:琴心月2023年一面教案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精选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一面教案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一

课堂实录及反思

执教:台州市椒江实验小学潘美花

整理:张如芳

设计意图:

一、课文通过外在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由外向内”感受这些情感。

二、课文通过“我”和面包店老板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来表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表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包含充沛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生活中,我们常碰到红底、有五颗星的旗子叫——

生:(齐)五星红旗。

师: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

生:天安门广场。

生:奥运赛场上。

生:党员的办公桌上。

……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这面五星红旗的背后,还发生过许多感人的故事。这堂课咱们一起走进一面五星红旗,一齐读——(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学生纷纷举手)来,你先来读。

生:(流利地读第一段)

师:读得挺好的。

(学生分节读课文,对读错的地方教师及时指正,甚至范读)

师:读完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怎样?

生:很让人感动。

生:有点奇怪?老板的态度怎么转变的这么快?

师:哦,他说感动中还有点奇怪。他能边读边思。还有什么感觉?

(见无人举手)

三、细读课文,互动探究

a)体会“我”处境的艰难。

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反映我当时处境艰难的句子。

(学生读后找出句子,出示: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芜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

请学生自由读。

师:“我”当时的感觉怎样?

生: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感觉他很痛苦。

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读)

生:三天没吃饭了,他很饿了。

师:饿到什么程度了?

生:饥饿。

师:恩!已经是饥肠辘辘了。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读)

生:他没钱买包了,在大山里转来转去。

师:他在干吗?

生:找食物。

师:“转来转去”说明他已经非常——

生:很疲惫。

师:疲惫不堪了。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读)

师:饥饿、困乏、疲惫……这么多艰难的处境,这时候我渴望什么?

生:渴望食物。

……

师:是啊!我渴望得到救助。(板书:得到救助)但是我很无助呀,从哪里看出来?(板书:无助)

生:(读第4段)

师:什么是平等交易?

生:你给我钱,我给你面包。

师:对呀,无耐中,我找到老板请求,但遭到老板的拒绝。

生:(读第5段)

师:“耸了耸肩,还给了我”说明什么?

生:老板不愿意用新买的大衣交换。

师:仍遭到拒绝。

生:(读第9段)

师:这下老板同意了,那好,就用国旗换面包好了。

生:不行。

师:他为什么不同意用国旗换面包?

生:因为他爱国旗。

师:从哪儿看出来?

生:从我犹豫了一下,久久地凝视手中的五星红旗看出来。

师:我知道了,你从作者的神态、动作看出了他很尊重国旗。那么,请你划出表现作者爱国旗的句子。

b)感悟“我”的爱国情怀。

学生交流划出的句子后,重点讨论以下句子:

句子一: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指名读。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表示动作的词,你能找到吗?

生:解下来、展开

师:他想用这两个动作告诉老板什么?

生:不同意用国旗换面包。

生:不损坏国旗。

生:他爱国旗,把国旗保护得很好。

生:这面国旗是我最心爱的。

……

(自由读——指名读)

句子二: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老板转身拿起一块面包,见我没有反应,以为我嫌少,又拿起两块面包递给我。

师:当我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我想到了什么?

生:我不能把五星红旗给老板。因为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国的光荣。

生:如果我把五星红旗给老板,就没脸见祖国的父老乡亲。

生:我不配做中国人。

……

师:因为我爱国旗,所以当老板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的时候,我——(学生齐读句子)

句子三: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自由读,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令人感动啊!我想你也肯定被感动了。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被他的举动所感动。

又一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的感动中还充满了欣赏和敬意。他的哪个举动让你感动?

生:趔趔趄趄。

师:什么意思?

生:走路摇摇晃晃。

师:这一走,走出了我们中国人的什么?

生:走出了中国人的尊严。

生:走出了中国人的自豪。

生:走出了中国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

师:是啊!这一走,走出了中国人的尊严,走出了中国人的自豪,走出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

出示名句,朗读。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他制胜。

——(俄国)莱蒙托夫

对她们(祖国,母亲,老师)我就像对待上帝,对待神灵,对待宗教,像狂恋一样来尊着、敬着、爱着她们。

——(中国)韩美林

师生合作读。

师:我爱祖国,就像(俄国)莱蒙托夫所说的——(生读)也像(中国)韩美林说的——(生读)如果“我”也想说几句爱祖国的话,想想我会怎么说?写下我想说的话。

学生写后交流。

c)体会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生:能。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读第11段)

师:可见我得到了他的救助。(板书:救助)

生:给我疗伤。

生:帮我把五星红旗插在花瓶里,很理解我。

师:仅仅是理解吗?

生:还有佩服。

师:从哪里看出来?

……

四、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渴望救助

无助爱

得到救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一面教案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二

由于本周有些事,没有参加上午的培训,《一面》这篇课文在学校我已经讲过了,并且请学校老师去听课并点评,特把《一面》的教学反思整理好呈上。

上课之前,我认真研读了教师参考书,书中对于课文的解读是从鲁迅先生的外貌入手,对于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再由整体到局部,紧扣住一个“瘦”字展开。全文共出现六次描写“瘦”的地方:一次整体略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通过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具体感悟鲁迅先生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精神。

我们已经学习过本单元前两篇关于鲁迅的文章,学生对鲁迅本人以及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有了了解,所以在教学上我不再以背景介绍做开头,而是从课文整体内容下手,让学生思考讨论:文章讲诉了一件什么事?对于课文整体内容的概况,孩子的基础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抓住一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谈,只是归纳的时候比较繁琐,我给了他们充分阅读和讨论的时间去归纳总结。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归纳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熟知了之后,回顾之前所学两篇课文,讲诉鲁迅先生的为人,再次研读本课,看看本课中的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引入对于鲁迅“瘦”的描写。让学生找出文中能体现出鲁迅“瘦”的语句,段落描写学生找的很全面,但是仅仅从外貌描写来体会鲁迅先生工作太过操劳等关心民众的精神品质有些太牵强,学生仅仅能体会到青年对于鲁迅先生的感激,以及鲁迅先生对于青年的关心,并不能很快联系到鲁迅先生对革命事业所付出的心血。所以在感悟鲁迅精神这一方面,学生说完对于语句表层的理解含义外就再找不出别的东西了。

这一点是我准备的不足,我以为先前介绍过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头脑中有个大致的了解就行,但他的文章比较艰涩难懂,蕴含的深意不仅只看文章内容,更应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应该在此过程中穿插当时的背景资料以及这位青年所处的处境,进一步搜集介绍鲁迅先生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引导学生去感悟体会鲁迅救国救民的心情,并且在课下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更加深入认识和了解鲁迅先生。

一面教案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三

《一面五星红旗》是三年级下学期的阅读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讲述了“我”——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漂流旅行中遇到了危险,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坚决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交换面包的要求,用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这是一篇人文性浓厚、思想境界高的文章。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中的爱国之情,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便成了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爱国情感不光是理性的认知,它还需要语言文字的融汇。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充分研读文本,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一、遵作者之路,理清文章脉络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拿到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挖掘文本的潜在价值,这样,才能近距离地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

这篇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述,思路非常清晰。因此,在复习课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有些孩子回答流畅而且语言精炼,有些孩子表述还不太清晰,于是,我顺势利用多媒体展示,利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学会抓住几个关键词,从而减轻学生做题的压力。之后回过头,再引导学生利用关键词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这样,文章的构架一目了然、思路十分清晰,同时也悄无声息地教给学生用关键词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对写作尤其是写事这类文章起到一定的帮助。

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我紧紧抓住文章的重难点,对教学做出了取舍,将这篇较大容量的课文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教学,即“体会面包店老板的态度变化”以及“感悟我深深的爱国热情”。整个品读的过程,我一直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学生,用学生的眼光来解读文本,一路读着,一路好奇,一路提问,一路收获。如:我为什么要带着一面五星红旗去旅行?我遇到困境后是如何保护好五星红旗的?在我遇到困境后,只剩一面五星红旗时我该怎么办?这样,一读、一问,作者的思路清楚了,课文的思路明白了,文本的重难点也抓住了。

二、入作者之境,品读感悟情境

理清思路是前提,在此基础上融汇感情才能领悟课文的内涵和文本所要表达的宗旨。正如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学二十韵》中所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任何一篇文章,都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如何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领悟作者的情感?我想方法是多样的。《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情感浓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文章,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种感性的说教显然是“空中楼阁”,无法让学生和文本产生“共振”。如何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轻松、自然地体会到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

首先,架设朗读梯度。“读好了,什么都在其中”。“反复诵读,读中感悟”永远是语文教学的“尖端武器”。整个课堂,读始终贯穿其中,读的手段丰富,方法多样,有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合作读、默读等等。我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分层次研读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爱国情,读中体验爱国情。如在指导学生感悟“当遇到困境时,我把五星红旗系在脖子上。” 这个重点句子时,我从“读出理解—说出感受—读出情感”三个层次来引导学生。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再说,他遇到什么困境?此时他的心里是怎么样的?联系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感怎么做?联系上下文,这位留学生为什么会脖系五星红旗?通过这些引导,孩子们自然能体会到小男孩此时极度害怕,在这种如此狼狈的困境下,他还不忘保护五星红旗。于是,小男孩心灵深处那份沉甸甸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再借机进行配乐朗读,通过这种分层次、多形式地朗读,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留学生身上浓烈的爱国情意。

其次,反复铺垫、吟咏,将情感落到爱国情怀上。整篇文章对这位留学生深深的爱国情怀只字未提,但我们却从他的动作、神情中体会到了他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每一次讲到有关留学生的动作、表情等词句时,我都要借助板书,回归到文本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感。这样,既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揣摩、品味、积累、运用,又进行了爱国情感的熏陶,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最后,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氛围。文章结尾处,并播放了轻柔的钢琴曲,让孩子们再次进行感受。

三、反思自己,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在调控课堂教学发展中语言的精炼和机智还有待锤炼,尤其是在有效提问上过于

琐碎,比较啰嗦。

2、指导朗读上,虽然也分层次、多形式读了,但还是有“拖”的痕迹,并没有及时

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悟,从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式千变万化,但衡量它是否得当的方

法却是唯一的,那就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文本的理解、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否有效,是否能通俗易懂地解决教学难点。这堂练兵课下来,我深刻感受到教学就像煲汤,如何做到越煲越鲜美、越煲越有味?这些困惑,我将通过不断努力、不断吸取、不断反思,在教学中逐渐提升。这正如蝴蝶的蜕变一样,只有经受住在茧中挣扎、锻炼的考验,才能有振翅飞舞的那一天。

一面教案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四

一、认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二、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体会文中的饱含感情的语言;了解本文的时间顺序。

《一面》教学反思一:

鲁迅的文章以及与鲁迅有关的文章一般难度都很大,教 《一面》这篇课文时我有些担心:学生能读懂文字背后那份凝重的情感吗?上完了《一面》,我释然了,放心了。

课文是通过作者回忆自己与鲁迅的一面之交,把鲁迅对青年的爱护写的得很细致,如“他的眼神就像慈父的抚摸一样,让我感到了温暖和严肃……”及一面对作者带来了无穷的力量等,足以可见鲁迅在广大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目标定位在体会鲁迅先生高尚品质的同时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学习时,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透课文,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简单交流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同时,我引领着学生找出文中鲁迅的六次外貌描写,然后主要抓住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又适时地补充有关资料丰实人物形象。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虽然鲁迅离我们的学生有点遥远,但我欣喜地看到,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面》教学反思二:

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透课文,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然后找出文中的六次外貌描写,主要抓住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足之处:也许是鲁迅离我们的学生有点遥远,学生的理解一直处于表面层次,还不够深入,这也是我困惑的一个问题。

一面教案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五

最后,一节课的完结并不是真正的完结,而是通过这节课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他在课外自主学习,因此我设计拓展延伸以课内来带动课外,让他们的视野、知识更加广阔、丰富。

(一)、课堂环节上:

3、课堂小结太简单,亮点不够。

(二)、因为是借班上课,备学情不充分。

(三)、平时这种锻炼太少,课堂上放不开。

总之,参加这次优质课比赛,我既发现了自己日常教学中疏略的诸多问题,也收获颇丰,并真正体会到了“不但要埋头苦干,还要抬头看路”的内涵,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同行多多指正。

一面教案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六

1、全体起立

2、播放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请坐)

3、心灵对话: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4、师:自从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有关这面红旗的许多感人的事就层出不穷。有一个小伙子他用生命捍卫着国旗的尊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6课、请读课题:一面五星红旗。

二、学习理解课文

(一)、学习1-3段

师:这究竟是一件怎样感人的事呢?故事的主人公这样对我们说。朗诵课文1、2段和第3段的前半部分。)

师:后来“我”又怎样了呢?(来,读吧!)屏幕出示: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上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

师:读屏幕上的文字,对照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生:少了一个“才”字

(老师点击屏幕补充,“才”字变大变红。)

师:我们看看,这个“才”字去掉行吗?

生:不能,因为这个“才”字说明了青年能来到面包店真不容易

师:你理解得真好!这段话还有哪些词语看出青年来到面包店很不容易呢?

生:“头和身子被撞上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

师:“荒无人烟”是什么意思?

生:到处没有一个人。

生:很荒凉,一户人家也没有。

生:非常困难,急需帮助。

师: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青年当时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呢?

师:饥饿难耐、筋疲力尽、疼痛难忍

师:让我们想象一下,此时他的心情怎样?

生:害怕

生:着急

师:谁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师: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是你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想到什么?

生:我会想到赶快走出森林,找吃的疗伤。

生:我会感到害怕,再不吃东西会饿死的。

……

师:三天了,我不曾吃过一点东西,饥饿难耐啊!此刻,我多么想要——

生:——面包!

师:面包真的有了,就摆在我的面前,面包店的老板同意给我面包吗?(自由朗读4、5、6自然段)(屏幕出示)

师:面包店的老板同意给我面包,但要求

生:平等交易

师:当时我身上有钱吗?

生:身无分文

师:我打算用什么来换面包?

生(大衣)

师:老板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他想要什么?(国旗)

师:从哪看出他想要国旗?

生:从第六段的“亮光、惊奇”这两个词

师:读读这一段

生:“这时,老板眼里闪出亮光,他用手指着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惊奇地问:“那是什么?”

师:老板对这面五星红旗极感兴趣,青年用国旗换面包了吗?

生:没有。

师:就要饿死了,他为什么还不同意用国旗换面包?

生:因为他爱国旗。

师:默读第七到第九自然段划出我爱国旗的句子或词语。

生答,屏幕出示(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划出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句子一: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指名读。

师:这句话中有描写青年神态和动作的词,你能找到吗?

生:犹豫解下来、展开

师:犹豫是什么意思?(迟疑,青年从老板的神态中知道了现在自己身上只有这面红旗让老板感兴趣,所以他在考虑把红旗给面包店的老板看)

师:青年的神态和动作告诉了老板什么?

生:不同意用国旗换面包。

生:不损坏国旗。

生:他爱国旗,把国旗保护得很好。

生:这面国旗是我最心爱的。

……

师:简简单单的神态和动作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含义啊!你能把这种含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师:出示句子二: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老板转身拿起一块面包,见我没有反应,以为我嫌少,又拿起两块面包递给我。

师:从“愣了一下”,再“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时候的我在想些什么?

生:我不能把五星红旗给老板。因为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国的光荣。

生:如果我把五星红旗给老板,就没脸见祖国的父老乡亲。

生:我不配做中国人。

……

师:我不肯拿国旗换面包,所以——(学生齐读句子)

出示句子三: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师:读到这里,你感动了啊!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吧!(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的感动中还充满了欣赏和敬意。

师:“趔趔趄趄”是什么意思?

生:摇摇晃晃,因为他太饿了和受伤了,所以走路摇摇晃晃。

师:是啊,我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啊!我是多么渴望着这块面包呀!我身体的五脏六腑,每一个细胞都在呼唤着这块救命的面包!此时的面包已不只是我充饥的事物。它是我生命延续的必需品呀!但在祖国尊严和我的生命之间,我毅然选择了前者。

生:让我们把青年的这份爱国深情融入你的感受读出来吧!出示句子(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师:这一走,走出了中国人的尊严,这一走,走出了中国人的骨气,这一走,走出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你想对晕倒在地上的中国留学生说什么?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写吧!

学生汇报小练笔后,师小结:青年用他无声的行动告诉我们:宁可饿死,也不能拿国旗换面包。俗话说“行动胜过千言万语”。也就是通过人物的神情及动作来表达内心情感,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生:出发时手举五星红旗,危险时脖系五星红旗

师:他的行为感动了你,感动了我,也感动了面包店的老板。我们来看看面包店的老板是怎么说的: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身边站着就是面包店的老板。他见我醒了,充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师:这还是一个冷漠的老板吗?

生:不是

师:面包店老板前后的态度变多大呀!一开始一快面包这么便宜的东西,他都不愿意给我,要和我公平交易,可后面,他却愿意帮我付比一块面包不知要贵多少倍的医药费。

师:老板的态度为什么前后有这么大的变化?

生:被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感动了。

生:说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病房看看那面经过河水的冲洗,却依然是那么鲜艳的五星红旗吧。

(屏幕出示最后一段:这时我才发现,在我床头的花瓶里,有一束美丽、芬芳的鲜花,花丛中插着那面心爱的五星红旗。)

三.总结提升

1、芬芳而美丽的鲜花,簇拥着心爱的五星红旗,它是那么鲜艳,那么夺目,那么伟大。我们中国人凝聚在这面五星红旗下,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壮丽诗篇啊!

课件展示(南极升旗、港澳回归、申奥成功、载人航天、、汶川地震……)(在灾难面前,五星红旗的力量让我们中华民族众志成城)(背景音乐《红旗飘飘》)

一面教案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七

一、时间效率太差。我就感觉要让孩子的学习有实效,所以尽可能多找孩子读,不论生字、生词、课文还是复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放纵的是时间,失去的是效率。因为没有统筹意识,任务完不成也在情理之中。

二、在学习“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时,我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凝视”,再次链接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是怎样的?处理太仓促,如果在链接留学生身处恶劣环境时,让学生朗读相关语句,留学生当时着急、害怕、无助的心情会感同身受。在学生探究“我”爱国旗、爱祖国的语句时,如果小组合作或同桌互评帮读效果会好些。

三、在教学课文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方法时,尽管设想抓住重点词将理解逐层深入,先找句子谈体会,然后理解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读,力求从内容到形式再到内容,经历走一个来回的过程。但由于自己缺乏细致的考虑和安排,导致在教学中,未能以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读通、读透文本。应在朗读的形式方面花费点心思,调动读的积极性。

一面教案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八

《一面》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于是在教学前,我决定按自己的解读去教学。上课前,我依然让孩子们讨论:这篇课文学些什么?孩子们认为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学习课文的重点。教学中,我决定尊重孩子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去展开教学,并不从外貌描写的句子去展开教学。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由于孩子们基础不太好,而且很多孩子不善于归纳,不善言辞,于是我在课堂中给了充分的时间孩子们去读课文,为解决这一个问题去读课文,然后,让尽可能多的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去归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课文的教学重点,孩子们交流的时候并不踊跃,我想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得太少,对鲁迅先生也了解得太少。虽然在前两课学习了相关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对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深刻的认识。学习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实在是无法领悟文字里所蕴涵的那种凝重的感情。

因为是阅读课文,我在教学中也没有过多的追究孩子们,也没有给他们提出更多的要求,更没有把教师用书上的内容灌输给孩子们。文字的理解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能领悟的东西,不能强求孩子们也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理解的。

我觉得这篇课文是阅读课文,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没必要小心翼翼,极力将文章讲的透彻仔细。我记得我们学生时代学习这篇课文是在初中,那时大概是讲读课文吧,我们的老师是位中年教师,他把这课给我们罗嗦了好几节课,我是半点兴趣都没有。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一篇很寡味的课文。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避免跟孩子们烦琐的分析。

但是,这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到底采用什么方法才更有失效,还值得我认真思考。

文档为doc格式

一面教案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九

《一面》这篇课文是通过作者回忆自己与鲁迅的一面之交,把鲁迅对青年的爱护写的很细致,如“他的眼神就像慈父的抚摸一样,让我感到了温暖和严肃……”及一面对作者带来了无穷的力量等,足以可见鲁迅在广大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学习这篇课文,在体会鲁迅先生的.品质时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因为是略读课文,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学。

一面教案与教学反思的区别篇十

《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我尊重、热爱国旗的赤子之心”为主线,引领全文的学习。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教师以一种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品读文本,与文本对话,促进他们的阅读实践。在学习的重点处适时安排小组合作交流,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共同和课文中的中国留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体验到他爱生命,更热爱象征祖国的五星红旗,使学生体会到只有爱国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

不足之处: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随文练笔”。这种练笔或是对文本的“空白”作补充,或是让步学生写下阅读后感受,如果组织得好,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人文价值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我安排了这个:“我想对面包店老板说————”只是让学生说一说,没有安排写,觉得学生说得不够到位。如果下次再教,可以让学生同桌说一说,再写,也许效果会更好。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