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最新奥尔夫音乐教研总结(大全5篇)

最新奥尔夫音乐教研总结(大全5篇)

时间:2023-09-24 20:53:56 作者:雨中梧最新奥尔夫音乐教研总结(大全5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奥尔夫音乐教研总结篇一

2、能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乐器

活动准备:小碰钟、碟片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课题

教师出示小碰钟,先敲击几下,让幼儿听,让幼儿感受音乐的乐趣;

2、教师拿出光碟,播放光碟

请幼儿观看图片,看一看图中都有些什么?他们都在干些什么?他们都用了些什么东西?

3、请小朋友们模仿一下这里面的动作,所做的动作

4、请小朋友用拍打来敲击,并有节奏的读儿歌

让小朋友们多动手锻炼几次,让幼儿体会音乐中的节奏感。

5、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游戏,并能够通过游戏,感受其中的乐趣。

游戏规则:(1)、小朋友们自由结伴,分别都找到一个好朋友,互相拍手;

(2)、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仔细的听,同时能够有节奏的和好朋友对手拍掌,在拍掌的过程中,教师先示范,幼儿在第一次游戏的过程中,只需拍手,教师念儿歌,慢慢的等熟练了以后,就请幼儿领读儿歌,反复的锻炼,以便加深幼儿的印象。

6、教师小节:针对幼儿所学的加以巩固。

奥尔夫音乐教研总结篇二

活动目标:

一、培养幼儿对4|4拍强弱的规律和感受

二、利用说白节奏进行语词的创作游戏

三、感受顽固节奏

活动准备:

教学cd、幼儿用书、节奏卡

活动过程:

一、律动感受

1、故事导入:“小朋友的家里有小狗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一只小狗......”

2、根据故事内容做动作。

3、结合音乐律动。

4、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5、教师整合幼儿创编的动作,结合音乐练习,并在说白的时候拍手。

6、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身体乐器的创编。

二、强弱规律的游戏

1、教师做出强弱的声音。如跺脚与拍手。并让幼儿分辨。

2、说说白并结合强弱。如:跺脚时说小、拍肩时说眼睛。

3、引导幼儿创编强弱的动作。

(1)身体乐器---如:拍手、拍腿等动作进行

(2)生活乐器---地板、桌子、等物体为节奏型伴奏。

4、结合音乐练习。

三、感受顽固伴奏

1、语词创作:运用幼儿用书的提示引导幼儿进行语词的创作。

如:小黄 狗, 眼睛 花 天天 都要 去看 花,

我爱 花 我看 花 就是 不要 去摘 花

2、语词的呼应:

问:小黄 狗 怎样 叫 ? 答:汪汪汪 汪汪汪汪 叫

3、出示节奏卡,结合节奏卡进行练习。

4、节奏练习

1)先一起练习顽固伴奏。

2)分组练习

一组:说白节奏型 一组:顽固伴奏

四、乐器合奏

1、出示乐器

2、乐器练习

1)一起练习说白节奏型

2)一起练习顽固伴奏

3、乐器合奏:说白节奏型与顽固伴奏。

幼儿用书使用说明:

1、教师引导幼儿将图画节奏型转化为音符节奏型,画在小狗的下面

2、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 的语词创编。

3、请幼儿把小狗的节奏型演奏出来,并注意强弱拍的表现

4、请家长在右上角记录小朋友的创作表现

奥尔夫音乐教研总结篇三

活动目标:

1. 感受进行曲雄壮行进的音乐特征,尝试有节奏地进行表演。

2. 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剪辑过的音乐、动物图片、动物节奏卡、ppt。

活动过程:

1. 复习韵律,导入活动

复习韵律活动《动物园》

2. 感受音乐特征。

(1)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有关于小动物的音乐,请你们仔细听一听,猜猜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

(2)第一遍倾听音乐

(3)提问:这些小动物好像在干什么?

(4)这是一首军队进行曲,听上去很神气,小动物们呀正在进行阅兵仪式呢!

3. 听故事,理解音乐。

(1)t:你们想看看森林里的阅兵仪式吗?(ppt+音乐)

教师讲故事,在间奏处加入xxxxxxx ―

黑熊 黑熊 出发 啦(以此类推)

(2)t: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阅兵仪式?

t:阅兵时黑熊(雄鹰、长颈鹿、小袋鼠)是怎么走路的?(请幼儿学各种动物的走路)

t:阅兵时的小动物走的可整齐啦,那是因为小动物们走的时候都很有节奏。我们也听着音乐有节奏地走走吧!

(3)单个动物练习后听音乐完整进行。

4.以加油形式进行身体乐器的打击。

(1)t:小动物们都特别神气,许多前来观看的人们都在给他们加油呢!

(2)出示图片让幼儿进行节奏训练。

(3)完整听音乐做加油节奏。

5.分角色完整表演。

(1)我们也像小动物们一样开个阅兵仪式吧!

请一半幼儿分别做狮王、黑熊、雄鹰、长颈鹿、小袋鼠,另一半幼儿给他们加油!

(2)交换游戏后结束。

奥尔夫音乐教研总结篇四

目标:

1、 在游戏中掌握节奏型

2、 通过手指游戏、表演等形式体会音乐生动有趣。

活动准备:

节奏卡一张、小鼓一个、创设“池塘”情境、青蛙头饰人手一个、蛙鸣筒人手一个。

活动结构:

1、基本节奏练习

2、手指游戏

3、乐器操作

4、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击鼓,引导幼儿听鼓声模仿节奏,通过拍身体的各部位及声势练习熟悉节奏。(由此引出小青蛙的叫声)

二、出示画有小青蛙叫的节奏卡,引导幼儿练习小青蛙叫| 呱呱| 呱呱 呱|,帮助幼儿感知此节奏型。

三、谈话引出童谣《数青蛙》,鼓励幼儿自由创编与童谣相符的手指表演,在玩手指游戏过程中熟练童谣和节奏型。

1、结合提问,逐句分析童谣。并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表演。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表演童谣,教师提炼整合幼儿的表演动作。

3、完整表演一遍。

四、完整欣赏音乐《青蛙》,感受音乐的生动有趣,结合提问引导幼儿将童谣与音乐相匹配。

提问:请小朋友们猜猜音乐中有谁?它在干什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五、引导幼儿在音乐中玩手指游戏,进一步感受音乐旋律及主要节奏型。

六、幼儿操作蛙鸣筒,为《青蛙》器乐伴奏。引导幼儿“呱呱”部分用幼儿用蛙鸣筒敲出的响声,“跳跳”部分用蛙鸣筒敲出的响声。

1、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蛙鸣筒,自由探索,鼓励幼儿发明出不同的敲击方法,发觉不同的声响。

师:你们认识它吗?他的名字叫蛙鸣筒。你们和它玩一玩,看看它能发出几种声响?

2、教师示范两种不同敲击方法。帮助幼儿感知两种不同的声响分别与童谣中的“呱呱”、“跳跳”相呼应。

3、师幼共同为《青蛙》器乐伴奏。重点引导幼儿把握音乐中的节奏型。

4、幼儿分组为《青蛙》器乐伴奏,一半幼儿念童谣,一半幼儿操作蛙鸣筒为“呱呱”、“跳跳”部分伴奏。

七、情景游戏表演《青蛙》。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巩固练习节奏型。

师:请小青蛙们和青蛙妈妈一起到池塘边练习跳水。(幼儿带青蛙头饰)

奥尔夫音乐教研总结篇五

活动目标:

1、利用图像引导幼儿,找出语词、声音与图画的对应之处。

2、引导幼儿运用肢体动作,根据歌词模仿小老鼠的身形特征。

3、能拍念出固定的语词节奏,并以点、捶、摇的方式敲奏铃鼓,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1、能找出语词、声音与图画的对应之处,会运用肢体动作模仿小老鼠的身形特征。

2、会拍念出固定的语词节奏,并以点、捶、摇的方式敲奏铃鼓。

活动准备:

语词节奏图谱,铃鼓。

活动过程:

1、出示音乐图画书,让幼儿观察。

1)这是谁?它要跑到哪里去?(引导幼儿说出:灯台)

2)小老鼠是怎么下来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滚下来。)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小老鼠的歌,我们来听听,小老鼠究竟发生了蟹什么事?

2、播放歌曲,让幼儿聆听。

1)你听到了什么?

2)小老鼠滚下来发出什么声音?

3)我们来数数小老鼠犯了几个跟斗。

3、学唱歌曲。(点音乐图画书学唱、轮唱等)

4、引导幼儿运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小老鼠

小老鼠你认为可以用什么动作?头油吃呢?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呢?

5、尝试拍出语词节奏,并用点、捶、摇的方式敲奏铃鼓。

1)小老鼠跑呀跑,跑到哪里?(上灯台)

2)小老鼠头油吃后发生什么事?(下不来)

3)小老鼠叫妈妈,妈妈来了吗?(妈妈不来)

4)最后小老鼠怎么样了?(叽里咕噜叽里咕噜滚下来)

5)引导幼儿用点、捶、摇的动作拍出语词节奏(出示图谱)

6)学习用乐器铃鼓来演奏。(先全体一起演奏,后分角色演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