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家乡特产小调查教学反思 下统计调查教学反思(实用5篇)

最新家乡特产小调查教学反思 下统计调查教学反思(实用5篇)

时间:2023-09-24 14:59:13 作者:雅蕊最新家乡特产小调查教学反思 下统计调查教学反思(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家乡特产小调查教学反思篇一

10.1 统计调查(1)

“统计调查(一)”为全章起始节,是后继学习的基础,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生活中“统计调查”已有无意感知.针对教材及学生认知的特点,教完之后,我有如下思考:

一、成功的经验和感受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同学们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引例,让学生在调查环节中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制作成统计图等活动中去充分地体验到统计的应用价值,更加深入地理解统计的意义。同时,对现实中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研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社会问题,做一个小小社会人。学生反应很好。

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想象普查并想象生活中例子。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普查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二、不足和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

要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关系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前准备不太充分。由于时间比较匆忙,准备不是很充分,例如,收集数据,我应该让小组长先把结果统计,再交给我,然后我把结果写到黑板上,而不是,让他们上交问卷调查表,这样由于工作量太大,导致我再课堂上没有完成,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这就成了抽样调查,而不是全面调查!第二个体现是,有的环节衔接的不是很好,因为这种课一般环节比较多,如果整理不好思路,容易半路卡壳,我虽没有卡住,自身素质需要提高。何谓素质?我觉得不外乎两点:一是过硬的数学基本功及对教材的熟练把握;二是自身的语言素质及自信心。当然这是我融通的概括,细说起来是很难得,而对于我来说,一是教材把握不透彻,二是自信心还是不足。虽说通过历来的锻炼,我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有的时候,求胜心太强或准备不充分时,还是会莫名的紧张,那么,如何克服自己的这些弱点,让自己有一个大的提升呢?我想最基本的是吃透教材,并且多看优秀教学案例,扩展自己的面,那么,在备课时,才不会出现好长时间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人不怕失败,怕的是失败了就再也爬不起来了!愿我们永远做一个愈挫愈用之人!

家乡特产小调查教学反思篇二

10月31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首次发布《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抽样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仅为8.41%,即每100个15~69岁的居民中仅有不足9人具备环境与健康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普及环境与健康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推动社会共同努力应对环境与健康问题,9月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环境保护部20第61号公告)。

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境与健康工作安排,为了解现阶段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完成了三省(市)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抽样调查,调查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式从北京、湖北、甘肃3省(市)选取15~69岁常住居民3128人。结果显示:

一是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为8.41%。每100个15~69岁的居民中仅有不足9人具备环境与健康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分别为20.11%、5.85%和24.27%,基本知识分类素养水平低是导致环境与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是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低加大社会治理成本。居民高度关注环境与健康问题并具有强烈风险感知,但局限于表面认知,知识储备、理性认识不足,不利于个体保护环境、维护健康行为的养成,既增加个体健康风险进而加重社会疾病负担,也妨碍风险交流。

三是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任务艰巨。农村、女性、低学历、高年龄段人群素养水平整体较低,与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宣教科普投入力度、覆盖率和可及程度等有关,即便是素养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高学历、低年龄段居民,其基本知识分类素养也是明显“短板”。

提高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是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为营造保护环境、促进健康的社会风尚,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议将整体提升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纳入环境保护重要议事日程,把监测和评估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作为“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一项常规工作,并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差异化素养提升目标和提升措施。

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朱忠军介绍,本次调查对象来自北京、湖北、甘肃3省(市)的`9个市/区、18个乡镇/街道、36个村/居委会。调查按照统一的质量控制方案,对各关键环节实施了严格的质量控制,问卷应答率100%,问卷有效率99.20%,问卷填写漏项率、逻辑错误率均低于5%。

家乡特产小调查教学反思篇三

反思1: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首先我们看这节课的引入过程.上课伊始,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的问题情境:

“火柴能划燃吗?”爸爸问.

“都能划燃.”

“你这么肯定?”

儿子递过一盒划过的火柴,兴奋地说:“我每根都试过啦.”

然后,教师提出了下面三个问题:

问题1:儿子采用了什么调查方式?

问题2:你认为儿子采用的方法合适吗?为什么?

问题3: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学生对上述三个问题作出如下回答:

问题1:采用了全面调查的方式.

问题2:不合适,因为所有的火柴都划光了,这个调查没有意义了.

问题3:可以选择一些火柴划一下.

反思2:让学生亲自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在本节课上,教师试图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比如,教师通过大屏幕出示这样的问题:

例1.北京市第166中学共有2093名学生,要想了解全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你准备用什么调查方法解决?

问题2:在这个调查过程中我们应做哪些事?

问题4: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选取这些同学比较好?

问题5:我们能否设计一个抽样调查的流程?

问题6:你能概括出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吗?

【分析与建议】教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循序渐进式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再次体会利用调查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同时体会、领悟抽样调查中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随机的思想等.但从现场的反应看,学生对问题1-4的回答很顺利,问题5、6学生回答时遇到的困难较大,没有学生能够归纳出较为完整的流程、归纳出较为严谨的定义,最后教师用大屏幕展示了抽样调查的基本流程:

为了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针对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的问题,笔者曾经尝试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反思3: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

家乡特产小调查教学反思篇四

今天继续学习统计调查,上节课是全面调查,这次学习抽样调查。注意几个概念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有的学生说得不完整。简单随机抽样:在抽样前要使每一个个体都有均等被抽取的`机会,它的特点是具有代表性。能分清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有哪些优缺点。然后根据题目分清哪些适合用全面调查,哪些适合用抽样调查?学生需多练。

家乡特产小调查教学反思篇五

(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七下第十章10.1统计调查(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数据收集的一种方法.抽样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要求,按照随机原则,从若干个体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观察,用所得到的数据特征来推断总体数据特征,其中蕴涵了重要的统计思想—样本估计总体。

抽样的必要性在于:一是由于总体包含的个体数目往往很多,甚至无限,不可能一一考察;二是有些调查实验带有破坏性,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在教学中要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抽样的必要性。通过上述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理解抽样的必要性和样本的代表性,体会样本代表性的随机原则和适量原则,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

二、目标分析

2、能力目标:初步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步体会用样本来估计总体的思想.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到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

三、重、难点

1、重点:抽样调查、样本、样本容量与总体等统计概念以及用样本反映总体的思想。

2、难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 体的重要性。

四、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一些方法,但还很不熟练,所以有必要作好复习。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对于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特征学生在观察和归纳方面说的不准确,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做好示范,适当提示,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调查方法;在选取样本时机会可能不均等,提醒学生选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

五、教学方法

1、学法引导:

以学生讨论为主,将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到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力求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合作性、互补性。

2、学法分析:教师要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比较、总结的习惯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体会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通过一则笑话引入课题,让学生明白全面调查的局限性,从而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总结发现

师:复习前一节课学习的全面调查,但由于全面调查并不能适用与所有的调查研究,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调查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板书课题)

1、抽样调查的意义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练习:说明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各指什么。

(1)为了考察我校的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2)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寿命,从中抽取10只进行实验。

(3)为了检查一批保险丝的安全性,从成品中随机抽取10根进行实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交流的活动中体会抽取样本的容量要合适,为下文抽样的注意事项及简单随机抽样概念的引出做准备。

(1)小明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

(2)如果是抽样调查,指出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3)这个调查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师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给出结论。

3、抽样的注意事项

引出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

4、简单随机抽样的含义

5、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比较

例3.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作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

(1)调查市场上某食品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

(3)调查一个村子所有家庭的收入。

(4)调查某厂生产的烟花爆竹的质量情况。

(5)调查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

(6)调查一个班级中的所有学生对建立班级英语角的看法。

(7)调查我市七年级的作业量情况。

(师生活动)让学生思考并作答,完成后由教师给出对照表。

【设计意图】对例题的解析让学生充分体会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差异性,认识到两种调查方式各自的优越性及适用范围。

6、畅所欲言:

(1)请同学谈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2)让学生尝试列举抽样调查的例子,并给出总体、个体等概念。

(3)请你谈谈,利用抽样调查进行调查的好处是什么?它存在什么不足之处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尝试,总结发现,获得感知。

(三)即使小结,疏导归纳

【设计意图】师及时归纳疏导,让学生对这节课有个全面的了解。

(四)作业布置,拓展思维

(必做题)p1593、4题

(选做题)请你设计一种方法,测量某池塘中鱼的数量。

【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教学反思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