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滑轮教案反思(大全7篇)

滑轮教案反思(大全7篇)

时间:2023-09-24 05:36:47 作者:温柔雨滑轮教案反思(大全7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滑轮教案反思篇一

教学滑轮这一课的时候,我在课上发现许多的问题。我进行很长时间的思考,我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下面的问题——多鼓励我的学生。学生的在活动研究的过程出现许多的问题,有很多的我没有预料的到的。比如象滑轮的轮槽穿线,使用测力计方法等。我想出现这些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没有接触过,动手的能力不好。一开始学生出现这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在这个的时候,老师应该多加的给予鼓励,这样学生就会有兴趣和信心的进行进行探究活动。但是我当时发现学生在我演示了一遍之后,还是没有学会方法,我非常的生气,进而训斥了几个学生。然而这一训斥的后果出现了,学生对于活动就比较的懒散了,没有兴趣进行操作及探究。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我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心态,在心态上进行磨练自己。从而更好的进行学习和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的积极的兴趣。对于学生在活动和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予以谅解和鼓励,这才是比较正确的处理方式。教学和学习,就是学生在错误中,在失误中进行探究,进行学习知识和技能,进行积累经验,进行磨练学习心态,进行提高学习兴趣的。

我想学生在学习中,一些简单问题和事项,他们不会操作或者是不知道,还是因为他们有个别的同学没有认真去听。因此我想在学习中,我要再引导学生进行听的方面进行想法设法的进行引导。

八年级物理《滑轮》教学反思4

本课将研究“滑轮”这一新的简单机械,通过教学,研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时是否改变用力的方向、是否省力两个特征。此课教学,同样应让同学分组动手操作,可将原来机械实验盒中的有关器材作为分组实验资料供同学使用。

1、在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一边挂着钩码当重物,一边挂上钩码当所用的力。有同学会认为定滑轮费力,因为要用三个钩码的力才干提起两个钩码的重物,教师应对此予以引导,可在两边各挂两个,重物在上,用力在下,说明使用均等的力,也能使重物坚持在一定位置上,从而使两边的`力量达到均衡状态,说明定滑轮即不省力也不费力。(假如算上摩擦因素,那还是有些些费力的)

2、在研究“动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当重物只为一个钩码时,重物的重量最好也算上动滑轮的重量,尤其是那种铁质的动滑轮,不然会发生较大的实验误差而误导同学。在这个实验中,钩码数越多,直观认识中的省力效果越明显,甚至有同学在汇报时,能发现用了一个动滑轮后,一般能省上一半的力,予以肯定。

3、此课实验,包括6、7课实验,均需要使用弹簧测力计,因此,教师课前应好好检查一下弹簧秤能否正常使用,不然将极大影响课堂同学实验活动的开展。我在课前准备弹簧秤时,发现20多个弹簧秤居然只有两三个能正常使用,其他的都因螺母松动而导致弹簧脱离,不得不一一拆开进行修复,花了一个中午的时间。还好极早准备极早发现,不然上课时就只能做演示实验了。这次经历也提醒我,上课所需的资料应提前准备,并进行细致检查,以免误事。

4、最后一个考虑“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即是对本课教学的总结,也是为下节课做的铺垫,不能走过场,应让同学在充沛讨论考虑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滑轮教案反思篇二

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

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

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养成教育训练点】

养成通过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然后进行分析的实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在这些忙忙碌碌的建筑工地上,你有没有留意,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利用滑轮组)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a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b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大的力?

请学生猜想,

(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1.《师说》教学设计

2.《院子》教学设计

3.《秋思》教学设计

4.《山行》教学设计

5.《示儿》教学设计

6.《青花》教学设计

7.《太阳》教学设计

8.教学设计格式

9.《christmas》教学设计

10.长城教学设计

滑轮教案反思篇三

一、“老师!他占领了弹簧秤,能否再给我一个!”

依照要求,同学开始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并探究滑轮组的作用。每个小组分得两个滑轮,一根细绳,四个钩码,还有一个弹簧秤。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有一个同学匆匆走到我跟前说:“老师!他占领了弹簧秤,能否再给我一个!”听到这么一句话,着实让我一惊。一个小组只有一个弹簧秤,也只需要这么一个弹簧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走到小组跟前才知道,原来有一位女生“抢”到了弹簧秤就不愿意给大家做实验了,而其他同学都认为她是比较“不行”的,不应该把实验器材给她。出现这样的情形,不得不让我再一次感叹我们的小朋友真的非常缺乏“合作精神”,在有限的条件下,不可能分出更多的小组,六人合作就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而在小组合作中却经常出现争抢实验器材,“工作量”差异大等问题,内局部工不协调,导致小组成员之间无法很好地进行有效地合作,这样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势必导致同学发展不均衡,探究效率低,无法发明出一个良好的科学探究环境,同学的科学素养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如何做到科学有效的分组,是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三、没有记录的习惯。可能是我的关系,没有在同学实验之前说一句“认真和时做好实验记录”,全班同学没有一个做到和时将数据记录下来。当实验结束后进入全班汇报交流这一环节时,早记不全实验时获得的数据了……和时记录实验获得的数据,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与研究依据,而我们的同学仍然没有养成记录的习惯,科学探究流于肤浅的表层,华而不实。从不记录到记录,从记录到习惯的养成,其间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科学教师责无旁贷。

滑轮教案反思篇四

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

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a)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b)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请学生猜想,

实验要求:

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信息反馈】:

尝试着这课的教学,我认为滑轮组的教学还是很有难度的,难度表现在滑轮组的组装和多个滑轮组省力情况的研究,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滑轮组的组装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没有直观的经验,他们对这些机械是模糊的,他们只是通过课本的学习认识到的,或者在生活中远远地看到过的,但仔细的熟悉是没有,所以学习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多亏前面的动滑轮与定滑轮学习的铺垫,聪明的孩子还是能从中领悟到一些。在教学中,对滑轮组的组装有两种教学方法,一是根据上两节课的学习,尝试着在自己的草稿纸上画好连接图,然后再根据图完成滑轮组的组装;第二种教学方法是先自己尝试着滑轮组的组装,然后根据连接情况画下连接图。我们的小学生还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来学习科学的,滑轮组的学习还是来自于他们的直接经验。

对于多个滑轮组省力情况的研究,实验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多个滑轮的摩擦力是很大的,而我们的重物只是小得可怜的钩码,建议大家使用4个钩码以上,效果稍微理想一点。

滑轮教案反思篇五

滑轮组一课的教学我在课堂上还是有所欠缺,唯一的遗憾是实验材料不够没能做多组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过程。

如果放弃了多组滑轮组的实验操作,那势必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一组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盒内的材料要装一个滑轮组是能完成,但是跟书本上的装置略有一点不一样,为了看看检测学生的能力,我让学生自己看着书本上的装置,然后从实验盒内选取相应的材料来进行操作,通过课堂实践有一半的学生能完成这个装置,这一过程花费的时间稍长一些,近7分钟,但我觉得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是有所提高的。

在课堂的最后我分析了上学期学生人人都玩过的科技实验演示工具——“拔河比赛”(向杭州市科技馆借用了8套大型的科技演示器)。它实际是利用动滑轮的原理来制造的。我让学生画出拔河的两根绳分别是动滑轮的哪些部分,这就难倒了学生了,只有几个学生能画出这个装置,最后把这幅图分析给学生听,学生听了之后“哦……”了一声,豁然就明白了其中的原理(这个效果是很好的)。

滑轮教案反思篇六

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定滑轮有什么作用?只要你具有初中或以上学历,这样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可是,把这两个问题抛向六年级的小学生,会是怎样的回复呢?在学习《定滑轮和动滑轮》一课时,我在3个班都作了简单的调查,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大多数学生的观点如下:定滑轮可以省力,动滑轮费力。

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会这样认为?这应该是课堂上一个有价值的切入口,可惜当时我没有追问,现在回想,这是一大失策。那么到底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我揣摩着,学生认为定滑轮能省力,估计是受到前面轮轴知识的误导,至于认为动滑轮会费力,可能是因为觉得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多了个滑轮的重量。

这就是我们的学生!这就是学生真实的思维状态!大多数科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是随便弄个实验,让学生轻易得出结论,很少去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也懒得去剖析学生观点其内在的因由,这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灌输。

研究动滑轮作用,需要用的材料有铁架台、弹簧秤、线、钩码、滑轮和横杆。在实验装置组装时,有好几个组的学生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不是动滑轮掉下去了,就是线松了,我适时提醒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实验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比直接提升物体明显省力,而且物体(钩码)越重省力情况越明显。

晕!我赶紧给自己台阶,趁演示时学生没有看清楚弹簧秤上的读数,对学生说我们研究定滑轮的作用时,还是采用书上的方法,这样更简便。学生是没有为难我,因为他们不清楚内幕,高兴地做实验了。可我为这个情况纠结了,到底为什么有定滑轮会出现弹簧秤上的读数少于物体的重量呢?我第一直觉就是弹簧秤的问题。弹簧秤调零时是正拿的,而反过来测量的时候,弹簧秤的指针位置会偏离零刻度线,而且弹簧自身的重量也起到了拉力的作用。在论坛上和大家交流了一下,许多朋友也是这样的观点。

滑轮教案反思篇七

1、实验以学生探究为主。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读取数据、分析修正,让学生自己得出滑轮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

2、对比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分析和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时,我先引导学生组装出两种滑轮使用方式,并进行对比演示工作过程,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在学生认真分析观察的基础上给这两种滑轮命名。轻松地区分出定、动滑轮,并使学生体会到叫定滑轮或动滑轮并非是滑轮结构的区别,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暗示学生认识事物要抓本质,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视差异性。

3、处理教材,灵活多变

教材的顺序是先介绍定滑轮的定义,研究性质,而后是动滑轮的定义,研究性质,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划分并非学生自然的思维生成,于是我先让他们认识滑轮,再来区分两者,认识过程更加顺其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1、时间过于仓促。

学生由于平时亲自动手操作不多,因此器材的组装,测力计的校对,读数等都延缓了课堂的教学速度。

2、新理念与新课堂的衔接还有待磨合。

本节课中,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实事求是的得出了拉力的数据,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对滑轮作用的理解,这是我设计的初衷,但也正是这一点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课堂出现了前紧后更紧的局面,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相关范文推荐
  • 09-24 最新出差报告的格式(大全5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
  • 09-24 2023年医学生简历个人简历(精选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
  • 09-24 幼儿园医院区角活动方案(模板6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方案制定的
  • 09-24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反思(大全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
  • 09-24 博雅计划学校名单(优秀5篇)
    计划是一种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工具,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的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 09-24 聚会创意活动 聚会活动策划(实用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 09-24 2023年中班商场活动方案设计(大全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
  • 09-24 圣诞节活动的策划书 圣诞节活动策划(通用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
  • 09-24 最新游子吟音乐教案反思 歌曲四季歌教学反思(实用8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
  • 09-24 2023年七年级思想与法治的教案全册 思想品德七年级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