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二年级第五单元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量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二年级第五单元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量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时间:2023-09-22 09:48:38 作者:翰墨二年级第五单元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量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年级第五单元数学教学反思篇一

一、口算

153=427=95=284=123=

357=192=183=21+32=19+17=

28+9=36+5=28+3=16+30=28-6=

二、计算

(1)98+12(2)20+242(3)728+30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48=252

=3=50

四、脱式计算

五、在填上或=

(1)54+554-5(2)6+727+72(3)5235(23)

六、列式计算

(1)7与8的积是多少?

(2)42除以6得多少?

(3)45与32的和是多少?

(4)78比36大多少?

七、应用题

(5)学校有8个篮球,又买来20个,现在有篮球多少个?

(6)学校有12个篮球,借出去8个,又买来20个,还有多少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二年级第五单元数学教学反思篇二

教材第1—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树护树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小棒

一、出示第1页主题图,学生观察。

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加法算式。

二、情境引人,探究引新

1、出示第2页情境图,提问:看图,你想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植了多少棵树?

2、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板书:

1+1+1+1+1+1+……+1=32

2+2+2+……+2=32

8+8+8+8=32

4+4+4+4+4+4+4+4=32

3、提问:刚才的计算中,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生观察算式,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连加法、加数相同、得数相同等)

5、教师:都是几个几相加。

6、学生看算式,说说几个几相加(4个8相加)

三、互动探索

1、介绍乘法读法、写法

(1)4个8和8个4相加的和用乘法怎样表示呢?板书:8×44×8

(2)比较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

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3、学习例2

(2)小组讨论:观察例1、例2各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

四、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

2、课堂活动第2题。小组活动

五、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8+8+8+8=32(棵)3+3+3+3+3+3+=18(棵)

4+4+4+4+4+4+4+4+=32(棵)3__6=18(棵)

8__4=32(棵)6__3=18(棵)

或4__8=32(棵)

因数因数积

二年级第五单元数学教学反思篇三

一、口算20

(1)15×3=(2)42÷7=(3)9×5=(4)28÷4=(5)12×3=

二、计算12

(1)9×8+12(2)20+24×2(3)72÷8+30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4÷8=25×2

=3=50

四、脱式计算18

(4)6×8-24(5)36÷6×4(6)49÷7+63

五、在〇填上、或=(12)

(1)5×4+5〇5×4-5(2)6+7×2〇7+7×2(3)5×2×3〇5×(2×3)

六、列式计算8

(1)7与8的积是多少?(2)42除以6得多少?

(3)45与32的`和是多少?(4)78比36大多少?

七、应用题5*5=25

(3)百货商店有40台洗衣机,卖了18台,又运来20台,还有多少台?

(5)学校有8个篮球,又买来20个,现在有篮球多少个?

(6)学校有12个篮球,借出去8个,又买来20个,还有多少个?

二年级第五单元数学教学反思篇四

这一单元教学中,我将两个简单的问题“测量桌子的高度”与“测量铅笔的长度”让学生观察讨论,由此激起学生探寻除米和厘米以外其他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我还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实物:1分硬币、ic卡、铅笔、橡皮和一些扑克牌等,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课堂上,一名学生在测量实物时发现1元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多一点、2毫米不到。于是,我对学生说:“那对于不是整毫米数的物体,如果我们想得到更精确的结果,怎么办呢?”学生感觉应该有一个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我又告诉他们:“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确实还有,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出了新问题,教师也让学生在允许范围内加以讨论,这些看似对教学不利的“突发事件”,实际上把它利用起来,让学生产生探寻课本以外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无止境,也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课外创造了机会。

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这一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本单元的教学中,由于我在使用多媒体演示格尺上的1分米、1毫米时,没有向学生强调说明屏幕上的1分米或1毫米是放大了的1分米或1毫米,容易使学生对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产生误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尽量做到合理准确。

二年级第五单元数学教学反思篇五

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写成1mm

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写成1km

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之间的换算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1米=100厘米或1m=100cm

1米=10分米或1m=10dm

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间的实际长度一张ic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1扎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清晰了解所学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而这就要求对所学的知识要及时做一些归纳与总结,小学数学错题集的归纳和整理,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会有自己的错题集,错题集非常的重要,学习过程当中,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完全可以抄写在数学错题集上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查漏补缺,数学学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去括号顺口溜小学数学

1去括号法则内容

去括号法则,是数学科的一条法则。括号前面是加号时,去掉括号,括号内的算式不变。括号前面是减号时,去掉括号,括号内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法则的依据实际是乘法分配律。括号前面的符号,它是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是否变号的依据。

要注意,括号前面是“-”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各项均要改变符号,不能只改变括号内第一项或前几项的符号,而忘记改变其余的符号。

2去、添括号顺口溜

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

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

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去括号顺口溜小学数学

1去括号法则内容

去括号法则,是数学科的一条法则。括号前面是加号时,去掉括号,括号内的算式不变。括号前面是减号时,去掉括号,括号内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法则的依据实际是乘法分配律。括号前面的符号,它是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是否变号的依据。

要注意,括号前面是“-”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各项均要改变符号,不能只改变括号内第一项或前几项的符号,而忘记改变其余的符号。

2去、添括号顺口溜

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

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

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