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弹簧里的学问说课稿(大全5篇)

弹簧里的学问说课稿(大全5篇)

时间:2023-09-22 08:44:36 作者:飞雪弹簧里的学问说课稿(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弹簧里的学问说课稿篇一

我在2月24日上了物理组一节调研科,教学内容是弹力,物理调研科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调研科曝露出了很多问题,在自己发现问题、正视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自己的成长。首先面对第一次接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教材不熟悉,上课准备不充分,尽管上课之前反复阅读了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料,但是还是存在漏讲,或者讲解不透彻的现象;对上课内容安排的不够合理,课堂容量过大,对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把握不够等问题。对教法没有很好的'选择,采用的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弹力的方向讲解不够透彻。只提出了与接触面垂直,与发生形变方向相反。举例难度过大,学生不易理解。应该选取一些简单易懂的实例加以讲解。

2.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的长度未加以区分。应从具体实例中加以区分什么是弹簧的伸长量,什么是弹簧的长度。

3.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存在漏讲。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讲解不够。

5.弹力产生的条件,只讲了产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从弹性形变的角度去区分。未明确提出要相互接触,有相互挤压,且产生弹性形变。

6.弹性和塑性这个地方的讲解未做弱化,教学反思《物理调研科教学反思》。

7.课件与课堂教学未紧密结合,存在存在临时翻页面的情况。

8.一个环节与另一个环节之间的过度和衔接不是很自然。

9.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明确,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放在了平行的位置。

10.引入时难度过大,应该采用一些简单的例子。

11.课堂纪律学生不够好,一直显得比较活跃。

12.学生参与程度不够,实验上不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总结物理规律,而不是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知道。

13.与学生距离过远不够亲近。教学语言比较单一,语调变化不大,吸引力不强。

通过这次调研课发现了自己所存在的这些问题,也感谢物理组的所有成员对自己提出的宝贵意见,自己一定虚心接受这些意见和他们的好的实用的教学方法,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运用。同时自己应该正视自己存在的这些问题,以及自己教学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从思想上做起,从思路上改进,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找到方法解决问题。争取做到每一节课都有所进步,每一节课都有所收获。

弹簧里的学问说课稿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来理解物体的弹性、塑性以及弹性有一定限度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

2.通过亲手去拉皮筋、压弹簧、搬尺子来感受弹力的作用,再通过抽象性思维归纳出弹力的一般概念,从中隐约地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由表面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3.通过演示“共同自制弹簧测力计”自然而然地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并且能增强自我创造的自信心。再通过观察生活中其它的形形色色的测力计能够找出它们的共性(都是利用了弹簧的形变大小与所受外力大小的关系,将抽象的外力的大小转化为直观的长度或角度的大小)。并以此能拓展认识到其它基本测量工具都是如此。

4.通过“使用测力计”的分组实验总结出使用的要领,并且联系前面学过的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刻度尺、量筒,理解它们有共同的使用要领,从而对逐类旁通的学习方法产生一些自发的认识。

教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

弹力概念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弹性、塑性及弹性限度

1、演示一:

(1)拉橡皮筋,观察其伸长,撤去拉力,观察其恢复原状。

{2}拉泡泡糖条,观察其伸长,撤去拉力,观察其不能恢复原状。

(3)压海绵,观其变薄,撤去压力,观其复原。

(4)压橡皮泥,观其变薄,撤去压力,观其不能复原。

(5)压钢尺,观其弯曲,撤去压力,观其复原。

(6)压铁丝,观其弯曲,撤去压力,观其不能复原。

2、用示意图再现以上六个演示实验的现象。

3、学生分组讨论,将以上六个现象分类。

4、各抒己见再导向统一,得出弹性和塑性的概念。

5、演示二:用很小,较大,很大的`力分别拉同一根弹簧,观察其能否复原。

6、共同分析得出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二、弹力

1、学生动手实验:拉皮筋,压弹簧,搬尺子,感受皮筋、弹簧、尺子对手的力。

2、分析以上弹力的产生,得出弹力的概念。

(1)皮筋在被拉长时,对手施加的力叫弹力。

(2)弹簧在被压缩时,对手施加的力叫弹力。

(3)钢尺在被压弯时,对手施加的力叫弹力。

将“皮筋、弹簧、钢尺”抽象为物体;“被拉长、被压缩、被压弯”抽象为发生弹性形变;“手”抽象为使前者发生形变的物体。之后顺势得出弹力的概念。

3、板书弹力的概念,强调出弹力产生的条件。

4、巩固记忆弹力的概念。

先介绍记忆的方法,而后让学生叙述,教师做示意动作。

三、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

1、自制测力计

引领学生一起“无意”制作,而后再“意外”发现如此装置能测量力的大小,最后模仿温度计、电流计的命名方法将如此装置命名为弹簧测力计,板书出标题:二、弹簧测力计。

2、观察仪器厂家生产的实验室所用的弹簧测力计:

观察视频资料:测力计的构造与原理。

3、归纳测力计的构造原理:

先师生共同归纳后教师板书。

4、观察其他的形形色色的测力计:

观察视频资料:各种测力计。而后总结其共性:都是利用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

把力的大小转化为长度或角度。最后再回想温度计、电流计、电压表以拓展理解基本测量工具的共性:将抽象的大小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大小。

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分组实验:测量头发的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2、学生各自说出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涉及到“0”刻度线时放视频资料:0点的校正。

3、归纳板书:看清量程

看清分度值

看清“0”刻线

正看刻度板

4、拓展:引领学生回想刻度尺、温度计、电流计的使用要领,从中发现基本测量工具具有共同的操作要领。

5、练习读数:条形刻度板测力计读数、扇形刻度板测力计读数。

五、小结与作业: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到的两块知识,从而点出本节课的标题:13、1弹力、弹簧测力计,而后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此标题。最后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3、1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一、弹力:

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施加的力叫做弹力。

产生条件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力越大,伸长得越多。

2.构造:

弹簧、指针、刻度板。

3.使用:

看清量程、看清0刻线、看清分度值、正看刻度板。

弹簧里的学问说课稿篇三

1.(1)弹性形变:物体发生形变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2)弹力: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簧测力计

(1)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原理: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构造:指针、弹簧、刻度盘、外壳等。

(2)使用方法:认清量程与分度值,校零,测力时弹簧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弹簧里的学问说课稿篇四

教学目标:

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录象片段

实验器材:弹簧、橡皮筋、硬纸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跳水的比赛录象

新课学习

一、弹力

1.提出问题:跳水运动员为什么要向下压跳板?

3.给出弹力的概念。

4.练习题。

二、弹簧测力计

1.使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组成,并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列举出生活及生产中见到过的弹簧测力计。

3.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让学生针对手中的弹簧测力计写一份使用说明书。

师生交流评估。

4.让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做测力的小实验。

三、弹簧测力计的制作

1.提出问题:能否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呢?

2.学生制作简单的`弹簧测力计。

提示学生参考教材p84中的“迷你实验室”

在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前,教师应该让学生说一说所选的器材及做法。

3.交流评估

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找出其优点和不足。教师都要予以肯定表扬。

4.让学生利用自制的测力计测定一些力,并与弹簧测力计测定的力比较,看准确程度。

四、测评与小结

1.投放学生练习题。

2.让学生简单小结本节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欣赏画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感悟出弹力的概念

学生做练习题。

观看弹簧测力计。

回答。

参照教材p84写一份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

使用弹簧测力计动手测定力。

动手制作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做练习题并回答。

总结出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堂走向生活。

讲练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写使用说明书,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住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1n、5n、10n力的大小。

可以几人一组

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收集数据并比较谁制作的弹簧测力计更准确。

教学反思:

本节教案设计特别注重:1.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制简易测力计。2.给弹簧测力计写使用说明书。在学生的动手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而且也很容易地掌握住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弹簧里的学问说课稿篇五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知识从前后联系来看,弹力的认识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力的三要素的认识。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力的认识,还能为今后学习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为后面力和运动的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让学生体会到许多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使用使用弹簧测力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做实验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护仪器,做事有条理,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

二.教具:拉力计、握力计、弹簧测力计,吸盘挂钩、多媒体课件、玻璃瓶等。

三.说教法

1.目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标(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使学生学有方向,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和发现。

2.课件演示与实验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法(通过观察、分析课件,并用学生实验来验证自已的想法是否正确)。

四.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弹力

(1)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2.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及展示课件

(1)弹簧测力计的作用

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2)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指针、刻度盘、外壳等组成的。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演示:拉拉力计,用力越大,拉力计伸的越长。

结论: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分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力的大小。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课后第1、2题。

七.板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