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统计(通用5篇)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统计(通用5篇)

时间:2023-09-19 12:25:36 作者:XY字客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统计(通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

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

1、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

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

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

[板书:100分98]

[板书:99分99]

[板书:98分99]

[板书:100分100]

[板书:96分98]

[板书:98分100]

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

师生共同演算:

平均分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十一

全课小结。

17练习十一练习题

一、练习内容: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

二、练习要求: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练习中,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讨论。

三、练习题:

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

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

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后,再让学生实际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

第3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第4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

第5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篇二

一、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掌握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作用,能正确描述统计图中的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在制作统计图,充分利用统计图的特性,准确、合理、规范地反映出有关数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针对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问题,能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提高制作统计图的技能。

2、在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进行质疑的习惯。

二、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探究制作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技能问题。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以及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有关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技能。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简单,通过两道例题分别说明如何合理制作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使之正确、充分地反映出有关数据,体现各统计图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统一标准。

突破措施:

1.认真做好课前教学准备究工作,制作相应课件,提高课堂效益。

2.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做到师生互动,做到因材施教。

3.充分挖掘群体学习的潜能,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4.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6.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8.注重从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出发,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四、课时安排:

扇形统计图1课时

折线统计图1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篇三

一、教学内容

例1理解众数的意义及特点。

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例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推测。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三、编排特点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注意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如,众数的含义就是通过与平均数的对比来认识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

2.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本单元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

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

四、具体编排

例1

编排思想:

创设舞蹈比赛选拔队员的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呈现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全班的交流,教师进行总结,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给出众数的概念,突出其特点。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从一组数据的极差和均匀程度分析怎么确定身高,再汇报交流。

给出众数概念后,注意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和区别,进而理解为什么用众数来确定队员的身高,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

做一做

编排思想:

呈现学生视力分布的数据,整理和描述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不同特点。

安排调查学生视力的实践活动。

通过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平均数和众数的应用。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汇报交流。

根据中位数和众数来分析学生视力的分布情况。

第3小题,可开放,学生能说出道理便可。

第5小题,要真正搞一次实践活动,进行数据分析。

练习二十四

第2题,虽然两名队员平均成绩一样,但是甲队员的成绩分布更稳定、均匀,更适合参加比赛。

第4题,通过整理数据让学生理解: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只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第5题,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第6题,进一步感受众数在统计中的作用,体验统计在决策中的重要价值。

例2

编排思想:

利用复式统计表给出中国和韩国第9-14届亚运会获金牌情况,再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进行描述,让学生比较两国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

发现这样比较不是很直观方便。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明明给出提示。

让学生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聪聪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特点: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差异性。

提出4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结合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比较均可。

比较的问题可多样,如增减变化情况和相差情况等。

注意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让学生回忆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教师归纳画图的方法和规范性。

结合回答问题认识统计的意义。

做一做

编排思想:

通过回答问题,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便于比较两种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差异性。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学会分析数据,通过比较发现:两人成绩总体上都在上升,但是李欣是稳步上升,刘云则波动较大,不稳定。由此可预测比赛成绩李欣可能好于刘云。

练习二十五

第1题,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男生和女生都在增高,但13岁后女生趋缓。

第2题,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统计在决策中的重要价值。

第4、5题,面对不同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体验统计在决策中的重要价值。

五、教学建议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在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2.注重对统计量的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

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意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如教材第122页例1要解决“挑选身高是多少的队员参赛比较合适?”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选用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15个候选队员的身高的集中情况,教材先让学生用平均数、中位数来描述,发现不能很好地反应身高的集中趋势,然后引出众数,由此体会众数的特点: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教学时则可按此思路帮助学生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

3.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所穿鞋子的号码、喜爱的电视节目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你们准备如何收集数据;用什么方法展示数据;哪些数据经常出现;数据反映出什么趋势;从这些数据中能得到什么结论;从这些结论中能预测到什么等等。

4.适当把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教学要求。

关于选择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问题,学生较难理解,有时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只有合适与否的问题。因此要开放些。注重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对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的理解,淡化纯数值的计算。

综合应用打电话

教学目标:

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编排思想:

1.探索最优方案(每个人都不空闲)。

2.发现规律(第n分钟接到电话的人数是前n-1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加1(老师),前n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是2的n次方减1)。

3.应用规律。

教学建议:

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全班汇报交流。

2.提示学生利用画图表的直观形式解决问题。

3.数学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要事先设计好具体通知方案(包括每人的通知对象)和流程图。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篇四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难点: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六、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七、教学课时:5课时(其中有4节课是活动课)

八、教学关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九、教学突破: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十、单元小结:

一、课题:统计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整理数据方法。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手中拿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装的是什么?

(二)教学例1

1、教师小黑板出示条形统计图,并说明:图中的四根条形柱分别表示下面所列花的朵数、统计时,有几朵,就在条形柱上涂几个小方格。

2、师:小朋友们,请仔细看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先看图交流后,再全班汇报。师: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指名提问并解答。(主要是比多比少的问题。)

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提问练习:一生提问,一生回答。师小结:刚才大家的提问都很不错,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例2)

(三)教学例3

1、师:你们喜欢这四种颜色的哪一种?大家先不要着急回答。喜欢红色的举左手,喜欢黄色的举右手,喜欢蓝色的拍手,喜欢紫色的摇头。

2、师:小朋友们都在动,老师还是不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人多,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吗?让学生同桌互议后发表。

3、师小结:这些方法都不错。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在你喜欢的颜色下面作记录。

(四)教学效果测评

生活中的统计。师:统计的作用很大,生活中常常用到。例如,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里每个月都要交水费、电费等,那么就要统计电的度数,水的吨数。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还要统计哪些数据?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统计表,让学生合作完成。

十、课后小结:

第三单元统计教学反思(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篇五

一、教学内容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是第四次学习“统计”的内容,如图:

一下:第九单元p93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二上:第七单元p94以一当二的统计图

二下:第八单元p106复式统计表

以一当多的统计图

三下:第三单元p38简单的数据分析

求平均数

本单元学习的“统计”分为两小节,具体内容结构如下:

二、教材编写特点及重难点

1、简单的数据分析。

关于“统计”,学生已经认识了1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位甚至更多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本单元将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一种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体现统计图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关于“统计”,教师们也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来分析教材、组织教学活动,本人就提几个建议:

(1)、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学习。

(2)、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条形统计图。

如纵向条形统计图、横向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以一当多及本单元学习的内容等。

(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统计图表在生活中的作用。(预测)

2、平均数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它是一个应用最普遍的表示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它的本质是以有限的样本来推断总体情况。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值,它不能代表个体,如例[1]里小红收集了14个矿泉水瓶,小兰收集了12个矿泉水瓶,小亮收集了11个矿泉水瓶,小明收集了15个矿泉水瓶,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这里的“13”就是一个平均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但并不表示每个个体刚好都是收集了13个瓶子。同时平均数不超过这组数据里的最大值,也不会小于这组数据里的最小值。

教学时的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但由于其不是一个“真实”的值,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如让学生讨论:小明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小刚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3厘米,能判断小明比小刚高吗?讨论过程中可以请两组同学,每组三位量出身高,再计算出平均数并比一比,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白小明班的135厘米只反应了小明班的总体情况,而不是小明的身高情况,小刚班的133厘米也是反应了小刚班的总体情况,因此在只知道平均身高的前提下,小明和小刚谁高是无法正确判断的。能比的,是两班学生身高的总体情况。

(2)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已经知道利用统计的结果来对事物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本单元的教学也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如教室里的日光灯质量是否合格,能工作多少时间等,工人不可能把全部的灯管都拿来做实验,于是从里面抽出一小部分通过实验产生数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能对全部的日光灯质量作出评价,这就是统计上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1、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四、课时划分

本单元可以划分为4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例[1]、练习十第1题[p38]

第二课时:例[2]、练习十第2---4题[p39]

第三课时:例[1]、例[2]、练习十一[p42、43]

第四课时:练习十一[44、45p]

(教学时也可以把例[1]与例[2]合为第一课时,在第二课时进行巩固练习。)

第一课时

1、教学内容:横向条形统计图例[1]、练习十第1题[p38]

2、教材建议及重难点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横向条形统计图”,教材展示了矿泉水一周的销售情况,和根据销售情况绘成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教学时应该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如对品牌的分类、对数量的计数等;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后,让学生对形成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还可以根据数据进行预测和计划调整。

横向统计图与纵向统计图的绘制是同样的原理,对学生而言并不会存在困难,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创造。从统计的意义上来说,学生在学会纵向统计图后还要让学生学会横向统计图,其实际意义并不大,横向统计图能体现的纵向统计图都能体现,因此,它的应用要考虑生活的实际需要。如在作统计图时,在页面上绘一个长方形的图比较美观,我们就可以选择横向统计图。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数据。

4、教学建议

横向条形统计图与纵向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是相同的,没有很大的必要再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探索、创造横向条形统计图,因此教学时可以直接呈现横向条形统计图,把重点放在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预测能力,以及横向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上。

第二课时

1、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例[2]、练习十第2---4题[p39]

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例[2]展示的统计图有别于学生的已有知识。以前学习的统计图中每一格都表示相同的量,而本课中统计图中的起始格也就是第一格表示的量与其他格表示的量不同。如图,身高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137,体重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28,其他格都表示1,为什么要在统计图中这样表示呢?教学时可以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其中的奥妙,从而认识这种“锯齿形”的统计图;教学时也可以创设另一种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在某些情况下已有知识无法很好的解决目前的问题,于是探求新的、更好的解决方法。如例[2]的数据:

姓名李明王芳赵兰刘玉李琴

身高/厘米141138139143142

体重/千克3533324036

让学生把它绘制成统计图,按已有知识学生会采用“以一当多”的办法,如图。在这种情况下,数据间的“差异量”并不明显,不符合统计图“简洁”、“明了”的特点,怎么办呢?这时可以让学生继续探索或教师帮助,发现“锯齿形”统计图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理解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的不一致。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学会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教学设计建议

(一)收集信息

通过测量得到学生的身高数据、体重数据,如下表:

姓名李明王芳赵兰刘玉李琴

身高/厘米141138139143142

体重/千克3533324036

(二)探索新知

1、根据这组学生的身高情况,制作身高情统计图。

2、讨论,探索新方法。

学生在交流探究时教师可以适当点拔:两种统计图可否取长补短,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学生可能会想到统计图的下面部分以一当十,上面部分一格表示1等。

3、统一方法,学习新知

可以把下面部分以一当多的部分全合并到一个格子里,由于这个格子与其它格表示的数不一样,就用“锯齿”的形状来表示。请学生画一画。

4、小结

说一说新统计图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根据这组学生的体重情况,制作体重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了解关于这组学生体重的信息。

(四)总结

第三课时

1、教学内容:平均数[p42、43]

2、教材分析、建议及重难点

本课例[1]展示了四位小朋友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可以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或通过借助平均分的意义再计算得出平均数,着重教学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是一个虚拟值,它反应的是整组数据的情况,并非与个体完全相同。

例[2]通过两个球队“欢乐队”和“开心队”比平均身高,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3、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平均数不是一个实际的数。

(2)让学生知道平均数是有一定范围的,培养学生的估计、猜想意识,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

(3)使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求总数再平均分。

(4)体现总体与样本的关系。

4、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情境导入,体验产生背景

出示跳绳比赛的两组同学的成绩,思考:哪一个组的成绩好呢?

姓名abcd

成绩(个)93959086

姓名efg

成绩(个)949191

学生回答,争论,形成两种对立的观点,在众多的方法对比、优化中引出平均数的教学。

(二)展开教学,自主探索新知

1、师生互动,理解含义

(1)平均数在生活中很有一些用处,你还能举一些例子吗?

(2)同学们的身高不一样,谁能说一说我们班同学大概有多高?

2、动手操作,探求方法

(2)先动手活动,再互相说说方法。

(3)汇报、交流活动情况。

移一移的方法。

(4)归纳小结:“移多补少”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几个不相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变得同样多,同样多的那个数就是原来这几个数平均数。如2、7、3的平均数是4,实际上原来每排小正方体都不是4个,因此平均数并不表示实际每份的数量。

(5)计算方法的探究

除了移多补少还有什么办法?谁在没移前就知道平均数了?

(三)内化认识,学会应用

1、比较方法,优化计算。

课本例[2],哪个队的身高高一些呢?

请你选择最喜欢的方法(引导: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实践检验,合情推理。

(练习)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第四课时

1、教学内容:练习十一[p44、45]

2、教材分析

第3题是让学生记录小组内同学的跳远成绩,再算出小组的平均成绩。可以在组内比较谁跳得远,也可以组与组之间比较哪组的成绩比较好。

第4题是两种饼干的销售量统计图,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两个统计图,得到相应饼干的信息,再根据信息进行分析、预测。

第5题是王叔叔三天的行走路线及每天的路程,计算平均每天行多少路程。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4、教学建议

练习十一第3题应该在课前了解成绩或让学生自己得到成绩,在课中直接呈现;第4题需要向学生解释“第一季度”是指一月、二月和三月这三个月,对其中的第2个问题:“分析一下乙种饼干的销售量越来越大的原因。”“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本人认为没有必要在这种问题上纠缠,销售量越来越大是根据现实数据经过数学统计所显示的结果,至于原因,不是数学课堂上能解决的。

相关范文推荐
  • 09-19 医学科研合作协议书 研究中心签订合同实用(实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 09-19 医院信访工作汇报 医院工作计划(模板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
  • 09-19 英语教研组期末工作总结(优质8篇)
    围绕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性总结,总结某一方面的成绩、经验。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
  • 09-19 房租转售合同 房租出租合同(汇总10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合同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合同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
  • 09-19 最新基层员工事迹材料(优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
  • 09-19 最新检测所工作计划(实用10篇)
    计划是一种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有条理的行动方案。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将时间、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任务,并设定合理的限制。这样,我们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以
  • 09-19 律师事务所职员年度述职报告(汇总5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
  • 09-19 2023年注塑车间班长年终工作总结(模板5篇)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
  • 09-19 最新工作以及工作计划(模板7篇)
    计划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工作以
  • 09-19 最新草皮购销协议 简洁的购销合同(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