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计划>2023年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优质5篇)

2023年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优质5篇)

时间:2023-09-19 10:07:56 作者:念青松2023年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优质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一

同桌互相说说口算过程,然后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填上答案。

教学方法授课

教学准备答题纸。

激趣

导入

(导)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个性化修改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

自主

学习

(学)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

学生独立完成,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和第5题。课本第67页第6题。

合作

探究

(议)巡查巡视课本第67页第8题。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评价

释疑

(示)选取典型作业进行点评上交作业

总结

提升

(升)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参见学生课本相应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榆中县来紫堡学区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一年级 科 目:数学(下册) 教 研 组 长 签 名:

周 次授 课 日 期主备人韦鸿军共享人

教 学

课 时第五课时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

理解个位与个位相加以及进位的进位的`道理。

教学方法授课

教学准备答题纸。

同桌互相说说口算过程,然后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填上答案。

教学方法授课

教学准备答题纸。

激趣

导入

(导)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个性化修改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

自主

学习

(学)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

学生独立完成,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和第5题。课本第67页第6题。

合作

探究

(议)巡查巡视课本第67页第8题。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评价

释疑

(示)选取典型作业进行点评上交作业

总结

提升

(升)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参见学生课本相应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榆中县来紫堡学区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一年级 科 目:数学(下册) 教 研 组 长 签 名:

周 次授 课 日 期主备人韦鸿军共享人

教 学

课 时第五课时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

理解个位与个位相加以及进位的进位的道理。

教学方法授课

教学准备答题纸。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二

本组教材是以“汉字家园”为主题编排教学内容的。本单元选择了五篇识字《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通过这一组识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识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在具体语境中,了解象形字的特点,学习用归类法识记汉字。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一”和“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和10个笔画。

2、学习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象形字识字、看图识字、对对子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初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3、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对韵歌》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读书和写字的习惯。

5、学会清晰表达,爱护自己,尊敬别人,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对交流有兴趣,感受交流的快乐。

6、学会用较慢的速度朗读、背诵课文。

7、了解课外阅读的途径,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和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教学重点

1、会写17个字和10个笔画,认识40个生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读书和写字的习惯。

3、了解汉字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4、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对韵歌》

5、背诵《咏鹅》

教学难点

1、会写17个字和10个笔画,认识40个生字。

2、了解汉字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读书和写字的习惯

4、了解课外阅读的途径,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和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教材联系

通过这一组识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识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在具体语境中,了解象形字的特点,学习用归类法识记汉字。

教学措施

1、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教学多媒体,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在发现中学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识字教学时,可以设计多种活动,如,字词游戏、阅读竞赛活动等,使儿童通过与汉字反复见面,逐步从本课会认,过渡到在其他语言环境也能认识。

3、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鼓励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依托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如,认姓氏字,认各种标牌上的字,从电视、广播中认字,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使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使学生形成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并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认的字。

教学设想

1、准确把握识字要求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个个清。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不一定要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要认识到,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增加学生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相信所有学生最终都会成功地完成识字任务。

3、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知与旧知的联系,恰当运用识字方法。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尽相同,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尽快地认识汉字。如,可以让学生交流这些字你认识哪些,是怎么认识的?不认识的字该怎么记?要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生字。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三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比如,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所以,教材在这里让学生估、测、议,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另外,这一单元中经常出现的课堂、操场、校园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环境,很容易打开学生的话题。

本单元的内容是“测量”,无论是分开的“测”或“量”,还是连在一起的“测量”,都预示着强烈的活动性,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活动的教学不能称其为测量的教学。基于这种考虑,教材的编排中安排了许多活动,可以说本单元的内容是以活动展开的,其目的就是为教师安排学生的活动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认识中测量课本,分米的认识中的测量书桌,以及通过具体的活动感受1千米等等。

无论是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还是质量单位吨,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教材在编排时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许多内容的编排中,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比如,在吨的认识中,创设动物过桥的情境,提出的问题是“能同时过桥吗?”,将“限重1吨”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以确定情境的主题。

生活中,在测量长度或质量时,有时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确的结果,即使需要精确的结果,也要先做一个恰当的判断,以确定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从这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难点:

1、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

2、1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

突破方法: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如,公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3、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

4、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本单元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左右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估计、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直尺、一元硬币、大头针、铅笔芯、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两条同样长的垂直相交的线段

让学生猜一猜:图中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确定吗?(学生:用尺量)

2、师:老师这儿有两把尺,你量量看。

师:量得准吗?你有没有什么好建议?(学生:用我们自己的尺量)

(依据新课程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来设计这一环节。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自然地提出了细化测量单位的要求。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3、师:请你把自己的尺拿上来量一量,是()厘米带()小格。

指名到前面量,并报出测量结果:都是9厘米带3小格

师阐述:原来两条线段一样长。这说明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还要动手量一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知1毫米

师:看来同学们的尺作用真大。观察自己的直尺,它和老师的两把尺有什么不同?

全班讨论交流:老师的尺格子很大,而我们的尺有很多的小格子,能量得很准。

师:直尺上每1厘米之间都有很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板书:1毫米)指名到投影仪下找一找1毫米,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尺上也找一找。(全班交流:学生说出自己找到的1毫米)

师: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学生自由说1毫米的特点)

2、探索1厘米=10毫米

(2)请学生任意选直尺上的相邻的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一数有几毫米,可以用笔尖指着数。(学生自由数)

集体交流,根据交流发现规律。

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厘米中有10毫米)

课件出示:1厘米=10毫米

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告诉同桌。

3、找一找,画一画

师:你能在直尺上找到20毫米吗?指名到前面找一找

师:你还能在哪儿找到20毫米?

学生在尺上找出不同区域的20毫米,如4厘米到6厘米,8厘米到10厘米。

师:你能找到40毫米吗?指名上前找

师:很好!你能画一条40毫米的线段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画,其余同学观察画法

师:请同学们画一条33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画好后,互相检查,选几个画得比较规范的进行展览。

4、量一量,读一读

(1)课件出示回形针图片,

师:你能读出回形针的长是多少毫米吗?

生:27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27毫米的?

生:是2厘米带7小格

(2)课件出示铁钉图,

师:你能读出铁钉的长是多少毫米吗?

生:39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39毫米的?

生:是3厘米带9小格

师:你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40毫米少了1格就是39毫米

师:你的观察方法真独特,值得我们学习。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每条边的长度。集体交流,指名到前面量

2、估一估

师: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拇指宽多少毫米。

学生大胆估计后,指名到前面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接近。

3、两人合作测量信封中的物品(大头针、铅笔芯、一元硬币),并填写资料卡

(1)先估计每一个要测量的数据,并填在表中

(3)然后两人合作测量,完成数据表

估一估量一量

数学书的厚度()毫米()毫米

大头针的长度()毫米()毫米

铅笔芯的长度()毫米()毫米

一元硬币的厚度()毫米()毫米

集体交流后,提问:一元硬币的厚度你是怎么量的?(学生到投影仪下汇报测量方法并演示)

4、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题目:

(1)小鸣的身高是12米。

(2)豆豆的铅笔长16毫米。

(3)毛毛一下子能跳14厘米。

(4)欢欢的牙刷长15分米。

(5)匆匆数学本上的日期格长4厘米。

(6)我们的新教学大楼高11分米。

指名口答,改正题目中不恰当的长度单位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哪些收获,你能在生活中应用这些本领吗?

2、测量生活中的小物体并以毫米为单位记录下数据。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四

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主要通过六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圆的认识(一)、圆的认识(二)、欣赏与设计、圆的周长、圆周率的历史、圆的面积。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6、结合阅读圆周率发展历史的资料,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重点:理解圆的特征;在解释现象中体会圆的本质特征;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旋转对称的意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理解圆的特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理解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对圆的特征和圆的对称性的认识。

2、开展测量活动,探索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经历探索圆周率并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4、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内容课时数

圆的认识(一)3

圆的认识(二)

欣赏与设计

圆的周长2

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

圆的面积2

练习一1

机动

圆的周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1——12页“圆的周长”。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的周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阿凡提的故事。国王多次受到阿凡提的捉弄,非常恼火。有一天,他又想出了一个新招,想为难阿凡提。国王从全国精选出了一头身强力壮的小花驴要和阿凡提的小黑驴赛跑,并且规定小花驴沿着圆形路线跑,小黑驴沿着正方形路线跑。(课件出示小花驴和小黑驴赛跑)

50米

师:同学们看,比赛开始了——紧张的比赛结束了。今天的比赛谁获胜了?

生:国王的小花驴获得了胜利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他们的小毛驴跑的路程不是一样长。

师:那到底他们的路程是不是一样长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判断一下呢?

生:量一量就知道了,

师:谁能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生: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

师:有的同学反映可真快,对!这就是圆的周长,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得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发现测量圆的周长的不同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的圆拿出来,那“圆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同桌互相比画一下。

师:好,想一想圆的周长怎样测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师:把你的好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上台交流测量的方法)

生:我们的方法是用线绕圆一周,然后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生:我们小组觉得直接用米尺绕圆一周就可以读出圆的周长。

生:我们把圆沿着尺子滚动一周,这一周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

生:我们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我们是用线量出圆周长的一半在乘以2,就可以求出圆的周长。

师板:线绕、滚动、拉直化曲为直

(2)探究发现圆周率和圆的计算公式

生:不行,圆太大了,测量不出来!

生:有些圆的周长没办法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来

师:那咱们能找到一种更简便、更科学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关系,直径越长圆越大,所以周长也就越大,

师:有道理!那大家来猜一猜,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生:周长是直径的2倍,生:他们一样长,生:我觉得这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4倍)(3。5倍)

师:大家猜得可真起劲呀!那到底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怎么才能知道?

生:动手量一量,算一算,

汇报员。2、记录员要及时地把测量员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3、可以用科学计算器帮忙算一算周长和直径的商。

3、可以用科学计算器帮忙算一算周长和直径的商。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五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

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街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

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2、算法多样化。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全球电信吏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重、难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单元课时安排:共约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相关范文推荐
  • 09-19 2023年社区健康码工作计划(精选9篇)
    计划是一种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工具,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的工具。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计划的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
  • 09-19 小班钻泥巴教学反思 小班教学反思(实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 09-19 仓库改造项目 仓库工作计划(汇总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
  • 09-19 幼儿园音乐欣赏赛马教案反思(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 09-19 林业产业发展工作计划方案 乳制品产业发展工作计划(优秀6篇)
    方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
  • 09-19 最新工地总包劳务意思 建筑工地工程合同(优质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
  • 09-19 最新民房加工生产违法界定 房屋装修合同(模板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
  • 09-19 最新钢板厂内勤工作计划和目标 内勤工作计划(模板7篇)
    计划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
  • 09-19 2023年租赁人家车位合同(通用5篇)
    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们越发重视合同,关于合同的利益纠纷越来越多,在达成意见一致时,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合同书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
  • 09-19 最新室内设计述职报告(实用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