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优秀5篇)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优秀5篇)

时间:2023-09-18 00:35:44 作者:雅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优秀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一

今天上午,我在五(10)班教室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许多数学老师进行了观摩,课后也及时给予了评价。通过教学和评课这两个环节,我的感受颇深。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教学中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接着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结合大家的意见,我这节课比较突出的优点有:

(一)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进行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结论,然后再运用次结论进行单位换算。这种教学设计就是在想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且使教学环节看起来层次清晰,环环相扣。

(二)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习,以及最后的开放式应用题,我都能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自己观察,自己验证,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教学设计有新意,课堂总结有特色。因为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主要就是一个推理过程和一个运用过程,如果不设计一点创意性的玩意儿,学生很容易疲倦。所以,我懂了点脑筋,课前复习时安排了学生分类的活动,中途练习时让学生背向黑板进行问答,最后的课堂总结,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表演了一段快板,让学生兴奋了几次,以致这节课不那么枯燥。

当然,“看花容易绣花难”,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一)教师口语过多,无效问题多,占据了不少教学时间。邓丽萍老师对我的课观察显示,我喜欢重复问全班学生“对不对?”、“同意吗?”,这是我平时上课的教学习惯所致,说明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不够精炼,有待改进。

(二)给予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时间不够长,而且没有有效地反馈。课堂上确实有很多次让学生讨论的机会,但是时间稍短,感觉有些走过场。应该多给点时间学生们充分的讨论、探究。

(三)板书结论口语化,不严谨。学生课堂上反馈“大单位化小单位要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进率”,虽然在口头上我提到了大单位就是高级单位,小单位就是低级单位,可是板书时仍写成学生的反馈,我以为尊重了学生,实际上忽略了作为数学教师的严谨、科学性。

透过现象看本质,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二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后的最大收获是:我认识到教会方法比知识重要。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接受也较快。我采取了提出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更加形象直观地清楚推理,也为了兼顾学困生的学习,我采用了放映幻灯片让学生从抽象的想象到直观的观察彻底明白推理,并鼓励学生讲出思考过程。

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了课前认真预习,为了预防部分学生对学过知识的遗忘,我在导学案中的第一步复习与生成设计了与本节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课堂订正答案时发现学生都已掌握。接下来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导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并通过学生的思考、研究去探索发现新知。这也有力地说明了设计导学案应该做到为新课知识作铺垫的合理性。还通过猜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的检测训练紧密结合新知。

感悟反思

1、学生讲解算理生硬、不自然,有待于进一步课后强化训练。

2、单位的统一,让学生自觉养成习惯。

3、平方、立方加强区别,不要让学生形成一种刚学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受惯性思维的影响,急于求成出现错误。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三

一、复习旧知,引出研究问题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我们是怎样得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个结论的?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推导过程。

3.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学生独立思考: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2.小组交流

4.得出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5.类推: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6.巩固练习(略)

三、实际应用

1.出示教材中的例题

2.学生独立解答。

3.组织学生交流。

四、总结全课

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他们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呢?学生看书,填表。

反思:

1.目标让学生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每个教师都认同的一个理念,但是怎样将这样一个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呢?不妨从“目标让学生提出”做起。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前两个知识的学习经验,在面对体积单位时是有能力提出学习目标的。教师要给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的机会,这样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别人(教师)让我解决的问题相比,学生自然倾向于前者。

2.方法让学生探究

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在做单位之间的化聚练习时出错,埋怨学生不细心。冷静的思考一下,学生做错题的原因真的都是不细心吗?有多少学生在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有多少学生记混单位之间的进率而闹出笑话。造成学生会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忽略了授给学生“渔”,而只授给学生“鱼”,学生收获的“鱼”多了,改用的时候就分不清该取哪条“鱼”了。

就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学设计如下:

1.借助一条线段是学生明确要表示长短要用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他们之间的进率。

3.继续演示课件,由面过渡到体,问学生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教师板书常用的体积单位后问学生:接下来,你们认为我们该研究点什么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主人翁的意识。

4.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5.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汇报。此环节教师要放慢教学节奏,结合学生的汇报及时适时地点拨指导,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尤其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评价。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之所以是1000,而不是100,是因为正方体的长宽高都是10厘米(分米),在10×10的基础上,又乘了一个10。学生头脑中一旦有了由一条1分米(10厘米)的线段到一个边长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再到一个棱长1分米(10厘米)的正方体的清晰、完整的过程,学生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知识。

6.演示课件后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刚才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内化的时间。

7.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8.巩固练习:体积单位间进率的专项练习。

9.引导学生探究不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之后进行专项练习。

10、综合练习,可以融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篇四

本节课教学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课始,我出示了一个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学生受上节课的影响,很快想到了切分成一个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再数数。就可以得出了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首先出示书本例题,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让学生无法在视觉上比较体积大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办法解决,学生求知欲很高,想到了很多方法。在通过动手操作,摆摆、算算,让学生自己探索,验证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把求长方体的体积很自然地引入了求小正方体的个数,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最后借助小组合作交流,经过归纳、推理,揭示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其次,我又请学生先说出你是怎么数的?先数第一层的个数,再乘层数(相当于高),第一层也就是看看有几行(相当于宽),每行有几个(相当于长),这是全班学生用的最多的方法。紧接着让学生摆,记录.再讨论交流发现出了体积公式。虽然这里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以至于后面学生巩固公式解决问题的时间很少,但我个人认为还是值得的。学生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公式”,更多的是思维得到了训练,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最后,掌握了公式,就要能够实践运用。让学生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更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掌握了长方体体积公式后,出示魔方,让学生尝试解决它的体积,通过动手量、算,自然地迁移和转化到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得自主,学得快乐,并学有所获。不但能做到较好的掌握课本知识,还能做到灵活的运用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新知,既训练了思维又培养了能力。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五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我们是怎样得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个结论的?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推导过程。

3.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1.学生独立思考: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2.小组交流

4.得出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5.类推: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6.巩固练习(略)

1.出示教材中的例题

2.学生独立解答。

3.组织学生交流。

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他们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呢?学生看书,填表。

1.目标让学生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每个教师都认同的一个理念,但是怎样将这样一个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呢?不妨从目标让学生提出做起。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前两个知识的学习经验,在面对体积单位时是有能力提出学习目标的。教师要给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的机会,这样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别人(教师)让我解决的问题相比,学生自然倾向于前者。

2.方法让学生探究

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在做单位之间的化聚练习时出错,埋怨学生不细心。冷静的思考一下,学生做错题的原因真的都是不细心吗?有多少学生在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有多少学生记混单位之间的进率而闹出笑话。造成学生会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忽略了授给学生渔,而只授给学生鱼,学生收获的鱼多了,改用的时候就分不清该取哪条鱼了。

就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学设计如下:

1.借助一条线段是学生明确要表示长短要用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他们之间的进率。

3.继续演示课件,由面过渡到体,问学生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教师板书常用的体积单位后问学生:接下来,你们认为我们该研究点什么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主人翁的意识。

4.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5.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汇报。此环节教师要放慢教学节奏,结合学生的汇报及时适时地点拨指导,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尤其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评价。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之所以是1000,而不是100,是因为正方体的长宽高都是10厘米(分米),在1010的基础上,又乘了一个10。学生头脑中一旦有了由一条1分米(10厘米)的线段到一个边长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再到一个棱长1分米(10厘米)的正方体的清晰、完整的过程,学生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知识。

6.演示课件后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刚才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内化的时间。

7.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8.巩固练习:体积单位间进率的专项练习。

9.引导学生探究不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之后进行专项练习。

10、综合练习,可以融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相关范文推荐
  • 09-18 2023年大学生诚信教育班会 小学诚信教育班会教案(精选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
  • 09-18 读书演讲比赛活动 班会演讲稿(优质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
  • 09-18 2023年团员心得感想 团员培训心得体会(精选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
  • 09-18 2023年我爱我班班会活动设计方案(大全7篇)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方案都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目标。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
  • 09-18 最新学生课堂坐姿口诀 大学生班会教案(实用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 09-18 三年级母亲节班会教案(大全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
  • 09-18 最新老山战役心得体会 个人心得体会(优秀8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
  • 09-18 2023年大学安全教育班会活动总结(优质10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 09-18 瑞幸咖啡心得 在瑞幸上班的心得体会(优秀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
  • 09-18 2023年敬老爱老的心得体会 看到榕树的心得体会(大全10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