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苏州考察报告总结(精选5篇)

苏州考察报告总结(精选5篇)

时间:2023-09-10 08:16:06 作者:文锋苏州考察报告总结(精选5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州考察报告总结篇一

11月2日至5日,我非常有幸参加了镇政府组织前往苏州、杭州等地的新农村建设参观学习。此次考察活动由镇委委员带队,重点参观考察了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和巴城镇绰墩山村,并得到了昆山市农业局有关领导大力支持和全程陪同。这次随团考察使我收获颇多、见识大增,也给我在思想上、工作中带来了不少启发。

身临其境,走近金华和绰墩山

踏入张浦镇金华村,顿觉空气新鲜、绿树成萌,真不愧于是一个“村在树中,树在村中”的生态优美新农村。特别是该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模式令人印象深刻,集中了行政管理、日常便民、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社会安全、党建活动于一体,即节约成本又方便群众,同时环境优美,使工作人员和村民都处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金华村面积虽仅有3.4平方公里,但人口总数却有3591人,各村民就业涉及农业养殖、商贸加工和餐饮服务等行业,村内交通便利,人人安居乐业。

为主题,各项硬件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以餐饮为主的旅游服务业经济更是蒸蒸日上,同时以阳澄湖特色水产业引导村民发展种养殖业。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村民自治模范村、昆山市农村综合整治先进单位、昆山市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辨色识香,解读金华和绰墩山

金华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拆除、整治、改造”为抓手,以“硬化、美化、绿化、亮化”为目标,制定总体规划,按要求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努力实现产业富民,为构建和谐村庄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该村主要干部还向我们介绍了发展规划,描述了2012年村里的“软、硬”指标,软指标是从精神生活、文化教育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全面提高村民素质,向城市化发展;硬指标即村集体收入将超1500万元,村民纯收入将达到25000元左右。现在村里的物业水平达到67.5%,两年后我们将实现100%,实现家家有物业、家家有股份、家家有分红。 绰墩山村党委则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为第一导向,立足本村实际,建设“渔家灯火”市场,形成特种水产养殖、餐饮、加工、销售产业链,为村民创业致富提供发展平台。同时围绕阳澄湖水产品做足文章,形成了特色鲜明、惠及村民的水产品产业链,建设富有特色的自然水果园林区、有机蔬菜园区、生态养殖园等系列高效种养业,并形成产业链,为构建和谐村庄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

学以致用,参观考察后的启示

纵横对比两个村庄的发展模式,即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共同点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同点则是各有侧重,完全因地制宜发展村里的相关产业。从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来看,这两个村其实还不如我镇的任何一个社区的综合实力强,但从他们因地制宜新农村建设中,仍给了我不少启示。

一、坚持学习,增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从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上更上一层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己分管的农业范围内扎实工作,尽力做出成绩。

二、定位自己,始终贯彻上级的正确领导。首先要做好村干部的角色特点,正确评判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更要防范目空一切。同时常怀敬畏之心,群众相信我,就要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让自己所作所为对得起乡亲。

三、积极创新,改变工作方式和方法。时代在变化,人们的要求也在变。不断创新,力求工作有实效是农村干部应具备的素质。我们参观的两个村庄领导干部就是积极利用生态优势的创新发展理念取得了相应的成绩。

四、具体工作中,积极改善人居环境,从生态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整洁、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下功夫,积极借鉴他们的优秀做法,进一步配合做好我社区、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苏州考察报告总结篇二

此次随市团到苏州、昆山、张家港学习考察,所看到的是三地超常规的高速发展态势,所学到的是三地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的经验做法,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大的震动。

苏州、昆山、张家港三地在城市规划、环境建设、产业聚集和节约利用土地上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1、强抓规划先导,提供可持续发展保障。规划是龙头,科学规划是区域经济开发与发展的核心。苏州、昆山、张家港三地都在不同层次、各有所长地精心打造大港口、大工业、大城市的城市品牌,充分考虑各自的城域特色,以长远发展与短期产出相结合,科学合理地规划功能分区。张家港以沿江优势,实施沿江产业带;昆山以临沪优势,实施临沪产业带。苏州工业园区更是依托金鸡湖,与千年古城苏州相映辉,形成园林化园区。

2、强抓环境建设,营造招商引资良好氛围。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商投资发展的根本。三地都树立“高效、廉洁、快速、诚信”的`服务理念和“亲商、安商、富商”的意识,树立服务第一的观念,对重点项目做到专人负责,重点服务。苏州工业园区倡导“办事高效,信守承诺,不讲不好办,只讲怎么办”,以人性化服务、契约型服务等举措吸引外商投资,仅20xx年新增注册外资就达4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实现208亿美元。张家港开发区新批外资企业55家,注册外资2.6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8000多万美元。

3、强抓产业聚集,构筑特色产业发展坚实平台。产业集聚是开发区发展的关键。苏州、昆山、张家港开发区都注重建立一个同国别、同地区投资者的“群落”,发挥示范和集聚作用,形成了外资企业规模大、发展后劲足、市场竞争力强的特点。如昆山开发区利用临沪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通过“以台引台”、“以小引大”、“以大带小”等招商方式引进项目,引进了丰田、六和、k等汽车部件制造企业,大力发展特种车辆的整车制造和零部件配套,完善汽车产业链。建成了世界500强企业介入的高附加值、高出口、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框架。通过产业链招商,目前昆山开发区共引进外资项目1000余个,总投资100多亿美元。仅20xx年实际到位外资5.1亿美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占昆山市70左右。

4、强抓土地集约利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地都充分认识土地资源要素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统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如苏州工业园区努力在提高引进项目质量、单位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上下功夫,不断向质量要效益、向空间要资源,开创了“轻淤、沉水、取土、扩地”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避免挖废耕地1.5万亩;昆山开发区严格土地管理,实行定性定量供地,对已批的项目用地进行全面清理,凡投资强度低于市政府标准的要动员缩地,批而不用的要依法退地。优化项目用地结构,充分利用零星土地,推广建造多层厂房,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通过这次考察和对比,我深感差距明显,如不能加快发展步伐,赶超先进,差距只能越拉越大。而认真分析形势,我们现在最根本的差距在思想观念上,最突出的差距在精神状态上,最关键的差距在抓关键机遇上。只有缩短这些发人深省的思想差距,才能真正缩短现实发展中产业聚集、经济总量上的差距。因此,必须痛下决心,以苏州、昆山、张家港三地开发区为学赶目标,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大扩容、大提升、大建设、大整合”为重点内容,加快高新区建设。

高新区要认真做好以下四点工作:

首先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敢字当头”,做到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创新、敢于争先、敢为人先。我们要以全新的思想观念指导发展建设的实践,破除陈旧观念,打破条条框框,振奋精神,上下同心,营造一种干部群众精神振、人心齐、干劲足的良好氛围。全区上下凝心聚力,以放远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推动高新区发展。

其次是要高起点做好城市规划。三地在规划上肯动脑筋,肯下功夫,肯花重金,请行家里手来规划,甚至向国内一流规划院及国际招标,确保了规划高标准、不走形、不留遗憾,最大限度地保持每一块土地的功能作用。我们要以建设城市副中心,再造一个新城为目标,聘请国外一流公司大气魄、大手笔规划总图,要将生态绿色、文化精髓、科技基因通盘规划进新区建设,努力建成引导全市科技、文化、生活、休闲等时代潮流的新景区。

第三是加快高新区产业集聚。三地都能审时度势,认真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走向,抢抓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我们要以才智港建设为契机,培育产业龙头项目,发挥“投资者群落”的辐射带动作用,招引产业上下游配套项目。要依托一批龙头项目,实施产业链招商,促进高新技术快速集聚,形成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关联度广,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型企业群,从而推动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

第四是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我们要学习苏州、昆山、张家港提高土地开发质量,走集约式发展之路。一方面提高项目用地门槛。提高进区项目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对总投资小于1000万元的项目,分类布局、集中供地。另一方面全面梳理起步区项目用地。对不符合土地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和投入产出等具体评价指标的项目一律压缩用地。对不能按期开工建设的项目,一律清退。同时,还要积极发展楼宇经济,倡导建造多层厂房和高层建筑,支持项目向空间发展,提高容积率,闯出一条节约、高效的用地之路。

总之,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受益匪浅。高新区要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力争在全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中起到领跑作用,还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形势逼人,不发展就是落后,慢发展也是落后,为此,我们必须冲破一切思想禁锢,打破一切条条框框,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敢走别人不敢走的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新的出路,才能开创高新区新的未来!

苏州考察报告总结篇三

重庆市开县乡镇领导干部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根据《开县大规模干部培训计划》和县委安排,9月20日至30日,在苏州市委党校举办了1期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全县43名党委书记和2名乡长参加了学习考察。采取课堂教学与讨论交流、经验介绍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等方式,对苏州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开发、党的建设等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学习考察。现侧重于苏州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经济发展概况

(一)苏州基本概况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傍无锡,北依长江。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古城区14.2平方公里。全市平原占54.8%,水面占42.5%,丘陵占3%,平均海拔4米左右。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京杭运河贯通南北,望虞河、娄江、太浦河等连接东西,太湖、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镶嵌其间。

苏州市经过地市合并、撤市建区、区区合并等区划调整后,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全市现辖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虎丘区)7个区和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121个镇。末,全市总人口为583.8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7‰,市区人口212.40万人,比上年增加3.33万人。苏州人口以汉族为主,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9.9%,还有回、蒙、维吾尔、满、苗等51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1%。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委市府确立了“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乡镇企业两大优势,培育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才、产业、环境等新优势已见端倪。,苏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亿大关,达到20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570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4300美元。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5.3:56.7:38.0调整为4.5:58.1:37.4。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90.82亿元,增长38.1%(同口径增长2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7.03亿元,增长58.2%。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7年持续上升,达到14.0%,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目前,苏州正在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各类人才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逐步迈向“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基本现代化地区。

(二)苏州经济发展的特点

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长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最具实力和活力的都市连绵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苏州处于该区域中部,背靠“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并接受其辐射和带动,经济正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其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鲜明特点:

1、经济跳跃式、超常规发展,经济总量几上台阶。改革开放前,苏州经济总量仅为32亿元,所有财富积累只有6亿元,人均年收入634元左右,人均工资500多元,苏州经济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从下图可见,苏州经济发展每年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比1995年增加637.5亿元,5年总量增长了70%;比增加219.6亿元,增幅超过14%,6年时间翻了一番;更是高速增长,总量达到2080亿元。

2、外向型经济占主体地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苏州经济外向度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贸,出口依存度达80%左右。实现进出口总额363.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8%。其中出口总额185.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5%,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3.7%。今年上半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达125亿美元。二是外资。新增合同外资100.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1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6%和59.3%。外商独资、增资项目明显增多,新批合同外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571项,增超资千万美元的项目83项,两项合计合同外资78.62亿美元,占全市新增合同外资总额的78.7%。至去年末,全市累计注册外资323.69亿美元,世界500强中已有85家先后来苏州投资兴办了215个项目,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1.54亿美元,缴纳税收104.40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原口径)的38.5%。今年上半年注册外资达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超过上海居全国之首。三是外经。外经合作取得新进展。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8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7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0%和25.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7026人,其中当年新派劳务人员3127人。新办境外企业8家,其中新开业3家,累计兴办境外企业85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8家。

3、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发展形势喜人。苏州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源,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使民营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新增私营企业1.79万家,使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5.91万家,从业人员67.5万人,注册资金50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34.5%和91.8%;个体工商户5.92万户,使工商总户数达18.5万户,从业人员29万人,注册资金5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7.4%和35.8%。私营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入空前活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2%,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新批私营企业利用外资项目125个,合同外资9701万美元,出口额2.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私个经济贡献份额继续加大,上交税金52.96亿元,增长54.9%,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9.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每天新增私营企业70家,到8月份已新增14000多家,累计达7万家,注册资金762亿元。

4、经济发展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高,呈现块状经济特色。苏州产业按产业和地域划分,布局相对集中。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特别是it产业占苏州产业60%的份额,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世界的1/3。另外轻工、轻纺等主要集中分布在吴江市和太仓市(如太仓市璜泾镇号称中国化纤加弹第一镇,占全国市场18%),钢铁等重工业主要集中在张家港市。以张家港为例,该市创新思路,加快资源整合,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先后组建了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纺织工业园和机电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在沿江地区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电炉钢生产基地和优质线材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木材水运集散地。

同时,苏州市的产业配套化率比较高,it业、机电、纺织等产业零部件配套率达到80%以上,使企业不出苏州就能配购到所需要的各种零部件,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比如,笔记本电脑的零部件配套率高达90%。

5、城镇化水平较高,注重城乡联动协调发展。苏州市把城镇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农村非农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动农村消费、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平均每个小城镇建设资金达2亿元以上,使城镇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提升、功能逐步增强。城镇建设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由1979年的18个,至底发展到128个,面积由每个镇0.3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人口由平均每镇800人发展到4000人以上,有的小城镇已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左右的小城市;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公用事业日益完善,比如农民自来水普及率达92%;城镇带动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各俱特色的镇域经济,如旅游文化古镇——周庄、专业市场镇——盛泽、元和等镇,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市区“一体两翼”的格局基本形成,县级市城区功能不断提升,小城镇布局逐步优化,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二、苏州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大胆解放思想,崇尚理性治政,善于抢抓机遇求发展

综合考察苏州经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创新,追求理性治政,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

苏州,古代名称有句吴、吴、会稽、吴州、吴郡、平江等,隋置苏州,延称之今。苏州古城有2500多年的历史,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苏州都是人文汇萃,商贾云集。明清时期,苏州籍状元、进士数量名列江浙前茅,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向国家输送了80多位院士,人的文明程度和生活富裕度都居于全国前列。苏州人人性温和,文化平和,南北文化交流频繁(乾隆七下江南),具有兼容性,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精华。这种悠久的历史和温和的文化导致苏州人睿智、勤奋、诚信、开明开放的品格。正如此,苏州市委市府历届领导都能着眼于促进苏州的经济发展,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善于解放思想,敢于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总是能够找准中央政策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制定合适的施政纲领和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在大胆解放思想中抓住了三次重大发展机遇:

1、抓住了乡镇企业发展的机遇,使苏州的经济总量迅速翻倍。在改革开放初期至80年代末,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或者刚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轨,在那种条件下,商品短缺,企业生产什么就能卖什么。在其他地方还在等待观望中,苏州人率先抓住这一商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形成村村办厂、户户冒烟的景象。到1983年底,乡镇企业产值占苏州gdp的1/3,1987年底占苏州gdp的1/2,占据农村经济的主导地位,到90年代初占苏州gdp的2/3,几乎是每3年翻一番,使苏州经济总量迅速膨胀起来。

2、抓住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遇,使苏州的经济质量快速提高。在90年代,苏州人坚持以市场推动为主,以政府推动为辅,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鼓励企业增加出口,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和劳务合作,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使苏州的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中,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

3、抓住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机遇,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增加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苏州人认为,谁放弃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谁就会落后时代。因此,从本世纪初开始,苏州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再创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战略,大胆实施新举措,在探索中不断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活力十足的民营企业,使民营经济对财税的贡献份额逐年扩大。在这方面,璜泾镇大胆解放思想,敢想敢做敢闯,走在了苏州前列。璜泾镇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双带”活动,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签订合同,规定45岁以下的党员、干部和镇所有党委成员必须自己办企业,外地转回来的党员、干部也必须办企业,要求党委委员以上的干部必须有小轿车,提出“没有企业不是好党员,没有企业不是好干部,没有企业不能当干部”的口号,鼓励大胆投资,并认为储蓄越多,脑筋越死,就越要穷。这样,就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创办企业的局面,出现了嫁女不用洋房、汽车、存款作陪嫁,而用企业作陪嫁的新现象。同时,璜泾镇采取更直接的四项措施推进城镇化,促使农民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取消农民户口,全镇逐步消灭农民户口;二是取消宅基地,农民建房必须建到镇上,每年把10%的农民转移出来;三是取消农业税,由镇财政负担;四是实施劳保,农村男60岁、女55岁每月可领取240元养老金。这些措施的实施,迅速推进了城镇化,拉动了民间投资,使农民的储蓄由正变为零、由零变为负,极大地推进了民营经济发展,使璜泾镇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到1560家,资产达13亿,工业销售30亿,农民纯收入10000元以上。江苏省委对璜泾镇的做法采取“不制止、不争论、不干扰、不打击”的态度,允许璜泾镇大胆探索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二)加大改革力度,推进资本重组,积极培育规模工业企业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不可或缺的甚至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生产要素。任何地区要取得发展,都不可能离开资本,都不得不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重组,并以此培育规模工业企业。这是苏州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考察中了解到,苏州经济的原始积累始于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通过大办乡镇企业,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但在发展乡镇企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一是企业经济债务沉重。由于主要依靠政府推动,使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向银行大量借贷,向社会集资,最终使国家的钱变成企业投资,导致政企不分,债务沉重。二是环境污染严重。当时为推动企业发展,提出的口号是“只要金山银山,不要青山绿山”,这样导致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相当严重。沉重的债务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苏州经济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加大改革力度,进行资本重组,理清产权关系,消除企业债务,培育有规模上档次的工业企业。为此,苏州开始了大胆的企业改革。

1、实施企业改制。从90年代中期到,实施企业改制,将县市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纳入改制范畴,进行资本重组,采取股份制形式组建大型工业企业,培育了10家上市公司,将苏州的经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这种改制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最突出的就是国有资本仍然占多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一股独大的状况没有改变。

2、进行企业转制。从开始至今,实行第二次改革,苏州称为转制,即将国有资本全面退出竞争性行业,并成立了产权交易中心,对国有资产进行公开拍卖,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到,在竞争性行业,苏州将不再有一家国有控股企业。苏州在退出时机的把握上与内地也有很大差别,内地往往是在企业将“死”的时候,才匆忙为国有资产找退路,导致国有优质资产低价变现或隐性流失。而在苏州,国有资产往往是在企业越红火的时候越要退出,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国有资产全身而退,而且还可能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

3、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重点的新兴主导产业,努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强化企业管理,积极开拓市场,新兴主导产业加速发展,传统产业呈现恢复性增长,产销衔接较好,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5139.44亿元,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4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1%和22.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总产值145.5亿元,集体工业总产值181.3亿元,三资工业总产值1933.1亿元,私营工业总产值38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5.7%、31.2%和22.2%;轻工业产值1545亿元,重工业产值19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26.7%;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全市工业前50强大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337亿元,比上年提高32.5%;农村工业活力增强,实现销售收入1380亿元,利税总额101.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50%和22.4%。

(三)营造优良环境,创新招商方式,拓宽领域吸收和利用外资

苏州能够形成外向型经济格局,与其优良的发展环境、灵活的招商方式和经济发展的载体建设分不开。今年上半年,苏州引进外资已达78亿美元,引进内资383亿元。到目前为止,苏州累计引进外资超过300亿美元,占全国的1/20,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苏州人更深刻地懂得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充分地认识到环境的本质。因此,苏州营造发展环境,不是孤立地修修路、减减税等外科手术,而是作为一个体系来加以建设。这个体系由七个小环境构成:一是法制环境,通过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市民法制意识,引导企业合法、诚信经营;通过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一切投资创业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公平、公正司法,确保各类企业接受平等的法律服务。二是基础环境,凡是愿意来苏州投资创业者,都由当地政府做好前期基础工作,搞好“九通一平”,确保投资企业很快投产运行。三是政策环境,将政府的所有政策一律向全社会公开,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不搞“内外有别”。比如太仓市璜泾镇对内对外一律实行“办事零收费”制度。四是人文环境,加强职业培训,向企业提供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政府官员办事效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五是配套环境,政府围绕主导企业的产品链条,下力气培育配套企业,使苏州零部件配套率达80%以上,形成从零碎部件生产到产品组装、运输、销售等一条龙式的产业发展格局。六是服务环境,完善投资咨询公司、生产服务公司、售后服务公司等中介组织,为投资者提供从政策咨询到外汇兑换,从生产环节到售后服务环节等全方位服务。七是居住环境,按照外商的居住习惯,修建与外商国内居室一模一样的住房,让他们感觉就像住在国内一样,当地把它叫住“开发区中的开发区”,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留住外商。目前,有6000外国人在苏州生活或定居。

2、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建设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苏州始终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吸收外资、推动经济发展的载体,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其投资“洼地”的作用。至去年底,苏州已建成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1个省级开发区,130个乡镇也都有自己的工业开发区,这些开发区在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开发区新增合同外资652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7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5%和67.5%,占全苏州总额的64.9%和74.3%,累计开发面积201.11平方公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0.76亿元,批准进区三资企业4317个。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全区实现财政收入32.6亿元,进出口总额58.52亿美元,其中出口25.57亿美元。目前,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和昆山开发区三个园区的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分别已占全市总量的26.9%、49.6%、47.4%。

3、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苏州利用外资水平逐年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灵活新颖的招商方式。除实行坐地招商外,苏州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同时进行的方式招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实行公开招商。把外商请进来后,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全市的基本情况(资源、人口、交通等)、产业政策(含优惠政策)等外商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客观介绍,一切按照既定政策执行,杜绝政策解释和执行的随意性,不隐瞒、不截留,由外商自己作出评价进行选择。二是实行流动招商。组建招商队伍,分赴世界各地进行流动招商。比如昆山市,成立了15支招商引资小分队,常年活跃在各地招商,互通情报,每年底进行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昆山市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增长幅度居于全市前列,当地有种说法“引进外资看昆山,利用内资数江阴”,使昆山成为经济活、人气旺、三资企业多的地区,财政收入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

(四)遵循经济规律,发挥自身优势,开辟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加快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苏州经济所取得的成就,最根本的是能够发现和发挥自身优势,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苏州各县市经济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张家港市主要靠政府推动,经济总量和规模占据苏州第一位;常熟市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文底蕴较厚,地税收入占据苏州第一位,社会事业发展较快;昆山市通过建设开发区吸引外资,三资企业多,经济比较活、人气较旺,财政收入每年以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长;太仓市把港口建设作为经济发展重点,潜力较大;吴江市的产业集中度较高,丝绸、电缆等是其拳头产品,每个乡镇都有至少一个自己的主导产业。

1、遵循资本积累和增值的规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经济总量做大。苏州人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工业化的路子。但工业化是需要许多条件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因此,谁最先找到一条资本原始积累的道路,谁就会率先发展起来。首先对自身认识要清楚。苏州地少人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资源相对贫乏,“人到哪里去”和“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就成是苏州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急迫问题。但是,苏州也有明显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二是人文优势,三是经济优势。特别是经济优势方面,苏州自古以来就比较繁华,农民的温饱问题早已解决,农业积累还有6个亿(主要表现为村办企业和社办企业等固定资产),这为苏州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次对社会认识要清楚。当时面临的大环境,一是商口短缺,几乎是企业生产什么就能卖什么,不愁销路,二是国家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体制机制上有许多空子可钻。因此,苏州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当时信息和交通相对不便的周庄,没能赶上乡镇企业发展的时机,但通过发挥其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也完成了资本积累,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目前,周庄一年的旅游收入达30多亿元。

资本原始积累不是目的,只有资本增值,经济发展才有强大的动力。围绕资本增值的两个最起码的条件:政企分开和产权清晰,苏州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企业,二是加快个私经济的发展。这两大措施的落实,使苏州产业结构得到迅速调整,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趋好,群众的富裕程度更高。目前苏州每天新增私家汽车130辆,房价比去年翻一番,达4000元/平方米。

2、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优化市场经济环境,开拓两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也是市场经济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市场经济需要“短缺”,只有这样才能更懂得交换,市场才能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因此,一个地区本身拥有多少资源并不重要,关键是看谁的市场体系健全完善,有没有优良的发展软环境。谁做到了这一点,谁就能更好地开拓国内国外两市场,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从资本来说,苏州通过完善市场体系,走“借鸡生蛋、负俩增值”的路子;从人才来说,创造了“星期天工程师”这种新的用人机制;从市场开拓来说,发扬了“四千万”精神(走进千家万户、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目前,苏州经济能够做到“两头在外”(原料从外面来,产品到外面去),就是因为具有健全的市场体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3、遵循社会协调发展规律,积极缩小城乡差别,实施全面城市化。经济是基础,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在中国来说,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要保持稳定,必须缩小三大差别: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在这三大差别中,城乡差别是目前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苏州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点,围绕发展经济、富裕农民这个中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一是坚持抓好规划。按照“增创优势、做强实力,科学规划、做大规模,完善功能、做优环境,突出特色、做美形象”的要求,以完善设施、提升功能、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形象为重点,认真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比如,苏州城市规划达平方公里,将把苏州建设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丰厚历史文化传统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上海都市圈的副中心,成为国际性旅游城市。二是创新投资体制。采取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式解决城市建设资金,以经营资产和经营资源的办法经营城市。三是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改革户口制度,只要在苏州有固定居住地、有固定收入的都可落户苏州;所有新生儿都是苏州城市户口;消灭村的建制,转为社区和居委会;农民宅基地可与城镇等额置换。四是加大行政区划调整力度。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苏州先后进行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凡是经济发展滞后、经济总量小的乡镇都要被经济实力强、发展质量高的乡镇“兼并”。比如张家港市由原来的26个乡镇,通过几次合并,现在只有8个镇;太仓市由原来的20多个乡镇并到7个镇。这样就大大推进了苏州的城市化进程。这些措施,使苏州市城镇的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提升、功能逐步增强,城镇建设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人口进一步向城镇聚集。

(五)推进行政改革,理顺体制关系,努力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着眼于建设入世先行区,加大行政改革力度,理顺体制关系,着力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体制环境,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苏州体制改革主要抓了两个方面: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一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对市级机关审批事项进行了第二轮清理,审批总事项又削减了32.8%,建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40个部门的596个审批及服务事项在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促使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二是成立国库支付中心,构建起公共财政框架,理顺了财政收支关系。三是改革管理体制,着眼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乡镇和部门的关系,加大乡镇的责任和权力,确立乡镇作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弱化部门管理职能,强化部门服务职能,促使部门围绕乡镇转,为推动乡镇经济发展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四是为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对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使各项政策、法规符合wto基本规则,提高了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2、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一是注重培育和重组投融资主体。相继成立了苏州港口发展有限公司、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投资融资主体,组建了市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属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完成了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和区属房管局等事业单位改制任务,使各类投融资主体充分发挥作用,为苏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二是加强金融业监管,积极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在总量扩张的同时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32.0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90.9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8.9%和40.7%。全年银行现金收入5828.84亿元,现金支出5992.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17.8%。三是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借助资本市场,积极培育上市企业,全市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22家,其中8家结束了辅导期,吴江丝绸、永鼎光缆实现了再融资10亿元。

(六)突出发展要务,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

紧紧围绕推进经济发展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重视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和保证。

1、提高干部执政能力。苏州按照中央“靠得住、有本事”的要求,加强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干部的决策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比如在提高干部决策能力方面,要求干部首先必须详细掌握有关决策问题的信息材料,其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材料,再次注重把握因果关系,最后要重视政治形势分析;在提高干部总揽全局的能力方面,主要从“五个一”入手:一是倡导一种精神。如果精神不振、士气不盛,事业必然难成。要根据形势任务和干部状况,需要什么精神就倡导什么精神。二是确立一个奋斗目标。三是提出一套措施,措施要有针对性、要管用。四是配好一套班子,尤其选好“一把手”,使班子成员具备政治头脑、经济头脑、科学头脑,具备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五是制定一套奖惩措施。实行重奖重罚,提倡奖要奖到眼红,罚要罚到心疼,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积极性。

2、努力稳定干部队伍。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绝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原则,在届期内尽量不调整干部,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一是教育干部坚持自学,引导干部从兴趣和职业需要出发加强自学,提倡开放性学习,要在消化、深化和转化上下功夫。二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提出了明确的培训目标,即“六懂两会五种精神”:懂马列、懂法律、懂经济、懂业务、懂科技、懂外语,会开汽车、会电脑,具备认真负责精神、实事求是精神、敬业奉献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团结拼搏精神。

4、突出考核重点。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突出了经济这个中心,体现了发展这个要务,指标简明,办法简便,以发展的绩效来检验各项工作和各级干部。主要考核四大指标:用电、用地、财税和投入(招商引资),而且这些指标到相关部门单位一查便知,既达到考核目的,又节省了人力物力,使乡镇和部门从应对考核中解放出来。

5、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作用。鼓励党员干部通过创办民营企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发挥“以一带十、以十带百”的乘数效应,即一个干部带动10名党员创业致富,一名党员带动100群众创业致富,从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璜泾镇一村支部书记通过建立棉花收购加工公司,三年资产达7000万,不仅富了自己,还带富了周围群众。同时还鼓励公务员“带薪下海”,带领群众共同开创致富路。

三、对开县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开县要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思维方式的转变要更快,胆子要更大,彻底摒弃经验主义、本本主义,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没有树立起发展缓慢等于倒退的观念,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思考、来谋划。同时,要努力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善于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创新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善于实行“拿来主义”,敢于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的政策,把经济发展作为发展要务中的第一要务。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工业方面,要以发展资源型工业为重点,如煤炭、天然气化工、电力等。农业方面,现阶段如果不搞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农村经济就没有出路,农民不可能靠农业致富。只有跳出农业抓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让农业在市场中自己寻找出路,政府不要干预农民,腾也精力抓好工业。第三产业方面,继续突出劳务经济这个优势,政府加强服务和引导,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劳务经济质量;旅游资源是开县的优势,要充分挖掘旅游业的潜力,加大旅游投入,打造旅游精品,如海南省投入60亿元巨资打造南山旅游文化区。城镇化方面,抢抓中心城市建设机遇,深入贯彻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把握人口城镇化和城镇现代化两大关键,全面落实《中共开县县委关于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决定》,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以骨干产业为支撑,以先进文化为内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一心三极、以极带片、层次分明、互动并进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民营经济方面,认识虽然到位了,但停留在口头上多,落到实际的少,要进一步细化硬化措施。

进一步加快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步伐,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运行机制,理顺乡镇和部门关系,强化部门服务经济服务乡镇的作用,大胆为乡镇松绑,使乡镇真正能够承担起作为一级政府应尽的职责,使乡镇敢闯敢冒,大胆探索各地经济发展路子,充分发挥领导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主体的作用。同时,要大力精简各种会议,坚持开短会、讲短话,使各级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发展,去抓大事。

调整目标考评办法,指标要紧紧围绕发展要务来设置,做到简洁、科学,突出考核重点,少而精、管用,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使考核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动力。

进一步加大力度,把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政府与企业的联系机制,定期发布关于审批、办税等方面的政务信息,定期公布招商引资政策,真正营造出公开公平公正的软环境;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使关卡少下来,使门槛降下来,使程序简下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生产领域;明确“三办”职责,创新招商方式,放宽进入领域,配套招商引资政策,同时政府继续增加引导性投入,吸引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参与创业,推动开县经济发展。

在中国,要抓好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采取切实措施,围绕经济发展激发党建工作活力,突出“人”这个重点,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倡导“党员、干部只有首先致富自己才能致富群众”的观念,积极探索党员、干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形成一个组织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的格局,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苏州考察报告总结篇四

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黄威考察学校:苏州外国语学校

1.背景:苏州外国语学校是1994年经苏州市政府批准,由苏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招商引资,提高城市服务功能而投资建造的一所新型学校。学校于转制为股份制民办学校,实行懂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苏州外国语学校的前身为苏州国际小学,如今已发展成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所一贯制的大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实行小班化、寄宿制教育。在校生1900多人。

2.学校发展战略:先做强、后做大、实施精品发展战略。

2.1实施策略: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教育质量求生存,以教学特色求发展,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2办学思路:突出外语,文理并重,国际融合,全面发展。

2.3精品目标:(1)优良的教育设施;

(2)鲜明的教学特色;

(3)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4)德才兼备、精干高效的管理者队伍;

(5)富有创新意识与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6)品位兼优、善于探索、个性鲜明的学生;

(7)一批与精品学校相匹配的优异成果。

3.具体措施:

3.1突出外语,构筑国际教育交流平台

3.1.1积极开展英语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交流活动

苏外十分重视外语课程改革与校本教材的建设,自己编写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校本资料,逐步建立并形成了具有苏外特色的“1+1+1+x”的中学英语课程体系。3个“1”为国家规定的英语课程、校本教材及英语报刊;“x”指丰富多彩的英语阅读。

3.1.3积极开展科学务实的双语教育实验

苏外在小学高年级实施双语教学实验,设置双语教室,目前学校有19个双语实验班,接受实验的学生达600人。高二有9人、高三有31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高三有5人通过六级。

3.2以人为本,促进优秀教师队伍建设

3.2.1坚持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文管理相结合

苏外的管理由责任不清想责任到人转变,打破了模糊观念;由平均分配向优质优酬转变,打破大锅饭;由能进不能出向能进能出转变,打破铁饭碗。加强考核、评价、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力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苏外将“文化生态”理念引入教师管理领域,重视管理者与教师情感上的交流,重视对教师人格上的尊重和生活上的关心,将柔性的人文管理与刚性的制度管理相结合。

3.2.2坚持对教师的培养、指导与让教师自主发展相结合

为了鼓励教师在职培训、进修、提高,苏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班,先后承办了17次大型研讨活动,13人到美国、加拿大等地参观、学习、考察、培训;经常邀请领导和专家到苏外指导,做学术报告;开办各种培训班。

苏外十分重视教育科研,把教育科研的着力点定位于三个方面:一是定位于改革、改善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上;二是定位于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三是定位于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上。苏外还为教师提供了三个交流的平台:一是定期编印《苏外教科研》;二是开设“教师论坛”;三是举办每月一次的“教师沙龙”研讨会。

3.2.3坚持奖惩性的总结性评价与发展性的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为了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苏外组织了3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开展了“三项基本功竞赛”:每人上一节汇报课,写一篇教学论文,进行一次新课程理念书面测试。进行了大量的磨课、听课、评课活动,全校共听课4000余节。在磨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三个转变:由单纯的`磨课向引领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转变;由过去较多研究教法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转变;由单纯掌握知识技能向知能情三者合一的转变。

4.全面发展,彰显精品发展战略

在突出外语的前提下,苏外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目前学校拥有课外兴趣小组50多个,其中包括钢琴、计算机、刺绣、舞蹈、美术、书法、声乐、摄影、插花等。在近三年中,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共获奖594人次。教师队伍的发展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获得苏州市和江苏省及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有35位。仅03年下半年就有46人次在全国、省、市、区级以评优课为主的教学竞赛中获奖;有49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区级评比中获奖;有28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教育刊物上发表。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实验小学”、“苏州市小学常规管理示范学校”、“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等荣誉。

5.结论

苏州外国语学校原先就是一所小有名气的学校,体制的转型,打破了大锅饭,学校“活”了,也更充满了“朝气”。在有较稳定的生源和较好的生源的基础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真正贯彻,新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作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自然就会提高,必然就会取得很多的教育教学成果。

苏州考察报告总结篇五

2017年5月15日我们环艺又一次全班出动进行外省考察,两周的考察时间,老师们都充分地安排了我们的行程,安徽—上海—苏州—南京,我们都很满意也万分地期待这次考察,希望看看外省的发展跟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有何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又在何处。而且没出发之前我们都在网上查询过4个站的考察地信息,这样我们就会有目的性带着问题去考察。这才是我们考察的真的目的。

一、安徽站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到达了车站,带着丝丝的疲倦我们继续赶往安徽,由于我们 这里基本都是以马头墙为建筑的主题的屋顶,以灰色的墙壁,黑色屋顶为主体的房屋,墙体上还画着些许花纹和简易的图案。

屏山全村,使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屏山。

天人合一藏风得水桃花源,千年承耕读兴商故里地,地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的屏山。唐宋时称长宁里,就是长久安宁的地方,“都”是古代乡镇的自然建制。唐代末年,九都看中这快风水宝地,举族从庐江迁来九都。这里山环水绕,地域开阔,北有状如屏风的屏风山坐靠背,也因此得名屏山村。南边有石山作照山,东有吉阳山、三姑峰与西边的双风山合为左右抱山。吉阳山在北段,是村中吉阳河的发源地。

第二天是徽式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宏村,而且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传,在那里参观的游客也多。宏村有水有湖有山,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映,动静相宜,显得比其他古村落更为大气。宏村造型独特,称作是牛形村落:村内水系为“牛肠”,村边四古桥为“牛腿”,村头两棵古树为“牛角”,村中月沼“牛胃”村外南湖为“牛肚”。旧时宏村有“南湖春晓”“月沼风荷”等八景,古老班驳的房屋翘角飞檐和绿树青山倒影在湖水中,特别有味道,难怪有着“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这里川媚山秀,气候宜人,湖光山色,独领神韵。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巨幅长卷,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仿佛身处蓬莱仙境之中。

马头墙、青石板路、各色的砖雕石雕木雕、对联,浓郁的书香气息弥漫其中,寒窗苦读,读书第一的寓意无处不在。好一个文化村落。

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洲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二、上海站 

1、外滩

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我们来到外滩,体验真正的上海。

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而外滩夜景却是绝不可错过的。

2、南京路步行街

南京路步行街位于南京东路夜景南京东路的河南中路至西藏中路段,全长 1033m,路幅宽18~28m,占约南京东路总长的三分之二,是集购物、旅游、商务、文化五大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步行街。漫步于步行街时总能体会到一种莫大的快乐,彩色的铺路砖石、统一的路心售货亭、两边各类时尚流行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可爱的观光小火车,以及设计别致的城市雕塑……这些都构成了上海的现代都市风景。

《安徽上海苏州南京专业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相关范文推荐
  • 09-10 最新线上演讲注意事项(模板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
  • 09-10 最新客服工作心得 客服工作总结(大全7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那么我们该如何
  • 09-10 摄影半年工作总结(模板8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总结怎么写才能
  • 09-10 2023年护士工作总结短篇 护士工作总结(汇总7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
  • 09-10 最新政工纪检督察工作总结(优秀5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
  • 09-10 外事联谊工作总结报告(精选5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
  • 09-10 最新女孩在超市工作总结(通用5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 09-10 最新卫计委十四五规划全文(大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 09-10 最新托班教学反思小熊请客教案 小熊请客教学反思(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
  • 09-10 最新小学语文节绘本活动方案(优质7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时间的安排以及风险的评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