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农村实地考察报告 赴苏州杭州学习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精选6篇)

农村实地考察报告 赴苏州杭州学习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精选6篇)

时间:2023-09-04 20:31:31 作者:雁落霞农村实地考察报告 赴苏州杭州学习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精选6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农村实地考察报告篇一

11月2日至5日,我非常有幸参加了镇政府组织前往苏州、杭州等地的新农村建设参观学习。此次考察活动由镇委委员带队,重点参观考察了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和巴城镇绰墩山村,并得到了昆山市农业局有关领导大力支持和全程陪同。这次随团考察使我收获颇多、见识大增,也给我在思想上、工作中带来了不少启发。

身临其境,走近金华和绰墩山

踏入张浦镇金华村,顿觉空气新鲜、绿树成萌,真不愧于是一个“村在树中,树在村中”的生态优美新农村。特别是该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模式令人印象深刻,集中了行政管理、日常便民、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社会安全、党建活动于一体,即节约成本又方便群众,同时环境优美,使工作人员和村民都处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金华村面积虽仅有3.4平方公里,但人口总数却有3591人,各村民就业涉及农业养殖、商贸加工和餐饮服务等行业,村内交通便利,人人安居乐业。

为主题,各项硬件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以餐饮为主的旅游服务业经济更是蒸蒸日上,同时以阳澄湖特色水产业引导村民发展种养殖业。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村民自治模范村、昆山市农村综合整治先进单位、昆山市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辨色识香,解读金华和绰墩山

金华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拆除、整治、改造”为抓手,以“硬化、美化、绿化、亮化”为目标,制定总体规划,按要求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努力实现产业富民,为构建和谐村庄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该村主要干部还向我们介绍了发展规划,描述了2012年村里的“软、硬”指标,软指标是从精神生活、文化教育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全面提高村民素质,向城市化发展;硬指标即村集体收入将超1500万元,村民纯收入将达到25000元左右。现在村里的物业水平达到67.5%,两年后我们将实现100%,实现家家有物业、家家有股份、家家有分红。 绰墩山村党委则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为第一导向,立足本村实际,建设“渔家灯火”市场,形成特种水产养殖、餐饮、加工、销售产业链,为村民创业致富提供发展平台。同时围绕阳澄湖水产品做足文章,形成了特色鲜明、惠及村民的水产品产业链,建设富有特色的自然水果园林区、有机蔬菜园区、生态养殖园等系列高效种养业,并形成产业链,为构建和谐村庄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

学以致用,参观考察后的启示

纵横对比两个村庄的发展模式,即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共同点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同点则是各有侧重,完全因地制宜发展村里的相关产业。从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来看,这两个村其实还不如我镇的任何一个社区的综合实力强,但从他们因地制宜新农村建设中,仍给了我不少启示。

一、坚持学习,增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从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上更上一层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己分管的农业范围内扎实工作,尽力做出成绩。

二、定位自己,始终贯彻上级的正确领导。首先要做好村干部的角色特点,正确评判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更要防范目空一切。同时常怀敬畏之心,群众相信我,就要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让自己所作所为对得起乡亲。

三、积极创新,改变工作方式和方法。时代在变化,人们的要求也在变。不断创新,力求工作有实效是农村干部应具备的素质。我们参观的两个村庄领导干部就是积极利用生态优势的创新发展理念取得了相应的成绩。

四、具体工作中,积极改善人居环境,从生态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整洁、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下功夫,积极借鉴他们的优秀做法,进一步配合做好我社区、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农村实地考察报告篇二

内容摘要:通过对锡惠公园游客满意度的调查,获得游客对该景区的服务质量,门票价格,风景,接待设施,特色等方面的满意度,以作为锡惠公园的评价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得出游客对该景区各方面的满意度,进而指出目前该景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以期为锡惠公园进一步规划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游客 锡惠公园 满意度和建议。

锡惠公园作为一个江南园林,有着它独特的文化魅力,它的园林艺术和文化韵味应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本次调查报告主要是调查分析游客对锡惠公园的满意度,总结游客对锡惠公园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锡惠公园寻求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及经营中的改进之处,为锡惠公园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性的意见。通过对游客对该景区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可以找到景区在哪些方面做得够好,在哪些方面做得不足,从而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其优势,弥补缺陷。这样一来锡惠公园会得到很好的完善,以增加客源,更好的让人们了解锡惠公园的文化魅力及其独具特色的一面,让更多的人了解该景区的精髓。

锡惠公园位于无锡西郊,以锡山惠山命名。包括西山的全部和惠山东麓及连接两山的映山湖,占地约70公顷,览面积45公顷,是国家aaaa风景名胜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单位,同时也是一个以文物古迹见长,山水林泉具美,游览休闲的大型综合园林。被乾隆皇帝誉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古称历山,华山,西神山,其山形犹如九龙腾跃,故称九龙山。锡山区包含了锡惠景区的精华部分,锡惠名胜荟萃是惠山的余脉,无锡地名的来历与锡山有着特殊的渊源。

惠山文物古迹区集儒道文化于一区,由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是无锡文物古迹最集中的地方,被誉为“无锡露天历史博物馆”。在锡惠公园里,有全国著名的被唐朝诗人李绅成为“人间灵泉”的天下第二泉和被康熙皇帝钟爱的明代古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寄畅园。南北时期的江南名寺----惠山寺,另外还有战国到明代的大量历史遗存:春申涧, 阿炳墓,愚公谷,二泉书院,碧山映社及张中丞庙,顾宪成词,华孝子祠堂。

锡惠公园加快建设步伐,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发掘文化内涵,充实浏览内容,先后建成了动物园,杜鹃园,龙光洞,儿童乐园,大型音乐喷泉,凤鸣谷园,和锡山森林滑道等景点和游乐项目,还有94年建成的锡惠旅游索道,连接锡惠两山,全长1000米。

此次调查是关于游客对锡惠公园满意度的调查,其采用了科学的抽样方法收集资料,采取对游客的抽样调查,以问卷及面谈的方式,问卷方式为主,面谈为辅。通过与游客面对面的交谈,可以真实的了解到游客对该景区的各方面的满意度,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调查。

本次问卷的对象是来锡惠公园旅游的游客,其问题设计主要采用结构法和非结构法相结合的方法,结构法即通过设计封闭问题,问题的答案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在之内,答案的选项讲求完备性和互斥性;非结构法即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让受访者有自由回答的空间,得到回答的结果是不确定的,由此会得到更为丰富的调查结果。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历及不同地区游客的调查,能够更清晰地总结出各类游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

本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街头拦截的方法,在景区或附近请求游客填写问卷。调查时注意选择受访对象的差别性,如性别,年龄,收入状况等差别,选择的对象具有代表性。本次问卷共发放110份,收回105份,其中有效是98份。

1、首先有个过滤问题,问游客是否有玩过锡惠公园。

2、游客对锡惠公园硬件设施的满意度,硬件包括外围环境,内部环境,景色,娱乐项目,基础设施(如厕所,残障措施)和安全设施等。

3、游客对锡惠公园软件设施的满意度,软件包括门票价格,员工的服务态度,信息咨询服务,导游服务及商品价格等。

4、游客的个人信息:性别,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和地区。

1、本次调查中,共有98份问卷有效,其中有35为男士,63位女士;分别占比重约为35.6%和62.4%。

4.1%,6.0%,9.2%,14.3%。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1 游客收入情况表

5、游客们都是来自江苏省各个城市:上海,南京,盐城,镇江,扬州,苏州,徐州,常州和无锡;人数分别为:7,13,6,4,9,8,5,9,12,和25;所占比重为:7.15,13.3%,6.1%,4.1%,9.2%,8.2%,5.1%,9.2%12.2%和22.5%。

6、游客们职业种类很多,包括机关单位,商人,工程师,企业员工,教师,自由职业,退休人员,医生,学生,司机和导游;人数分别为13,6,8,13,11,6,11,5,14,4,7;比重分别是:13.3%,6.1%,8.2%,13.3%,11.2%,6.1%,11,2%,5.1%,14,3%,4.1%和7.1%。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来锡惠公园旅游的游客女士居多重占到62.4%;游客们收入大都在2000—4000元这个阶段,所占比重48%;他们年龄阶段分布很均匀,大都在23-28岁,29-35岁,36-45岁和46岁以上,平均比重在21%—26%;学历大多分布在大专和本科两类,比重分别为41.8%和31.6%;他们的职业各种各样,平均比重在10%左右,游客都是来自江苏省内,无锡本地稍多,其比重在22.5%其他城市比重占10%左右。

1、游客对该景区硬件设施的满意度分析

(1)、游客对该景区外围环境和卫生环境的满意度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共有98位游客对其作出评价,其中对外围环境非常满意的0人,较满意的有24人,满意的有38人,一般的有32人,差的有4人。分别占比重为:0%,24.5%,38.8%,32.7%和4.1%;另外对内部卫生环境非常满意的0人,较满意的有14人,满意的有48人,满意的有36人,差的有1人。分别占比重是:0%,14.4%,49%,36.7%,1.0%.由此看出大多数游客对该景区的外围环境和内部卫生环境都在较满意和满意,但是没有人觉得非常满意,说明该景区在这两方面存在缺陷。从与游客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一些问题,如景区内外的死角卫生不够彻底,环境保护标语不明确,对卫生打扫不够及时,部分花草树有损坏,所以要加强对环境卫生的保护。

(2)、游客对该景区基础设施满意度的分析

由上图我们可看出有超过一半的游客觉得该景区的基础设施(如厕所,残障设施等)很差,有29人认为一般,8人认为满意,没有人认为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其比重分别是:61.2%,29.6%,8.2%,0%,0%.这就说明该景区在基础设施方面做的不够好,通过对游客面对面的访谈,我们了解到该景区的厕所建筑太陈旧,厕内卫生很差,其标识不清晰;残障设施陈旧,部分有损坏;寄畅园内的道路和通往山上的道路都有部分损坏;有些建筑也有损坏的迹象等。所以要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改善锡惠公园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以增加客源。

(3)、游客对该景区景色和娱乐项目满意度的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在我们调查的98位游客中有33人对该景区景色感到非常的满意,有52人感到较满意,5人感到满意,8人感到一般,没有人觉得差;分别所占比重是:33.4%,52.4%,5.1%,8.2%和0%。这说明该景区的景色优美,很吸引人。在景色方面要继续保持,同时可以适时适地的进行创新。但是通过和游客面对面的交谈,得知有部分景色遭到破坏,如二泉的泉水不够清澈,八音涧没水流,湖水不够清澈,有些树木被损坏等。所以该景区应加强对景色的修护和保护。

该景区的娱乐项目做的不够理想,没有人认为非常满意,有2人较满意,41人觉得满意,54人认为一般,3人认为很差;其百分比分别是:0%,2.1%,40.7%,54.1%和3.1%。该景区的娱乐项目很单一,不够丰富,对游客没吸引力。所以要对娱乐项目方面加强改进,更新一些新的娱乐活动,要有所创新。(在下图里下面是景色,上面是娱乐项目)

(4)、游客对锡惠公园安全设施满意度的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有3人对其安全设施感到较满意,36人满意,59人感觉一般,有1人说差,没人感到满意。分别所占比率为;3.1%,36.7%,59.2%,1.0%和0%。由此看出其安全设施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如安全提示标语不清晰,安全设施不完备等。通过与游客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锡惠索道由于乘坐的人很少和保护不力,其安全保护设施有部分损坏;山上比较危险的地方没有设置安全设施等。一个景区的安全设施是很重要的,没有了安全保障就得不到游客们的信任,所以该景区要想办法改变现状,以此来吸引游客。

调查地点:吴文化公园、无锡古运河清明桥、拙政园、薛福成故居

考察时间:20xx年9月-----20xx年10月

小组成员:施广明、于创、刘明、马旭、徐新轩、俞浩

“吴地人文馆”全面展现了吴地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吴文化”的启蒙与发展都离不开吴国的第一代君主泰伯。因此在这座“吴地人文馆”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泰伯南奔以后各个历史时期中开发吴地的有关人物及业绩的“塑像”呈现。望着“民族英雄唐荆川纪念碑”,我的内心充满激动。“照天烛”,“院士馆”,“国耻亭”这些“吴文化公园”内颇有创意的独特景观,让我 “沉吟不已”。 “吴地开发史”,“无锡碑林”,“无锡名人厅”,“江南风情苑”,“祝寿山庄”......,一个个饱含着深厚的“吴文化”积淀的景观,在向你倾诉着淳朴的江南民俗,给人一种“目不暇接”之感慨。“吴文化公园”内的“稻丰圩”馆,展示吴地的生产特色一以水稻作物为主的稻作文化发展史和水利文化发展史。整个“稻丰圩”收藏了许多古代农具器物,对此我们一方面深深感受到这闪耀着迷人的农业文明之光彩;另一方面也体会到这有助于对后人的一种启示,即不要忘记“粒粒皆辛苦”的意义。走出“吴文化公园”,大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该公园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思想特色,生活特色,科技特色及民俗特色,更加突出了“吴文化”所构筑的园林文化,真让人赏心悦目。

清名桥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桥,始建于16世纪晚些时候的明万历年间。它是无锡“寄畅园”的主人秦燿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的,因兄弟俩的大名分别是太清、太宁,因此各取一字叫做“清宁桥”。这座石桥在清康熙八年(公元1666年),由无锡县令吴兴祚重建。到了道光年间,因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改名为清名桥,也有人称它为“清明桥”,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南门外的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飞架运河两岸。在清名桥南侧是伯渎河,流经梅村至常熟。整座桥造型匀称,稳固雄伟,是无锡古运河上最著名的景点,也是最吸引中外游客的地方。

当年无锡城南有三条古驿道,性质象今天的国道。一条水驿道,即南门古运河水弄堂,另外两条古驿道是南长街和南下堂。

现在无锡市政府在古运河沿岸的南长街改建了新的文化街,布满各色小资情调的酒吧,风格类似于上海的新天地,尽管保持着路河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也保留了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幽深古巷,在我看来旅游商业化的成分更突出了,昔日的老街成为清一色的酒吧、饭馆,其名称更多的是异域色彩,像加勒比海盗酒吧、乌托邦等等什么的,充满了商业与文化相结合的气息。

马旭:在这次考察中,一方面不仅了解了吴文化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停游在江南古镇之中,心灵也被陶冶着。当然在考察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首先要提的就是古村镇旅游景点中商业化太重。再一点古镇的文化,建筑的”修复”,”保护”,”利用”还是有所欠缺的。作为我们学生,除了珍惜考察的机会,也要多多保护他们。

施广明:走出“吴文化公园”,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该公园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思想特色,生活特色,科技特色及民俗特色,更加突出了“吴文化”所构筑的园林文化,真让人赏心悦目。

俞浩:这两次实践,出去寻访了吴文化,切身的感受到了吴文化和这个时代所不同的地方,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给人们一个心灵宁静的地方还是必须,所以我也希望尽量不要去改变这些文化的所在地。

刘明: 我们小组一起去了吴文化公园,虽只是大概浏览了一番,却被其浓浓的文化所吸引,吴文化包囊繁多,涉及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点点滴滴,是吴地人民的文化结晶,也是我们全人民的结晶。吴地文化成为了我们江南文化的代表,成为了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徐新轩:.总体从游园林角度看,略显平淡,但从普及吴地历史文化的角度看,应该是不错的去处,由于游人太少,有时感觉冷清孤寂,没有耐心仔细观看图文和碑文介绍,这是此次游玩的不足之处。从这座私人建造的园林设计和规模来看,令人起敬!

于创:两次外出寻访,给我最深的感觉就是:我们经常口头一直在讲吴文化,很长一段时间,吴文化是来自书本上一行行文字,当我们走近它们才算是“触摸”到了吴文化,感受到了它的气息,感觉吴文化是“活的”我想如果想真正了解吴文化,还是要用心去体会的。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一、拙政园造园艺术特点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据说,《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据说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据说,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这种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据说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1.2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婉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这在我们在青龙湖酒店的项目开发建设和设计当中,有很多需要借鉴的地方。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玉兰堂的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

本次调查的广场、绿地主要有西溪湿地、延中绿地等。

1概况: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3调查分析:

效应,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推进社会、经济、缓解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经国际招投标,由加拿大蒙特利尔设计,上海宏城房地产公司和静安绿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建成后的静安段延安中路大绿地作为具有中国山水园林和历史文化和谐交融的典范,是集观赏游览、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开放式都市花园。

2地理位置:

植被:

延中绿地植物分布有三个特点。一是植物种类丰富,重视对本土植物的应用和植物专类园建设;二是注重色叶植物的应用和乔灌草植物的搭配;三是植物、水、建筑有机的结合,体现了"蓝"与"绿"的主题,应用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植物的多样化。

植物种类的选择上,以长江三角洲的乡土植物为主,利用变化形成丰富的植物组合。在与各个设计主题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地适生的植物种类,在色彩、质感、香味等各个方面适宜的植物。

农村实地考察报告篇三

本文目录
  1. 2017年农村考察报告
  2. 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3.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4. 有关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分析考察报告

一、主要感受

1、领导思想解放,重视程度高。我们考察的四个县市在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当中,地方领导层都十分重视城建工作,给我们的感受是县市主要领导把城建作为重头戏,倾注全力投入工作,思路开阔,思想解放,迈步大,力度大,效果明显。领导重视。坚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政治责任,夯实各级各部门包重点的工作责任,着力建设示范样板工程,形成了抓城建就是抓发展的浓烈氛围。

2、宣传到位,社会认识到位。各地都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城建发展凝聚人心,以城建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说话,数以事实说话。各地都坚持围绕城建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进城建发展,四大班子之间、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4、项目支撑,资金到位。在重点工程建设工作中,坚持引进项目,以项目为支撑,整合各类资源,倾注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支持重点开发建设。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动力。这几个地区城建发展呈现出强大的活力与其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大项目招商,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机遇,不断巩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以项目招商为龙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安排各类项目,整合各类资金,建立捆绑使用机制,形成了整体推进的强大合力。

5、措施得力,力度较大。强化领导责任制、责任分包制、建设督查制、效果评价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建设措施硬,力度大,速度之快。同时,强化全程服务,创造“四个环境”:一是创造上下同心,开明开放的舆论环境。二是创造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着力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全程代理制,从各个环节服务投资。确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错不在自己身上产生。三是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四是创造优惠宽松、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6、整体效果好。从四个县市建设的整体效果上看,都表现出重建设出成绩的良好效果。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建设标准高,展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良好的外部形象给招商引资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二、主要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重视是搞好工作的前提。城建开发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各行各业,仅靠城建部门是不行的。搞好城建开发工作,必须进一步夯实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抓的责任,形成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必须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走“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路子;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真正把城建开发工作作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开发县域经济的突破口来抓,真正形成全社会抓建设的局面。

实际,既要看到基础,又要看到潜力,既不好高骛远,又不畏首畏尾;三是注重特色,准确定位。要充分发掘优势和特色,在结合现实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外地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建设格局。

(三)资金是关键。资金投入是事关城建工作的关键。城建工作,既涉及路、水、电、广电、通讯、民居等基础设施建设,又涉及产业发展和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仅靠政府的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只有通过项目招商,充分利用外商资金,才能形成强大的助推力,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同时要组织发动群众对直接受益的建设项目进行自我投入,引导群众作为投入主体,充分发挥受益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和管理,成为推进城建开发工作的不竭动力。

(四)真抓实干是保障。城镇建设工作项目多,任务繁杂,能否树立真抓实干的作风是保证建设项目取得实效的关键。要通过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夯实工作任务。实行一个重点落实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套工作机制考核,一套干部力量实施,各部门联动,将工作项目细化到具体部门,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规划项目、资金、技术、人力捆绑使用到位。

三、几点建议

学习济源、洛阳、栾川、西峡等地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建议我县今后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寻求城建及新农村建设的新突破。

1、加强领导,理顺体制。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强化各级各部门抓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明确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抓城建工作的责任,切实将城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理顺城建工作机制,形成领导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超常工作的运行机制,形成县、乡镇、部门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

2、注重规模,形成特色。坚持把规划工作做在建设之前,做到着眼长远、抓好当前,突出特色,着力挖掘资源,形成独特的建设布局。建议县里今年将老城区开发建设作为重点,加快项目招商,以招商项目促进建设步伐。

3、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引进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引进项目资金,集中投向重点工程建设,确保重点工程建设资金投入。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加大监督、检查、考核工作力度,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4、明确职责,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大对各级各部门抓城建工作的考核力度。要进一步明确领导、部门在重点建设工作中的责任,加强督查,强化考核,形成上下一心抓城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工作格局。

2017年农村考察报告(2) | 返回目录

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二、当前我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形势 

(一)面临困难 

(二)发展机遇 

三、我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及建议 

2017年农村考察报告(3) | 返回目录

xx年年11月5日至11日,我们前往重庆市九龙坡区和成都市温江区学习考察,重点学习两地区的土地流转和新农村建设经验。两地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其成功经验对我县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一、九龙坡区和温江区的做法

九龙坡区作为重庆统筹城乡改革的先行示范区,在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基础上,探索以“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换宅基地”,解决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上的阻碍;农民变市民后,能够享受到城市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培训、低保等社会保障,解决户籍难题。今年2月,九龙坡区探索制定了《城乡统筹发展户籍制度改革试行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试行办法》等12个配套措施,以解决农民变市民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权益不平等问题,选择西彭、白市驿和华岩等三个镇作为重点突破区域实施改革。

在解决农民住房问题上,九龙坡的思路是用农村宅基地来换住房。经报批同意后,按照“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试点要求,拿出原农村宅基地的20%左右,集中兴建新型农村社区,可以腾出80%左右的农村宅基地指标置换为城市建设用地,用多得的土地出让金等收益来补贴农民购房。清河、高田坎和高峰寺三个村作为第一个试点,这三个村有740亩属于农村建设用地,按照城市小区建筑密度,只用原来20%的建设用地,就可以解决全部农民的住房问题,安置1200多户,平均每户100平方米(主要户型为80平方米)。其他80%的建设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新建住宅成本价每平方约900元,售给农民580元,差价部分从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中支出。农民原有的旧房拆迁补偿每平方米270元,加上旧房面积比较大,这样算下来基本上农民不花钱每家就可以住上80平方米的高标准的城市小区住房。

在解决承包地问题上,九龙坡区规定,农民变市民,在享受市民社会保障的同时,必须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例如,清河、高田坎和高峰寺三个村在用宅基地换住房后,这三个村剩余的3000多亩耕地统一流转到花卉园区,由园区统一招商用于发展花卉产业。考虑到农民进城务工的收入仍不是十分稳定等实际情况,其土地流转的收益仍归农民所有。当地农民如果仍种粮食,每亩地每年收益仅400元左右。九龙坡区花卉产业占重庆市场的80%,具有使耕地大幅增值的优势。花卉园区与农民商定,每亩地流转费用1500元,其中100元为村级工作经费,50元为社(村民小组)经费,流转后农民每亩地每年可得1350元收益,农民比较满意。

九龙坡农民与城市人一样,享受到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子女入学。区教委以农民变市民人员实际居住地就近安排其子女入学。其子女在九龙坡入学的,继续享受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二是就业扶持。农民变市民人员中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适龄劳动者,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就业再就业援助等政策。三是养老保险。农民变市民人员在单位就业的,由用人单位统一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未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按自愿原则,规定分类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于入保门槛更低,农民也可选择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四是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变市民人员符合城镇低保规定的可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此外,农民变市民人员退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后,仍享有退出时集体积累资产分配权利。所在集体经济组织应按照农村股份合作制要求,对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对净资产进行量化,对农民变市民人员分配股权,实现股权参与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农民变为市民后每个人所享受的城市社会保障,平均每年财政需支出600元左右。

在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的过程中,九龙坡区委确定了“三个可行”的原则:合乎情理、不违背基本法律,就可行;群众满意、能确保社会稳定,就可行;不谋私利、能促进城乡统筹,就可行。除了户籍和土地制度改革,九龙坡区城乡统筹改革还涵盖以下内容:推进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城乡公共服务均等的管理体制改革、活跃农村资本市场的财政金融制度改革和服务高效的行政体制改革。

如何保证农民的利益,激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承包地,让农民解除后顾之忧,由农村走向城镇,实现农民变市民的转变是推进城乡统筹的关键问题。温江区对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由政府按规定给予补偿,并解决社会保障(简称“双放弃换社保”);推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集体土地股权化和以转变农民身份为主体的村民委员会改社区居民委员会试点工作(简称“两股一改”),为农民转市民走出了一条新路。

“双放弃换社保”具体做法是:对符合条件申请“双放弃”的农民在批准申请之日起,按照不同年龄段分级享受社会保险(分男满60岁、女满50岁;男满50岁不满60岁、女满40岁不满50岁;男满40岁不满50岁、女满30岁不满40岁的三个档次享受不同的社会保障)。为确保“双放弃换社保”工作的持续性,温江强化配套措施,一是实施“安居工程”,确保农民进城有去处。xx年,全区启动并建设新居工程和新型社区13个,年底竣工总面积73.8万平方米,可吸纳入城农民10200户。转移农户可按政府规划要求在全区范围内购买集中居住区的定向安置居住房,人均35 平方米以内的按安置价350元/平方米购买(当地商品房均价为2400元/平方米),每平方米xx多元的差价由区政府补贴给接收镇(街);进城自主购房的,人均35 平方米以内按所在镇(街)定向安置居住房安置价与成本价的差价给予补贴,应征的个人购房契税由区政府全额补贴,并免收产权登记费。二是实施“乐业工程”,保障迁居农民住得稳。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推行培训券等补贴办法,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农民转产转岗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两股一改”具体操作程序为:一是全面清理核实集体资产家底,并经社员大会确认;二是明确股权享受对象;三是制定“两股一改”试点具体政策规定和操作实施方案,经三分之二社员同意,并报政府批准;四是按照批准的改革方案,设置股权,进行股份量化,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五是将相关资料整理归档,并报政府备案。

二、启示及建议

推进土地流转,涉及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任何一项改革,首先都要解放思想,要有“不破不立”的决心。我们既不能坐等上级优惠政策的照顾,也不能仅仅是依靠上级项目资金的支持,而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自下而上的改革,凡是人民群众需要的、盼望的,我们都要鼓励和支持相关职能部门创造条件去适应和满足这些需求,要有“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勇气,突破那些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陈规旧习。

坚持“土地集中经营、项目集中落户、资金集中使用、农民集中居住”,把农村居民点纳入统一规划,编制村庄布点规划,按照规模适度、合理集聚、梯度缩并和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调整村庄布局,形成梯次合理的农村居住点布局,构建基础设施共享网络。

认真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的延伸。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抓好骨干道路沿线的路、沟、渠、田、林、塘、村的综合治理,塑造新的田园风貌。加强村庄整治,重点抓好道路、上下水改造及卫生管理等工作,使农民不需花很多钱就能使居住环境有明显变化。对农民确实需要新建住房的,引导其向中心村镇集中,结合实际设计一些有引领作用的新式住房,供农民建房时选择。

结合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在春店乡建立试点,采取温江等地的做法,推进土地流转,建立农民新村,解决园区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积极解决失地农民的住房、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将土地被征占农民全部纳入社保,享受城市社保标准。对土地未被征占农民,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保制度,确保土地被征占后就能享受城市社保标准。

实行集约用地政策,对中心城市规划区、乡镇规划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区内的农村居民居住用房,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条件下,积极推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对符合城市规划功能已集中改建的农民居住房用地被依法征用或依法确认为国有土地后,可不再进行房屋拆迁,农民住宅纳入城市房屋管理,可以直接发放房屋产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农民自愿退出原农村宅基地进入城镇购买商品房的,应进行货币补偿或享受相邻区位经济适用房的优惠政策。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转让、转租、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纪王场乡、张村镇等条件成熟的地方,要探索发展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为主的股份合作经济,为农民离土离乡创造条件。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用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营利性项目的开发建设。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收益分配新机制,实行多种补偿安置办法,切实解决好土地被征占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使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

2017年农村考察报告(4) | 返回目录

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电话、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针对富拉尔基区所辖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

一、农村网络现状

富拉尔基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富拉尔基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二)农村部分农民家庭购买了电脑,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达到了在网络上索取农业信息、与外界沟通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517户农民家庭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占农民家庭总户数的4.26%。农民目前对电视、互联网的应用还基本停留在娱乐休闲上,还没有真正把信息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缺乏正确引导。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

(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譬如山西省应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开的生产工具”。

(三)推动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目前远程医疗、网上门诊、住院预约、远程视频诊断等等网上医疗功能均面向社会开放,极大方便了社会就医途径。另外,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疾病的防治、预防和保养。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通过有效建设远程教育网,使农村中小学连上北京101远程教育网,通过互联网,成立好课堂。以此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拉近城乡教育差距,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

五、几点建议

(一)增强信息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协调信息化建设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依靠资金支持。一是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中要有计划地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二是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三是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通过信息化手段帮扶农村脱贫致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应用管理,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内容建设比网络建设更为重要,而这项工程通信运营商是无法独自完成的,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宋教授建议“在通信运营商搭建了信息沟通的平台后,各级政府、研究院所、科技单位应该有意识的在农村信息化问题上形成共识与合力,依据各自的长处为农村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先进的种植方法、防灾方法、预警信息等。同时,政府应该给予实施内容交流平台建设的单位一定的支持,如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区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应该在各村建立信息服务站,聘用专兼职信息员。作好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性,推动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各专业协会、农研所、村干部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信息内容的本地化,增强时效性、正确性和实用性,最终使信息服务惠及广大农民。

(四)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信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二是积极探索合适的方式,组织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有文化的农民学习信息网络知识,通过组建农民信息协会、农民科技协会等形式,开展“网络联乡村,信息进万家”活动,组织带动农民上网利用信息实现增收;三是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农村实地考察报告篇四

本学期第十一周和十二周的周五下午2:30至5:00,我们地理科学10级的全体同学在霍老师的带领下,对茂名市的滨海开发区进行了现代城市规划实地考察。

路,承担集散交通的作用,与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路网。支路是城市一般街坊道路,在交通上起汇集作用,直接为用地服务。

茂名段100公里,其中包茂高速公路茂名段的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近年将开工建设。

(2)水路

茂名市濒临南海,拥有220公里海岸线。茂名港是广东沿海的重要港口,是我国大西南和中南地区通往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茂名港分为水东港区、博贺港区和博贺新港区3个港区。

自1988年自主建设500吨级双泊位码头起,全市翻开了大搞港口建设的新历史。至2017年底,已建成从500吨级至30万吨级功能齐全的各类码头14个,年吞吐能力达2000万吨,并拥有全国最大的30万吨级单点系泊原油接卸装置一套,全市通航航道总里程达 301公里。茂名港已成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跻身于全国超千万吨大港行列。茂名港博贺新港区是茂名港的深水港区,具有自然水深大、基岩埋深深、泥沙回淤少、开发建设成本低的特点,是广东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具备建设大型深水港的天然良港。博贺新港区规划建设岸线约15公里,可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50多个,形成年吞吐能力超3亿吨以上的工业港。根据博贺新港区的优势,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博贺新港区附近发展石油化工、电力、冶金、造船、机电制造、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港口物流等 七大产业,现正在利用其资源优势,加快开发建设。

(3)铁路

全市境内铁路主要由河唇至茂名公馆(国家铁路)、三水至茂名河东(地方铁路)两条主线,以及茂石化公司厂区铁路(企业自用铁路)构成,互联成网,并入全国铁路网。全市境内运营铁路里程为123公里,由东向西横穿电白、市区、茂南和化州,设有一等区段编组站--茂名火车站,二级客货运站--茂东火车站和电白、化州等9个中间站,年通过能力达1400万吨。纵贯全市南北的洛湛铁路茂名段123公里已于2017年12月开工建设,将于2017年建成通车。现正抓紧推进茂湛铁路茂名段、广东西部沿海铁路和茂名港博贺新港区铁路支线的规划建设。不久的将来,以上铁路将在茂名交汇,连结成网,茂名将成为粤西地区铁路枢纽中心。

本次实地考察,印证、巩固课堂上学习的书本知识,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通过实践,初步掌握区域调查与研究的技能和技巧;运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认识茂名城市规划;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农村实地考察报告篇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斩落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我的家乡是曾贫穷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山区,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十一黄金假期返乡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几个村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地点: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固关镇北大山村,殿咀村,姚家店村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xx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问题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元和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和;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北大山村有效耕地1300亩,实施退耕还林3900亩,荒山、荒坡都进行了退耕还林,几乎没有多大的空间发展养殖业。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问题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调查的3个村,虽然都有县、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100%,甚至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和桔园路,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时节,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车。全县公路通村率高和路况差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三是安全饮水难保障。从走访的几个村中来看,大多还存在着饮水难的问题。

问题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一是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北大山村一年级有10个学生,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镇中心完小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陪读)。一位家长给我们说:“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现在要一个劳动力陪着,负担还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送一个学生,每学期按400元计算,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1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二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调查发现,农村的“看病难”比想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看病难带来了福音,但据一位农民反映:“原来看病只要50元的,现在需要100元,国家报销50元,自己还是要出50元,搞去搞来没有少花钱,捆着绑着一个样”。三是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目前,我县农村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五)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展开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共同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农村实地考察报告篇六

宜昌市赴日韩“一村一品”考察培训团

一、基本情况

此次考察团共16人,其中县级干部6人,农业系统干部5人,乡镇书记镇长4人,市外办领队兼翻译1人,由宜昌市伍家岗区xxx会副主任胡永和和宜昌市外办专家科科长袁新民分别担任团长和秘书长。主要学习考察了日本静冈县农业“一村一品”运动的成功经验和韩国济州道柑橘产业发展情况,实地参观了静冈县柑橘试验场、静冈市清水区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日本最大的柑橘选果包装线、日本农产品及农资超市以及济州暖地农业研究所柑橘科,访问了日本和韩国果农,并与日本和韩国柑橘界有关专家进行了座谈和科技交流,加深了考察团成员对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了解,对日韩以柑橘产业为主的农业情况有了一定认识。

二、主要收获

(一)日本农业“一村一品”运动

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起源于大分县。大分县位于日本西部,海拔高度0-800m。人口1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农户年平均收入400-5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29-36万元)。一村一品运动不仅仅是我们所理解的一村只种一个品种的作物或生产一种农产品,而是指一个村至少要有一个市场上知名品牌的农产品,目标是农户年均收入达到700万日元 (折合人民币51万元) 以上。

“一村一品”运动的核心内容是:要以自主自立的精神,根据本地特点,发挥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反复钻研,富有创见,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从而创造出高质量的,创日本第一的,市场面向世界、创地球牌商标的,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包括工业产品、旅游观光产品),并培养出一批年轻有为,振兴地方经济的带头人。

“一村一品”运动得到了国家、县、市政府的补贴,其目的是要把农民发动起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搞一村一品运动之前,农民比较贫困,通过“一村一品”运动,搞活了经济,提高了农民收入。农协对“一村一品”产前、产中、产后进行服务的体系,是“一村一品”快速发展的保证。

各市、町至少要创造出一个有特色的产品,当然也可以是“一村二品”或“一村三品”也无妨“二村一品”或者“三村一品”。本地情况如何,怎样科学的规划品种、确定规模,采取哪些先进技术,都要绞尽脑汁思索。选对、选准、选定以后,就由政府出面统一规划,规划一经批准实施,便不得轻易改变。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