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指数与指数幂运算第二课时教案(实用8篇)

指数与指数幂运算第二课时教案(实用8篇)

时间:2023-09-07 16:39:13 作者:纸韵指数与指数幂运算第二课时教案(实用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指数与指数幂运算第二课时教案篇一

1、根据总复习课的特点和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处理,各环节安排了相应的补充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实际和需求。开头安排了口算练习,对常见的题目进行了口算(得数是整十或整百),为学生下一步应用运算律奠定一定基础。

2、教材内容一开始强调的是整数的运算律,然后才过过渡到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其它数。实际上学生都已经经历过知识的迁移过程,所以我觉得根本就没有必要再走这种简单重复的过程,应该统称为运算律比较恰当。

3、我重视强调了用文字来表述运算律,以加深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复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4、用字母表示运算律时,我作了一些调整和补充,如加法结合律:a+b+c= a+c+b= b +c+a乘法结合律:abc=acb=bca 乘法分配律:ac+bc=(a+b)c ac-bc=(a-b)c。其实运算律的表述不应该仅局限于两个数或三个数相加或相乘。

5、让学生直接记笔记,培养听课记笔记的习惯。

6、多给学生进行练习、演示和展示,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查找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

1、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特别是对练习题的安排上还做的不好,没有很好体现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没有进行及时提炼和解决,还一定存在部分学生的问题还没有暴露和展示出来。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细节着手,教师在读书、写字、一言一行上要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3、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和安排,没有从时间、空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学生活动空间被教师压缩了。

4、少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得到教师合理的关注和引导,也没有得到小组同学真诚的关心和正确的帮助。

指数与指数幂运算第二课时教案篇二

关于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由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而猜想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内容。那么我在想我们在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时,会不会有一个即定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知道应该朝哪一个方向去猜想,需要我们去搜索,有时它会突然冒出来(即直觉)。所以我认为猜想的重点是怎样把联想的对象(这里指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找出来(即找到一个思考的方向)这应该是这节课的关键。

这节课验证的过程是这样:因为所有学生写出来的算式都证明这个定律是正确,所以这个定律是对的。这个过程对吗?实际上这个过程不一定正确,虽然在小学阶段主要采用的是演绎法和不完全归纳法。验证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对定律内容的理解,举例子只能说明学生对定律内容的一个表层的认识,是非常具体的(即根据定律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应该引导学生从乘法意义上理解乘法交换律(如6×7,7×6它们都表示6个7相加是多少或7个6相加是多少,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个意义,所以它们的积是相同的),这样的话学生对乘法交换律的理解是更进一步的即在抽象层面上的。我后来觉得是否可以这样:当学生引出了字母公式后,师:我们通过举例子可以知道这个定律是正确的,那你们还有其他的想法?(如果没有)师:能不能根据乘法意义来理解这个乘法交换律?(让学生说说怎么去理解)

指数与指数幂运算第二课时教案篇三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使用。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类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程老师深入钻研教材,贴近学生用真实、扎实、丰实、厚实的教学感染学生,使这样的计算课堂告别枯燥,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的开始程老师出示一组口算题,让学生在复习基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接着反思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关系,为接下来的迁移类推打下伏笔。旧知的基础上巧妙过渡到新知探索环节,促使学生愿闻其详,激发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程老师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知学生。所以这部分的教学,程老师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促使学生心理上产生疑惑而发生认识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展开教育。程老师注意在关键处提出一些问题,且内容恰当,难易适度,并富于思考性,易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出示尝试题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由于学生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很快会根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而计算,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这一系列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指数与指数幂运算第二课时教案篇四

学生对于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然而对于乘法结合律则运用得不太理想。

反思造成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如下:

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初步认识,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学生不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如遇到25× 16就不知道如何计算 ,有时会把16分成10×6,有时会写成25×10+6 ,针对上述情况还需对学生加强算理、算法的理解,更要在学生的脑海中渗透“凑整”的思想。

第三,对于有些算式,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不会灵活处理。

指数与指数幂运算第二课时教案篇五

结合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教学观摩研究课活动,我于20xx年5月6日上了一节教研课—运算律,现根据教学情况作出如下教学反思。

1、根据总复习课的特点和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处理,各环节安排了相应的补充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实际和需求。开头安排了口算练习,对常见的题目进行了口算(得数是整十或整百),为学生下一步应用运算律奠定一定基础。

2、教材内容一开始强调的是整数的运算律,然后才过过渡到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其它数。实际上学生都已经经历过知识的迁移过程,所以我觉得根本就没有必要再走这种简单重复的过程,应该统称为运算律比较恰当。

3、我重视强调了用文字来表述运算律,以加深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复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4、用字母表示运算律时,我作了一些调整和补充,如加法结合律:a+b+c=a+c+b=b+c+a乘法结合律:abc=acb=bca乘法分配律:ac+bc=(a+b)cac-bc=(a-b)c。其实运算律的表述不应该仅局限于两个数或三个数相加或相乘。

5、让学生直接记笔记,培养听课记笔记的习惯。

6、多给学生进行练习、演示和展示,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查找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

1、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特别是对练习题的.安排上还做的不好,没有很好体现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没有进行及时提炼和解决,还一定存在部分学生的问题还没有暴露和展示出来。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细节着手,教师在读书、写字、一言一行上要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3、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和安排,没有从时间、空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学生活动空间被教师压缩了。

4、少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得到教师合理的关注和引导,也没有得到小组同学真诚的关心和正确的帮助。

指数与指数幂运算第二课时教案篇六

数学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告诉”,把内隐在学生口算中的乘法分配律显性化并成为学生的自觉认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让学生经历“观察——体验——猜想——验证”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发现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获得一些经验和方法,培养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提升对生活的认识,感受自我生命的价值。由此,我紧紧把住乘法分配律教学的魂,充分挖掘乘法分配律的可探究资源,让学生多次经历有序观察、大胆猜想、小心验证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升华,感悟人生哲理。

(在比较从生活实践应用中得到的两个等式(40+3)×25、40×25+3×25和(40-3)×25、40×25-3×25 的不同点后)

师:由此,你能提出什么猜想?

生:(a-b)×c、 a×c-b×c

师:这个猜想能成立吗?怎么办? 师:好!那就让我们举例验证一下,开始。 (学生举例后,请 2~3 名同学上台汇报展示)

师:由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你还会想到什么?

师:同学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让我们带着这些猜想课后继续探讨,相信还会有许多惊人的发现。

师: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分配律的?

生:首先对几道简单的口算题进行有序的观察,然后大胆地提出猜想,用举例的方法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发现了乘法分配律。

师:是啊,几道简单的口算题,让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运算律——乘法分配律。同样,简单的生活现象,也能生发出伟大的发明与发现。(图片配音展示)英国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生活现象中引发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伟大的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从鸟的飞行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实现了人们翱翔蓝天的梦想。可以这样说,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师: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

生:我们要对生活充满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一切发现的基础。

生: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师:是啊,只要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大胆猜想,小心求证,也可能会有许多惊人的发现!让探索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对老师和同学说的?

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究,我们就会发现许多没有发现的知识。

指数与指数幂运算第二课时教案篇七

结合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教学观摩研究课活动,我于20xx年5月6日上了一节教研课—运算律,现根据教学情况作出如下教学反思。

1、根据总复习课的特点和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处理,各环节安排了相应的补充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实际和需求。开头安排了口算练习,对常见的题目进行了口算(得数是整十或整百),为学生下一步应用运算律奠定一定基础。

2、教材内容一开始强调的是整数的运算律,然后才过过渡到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其它数。实际上学生都已经经历过知识的迁移过程,所以我觉得根本就没有必要再走这种简单重复的过程,应该统称为运算律比较恰当。

3、我重视强调了用文字来表述运算律,以加深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复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4、用字母表示运算律时,我作了一些调整和补充,如加法结合律:a+b+c=a+c+b=b+c+a乘法结合律:abc=acb=bca乘法分配律:ac+bc=(a+b)cac-bc=(a-b)c。其实运算律的表述不应该仅局限于两个数或三个数相加或相乘。

5、让学生直接记笔记,培养听课记笔记的习惯。

6、多给学生进行练习、演示和展示,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查找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

1、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特别是对练习题的安排上还做的不好,没有很好体现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没有进行及时提炼和解决,还一定存在部分学生的问题还没有暴露和展示出来。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细节着手,教师在读书、写字、一言一行上要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3、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和安排,没有从时间、空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学生活动空间被教师压缩了。

4、少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得到教师合理的关注和引导,也没有得到小组同学真诚的关心和正确的帮助。

文档为doc格式

指数与指数幂运算第二课时教案篇八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是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接触过加法的验算和口算等方面的知识,对此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解决熟悉的德育教育的情景引入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初步感受运算的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地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经历有效地探索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动眼、动口、动脑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地金钥匙。

在教学加法,乘法交换律时,主要是渗透“观察比较——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学习方法,这其中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因为学生往往只通过一个例子就轻率的得出规律,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本着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只有通过一些的举例,和练习来验证,得出规律,体验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方法。

到了加法结合律就要让学生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去探索规律了。由于加法结合律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学中安排了三个层次,首先学生在观察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特征的基础上模仿写等式,在模仿中逐步明晰特征。第二层次在观察比较中概括特征,通过“由此你想到了些什么”引发学生由三个例子的共同特征联想到是否具有普遍性。从而得到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再通过学生大量的举例,验证猜想,得出规律。

本课围绕“观察比较——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方法展开,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数学方法,所以到课尾出现了学生由加法运算律引深到加法的结合律知识,显示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后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热情。这正是老师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从循序渐进观察比较,因势利导举例验证,到自然而然结论推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充分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运用的自我和认识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情感。不能说是这节课的完美之处。

相关范文推荐
  • 09-07 领导教育工作年终工作总结(大全9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
  • 09-07 2023年小班音乐小脚教案教学反思(实用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
  • 09-07 商场财务年度总结(汇总6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
  • 09-07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安排(汇总8篇)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条理的行动步骤。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
  • 09-07 大班美术活动老师的肖像画反思 大班科技活动心得体会(优秀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 09-07 人民陪审员年度工作总结 万州法院落实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调查报告(优质9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
  • 09-07 抄表员个人工作总结拼音(优质8篇)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
  • 09-07 供暖亮点工作总结(大全6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
  • 09-07 最新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教学反思(优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
  • 09-07 2023年电梯销售业绩总结(优秀7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下面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