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2023年甘肃政府工作报告(实用8篇)

2023年甘肃政府工作报告(实用8篇)

时间:2023-09-05 01:01:46 作者:温柔雨2023年甘肃政府工作报告(实用8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甘肃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20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关系xx镇的长远发展大局。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9.4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达到 1693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达到5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一、紧扣主线,创新实干,加快镇域经济发展。

——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坚持“兴菜、强畜、稳粮、优果”思路,围绕设施蔬菜、设施养殖、优质粮三大产业,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支持国人菌业、晨昊农业、鸿盛农业、金鹏蔬菜等企业完善生产,规范经营、提升效益。支持惠生蔬菜企业建成投产,支持永丰牧业全面完成项目续建,尽快投产见效。以新野畜牧为龙头,带动慕仪南环线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年内建成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1个,新建千头繁育场1座。支持二五路沿线各村发展肉鸡养殖,保证年出栏肉鸡100万只以上。继续扩大猕猴桃种植面积,建成齐东、孙家、四村猕猴桃生产基地,支持冯家村百亩核桃基地建设和鸿盛秦香核桃园建设,为我镇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加大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年内力争引进3-5个设施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土地流转1000亩,投资万元新建日光温室300座。积极引导扶持鼎盛食品、北方棉织、宝利防水等规模企业进行技改,做大做强,提高企业效益。继续引导黎明肉鸡屠宰、冷藏、深加工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提高养殖业抗风险能力。积极实施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成2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抓好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完成镇计生服务站、劳保所、文化站项目建设,年内建成投用。完成齐西、齐东等7个村的阵地建设后续工程。凤朝等3个村阵地建设项目力争年内实施。完成慕仪中心集贸市场建设和街道供排水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镇区商贸服务功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成三村、东城等村“晋星”目标,建成齐西等7个村的休闲文化广场,丰富农村文化活动,提升市民素质。完成安四路改造和二五路后续建设工程,确保全镇三纵三横交通畅通。

——加强人居环境建设。加强主要路段绿化树木的管护,巩固“绿色慕仪”创建成果。加快绿色示范村镇创建工作,年内建成三村、东城2个绿色示范村,全镇创建绿色示范镇。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努力争创省级卫生镇。继续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年内新建沼气池300座,改厕300户。硬化村内道路,解决五星、黎明、四村部分群众出行难问题。加强对保洁员的考核管理工作,建立日常清扫保洁工作长效机制。做好垃圾集中堆放处理,解决垃圾乱堆乱放问题。改造2-3处村内集雨池,实现排水畅通。

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以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示范区”为抓手,全力做好各项计划生育工作。全年人口计生率达到98%以上,计生三查率达到100%。确保冯家村计生标准村创建达标,其他各村力争达到计生合格村标准。全面开展妇女健康大检查活动,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转变群众生育观念。落实各项计生奖励扶持优惠政策,使我镇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抓好教育工作。深化“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着力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改善硬件设施,建成齐二国寿、团结袁科小学并投用,创造良好的硬件软件环境,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力争年内建成xx镇中心幼儿园和2所村级公立幼儿园。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步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做好民政工作。以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众的救助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落实多层次社会保障措施,完成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广工作,不断完善全镇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加强残疾人救助扶持力度。

——做好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以上,切实减轻农民看病就医经济负担。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开展 “五好家庭,孝老爱亲”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增强城市意识,提升市民素质”宣传教育活动,培养“三新”意识。抓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周末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

三、加强监管,惩防并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毫不放松。依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坚持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重点突出抓好道路、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学校、企业等重点行业和单位的安全生产,对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抓不懈。认真落实维稳第一责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行领导干部接访制度。积极做好信访工作,确保实现无进京非正常上访,无5人以上赴省集体上访,无一年以上信访积案。不断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甘肃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现在,我代表镇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政府工作回顾

20是我镇打基础、上台阶的关键一年。镇党委、政府以县委提出的“突破丁庄,带动北部乡镇”的战略部署为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以“可比的工作争第一,不可比的工作创典型”的唯旗是夺精神为工作追求和争先理念,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勇于创新,多项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开创了我镇工作的全新局面。在全县乡镇目标综合考核中,我镇荣获“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农水会战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渔业生产先进单位”等6块奖牌,综合考核成绩取得全县乡镇第二名。

一是工业在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按照“突破丁庄首先突破工业”的战略思路,以打造我县的次工业中心和东北部的工业重镇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工业经济总量迅速膨胀。打造工业园区,构筑发展载体。在东部,以清河办事处为核心,规划了制浆造纸、盐化工和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区,准备承接南部工业乡镇因土地、环境、资源等因素制约而相继实施的产业转移;在西部,以东青高速公路、东青公路、广青路三条省道交汇处为中心,向西延伸2公里,建设了以加工制造业和化工业为主的西工业园区。2005年,投资160万元完成了西工业园区两纵一横道路建设,实现了水、电、路、讯四配套。提高招商水平,引进大项目。按照“非大即精,效益环保并重”的招商思路,积极转变招商方式,招商项目实现由粗放型、数量型向质量型、规模型的转变。2005年,共引进外来项目16个,计划外来资金1.8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005.9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25%。总投资3亿元的华泰二期工程和佳宸板业、凯越化工、一鸣化工等一批投资过千万的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改造升级老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县福利精制棉厂投资1500万元新建精制棉生产线一条,企业产值利润增长1倍;丁庄盐场投资100万元,扩大塑苫面积500公亩,进一步提高了原盐生产能力。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9.9亿元,同比增长69%;工业固定资产投入1.4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82%。

二是农业在结构调整和培植龙头上实现新突破。在巩固粮棉种植面积的同时,大力发展冬枣、大蒜等特色产业,全年种植大蒜1万亩、棉花7.28万亩,冬枣新增3000亩,总面积达到1.5万亩。14个村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3万亩。按照“两牛一羊两禽一猪”的发展思路,落实扶持政策,加快畜牧养殖基地建设,走立体养殖、规模养殖的路子。全镇新增高标准养殖小区21处,养殖小区总数达到72处。不断加大畜禽改良和动物防疫力度,禽流感和口蹄疫免疫密度均达到了100%。全年共实现畜牧业总产值9389万元。以建设水产强镇为目标,坚持养殖捕捞并重、开发利用并举,进一步扩大了东海、西马楼及东青高速路两侧养殖基地面积,引进试养了漠斑牙鲆、湘云鲫、革胡子鲶三个新品种;全镇大马力渔船发展到7对,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6万亩,浅海护养面积达到5万亩。“赛夷”水产品牌顺利完成了绿色水产品注册认证及产品商标认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东青高速路整治绿化、村庄绿化等工程,绿化林带110.6公里,造林1.5万亩,完善林网1.2万亩、水系绿化7800米,植树53.7万株。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投资3000万元的东营澳牛牧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计划投资600万元的水产品深加工项目,完成投资300万元。东营雪绒花乳业有限公司顺利通过qs质量安全认证,市场竞争实力不断壮大。银海、大地等棉花加工企业以及渤海果蔬保鲜有限公司等企业规模不断膨胀,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第三产业在构建载体和集聚群体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多元投资、建好载体、吸引个体、积聚群体”的经营模式,努力加快市场集群建设,拉动了三产的快速发展。高水平完成了镇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对东青公路两侧、三干南住宅区、三干镇区段覆盖绿化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实施了东海路南延工程,搭起了新镇区内优外展的框架。商贸区二期工程全面竣工,120套商品房投入使用;新建高标准经营大棚3000平方米,全面启动了政府驻地首集市场,有效集聚了镇区的人流、物流。

(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创树新典型。2

005年,我们相继承办了东青高速公路丁庄段沿线绿化整治工程、支脉河防汛设施配套工程、三干节水改造二期工程、广青路路域综合整治工程等多项事关全县大局的重点工程,以及荣乌高速公路、黄大铁路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调任务。东青高速公路绿化整治工程历时一个月,整修坑塘22个,绿化林带10.8公里,造林1301.1亩,植树14.9万株,在全县树立了样板。支脉河防汛设施配套工程共投资68万元,完成土方1万余方,修建防洪建筑物7座,砌石400余方,混凝土100余方,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严格按照县委提出的“高、紧、严、快、实”的要求,坚持“早、快、好、省”的原则,抢时间、抓质量、促进度,高标准完成了三干节水改造二期工程、广青路路域综合整治工程的预定目标任务。三干节水改造二期工程共完成土方18万方,砌石方,历时两个月,创造了近年来全县水利建设工程施工速度最快的纪录。广青路路域综合整治丁庄段工程历时70天,整治土方53.4万方,年前已完成调引黄河水对土地进行了压碱改良。工程期间,省、市、县领导多次莅临现场观摩指导,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统筹发展取得新成绩。根据县委的决定,着眼长远发展,本着“积极稳妥,稳定有序”的原则,整合公共事业资源,清河办事处顺利划归丁庄,实现了人员、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共同发展。坚持政策、精力、财力“三倾斜”,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教育事业再创佳绩,中考成绩再次名列全县乡镇榜首,镇中心学校作为全省“三农”现场会观摩现场之一,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肯定。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工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深受群众欢迎,全县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市医疗卫生质量管理效益年现场会相继在我镇召开。高度重视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发放抚恤金、自然灾害救助金、低保金等204万元。高标准实施了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并荣获“全市实施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先进单位”。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部减免农业税,发放种粮直补款40.7万元;巩固完善“五通五保五救助”体系。新打吃水深井5眼,修建乡村柏油路30公里。扎实推进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完善生态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活动,城乡生态环境大为改观,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年共创建县级小康文明村2个,市级小康文明村3个,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暨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在我镇全面启动。加强“平安丁庄”建设,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社会秩序持续稳定。

甘肃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赫哲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六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从六个方面对明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 部署,听了赫哲市长作的《工作报告》,感受很多、体会很多、启发很多。

《报告》围绕“工业主导,招商引资,”城乡统筹、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和“优化结构,推进现代农业”“改善民”、“务实高效“等重大决策部署,勾画出德惠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报告》精练实在,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总结成绩很客观、很真实、很准确,虽然篇幅不长,但文字分量很重。这几年,是德惠发展最快、变化最大、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几年。我们作为见证者、实践者和受益者,这几个方面的变化,实实在在、可圈可点、有目共睹。

《报告》对问题分析非常透彻,对形势判断非常准确,对工作安排非常科学,既挑起摸高,又切实可行;既整体推进,又重点突破;既有目标任务,又有具体路径;既有总体要求,又有具体措施。我们坚信:通过全市上下和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坚持以“快建设、快发展、快推进、快落实”为主基调,积极而为,扎实工作,一定能够开创幸福德惠建设的新局面。

阅读了赫哲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是一个科学发展、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深得人心、凝聚人心的报告,是一个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增添力量的报告。我觉得德惠未来几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已经明确。下一步,关键是细化措施抓落实。在这里,我提几点建议,供德惠的同志们研究参考。

第一,要继续解放思想。市委政府准确把握新的形势,科学判断德惠市情,提出了很多战略性、根本性、前瞻性的理念、思路和措施。我们德惠要不断解放思想,破除唯生态论、唯条件论、唯规定论,跳出德惠研究德惠,跳出德惠谋划德惠,对以往的一些思路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完善和丰富,走出一条符合德惠实际治穷致富的新路子。

第二,要努力拼抢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德惠面临很多政治机遇、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德惠也一样,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等方面拥有很多独特机遇和比较优势。我们一定要顺势而为、奋力拼抢,抓住每一个机遇,多争取一些长期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奠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从而实现追赶跨越、加快发展。

联动”,在“三区三园”、城镇等方面搭建更加广阔的开放平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加快发展。

第四,是打好招商引资项目的“攻坚战”。经济要发展,工业是关健,工业要发展,项目是原动力,如何招引、发展、建设、储备好项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未来几年,我们将立足市域实际,尽心竭力谋项目、招项目、推项目,切实把区位、资源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依托大项目,促进大发展。

第五,要加强诚信建设。诚信建设是构建良好社会秩序的支柱,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基石,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要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这方面,我们要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升公信力。

第六,要坚持真抓实干。德惠的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这种拼劲和闯劲不能减退,一定要继续坚持和发扬,把德惠市确定的目标任务抓好抓实,把德惠的每一项工作抓好抓实。我相信,在新一届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德惠的明天一定魅力无限。

我就作以上发言,谢谢大家。

甘肃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甘肃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甘肃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工作回顾

“”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甘肃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这一重大使命,始终坚持八个发展取向,积极开展十大重点行动,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意见及政策措施、“13685”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全面完成“”规划各项约束性指标,基本实现预期性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省生产总值连续跨越两个千亿元台阶,预计年均增长10.5%,达到679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xx年的14.5:46.8:38.7调整到14.4:36.8:48.8,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总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3.0%,比20xx年提高6.9个百分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9件,是20xx年的3.53倍;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30.3亿元,是20xx年的3.02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xx年的42.5%提高到50.3%,科技进步综合指数从全国的25位提升到19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1%。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75亿元,是20xx年的4.1倍。兰州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亿元,是20xx年国家批复建区时的2.23倍。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xx年的38. 2%提高到4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43.9亿元,比20xx年增长110.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964.6亿元,比20xx年增长101.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3000元和6900元,年均增长11.4%和13.2%。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最大任务,增加投入,加大力度,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五年来,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43.8亿元,是“”的3.05倍;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贷款余额3310亿元,是“”末的3. 29倍。建制村道路通畅率由40%提高到82%。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在58个贫困县实现全覆盖,金融服务网点在贫困乡镇实现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51%提高到80%。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4%。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102.8万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2.72万户63.48万人。建成贫困村卫生室5600个。一、二类低保对象保障水平超过现行贫困线标准,实现政策性脱贫。出台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特殊政策,统筹整合省级涉农扶贫资金增加革命老区扶贫投入,省级财政对民族地区州县均衡转移性支付补助系数高于其他地区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扶贫对象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4.8%,高于全省农民人均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减少到31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0.5%下降到15%。

这五年,我们始终抓住政策叠加机遇,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发展的条件明显改善。充分发挥国家确定的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等政策性战略平台作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9%,累计完成投资3.2万亿元。公路网总里程14.01万公里,比20xx年增加2.12万公里,实现省际主要通道和市州所在地通高速公路、县城通二级以上公路、所有乡镇和82%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新增铁路运营里程1334公里,总运营里程达到4245公里,兰新高铁等铁路开通运营,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建成投运。通航机场达到8个,年客运量突破900万人次,其中中川机场客运量超过800万人次。全省人民期盼半个多世纪的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二期工程开工建设。电力装机容量达到4643万千瓦,煤炭生产能力达到6700万吨,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全省风光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252万千瓦和610万千瓦,居全国第2位和第1位。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96亿元,建成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等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9%;农家书屋、广播电视、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实现全覆盖;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各级各类博物馆385个;建成集宣传教育、科教普及、文体娱乐等为一体的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11559个,占全省行政村的72%。农村4m宽带覆盖率达到65%,行政村通宽带率达到80%以上。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完成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省政府先后11批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042项,削减幅度达到90%以上,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全部上网公布。整合建立省市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医药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等全部进场交易。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新增政府债务全部纳入预算实行限额管理。落实“营改增”试点政策,涉及的服务业领域减税面达97%以上。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和企业年报公示制,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市场主体和注册资金分别增长99.92%和344.4%。省属监管企业集团层面完成公司制改革,5户省属企业的分类改革试点顺利推进,其他省属企业“一企一策”改革全面推开。创新投融资机制,新设立产业投资基金11亿元和产业引导基金4亿元,省级两批推出220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签约项目70个、总投资1795亿元。新设立甘肃银行、兰州农商银行,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3万亿元,贷款余额1.37万亿元,存贷比由64%提高到84.2%。新增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庄园牧场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上市公司,完成直接融资2773亿元,比“”增长4.83倍。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获科技部批复并启动建设,新设立20亿元技术创新驱动基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结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推开,土地流转率达到23.5%。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完成整合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和职责改革任务。划定林地和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等4条林业生态红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工资制度和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顺利实施。省直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基本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开展,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以及中医药工作和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全面推进。就业、教育等民生事业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带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着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以开放促发展取得新进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5家、中国500强企业63家、民营500强企业74家,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1332.65亿元,是“”的3倍以上。制定并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获国家批复。“天马号”、“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兰州中川机场和敦煌机场对外开放,结束了没有国际航空口岸的历史。开通兰州至迪拜、圣彼得堡、香港等16条国际和地区航线,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相继封关运营,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零的突破。兰州海关实现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兰洽会”设置丝绸之路国际展区并建立主宾国参展机制,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达到34项。连续5年成功举办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举办“亚州合作对话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和“中国--中亚合作对话会”。在乌克兰等国成立岐黄中医学院和中医中心。成立“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优秀剧目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成功商业演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缔结友好省州和城市11对,开展人文交流互访500多次,1184名中西亚国家学生来甘留学。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以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为重点,坚持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基本完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任务,建设7大循环经济基地,构建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35个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10户。累计淘汰落后产能1327万吨,减少能源消费量838万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5%。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63%,14个市州政府所在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平均为80%,兰州市荣获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今日变革进步奖”。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排放量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任务。争取国家生态建设投资72.5亿元,提前完成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积极推进,张掖黑河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三北防护林等工程,完成造林面积1305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18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1. 86%。在1752个行政村实施综合整治项目,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71个、省级生态乡镇397个、生态村462个。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十大惠民工程,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提升。坚持每年都办成一批惠民实事,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77%以上。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9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实现全覆盖,退休职工养老金、新农合补助、城镇居民医保、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标准分别比20xx年提高51.6%、217%,217%、86.3%、186.4%、157.l%。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率先在全国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累计为2万多名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6.02亿元。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棚户区改造81.87万套,发放低收入家庭住房租赁补贴13.66亿元,解决近70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由39.68%提高到7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2%。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884.1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惠及454万名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部免除学费。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医疗服务、药品安全供应体系基本建立。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近千万人次计生群众共得到50亿元奖励扶助和关怀救助。在全国率先完成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其他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舟曲泥石流、东乡县城滑坡等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岷漳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落实主体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加强灾害预警和应急调查,健全专兼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平安甘肃建设深入推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方针,深入开展“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20xx年,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省委的部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克服外部需求收缩、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不利因素,全力以赴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基本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1.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取得这些成果实属不易,为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

各位代表!

过去五年,是我省经济总量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的结果,是省委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支持监督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甘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中央驻甘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制甘肃发展的海内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到,要实现甘肃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与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密结合省情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用足用好国家扶持政策,把政策机遇转化为现实发展能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期盼为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我省经济速度换挡、结构优化、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态势,我们在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上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欠发达仍然是基本省情,发展动力不足、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加快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非公经济比重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加快供给侧改革、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四是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脱贫攻坚和保障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五是经济的外向度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差距大,创新创业内生动力不足,创新型人才缺乏,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六是政府效能、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待提高,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履职能力、优化发展环境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将迸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加科学的谋划、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努力把政府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全省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年均7. 5%的预期,总体考虑是,实现这一预期目标,可确保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xx年翻一番、超过万亿元,人均gdp达到5700美元左右,逐步缩小与全国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从支撑条件看,“”期间我省经济年均增长10.5%,20xx年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实现了8%的增速;“”期间的投资效应将在“十三五”时期得到释放,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之“”期间我省打造的经济、文化、生态三大政策性战略平台,仍然是国家支持的重点;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战略的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我省将有一大批基础设施、产业、民生等项目落地,对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的拉动作用。综合考虑,我省“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速保持在7.5%是可行的。

二、城乡居民收入目标。确定“十三五”时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9%的预期。从必要性考虑,一是符合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的要求。二是目前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处在全国后位,要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城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是必要的。三是居民收入是体现小康质量的重要指标,只有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才能顺应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从可能性考虑,我省“”期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十三五”时期,随着脱贫攻坚力度的加大和共享发展理念的落实,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将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基于以上考虑,“十三五”时期突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和9%的增长预期,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三、脱贫攻坚目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十三五”时期的“一号”工程,到20xx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20xx年末我省有贫困人口317万。在工作部署上,“十三五”前两年争取每年脱贫100万人以上,后三年抓好巩固提高和冲刺扫尾工作,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只要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出台的“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意见及政策措施,运用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促进脱贫攻坚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融合联动,是可以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

四、基础设施建设。为破解基础设施整体滞后这一制约我省发展的重大瓶颈,“十三五”时期将继续全面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6363”水利保障行动。这不仅是促投资、稳增长的需要,也是支撑产业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能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解决好资金来源问题。“”期间,我省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全面加强与全国性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建立项目资本金制度,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推动直接融资,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问题拓宽了渠道。“十三五”时期,国家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只要我们抓住政策机遇、调动好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改善全省基础设施条件。

五、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提出到20xx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分别比“”末提升5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的预期目标,既是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情况下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必然选择。我省高校和科研单位相对较多,具备一定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期间,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了7.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了5.5个百分点。随着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地实施,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步伐加快,兰州科技大市场的建成运行,上海张江、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技术转移甘肃中心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完善,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会持续增强。只要我们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继续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政府服务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推进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培养集聚一批科技创新人才、企业家人才、金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上述预期目标是有把握的。

六、统筹协调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是我省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十三五”时期我们将坚持区域和城乡统筹,在推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发展的整体性。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关键是按照要素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要求,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推动兰州新区和大兰州经济区率先突破发展,加快河西走廊经济区组团联盟发展,促进陇东南经济区整合协同发展,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加快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是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推动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延伸,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新格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七、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提出“十三五”时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内,到20xx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2.58%、森林蓄积量达到2.62亿立方米以上的目标,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省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方面的重大责任。对我省来说,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可以争取到包括生态补偿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国家批准的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及祁连山、“两江一水”、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等规划的实施,有望获批建设一批生态工程项目;国家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有利于我省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同时,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的实行,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的构建,全社会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度的提高,都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了保障。只要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就能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目标。

八、文化产业发展。到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这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我省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资源宝库,具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资源。20xx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批建设以来,建成了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9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2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组建了一批骨干企业,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只要我们发挥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平台的作用,加快实施“1313”工程,就能够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九、开放带动发展。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是国家赋予我省的战略任务。始终不渝地坚持开放发展,是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拓展发展空间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近年来,我们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大力实施“13685”战略,在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开放平台建设、经贸技术交流、人文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时期,我们将通过优化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发挥兰州新区等平台作用、举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提升对外航空和铁路口岸的功能、加强企业“走出去”步伐、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措施,推动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十、基本公共服务。到20xx年城镇新增就业140万人以上、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2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岁,这几项指标都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直接相关。从就业看,“十三五”时期安排新增城镇就业140万人以上,高于“”期间130万人的预期目标,既考虑了经济下行给就业带来的巨大压力,又考虑了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的经济增长点会产生新的就业需求,同时也考虑了就业对提高居民收入的支撑作用。从教育看,“十三五”时期将继续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提升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以及加大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力度,实现人均受教育年限9.2年的预期目标是有保证的。从社会保障看,提出“十三五”时期每千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5.5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6.1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乡镇和60%以上农村社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35张,特别是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条件,提高人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同时,我们将通过实现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和监管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公众对公共安全的满意度。《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经大会审议通过后,省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以《纲要》为依据,编制若干专项规划,具体分解和落实《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

20xx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甘肃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的部署,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安全发展,突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聚焦精准脱贫、结构性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力保持合理增长,着力培育发展动能,着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强化开放支撑,着力加强风险防控,着力保障人民生活,推动我省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00万人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在继续用好国家适度扩大总需求政策的同时,必须紧紧抓住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对接用好中央确定的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支柱,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认真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完善落实“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意见和政策措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在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短板上下功夫。

加大扶贫投入力度。整合省级涉农资金568亿元,切块到县统筹用于脱贫攻坚。省级和58个贫困县按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的20%以上、市级按1o%以上、17个插花县按15%以上增列专项扶贫预算。继续实施产业“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3年以下银行免抵押免担保小额信贷支持,由省级财政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贫困村增设便民服务网点。实现村级互助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和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全覆盖。政策性农业保险优先在贫困村试点推广,对贫困户保险保费予以补助。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的投入倾斜力度。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发挥扶贫资金效益。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完善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把扶贫搬迁同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新的安置区在县城、乡镇、中心村、旅游区、产业园区等有创业就业机会的区域布局,并按照社区的标准规划建设,健全宪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做到有商场、有学校、有卫生室、有文化体育场所。加快富民产业培育,切实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年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4万户18万人。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建成通村公路1.5万公里,基本实现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解决26万户118万人饮水安全不稳定问题,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加快农网升级改造,实现贫困村全部通动力电。继续推进光伏扶贫试点。改造贫困户危房14万户。加快贫困乡村宽带网络建设。

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在50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实施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建立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致富能人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工具等资源资产参股,或财政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折股量化投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获得稳定的分红收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转。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政策措施,在58个贫困县1500人以上的贫困村和17个插花县有实际需求的行政村建设幼儿园,完成“全面改薄”项目3500个。继续实施面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户和农村学生的专项招生计划。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提高符合条件的贫困村村医定额补助标准,选派9000名省市县医院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降低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覆盖率达到90%。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取得突破,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186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甘南等牧区畜牧良种化水平,提升名优特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有效整合涉农科技资源,加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参与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1.5%。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发挥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张江技术转移中心等载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科技示范项目和示范企业。继续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攻坚战,通过政府资金参股投资,加大对中高端产业、产品和技术研发的扶持力度,支持战略性新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xx”甘肃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质量强省与标准化建设,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加快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智能化改造,成立甘肃大数据公司,组建大数据研究院,推动北大“中国芯”、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兰石集团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中车集团电动公交大巴生产线、稀土公司轻稀土高纯化技术改造、陇神戎发年产200亿粒(片)现代中药生产基地、民海生物30万升牛血清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促进风光电等新能源就地消纳。引导创新要素进入新材料、生物制药及中藏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催生一批富有活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制定去产能实施方案,因企制宜推动产能过剩行业产业重组,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支持其技改或实行并转重组;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从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的应用,启动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支持企业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品结构优化。研究制定有针对性地降成本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内部降低运营成本,清理规范各类中介服务,降低各类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正税清费,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减轻企业融资成本和财务负担。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借助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契机,加大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各级政府抓现代服务业的首位工程,努力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5%,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2%。着力加强科学规划,加大政策、金融扶持力度,提高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程度,加快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品牌产品、人才队伍。加大基层文化集市建设力度,大力促进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抓好大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支持乡村旅游,推动河西、陇东南和沿黄市州三个片区旅游联动发展。加快建设兰州中川航空物流园、兰州(东川)国际港务区、中欧货运班列编组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抓好国家公益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点,加快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支持大型“物联网”企业在甘落户。推进宽带网络建设,落实网络提速降费政策,支持“互联网十服务业”的经营模式,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增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广苏宁云商本地发展模式,扶持具有甘肃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商品牌,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力争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增长30%以上。实施养老和健康服务产业行动计划,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健身、家政、保险等互动发展,抓好兰州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等试点,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

大力促进创业创新。全面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对创业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营造宽松的创业创新政策环境。组织实施创业创新平台、创业创新示范园、科技创新园建设及农村创业富民和信息惠民新业态培育发展等5大工程,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载体。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专业化孵化器,带动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抱团发展,实现企业集聚发展格局。推进张掖市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兰州市城关区省级“双创”示范区建设。

支持非公经济加快发展。认真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法治和市场环境。鼓励非公经济进入能源资源开发、社会事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和全民健身产业等领域,参与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运营。实施普惠化扶持政策,完善贷款、担保和风险投资体系,拓宽非公经济融资渠道。开展面向科技型企业的专项服务行动,为其提供设计、信息、试验、检测、新技术推广、技术转让等服务。继续推进“民企陇上行”等大型招商活动,吸引非公有制企业入甘兴业,引导非公制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力争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实施“3341”项目工程、“6873”交通突破行动、“6363”水利保障行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建立省级专项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建成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600公里、二级公路20xx公里、农村公路2.1万公里。力争建成干武二线、兰州铁路综合货场项目,争取新开工建设兰州至张掖三四线、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等铁路项目。完成陇南成州民用机场建设、敦煌机场改扩建,加快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平凉军民合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引洮供水二期、黄河甘肃段防洪、兰州市水源地等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民勤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等项目。推进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和宽带进村工程。尽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三、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各项改革举措,加大向西开放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建立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完善“三张清单一张网”,加快推进“网上行权”,规范行政行为。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中央关于价格改革的系列部署,推进政府定价项目清单化和公开透明。推进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重点在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执法频率高、多头执法问题突出、专业技术要求适宜、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且需要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领域推行综合执法。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和服务平台机制,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创新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

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启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试点,稳步推进陇西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推进农垦改革和供销社综合改革,促进农工商融合发展,增强服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能力。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对社会资本投资的经营收费不足以弥补投资成本的公共服务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通过共同发起设立、入股参与各类投资基金和产业基金,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和引导作用。积极引进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鼓励上市公司、大型企业、融资平台公司设立各类投资基金。完善投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项目统一代码制度、部门间监管联动机制和投资项目信息在线备案制度。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投资中介机构市场化改革,搭建良好的投资项目服务平台。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我省的实施意见,围绕去过剩产能加大国有企业重组。完善困难企业下岗分流人员安置政策,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工作。继续推进5户省属企业分类改革试点和其他省属企业“一企一策”改革。加快省属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省直部门管理企业改制脱钩。制定省属企业规范董事会实施方案及配套制度。探索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管理办法。深化企业内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开展企业员工持股改革试点。

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开展财政政策、制度、支出结构绩效评价试点。积极推进“营改增”改革试点,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引进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支持组建民营银行、保险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做好省内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实施甘肃“新三板”和战略新兴板百家工程,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省股权交易中心功能,支持企业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认真落实我省参与丝绸之路经漭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举全省之力,努力将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办成国家层面最有影响力的一流文化盛会,使其成为拉动我省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新引擎。推进兰州、武威铁路口岸对外开放,加快嘉峪关机场口岸开放,争取马鬃山口岸早日复关。争取获准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开展口岸签证业务。提升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运营服务水平,推动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升格为综合保税区,争取我省申报的自由贸易区试点早日获批。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产业对接,推动装备制造、工程承包、轻工建材、民族用品、清真食品、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等领域企业走出去开展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加强友城建设。办好第二十二届兰洽会、第六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国际新能源博览会等节会,扩大宽领域多层次合作交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四、统筹做好城市工作和新型城镇化

认真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城市工作力度,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完善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指导市州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衔接,争取将兰州和天水纳入国家城市群名单,争取更多的城市进入国家支持发展的范围。总结推广“多规合一”国家和省级试点经验,完善规划编制技术标准体系,在17个县市开展“多规合一”编制工作,有效衔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依据法定规划推进城市建设,严格执行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推进金昌市、敦煌市、高台县、陇西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完成17个县30个建制镇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

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以科学规划为指导、创造良好宜居环境为中心目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把投入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公益性和基础性领域。创新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模式,用足用好国家棚户区改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污水垃圾处理、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政策,完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通信电力、供水排污、供气供热、垃圾处理、停车库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人防工程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放开城市市政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市场,吸引社会资本直接投资建设。推进国家确定的白银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指导市州构建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等各具特色的城镇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提高产业支撑能力,为农业转移人口创造就业条件。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鼓励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统筹推进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领域配套改革,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对接国家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制定我省实施方案,棚户区改造货币化补偿安置率提高到50%以上。制定落户城市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保障范围的政策。

提升城市管理能力。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城市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权力清单和主体责任,实现城市分级分层管理和重心下移。运用大数据促进城市服务管理,推广兰州市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和嘉峪关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经验,强化城市违章建筑的处罚和拆除,为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加快兰州等7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和智能化。加强交通、环境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市政公共用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推进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实现共建共管共享。

五、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大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力度,着力补齐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短板,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落实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帮助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新增城镇就业40万人,输转城乡劳动力500万人。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试点,稳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各项社保标准。提商农村低保标准,把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实现社会保险“五险合一”信息系统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卡通”全覆盖。全面落实临时救助制度,继续做好救急难工作。巩固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岷漳地震灾后重建任务。

精心实施惠民工程。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办好十件为民实事:(1)扶持1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基层一线就业;(2)提高城市低保标准1o%;(3)提高农村一、二类低保标准,实现与扶贫脱贫线“两线合一”;(4)提高农村五保供养省级补助标准15%; (5)实现城乡孤儿基本生活补助统一标准;(6)新建、回购、长期租赁公租房4.62万套;(7)对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放生活补助;(8)对全省学前教育幼儿免保教费;(9)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免学杂费和书本费;(1o)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省内高职院校学生免学杂费和书本费。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继续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加强高等教育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推进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支持民族地区提高双语教育水平,加快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将其建成国家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改革的试验区。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医师多点执业和县级医院重点专科、薄弱学科建设及区域医学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着力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全面实施居民健康卡工作,启动省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完善基层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争取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落实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持续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大力发展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的文化事业,推进张掖、白银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加快农村和社区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大力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业。积极促进慈善事业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继续推进“双拥”共建,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外事、侨务、港澳台、测绘、参事、文史、地方志、红十字会、档案等工作。

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进祁连山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在甘南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追究制度,在定西探索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水权交易和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进兰州市排污权交易试点。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实施祁连山、渭河源、两江一水等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协调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和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完成营造林300万亩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xx平方公里。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推广兰州等城市治理大气污染的成功经验。加强水源地保护、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重点防控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控。实施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安全搬迁工程。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强化节能监察,推进兰州市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建设,巩固提升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成果,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

六、加强各类风险防控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并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着力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营造生产安全、生活稳定、社会安定的公共安全环境。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维权与维稳相统一,注重源头预防和末端治理相结合,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加强金融风险防范。落实国家去杠杆政策并制定实施方案,完善信息共享和风险协同处置机制。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规范各类融资行为。严查带有高杠杆属性的金融衍生品,打击非法集资和信用违约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提高监管的专业化水平,及时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农产品监管,推行网格化痕迹化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和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对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严肃问责追责。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灾害预防和应急救助能力。深入推进平安甘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各位代表!

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认真履职尽责,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一是坚持理论武装,在建设学习型政府上见实效。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以立德,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迸一步健全完善政府系统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提高政府系统公务员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经济、文化、科技、金融、城市治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学以致用,切实解决“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问题,提升做好各项工作的能力。

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在建设创新型政府上见实效。围绕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把中央的政策吃透、本省的矛盾问题搞清、各项工作举措做实,增强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能力和自觉性,不断总结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实践经验,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和创造性。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在建设法治型政府上见实效。落实中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xx-20xx年)》,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把政务公开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公开方式,扩大政务公开参与,注重公开实效,把政务公开贯穿政务运行全过程。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四是坚持勤政廉政,在建设廉洁型政府上见实效。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切实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省委党风廉政建设“3783”主体责任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四风”和腐败问题,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五是坚持求真务实,在建设责任型政府上见实效。把督促检查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完善常态化督查工作机制,注意督查实效。整治重布置、轻落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树立言必行、行必果和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的施政新风,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推进和高质量完成。

六是坚持履职为民,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上见实效。始终把人民的期盼作为奋斗目标,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使政府做出的工作部署、出台的政策措施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把更多的公共资源向民生倾斜,更好地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认真解决群众关切的利益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3页,当前第1123

甘肃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xx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牢牢抓住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机遇,主动对接吉泰走廊建设,大力实施“主攻项目、决战四区,差异发展、打造强县”战略,凝心聚力、攻坚破难,开拓创新、扎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迈出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县”新步伐,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xx建设呈现新局面。

xx经济发展呈现出提质提速、升级赶超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长继续迈出稳健步伐,预计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2亿元,增长20.4%;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5亿元,增长14.2%;财政收入完成14.6亿元,增长8.9%。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位于全市前列,财政收入的总量稳居全市第三位。发展的质量明显提升,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9.5%,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发展齐头并进,总量同步扩张、质量同步提升。

xx各项事业呈现出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喜人局面。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建设,在重点项目建设上优先安排、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10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8768元,增长13.5%;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步入大建设、大发展、大繁荣阶段,跻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美丽xx”形象进一步提升,喜获全国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被评为全省“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优秀县和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十佳县”;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公众安全感测评进入全省前二十名、全市前三名。

xx改革创新呈现出有序推进、提能提效的蓬勃生机。持续深入地搅动思想、创新举措,推进了园区管理机制创新,进一步放活了景区管理体制,强化了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建设,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决战“四区”的步伐更显从容。工作推进在规范中实现了更加高效,着力完善了项目管理、资金运行、单位内审等规范性制度,实施了项目资金的整合,推行了煤炭税费信息化统征工作,组建了政府投资评审中心,县级项目评审节约资金7231万元。通过完善土地出让金的奖返、“增减挂”奖励、财政投入扶持等措施,进一步激发了乡镇发展活力。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后,认真对照上级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正在广泛深入调研,组织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具体方案,谋求改革发展新优势。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强攻工业,产业集聚态势凸显。加快了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工业发展实力明显增强。新培植规模以上企业19家,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43.9亿元、增长14.2%;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31亿元、增长23.1%,在全省排名前移四位;实现工业用电量4.4亿度、增长19.3%;新增税收超百万元的企业4家,有10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建成投产。产业集聚水平明显提升。落户液压机电、绿色食品产业园的企业分别达40家、14家,江液、汇纳顺利重组,争取到南昌浦发银行授信1亿元扶持液压机电产业基地发展,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省级绿色农副食品产业基地称号,开元xx火腿公司获全国优秀龙头食品企业;林产加工园已落户企业4家;能源化工园液化气扩容和成品油库建设顺利推进。配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投入达到3.6亿元,园区扩区调区工作进展顺利,建成4条主干道,一期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竣工,污水处理厂、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主体工程完工,世纪新城、污水管网、自来水厂扩建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园区绿化提升和苗林一体化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二)注重统筹推进,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加快推进了“山水xx、美丽樟乡”建设。县城建设扩容增靓。围绕“一江两岸、新老融合,南延东扩、产城对接”,建成区面积拓展了2.5平方公里、达到1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从16.9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会展中心正式启用,高标准完成了泸水河“金腰带”、湿地公园、体育公园等工程,高起点修建了站前大道和公园路延伸工程,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县城生态绿道建设,加快推进了分文铁路桥至湛田桥城市景观道建设,完成了湛田桥至工业园区段“白改黑”工程,启动了分文铁路桥至湛田桥板块组团开发,有序推进了蒙岗岭公园、老体育场改造、管道天然气、县城防洪渠、老城区改造提升等工程。深入开展了“两创建、两巩固”活动,被评为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通过复审再次被确认为“省级卫生县城”。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级数字化城管“三全平台”,实施了农民建房履约保证金制度,启动了6个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美丽乡村展现新风貌。全面完成一期七个乡镇集镇功能提升工程,基本完成二期“六镇一场”集镇改造建设,提前启动了三期六个乡镇集镇改造建设,瓜泰线旅游通道和安茅线两条综合示范带建设品味明显提升。新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59个,高标准打造了横龙石溪等6个综合精品示范点,乡村环境明显改善。启动30户以上自然村村庄规划编制,美丽乡村建后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加快产业富农,农业经济增产增效。坚持以现代理念和富民情怀抓农业。传统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位于全市前列,建成2个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达6.85亿斤。农业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品的产量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农业产业化取得了新进展。重点发展了“3+2”特色产业,井冈蜜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落实面积1.1万亩,新增花卉苗木1.13万亩、珍贵楠木9900亩、龙脑樟5000亩,烤烟种植面积达3.84万亩,强势保持全省第一,带动烟农户均增收近5万元。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顺利推进。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6个。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共投入资金3.4亿元,64座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53座山塘整治工程全面完工,洲湖、赤谷防洪工程顺利竣工,4个“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工程投入使用,建设高标准农田3.39万亩。

甘肃政府工作报告篇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xx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代表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政府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招商引资、对外开放为总抓手,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优化产业结构、膨胀经济总量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增加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使全镇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有了新的发展。

(一)经济建设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止目前,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2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任务3620万元。合同利用镇外资金4780万元。新上项目36个,其中,300万元以上的已竣工项目3个,投资1500万元的恒泉油脂厂,投资630万元的供销商城,投资320万元的德源果蔬。在建项目10个,其中过500万元的两个,总投资1650万元的锦花纺纱厂,在县经济开发区内的投资1500万元的华盛金属公司。已签订合同的有5个。正在洽谈的较大项目有3个。

――民营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去年以来,我镇新增工商户220户,民营企业30家,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万元的26家,过500万元的2家,新增固定资产1.06亿元,实现产值9800万元,增长38%;完成工业增加值196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9700万元,增长39.2%。锦花棉业、华盛脱绒、众鑫棉业、华夏面粉等一批重点民营企业相继投产。

――劳动就业有了新的增加。全镇共完成市外劳务输出新增人员1228人,市内产业就业人员448人。

――财政收入有了新的增长。1―6月份,全镇共完成财政收入365万元,实现工商税收100万元。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今年上半年,人均实现现金收入1100元。夏粮喜获丰收,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认真落实了粮食直补政策,种粮农民得到了实惠。林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今年和上海禾阳公司合作,新发展速生丰产林6800亩。畜牧生产持续升温,全镇现有大牲畜存栏量5200头,猪2.6万头,羊6万只,家禽8万只。

(二)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镇政府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贯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狠抓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十五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了有关措施,成立了综治委和综治办,在全镇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为切实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认真开展了严打专项斗争,狠抓了落后村治理,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全镇49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融普法、帮教、调解、巡逻、治安五位一体的综治办,配备了49名专职主任,做到房子、人员、报酬、职责四落实,为全镇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计划生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我镇从加强计生领导入手,对计生专职队伍进行了全面治理整顿,并在镇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保证计生经费优先到位,强化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建立健全了村级计生协会和其他计生组织,积极开展了夏季集中治理活动,全镇晚婚晚育率、计划生育率、节育措施落实率均达到9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农民负担明显减轻。镇政府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减轻农民负担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涉及农民负担的各种问题,镇政府对村级财务、资金实行双代管,取消村级招待费,村级政务、财务实行一年两公开,各村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红白理事会,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决定村中大事。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政策精神,税率减少三个百分点,在征收中发放两证一书一卡,水费按照上级规定政策收取,从严控制“两工”使用,在未取消两工前,严禁搞一事一议,农民负担得到了大幅度减轻。

――文教卫生工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镇党委、政府始终大力支持中小学教育工作,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稳定了教师队伍。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我镇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中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8%以上。升学人数逐年攀升。我镇的医疗卫生水平得到了提高,镇医院设备齐全,基本达到了社会病人治病的需求。民政工作扎实有效。严格救灾款发放制度,认真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确保救灾资金全部用于灾民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敬老院建设管理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各种社会福利待遇得到了认真落实,我镇军属、伤残、复员军人、带病还乡退伍军人优待率达到100%,各类优待金、抚恤金、定补款,均已及时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

各位代表,我们xx镇所取得的成就,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座各位代表和全镇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镇广大党员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xx镇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我镇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发展还比较慢。自己和自己比,虽然步伐明显加快,但和先进乡镇比还有较大差距;二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较大,二、三产业占比例较小,特别是工业在全镇所占比例较低,影响和制约了全镇经济发展质量;三是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个别部门不能从全镇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时有发生,吃拿卡要、“三难五乱”屡禁不止,客商与群众反映较大,严重影响了我镇的形象,破坏了经济发展环境;四是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意识还不强。一些单位和职工,不是自加压力,奋力拼搏,而是任务观点,甘居中游或畏难发愁,疲于应付,不能开拓新的局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镇经济发展,在下步工作中,必须认真研究下力加以解决。

二、今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是全面落实省委提出的“突破菏泽战略”的第一年,也是我镇发展的关键一年,今年下半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对外开放和工业兴镇战略总揽经济工作的全局,以财政增收、投入增加,群众增收、就业增多、社会稳定为目标,以转变干部作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保证,推动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上新台阶。

主要任务目标是: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85万元,力争完成13037万元;实现招商引资7670万元,引进镇外资金90万美元,出口创汇达到42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501万元;新增就业681人,劳务输出6151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3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在具体工作中,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中力量突破工业建设

1、千方百计抓好招商引资。一是加强企业招商。对恒泉油脂有限公司、华盛金属公司、金鑫短绒厂、绿科饲料公司等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挂靠大企业、大集团,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千方百计膨胀规模。二是加强资源招商。利用我镇的资源优势,着力培育以棉花深加工为基础的纺织服装产业,以林业为基础的板材加工、家具生产、造纸产业,努力把这两大产业建成支撑我镇经济的主导优势产业。三是加强项目招商。采取外引内联等多种形式、多渠道推介、对外招商,努力在全镇形成大招商、招大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良好局面。四是走出去招商,今年下半年,我们将组织得力人员到外地招商,重点与南京理工大学1200万元的化工项目、合肥中国科技大学3000万元的生产pvc塑料管项目、山西运城南风化工集团3600万元的电子产品组装项目对接洽谈。今后,我们将坚持高起点定位,高质量运作,主动联系大客商,努力引进大项目,提高引资成效,扩大项目规模,以大投入,实现高产出,促进大发展。

2、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一是积极推进开工项目的投产。对投资1658万元的锦花纺纱厂和在县工业园区投资1500万元的华盛金属有限公司,实行倒排工期,努力加快建设进度,使其尽快竣工投产;二是努力抓好签约合同的开工。对已签约的1500万元的聚胺脂筛子项目和由山大教授引资850万元的高压和超高压油管项目,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抓开工。三是争取洽谈项目的签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引进大项目,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争取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对正在洽谈的`由深圳九九红公司投资3300万元的钢架结构项目和由台湾客商投资1700万元的矿用胶带厂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努力加快项目进度,争取早日签约。

3、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继续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和二分之一工作法,加强调度和考核。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前三名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重奖,并作为评优晋级的主要依据,对完不成任务的后三名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扣发个人两个月工资。并要求镇直部门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实行半月一汇报,搞好调度督促,确保年底完成任务。

4、搞好园区建设,打造工业经济发展的最佳平台。对镇经济园区继续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增强园区吸引力。创新发展模式,放宽园区政策,让企业最低门槛进入,最低成本经营,最高效益回报。对镇经济园区实行扎口管理,除正常的税收外,只要不经党委、政府批准,任何部门不准到企业检查,更不准吃、拿、卡、要,坚决杜绝辱商、欺商、挤商现象的发生,努力把镇工业园区打造成加快我镇经济发展的最佳平台,提高园区竞争力,加快园区规模膨胀,使现有园区成为我镇高水平的发展亮点、产业高点,成为我镇最佳的投资场所。

(二)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全镇经济结构的调整

立足我镇现有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和发展棉花、瓜菜、林业、畜牧业四大主导产业。围绕这四大产业,大力发展一批龙头企业,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培植新的增长点,逐步改变传统的、自发的、无序的农业发展模式。加强与省农科院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努力建设花生良种繁育基地,抗虫棉繁育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在林业生产上结合上海禾阳公司,重点抓好万亩丰产林生产;在畜牧业上,大力发展牛、羊、猪,稳定发展鸡、兔,重点培植一批饲养专业户、专业村、养殖场,并结合畜牧养殖,搞好林草牧一体化生产。

(三)千方百计抓好环境建设

1、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营造功能完善的硬件环境。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思想,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位建设,千方百计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目前主要抓好xx中心街的硬化、德商路镇驻地段的拓宽工程,并进行绿化、亮化、美化,努力改善镇驻地面貌。

2、抓好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推进镇村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实行村级帐务、财务镇里双代管,加强对镇直部门和行政村财务的清理审计工作,进一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抓好信访工作,努力建设“平安xx”。

3、抓好行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建服务政府、阳光政府、效率政府,坚持用“四铁”精神(铁下心来,铁面无私,铁的纪律,铁的手腕)来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全镇叫响服务发展是功臣,扰乱发展是罪人的口号。适时组织人大代表和企业工商户评议活动,对顶风而上影响经济发展的坚决予以打击。

4、抓好文教、卫生和社会其它各项事业。以建设先进乡镇为目标,繁荣和发展先进文化。坚持“两为”和“双百”方针,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农村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继续加大追逃力度,加强节育措施的落实和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强对计划内二胎的监控措施,严格控制出生性别比。加大对社会扶养费的征缴力度,同时加强对村药管员、专职主任的管理,逐步实现村级自治,为争创优质服务乡镇打下坚实的基矗积极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完善卫生预防保健体系。发展群众性的体育事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重视做好老龄工作。

5、强化宗旨,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将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人民群众的利益上,全镇各级都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致力于想大事、抓大事、干实事,无论任何情况下,不惜力,不留劲,不松气,努力促进全镇经济工作的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

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可以说开局良好,展望今后的发展,我们更加信心百倍,精神振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下,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务求实效、与时俱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为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甘肃政府工作报告篇七

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高五种能力,努力建设创新、规范、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府。

——加强学习,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自觉学习,更新知识,培养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想上不断有创新,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良好状态,抢抓发展机遇,勇于开拓创新,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善于科学地判断分析形势,找重点、抓关键,学会运用市场的手段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规范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增强政府行为的公信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营造公平、公正、公开、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推行机关规范化建设,提高行政效率。

——奋发有为,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面对日益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广大干部要克服畏难情绪,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力戒消极萎靡,做敢于攻坚碰硬、奋发有为的创业者,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心系群众,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以民为先,始终把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愿望、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想问题、办事情,努力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真正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公正廉明,提高廉洁自律的能力。坚持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扩大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正确决策。自觉接受镇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严格执行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突出抓好干部廉洁自率、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部门与行业不正之风等重点工作,以良好的政府形象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豪迈;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新的风貌、新的形象、新的作为,把建设富裕和谐新慕仪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3页,当前第3123

甘肃政府工作报告篇八

20xx年主要工作?

20xx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关系xx镇的长远发展大局。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9.4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达到 1693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达到5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一、紧扣主线,创新实干,加快镇域经济发展。

——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坚持“兴菜、强畜、稳粮、优果”思路,围绕设施蔬菜、设施养殖、优质粮三大产业,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支持国人菌业、晨昊农业、鸿盛农业、金鹏蔬菜等企业完善生产,规范经营、提升效益。支持惠生蔬菜企业建成投产,支持永丰牧业全面完成项目续建,尽快投产见效。以新野畜牧为龙头,带动慕仪南环线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年内建成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1个,新建千头繁育场1座。支持二五路沿线各村发展肉鸡养殖,保证年出栏肉鸡100万只以上。继续扩大猕猴桃种植面积,建成齐东、孙家、四村猕猴桃生产基地,支持冯家村百亩核桃基地建设和鸿盛秦香核桃园建设,为我镇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加大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年内力争引进3-5个设施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土地流转1000亩,投资20xx万元新建日光温室300座。积极引导扶持鼎盛食品、北方棉织、宝利防水等规模企业进行技改,做大做强,提高企业效益。继续引导黎明肉鸡屠宰、冷藏、深加工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提高养殖业抗风险能力。积极实施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成2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抓好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完成镇计生服务站、劳保所、文化站项目建设,年内建成投用。完成齐西、齐东等7个村的阵地建设后续工程。凤朝等3个村阵地建设项目力争年内实施。完成慕仪中心集贸市场建设和街道供排水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镇区商贸服务功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成三村、东城等村“晋星”目标,建成齐西等7个村的休闲文化广场,丰富农村文化活动,提升市民素质。完成安四路改造和二五路后续建设工程,确保全镇三纵三横交通畅通。

——加强人居环境建设。加强主要路段绿化树木的管护,巩固“绿色慕仪”创建成果。加快绿色示范村镇创建工作,年内建成三村、东城2个绿色示范村,全镇创建绿色示范镇。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努力争创省级卫生镇。继续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年内新建沼气池300座,改厕300户。硬化村内道路,解决五星、黎明、四村部分群众出行难问题。加强对保洁员的考核管理工作,建立日常清扫保洁工作长效机制。做好垃圾集中堆放处理,解决垃圾乱堆乱放问题。改造2-3处村内集雨池,实现排水畅通。

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以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示范区”为抓手,全力做好各项计划生育工作。全年人口计生率达到98%以上,计生三查率达到100%。确保冯家村计生标准村创建达标,其他各村力争达到计生合格村标准。全面开展妇女健康大检查活动,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转变群众生育观念。落实各项计生奖励扶持优惠政策,使我镇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抓好教育工作。深化“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着力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改善硬件设施,建成齐二国寿、团结袁科小学并投用,创造良好的硬件软件环境,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力争年内建成xx镇中心幼儿园和2所村级公立幼儿园。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步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做好民政工作。以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众的救助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落实多层次社会保障措施,完成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广工作,不断完善全镇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加强残疾人救助扶持力度。

——做好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以上,切实减轻农民看病就医经济负担。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开展 “五好家庭,孝老爱亲”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增强城市意识,提升市民素质”宣传教育活动,培养“三新”意识。抓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周末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

三、加强监管,惩防并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毫不放松。依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坚持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重点突出抓好道路、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学校、企业等重点行业和单位的安全生产,对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抓不懈。认真落实维稳第一责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行领导干部接访制度。积极做好信访工作,确保实现无进京非正常上访,无5人以上赴省集体上访,无一年以上信访积案。不断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页,当前第2123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