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分苹果教学视频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分苹果教案(模板5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分苹果教学视频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分苹果教案(模板5篇)

时间:2023-10-03 06:05:48 作者:琴心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分苹果教学视频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分苹果教案(模板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分苹果教学视频篇一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与同学密切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前准备

电脑软件、实物投影、以及师生操作用的苹果图片、小圆片、小棒等。

教学设计

一、探究新知。

1、准备:教师设计一组电脑动画,组成一个小故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小朋友去红红家里做客,妈妈端来一些苹果,请同学们数一数,妈妈端来几个苹果?旁边有几个盘子?平均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请学们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吧。

小组交流并在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

3、第二次分苹果。

师:如果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几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让我们怎样分?

学生讨论并动手试分一下。

教学点评:通过实际操作和口头表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4、对比讨论:

对这两种分法你有什么发现吗?

教学点评:通过对比小结,渗透除法的含义,突出两种分法的共性:“平均分”。

这些苹果你还可以怎样分?

教学点评:在组织平均分的同时,不规定统一的方法,有学生自主来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接着教师及时解答或请同学帮助解答。

教学点评: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二、尝试练习

1、(1)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袋。

(2)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袋,还剩个。

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把结果填在方格内。

教学点评:此题的练习,以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三、应用拓展

1、(1)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个篮子。

(2)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个松果。

可以让学生圈一圈,把结果填在方格内。

教学点评:两种不同分法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于平均分含义的理解,同时可以了解一下学生的思维水平。

2、需要只小兔才能运走?

学生可以边动手操作边讨论。

教学点评: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四、发散提高。

同伴对说游戏:还可以怎么排?

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探索不同的排法。

教学点评:此题的练习,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一题多解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发散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都学得很好,我们对“平均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分东西的有关知识。

教学点评: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并预告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做到了承先启后。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分苹果教学视频篇二

"分桃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通过"分一分"等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在教学《分桃子》这一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理解"平均分"这一过程.

我以小学生喜欢的故事创设情景:2只猴子到小兔家做客,小兔拿出8个桃子招待2 只猴子.同学们想一想,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 你能帮一帮它们吗再让学生用8个圆片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要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样分学生兴趣很高,动手分"桃子".不一会儿,许多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他们有的说:"可以一只猴子分7个,一只猴子分1个."有的说:"可以一只猴子分6 个,一只猴子分2个."有的说:"可以一只猴子分5个,一只猴子分3个."有的说:"还可以一只猴子分4个,另一只猴子也分4个."我又进一步引导说:" 在这么多的分法中,你们认为哪一种分法才能使两只猴宝宝都满意呢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最后一种."我又追问一句"为什么 "他们都说得很有道理.生1说:"这样才公平,两只猴子才都满意."生2说:"这样两只猴子分得的桃子一样多,就会满意."生3说:"两只猴子分得同样多的桃子,它们都会满意的."生4说:"这样平平分,两只猴子一定都很高兴.对.像这样每只分得数量同样多的分法我们叫它"平均分".

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在"分一分"和"试一试"这两道题中,我再一次让学生用学具代替题目中的物品进行具体地分一分,自主探索要怎样分才合理,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已经在学生动手分一分的过程中达到了.我想:学生的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最容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像这种比较抽象的知识时,我们要为学生多创设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摆摆,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操作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探索规律,这样学生就能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如学生倾听的习惯还没养成,作为教师的我激励性的语言还不够丰富,还需不断学习.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是“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个分一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包括:1、分物体时出现不同情况;2、理解分得同样多——平均分:正好分完;有剩余。

新课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己动手动脑,通过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实实在在的,生动丰富的活动中感知,才能帮助他们体验平均分,进而在脑海中建立起等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体会除法的意义。

一、故事吸引,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

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我根据主题图从童话故事“猴宝宝分桃子”导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提出问题“小猴吉吉和利利他们可能吃到几个桃子呢?”激发学生思维。并以此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孩子们都沉浸在故事中,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情境。

二、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连一连”,体会了“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加深了对“平均分”的体验和感悟,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程提倡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重要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学、好学的动力。本课教学,把“分一分”的第2题变一变,变成了一道开放题“猴宝宝家可能请来了几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几条?”为学生创设了充满趣味的、生活化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思考、活动、合作的空间,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分筷子、分铅笔、分气球,并要求学生回去之后找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促进自我发展,让学生的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鲜明的表象。

四、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形成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和孩子们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例如“咱们准备好上课了吗?”“咱们就按志晟说的‘可能请来4只小猫’,请你用小棒代替鱼分一分。”……老师温馨的话语、宽松的教学环境,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才有“如果请来24只猫,只有12条鱼,我有办法。把每条鱼切成一半,每只猫都分得了半条。”、“请来48只猫,只有12条鱼,每只猫分到四分之一条”的精彩话语。

“把12条鱼。分给3只猫,每只分得一样多。”有一个小女孩要求扮演小猴上台分一分,结果分了好久也没分出来,分来分去,总有一只小猫分的不一样,原来小鱼都粘到一块去了。“如果不是磁铁把小鱼粘到了一块,相信你也是聪明的小猴。”

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给了孩子莫大的鼓励。

本节课中,恰当地结合教学内容和每一项教学活动,抓住有利时机,渗透爱劳动、爱运动、敬老等品德教育,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既鼓励了表现好的学生,又保护了表现差的学生的自尊心,把健康向上的人格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系统工程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角落。

五、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

“预设”与“生成”,是教师行为生成转变的结果。正确目标的预设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我抓住“被除数是12,除数和商不唯一”的特点,把书本第32页“分一分”的第二小题变成了一道开放题:“猴爸爸它们钓了12条鱼,要给每只小猫分得一样多。可能请来几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几条?”原本,我想自己先假设两种情况引导一下,再放手。但是,“可能请来几只小猫”的话音未落,志晟就说:“可能请来4只。”这是意外的教学资源,我便放手交给孩子们,把学生的资源变成教学资源,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目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分苹果教学视频篇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领会平均分的意义,体会分东西有着不同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高兴)

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想把苹果放到盘子里,你想和淘气一块分吗?这节课我们就和淘气共同学习分苹果。

师: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共同和我书空(板书:分苹果)。

二、新授:

师:我请一个小朋友上前面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苹果?

生:上前面数(共12个)。

师:我们在来看一看,淘气带向个盘子?

生:4个。

师:淘气在分苹果时遇到一个问题,你们猜猜是什么问题?

生:平均每个盘晨放几个苹果?

师:平均每个盘里放几个苹果呢?就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注意边分边说你是怎么分的?

小组动手分。

师:谁能汇报一下你分的结果。

生:平均每盘放了3个苹果。

师:那你能说说是怎么分的吗?

生1:我是每盘3个,三个三个分的(上前边演示)。

生2:我先一个一个分,在二个二个分的。

生3每盘一个一个的分。

师: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来帮助淘气,不过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

师:出示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

请同学们边说边动手分。

师: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分的结果。

生:分6盘。

师: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二个二个分的。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聪明,通过动手实践二个二个的分就可以放6盘。

师:除了每盘放2个,可以放6盘,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师:请小朋友动嘴说一说,动手摆一摆,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同桌摆,学生汇报。

生1:每盘放6个,可以放2盘。

生2:每盘放4个,可以放3盘。

三、练习:

生:(行!)

生:10个。

师:我找一个小朋友把题的要求读一读,生读。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

师: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

出示35页2,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分一分,帮助小松鼠。

出示35页3,请小朋友帮助小兔子分胡萝卜,用学具动手分一分,需要几只小兔才能运走。

四、总结:师:小朋友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生:分苹果。

师:今天同学们,热心帮助了淘气,又帮助了这么多的小动物,你可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我希望同学人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下课后帮助更多的人。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分苹果教学视频篇四

1、精心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两种“平均分”的形式。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既重视学生的“平均分”的结果,但更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平均分”时你是怎么想的,以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探究怎样给24名学生排队,有几种排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探索交流,得出几种不同的排法。在教学中,我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还算融洽。学生能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倾听同伴的不同分法;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出平均分的意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总之,我在课堂中,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但还有很多有待完善加强的地方:如学生的小组小组能力、倾听能力、动手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小组合作的组织和任务交待应明确、具体等。

实验小学王玉蓉

本课是有关10的加,减法的比较重要的环节。教学时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发展他们的数感。因此,为了能使这节课更加生动和富有真实情境感,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件,通过让学生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的情境导入,然后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自己动手分一分;学生交流分的方法;最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要使自己分的方法最多,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应该怎样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有序的分苹果的方法中思考,得出10的组成和加减法算式。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要突破这个重难点,我们在设计时,先由老师扶着写出两组10的组成和加,减法算式,接着让学生自己写出其余的几组组成和加,减法算式,然后汇报,教师板书。最后让学生读算式,读10的组成,做练习的第1,2题,使学生突破这个难点。但是,由于自己在让学生分苹果时,反复重复了分的过程以及将组成和算式分开来完成,耽误了时间,后面的练习未能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将知识融为一体,按知识体系创新地设计教学环节;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游戏性,生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节课是一节计算课,相对比较枯燥,但是我加入了玩手指游戏,以及很有意思的flash,增加了很浓的趣味性。但是遗憾也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地方就是没有时间展示出来。由于前面的小组活动以及小组汇报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没有时间进行,而恰好后面的内容才是整节课出彩的地方。难过!

今天是教学开放日,很多家长都有来听课,学生的反映都很好,思维很活跃,思考问题都很积极,回答问题很踊跃,连平时很少举手的学生都很积极,让我很想尽情的让他们说,让他们尽情的展现自己。但是同时也意味着我被学生领着走了,整节课学习的内容很少,节奏不紧凑。

反思这节课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在小组活动中应减少一半的时间,在之后的汇报中应该点到为止,而不是让学生永无止境似的发现。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后面的练习,毕竟那里才是这节课的亮点。以后要注意这个问题。

提个疑问:10分成两堆。能不能分成0和1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分苹果教学视频篇五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兴趣。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百以内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一步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对学生而言很陌生,因此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这部分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的算理。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采用动手操作与计算方法有机结合这一教学策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竖式。结合操作,学生对算理有了透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这部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可以很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将教学的重难点一一突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口算除法,以及一步计算的除法竖式。学校位于农村,条件有限,教、学具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于是,我大胆将教材中“小猴子分桃子”改成“小猴子分甘蔗”。这样,学生就可以用小棒代替甘蔗来操作,简便易行,更有助于理解算理。

〖教学设计片段〗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智慧老公公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他可高兴了!他给大家带来一幅画。(出示情境图)

师:小猴子们想吃甘蔗,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有两只调皮可爱的猴子,想分掉48根甘蔗。

生2:我认为为了公平,这2只猴子必须分得一样多,也就是必须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48根甘蔗要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1只小猴子分到几根呢?

根据学生的提问,师板书例1(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师:该怎样列式呢?

生:48÷2。

(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

3.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它。我们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有的摆小棒,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

学生汇报各种算法。

生1:我把小棒当甘蔗,每只猴子先分2捆,再分4根,也就是24根。

生2:我是口算的,我先算40÷2=20,再算8÷2=4,最后20+4=24,所以48÷2=24。

生3: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在黑板上列出 2 4

______

2) 4 8

4 8

____

0

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说吗?

生:因为40÷2=20 ,把2写在十位上,8÷2=4,把4写在个位上,2×24=48,所以48÷2=24。

师:老师很欣赏你,因为你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大胆尝试,解决新问题。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反思在学生反馈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就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有助于提高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信心。)

(二)情境延伸,自主探究

1. 由情境提出问题。

生:(异口同声)他也想来分甘蔗。

(师板书例2: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生读。

师:怎样列式呢?

生:48÷3。

2.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边分边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根据分的过程,试着列出除法竖式。

(学生开始动手分,边分边想,并不时地在纸上写着什么。)

师: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根据分的过程,你是怎样列出竖式的,并选出小组发言人,代表你们组发言。

(学生在小组内七嘴八舌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一组上前发表自己观点。

生:我叫杨斯,我和刘珊一起来完成这道题,我来说过程,刘珊来分小棒。我先写上了 3) 48 (板书),先分4捆,每人分一捆(刘珊演示),在竖式中,也就是先算十位上的4,4除以3商1,把1写在十位上。(板书)1×3=3,把 3写在4的下面,表示已经分掉的数。4-3=1,把个位上的8落下来,(板书),再分剩下的1捆零8根,也就是18根(刘珊拆整捆,合并成18 根),18÷3=6,每人分6根,(刘珊演示),把6写在个位上,(板书)3×6=18,18-18=0。

师:大家来评价一下,你觉得杨斯这位小老师当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杨斯讲得特别清楚,我听懂了。

生2:我想说,good, good, very good!

……

师:的确,杨斯这位小老师当得很棒,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杨斯一样,勇敢地站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

(反思在这部分设计中,我遵循“学生能做到的,老师绝不代替”的思想,考虑到学生已有刚学到的竖式算理作基础,便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十位不能直接整除的竖式除法。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达到了我的设计意图。)

3.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师:观察黑板上的竖式,都是先从哪一位除起?

生:十位。

师:每次除的商写在什么位上?

生: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去除时,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如果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去除,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师:你总结得真不错。笔算时,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

(反思教师没有直接总结,而是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

〖案例点评〗

1. 教师创设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置于充满童趣的“小猴分甘蔗”的故事情境中展开教学,最后又续编故事延伸到课外学习中,变无趣为有趣,体现了愉快教学的思想。

2.重视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扶放结合。恰当引导学生共同解决例1,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例2,难点处理得科学到位,既考虑到学生的现实能力基础,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深化。

4.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利用教师评、学生评等多元评价来激励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点评人:孙俊霞(河北省鹿泉市永壁小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