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通用5篇)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通用5篇)

时间:2023-09-26 16:27:18 作者:飞雪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通用5篇)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方案都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目标。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篇一

1、理解课文,懂得不能说谎话,要做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打算、周围、注意、麻烦。结结巴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

1、生字字形:塞(“人”下面有三横)。吞(上面不是“天”)拿(会意字,把手合上就是拿)

2、从瓦尼亚的语言、行动。神态,让学生明白瓦尼亚的错误。

理解瓦尼亚开始为什么脸红了,后来又脸色发白。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李子一只、课文录音、抄有比较句子和练习题的小黑板、课本挂图。

 :3课时

第1课时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周围”“打算”等词的词意。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习课文第1段。

1.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2)出示课题,齐读。学习“核”。这个字和哪个字很像?(指导学生用“该、孩”等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字形。)

2.听课文录音,略知大意。

边听边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讨论后教师归纳,指出提得好的问题。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己来读懂课文。

3.自由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想想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把生字组成的词划下来,想想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看看课文有几段,每段告诉我们些什么?

4、检查自学,初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最好。

(2)正音:“一会儿”儿化“塞”是平舌音。“结结巴巴””中的“结”念“轻声”。

(3)交流记生字的方法。刚才在自学中,你是怎么记住主字的,把你的好办法说出来给大家听听。(生说一种方法,师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字。)

5、学习第1段。

(1)妈妈买来李子准备晚饭后分给大家。指名读第1段。

(2)哪个词是“准备”的意思?(打算)“孩子们”是指谁?(瓦尼亚和他的兄弟姐妹们)

(3)齐读第1段。

6、写字指导。

塞:上中下结枕…年间是三横。

吞:第一笔是横,不要写作撇。

7、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1、2、3题。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2至5段,理解词意,知道瓦尼亚开始为什么脸红了,后来为什么又脸色发白。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抽认生字、组词。

2.学习课文第2至5段。

(1)指名读第2段。

a、瓦尼亚为什么要偷拿李子吃?(因为他从来没吃过李子,非常想吃。)

b、从哪里看出瓦尼亚非常想吃李子?

出示句子:“他一会儿闻闻,一会儿摸摸,很想马上吃一只”。联系上下文说说“他”是谁?”“闻闻”是闻什么?他想知道什么?(气味)“摸摸”是摸什么?他想知道什么?(感觉一下外表。)他先闻闻再摸摸,这两个动作课文里用什么词来连接的?表示事物在较短时间内先后的变化可用“一会儿……一会儿……”。他问了李子的气味,感觉了李子的外表,心里怎么想的?(想知道李子的滋味。)从这些词可以露出他的急切心情?(很想、马上)

c、他是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看图说说,找出句子谈谈。

比较句子:“他看看周围没人。

“他看看周围没人注意。”

两个句子一样吗?

“塞”在这儿换成“放”行吗?为什么?

d、读读第2段,说说这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找出写第2幅图的课文,指名读第3段。

a、出示:“吃完后,妈妈发现李子少了一只。…

在这儿为什么用“发现”不用“看见”呢?

(因为妈妈根本没有想到李子会少,她感到很突然,所以用“发现”。

b、自己轻声读课文,对照图画,思考:图中画的哪位是瓦尼亚?

听了妈妈的问话后瓦尼亚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c、讨论思考题。

出示句子:

瓦尼亚脸红了。

瓦尼亚脸红得像大红虾一样。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大红虾?为什么这么比?

瓦尼亚为什么脸红得像大红虾一样?

看插图,说说当时瓦尼亚的样子,想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他说的话。

d、这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瓦尼亚的脸红了,后来为什么又变白了呢?齐读第4。5段。指名回答。“想想该以怎样的语气读好妈妈的话?为什么?(妈妈的话和句未的感叹号表达了担心、关切的语气。)练读妈妈的话。

“吓”是什么意思?瓦尼亚为什么害怕?从哪里看出瓦尼亚心里十分害怕?(脸色发白。结结巴巴)“结结巴巴”是指什么?以结结巴巴的语气读读瓦尼亚的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小结课文内容。

4、课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第4、5、6题。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篇二

这个活动安排四组练习,目的是复习汉语拼音、巩固学过的生字字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过程建议

1、出示拼音卡片:z、zh、c、ch、s、sh、n、l,问:这些拼音娃娃都是我们的朋友,你还认识他们吗?(指名认读,教师提示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2、出示生字,分四组认读,第一组:子、足、真、座、纸。第二组:春、唱、草、穿。第三组:是、伞、师、色、声。第四组:流、亮、南、暖。(注意:在读字的过程中要纠正读得不准的字音,尤其注意平翘舌音的读法。)

3、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八名学生扮青蛙妈妈,头饰上写着八个字母,十八名学生扮小蝌蚪,头饰上写有十八个字。让小蝌蚪分别找到自己的妈妈。其它同学和老师当评委,看哪个青蛙家庭动作最快,评出最佳青蛙之家。

4、打开书,自己观察,根据书上的例子连线。

5、全班交流,共同订正。

读读比比

这个练习目的是比较形近字。通过认读和比较,发现汉字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过程建议

1、今天有六对双胞胎兄弟来我们班做客,这六对双胞胎都是我们以前认识的生字宝宝,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2、大屏幕出示六组生字。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象,你能区分他们吗?

3、小组讨论上面三对双胞胎,先一对一对地比较,字的音、形、义有什么不同?再看这三对双胞胎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后面的比前面的多一笔)

4、汇报,重点突出字形的比较。

5、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下面的三对双胞胎。(这三组都是独体字加了偏旁)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知道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感受李时珍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累”;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5个新词语。

3.能仿照课文的例句,用“不但……还……”和“……于是……”各写一句话。

4.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让学生尝试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3课时。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7个。

2、积累词语6个,句子2句。

3、正确朗读课文。

4、了解海通和尚造乐山大佛的传说,并了解乐山大佛的外貌。

5、能借鉴课文语言介绍乐山大佛。

教具准备:电脑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演示

教案说明:

通过本文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乐山大佛的来历及高大,并对古代石匠高超的智慧与技术表示赞叹。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的功能。本文我将多次运用多媒体把乐山大佛的画面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多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愉快、主动地学,我就能顺利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注重对学生朗读和说话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朗读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并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小导游的方式进行介绍乐山大佛,把读和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实学生的语言储备仓库。

[乐山大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篇五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

教学过程:

1.复习第1、2自然段。(3分)

说说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2.教学第3自然段。(10分)

(1)指名读。

(2)说说一共有几句?每句讲了什么?

(3)第1句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4)思考: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5)讨论:李时珍编写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不全;不详;不对)

(6)出示,比较下列两个句子: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说说什么叫“完善”?为什么前面要加上“比较”?

(7)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写了旧的药物书很不完善,有可能给病人带来危险,所以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3.教学第4自然段。(12分)

(1)指名读。

(2)李时珍为了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主要做了哪三方面的准备工作?(治病时,注意积累经验;亲自到各地去采药;虚心向群众求教。)

(3)这三方面的工作,作者着重写的是哪一方面?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

(作者着重描写的是“各自到各地去采药。”)

“亲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李时珍是怎样“亲自到各地去采药”的?

为什么要“亲自品尝”药材?

“亲自采药”和“亲自品尝”说明了什么?(李时珍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4)学生齐读。

4.教学第5自然段。(15分)

(1)指名读。

(2)《本草纲目》比较旧的药物书有哪些明显的优点?

(3)《本草纲目》是怎样编写出来的?

(5)结合完成课后作业第4题。

(6)齐读。

5.作业:完成作业本练习。

教后感:努力让学生在自读、合作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抓重点词句的理解,让学生读懂3——5自然段。从而完成好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进行分段的第2个步骤。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