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2023全国生态日心得体会精选5篇

2023全国生态日心得体会精选5篇

时间:2023-08-18 11:29:18 作者:jsx2023全国生态日心得体会精选5篇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色发展是千年大计,实现绿色发展关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未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全国生态日心得体会精选5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全国生态日心得体会 1

8月15日,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自然孕育了所有生命和物种,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借助飞速发展的科技,自然的奥秘不断呈现在我们面前,人类的自然观念自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开始对自然进行无节制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马克思曾经指出,自有人出现以来的历史都是“人化自然”的历史,人与自然之间必然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共生”状态之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用发展养护自然。在以往的发展当中,囿于发展方式、发展水平的限制,发展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如高浓度的雾霾、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等。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短视做法;重拾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用底线守护自然。当前,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不断触及自然生态的边界。“边界”就是“底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就是守住自然生态底线、确保生态安全,为国家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大规模国土绿化、海洋生态修复、荒漠化治理等重大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用科技保护自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曾在其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提出,工业革命一开始,科技的发展让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大大提升,使生物圈包括人类本身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但是科技与自然不是对立关系,相机陷阱记录野生动物,生物声学倾听雨林的声音,“千里眼”守护东北虎豹,这些事实都证明了科技也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自然,让自然受益于科技。未来,我们要更广泛地运用科技保护自然,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发挥云、AI、5G等新技术在守护自然资源、保护濒危物种、防御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作用,用技术见证自然的美好改变。

2023全国生态日心得体会 2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都关乎群众的幸福指数,都关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擦亮政治底色、担当底色、廉政底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勇往直前、真抓实干,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擦亮政治“底色”,夯实思想基础,为“高质量发展”聚合力。“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唯有以科学的理论思想指引、坚定的理想信念筑基,生态文明建设这项系统工程才能行稳致远。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坚持不懈用__凝心铸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政绩观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干部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民族命运联系起来,贯彻落实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从常法中寻变法、在新路中找出路,努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擦亮担当“底色”,增强实干精神,为“高质量发展”强动力。“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只有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才能实现自然生态、政治生态的两促进、双提升。我们也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破除“看客心理”“躺平心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

擦亮廉政“底色”,筑牢自律防线,为“高质量发展”添活力。“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政治生态不好,人心就涣散。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党章为镜、以人民为镜、以廉洁为镜,主动接受政治体检,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党性摆进去,及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人民满意”是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调查研究则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们也要站稳群众立场,深入基层、心入群众,主动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寻求应变之道,多层次、全方位地调查了解情况,用实干实绩走出困局、打破僵局、开创新局,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2023全国生态日心得体会 3

时光追溯到2005年8月15日,首次提出“两山”理念,“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阶段论,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论,是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要遵循。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两山”重要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浙江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地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并重,坚持污染治理与生态建设并举,将全省作为一个“花园”来打造,不断推进“两山”生动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形成了成熟的模式。

坚持拥抱绿色转型发展,形成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经济优势。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浙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湖州、衢江、桐庐等地区以发展旅游、观光、度假和绿色美丽经济为重点,着力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工程,积极引导农家乐、民宿经济、乡村旅游产业等发展,让绿色美丽经济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秀山丽水、金色平湖、自在舟山等市县的新名片传递出浙江美丽经济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而美丽经济正深刻地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也显示出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的超乎价值。

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动力,形成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制度优势。浙江率先开展省级财政生态环保专项补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三位一体”“两评结合”的新型环境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与主体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党政领导班子考评机制,明确考核领导干部,将淡化单纯经济增长指标,鼓励GDP多一点“绿色”;明确提出建立节能奖励制度,对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对淳安、苍南、开化等26个县不再考核GDP总量,着力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率先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财政奖惩挂钩的系列制度。积极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开展区域间水权交易,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全国设立首个省级生态日,浙江成为全国第一个实施省内全流域生态补偿的省份。

坚持美丽乡村创建行动,形成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建设优势。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把全省农村作为一个“花园”来谋划,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系统推进生态治理和修复,实现乡村整体美、全域美。全面实施“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作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决策。通过加强规划设计,改善人居环境,积极打造具有江南特色、浙江特征的现代化美丽县城。全面开展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洁化、绿化、美化“四边三化”行动。大力开展平原绿化,创建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超过60%。坚持试点先行、典范引路,杭州市、湖州市、丽水市成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化等6县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

浙江的探索实践,充分了证明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彰显了强大的理论生命力和强劲的实践推动力。未来,浙江将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努力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境界,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2023全国生态日心得体会 4

“山绿起来,人富起来,天地间回荡着中国节拍。”曾经,一首《美丽中国》红遍大江南北,众多网友纷纷加入合唱,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上热爱、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真挚希冀。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员干部要巧用“解析视角”深刻理解投身美丽中国建设的应有作为,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共绘“如画江山”。

品鉴“生”字,以“沧海横流显砥柱”的政治立场理解美丽中国建设关乎国计民生。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员干部要提升政治站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视角思考、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如画江山”更显高度;要坚持全球视野,准确把握地球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关联,向世界讲好美丽中国故事,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让“如画江山”更具气度;要恪守为民初心,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理念,树立“因我而来”的担当、“为你而来”的情怀,高度重视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呼声,矢志不渝将美丽中国建设推向纵深,让“如画江山”更有温度。

研读“态”字,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进取品格理解美丽中国建设呼唤奋斗姿态。不管有多么艰难,我们都要坚定决心,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党员干部要不怕“远征难”,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深刻认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却是只争朝夕之功,正确理解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确保美丽中国建设一以贯之、善作善成;要不畏“湍激浪”,在污染防治问题上绷紧思想弦、果敢挽巨澜,既守住初心、更守住底线,绝不能漠视生态疾患,打马虎眼、感情牌,更不能追求蒙尘政绩,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要不沉湎“当年勇”,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牢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之理,保持“一棋不慎,满盘皆输”之惕,涵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气,做到不忘来路但不恋过往、不矜功劳而不负荣光。

寻味“文”字,以“吹尽黄沙始到金”的实干精神理解美丽中国建设成就精彩文章。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行文”过程中,党员干部要追求“文脉之晰”,切实把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努力从“四个重大转变”中获得再出发的路径启迪;要追求“文思之敏”,学懂论述的“四个重大关系”,摸清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做到行成于思、深思笃行;要追求“文风之实”,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基层一线实际情况了然于心,真正压实工作链条、夯实主体责任,坚决不织“绣花枕头”、不做“表面文章”,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咀嚼“明”字,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长远眼光理解美丽中国建设缔造美好明天。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登高望远,谨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教诲,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锚定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不懈奋斗,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要识微见远,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系统思维、“积跬步而至千里”的递进思维、“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敏锐思维,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辛勤耕耘美丽中国建设的希望田野;要聚势谋远,立足当前形势、抓住宝贵机遇、谋划未来进路,时刻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切实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神追求和行动自觉书写“人民江山美如画”的壮丽诗篇。

2023全国生态日心得体会 5

实现绿色发展要古为今用,善于在典籍中汲取智慧。《孟子》中的《寡人之于国也》有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古人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鱼鳖”“材木”是可再生资源,如果按照规律进行捕捞和砍伐,不仅能够保护生态,还能获得经济效益,从而一举两得。我国施行的“休渔期”“封山育林”等政策就与上述名句反映的道理相对应。反之,如果采用焚林而猎、竭泽而渔等目光短浅的生产方式,一个国家的永续发展将受到巨大的影响。在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作《齐民要术》中,“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等句子则体现出了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桑基鱼塘、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的元阳梯田就是因地制宜的生动体现。

实现绿色发展要艰苦创业,敢于在实践中探索新路。五十多年前,焦裕禄任兰考县委书记时,当地经常漫天风沙,内涝和土地盐碱化严重。恶劣的环境导致小麦低产,制约了经济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焦裕禄带病带领全县人民种植泡桐、翻淤泥压沙丘,实现了防风固沙;引黄淤灌,从而使得变盐碱地为良田,以此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时间来到21世纪,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__到安吉县余村考察,提出了著名的“两山论”。余村人民遵循并践行这个理论,将原来的矿山打造成了公园,将原来的水泥厂关停并植树造林。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同样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长。上述两个鲜活的事例给予了我们一些启示:一是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能够有机结合的,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二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活跃思维,要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为当地的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三是党员干部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身作则,带头实践,率领当地群众艰苦奋斗,最终依靠他们的力量实现绿色发展。

实现绿色发展要精诚团结,乐于在对话中谋求共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正加速发展,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这个方案与之前提出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共建“一带一路”一脉相承。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一个整体,各个国家是部分,各国人民同住一个地球村。实现全球绿色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相互合作、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一个国家如果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受到消极影响。世界好,各国才会更好。中国有着“一言为重百金轻”的诚意,有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胸怀,有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待客之道,更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责任担当,将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建设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而不懈奋斗,为促进全球绿色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
  • 08-18 2023年汽车租凭合同(优秀8篇)
    合同的签订对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合同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合同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
  • 08-18 2023年湖北省建筑工地 工程建设施工合同(通用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 08-18 2023年教师暑期工作研修总结范文5篇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所以我一向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使我更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对自己的人生
  • 08-18 2023中控员的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
    回顾这一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同事们的团结合作下,我在中控室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中控员的工作
  • 08-18 关于严细深实快作风教育实施方案精选5篇
    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在全县教育系统党员干部中开展“严细深实快”作风教育的实施方案》文件精
  • 08-18 2023年控烟事务管理工作计划精选5篇
    为了更好地完成2023年控烟工作任务,更进一步完善控烟工作制度和体系,提高社区居民的戒烟意识,使生活环境得以改善,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现根据我社区的实际情况
  • 08-18 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最新5篇
    很荣幸能参加这次组织的全县村干部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这三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有了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基层干部能力提
  • 08-18 关于校园防诈骗宣传演讲稿精选5篇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校园防诈骗宣传演讲稿精选5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08-18 警示教育个人心得体会800字精选5篇
    通过本次案例警示教育使我感触颇多,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对廉洁合规从业、遵纪守法的认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警示教育个人心得体会800字精选5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08-18 债权转让合同约定管辖 债权转让协议(精选7篇)
    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怎样写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