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校园流行语研究论文(模板17篇)

校园流行语研究论文(模板17篇)

时间:2024-05-02 17:56:05 作者:念青松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写作的不足和问题,进而改进自己的写作水平。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大家可以借鉴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网络舆情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构成学校办学实力竞争力的体现。而职业学校由于其独有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性质,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职业学校的办学的好坏,通过其校园文化就可看出来,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好的校园文化会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校园文化是指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代表的理论文化之外的`文化活动和现象,是指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园空间为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精神物质文化整合系统,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发挥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的办学积极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净化心灵,激发师生进取,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海原职业中学自从搬到新校区以来,学校就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规范校园文化活动模式,为广大为师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目前,学校仍然在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努力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

海原县职业中学培养方向是面向上一级职业学院,所有学生都要参加职业高校对口招生,让学生到高等学校学习,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学校主要抓过程管理、抓学生的思想道德,从而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让学生在遵守规章制度同时,引导其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我们要在突出特点上下功夫。海原县职业中学适应时代需要,开设了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通过打造特色专业,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学校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放着第一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作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突破口,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使教学、实训、实习、考证为一体,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形体强化训练等多种功能,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为达到以上目的,海原职业中学根据海原独具的文化环境与自身特点,对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刺绣专业课程,,宁夏回族服饰(回族刺绣)被评定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专门聘请海原民间艺人讲授回族刺绣,把回族刺绣作为一个手工专业课,进行普及培训,让流行于民间的手工艺步入校园,让学生对回族刺绣技艺进行系统学习,通过学生对回族刺绣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回族刺绣这一传统文化能得到传承与发展。在教学中,广大师生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民间艺人等方法和措施,探讨回族刺绣现状及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对回族刺绣工艺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保护刺绣工艺,恢复回族刺绣针法等技艺进行了整理挖掘,使回族刺绣文化这一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老的文化遗产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具有极其重要及深远的意义,这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职教育工作者和关心中职教育事业发展人士面前的严峻课题。

学校的各个专业要在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的统一要求下,本着与学校文化协调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切实加强学科建设,形成具有本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近几年,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以贴近校园、贴近学生为内容,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时代气息和青春气息。海原职业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开展了计算机专业设计制作成果展示,刺绣大演练比赛,开放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师生交流平台,促进师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营造校园学术氛围;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群体文体竞赛,如基础部语文组演讲朗诵比赛、学前教育班的全体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演出、体育部组织开展了两次学校体育运动会、参加了省级职业学校学生运动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极大地提高了海原职中在社会各界的知名度,特别是学校教工军乐队的建立和在全县各种大型活动中的频频亮相,更为校园文化增添了特质与魅力;为满足学生就业应聘需求,学校多方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充分发挥南华山国家技能鉴定所的优势,让学生免费参加国家技能鉴定考试,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热情的持久性。

在职业中学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特别重视学校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学校的特色和亮点,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在这方面,海原职业中学创办有自己的报纸《职教之光》,从起学校有创办了《海原职教》杂志,向各职业学校,县级各中小学宣传职业教育,不断在省市报刊增加发稿数量质量,宣传亮点工作,努力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推广学校文化品牌,展示学校风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很受社会和企业的青睐。

总之,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窗口,随着社会文化大环境的不断发展,职业中学校园文化正在发生变化,日益彰显本身所具有的职业特点。海原职业中学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园空间,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向相结合,为提升办学品质、构建和谐校园积极努力,真正构建起既有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职业中学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李飞.努力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j].陕西教育学院报,.

[2]耿玲.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j].职教论坛,.9.

[3]卢永刚.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12.

[4]朱巧玲.浅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j].考试周刊,2011,7.

[5]唐光辉.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05.

高职新生校园环境适应性调查与研究论文

摘要:安全教育工作始终处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首位,直接关乎到校园的安全稳定和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剖析当前“95后”高职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形成原因,阐析高职学生的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提升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成效,以期为新时期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95后;性格。

安全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乎到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高职院校学生性格特点突出,个性较强,近年高校安全事件频发,为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因此,必须以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格特点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完善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安全教育工作途径[1]。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95后”学生的性格特点。

笔者长期从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发现高职院校的安全事件往往和学生的性格特点有着必然的联系。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急功近利,缺乏务实态度。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为“95后”,他们成长在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能够便捷的获得各类信息,而不受时空的限制。他们功利心强,爱慕虚荣,追求金钱,追求权利,尤其盲目追捧网络中的成功人士和案例,却不知成功背后的付出,缺乏脚踏实地的执着精神。2.乐于挑战,但无法承受挫折。“95后”的大学生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敢于尝试各种挑战,他们努力接触社会,积极融入大学生活。近年,各高校自杀案件频发,大多是因为“95后”大学生抗压能力弱,无法承受挫折,缺乏独立处事、随机应变的能力。一些学生长期处于父母的溺爱之中,当他们背景离乡步入大学校园,需要独自处理学习和生活事务时,往往欠缺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一旦遇到问题或者挫折,就会手足无措,压力倍增,甚至会一蹶不振,引发心理疾病[2]。3.过于自我,欠缺责任心。“95后”的高职学生往往过于重视自身的主观感受,过于追求自身利益的获取,而欠缺对他人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较为薄弱。他们习惯了独自思考、独自做事,在班集体中,只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甚至会走向“唯我独尊”的误区。当他人侵犯自身权利时,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引发争执或冲突事件,易走极端,不留余地。

(二)高职院校学生性格特点的形成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多数“95后”大学生都出生于“六加一”模式的家庭,他们的成长受到了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六位长辈的关心和爱护。缺乏兄弟姐妹的“95后”自我意识强烈,不懂得如何为他人付出,再加之父母的溺爱更加塑造了他们家庭“中心”的地位。家长的“越俎代庖”,剥夺了“95后”独自应变、自我管理的权利,也使他们丧失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战胜挫折的勇气。2.社会环境的影响。“95后”大学生生活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时代,在享受丰厚成果的同时,也给他们带了极大的诱惑。尤其网络媒体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大多“95后”都利用网络来进行获取知识、交友沟通、信息查询、娱乐游戏。网络确实给成长在信息时代的“95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但网络的多元性也可能会阻碍主流意识的传播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网络的虚拟特性也极易使他们丧失现实感,弱化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产生双重或多重人格[3]。3.教育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环境是“95后”学生性格形成的催化剂,我国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阶段。但现阶段,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领域,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学习成绩仍然是衡量学生能否进入知名大学的最重要的标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老师和家长都会将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对“95后”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很多学生安全知识匮乏、自救能力薄弱。一些高职院校的教育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面对就业率的压力,很多高校也选择了“重知识轻德育”的教育模式,这也极易引发“95后”大学生价值观缺失,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继而引发更为严峻的安全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问题。

(一)防火安全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规模逐渐增加,很多院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寝室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高校教学楼、寝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高密度区域,再加之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防火安全意识薄弱,缺乏防火安全知识和火灾自救能力,一旦发生火灾将影响到学生的生命安全,也给高职院校的防火安全工作带了巨大的挑战。

(二)食品安全问题。

由于“95后”学生对于物质水平的要求较高,并且处于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只有少数学生在干净卫生的高校食堂就餐,而一味追求口味或时尚的需求,选择在高校附近的小吃街或通过网络渠道购买食品,难以保证食品的卫生和质量,从而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危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三)心理安全问题。

基于“95后”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抗压能力弱等性格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异常比例逐渐增加,当学生遇到失恋、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矛盾、家庭变故等问题时,往往无法承受压力,更加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易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心理问题,引发极端事件。

(四)财产安全问题。

近年来,高校学生财产安全问题频发,公交车、商圈、教室、寝室等地点都是学生财物丢失的.高发地,由于“95后”学生长期处于父母长辈的溺爱中,而自我管理能力低、财物保护意识薄弱,手机、手饰、金钱等财产物品频繁丢失,从而给自身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五)就业毕业安全问题。

就业是每位学生和家长极为关注的问题,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自身就业知识的匮乏、父母的压力,往往会使“95后”高职院校学生在面临就业选择时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只关注招聘企业发布的关于职位和薪资的信息,而忽视对企业合法性、经营领域等重要信息的查询和收集,也有部分学生缺乏招聘信息真实度的辨别,从而误入非法企业组织或从事非法岗位,甚至会遇到人身安全问题。

三提升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效果的对策。

(一)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安全工作和教育工作管理模式。

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应该规范化、常态化,多数高校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都是在安全事件发生后才得以高度重视。高校始终应该把学生的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实施,定期检查,落实责任。安全教育工作更应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安全知识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长期渗入,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4]。

(二)以案说法、亲身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课堂上枯燥的安全知识传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95后”高职院校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乐于挑战的性格特点,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可以将真实的案例融入其中,开展防火、逃生学习、安全知识情景剧比赛、安全知识问答、安全知识论坛等多种方式的活动,让学生融入其中,亲身体验,使安全教育工作更有影响力和说服力。

(三)突出重点,根据学生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安全教育工作。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内容繁多,因此,必须突出重点,根据学生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一是要以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预防心理异常等方面为工作重点。二是要以学生为对象,有区别地开展教育工作,例如: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要通过严格的制度甚至法律手段来引导和规范其行为,以防止打架、、酗酒闹事等事件的发生;对于家境贫困、身体残疾、突发家庭变故等特殊学生群体,要时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女生要进行正确的恋爱观引导及性知识的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防止害。

(四)抓实施、抓落实,建立上通下达的信息联系网络。

安全教育工作必须抓实施、抓落实,学校领导、教师、辅导员、安全员、保安、寝室管理员等各个岗位的人员都必须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同时,通过手机、qq、微信等方式建立上通下达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校、学校与家长的信息联系网络,有利于发现安全问题及时上报、迅速解决,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人身财产损失。

(五)提升教育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工作能力。

加强教育工作人员的管理,提升教育工作人员的能力直接关乎到安全教育工作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在日常工作中重视自身安全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增加自身安全知识地储备,并将安全知识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辅导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言传身教,让学生耳濡目染;寝室管理员、安保人员、实验员应该随着学校仪器、设备的更新,不断更新自身安全知识,定期进行安全设备的检查,及时上报,防患未然[5]。

参考文献。

[3]薛力猛.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196.

校园资源管理激励研究论文

2.2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其一是学术性:学术活动是高校的主要活动,高校人力资源的劳动带有创造性与复杂性。高校管理的主要领域是学术管理,因此,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学术管理。其二是多样性:高校人力资源的构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也就带有多样性,这就要求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思路、策略以及措施都相应的具有多样性特点。其三是主体性:高校人力资源的主体就是教师,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必须坚持以人文本。其四是激励性: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激励性理念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特点,该特点从彰显个体的成就为出发点,实现凝聚群体的优势。

3、激励理论概述。

3.1激励的概念。激励的本意是人在外界条件刺激下产生的心里紧张的状态。激励最的核心作用是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励的本质是了解人的正确需要,然后进一步刺激其动机,从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达到目的。激励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自觉自愿性和内在驱动性。

3.3几种激励理论。人的一生的不同阶段需要得到满足的方式也是不同的,相应的激励理论也很多,像: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佛鲁姆的“期望理论”等都是著名的激励理论。下面简要介绍双因素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

3.3.1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所谓双因素指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关,也就是工作的安全性、工作条件、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工资福利待遇、规章制度等等;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相关,也就是工作的积极性、工作成效、工作的责任感、工作的挑战性以及通过工作成就而获得的晋升与认可的机会。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想持久而高效的激励员工,就应当尽量做到在保健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工作范围扩大化、工作再设计、工作丰富化等方式增强激励需要,使得工作本身变成一种带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有效的激励因素。同时,不能讲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理解绝对化,保健因素也有激励作用,同时激励因素也具有保健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吸收人、留人、育人并发展人和激励人,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激励人是核心。怎样有效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并留住他们,这本身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激励手段。

3.3.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需要本身就是一种激发动机的原始驱动力,一个没有任何需要的人,也就毫无动机与活力可言。一个人的需要同他的年龄、地位、性格、受教育状况、经济状况以及周围环境有紧密的联系。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人们的需要往往处在低层次,随着经济繁荣程度的加大、受教育程度的增高,其需要的层次也就越高。对于高校教师,应当尽量在满足其物质需要的基础上,重视对其进行精神激励。

4.1人本原则。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建立激励机制必须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当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调动人放在第一位。激励机制的建立应当保证不会禁锢人的思想、使人束手束脚,缺乏生机与活力。在建立激励机制时,要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并尽量满足其需求、要尊重和容纳人的个性、要重视和实现人的个人价值、要能够开发人的潜能并充分利用其潜能、要能够统一和领导人的思想,要善于把握人的行为、要鼓励人积极创造并奖励其成就。另外,还应当营造良好的环境。

4.2公平原则。激励机制应当保证在选拔、任用人才以及实施奖励的过程中,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以领导的意志而转移,不能存在凭主观偏见、个人好恶而评价一个人的工作表现与得失成败。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科学、公正的规范化、制度化的评测标准,落实人尽其才的目标。

4.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在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方面,应当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人类最基础的需要就是基于物质的需要,物质需要的层次比较低,因此物质激励的深度有限,仅仅作用于表面。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也不断提高,因此应当将激励的重心由物质激励转向精神激励,满足人们社交、自尊以及实现自我的精神需要。简单来说,也就是物质激励是激励的基础,而精神激励是其根本,二者相互结合,能够使激励机制发挥最好的效果。

5.2优化配置高校人力资源。对于高校人力资源的配置,需要从战略角度对学校发展的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围绕高校办学的目的以及办学理念,对人力资源配置进行科学的预测与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规划,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人力资源补充与需求的平衡,降低由于人力资源过剩而引起的浪费和因人力资源不足而导致的制约。对于引进人才要妥善处理,既要对引入人才给予重用,又要重视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管理及使用。针对高校教师这个特定岗位,应当结合教师的素质,为其制定适宜的培训计划,使其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时刻保持知识的前沿性。从高校发展的长远目标以及现实状况出发,基于充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对高校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优化配置,使得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尽其责,促进高校的发展。

5.3采取多元化激励机制。对于不同的人,由于其个性、需求、期望、目标的不同,其能够受到激励的方式也不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当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做到激励因人而异,最大程度的发挥激励的作用。

5.3.1物质激励。对于人而言,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理需要,只有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才有可能专心工作。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合理的工资待遇及福利待遇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满足高校教师的生活、工作中的基本需求,能够有效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而达到激励的目的。

5.3.2工作激励。高校教师在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工作需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综合考虑教师的能力为其指派工作并设定工作目标。与此同时,应当提供一个相对合理的工作报酬制度和适宜的工作环境,为他们的工作成果给予肯定和支持。比如:为他们出版教材、专著、发表论文提供资金支持。这能够为教师带来信心。

5.3.3情感激励。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同高校教师之间建立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情感交流,不时组织开展一些社会活动来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交流合作,同时应当注重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化,构建渠道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表扬、肯定教师的工作,对教师表示理解、支持与信任,任何一个细微的举动都能让高校教师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加深入的融入到高校事业中。

5.4注重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这是高校人力资源部门不同于其他人事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特征。高校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造就精英的地方,其管理者倾向于依靠自己的努力培育更多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希望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希望为社会培养大批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而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因此,为高校教师营造一个极具向心力与凝集力、融洽和谐、沟通方面又相互尊重的人文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同时,高校管理者应当鼓励高校教师发挥个人特长、鼓励教学科不断进行科研创新,开展学术研究,从而形成一个有良好学术氛围的环境,为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

高职新生校园环境适应性调查与研究论文

五年制高职又称五年制一贯制或五年制大专,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培养的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其办学模式一般为前三年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后两年实行高等职业教育,将初中起点的学生培养成为高职大学生的“3+2”人才培养模式,兼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特征,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根据新的教育和就业形势所采取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它既丰富了办学模式,又解决了部分升不了高中却想圆大学梦的学生的实际问题。但由于办学模式的特殊性及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等,出现了高职新生入学不适应的现象。因而有必要对该群体的入学适应状况进行研究,入学适应的好坏,既影响其当前的身心发展,又会对其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辅导员或其他相关人员更有针对性的为高职新生早日适应大学生活提供参考。

1。1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主要通过学习来实现和体验。与中学相比,高职院校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明显不同。高职院校强调的是专业的技能教育,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等方面,而中学教学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教师指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并监督执行。五年制高职学生从一个相对封闭的中学生活过度到相对开放的大学生活,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新奇而又完全陌生的环境,由于在初中阶段,还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习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更不可能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学习习惯缺乏必要的反思,不懂得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因此,五年制高职新生对大学学习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无形之中,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甚至出现焦虑现象,闻“学”色变。

1。2自我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部分学生自卑心理比较严重。自卑心理是个体在外界的消极暗示下,由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差而引起的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普通高校才有前途和出息,进入高职院校,等于是高等教育考试的落榜生,是没出息的一种表现。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学生的潜意识中有自卑和压抑的情绪,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较大,容易导致他们对自身角色的不客观定位。

1。3人际交往方面出现的问题。

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且大多是独生子女,性格还未定型,人格发展不完善。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随意支配别人,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的感受却很少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因此难以融入集体,使得自己常常处于孤立的状态,没有社交经验和技巧而不擅于与人沟通,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心理自卑,不敢参与社会活动,每天只往返于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而无所适从。

1。4成长发展方面出现的问题。

不少学生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有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入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因而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慢;有的学生因为对自己所在的高职院校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而产生失望、厌学等情绪,有的因为对专业选择摇摆不定而产生放弃目前学习的想法。总体而言,他们普遍缺乏长远的目标和理想,过于担忧眼前的现状。

以上四个方面是五年制高职新生入学以后在学习、心理、生活上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按照认知对象的划分,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适应自我和适应社会两类。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对自我概念认识的偏差和对自我角色转变的不适应。

2。社会学角度的分析。

2。1社会角色失调。

社会角色失调是指人们在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发生了矛盾、遇到了障碍甚至遭到失败,使得社会角色的扮演无法继续进行或扮演者中途“退场”。

社会、家庭对大学生行为的社会期望很高,希望他们能在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觉、管理上自治、思想上自我教育以及目标上自我选择等。而五年制高职生,是经过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后,没能进入高中而直接进入大学进一步学习的特殊群体,他们基本上出生在80年代中后期,独生子女比例很高,生活上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独立生活能力差,加上其人格发展还不健全,情绪自控能力弱等,因此,在进入大学后,感到对大学生这个角色的扮演有一定的距离,认为他们在承担社会、家庭、学校对他们的角色期望时存在一定的差别而发生角色冲突,最终使得五年制高职生认为自己未能完成自己的责任,会让周围的人失望或者轻视,因而内心十分焦虑。

2。2社会化进程中遇到障碍。

社会化涉及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它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按其发展阶段划分,五年制高职生属于早期社会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正在建立自我概念,暂时处于一个彷徨不稳定的状态,而大学的校园文化以及大学校园内的高职大学生这一参照群体导致他们产生了更多的.社会适应问题。大学和整个社会对学生在社会交往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独立的判断和接受能力。对五年制高职新生而言,这一点明显反映在人际交往能力欠佳上。从个人的角色定位来看,很多高职新生一直以为成绩不理想而有自卑心理,认为学习成绩不太好,在其他方面也不行。无法给自己做出正确的定位,当他们独立面对一些社会问题时,往往觉得不知所措,在社会化进程中无法成为社会合格成员。

3。对策和建议。

3。1学校方面。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五年制高职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形成科学的自我定位,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主要做法如下:定期对五年制高职生开展心理调查工作,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开展专题讲座――“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控制情绪”等,或在系内开设与心理卫生课程相关的选修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保健知识;或将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辅导相结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以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找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适应性途径,引导学生积极调解心理不适,增进心理健康。

3。2家庭及社会方面。

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对于五年制高职生适应入学后的生活尤为重要。有了家人及社会的支持,可以使五年制高职生在大学校园这个有压力的环境中,预防或者减少危机的发生,正确地处理问题,减少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家人应对五年制高职生嘘寒问暖,在心理上、精神上多鼓励、安慰、多给予他们爱与关怀,帮助他们度过关键的人格形成时期。社会成员如亲戚、朋友、邻居或专业机构等应转变传统观念,客观地认识五年制高职这一特殊办学模式,了解五年制高职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一种手段,只要在良好的教育背景之下,五年制高职新生也能健康成长、成才和成功。年龄偏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优势,有利于人格的塑造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总之,通过学校和家庭、社会网络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使五年制高职新生能尽快克服困难、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更好地适应大学校园生活,积极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时蓉华,张春兴主编。社会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2]邓伟志,徐新著。家庭社会学导论[m]。上海大学出版社,。

[3]伍新春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4]陈焕镜。如何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管理[j]。改革探索,,(3)。

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在全球经济趋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内容及目前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政府和企业合力,以达到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步伐。

信息化革命正在打破并重组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促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就会怠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从当前来讲,先行一步的企业常会成为赢家,而那些不能及时做出应对的企业,即使幸免被淘汰,也只能被挤到低增长的经营领域中分得残羹冷炙。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着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认识问题。

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

高层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

有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高层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

一部分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往往看重自己的主观认识,抱残守缺,不愿意主动分析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的威胁;积极倡导者由于传统习惯思维,继续沿用过时的管理思想或过时的管理手段,需要学习的不是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获得分析、决策信息的管理理念;专业技术人员正由于现代技术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变得越来越狭窄,面对在总体上缺乏协调和相互联系,系统在宏观上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而影响了总体效益的现实,技术人员处于多种制约和局限性中不能自拔。

一方面,组织错误地将信息系统看成组织的战略目标。于是大量的时间、精力、对策花在如何使这一“目标”的大致完备,信息的投入变得越来越庞大,而组织并未获得实现公司战略要求的在保持规模和效益的前提下应对未来挑战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甚至于一些公司陷入了经营困境。

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组织的管理战略之间出现诸多不协调的发展,产生单项应用多,而缺乏整体效益。虽然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实施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单项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相反地构筑了无数个“信息孤岛”,没有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产生的却是巨大的负效益,使组织承受高额的风险代价。

实际上,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是用来满足管理的需要,信息技术也将提高管理水平;从技术角度看,管理要纳入信息系统的规范运作,先进的管理思想不断融入信息系统中。

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实施中充满艰辛。

实施一套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同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留住高级it人才很困难,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条件,缺乏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没有管理顾问对项目进行监理,这些都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

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得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问题则在于任何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重组落后。

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注重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因而,并未取得投资回报,甚至出现负效益,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实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一方面减少企业的劳动力和管理等成本,为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竞争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企业的技术和资本成本特征,使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的壁垒。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信息化应用应纳入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结合组织管理文化及思维方式,在组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从组织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应用方面来推进信息化的实施。

其中,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当前以及长远的任务是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人才。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助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达国家经验证明: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改进和完善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割壁垒、资源垄断和体制性障碍。

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

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制定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网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及密码的安全。

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

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保证电子商务的效率和效能充分发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应加快建立网上银行、网上税务、网上商检、网上认证、网上运输体系、配送系统等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实现物流现代化。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完备的法律法规是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运行的保证。政府应制定和颁布的内容包括:电子合同的有效性、有效的电子文件的规范、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其他身份辨认程序、知识产权的保护、商标权、企业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等法律法规,以保证电子交易双方能按照共同的规则进行交易。

切实建设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企业应当花大力气,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提高认识,加强一把手工程。

企业领导者应先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做好并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成员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证,分析需求,明确目标,细心听取多方意见,从而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

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并且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

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扎实认真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需要足够的基础支持,企业就必须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计量管理等,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及时。

面对新形势,从实际出发,采用新技术和新服务。

利用asp。

应用服务公共供应商asp的兴起为中小企业加强信息化,提升自身的管理和运营等素质提供了契机,被认为是中小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低成本参与竞争的最佳途径。

企业如租用asp提供的优质服务,既不需要投资基础设施,也不需要开发与维护应用软件,这样,同利用中介的专业化优势解决信息的非对称问题一样,企业结合价值链的外包,就可以大幅度削减中小企业在it方面的工资支出及升级维护费用,而把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快速进入市场。

发展erp。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融合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能实现企业采购、制造、销售、核算、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整合,用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统筹来促进企业内部的效率的提高,有效控制和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准确地分析和制定企业发展方向。

bpr企业业务再造。

注重知识和市场的指引作用。

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借鉴发达国家大量出现的基于共享成本与优势互补的虚拟企业、商业孵化器和战略联盟的网络组织的经验的同时,要发挥企业信息化的独特优势,以成本的相对收缩为基础形成企业无边界的扩张,而扩张的趋势应以知识和市场为指引,通过技术、知识或组织的变革,有效处理市场信息和充分利用市场知识,从而不断创新强化基于竞争的知识优势,最终企业的市场规模优势的体现就是国家知识优势的实现。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成长到一定规模实现信息化是自然的需求,而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会在解决具体难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改变,渐渐领悟到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的瓶颈。但是无论是中小企业领导信息化意识的提高,it人才的充实,还是信息系统带来的企业效益的显露,往往需要一个过程。

因为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所以在制定企业信息化规划时,就要从实际出发,既要全面系统,又要有所侧重,在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的逐步整合,先建立起企业间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再逐步建立起以行业为基础,以典型企业为示范,汇集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最终达到实施电子商务的目标。

参考资料:

1.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8。

2.游文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3)。

3.申林,走出信息化的陷阱[j],企业研究,2003(1)。

文档为doc格式。

最酷的校园流行语作文

我是一个天生爱说校园流行语的孩子,不信?你看我在校园里的一天。

刚进教室,就见一位同学拿着农夫山泉喝着,我随口就说:“农夫三拳,有点疼!”结果逗的'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这时,我又听见有两位同学在谈论钱,我马上凑过去说:“钱不是万能的!”“对!”“不过~~有时还要用信用卡!”“啊?”这句话惹怒了正方,“如果多吃鱼可以补脑让人变聪明的话,那么你至少得吃一对儿鲸鱼……”我悄悄的说,结果还是被他听见了,他半天才反应过来,他说:“嘿!你骂我那!找扁,看拳!”我大叫:“嘿,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kitty!”他一下子被吓呆了,我就“88”了。

我这一天说了多少句流行语呀。

校园建筑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当今医疗技术和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也要适应各种制约因素的变化。本文结合西安141医院建设项目实例,对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的一些理念进行探讨,以资参考。

关键词:医院建筑;总体规划;单体设计。

当今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深深影响着医院建筑的设计,现代医院建筑要适应各种制约因素的变化,从而满足社会需求。本文将以西安141医院建设项目为例,探析现代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实践中的一些理念。

1.1以人为本。

从建筑布局、环境设施到诊治服务的全过程均要以方便患者为核心,给人以便捷、舒适的就医环境,同时将长期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2科学合理。

根据医院的特性,建筑设计需考虑医患分流和洁污分流。从总体到单体,贯彻控制交叉感染的核心原则,建筑之间设置合理的景观防护绿地,强调自然通风和采光,详细分析人流物流,从整体到局部都应明确洁污分区与分流。

1.3绿色生态。

医院属于高能耗行业,在建筑设计中首先要尽量营造绿色生态的景观环境,其次,采用高效的能源利用设施,结合可再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并节约能源。

1.4可持续发展。

现代医疗技术和设施发展得越来越快,新技术和新设施应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医疗模式的发展,医院建筑的设计也要适应医疗模式的发展,预留灵活改造的空间。

2、建筑的总体规划与单体布局。

医院是一种功能复杂的公共建筑,医院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统筹全局,从城市、院区和建筑各个层面上进行把握,严格遵循洁污分区分流的原则,将传染区与非传染区相互隔离,防止院内的交叉感染发生。就一般的综合医院而言,主要是由医疗(含门急诊、医技、住院),医疗后勤、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四部分组成。对于有教学和科研功能的综合医院,其功能组成中还应包括教学设施用房以及科研用房。各功能部分之间各有不同程度的联系,规划设计时需根据场地周边的地形、道路和建筑现状,综合处理好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位置。在西安141医院规划设计时,我们综合考虑了以下方面:对医院所在环境的.场所确认:完善医院的发展系统和空间秩序感;形成门急诊、医技、住院、体检中心等各部门的便捷联系与合理构架;病人、访客以及工作人员的交通组织与停车规划;医院的建筑总体、日照朝向、绿化景观与城市的整体组合。

2.1功能分区。

本方案采用集中式布局,根据医疗功能特点以及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将院区分为医疗综合区、后勤辅助区及预留发展区。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通过医疗街有机组成了医院的医疗综合区,并通过连廊与体检中心及行政办公楼紧密联系。在保证医疗功能组织合理的基础上,满足了预留发展用地的需求,同时确保了住院楼远离噪声并拥有良好的景观朝向。

2.2流线组织。

总体规划需考虑以合理有效的交通流线组织和功能配置实现医院的高效有序运转。保证交通流线便捷、提高诊疗效率的空间布局是医院建筑设计的重点。西安141医院院区设置两个出入口与周边城市道路相接,根据“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原则,对门诊、急诊、医技、住院、体检、办公等功能单元的出入口均进行了较好的组织,并通过院区内环道加以联系。在门诊部、急诊部与住院部附近设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地面临时停车位,方便就近停车,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保证了院区内良好的人车秩序。

2.3景观绿化。

现代医院,除了需要现代化医疗技术和医疗模式,良好的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现代医院应强调天然、无害的绿色医疗环境。本方案中合理的总体布局形成了绿地景观、入口广场景观、医疗街景观中庭、景观院落、屋顶花园等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系统。

3、建筑单体功能组合与平面布局。

医院建筑单体设计中,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是重点所在。随着人们生活品质和精神需求的提高,医院建筑设计不仅需要解决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的问题,更要体现高效便捷和以人为本的时代需求。在西安141医院建筑设计中,建筑单体平面布局充分体现以“病人为本”的现代化综合医院设计理念,并严格遵循“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设计原则。医疗综合楼通过以医疗街为核心的水平交通和以自动扶梯、电梯为核心的竖向交通形成了高效有序的立体交通网络,将各个医疗功能单元合理的组织在一起。

医疗综合楼地下一层层高4.5m,布置了地下停车场、设备用房、洗衣房以及直线加速器与核医学等医技用房,并设置了污物集中通道。一层设门诊大厅、急诊部、住院部大厅、中心供应室和影像科等诊疗用房,独立设置儿科和发热、肠道门诊入口,为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就餐,住院部一层设置营养厨房。二层为诊科单元,包括电生理科、内窥镜、检验科、血液透析中心和儿科护理等单元,设置特诊科和职业病防治诊室,并为其设置专用入口通道。各诊科单元采用医患分区分流的流线布局,保证了良好的就医秩序。三层设有中医理疗科、制剂科、病案室和信息中心、产科分娩部和产科病房。四层为门急诊部屋顶花园,以及联系紧密的洁净手术部、病理科及icu与外科病房。洁净手术部严格区分无菌、洁净、污染等区域,防治手术污染及院内感染发生,手术部换床处、住院部及急诊部均能取得快捷的联系。医生通过病理科入口处的卫生通道到手术部内,一层中心供应的无菌品库与洁净器械库通过无菌梯垂直相连,保证了物品运输高效性。污物走道端部设置污物电梯,直接连通一层中心供应室,方便器械及时消毒。洁净手术部顶层设置净化设备用房,提供手术部的净化空调。5~11层为住院部标准层,每层包括两个护理单元,按照医患分区的原则分别设置医护区、治疗区、病房区及活动区。

病房区基本布置在南向,保证了良好的日照采光和景观朝向。医护人员通过医务梯可以直接经医护通道到达医护区。餐梯与一层营养厨房联系紧密,便于食品配送。12层为vip病房层,包括普通单间、带有客厅的豪华病房以及康复训练室。屋顶设置直升机停机坪,为现代化高效的医护救援提供了保障设施。体检中心及行政办公楼的1~3层为体检中心,四层至五层为行政办公区,并设有报告厅和图书馆。二层设有休息早餐厅,为体检人员提供舒适轻松的体检环境和人性化的服务,五层设有退台屋顶花园,为办公人员提供良好的景观和交流场所。

4、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

外在形式和内在功能是相互依存的建筑基本要素,医院的建筑形象必然要充分体现其功能特征。由于医院建筑功能要求复杂、严格,创作自由度偏低,因此形象设计宜平和自然,忌浮华张扬,既要充分反应医疗建筑的个性,也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特征使建筑整体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觉。西安141医院的建筑造型设计结合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建筑的空间轮廓和城市形象,形成统一有序、层次丰富的空间界面,体现医院建筑的独特性和标识性。

5、结束语。

较其他公共建筑而言,医院建筑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建筑师在进行医院建筑设计时不仅要满足复杂的医疗功能要求,体现人文关怀,还要强调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关注节能降耗,实现建筑设计的灵活适应性,满足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第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谷建.医改背景下医疗建筑设计变化的探讨[j].建筑技艺,2014(12).

高职新生校园环境适应性调查与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无法适应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上应与地方产业的需求与发展相适应,而当前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3)隨着近年来生源数量整体下滑,高职院校为了吸引生源,新开各种热门专业,新开的专业在师资、教学条件等诸多方面都无法及时跟上专业建设,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生产的要求,制约着学生的就业[2]。

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上不能有效及时地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和适应,这就从源头上成为制约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不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发展高职院校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数量随着扩招也不断增加。在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比较热衷于建设新校区,靠贷款来新建大楼,追求办学规模,而对高职学校和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管理研究不够深入,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建设不够重视,体现为规模效应,追求以规模求生存、求发展的倾向,偏离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方向。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没有高质量的教育,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无法得到保障,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就业。

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学生身体素质、个人修养、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管理能力等各个方面,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利用公共课和素质类选修课来进行,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培养体系。高职院校往往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综合素质方面则无暇顾及,组织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不多,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动手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高,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由此更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

学生自身学习动力不足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层次相对较低,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习惯不佳。基础课学得不扎实,对专业课有的存在畏惧心心理,大多数学生缺乏自信,不能很快适应自己新的方向,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校的一切都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对学校的奖惩、激励机制也无所谓,自然没有学习积极性,缺乏学习和上进的动力。由此造成部分学生专业课程成绩不理想,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工作中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最酷的校园流行语作文

清晨,温暖的阳光照在脸上,浸润着温馨,泼洒着希望。在忙碌的每一天,年轻的我们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着奋斗与成长的幸福。

“呜呜呜......”起床的号角准时奏响。我连忙起床穿衣,打开门,好冷啊!赶紧跑回去洗刷,又忙向教室奔去。哇!教室已坐满了人,明天可要早点来,心里想着。赶紧坐了下来,背起英语课文......

时间飞快,转眼间该去吃饭了。食堂前面早就排起了一条长龙,闻着早餐的香味,不时摸着咕咕叫的肚皮,那滋味可真不好受。时间过得好慢,简直度日如年,好不容易轮到我了,急忙端着盘子到教室吃个痛快。

“走哇,上体育去。”几个同学呼喊着,同学们个个欣喜若狂。篮球成了大家的最爱,来到篮球场上,不爱打球的我,看到大家拼命争抢,个个大汗淋漓却丝毫不觉累,我也为他们喝彩。

夜幕降临,在昏黄的灯光下,我回到宿舍,劳累已使我我、无心谈笑。倒在床上便呼呼大睡。睡梦中,期待明天会有更多的收获......

在学校,我们遍尝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喜怒哀乐。但如果没有了这些,生活岂不失去了乐趣。

校园流行语作文

不知什么时候,校园里铺天盖地地刮进一阵旋风流行语,这股风可以让你汗毛倒立,也可以让你心花怒放。你不信?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在校园生活中,有时你难免会做错事被老师请去办公室,你以为班上同学会对你说一些安慰的话,可在你走的那一刹那,他们却说:你废了!你一听那友谊的小船就没了。

一天,我在英语课上开了一下小差,被老师的火眼金睛看到了,老师大声地宣布:肖雅静萱,下课去我办公室喝茶哦!我一听失魂落魄,心说:完了完了,肯定没好果子吃!到了下课时,我准备去办公室,可是五个同学在一分钟内都对我说了同样的一句话:你废了!我的心顿时就凉凉了!

话说你废了腾空出世后,不知哪一天又杀出了一个新绝招,在赞美别人的话后加上两个字才怪。别小看这两个字,它们的伤害力是爆表的哦!

众所周知,在上课开始时,同学们都会恭恭敬敬地说一声:老师好!可有了这个流行语后,这一句老师好就灭绝了。

这不,我们说完老师好时又在后面加一个才怪,就变成了老师好才怪,不过我们说话声很小,所以每次作案都很成功,真是两字毁一句。当然我们并不是认为老师真的不好,而是她赠送的作业大礼包太多了啊!

不过因为时间推移,今天流行的东西还是会被别的东西代替,可流行语确确实实给我们校园生活注入了一剂快乐调料!

高校校园文化话语权建设研究论文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耦合”一词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等工程的相关名词术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等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文中“校园文化”与“创业文化”亦在文化教育这个共同体下,前者向后者不断输入信息,影响创业教育的推进和实施;后者在不断地融合中成为前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创业文化的界定。

美国是最早提出创业文化这一概念的国家,其次是日本。他们在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中倡导的注重价值、崇尚创造、赞赏创新、追求财富、宽容失败和敢于冒险的创业文化价值观念,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邓建生(2000)认为,创业文化是指敢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与之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之和。这是在国内关于创业文化的内涵较为权威的界定。李璐(2011)认为创业文化包括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创业文化既影响人们的主观看法,又影响外部的客观环境;其次,创业文化强调整体氛围,并且这种氛围能够被群体认同和共享;第三,创业文化受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即便是两个地理位置紧密相连或行政等级相同的区域,创业文化也会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或战略发展目标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点。同其他文化种类相同,创业文化也主要由创业精神文化、创业物质文化、创业制度文化和创业行为文化四个要素构成。作为高校的创业文化,它是指导高校师生开展创业活动的一种文化,是师生在创业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业意识、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相应成果的总和。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的是一种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心态文化,是一种敢为人先、推崇创新的观念文化,主要围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及搭建创业实践的平台等方面展开。通过创业文化的培育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

二、高校推进校园文化与创业文化进行耦合的必要性。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将创业文化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外显化、行为化,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运作过程中,也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与内容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一)校园文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可以促进学生树立创业意识。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培养人才的优良环境,也是开展创业教育与创业活动适宜的土壤和条件,它通过行为目标导向、价值取向导向、规章制度导向,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基于创业的校园文化对于教育师生树立创业的意识、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创业的兴趣从而产生创业的需要和动机具有导向作用。同时,学校的管理者和组织领导者为实现办学和教学目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给予师生以生活学习上的关心、信任服务以及成就挫折宣泄等激励,调动创业教育与创业的积极性,这是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种种激励功能开展创业文化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师生的创业热情,调动创业的积极性。

(二)校园文化的约束与调适功能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包括充分的创业动机、创造性的创业思维、坚定的创业意志、和自尊自信自立的创业个性特征。校园文化通过制度、组织和环境等层面的因素对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具有约束与调适功能。如创业型的学生社团是培养校园创业文化重要组织,其显著特点是它的自发性,参与的个体和活动的内容、方式均具有随意性,学校从组织、制度等方面对这些社团进行约束和引导,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创业动机,满足学生对创业的了解需求。同时,校园文化由于其多样性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为学生提供锻炼。随着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交流、接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增强沟通和交际能力,也形成良好心理承受力。

(三)校园文化的凝聚与辐射功能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核心是为师生所认同的价值观。围绕营造浓郁的创业教育氛围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学生创业所需要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十分重要。同时,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创业知识的获得、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在浓厚的创业氛围的熏陶下,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也会更加活跃,经营管理能力也将得到不断地提高。

创建有利于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和创业能力提升的校园文化要从精神文化层面和物质文化层面入手,在这个过程中,创业文化也丰富和完善了校园文化。其主要通过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一)环境熏陶。

高校的环境是一种一种潜在的、隐性的课程方式。目前的高校创业教育要求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凸显创业教育,通过宣传、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素质。围绕创业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等层面,做好校园公共区域创业文化布置,如在黑板报、宣传栏、墙报等宣传阵地上把创业教育渗透到校园环境之中;将校训文化、校园文化、大学社团文化与创业文化想结合,使校园的创业文化“看得见、摸得着”;结合校风、教风、学风,凝聚本校的精神特色,与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创业文化精神进行融合。同时,通过举办各类特色创业实践活动,如开展优秀创业校友经验分享会、举办创业设计大赛活动,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同时,在创业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的过程中赋予校园文化的创业型特质,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实现使校园文化和创业文化的耦合,推动双方的互动发展。

(二)活动实施。

胡丕洪(2004)指出,有机结合和专题活动是高校开展校园创业文化活动的两种主要形式。有机结合的活动形式指的是在原有活动课程的组织方式中尽可能地将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有机地融入并实施。基于承担创业文化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要在文娱活动、学科活动、体育活动、党团活动等活动中融入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内容,渗透激发创业意识任务和目标。要在举办的各类竞赛和比赛活动中突出或结合进创业文化教育的要求,在各类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中提出创业能力类和创业个性类的任务和要求。专题活动的形式是根据创业文化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专门设置的、主题明确的创业教育活动。主题班团活动、社会调查与参观、野营拉练与竞赛等目的明确的活动是其主要形式。如邀请创业成功校友开展经验分享会,让学生与创业者面对面,解答创业困惑;针对某一品牌开展社会调查,在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实践活动是以社会实践为纽带、以实践成果为价值判断的教育方式,是创业课程教育的有效补充。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课程中或者业余时间,动手动脑,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亲自操作并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完善认知,提升创业管理技能。创业实践活动也可以创设或引进具体的场景和过程,再现创业实践的特定的社会情景,使学生能够整体把握创业,形成对创业实践的真实情感体验,在此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推进了创业文化教育,也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周创兵,陈益峰,姜清辉,卢文波.论岩体多场广义耦合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7)。

[2]邓建生.创业文化与中国大学的时代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2000(6)。

[4]胡丕洪.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探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入侵检测技术的校园网络安全模型研究论文

2.1案例简介。

大学h是四所高校合并而成,所以共有四个校区,且校区并不集中,而是分散在城市各处,形成东南西北四个校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手段的改进,为了加强学校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学校计划建设覆盖全校的网络系统以进行通讯管理、教育教学。当前,大学已经进行了网络线路的建设,采用光纤进行小区之间的网络连接。由于大学许多资料数据都属于国家机密,因此需要重点考虑网络安全,确保校园网络能够应对入侵,实现安全防护。所以,大学h针对各校区之间现存的网络结构和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欲搭建一个以总校区为中心、分校区和分支机构为辅的三级网络机构。

2.2安全模型具体设计。

大学h的网络系统是以总校区为中心,分校区和分支机构为次的分布式网络系统,系统构成包括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联网客户机等。为了保障校园网络安全,基于该校的网络具体实际,采用三级集中管理的网络模型是最合适的,并在其中融入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和入侵检测系统,并搭建从边界防护、传输层防护,到核心主机防护的防御体系,便于多层防护、集中控制。由于该校总部在西校区,因此在此安装全校的管理服务器作为网络防御中心,而后在其他校区分布安装管理服务器作为二级防御管理中心,在分支机构安装服务器作为三级防御中心。根据具体实际,再各级防御中心均进行管理员设置,允许管理员进入网络进行管理工作。通过此模型将整个学校的校园网建设成了有中心到四周的三级集中管理结构。图3总校区管理员视图第一级:西校区总部服务器负责整个学校的网络防御,进行信息的收集和策略的制定,并直管二级服务器。并且进行总服务器的.病毒库和杀毒引擎升级。第二级:二级服务器负责各自分校区的网络安全防御,并受一级服务器管理,对下属的分支机构管理服务器发布命令。如图4:图4分校区管理员视图第三级:三级管理服务器负责分支机构的网络防御和安全命令。如图5:图5分支机构管理员视图根据具体情况,上级管理员可以定期对下级管理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并能够进入下级管理员客户端进行该级网络安全的维护,使整个防御体系达到统一和完整,便于管理控制。

2.3边界防护和传输防护。

防火墙是被动进行防御的系统,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在防火墙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入侵检测系统作为补充防护,针对内外部攻击进行实时监测、实时防御。它能够主动检测,进行入侵者和入侵行为的检测并进行监视和信息的收集,以便采取措施。在边界防护中采用基于专家系统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结合的入侵检测技术,即通过专家设置的规则,并针对所涉及的入侵行动进行分析。再加上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实时的处理,根据不同特征进行不同攻击的识别,收集信息、实时检测,主动对内外部攻击行为进行检测并记录证据报警。在传输防护中,由于校区之间需要进行信息的传输,因此需要校区之间不需要代理的移动,只能允许校区内的主观集合,但校区与校区之间的主管集合是不可以的,避免攻击者发现其他校区的安全主机位置信息。

2.4核心主机防护。

通常,核心主机安全防护都是采用双网卡复合防火墙结构。但在该校核心主机安全防护上进行升级优化,在原有双网卡的基础上,再额外配置一块网卡,进行内外部网和dmz,采用屏蔽子网防火墙体系结构。将核心主机放在子网之内,通过两个分组过滤路由器进行网络连接并进行过滤,将内外网分开。防火墙可以使用公开的ip地址进行外部请求连接,内网保留地址并进行地址转换技术,改变网络地址进行外部网络访问。还需要配备上述入侵检测系统以便进行实时防护,保证数据安全。

3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环境的复杂化,构建绿色安全的校园网是当前普遍关心的话题。在当前的网络技术下,通过数据加密和被动的防火墙防御已经不能对抗日益更新的骇客入侵技术,只有采用入侵检测技术、进行主动防御才是校园网安全的出路所在。通过使用入侵检测技术作为防火墙的补充防御,主动进行入侵的检测和防御,使校园网络能够实现安全化、绿色化。对于建设现代化高校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引用:

[1]李春霞,齐菊红.校园网安全防御体系的相关技术及模型[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5]陈锦琪,陈晓语.校园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构建与策略[j].计算机与络,2013.

[6]姚恺荣.基于校园网的多校区网络安全设计[j].卷宗,.

校园文化促进人才培养调查研究论文

摘要:

调查表明,新建本科院校存在校园文化育人作用不明显、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重视不够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新建本科院校对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认识不足,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以及执行力度不强等。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要转变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加大建设力度,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营造宽松的文化环境。

关键词: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7月12日—8月20日,课题组以网络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分别在新建本科院校b学院、h学院、m学院开展本次调查。调查对象为这三所高校不同的院(系)、年级的在校师生。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050份。其中,b学院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5000多人,向大一、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分别发放问卷250份,向大四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300份,共1050份;h学院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多人,向每个年级分别发放问卷250份,共1000份;m学院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1000多人,向每个年级分别发放问卷250份,共1000份。有效问卷2786份,无效问卷2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1。34%。为深入了解各学院的校园文化,课题组还到各学院实地考查,体验不同学院的校园文化,并访谈教师90名,其中,b学院教师50名;h学院教师20名;m学院教师20名。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这三所新建本科院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对搜集到的大量校园文化建设情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并运用自身已有的条件与这三所院校的同学、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搜集相关文献,掌握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精神层、物质层、行为层和制度层的相关重要信息,深入了解校园文化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系、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二、新建本科院校以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状。

对于“您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在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实际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的多项选择题中,有2163人选择了“将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1945人选择了“为就业工作的开展搭建了新的平台”,1902人选择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2131人选择了“实现学生实践就业能力发展和服务社会相促进”,仅有677人选择了“其他”。数据显示,学生不但能通过校园文化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也能够通过校园文化使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这非常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对您的影响意义是什么?”的多项选择题中,有2455人选择了“提升道德文化修养,有利于自己的个性的发展和完善”,有2242人选择了“拓宽交际圈”,有2053人选择了“有利于自己全面素质的提高”,有2056人选择了“有利于自己对人生目标有更深的认识”。数据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校园文化对他们自身的发展,对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实在的影响意义。校园文化既体现着学校办学理念与效果,也体现着校园精神和教育品味;在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各项能力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够明确。

对于“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的多项选择题中,有2450人选择了“充实大学生活”,有2160人选择了提高自身能力,但是对于“获得更多与指导老师交流学习的机会”和“培养特长”分别有1344人和1436人,还有829人选择了“增加学分”、714人选择了“获得奖励”,有665人选择了“从众、不清楚,以及其他的情况”。绝大部分的人选择了“充实大学生活”,看似希望充实大学生活,其实目的是不明确的,且带有一种极大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当学生选择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自身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了提升创新、创业、实践和就业能力,以及懂得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短处,学会与人相处、和谐与合作等,这样明确而清晰的目的会让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成长得更快,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如果选择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仅仅是为了充实大学生活,而没有意识到通过利用校园文化促进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没有通过校园文化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精神素质以及拓宽自己的交际圈等,没有注重应用型能力的培养,一旦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很可能成为当今社会优胜劣汰的牺牲品。

(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在问题“如果您认为您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有特色,那体现在哪些地方?”时,有1417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建筑风格、布局等校园环境特别”这一选项;有1282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一些制度和别的学校不一样”这一选项;还有1048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校园活动比较特别”选项;1335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等和别的学校不一样”选项;另外有1721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教学活动融入了红色经典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从这一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们的选项普遍比较均匀且各选项之间相差不大,而且选择的人数也并不多。实际上,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将特色校园文化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中,也没有意识到特色校园文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多,特色校园文化体现尚不明显,学校难以通过利用特色校园文化培养出特殊优势、特殊才能的学生。[1](p68)。

(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够重视。

在回答问题“据您的观察与了解,大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后,哪方面的进步最显著?”时,有1952位学生选择了“个人认知的提升”;有位学生选择了“集体意识的增强”;1389位学生选择了“专业技能的提高”;2276位学生选择了“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2208位学生选择了“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1934位学生选择了“实践能力的提高”;960位学生选择了“就业能力的提高”;仅有936位学生选择了“创新能力的提高”;还有272位学生选择了“其他”这一选项。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参加了校园文化活动后,在个人认知、集体意识、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语言表达与组织协调,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在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方面,取得的进步更为明显。这对于应用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大学生以后步入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选择“就业能力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提高”的人数是比较少的,分别只有961人和934人。综上可认为,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未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也没有加强对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提高效果不明显。

三、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不足。

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对校园文化的内容、功能和作用等方面在理解上存在一些误区。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校园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而忽视了校园文化在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层面的塑造作用和育人功能,更加没有意识到特色校园文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对特色校园文化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了解和重视更是少之又少,学校也没有充分地将校园文化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体系中来。在这个充满各种物欲诱惑的高速发展的多元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容易受到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传统政绩观的影响。许多高等院校过分追求就业率,一味地提高专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所占的比重,甚至成为营利行业机构牟利的附庸,像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商业赞助,致使校园文化活动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偏离了活动开展的最终目标,这不仅影响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和作用,也忽视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当然也使应用型人才培养变得更为艰难。[2](p90)。

(二)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不足。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特色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作用通过传导、内化、外化和反馈这些方面实现,有目标导向、塑造人格、凝聚人心、启迪智慧等功能。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拥有的文化。但是,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清醒地认识校园文化的内涵,以及校园文化对他们的重要作用。很多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大部分具有盲目的从众心理,更有学生甚至不选择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而是囿于宿舍看小说、玩电脑游戏等。他们不懂得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选择的参加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也不懂得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去促进自身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更不能从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中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短处、增强自信和满足兴趣,这不但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进程,也影响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三)对校园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学生既是受校园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群体,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直接受益者,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然而,当前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学校往往忽视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没有主动将校园文化与地方特色融合,也没有将校园文化融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投入更加不足,致使校园环境建设薄弱,学习气氛不浓,社团文化活动也过于娱乐性,文化目的不突出,校园文化活动也过于简单等等。同时,学生也往往没有意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也并未意识到校园文化将会深刻地影响到自己在以后社会实践中起到的作用,更加没有主动地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没有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来,这些都是不利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四)高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新建本科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没有相应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也没有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学校各部门之间也没有相应职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很难正常运转。[3](p115)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到校园文化带来的氛围,也没享受到校园文化存在的优势。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缺少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只停留在形式主义的框架内,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只能是空谈而已。由于转型时间相对比较短,学校的制度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校园制度文化宣传不够,所贯彻的理念还未全面到位,在执行力度上也不够果断和强硬,有些可行有效的办学措施,因为缺乏执行力度的持久性,而使之前所做的努力收效甚微。此外,学生对学校的现行管理制度了解不多,对校园制度文化是否有特色也不曾关心,这些都难以让校园文化更好地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领导层要转变校园文化建设的传统观念。

学校领导要转变传统办学观念,规范管理校园文化,要更加重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投入,争取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因此,学校应提高认识,充分挖掘并利用特色校园文化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引导、组织学生,让学生在学生会、社团协会等各个校园文化活动锻炼自身能力,拓宽交际圈,学会与人相处、协调合作,学会做事方法、组织管理方法等,掌握高效做事的技巧,掌握特殊的管理技能。通过在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甚至是办学管理上体现特色,也可以通过在政策环境、制度模式、要素结构等体现特色,积极融合地方特色,努力营造浓厚的地方特色校园文化,给大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的平台。加大校园物质文化投入、凝聚校园精神文化、规范校园行为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创立独一无二的具有先进理念的特色本科院校,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步伐。

(二)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

1制度保障。制定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制度政策,把特色校园文化相关内容纳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不但要突出管理效能的特色的管理制度体系,还要突出优化结构的教学制度体系,以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地方自身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民主科学的校园制度文化,不断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2物质保障。把校园文化活动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并根据当年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加经费投入,对于一些大型的具有良好社会效应的社团活动,给予学生社团合理的经费保障,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的充足,为主要活动提供自由支配的场所以及相关的硬件设施。[4](p50)让学生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

3组织保障。学校要深刻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和规划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有效的组织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保卫处等有关部门,完善各部门相互配合、联系密切的工作机制,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有序开展。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师生个性发展。

1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特色的创新、创业能力校园文化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根基,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办学优势。学校应该注重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一切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培养学生特色的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不仅要有良好的硬件设备,还要广泛地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积极引进企业文化,吸纳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就业实践基地,打造新型的特色的励志班级等,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共事,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促进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发现客观规律的原理,将创新能力物化为劳动成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铺平道路,将来成为给社会带来利益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2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师生个性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通过融合地方特色、追求特色校园文化发展,不断丰富学校内涵。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要考虑本校的具体情况,从师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结合师生的内在需要和个性特点,支持、鼓励和帮助师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尊重师生的选择,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为师生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逐步渗透到师生的思想和心灵中,积极引导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向正确的方向转变,最终实现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四)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

多年来,新建本科院校深受到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色校园文化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与利用,学生也未能受到特色校园文化的熏陶。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投入较多的财力、物力,在新建的本科院校,财力方面的需求则更为突出。然而,新建的本科院校校园建设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是比较匮乏的,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有的院校苦于资金的缺乏,还需要通过借贷的方式来加强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以及宿舍楼等方面的投资建设,因此,很需要政府和社会对新建本科院校投入更多的关注与扶持。[5](p10)国家不但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新建教育经费的投入,还应该提供专项拨款,努力改进新建本科院校贫穷落后的面貌。教育部门应该出台更多有利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壮大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充分挖掘新建本科院校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为新建本科院校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搭建桥梁,为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霞娟,王守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6)。

[2]胡素珍。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4)。

[3]吕迪。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7)。

[4]刘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活动研究[j]。教育与职业,(9)。

[5]张世英。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

校园文化促进人才培养调查研究论文

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各地区急需高级产业型应用人才,然而目前人才市场呈现出供求不均衡现象。尽管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中,但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调查中不难发现,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很多问题,而这也是影响人才流向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针对转型发展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提出改善意见,谈谈如何通过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学能力;转型发展。

教育专家将我国高校划分为学术型、应用型及职业技术型三种基本类型[1]。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目标为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与传统学术科研型高校不同之处在于其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级产业型人才不仅在我国发达地区拥有广阔发展前景同样体现在欠发达地区的人才需求上。但观之市场人才需求却能发现其缺口量大但人才却无法对应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相关专业。尤其在欠发达地区众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最终选择改行致使人才供求环节不平衡从而制约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在这其中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常使得学生在毕业求职中屡屡受挫。于是大量的学生在遍寻不着适合的工作时便会怀疑自身从而放弃四年所学常常最终加入更具有企业针对性的培训机构学习改行发展。而这样的发展路径对于地区经济而言是不利的这与教育中对于学生未来职业倾向定位不严谨、不准确脱不开关系再则学生于高校学习中所受实践教育的不完善影响其就业中的表现也是行业人才数量不均衡的一个诱因。调查应用型高等院校学生教育模式可以发现现行教育的弊端[2]。一是专业实践课程占比较低而学校的通识教育往往占到50%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会占到20%—30%真正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课程一般为10%左右甚至有继续压缩课时的趋势。二是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大量的基础课程在教授理论之后却无法与实践应用结合。三是校企联合往往成为学生最后一学年中的实习经历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比最少远不足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四是以传统固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培养学生桎梏了实践教学所能发挥出的真正影响。上述教育现状与教育工作者整体的教学管理模式僵化是分不开的。观之应用型本科院校衡量应用型教师的能力标准通常为以下三种情况[3]:一是具有高等院校教师资格证同时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够进行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二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掌握着行业先进技术能够实现理论与应用双重教学目的;三是具有教师与职业双重资格认证。在相对重视教学能力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对于聘用教师各方面尤其在教学能力上把关严格会有试讲试教考察。但在大学阶段囿于传统教育方式对于教师的学历、资质、理论知识的要求严重盖过了对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要求。这在学术型院校中或许有益处而在应用型院校中只会适得其反。

一、完善校内体制,促进基本教学能力提升。

教师的教学能力作为基本职业要求,高校内部必须加以重视。尤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教师不仅要具有完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具有相应的教学能力,能够制定教学目标、沟通师生、协调教学内容,合理地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内容教授给学生。因此,完善校内教育体制、改革用人标准、精准考核目的能够保障教师有效提高教学能力。其具体策略如下:一是要建设和谐统一的机制体制,以教学目的为中心的校内各部门,如人事处、行政教学等辅助部门统一协调好教学工作,保障教师有能力提升的环境与途径。二是要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由辅助部门根据不同专业特点以及行业要求制订细节完备的教学能力提升方案,并考虑用人标准的改革,加大以实践教学为目的的人才招聘,提高社会实践技能强的兼职教师等,创建专业应用型师资队伍。三即根据具体实行的教学效果构建科学的教学标准、聘用标准、考核标准。促进教师间良好的竞争氛围,以提升教学质量。四是要在具体提升教学能力方案中分层次制订详细计划,根据教师以及专业特点系统性地整体提升教师能力。五要在考核标准中细化其单位考核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基准,考察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单个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不仅要考察单一教师的能力如何,同时将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入大的目标中,以团队协作的力量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其人才培养重点在于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塑造,由此带来的显著影响便是对于应用型教师的需求量增大。因此,合理看待现行市场标准,改变过去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十分有益。高校必须彻底改变原始的教师聘用标准,以更切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教师为首选目标,并为教师制定具有保障作用的'用人体制。其人才引进标准需要学历、科研成果与教学能力并重,建设多元评价体系,平衡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详细实施策略如下:一是加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引进。高校多与企业联合,并在合作过程中广泛寻找具有高学历、高技术能力的人才,理论上可将在行业、企业中工作多年,具备学历高、职称高、技术能力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丰富的人才扩充进应用型师资队伍中来。二是将行业中的专家、经理人等具有高层次应用技术能力的人才请入高校,开展实践知识、经验教学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三是为在校内任职教师提供完善的外部条件,建设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教师能力培养中心,深谙教育学理论,能够结合实际完善教学能力培养的系统性方案。同时能够体察社会动向,积极改革制订教师能力培养计划。根据教师自身特点,相应补全其所欠缺之处。如理论知识不够完备的,通过知识讲座、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其专业性;对于基础教学能力不足的,以团队互助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基本教学能力,开展相应的教学技巧比赛等;对于未出国教师,要提供其与国外教学经验接触的机会,构建国际交流平台,促使在职教师不断进步。

三、积极推动在职教师转型,提升自我创新与学习能力。

目前地方高校在职教师具备一定水准的应用教学能力的实为少数,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必须推动教师积极转型。相应的实施策略如下:一要根据教师各自特点分层次、分批次进行转型培养。重点转型培养对象为毫无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型教师,应与企业联合,进入行业内部培养3—5年,增长其行业应用经验。其次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但年限不长的教师,与第一批转型培养的教师一起实施长期培养计划,鼓励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利用3—5个月时间进入企业实践培训。二要统筹规划具体的转型策略。根据行业特点、专业发展方向、教师自身限制等规划详细的转型方案,并由相应的学校部门审核教师意见,做到分类、分层次、落实具体的培养目的。三在落实转型培训工作中,校方应鼓励教师积极性,并建设相应可见平台以供教师转型培训。如通过建立校内职业培训、与企业联合挂靠培养、科研合作、创建校办企业、构建海外平台等多种方式。

四、结束语。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认清楚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厘清经济转型背景下教育的改革大势,不能过度保守亦不能冒进,合理体察社会动向才能安全度过经济转型期,这是为学生负责,也是为地区发展负责。

参考文献:

作者:甘甜于丹郭姣单位:呼伦贝尔学院。

高职新生校园环境适应性调查与研究论文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普遍不受重视的现状,对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作出了分析,对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对改变其状况提出了几点相应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

大学语文;课程现状;后果;解决方法。

今天在高职院校中,关于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呼声不断加强,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与肯定,认为毕业生光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必须有足够的个人素养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在高职院校中,承载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任务的语文课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甚至可以说其地位是非常尴尬的。本文将以一所高职院校为例,从语文课程的开设现状及解决方式两个方面,对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提出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语文课程教学现状。

(一)在院校层面上,以四川某高职院校为例,在全院17个教学系部中,仅有2个招收文科及文理科学生兼收的系部将《大学语文》作为必修科目,但也只安排了共计48个课时,其余的15个教学系部根本就没有将《大学语文》课程列为必修课,仅仅把《大学语文》列为选修课,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与否。这使得《大学语文》在整个院校的课程体系中极为尴尬,不仅远远不能与专业科目相比,就是与同为基础学科的英语、数学课程相比,也是远远不如的:院校内所有学生都要进行至少180个课时的《大学英语》课程和至少144个课时的《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可以说,《大学语文》在整个课程开设体系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直接导致了整个院校学生对自身人文素质提升的不够重视。

(二)在学生层面上,在高职院校,特别是在本文列举的某一以理工科学生为主的高职院校中,学生自身的学习选择或者说学习时间,大都给予了专业课程,这体现在学生在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大学语文》往往不是其第一选择,很多选修班级报不满人数,而被迫削减。这一方面固然是院校学习课程的安排,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学生自己对《大学语文》的学习也缺乏兴趣与热情。作者通过与班级学生的交谈,了解到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看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觉得自己的语文水平,在日后无论如何也是够用了,在大学里不用再花时间去学习《大学语文》了;另一种是觉得《大学语文》课程太无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感受不到乐趣,学习完后也没有什么成果,对自己今后的择业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觉得《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很“虚”,没有实际的作用。

(三)在《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层面上,也以前文所述院校为例,由于受课时数少的限制,在《大学语文》课程的安排上有较多局限,只能有少量的课堂作文练习,再选择一些经典篇目与学生共同赏析,其他方面的内容则无法顾及。这使得《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很单一,基本以教师个人的讲解为主,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偏于沉闷,使得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欠缺。另外《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说基本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系统,与其他科目很少有着联系性,考试方式也是传统的一纸试卷,在训练实践能力、联系实际方面,确实有着不小的缺陷。

二、教学现状导致的后果。

(一)正是由于《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上的情况,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院校文化气氛的淡薄。亦以前文所述某高职院校为例,该院校一直以来很注重校园文化的培养,每年都要以院系名义,举行大大小小的文化节、运动会、学术讲座、学生竞赛、社团活动,等等,力求在学院内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但是这些所有的活动,绝大多数都是与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相关,其他的诸如辩论会、读书会等活动又与《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没有紧密的直接联系,这使得《大学语文》科目在整个院校内,不仅是在课堂上,在课堂外也处在边缘化的境地。学生很难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在“大环境”中亦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大学语文》课程上。

(二)由于《大学语文》课程的不受重视,也直接导致了用人单位对学生个人素质的不满意。亦以上文所述的某高职院校为例,学生由于在大学学习生涯中过于忽视对个人素质与修养的提高,使得很多学生在这方面欠缺明显。这个短板从在校园求职的时候就开始逐步显现出来,最明显的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不足,不论是回答问题时的仪态仪表还是语言的选择、组织,甚至是对普通话的掌握,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在进入工作单位以后,需要个人的.人文素质来支撑的“软实力”,无论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还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心理抗压能力,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毕业生都存在很大的不足。这使得学生在工作以后,遇到的专业技能以外的阻力加大,妨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解决办法。

基于以上的现状,笔者认为提高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地位的根本之道,是课程本身的求新求变。这需要调整课程重点,不仅仅局限在名家经典篇目的赏析,还要根据学生步入社会和进入工作单位后的能力欠缺,增加更多的切合实际的课程设计,这大体可以分为在两方面的加强:

(一)在课程的设置上,《大学语文》课程可以适当增加应用文写作、表达与沟通方面的内容。这方面重在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两个个人能力:写和说。写,是写最具有实际需要的公文以及日常事务文书,包括:通知、请示、报告、函、留言条、请假条、欠条、借条、领条、收条、证明信、介绍信、申请书等一系列应用文。这类文章不同于语文课上的作文,注重的是对学生写作基本格式、基本要求的指导,以防学生在进入工作单位后,出现因没有接触过各类应用文体写作规范,而不知道该如何写作的情况。说,是练习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学习怎样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倾听别人的想法,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工作团队,能够更有团队协作能力,能更好地与人交流相处。这些写和说的能力,虽然不是专业“硬实力”,但是其在学生工作中,所能产生的巨大价值,确是不亚于专业能力的,而且在生活中,也会给学生很大的帮助。

(二)在课程的练习环节,可以增加面试求职方面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求职技巧,加大大学生礼仪姿态的训练,为学生打磨好一块“敲门砖”。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中,可以模拟面试求职的全部完整环节,从进入面试房间到离开,整个过程中应注意到的细节,应遵守的礼仪,力求全方面地给学生以直观的呈现。另外在面试时适当的语音、语速,得体的姿态、距离以及语言运用上的技巧、规范与误区,都可以用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加以了解。这将是学生很感兴趣也很有用的教学内容。当然,《大学语文》课程若加强了应用文写作、口语表达练习、礼仪姿态训练等方面的内容,必然会占去一定量的课时,会导致传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经典篇目赏析以及课堂作文练习的时间进一步减少,会削弱课程的“文学性”属性,在学生的审美意趣的培养、美学欣赏的体验方面会更加不足,但《大学语文》课程在现今,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应该结合时代的需求,主动求新求变,在课程学习目标上不仅要有文学、美学的体现,而是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功能性、实用性的增强,要承载起提升学生整体个人形象的作用,从学生个人素养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看、读、写、说”能力,在新的时代要求下,走出自己的新路。

参考文献。

文档为doc格式。

对当前民办高校校园学习氛围建设的研究论文

电脑进入大学,学校加强管理,教育,教学能力。校园网的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提供给人们教学和研究,综合信息等多项服务,以学生和高职院校为主体,进而使教育、教学和其他类型的数据已被广泛共享,提高学习和工作速度重要教学任务。基于上述判断,我们认为,在高职院校校园网建设应该发挥以下作用:

1.1大力促进教学和科研。

教育科研功能是高等职业学校网络计算机的学习方式,其中包括最基本的功能是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电子图书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老师包括演示,电化白板,学生练习,教师评价,学生练习,学生们举手发言,老师个别指导,语音广播,群聊,视频直播和点播为主的教学功能,以及课件管理,座位安排,设备管理,群组管理,安全管理基础的管理能力和发送文件为基础的作业管理和辅助功能。这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之一。多媒体提供给整个校园网的终端用户电子书服务的电子图书馆,任何用户都可以使用校园网web浏览器来访问电子图书馆,完整的系统注册表,检索图书,看书、书评、书签等维护操作。服务请求和响应是所提出的标准的http协议的系统的用户。图书馆用户不同级别的访问取决于权力系统。

1.2提升高职院校办公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办公管理功能,包括校长查询,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工资管理,物业管理,公文管理,档案管理,行政管理和党的管理思想,它是实现高校网上办公和办公自动化的基础。

1.3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通过正确、合理、有效地利用校园网,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看网站获取知识,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基本能力,我们也可以探索新的教育系统的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和网络环境,从而确保通过强大的计算机网络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可以提高观察力,注意力和事物的分析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有助于从多渠道,多角度的学生接受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质量的吸引力,课堂课外,学校和社区延伸,有利于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本领。计算机网络,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相结合转化的指导下,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高职院校建设校园网络的要求。

2.1网络的安全性和高效管理性。

高职院校校园网内部存在许多保密数据,而由于大学生和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不少的网络大学的学生经常被*客攻击,如果大学访问互联网,也可能是由外部*客恶意攻击,造成损失的教学和研究。因此,网络安全是必不可少的高职院校校园网。合理的网络安全控制,可以使应用程序环境信息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在网络中,关键的服务器和核心网络设备,系统管理员仅具有操作和控制只能访问对共享资源的客户机的功率,网络应能防止任何非法操作。在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协议和骨干老师的mac地址,基于ip地址的分组过滤进行控制。网络上的任何设备应控制,包括网络设备状态,通过故障报警平台和网络管理平台进行探析。因此,它可以通过一个网络管理平台进行监控,以有效地提高网络管理效率。在高职院校校园网的设计方面,利用先进的网络管理软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接口,是网络管理软件的发展趋势,其灵活的经营方式大大简化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在选择网络设备时,不仅要求网络设备支持标准的网络管理协议snmp,同时要支持rmon/rmonii协议,以充分发挥网络管理的功能。

2.2网络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在网络设备采购职业学院校园网的建设必须有战略眼光,长远的,不能急,以避免网络中使用的许多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出现,然后对付建设,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设备投资,以及未来的维护、升级、扩展是一个问题。购买校园网络设备,充分考虑到了网络带宽、速度,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再考虑装备的选择,如品牌,型号,兼容性和售后服务,最终使网络设备位于校园内,根据实际情况,适用于建筑和其他机构,先进性和实用性综合考虑优化各方面的各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奠定了学校校园网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与实际情况一致。网络建设的成功,对采购网络设备起到了取得成功的决定性作用。

2.3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前瞻性。

高职院校校园网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提升。校园网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的发展在未来的业务高职院校的开始,确保网络设备和网络升级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同时也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设备应以保护投资升级和网络优化。同时,推进高校校园网建设项目和用于具有成熟和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要充分考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未来的设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如ipv6、三网融合等),网络使用的设备和协议应完全符合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兼容现有的网络环境,提供良好的互联性。

3结论。

总而言之,未来的社会将是快速、高效的信息传播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基本特征。职业学院校园网将充分体现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因此,校园网的建设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客观要求,需要从高职院校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校园网的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满足了教学,科研和信息服务需求,使职业院校真正成为“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国it技术培训基地的复合型人才和专业发展的基石和先锋。

入侵检测技术的校园网络安全模型研究论文

混合型检测系统的异常模块主要是负责分析和处理输入的网络数据中的流量信息。主要的检测方法有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方法、基于自相似理论的方法、基于小波的检测、统计检测方法、阈值检测方法等,下面通过统计检测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由于网络流量数据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基于统计检测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存在不稳定的特征。通过观察实际网络流量,可以发现作息时间与网络流量的关系,所以在处理实际网络流量时使用方差分析法。具体的流程如图1所示。在通过具体的数据计算,找出出现异常的网络流量,并在具体的模块生成警报,再由警报设定异常值偏差的置信度。如果网络流量正常则采取更新历史模型的方式[1]。

1.2数据融合模块。

数据融合可以实现各种信息与许多传感器之间的组合、相关、联合,从而获得精确的完整评价、身份估计、位置估计。混合型入侵检测系统中在获取入侵信息往往通过网络数据、主机资源信息、主机审核、系统日志,这一过程与数据融合的过程相似,因此在混合型入侵检测系统中设计数据融合模块,充分发挥数据融合的行为估计、目标识别、状态估计、相关、校准、检测等功能,采取可信度方法等,以此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入侵信息获取效率,降低误警率。

1.3主动扫描模块。

在网络安全中混合型入侵检测系统设计的主动扫描模块,主要是设计插件技术、开放端口的扫描、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弱密码扫描的结合运用,在系统设计中很难实现以此成型,因此需要不断的分发、编译、开发,插件技术可以良好的满足这一要求。使用插件技术的方法可以通过com组件、动态链接库技术等实现。开放端口扫描是在tcp/ip协议上进行的,可以分为udp端口扫描、tcp端口扫描,而udp端口扫描包括socket函数扫描、udpicmp端口不可达扫描。tcp端口扫描包括xmax扫描、null扫描、tcpack扫描、tcpfin扫描、tcpsyn扫描。通过具体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实现对网络安全问题的检测。系统漏洞扫描往往通过构建不同的.数据包通过不同系统的返回值不同的方法判定漏洞的类型。系统弱密码扫描的操作流程为读取用户名字典,用户若读完则表示扫描结束,没有入侵。若用户名没有读完,则继续读取密码词典,密码读完则返回用户名读取程序,不能读完则构造登录数据包,发送数据,登录成功则代表入侵成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对入侵用户系统的病毒检测[2]。

相关范文推荐
  • 05-02 低碳与环保演讲稿题目(精选18篇)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环保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希望这些环保总结范文能够引发更多人的关注,促进环保意识的普及。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人人都环保
  • 05-02 公司领导年会上的讲话范文(17篇)
    公司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为消费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每一篇范文都是作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可以在我们写总结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
  • 05-02 设计色彩教案中班(专业18篇)
    教案的编写是我们教学工作的基础,我们要注重教案的质量和完整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作品,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和交流。在前一阶段的色彩活动中,我们主要是
  • 05-02 质量安全承诺书(通用16篇)
    质量月是企业在整体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改正质量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以下是一些质量月相关的实用资源和工具推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05-02 家长问卷调查报告(优质22篇)
    调查报告的重点是客观真实,要注意避免主观色彩和个人立场的介入。读者可以从调查报告范文中获取写作技巧和经验,提升自己的调查能力和报告写作水平。1、调查的结果显示:
  • 05-02 开展世界无烟日活动总结与反思(模板23篇)
    活动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对我们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阅读以下活动总结范文,你会发现写活动总结并不难,只要掌握好方法和技巧即可。
  • 05-02 助班面试的自我介绍(实用17篇)
    在面试或社交场合,自我介绍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对方对你的印象和态度。以下是一些优秀自我介绍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尊敬个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 05-02 门面租房合同拆迁范文(16篇)
    租房具有一定的维权风险,租户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权益。以下是一些针对租房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有
  • 05-02 班主任工作总结和反思(热门22篇)
    在一学期的紧张工作中,班主任需要认真总结自己的工作,找出问题所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学习借鉴他们的写作经验
  • 05-02 安全事故责任书(优秀18篇)
    各个岗位的职责会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实现公司的整体目标而设计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岗位职责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为了充分发挥生产技术部的职能作用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