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通用12篇)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通用12篇)

时间:2024-02-25 14:25:02 作者:MJ笔神

针对不同主题和类型的写作,有相应的范文范本供我们借鉴。范文范本4:下面是一篇关于青春期教育的范文范本,对于父母和孩子们来说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共和国勋章”张富清个人先进事迹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

认识张富清多年,湖北省来凤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昌恩对老英雄深藏功名的淡泊与崇高,有着更深的体会。

“我曾教过他的子女,只知道这是一个家教严格的普通家庭,他是一位乐观、朴实的转业军人,工作挑最苦的干,作风扎实。”“身边凡人”与战斗英雄的鲜明对比,深深震撼着张昌恩。“张富清同志的非凡,是因为他心中只有党、只有国家、只有人民;他的平凡,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他用笃定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和境界。”张昌恩由衷感慨。

勋章的光芒,照亮尘封的往事。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信息采集专班工作人员聂海波至今记得,去年底当他看到张富清家人带来的材料时,内心是何等惊讶与激动。

“张富清的一生,铮铮铁骨令人敬仰,淡泊名利更是令人敬佩。英雄无言,他的光辉经历却掷地有声,让我明白了人要以怎样的方式度过一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聂海波说。

张富清的英雄事迹,让他所在老部队、新疆军区某团的官兵们倍感光荣,深受教育启迪。政治处组织股股长陈辑舟说,国家领导对老英雄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极大鼓舞了我们部队官兵,大家倍增“学英雄、讲传统”的自觉,查找“短板”、澄清模糊认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伟业的铸就,从来都是无数的付出与牺牲。

“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创造奇迹?张富清的事迹与精神,就是成就奇迹的力量,就是读懂奇迹的‘密码’。”上海市中共____。

学会会长、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忻平说,我们致敬英雄、学习英雄,就是要学习他们对党忠诚的革命本色,学习他们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学习他们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以实际行动展示共产党人的精气神。

共和国勋章钟南山个人先进事迹

钟南山爷爷:

您好!

近一段时间您一定累坏了吧!

以前,我连您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可是今年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突然来袭,您总是会出现在电视上。所以我认识了您,知道您是一位呼吸病学专家,已经84岁了。您这么大年龄了,还亲自挂帅抗击疫情,我从心底里特别佩服您。

您说:“现在疫情形势严峻,为了保护自己和别人,每个人都不要到处跑,因为没有特效药……”

这场病毒暴发后,您提醒大家: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前往武汉。然而,84岁的您却选择了逆行前往武汉。84岁本是一个安享晚年的年龄,可是您却披挂上阵下定决心与病毒抗争。

非典时期,也是您站在第一线。

爷爷,我是越来越敬佩您。我还从微信朋友圈读了《钟南山成全民偶像》,《孩子你为什么要好好学习》这些文章后,心想:从今天起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要成为像您一样的医生。

祝您:

身体健康,早日打败病魔平安回家。

此致

敬礼

“共和国勋章”张富清先进事迹范文

姓名,性别,生日,工作时间,入党时间,现任职务。工作以来,严以律己,恪尽职守、勤劳踏实,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广大领导和干部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了的荣誉称号举例。

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能力。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她深知要想做好党务工作,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她十分重视知识的更新,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党务和本职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她充分利用工作之余坚持自学,带头坚持学习新时代中社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带头深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在做好个人自学的同时,还积极协助支部书记组织好支部党员的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等多种办法,建立了党员qq群、党员微信群,力争使学习覆盖到每个党员。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提高了支部党员自身的理论修养,为做好支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业务及政治理论基础。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她深刻领会到了其中的要义,在日常党务工作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一丝不苟,认真完成每一项党务工作,经她整理的党务工作档案,总是井井有条,所取得的工作实绩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同事的赞赏。

二、无私忘我,担当负重。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她始终正确把握“职业标准”和“党员标准”,既是一个“好公民”,又是一个“好党员”。__分队党支部成立以来,她立足本职,继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敢于创新的工作潜能。

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的孩子才刚刚几个月,还处于哺乳期,她爱人是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志愿者,她毫无怨言义、义无反顾的支持。并且积极关注和响应上级部门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强化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主动请缨帮助党支部上报疫情期间的各项数据,而且把每一次数据统计做到再排查再核实,保证上报的信息表准确、快速,有效。同时,她密切关注疫情讯息,积极借鉴各个单位防控疫情的先进工作法,并结合城管工作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经常与支部广大党员干部进行交流、沟通,还积极编辑防控疫情信息,发挥正能量,真正起到了榜样引领作用。

她一脸坚定地说,“这是一个耽搁不起、失误不起、拖延不起的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能考虑个人因素,虽然我在哺乳期,但也要迎难而上,勇当“逆行者”,切切实实地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尽管党务工作、组织工作要求高、强度大、任务重,往往一项工作没完成,其他项工作就接踵而至,于是加班成了“家常便饭”,但她不管怎样辛苦,都勤于学习,虚心向老同志请教、与身边同事互学、向群众学,想点子、出主意,在她手上的工作都从没耽误过。为了较好的完成各项任务,她发扬“白+黑”、“5+2”精神,经常加班加点,几乎把办公室当成了自己的家。她每天都加班很晚,不仅单位加,回家还要加,为的就是使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开展。

三、爱岗敬业,敢于奉献自我。

__分队成立以来,她除了负责党务工作之外还负责办公室的全盘工作。尽管她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但她总是不厌其烦、有条不紊地搞好自己的工作。

精益求精,是她一贯坚持的工作作风。对待工作非常认真,哪怕是非常小的一件事也决不马虎。在工作中,认真落实领导的指示,身体力行,跟踪办理,切实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事事都有着落,事事力求完美。她始终发扬默默奉献,辛勤工作的优良作风。她乐于将自己的责任、热情、智慧和心血奉献于党务工作这一伟大事业。

工作上,任劳任怨,一人承担多人的工作量,也从无怨言。尤其在档案的整理和信息宣传工作上,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有时在计算机前一坐就是一整天,有时在其他人下班回家的深夜还在办公室加班加点。“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是她的人生准则,每项工作的如期完成,是她的前进动力。在近两年的年度考核中,她整理的党建档案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同时信息宣传工作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在人民城管、a晚报、b新闻等不同媒体发布了10余篇信息。

中国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先进事迹

被人扶着走到桌边,从装着十几盒药的塑料袋里,拿出药盒打开,抠出药片,一把倒进口里,再端起水杯仰头喝水……这些动作张桂梅熟悉得像是做过几千遍。有四颗白色药片,她喝了两次水才咽下去。

“现在就是看病最花钱。”她被查出全身上下有三十多种疾病,当天从华坪坐了六个小时车才到昆明,下车时她已经浑身痛得走不动路了。

“之前是抢救花得多。今年在昆明检查,花了两万多。”她心疼这些钱。

这次来昆明,是云南省教育厅邀请她参加活动。有同事劝她,别再穿黑衣服了,上镜不好看。她翻遍衣柜,只找到一件格子衬衫,还是几年前买的。多年的病痛和辛劳,让当年130斤的张桂梅瘦到不足100斤,衣服已经不合身了,穿着直晃荡。

“不管了,我就穿这件上台发言了。”这几年,她给自己买过最贵的衣服只花了20多块钱,女高学生花100来块钱给她买了一双鞋,她嫌贵。“上一百块钱就叫贵。穿什么不是一样,花那么多钱做什么。有那点钱,我花在学生身上多好。”

她没买房,一直住女高宿舍,和三个学生一起,睡着和大家一样的铁架上下铺。有人问她,为什么不花钱买张舒服点的床时,她回答道,躺哪儿不是睡。

为了省钱办校,她曾经一天只花三块钱生活费。她晚饭常常只吃一块饼,中午就在福利院里简单吃点。她办公室里常备小面包,饿了就撕一小片垫垫肚子。

多年来,她从来没有在学校报销过餐费、差旅费。校长办公室的桶装水还是她自己掏钱买的。

钟南山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领悟

03年他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而今他又在战“疫”最前线。他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他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院士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父母亲都是医学专家。钟南山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在1979年到英国伦敦爱丁堡大学进修,面对导师的不信任和英国法律对中国学生的歧视,他暗下决心要为祖国争口气,于是,他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短短两年多的苦战使他终于取得了六项重要医学成果,并完成了七篇令业界震惊的学术论文。同时,他的勤奋和才识也彻底的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

两年的留学生涯很快结束了,爱丁堡大学和他的导师—弗兰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钟南山报效祖国的决心已定,他说:“是祖国送我过来的,祖国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

“非典”爆发时,67岁的钟南山先生奔赴疫区,主持研究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的诊治,为战胜“非典”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新冠肺炎”在武汉肆虐时,年过八旬的他又一次主动请缨,临危受命走在了“抗疫”前线。他不顾路途劳顿,一到武汉就深入医院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满满的工作安排,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年纪。您在动车餐车上抽空打盹的照片传遍网络时,正是人们对病毒最恐惧的时候,您的出现,如同定海神针一样给了全国人民百倍的信心和与病毒斗争的勇气,大家都如吃了定心丸般的安心。

坐在家里的我想起了一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不正是钟老先生的精神写照么?难道像他这样的人不足以让我敬仰一生吗?钟南山,无双国士,您的名字在我的心头熠熠生辉,您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共和国勋章钟南山个人先进事迹

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学习钟南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例文有一位84岁的老医生,为国家操劳了一辈子,和病毒战斗了一辈子,他就是中科院院士——钟南山。在的抗击非典中,他战功赫赫,拯救了许多生命,连时任的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都说:“如果没有钟南山,抗击非典的结果可能要改写。”这句话的背后,是一个个惊险的故事。11月,广东佛山出现了第一个非典病例。这是一钟可怕的病毒,很容易传播,一旦被感染了就可能死亡,并且暂时无药可救。病人一波一波地涌入医院,医护人员一批一批地被感染,躺在病床上,一天天恶化。医生对这种病毒措手不及。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钟南山先生的出现,才开始慢慢好转起来。有一位有权威人士宣称:“病原基本可确定是衣原体,并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之后媒体开始大量报道,只有钟南山坚决反对,并根据自己做出的实验表示用抗生素无效。终于在他的坚持下,广东在非典防治中没有走更多的弯路,广东省sars病死率全球最低。他还直呼“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如果不是钟南山的坚持,也许非典的结果真的要改写。12月,一种名叫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在中国逐渐蔓延,其中武汉最为严重。84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那急促又铿锵的步伐,那匆忙又坚定的背影,那疲惫又刚毅的眼神,给患者,给百姓带来希望的曙光。从那一刻起,我心中不经流过一股暖流,看到了医务工作者坚守的背影。那几个匆忙而坚毅的白色背影,给了我们战胜病毒的信心。此时的医院就是战场,医生就是英雄,此时此刻,这些白衣战士们,正冲在前方,用自己的血肉,为身后的亿万人民,筑起坚固的防护堡垒,保护身后的亿万人民。这坚定的背影,这正是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灾难之下,最见人性。有些人趁着混乱,大赚横财;有些人为了保官,欺上瞒下;有些人惊慌失措;有些人避之不及。但是,也有像钟南山一样的人,于危难中挺身而出,奋勇向前,左手对抗灾难,右手托出真相,这样的人,就是国家栋梁,是民族脊梁。钟南山先生,有一颗救世之心,一腔赤子热诚,一身高超医术,一片赤胆忠心,有这样的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是全体国人的幸运。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配合,这场灾难会在我们中国人顽强的意志力中得以平息。加油武汉!加油中国!一定要打赢这场疫情狙击战!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

11月14日下午,嘉兴丽华推拿诊所所长朱丽华带领全体按摩师,与新嘉街道党员志愿者一起,在月河历史街区小广场“组团”为群众送服务,一如既往发挥她的光与热。

服务现场,丽华推拿诊所志愿服务摊位前群众络绎不绝,近10张红色塑料凳一字排开,朱丽华和按摩师们穿着白大褂站在凳子旁,每一次推、按、揉都一丝不苟。“听说朱阿姨在这里义诊,我特地赶过来的。”有的市民慕名而来,“她很专业也很热心,这么按一按脖子肩颈都舒服了。”

10月10日,中共嘉兴市委印发《中共嘉兴市委关于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的活动。作为全市的初心榜样,30多年来,朱丽华一直乐于奉献爱心,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捐款达333万元,带动100多名残疾人就业......传递人间大爱的同时,她也不忘践行身边好事,“我们一直以来积极参加这样的义诊活动,这也是回报社会的方式。”朱丽华边按摩边对记者说。

作为朱丽华现在工作生活的辖区,新嘉街道积极响应市委号召,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在党员群众中掀起“学习身边人、励志践初心”的热潮。

“朱丽华同志30多年传播大爱的事迹感染和激励着街道辖区每一位党员群众,今天我们街道广大党员志愿者很荣幸能与身边典型一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向初心榜样学习,共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新嘉街道党工委委员蒋亚峰说。

据悉,10月以来,新嘉街道在全体机关干部、党员志愿者和爱心企业中发起“我为朱阿姨做件事”“我跟着朱阿姨做好事”等活动,已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6场次,惠及群众数百人。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

袁隆平同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五十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袁隆平同志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以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断造福人类.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甘为人梯,桃李满天下,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还是杰出的无党派代表人士,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政议政、献计出力,为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对于这位伟大的、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创造了无限财富的袁隆平院士,有人评价他的身价何只千亿,可他每月的收入连工资加补贴也只有几千元.依其贡献,他应该拥有更多的钱,但面对几千元的工资,他乐呵呵地说:“要生活和生产,钱是重要的,但钱的来路一定要正.钱是拿来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但是用钱,第一不要奢侈浪费,第二不要小气,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所以,我穿衣服朴素大方,这是一个原则.穿那么好干什么,表面光.穿得好,也不见得你的地位就高.”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钱观,朴实直白,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有人评价他说:。

“袁隆平院士头顶蓝天,勇攀科技高峰;脚踏实地,造福世界人民.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服务人类社会;胸怀祖国,心忧天下,造福世界人民,…….”作为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才能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身处教育战线的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作为奋战在水利战线的一员,我发自内心地赞扬袁隆平院士,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认真努力地学习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自己的信仰,脚踏实地,造福人民.我们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金钱观.我们除了要宣传他的科研成果,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志气外,更应该让大家都来学习并发扬光大他做人的态度和奉献的精神.

首先,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员,身处教学科研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院系学校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教学做精、科研做强、专业做大着眼一步一个脚印.

其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再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课题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得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实现.从这点上,我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应该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同志,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伞”,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专业和院系全局决策,统一认识,理顺关系,全力以赴把及教学科研培养工作办成、办好、办到位.努力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以树科大高知形象.

最后还要学习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以权威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报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深深地激励了我,作为大学教师我们的收入不算丰厚,但是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却是极为崇高的,我要尽自己全力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鼓舞了我们,更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作为水利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贯彻县委、局党委的各项安排布置,积极努力工作.从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和标准来不断督促并提高自己,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有一本书,让我回忆起中国的进步;有一本书,让我懂得许多道理,受益匪浅。这本书就是《袁隆平传》。这位“杂交水稻”之父所散发的人格魅力是无人能挡的。

人们心目中的袁隆平,自少年时代便是智慧、执着、诚实、坚韧的典范。因为有了这些美德,他总是以坦然、自信的微笑来面对未来的漫漫人生。他把人生比作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把自己当做一个过河卒子,拼命前进,永不后退。学农,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抉择。他把自己喻为一粒种子,不管撒在土地上的任何一处,都会生根发芽。在大学里,他开始接触世界上知名的生物学家米丘林、李森科、孟德尔、摩尔根等的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并对他们每个人的学说进行比较和研究。他以为不应该单纯地、被动地去吸收科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靠理性来判断其价值。在他看来,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来不得半点马虎与虚假。

袁隆平非常崇拜希腊的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为他总是引导人们认识自我,追求智慧的生活,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维,学会怀疑权威乃至教义。当年的青年知识分子袁隆平坚信“没有错误的实践,只有错误的理论”,于是他既肯于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又重视科学实践,所以总能及时摆脱保守思想的束缚,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功成名就之后的袁隆平,在科研事业中,总是努力开释不绝于耳的纷扰。人毁人誉,概不动心,因为他完全沉浸在开拓创新的快乐之中了。人的一生能够保持对事业的坚守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样的坚守,就意味着战胜困难和挫折;这样的坚守,就意味着克服自己的浮躁与见异思迁;这样的坚守,就意味着必要的放弃。必要的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获得。他总是重复着这样一席话:“爱因斯坦的成就是我望尘莫及的,但我要效仿他的精神,失意时不气馁,得意时不忘形,分外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终身安于自己的科研事业。”他就是这样,寒时不心冷,温时不发烧,总是保持一颗平静而淡泊的心,以不变之心,应万变之境。

平民总理周恩来,有权不私,有名不显,权倾一国,两袖清风。他为中国人民矗立了一座人格的丰碑。平民科学家袁隆平是周恩来的忠实追随者,他为我们奉献的不仅仅是杂交水稻,也在科学界耸立起一座人格的丰碑。他用一生实践着这样一个哲理: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乃是洞悉生命的本质,推动生命的进程,培植人类文明的事业。从事这样的事业,乃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袁隆平传》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给人以启迪的好书。袁隆平先生的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去推崇,去学习。希望大家也去看一看,说不定你们还可以感悟更多的东西。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呱呱诞生,从那一刻起,摆脱饥饿,奋力生存便成了人类历史的不朽主题,滚滚历史长河中的历朝历代,各君各王,虽处在不同国度,不同疆域,却拥有着同一个亘古不变的梦想,解决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当历史的刻度停留在21世纪,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0亿的眼下,却依然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平均每天有24000人死于饥饿。在粮食问题日益凸现的今日,世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这片广袤无垠的国度,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占世界22%的第一人口大国。

面对冷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不仅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时事造英雄,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绿色革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英雄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英雄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英雄的名字从此响彻天际,被百姓们爱称为“当代神农氏”,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回眸奇迹的诞生,竟源自儿时的一次郊游。6岁在武汉园艺场时,当他看到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立即被这派美景所吸引。

心想长大以后也去学农。谁也不知道,那时命运已经开始悄悄安排奇迹的发生。袁隆平沿着儿时单纯的梦想一步步走着,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袁隆平,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毅然从四川重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一教便是19个春秋。学生们都很尊敬他,视他为良师益友,更被他对稻田的专注精神所感动。这个从小长在大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从来不怕臭,不怕脏,随时都能弯腰赤脚下田地,观察稻田的生长情况。刮风下雨也不能阻挡他的热情,农民都打趣的称他为“袁癫子”。正是这种外人难以理解的痴迷之情,在无形的支持着他,正是这种对梦想的执着信念在背后推动着他,精心进行着每一份耕耘,正是这种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最终赢来了盆满钵满的丰收硕果。岁月不居,天道酬勤,穿越过十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十年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这个刚毅的汉子,在一次次跌倒后依然不屈前行,在苦难面前他甚至安慰妻子说:“山谷越深,山峰越高。

我们眼前所经受的苦难,其实是对我们未来的祝福。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无不是从患难中走来。应该说,苦难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品。”朴实无华的话语中透露着圣哲的光芒,平和的心态中预示着成功的讯息。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像候鸟一样频繁迁徙,春长沙,秋南宁,冬海南,南北辗转,一年三地,不辞辛劳的奔波全都是为了给种子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还在南开北往的火车,轮船,飞机上浸种,甚至把珍贵的种子绑在腰上,利用体温催芽。从1946年到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经过了整整六年的时间,2190个日日夜夜,先后用了1000多个水稻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但最终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心情沮丧的袁隆平并没有继续低迷,在得到党和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下,他迅速调整了研究方案,再次积极的投入到了又一次试验当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73年,已逾不惑之年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了每亩500公斤以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中华民族的吃饭问题,农民亲切的称他为“米菩萨”。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平日不拘小节,看上去就是一介农夫,面对笑他土气的人,他只是淡淡一笑,说:“我现在是干的农业活,穿得太讲究会让农民觉得生分,他们就不会同我交朋友了,再说,下地干活也就不方便了。”这种平易近人的性格,让他与乡亲们之间建立了一种血浓于水的真切情意。

有一次,郴州一个农民见到袁隆平说:“袁老师啊,我们要感谢你,又要埋怨你,你把产量弄得那么高,现在粮食都不值钱了哦。”袁隆平若有所思的对乡亲说:“如今种粮食确实不赚钱,但是又少不得。你可以拿一部分田出来种高产水稻,腾出一些地方来种赚钱的作物,那不是又有饭吃又有钱赚了吗?”过了两年,又见到这个农民,他激动的对袁隆平说,袁老师,按照你的方法成功了,粮食丰收了,西瓜,蔬菜也卖了好价钱,现在我们是百分之百感谢你了。运用辩证的眼光,袁隆平为乡亲们解决了“谷贱伤农”的问题。

如今,袁隆平已经不再是中国的袁隆平,他更属于世界,属于整个人类。袁隆平十几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国等国指导推广杂交水稻,为20多个国家培训了300多名技术骨干。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还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这颗小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闪烁翱翔。儿时的梦想已经实现,这个不知疲惫的追梦人又有了新的梦想,他希望有一天到了秋收时节,水稻能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谷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能坐在稻穗下乘凉。

这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禾下乘凉梦”。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因为这粒种子承载着人类的梦想,因为梦想的力量使这粒种子在悄无声息的生根发芽,它以惊人的生命力,奋力破土而出。这粒种子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小小的种子迸射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给了它无限的养料,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中,这粒改变世界的种子还在欣欣的生长着,那些禾下的梦想,那些远离饥饿的愿望,也将随着种子的茁壮生长而付诸现实。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我国杂交水稻研究,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在这多半个世纪里,他始终战斗在农业科研第一线,不畏艰难,追梦求实,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货。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拓者,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还保障并开辟了国家粮食安全的新路程,更为世界和平人类进步树立了丰碑。

最近,袁隆平的“豪宅”映入眼帘,非常火热。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这样一座大宅子袁隆平却全部用来搞科研!把“豪宅”当“田间”。他说到:“如果把我国内陆两亿亩地具备种植水稻潜力的盐碱地再利用起来,按照亩产两三百公斤计算,就可以增产500亿公斤粮食,就可以多养活2亿人类”。他以人民百姓为重,心系于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操很好的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优秀的品质。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以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断造福人类。

袁隆平的精神在当代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科学家,他为民为国不畏艰辛,勇于付出。他曾深情讲到“一个科学家如果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我们要学习他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诚信立人,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有困难不退缩,有挫折不屈服,百折不挠,锲而不舍。

他个人具有良好的品德,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以权威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以及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是他告诉世界“我们的土地不仅可以养活自己,我们还可以养活世界上更多的人”,是他告诉世界,“这是中国的荣耀,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贡献”。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个在田地里弯着腰的身影,当我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新世纪里,永远不能忘记是谁为我们击碎了美国的“中国粮食危机论”。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

大年初一上午,区委组织部负责人拨通了植建新电话,称有一项紧急的疫情防控督查任务要完成,植建新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而此时,家里有他5岁的儿子,医院里有他重病卧床的年迈父亲。

为不影响工作,植建新每天一早就给父亲送粥喂饭,之后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直至完成当天的任务,接着又赶赴医院照顾父亲。夜色阑珊时,他又出现在办公室,忙于梳理督查情况,草拟当天的报告。

“不漏一处问题、不漏一个诉求”,这是植建新对自己督查的要求。在桂城街道,他向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员干部了解情况,查看人员车辆查验和信息登记。在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满满地记下了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抗疫一线干部的诉求。

“社区有大批来自湖南、四川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租住,要控制好这部分农民工返回复工,我们比较吃力。”龙一社区一名干部说。植建新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与住建部门和周边的楼盘企业协调,成功劝返250多名农民工。

“当天反映有人宰杀活禽售卖,卫生条件差,问题在第二天得到了解决,环境卫生也有很大改善。”来坑口市场买菜的陆姨,对前来督查市场防疫情况的植建新和组员们竖起了大拇指。

“交通站点的帐篷有灯了”“社区干部排查时有口罩了”……这是一线防疫党员干部反馈给督查组的信息。“问题诉求解决到位,这对我们这些日夜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来说,无疑是强心剂和定心丸。”在创业路口执勤的民警李楚锋说道。

督查给全区的防疫工作带来的点滴变化,让不少基层党员干部由害怕督查转变成为欢迎督查,让基层群众由不理解转变成为信任和支持。

曾连续11天,植建新辗转在抗疫一线,骤然而来的降温降雨,使他的膝盖旧患又隐隐作痛,但他没有抱怨,实在受不了就在村边田头稍作休息,之后继续投入到巡查工作中。单位领导提出让其他同事接替督导工作,植建新婉拒了:“我熟悉情况,还是我上吧。疫情防控阻击战什么时候打赢,我就什么时候休息。”

一线的督查,让植建新见到抗疫前线上处处都有党员的身影。“堡垒严筑,隔断的是病毒,隔不断的是党员的使命与责任。”这种精神,激励着植建新一如既往,用初心和坚守扛起防疫工作的使命和责任。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

7月15日下午,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人民法院机关党委组织各支部党员认真学习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院班子成员参加所在支部学习并进行领学,广大党员学习讲话精神,畅谈心得体会,坚定理想信念,掀起“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新高潮。

分组学习,全面领会精神。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学习讲话内容,不能参加支部集中学习的党员安排补学,并将讲话内容发至本院网站和微信群,方便大家平时自学。组织党员进行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加深学习效果,促进对讲话精神的领会。

班子领学,督促学习效果。班子成员分别参加所在支部学习并带头领学,拟定学习提纲,突出学习重点,带领党员干警将讲话精神学深学透。

结合学习,践行“两学一做”。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法院队伍建设,从思想上、工作上和行动上将讲话精神落实到法院各项工作中,保持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改进司法作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切实提高司法公信力,争做合格党员和公正法官,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立足本职,贯彻讲话精神。“七一”讲话深刻阐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个方面要求,关键在于信仰问题。作为法院干警,要立足本职,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结合法院工作实际,把握司法为民和公正司法主线,把党员义务履行好,把法官职责履行好,不断提高审判执行工作质量和效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干警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纷纷表示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改进作风,学以致用,努力做到政治觉悟上有新提高,思想认识上有新进步,工作目标上有新定位,精神面貌上有新气象,执法办案上有新作为,树立司法公信力,推进审判执行事业不断发展。

“共和国勋章”张富清个人先进事迹

初春的鄂西武陵山区,乍暖还寒。穿着厚厚棉袄的张富清老人,坐在客厅里的火炉旁烤着火。见到一身军装的记者,老人一下子单腿从凳子上站了起来,一旁的老伴迅速扶住他,生怕他摔倒。

如果不是去年11月3日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张富清拿出了泛黄的“报功书”,还有几枚奖章,几乎没人知道,这位95岁的老人,是一位特等功臣。他的子女只知道父亲当过兵,亲朋邻里只知道老人是县银行离休的副行长。

为什么老人之前从未表明过自己的赫赫战功?“封存”荣誉的背后,他坚守的究竟是什么?

3月初,我们从湖北武汉乘车前往来凤县,探访张富清老人。虽已年过耄耋,听力几近丧失,但老人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见到部队来的人,显得格外激动。聊天中,老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军歌,记忆也回溯到那段峥嵘岁月。

少时·征战。

“一冲上阵地,满脑子就是消灭敌人,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意志和勇气”

1924年,张富清出生于陕西汉中洋县,1948年3月参加西北野战军,在二纵队359旅718团二营六连当战士。老人说,他到部队后,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地打仗,印象最深的是永丰战役。

永丰战役时,张富清所在的六连担任突击连。那天拂晓,他和两名战友组成突击组,匍匐前进率先攀上永丰城墙。他第一个跳下城墙,和敌人展开激战。

“我端着冲锋枪,对着敌人一阵猛扫,一下子把近距离的7、8个敌人全部消灭了。”说起这段战斗经历,老人手舞足蹈,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战场。他说,等他回过神来,才感觉头顶有血往下流,用手一摸,一块头皮翻了起来。他这才意识到,一颗子弹刚刚擦着他的头皮飞过,在头顶留下一条浅沟。

击退外围敌人后,张富清冲到一座碉堡下,刨出一个土坑,把捆在一起的8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将碉堡炸毁。

这场战斗一直打到天亮,他炸毁了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战斗结束,他死里逃生,突击组的另外两名战友却再也没回来。回想起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战友,张富清老泪纵横。

老人说,打仗时他多次参加突击组打头阵,但当年他的身体其实很瘦弱,打胜仗的关键是不怕死。“一冲上阵地,满脑子就是消灭敌人,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意志和勇气。”说起打仗的诀窍,老人仍一脸自豪。

永丰战役后,彭德怀到连队视察,接见张富清和突击组战士。彭德怀握着他的手说:“你在永丰战役表现突出,立下了大功。”当时张富清很受鼓舞:“作为一名革命军人、一个共产党员,我做了应该做的,完成了任务,组织上给我这样大的荣誉,我非常感动。”

后来,张富清一直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先后两次荣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除了“报功书”上提到的“特等功”,还3次荣立一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

离营·奉献。

“军人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不计较个人得失,坚决完成任务”

1955年,张富清已是359旅的正连职军官,他所在部队面临调整,要去地方支援经济建设。多次立功、身体有伤的张富清,原本可以选择回到老家陕西,但得知单位鼓励大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边疆、山区去支援建设,他就选择去了偏僻的鄂西山区,在来凤县一干就是一辈子。

在来凤县,组织先是安排张富清到县公社工作。今年68岁的田洪立,是张富清在来凤县卯洞公社的同事。当记者说起张富清是位战斗英雄时,田洪立非常惊讶,此前他从未听张老提过自己的那段经历。他回忆道,张老为人正派,工作中总是挑最困难的任务。当年公社班子成员分配工作片区,张老抢先选了最偏远的高洞片区,那里不通路、不通电,是全公社最困难的片区。

上世纪60年代,公社面临改革精简。当时,张富清的家属孙玉兰也是公社职工。田洪立说:“张富清是副主任,大家眼睛都盯着呢。如果他裁别人,不裁自己家属,别人会说闲话;裁了自己家属,他妻子就得下岗失业。”

在公社研究改革方案时,张富清第一个站了出来,让自己家属回家待业。“公社要完成任务,领导自己要过硬,执行政策才能坚决,动员别人才好做工作。”然而,每当忆起此事,张富清仍感觉对老伴有着深深的愧疚。

之后,老人还先后在当地粮食局、银行等单位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保持着军人的形象,“军人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不计较个人得失,坚决完成任务。”

但是,他的军功却从不示人,甚至连自己的子女都不清楚。他的小儿子张健全说:“父亲从来不和我们说这些,他把立功证书和奖章都锁在一个小皮箱里,打包捆着。就是现在,不经过他同意,家人都不能拿出来。”

共和国勋章先进事迹心得

恢复高考后,我就要25岁了。那一年,我怀着希望和苦涩的心情,1977年年底,第一次参加了高考,一点门都没摸着。我鼓足勇气,决心再拼半年,参加1978年夏天的高考。这将是我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冲击高考。当时报考的条件是以25岁为限。

“文革”期间没能正规地上学。尽管我的文科成绩还不错,但数学可是一窍不通。半年时间里,我拿起数学课本,从初一年级的开始学起,一直学到高三。不会就找老师问,一道题一道题地做作业,笔记本用了好几本。

临考前的一个月,我开始复习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

带着一种复杂地感觉,我再一次走进高考考场。考毕,在填志愿书时,我写上了北大图书馆系。高考分公布了,考了近300分的我,又落榜了。当年的分数线是300分整。还是数学给我扯了后腿,刚得了20分,如果不用半年的时间攻数学,这20分也能照样得。其余各科成绩都还不错。

不甘心的我也只能就此罢休。后来我得知,当年河北师大体育系的录取分数线,我足足超出近200分。当时,我已经是有5年教龄的中学体育教师了。没让我报考的唯一原因是,当时教师的地位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我想通过高考跳出教师这个行当。

来年招生规定,体育专业已由文科转为理科。即便没有年龄限制,没学过数、理、化的我,再考中的机率也越来越小了。

我真羡慕现在的孩子们,他们赶上了一个好年代,一个令人充满了希望,充满了追求的年代,一个令人有书读,有学上的年代。

后来,国家出台了自学考试、电大等一系列自考、自学性质的学历教育机制,我终于又在30多岁的时候,重新拿起了课本,重新坐在电大的教室里,读书了。三年后,我拿到了大专文凭。远了我的大学梦。那年,我已经32岁了。再后来,我又在50岁的时候,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大学本科文凭。同时,我还获得了市级“自学成才者”称号。

我想上大学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相关范文推荐
  • 02-25 微信运营实战心得(汇总17篇)
    范文范本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梳理和整理,形成的一种文学样本。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范文范本,它们涵盖了各个领域和主题,可以供您参考学习。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的
  • 02-25 大学生职业规划(模板13篇)
    职业规划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市场的需求,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以下是一些职业规划案例的详细解析,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职业规划的实施步骤。
  • 02-25 劳动协议书(通用18篇)
    甲、乙双方于___年___月___日签订【为期___年】的劳动合同,现乙方向甲方提出申请,要求提前解除双方之间的劳动合同,甲方同意与乙方解除劳动合同。经双方充分
  • 02-25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通用18篇)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目标,制定出未来职业发展的计划和方向。它是为了更好地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而进行的一系列行动和决策。职业规划可以帮助个人明确职业
  • 02-25 2024年学生教育惩戒心得体会大全(19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未来提供经验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近年来,教育界对于如何惩
  • 02-25 个人履职总结(优质18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在工作或学习中的成果和进步,同时也能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想要写好个人总结,除了掌握写作技巧外,还需要借鉴一些范文,下面是
  • 02-25 大学生职业规划(优秀20篇)
    优秀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来自优秀学生的总结和复盘,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学习上的启发和指导。
  • 02-25 大学生职业规划(实用19篇)
    拥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和应对职业挑战。职业规划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以下是一些关于职业发展的书籍和资源推荐,供大家参考。
  • 02-25 保育员工作(通用21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思路和参考的材料,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学习参考。我配的是小(1)班,主要
  • 02-25 发明心得体会报告范文(19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改进自己。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内容丰富,观点独到,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创造力是人类最宝贵的资产之一,而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