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晋位争先意识研讨发言材料(实用23篇)

晋位争先意识研讨发言材料(实用23篇)

时间:2024-02-23 15:01:03 作者:梦幻泡

范文范本的选择应该根据自身的写作需求和目标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范例进行学习。小编特别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强化党章意识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由我围绕学习主题,结合部门工作实际,谈一谈认识和想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对强化全党党章意识,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和组织工作者,我将自觉强化党章意识,坚定维护党章权威,坚决捍卫党的全面领导。

一、党章是共产党人的指路星辰,遵循党章坚定理想信念。

星光不负赶路人,岁月不负追梦者。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守的总章程、总规矩,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动指南。回顾党的历史和党章发展进程,党的事业不断推动党的章程更新完善,反过来,党章的与时俱进也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具体来讲,我将切实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实效。督促各级党组织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开展“五红”活动,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与每一名党员干部一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义务和权利,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党章是共产党人的精神食粮,学习党章不断汲取力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清醒的认识必然会促进行动的自觉。在实际工作中,我将持续把党章党规作为指导党建工作、开展党内活动的根本依据,把党章党规落实到行动上,凡是党章规定的必须做到,凡是党章规定不能做的,坚决不做。在区党工委的领导下,继续开展好党建质量过硬攻坚行动,以高密度的理论培训、经常性的谈心谈话、规范性的组织生活、针对性的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从党章党规中汲取力量,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扎实推动区党工委、管委会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持续实施赛马制度,重点从“三大战略、八大行动”、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中选拔任用表现突出的干部。激发党员干部在坚持实事求是、推动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群众、加强道德修养、严守党的纪律等方面作出表率,在我区“一极两地四中心”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党章是共产党人的衣冠明镜,对照党章时时检视自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遵党章、守党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我将牢固树立党章党规意识,真正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把党规作为“带电的高压线”。坚持常态化主动对标对表,坚持学习党章、准则、条例,深入研究、深刻理解、主动反思。把自已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经常性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主动检视自我、自觉修正错误。把学习和遵守党章党规情况作为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党组织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进行检查剖析,查找学习和践行方面的差距,推动党员干部对党章党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总之,×部将坚决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使命,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力推进组织、宣传、统战、人社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推进“六个江西”建设、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和我区“一极两地四中心”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意识形态专题个人研讨发言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就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各级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这是党中央着眼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制度安排。

一、把责任放在心上。

习近平同志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增强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履职自觉,强化使命担当,真正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

(一)要把意识形态摆在重要位置。牢固树立抓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理念,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指导,像分析经济形势一样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定期听取意识形态工作汇报,定期在党内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切实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者、推动者、执行者。

(二)宣传思想工作的努力,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有骨有肉,有血有气的真男儿。一言以蔽之,要做到“既长骨头又长肉”不仅需要党员的努力学习党的先进思想而且要保证“肉”长得结实可靠。不足:意识形态工作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与形势发展、党的要求和群众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有的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工作中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有些工作与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仍不相适应,在复杂形势下引导舆论的本领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新的领域、新兴媒体特别是网上舆论的管理亟待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大力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有待增强,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宣传文化干部的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需要在思想观念、业务水平、工作作风等方面不断改进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凝聚工作合力。意识形态工作不是宣传部门一家之事,不能让宣传部门“单打独斗”,必须坚持“一盘棋”、形成“大合唱”。党委(党组)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指导和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把意识形态工作要求融入各自工作,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与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治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条战线各个部门抓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履责,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三)强化担当精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是党组织应尽的政治责任、应有的政治担当,必须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坚持“一把手”带头。肩负起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一把手”必须带头抓、直接抓、具体抓,切实当好“第一责任人”。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牵头抓总、靠前指挥,做到“三个带头”“三个亲自”,即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不能当“甩手掌柜”。

(四)要毫不动摇坚守“主阵地”、躬身不辍种好“责任田”,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上旗帜鲜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发声,在思想交锋中敢于亮剑,决不能有半点含糊和犹豫,决不能被动应付、被动接招,决不能当“爱惜羽毛”的所谓“开明绅士”,坚决克服“好人主义”、上推下卸、敷衍塞责、养痈遗患等现象。切实履行处置意识形态领域问题之责。这是衡量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的“试金石”。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度量衡”,用它来评判意识形态领域的是非曲直,坚决反对和抵制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的错误思想和言论。加强对重大思想理论和舆论问题的引导,科学把握“时、度、效”,既敢于在原则问题上“亮剑”,又善于在方法手段上“隐形”,切实抢占表达制高点。要像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那样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出台重大决策、改革措施要同步考虑和评估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风险,始终把工作主动权抓在手上。切实履行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之责。党的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对意识形态工作来说,选优配强领导班子至关重要,也是履行主体责任的题中应有之义。要严格执行干部标准,大力加强意识形态部门领导班子建设,真正把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善于做意识形态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二、把工作抓在手上。

切实履行把好方向、管好导向之责。把好前进的“方向盘”“导航仪”,是党委(党组)抓意识形态工作第一位的责任。当年毛泽东同志就把不问方向、不问路线的人比作“倒骑毛驴的张果老”,虽然面朝东方蓬莱,但路走错了,永远都到不了目的地。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保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方向努力”这一根本问题上绝不含糊、绝无偏差。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履行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之责。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那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履行主体责任,说到底是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负责,对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负责。只有做到这“两个巩固”,主流思想文化的“根据地”才会壮大,争取人心的“同心圆”才会扩大。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央决策部署在湖南的生动实践宣传好,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社会的主流展示好。认真落实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的要求,守住思想防线,不允许搞“舆论飞地”。切实履行打赢网上舆论攻坚战之责。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直接关系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网络空间汇集大量网民。对这片如息壤一样不断生长的阵地,我们忽视不得、丢失不起。要站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树立互联网思维,善待、善管、善用网络媒体,带头触网、上网、用网,督促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对网络谣言、负面炒作、攻击渗透等各种网络乱象,该发声时就发声,该出手时就出手,坚决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切实履行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之责。意识形态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各种错误思想就会去占领。要毫不放松地加强各类阵地管理,拉起“高压线”,把好“准入关”,决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把准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引导服务工作,切实把社科理论阵地、高校阵地、文化传播阵地等管好管到位。对打着“创作自由”“学术自由”幌子踩红线、破底线的行为,必须动真格、零容忍。

(一)确保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入宣传贯彻,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得到坚持和巩固。哲学社会科学取得新的发展,理论研究和创新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二)进一步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主流舆论。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不断提高,主旋律影响更加突出。新闻宣传工作方法得到改进,内容进一步创新,“三贴近”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大大增强。宣传舆论阵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特别是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管理和运用能力大大提高。

(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的文化改革观和文化发展观,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文化生产力进一步解放,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新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涌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以满足。

动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意识形态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总结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意识形态工作,努力开创集团公司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

刚才,我们听取了上半年集团公司意识形态工作报告,同时煤炭、钢铁、化工、后勤几大板块公司进行了汇报,我们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牢牢的把握住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集团公司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向上向好,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和鼓励。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我们面临的任务还非常艰巨。为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我想再谈几点意见。

一、抓认识,提高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力。

1代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唱响主旋律,坚守主阵地,凝聚正能量,发出好声音。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由此可见,在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

2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分析,确保对单位思想动态的准时、准确掌握。总书记曾经提出过“四个讲清楚”。对于我们来说也要做到“四个讲清楚”,一要讲清楚陕煤自己的历史传统;二要讲清楚陕煤自己的精神追求;三要讲清楚陕煤自己的优秀文化;四要讲清楚陕煤自己的发展愿景,这样才能牢牢的掌握话语权。

二、抓协调,形成意识形态工作整合力。

工作要点,纳入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细化具体工作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自我检查和年度工作述职内容,增强履职尽责抓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6-7月份我们在柞水举办了领导干部学习

3是建立制度。年初集团公司下发了《党委(党总支)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要求、责任、追责等内容。各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细则》,领会主要精神,推动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三是开展意识形态专项检查。各单位要及时组织所属各单位基层党组织进行意识形态工作专项检查,及时传导压力,督促指导推动。四是加强检查考核。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集团党建工作重要内容,列入集团年度综合业绩考核,列入追赶超越工作考核月度点评季度考核内容,提升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压力和动力。

三、抓阵地,营造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力。

明确。要严格落实省国资委和集团公司党委关于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强化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气质鲜明。要提高警惕、加强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和处置苗头性倾向问题,切实做到见之于未然,防之于未发,增强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

4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利剑和思想,从长远来看,利剑常常败在思想手下。所以各级宣传部门一定要抓牢阵地建设,以互联网思维和创新举措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解决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当下宣传部门要做的工作,就是要为陕煤发展营造强大的舆论环境,为陕煤发声,为陕煤造“势”。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5门要在今后一年集团志书编写的进程中,及时报道,及时发声,使干部职工能够了解集团志以及本单位志书的进展情况,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的发展也正在迎来行业大洗牌、产业大调整、企业大转型的历史机遇期。这是集团公司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集团的各个平台都已经转发了这个消息,并且还有评论员文章,各单位要抓住这个时机,抓住这个舆论导向,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和企业内刊等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积极宣传和转发,为集团的发展造势,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不仅仅是这些,集团每天都有许多的事情发生,还有我们的生产一线,都有大量生动而丰富的事例,大量催人奋进的事例,大量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事情发生。这些都需要我们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笔杆子”的作用,牢牢的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利用阵地,为我们的企业加油鼓劲,凝聚人心。

四、抓机制,掌握意识形态工作控制力。

6

(一)建立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防范机制。

一是始终不渝地加强组织领导,在顶层设计、科学谋划上下功夫,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在健全组织、凝聚人心上下功夫,三是毫不动摇地提升职工文明素质,在理论学习、搭建平台上下功夫,四是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做到防患于未然。

建立意识形态安全监测系统,定期召开干部或职工舆情分析会;根据舆情研判结果,有针对性地做好预案准备;成立危机管理或突发事件处理领导机构,负责处理意识形态的安全危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科学迅速地处理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

(三)建立意识形态工作的保障机制。

各单位要确保物质投入。根据规模和实际工作,划拨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作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做到专款专用,常投常有。要确保人力投入,根据职工数量和单位特点,培养一定数量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者。此外,探索建立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量化考核机制,对各级领导、部门、思想政治工作者参与的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并建立配套的奖惩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同志们,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

赶超越”和转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发言。

材料。

党的十八大。

报告。

中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任何时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松懈。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和20-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都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以及它在引领思潮、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方面的强大支撑作用。今年又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基层落实年”,形势和任务都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各项任务。

我们和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不同,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们的分化、渗透,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

意识形态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期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极端重要:无论是应对外部的挑战,还是解决内部的危险,都需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都需要增强广大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把学好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和必修课。思想防线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这是应对一切挑战风险的基础和前提。

是因为其对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极端重要: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社会的安定和谐亟须意识形态工作发挥其特殊的作用,为社会稳定提供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社会成员指出正确明晰的前进方向,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理顺社会情绪,凝聚改革共识,最终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

让全社会的成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制度。

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凝聚中国力量,则必须引领社会成员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汇聚民智,凝...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中华民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56个公认民族的总称。中华民族是代表现代中华民族的共同体名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的重要行为,通过这次专题研讨活动,我受益匪浅,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更深刻地体验到构筑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将学习的相关内容结合平日工作,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全力推动周围同事家属朋友们建设美丽的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样化结构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确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状况,在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协调,努力建设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走上了高速公路,员工生活越来越丰富,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从员工文化活动丰富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富。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果巨大,多层次满足员工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期和根本加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享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了增强文化的认同,必须把正确的方向、创新的方法提高各族人民的文化骄傲,将本民族文化的爱融入对中华文化整体的爱中,使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是长期的策略、固本的行为。

各民族必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拥抱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民族人民可以更加拥抱,更加集中精力,更加深刻持久的爱国感情,创造繁荣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的强化也提高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使我们在复兴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员干部要重点学习、领会、贯彻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思想认识、意识形态、工作推动等方面抓好工作落实。结合学习情况,谈几方面的认识。

一、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使用工作。

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必要条件。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促进民族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广泛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同志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的发展自我。我局的少数民族干部均在使用汉语、说汉语,工作都很出色,独当一面,个人发展空间得到了很大提升。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各民族人民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迈向现代化。

二、维护好模范自治区荣誉。

我区是国家模范自治区,但在推广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方面出了问题,这也警醒我们,需要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做好民族工作,不是简单地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方面简单的认同接纳,我们必须坚持“五个认同”,要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要贯彻好党的民族政策,要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才能做好民族工作,才能切实维护好模范自治区荣誉。

三、创建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创建工作是当前全盟上下的重要工作,各部门各级党员干部要立足岗位、立足本职、献计出力。一是立足岗位实际,按盟委决策部署,开展好我局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二是团结带领各族党员干部凝心聚力谋发展,为全盟统计事业做贡献。三是学习贯彻好民族政策,宣传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尊重差异,增进一体。

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我就举个例子吧:我们学校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同学,由于他们汉语基础较差,经常把汉语倒过来说。

在学习中,经常遇见不懂的题和语文书中的词句。或者不理解题目的要求,在作业中常常出现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汉族同学来帮忙了。各种习题汉族同学都会热心解答,让少数民族同学能渐渐熟悉汉语、理解汉语。使这些少数民族同学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汉语,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啊,少数民族真是离不开汉族。假如你对音乐和舞蹈感兴趣,不妨让我们学校的少数民族朋友们来教教你吧:像冬不拉、民族舞等很多种民族乐器和舞蹈,每一种都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那可真美啊,我们真象一个大家庭啊!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共同开拓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辉煌的中华文化,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在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拥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还拥有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服饰多种多样。男人一般穿领子上衣和裤子。女性穿着轻盈,各有特色。例如傣族丝绸裙、景相族毛织花裙、苗族、布依族和一些壮族女性褶裙、彝族多层褶裙、黎族姐妹绣花裙等。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有特点。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住在干式大楼里。这座大楼分为上下两层,使用的材料以竹木为主。大楼的上层用于养家禽和家畜,放置农具和垃圾。有些民族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造独特的小竹楼。一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藏在青翠的竹子和香蕉里,柚子树织成绿色的窗帘,与自然融为一体,美丽!

根据少数民族的不同,米的吃法也不同。南方傣族、钱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将大米放入竹筒进行火上烧烤,使大米具有竹子清香。壮族、布依族大众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和糯米糕。朝鲜人习惯用糯米做糯米糕吃。新疆的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经常加入米、羊肉、胡萝卜、洋葱、葡萄干、木瓜等,炒成好吃的什么锦饭,炖的饭用洗净的手抓住,所以也被称为抓饭。

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壮族人喜欢举行扔绣球的活动。抛弃刺绣是壮族男女表达感情的方法。青年们在草坪和空地上竖起高10米的木棒,在顶部钉上木板,木板中心有圆孔。男女各为一队,以抛出的绣球穿过板上的圆孔为胜。也有在会场中间设置歌坛,绣球不能抛弃棚子,也不能接受对方抛弃的绣球,所以被罚款唱歌很有趣。

少数民族也有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开斋节、洛萨节等多种传统节日。其中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4月中旬举行,时间为3-5天。节日期间,人们穿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了划龙舟等活动。晚上灯火通明,人们点着花灯,放着烟花,欢呼歌舞,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五十六个民族是家人啊。

两天半以来,通过聆听报告、观看教育片、参加研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仅对学院党委层面如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对学院党委而言,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整纳入“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之中,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集中学习、举办全体教职工专题培训、讲授专题党课、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重点学习党的民族创新理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使全院师生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履行政治责任、担当历史使命的具体表现。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要以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核心,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具有“天下观的爱国者、有理想的奋斗者、有本领的实干者、有担当的开拓者和有德行的奉献者相统一基本特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重大意义,把爱国作为立德树人的基调和人才成长的底色,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进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认同和归属。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强化国家认同,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

当前,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学校党委部署的“三全育人”工作改革,今后,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工作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引导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大力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好地承担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职责,发挥促进民族团结的引路人作用。

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在学院现有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培育思政功能更加明显、特色更加鲜明的示范课程。广大教师应充分挖掘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五个认同”等知识点,将有关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现实案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引入教学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中,使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验与认同。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征文、竞赛、展览等方式,加大宣传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打造以官网、官微等为主干的多元化网络育人集群,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滴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继续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使活动能够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

作为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我们要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保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能力,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我就举个例子吧:我们学校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同学,由于他们汉语基础较差,经常把汉语倒过来说。

在学习中,经常遇见不懂的题和语文书中的词句。或者不理解题目的要求,在作业中常常出现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汉族同学来帮忙了。各种习题汉族同学都会热心解答,让少数民族同学能渐渐熟悉汉语、理解汉语。使这些少数民族同学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汉语,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啊,少数民族真是离不开汉族。假如你对音乐和舞蹈感兴趣,不妨让我们学校的少数民族朋友们来教教你吧:像冬不拉、民族舞等很多种民族乐器和舞蹈,每一种都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那可真美啊,我们真象一个大家庭啊!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安排,本人专题学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证。高校是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聚集着众多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高校的工作措施得不得当、力度够不够强都将直接关系到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是否贯彻落实到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紧密围绕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决策部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认真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做好相关工作。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灿烂中华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员交流频繁、网络、电视和新型媒体的普及,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社会语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具备了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基本教育教学语言的条件。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教育、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教育教学的基本语言,极大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多次深入调研、体察冷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从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全面小康阳光普照,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各民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谱写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光辉篇章。站在新起点,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目标,就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要通过文化认同筑牢民族团结之根,凝聚民族和睦之魂;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政策;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树立爱国观念,抵制错误思潮,以全面认同为民族复兴凝聚合力。

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确保党的民族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对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理论的学习,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师生头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激励广大学生自觉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自觉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对思想有波动的重点人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党中央和自治区的政策部署讲清楚,把国家在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大意义讲清楚,统一思想,切实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牢牢扛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大旗,让民族团结进步根植于广大师生心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好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学院基层党建工作,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教职工部始终成为做好民族工作的坚强政治力量。要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之中,开好开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育各族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唱响新时代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是全面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宣传、监督、考核、奖惩等长效机制,抓好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政治方向,坚守师德底线,争做“四有”好老师,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持续推进思政课优质师资储备、培养工作,以优质思政课推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养成。五是加强包联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院领导班子包院系,院系领导包班级,辅导员、任课教师包学生的工作机制,加强包联工作,掌握师生关切,积极回应。继续加强值班值守,强化师生管理,遇有特殊情况及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调度,妥善处置,确保万无一失。六是打通贫困学生资助“绿色通道”。深度落实国家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加大资助政策讲解宣传,帮助少数民族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七是多渠道解决就业难题。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与企业合作办学,通过加强双语培训、举办蒙餐制作技能培训班(蒙语授课)、建设非遗文化传承实训基地、开展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制作实训等,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文化和特色产业技能,促进就业创业。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今天56个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是孕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历史根基。20xx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的准确把握,是对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基础和必然要求。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认同水平上处理多与一体化的关系,尊重多,强调一体化,提高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多一体化的一体化的认同。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新时代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形成了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我国历史典籍中,有很多关于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交流交流的记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研究,生动反映各民族交流交流的历史。

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认同水平上处理多与一体化的关系,尊重多,强调一体化,提高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多一体化的一体化的认同。多元是指多民族也就是56个民族,一体化是指由56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我们必须尊重多元存在的客观事实,认识到强调一体化对维持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保持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关系到56个民族的切身利益和长期发展。

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将中华民族紧密凝聚的文化纽带。只有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一致,中华文化也是多元化与共同性的有机统一。多样性是指56个民族的文化丰富,表现中华文化的特色和活力的共同性是指56个民族共有的文化基因,表现中华文化的根和灵魂。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深刻理解其多样性,强调其共同性,宣传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这有助于加强各民族大众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目前,关键是坚定文化信心,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所孕育的,是各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我们在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意识和观念,努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xxx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在我的心底里,隐藏着一个梦,那是一个美好的中国梦,那个梦聚集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希望!承载着十三亿颗中国心!我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团结在一起,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如兄弟姐妹永不分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团体。只要全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只要我们56个民族紧紧相依,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就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历史一再表明,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就繁荣发达;民族内乱分裂,国家就衰败落后。洪涝灾害冲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地震垮塌压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狂风怒号也吹不倒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六年前,这句话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玉树大地震后,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中华儿女再次奏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邻近的西藏,抽调拉萨、林芝、昌都的公安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分头向玉树挺进。昌都消防官兵成为最早进入灾区一线的外地救援队伍。18日上午,记者在玉树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见到了志愿者赵成才和29位战友,组成“老兵联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玉树。哪里有任务,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记者这几天已在好几个不同的场合见到过这些忙碌的“老兵”。赵成才告诉记者,“老兵联盟”是个典型的多民族组织: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在这儿,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

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个梦想已经不遥远了,它触手可及。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的笑声洒满每一个人的心中,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洒满华夏大地!让民族之花,开满新疆,开满祖国妈妈的心田!

在我的心底里,隐藏着一个梦,那是一个美好的中国梦,那个梦聚集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希望!承载着十三亿颗中国心!我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团结在一起,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如兄弟姐妹永不分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团体。只要全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只要我们56个民族紧紧相依,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就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历史一再表明,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就繁荣发达;民族内乱分裂,国家就衰败落后。洪涝灾害冲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地震垮塌压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狂风怒号也吹不倒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六年前,这句话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玉树大地震后,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中华儿女再次奏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邻近的西藏,抽调拉萨、林芝、昌都的公安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分头向玉树挺进。昌都消防官兵成为最早进入灾区一线的外地救援队伍。18日上午,记者在玉树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见到了志愿者赵成才和29位战友,组成“老兵联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玉树。哪里有任务,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记者这几天已在好几个不同的场合见到过这些忙碌的“老兵”。赵成才告诉记者,“老兵联盟”是个典型的多民族组织: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在这儿,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

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个梦想已经不遥远了,它触手可及。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的笑声洒满每一个人的心中,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洒满华夏大地!让民族之花,开满新疆,开满祖国妈妈的心田!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福利,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的祸害,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心合一,黄土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遭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害有很大的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呼吸、共同命运、心灵相连,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了一方困难、八方支持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是党富民强国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人民利益、保护法律尊严、保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保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打破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平,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团结,没有社会的稳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繁荣。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抗击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指以中国为主要区域,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内涵和外延上包含两方面内容:作为人的共同体和作为文化的共同体。无论是作为人的共同体还是作为文化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在结构上都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作为人的共同体,中华民族的“多元”指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在今天,指的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有56个民族成员,56个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多样性。“一体”指的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及其先民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提出过程:习近平总书记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4年5月28-29日,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4年9月28日,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7年10月18-24日。

从历史发展整体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比找到路的方向和归属,更能给大家带来希望和幸福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良好发展即是如此,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识自觉、精神指引和美好追求上,这离不开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支撑。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命运走向,有助于明确政治方向、汇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归宿、巩固国家善治、捍卫民族尊严。

1.有助于明确政治定位,指明行动方向。“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作为党和国家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论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对新时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政治定位、点亮行动的明灯。在深化改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更有助于确立民族共识、巩固集体认同、铸牢整体意识,激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建设性与能动性。

2.有助于汇聚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力量。谚语有云,“众人拾柴火焰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并努力维护共同体的行动举措,实际上是一个智慧聚集与力量凝聚的过程。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能”。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正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发挥中,我们党和国家才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跃。因此,新时代仍需努力铸牢这种意识,以充分凝聚人心、汇集有效资源、整合进步力量。

3.有助于共筑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归宿。现代社会在带来丰饶物质的同时,也裹挟了浮躁、焦虑与不安,而后者的凸显即是共同体意识缺失所带来的精神空虚的表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上是扎根中华文明的沃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创新性地构筑安宁真诚的精神家园,形成一个共同认同、栖息的精神意义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滋养并慰藉共通性的内在心灵,形成精神上的共有归宿。

4.有助于维系良好秩序,巩固国家善治。有情有义,方能行稳致远,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如此。大家有情有义,同铸共同体意识,才能开展有效的互动与合作,形成充满活力的制度体系与治理格局。共同体意识的存在与铸牢,是善治形成并巩固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其蕴含的权威理念、规范意义,是成员形成正当性、有序性观念和行为的重要依托和体现。与此同时,共同体意识还蕴含着一种对未来的积极期待,从而对秩序的未来延续与创新提供良好的保障。这些都将有助于促进成员主体的多元合作与共治,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福祉。

5.有助于促进民族振兴,捍卫集体尊严。集体尊严是一种不可冒犯的独立自主状态,但更是一个赢得尊重的担当贡献过程,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大家共建共有的价值感。这种尊严状态既建立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实基础之上,又依赖于每一个国人的付出、担当与贡献。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在近代蒙受外来侵略、内部衰败苦难的民族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与否,直接关联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兴衰和尊严。

利用二十分钟时间,从5个方面,简要阐述了,为什么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民族共同体是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的经济活动和心理素质的民族情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悍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相连,为走向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并肩奋斗着。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安排,本人专题学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证。高校是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聚集着众多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高校的工作措施得不得当、力度够不够强都将直接关系到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是否贯彻落实到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紧密围绕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决策部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认真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做好相关工作。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灿烂中华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员交流频繁、网络、电视和新型媒体的普及,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社会语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具备了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基本教育教学语言的条件。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教育、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教育教学的基本语言,极大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多次深入调研、体察冷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从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全面小康阳光普照,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各民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谱写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光辉篇章。站在新起点,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目标,就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要通过文化认同筑牢民族团结之根,凝聚民族和睦之魂;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政策;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树立爱国观念,抵制错误思潮,以全面认同为民族复兴凝聚合力。

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确保党的民族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对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理论的学习,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师生头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激励广大学生自觉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自觉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对思想有波动的重点人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党中央和自治区的政策部署讲清楚,把国家在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大意义讲清楚,统一思想,切实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牢牢扛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大旗,让民族团结进步根植于广大师生心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好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学院基层党建工作,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教职工部始终成为做好民族工作的坚强政治力量。要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之中,开好开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育各族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唱响新时代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是全面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宣传、监督、考核、奖惩等长效机制,抓好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政治方向,坚守师德底线,争做“四有”好老师,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持续推进思政课优质师资储备、培养工作,以优质思政课推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养成。五是加强包联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院领导班子包院系,院系领导包班级,辅导员、任课教师包学生的工作机制,加强包联工作,掌握师生关切,积极回应。继续加强值班值守,强化师生管理,遇有特殊情况及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调度,妥善处置,确保万无一失。六是打通贫困学生资助“绿色通道”。深度落实国家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加大资助政策讲解宣传,帮助少数民族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七是多渠道解决就业难题。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与企业合作办学,通过加强双语培训、举办蒙餐制作技能培训班(蒙语授课)、建设非遗文化传承实训基地、开展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制作实训等,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文化和特色产业技能,促进就业创业。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今天56个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是孕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历史根基。20xx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的准确把握,是对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基础和必然要求。

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反思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认真思考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路和举措。在此,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坚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长期、重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完整理解新形势下党的民族政策,准确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以实际行动和工作实效践行“两个维护”。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模范自治区,所有工作始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阿拉善盟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大力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有力地巩固了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和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职责,不断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认真落实盟委关于加强民族工作的相关决策部署,把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持续推行国家统编教材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引导力度,认真细致做好政策阐释解读工作,全力营造理解支持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浓厚氛围。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统计系统民族工作的主线,加强党的民族政策学习和民族团结教育,完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融合的思路举措,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干部群众心中牢牢扎根,推动全盟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

阿拉善盟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是全盟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成果。党员领导干部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具有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义务,在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以及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要把增进团结作为民族工作的中心环节,要自觉承担起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提高统计系统民族工作质量和效能。要善于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领导干部要主动履行社会职责,经常性地深入到各族群众之中,以实际行动做好民族政策宣传及民族团结教育,带动各族群众自觉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坚决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不断加强统计机关思想政治建设,着力抓好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不为各种错误思想诱惑,不受狭隘民族主义诱惑,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冲上去、顶得住,推动统计系统开展民族工作取得实效。

在我的心底里,隐藏着一个梦,那是一个美好的中国梦,那个梦聚集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希望!承载着十三亿颗中国心!我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团结在一起,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如兄弟姐妹永不分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团体。只要全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只要我们56个民族紧紧相依,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就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历史一再表明,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就繁荣发达;民族内乱分裂,国家就衰败落后。洪涝灾害冲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地震垮塌压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狂风怒号也吹不倒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六年前,这句话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玉树大地震后,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中华儿女再次奏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邻近的西藏,抽调拉萨、林芝、昌都的公安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分头向玉树挺进。昌都消防官兵成为最早进入灾区一线的外地救援队伍。18日上午,记者在玉树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见到了志愿者赵成才和29位战友,组成“老兵联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玉树。哪里有任务,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记者这几天已在好几个不同的场合见到过这些忙碌的“老兵”。赵成才告诉记者,“老兵联盟”是个典型的多民族组织: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在这儿,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

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个梦想已经不遥远了,它触手可及。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的笑声洒满每一个人的心中,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洒满华夏大地!让民族之花,开满新疆,开满祖国妈妈的心田!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而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的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一部黑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暴乱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中的典型客人是专门管理民族事务的地位。历代一直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民族团结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要问题。从历史来看,国力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少,都是平等的,这些都打下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深指出:各族人民亲近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近一家,情同手足,合作,团结发展,才能聚集强大的力量,创造民族辉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现在在全面的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是必不可少的!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各民族应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谐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救灾中,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战胜消除贫困、抵抗新冠肺炎的流行中,一方面有困难、八方支援,到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情相融的志相同,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起伏中不断发展,是因为各民族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赖,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激发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因为各民族不断交流、交流、融合、手脚相亲、守望。现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的巨大变化,要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期根本加强文化认同。特别是对党中央推进双语教育改革的重大决策,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全局、战略的高度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必须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和教育,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和政治课程,积极引导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和国家银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持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总书记深情回顾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深刻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

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才能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要论述,是对党的民族理论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做好新时代边疆地区民族工作的“纲”和“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做好工作,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夯实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维护北疆稳固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把“模范自治区”这个崇高荣誉珍惜好、维护好、呵护好。

二、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总书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作为学院学习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立足职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多维度、立体化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让“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潜移默化到广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努力做实做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学校的自身优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教学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作为教育培训重点,引导全校师生自觉践行“四个意识”“两个维护”。

作为学院的一员,我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氛围,推动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汗流在一起,情融在一起,画好最大“同心圆”,为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贡献力量。

回望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就能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现有15个地、州、市,88个县(市),其中33个为边境县(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174个团场。截止__年底,新疆人口为1963.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5%。新疆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3个。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新疆多民族的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力。目前,全区有5个民族自治州,6个民族自治县,42个民族乡。国家非常重视新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由解放初期的30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34.8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1.8%,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在政府机构以及经济、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教育、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在新疆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直在新疆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人士、宗教场所和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尊重和保护。目前,全区有清真寺23000多个,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要。

自1983年以来,我们新疆已连续26年在全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越来越巩固。盼发展、求团结、思稳定已成为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极端势力,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保持了我区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展望未来,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美好的前景。我们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新疆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在__年专门发了加快新疆经济建设发展的32号文件,为今后新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后,我们将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力度,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集中精力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

新疆是祖国西部的一块正在开发的宝地,发展前景广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将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省区市的支持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努力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悍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相连,为走向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并肩奋斗着。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按照支部统一安排,今天我围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研讨发言,研讨发言稿是借鉴各种学习资料组成的,希望对大家的学习能稍有帮助。

中华民族共同体:指以中国为主要区域,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内涵和外延上包含两方面内容:作为人的共同体和作为文化的共同体。无论是作为人的共同体还是作为文化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在结构上都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作为人的共同体,中华民族的“多元”指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在今天,指的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有56个民族成员,56个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多样性。“一体”指的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及其先民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提出过程:习近平总书记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4年5月28-29日,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4年9月28日,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7年10月18-24日。

从历史发展整体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比找到路的方向和归属,更能给大家带来希望和幸福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良好发展即是如此,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识自觉、精神指引和美好追求上,这离不开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支撑。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命运走向,有助于明确政治方向、汇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归宿、巩固国家善治、捍卫民族尊严。

1.有助于明确政治定位,指明行动方向。“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作为党和国家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论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对新时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政治定位、点亮行动的明灯。在深化改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更有助于确立民族共识、巩固集体认同、铸牢整体意识,激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建设性与能动性。

2.有助于汇聚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力量。谚语有云,“众人拾柴火焰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并努力维护共同体的行动举措,实际上是一个智慧聚集与力量凝聚的过程。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能”。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正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发挥中,我们党和国家才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跃。因此,新时代仍需努力铸牢这种意识,以充分凝聚人心、汇集有效资源、整合进步力量。

3.有助于共筑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归宿。现代社会在带来丰饶物质的同时,也裹挟了浮躁、焦虑与不安,而后者的凸显即是共同体意识缺失所带来的精神空虚的表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上是扎根中华文明的沃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创新性地构筑安宁真诚的精神家园,形成一个共同认同、栖息的精神意义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滋养并慰藉共通性的内在心灵,形成精神上的共有归宿。

4.有助于维系良好秩序,巩固国家善治。有情有义,方能行稳致远,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如此。大家有情有义,同铸共同体意识,才能开展有效的互动与合作,形成充满活力的制度体系与治理格局。共同体意识的存在与铸牢,是善治形成并巩固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其蕴含的权威理念、规范意义,是成员形成正当性、有序性观念和行为的重要依托和体现。与此同时,共同体意识还蕴含着一种对未来的积极期待,从而对秩序的未来延续与创新提供良好的保障。这些都将有助于促进成员主体的多元合作与共治,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福祉。

5.有助于促进民族振兴,捍卫集体尊严。集体尊严是一种不可冒犯的独立自主状态,但更是一个赢得尊重的担当贡献过程,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大家共建共有的价值感。这种尊严状态既建立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实基础之上,又依赖于每一个国人的付出、担当与贡献。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在近代蒙受外来侵略、内部衰败苦难的民族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与否,直接关联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兴衰和尊严。

利用二十分钟时间,从5个方面,简要阐述了,为什么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悍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相连,为走向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并肩奋斗着。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出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最大同心圆,五个认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进一步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通过找准与社会心理的契合点、找准与民族情感的共鸣点找准与群众利益的结合点等有效路径,充分发挥五个认同的精神引领作用,抓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全面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新境界。

找准与群众利益的结合点,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县通过群众学习双语,扶贫帮困,建强基层组织,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把学习双语作为基层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五个认同提升能力素质和创业致富的重要举措,各级党组织积极组织基层少数民族基层干部群众学习普通话,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是做实做细群众工作,按照脱贫攻坚五个一全覆盖包联要求,每名驻村干部至少结对帮扶*户贫困家庭,制定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用好后盾单位资源,协调资金物资**万元,办实事好事****件。组织***余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余人。申请批复项目**个,涉及资金****万元通过抓发展、惠民生,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不断增强党在各族群众中的凝聚力,不断增添爱国爱疆正能量。

三是完善阵地的整体功能,干部办公有了稳定的家,党员活动有了像样的家方便了群众办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彰显了新的活力,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活动场所作用发挥得好,群众得到了方便和实惠,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在平时,村(社区)利用阵地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激发各族群众热爱新疆的美好情感,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基层阵地俨然成了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为民服务的窗口。

找准与社会心理的契合点,增强各族人民的认同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建强基层组织,为组建运行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是对困难户家庭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教育,做到五个讲清,及时了解家属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做返乡学生教育管理,逐人建立工作台账,对返乡学生采取一对一包联,及时了解思想动态,解决生活困难和学业困难。

二是选优配强第一书记,结合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年度考核以及村党总支书记、第一书记考察工作,对全县各村基层干部队伍进行1次专项摸排,分析村级干部人员现状,对第一书记作用发挥情况进行评估,提出了适合继续担任的、需要调整更换工作方案,选派了一批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有效解决了村级党组织带头人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目前,已对*名第一书记后备人选进行了考察,先后分两批精心选派**名市、县领导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配齐配强了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切实做到因村择人、依人定村、人岗相适。

三是配齐基层人员力量,按照1+5模式,选配***名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干部、驻村管寺干部、警务室民警和乡镇下沉干部充实到基层一线中来,并按照干部人员特长、工作岗位,将基层各支人员力量进行合理分配,确保了有人干事。

四是调整优化包联关系,根据县直单位千部、工作任务、联系村复杂程度,对县直部门单位和村(社区、队)进行了全面评估,科学优化调整联乡驻村入户单位包联关系,并结合周末书记、干部下沉、访惠聚等工作,明确了包联任务,压实了后盾单位责任。

五是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乡镇干部下沉工作要求,充分考虑各村人口、地域维稳任务等实际,合理调配乡镇下沉干部人数,将***名基层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乡镇干部下沉到村开展工作。建立联系村民小组干部和联户长制度,落实工作落实奖惩机制,督促指导开展工作,充分调动村民小组干部和联户长的工作积极性,压实工作责任,提升工作水平。

找准与民族情感的共鸣点,增强各族人民的融合感。同吃同住同劳动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欣赏。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总目标,动员干部在春节期间赴基层开展结亲活动,按照应派尽派要求,下沉干部*名,其中:厅级*人,县处级**人,科级及以下***人,入住户***人,实现了*个村(社区、队)全覆盖。截至目前,共入户走访3964万余户,解决热难点问题**件,办实事好事**件,化解矛盾纠纷1件,排查安全隐患**个。

二是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接地气。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引导各民族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是包括56个民族的文化,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团结的基础和精神力量的灵魂。任何国家都离不开灵魂,任何氏族都离不开灵魂。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认同水平上处理多与一体化的关系,尊重多,强调一体化,提高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多一体化的一体化的认同。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新时代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形成了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我国历史典籍中,有很多关于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交流交流的记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研究,生动反映各民族交流交流的历史。

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认同水平上处理多与一体化的关系,尊重多,强调一体化,提高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多一体化的一体化的认同。多元是指多民族也就是56个民族,一体化是指由56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我们必须尊重多元存在的客观事实,认识到强调一体化对维持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保持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关系到56个民族的切身利益和长期发展。

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将中华民族紧密凝聚的文化纽带。只有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一致,中华文化也是多元化与共同性的有机统一。多样性是指56个民族的文化丰富,表现中华文化的特色和活力的共同性是指56个民族共有的文化基因,表现中华文化的根和灵魂。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深刻理解其多样性,强调其共同性,宣传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这有助于加强各民族大众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目前,关键是坚定文化信心,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所孕育的,是各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我们在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意识和观念,努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我的心底里,隐藏着一个梦,那是一个美好的中国梦,那个梦聚集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希望!承载着十三亿颗中国心!我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团结在一起,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如兄弟姐妹永不分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团体。只要全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只要我们56个民族紧紧相依,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就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历史一再表明,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就繁荣发达;民族内乱分裂,国家就衰败落后。洪涝灾害冲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地震垮塌压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狂风怒号也吹不倒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六年前,这句话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玉树大地震后,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中华儿女再次奏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邻近的西藏,抽调拉萨、林芝、昌都的公安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分头向玉树挺进。昌都消防官兵成为最早进入灾区一线的外地救援队伍。18日上午,记者在玉树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见到了志愿者赵成才和29位战友,组成“老兵联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玉树。哪里有任务,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记者这几天已在好几个不同的场合见到过这些忙碌的“老兵”。赵成才告诉记者,“老兵联盟”是个典型的多民族组织: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在这儿,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

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个梦想已经不遥远了,它触手可及。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的笑声洒满每一个人的心中,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洒满华夏大地!让民族之花,开满新疆,开满祖国妈妈的心田!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悍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相连,为走向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并肩奋斗着。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按照召开度民主生活会的有关要求,我于近期仔细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检视,不断反思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仔细思考强化与改善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路与举措。在此,结合思维与工作现实,谈谈个人的体会与感悟。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致辞、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安排,为我们当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我国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要坚强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检视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长期、重要政治任务,深刻了解了其精神实质、丰富内涵与现实要求,完整治解新形势下党的民族政策,准确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并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检视,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重要致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在思维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增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以现实行动与工作实效践行“两个维护”。要深入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与党中央的要求,深刻反思民族工作是否存在认识与实践偏差,进而把民族工作放在统计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精心细致地当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更加坚持不懈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公路。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立的第一项省级自治区、模范自治区,所有工作始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阿拉善盟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大力推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有力地巩固了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与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要始终坚强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政治领导、思维领导与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责任,不断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确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维与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安排上来。要仔细落实盟委关于强化民族工作的有关决策安排,把全面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持续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引导力度,仔细细致当好政策阐释解读工作,全力营造理解支持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浓厚氛围。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统计系统民族工作的主线,强化党的民族政策学习与民族团结教育,完善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融合的思路举措,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干部群众心里牢牢扎根,推进全盟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

阿拉善盟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是全盟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成果。党员领导干部在维护民族团结、增进社会与谐稳定中具有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义务,在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以及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有着不容推卸的职责。要把促进团结作为民族工作的中心环节,要自觉承担起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确立“三个离不开”思维、增强“五个认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职责,提升统计系统民族工作质量与效能。要善于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领导干部要进取履行社会责任,经常性地深入到各族群众之中,以现实行动当好民族政策宣传及民族团结教育,带动各族群众自觉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坚决把党中央各种决策安排落到实处。要不断强化统计机关思维政治建设,着力抓好有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不为各项错误思维诱惑,不受狭隘民族主义诱惑,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冲上去、顶得住,推进统计系统开展民族工作取得实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民族共同体是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和心理素质的民族情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共同开拓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辉煌的中华文化,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在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拥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还拥有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服饰多种多样。男人一般穿领子上衣和裤子。女性穿着轻盈,各有特色。例如傣族丝绸裙、景相族毛织花裙、苗族、布依族和一些壮族女性褶裙、彝族多层褶裙、黎族姐妹绣花裙等。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有特点。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住在干式大楼里。这座大楼分为上下两层,使用的材料以竹木为主。大楼的上层用于养家禽和家畜,放置农具和垃圾。有些民族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造独特的小竹楼。一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藏在青翠的竹子和香蕉里,柚子树织成绿色的窗帘,与自然融为一体,美丽!

根据少数民族的不同,米的吃法也不同。南方傣族、钱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将大米放入竹筒进行火上烧烤,使大米具有竹子清香。壮族、布依族大众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和糯米糕。朝鲜人习惯用糯米做糯米糕吃。新疆的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经常加入米、羊肉、胡萝卜、洋葱、葡萄干、木瓜等,炒成好吃的什么锦饭,炖的饭用洗净的手抓住,所以也被称为抓饭。

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壮族人喜欢举行扔绣球的活动。抛弃刺绣是壮族男女表达感情的方法。青年们在草坪和空地上竖起高10米的木棒,在顶部钉上木板,木板中心有圆孔。男女各为一队,以抛出的绣球穿过板上的圆孔为胜。也有在会场中间设置歌坛,绣球不能抛弃棚子,也不能接受对方抛弃的绣球,所以被罚款唱歌很有趣。

少数民族也有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开斋节、洛萨节等多种传统节日。其中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4月中旬举行,时间为3-5天。节日期间,人们穿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了划龙舟等活动。晚上灯火通明,人们点着花灯,放着烟花,欢呼歌舞,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五十六个民族是家人啊。

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56个优秀的孩子,在广阔富裕的祖国大地上幸福地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91。59%。其他55个民族的人口流量很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区范围非常广,从中国东北乌苏里江流域到西北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椰子森林到内蒙古草原,都是我们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居住的。

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些地方大多位于祖国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一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开拓祖国的美好河山,创造辉煌的中华文化,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离不开彼此。各民族手脚同根、骨肉相连,为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奋斗。

为促进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各民族同胞共同走向富裕,国家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丰富资源与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相结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计划。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输等重大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开展,西部地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有利于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和谐发展。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两天半以来,通过聆听报告、观看教育片、参加研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仅对学院党委层面如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对学院党委而言,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整纳入“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之中,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集中学习、举办全体教职工专题培训、讲授专题党课、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重点学习党的民族创新理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使全院师生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履行政治责任、担当历史使命的具体表现。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要以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核心,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具有“天下观的爱国者、有理想的奋斗者、有本领的实干者、有担当的开拓者和有德行的奉献者相统一基本特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重大意义,把爱国作为立德树人的基调和人才成长的底色,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进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认同和归属。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强化国家认同,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

当前,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学校党委部署的“三全育人”工作改革,今后,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工作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引导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大力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好地承担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职责,发挥促进民族团结的引路人作用。

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在学院现有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培育思政功能更加明显、特色更加鲜明的示范课程。广大教师应充分挖掘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五个认同”等知识点,将有关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现实案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引入教学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中,使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验与认同。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征文、竞赛、展览等方式,加大宣传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打造以官网、官微等为主干的多元化网络育人集群,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滴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继续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使活动能够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

作为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我们要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保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能力,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我就举个例子吧:我们学校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同学,由于他们汉语基础较差,经常把汉语倒过来说。

在学习中,经常遇见不懂的题和语文书中的词句。或者不理解题目的要求,在作业中常常出现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汉族同学来帮忙了。各种习题汉族同学都会热心解答,让少数民族同学能渐渐熟悉汉语、理解汉语。使这些少数民族同学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汉语,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啊,少数民族真是离不开汉族。假如你对音乐和舞蹈感兴趣,不妨让我们学校的少数民族朋友们来教教你吧:像冬不拉、民族舞等很多种民族乐器和舞蹈,每一种都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那可真美啊,我们真象一个大家庭啊!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两天半以来,通过聆听报告、观看教育片、参加研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仅对学院党委层面如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对学院党委而言,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整纳入“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之中,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集中学习、举办全体教职工专题培训、讲授专题党课、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重点学习党的民族创新理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使全院师生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履行政治责任、担当历史使命的具体表现。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要以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核心,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具有“天下观的爱国者、有理想的奋斗者、有本领的实干者、有担当的开拓者和有德行的奉献者相统一基本特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重大意义,把爱国作为立德树人的基调和人才成长的底色,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进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认同和归属。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强化国家认同,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

当前,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学校党委部署的“三全育人”工作改革,今后,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工作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引导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大力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好地承担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职责,发挥促进民族团结的引路人作用。

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在学院现有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培育思政功能更加明显、特色更加鲜明的示范课程。广大教师应充分挖掘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五个认同”等知识点,将有关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现实案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引入教学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中,使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验与认同。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征文、竞赛、展览等方式,加大宣传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打造以官网、官微等为主干的多元化网络育人集群,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滴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继续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使活动能够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

作为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我们要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保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能力,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意识形态研讨发言材料

材料:汉语词汇材料:游戏《地下城与勇士》奖励材料:2008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意识形态研讨发言材料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段时间,根据县委统一安排,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重点内容。深刻体会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于国家政治安全。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就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比如“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等等。明确指出,各级党委要对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这是党中央着眼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制度安排。各级党委(党组)务必提高政治站位,压实扛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坚定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在xx县落地生根、走深走实。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我们要进一步深刻领会“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一重大论断,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强化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我们要强化理论武装、把握核心要义,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是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通过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四是坚持守正创新。时代在变迁,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坚守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引领意识形态的思想旗帜和理论指导。新时代意识形态各方面工作都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守正出新、创新发展,特别是要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为最大增量,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为最大增量,采用新方法、学会新表达、占领新阵地、形成新优势、实现新使命,使党的意识形态具有更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五是狠抓执行落实。各级党委应当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意识形态工作不能任务空泛、内容空洞、工作空转、阵地空心。意识形态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宣传思想工作,它涉及人们对世界和事物的看法、认知、理解,涉及对特定事物或事件的具体感知、价值判断与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工作不是软任务,而是硬责任。要按照市委“执行落实年”要求,强执行重落实,把意识形态各项安排部署落到实处,开创我县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凝聚推动县委“1324”发展战略的强大合力,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总结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意识形态工作,努力开创集团公司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

刚才,我们听取了上半年集团公司意识形态工作报告,同时煤炭、钢铁、化工、后勤几大板块公司进行了汇报,我们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牢牢的把握住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集团公司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向上向好,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和鼓励。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我们面临的任务还非常艰巨。为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我想再谈几点意见。

1代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唱响主旋律,坚守主阵地,凝聚正能量,发出好声音。

其次,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峻性。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美国政府智库兰德公司一教授曾向美国政府建议:我们过去搞垮苏联只用两化:制度西化和版图分化。对付中国,至少还要再加上“四化”:让老百姓对政治淡化、把中国的党政官员腐化、将中共的领袖丑化、令马列主义意识形态溶化。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目的就是破坏我们的信仰。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由此可见,在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

2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分析,确保对单位思想动态的准时、准确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过“四个讲清楚”。对于我们来说也要做到“四个讲清楚”,一要讲清楚陕煤自己的历史传统;二要讲清楚陕煤自己的精神追求;三要讲清楚陕煤自己的优秀文化;四要讲清楚陕煤自己的发展愿景,这样才能牢牢的掌握话语权。

3是建立制度。年初集团公司下发了《党委(党总支)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要求、责任、追责等内容。各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细则》,领会主要精神,推动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三是开展意识形态专项检查。各单位要及时组织所属各单位基层党组织进行意识形态工作专项检查,及时传导压力,督促指导推动。四是加强检查考核。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集团党建工作重要内容,列入集团年度综合业绩考核,列入追赶超越工作考核月度点评季度考核内容,提升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压力和动力。

抓阵地建设,首先就是要方向上明了。方向涉及根本、关系大局、决定长远。要严格贯彻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都要符合重要的要求,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确保工作不偏向、不走调。对根本的方向性、原则性问题必须心中有数、态度明确。要严格落实省国资委和集团公司党委关于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强化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气质鲜明。要提高警惕、加强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和处置苗头性倾向问题,切实做到见之于未然,防之于未发,增强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

4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利剑和思想,从长远来看,利剑常常败在思想手下。所以各级宣传部门一定要抓牢阵地建设,以互联网思维和创新举措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解决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当下宣传部门要做的工作,就是要为陕煤发展营造强大的舆论环境,为陕煤发声,为陕煤造“势”。

一要明势。要明白外部的大环境,要了解自身的定位和拥有的资源。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党的喉舌作用,牢牢的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掌握在手里,把中央的要求精神第一时间传达给干部职工,把当前的大环境讲述给干部职工。当前就是要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积极引导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5门要在今后一年集团志书编写的进程中,及时报道,及时发声,使干部职工能够了解集团志以及本单位志书的进展情况,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三要造势。要为陕煤世界500强排名再次进步造势。7月19日晚,2018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集团公司位列榜单第294位,较上年位次大幅前移43位。这是陕煤集团连续第四年入围世界500强,并首次进入前300位。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集团领导班子全力改革的战略决策,更得益于十二万陕煤人同心同德的不懈奋斗。集团通过宏观政策的正面引导和反向倒逼,通过供给升级、动能转换、结构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陕煤的发展也正在迎来行业大洗牌、产业大调整、企业大转型的历史机遇期。这是集团公司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集团的各个平台都已经转发了这个消息,并且还有评论员文章,各单位要抓住这个时机,抓住这个舆论导向,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和企业内刊等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积极宣传和转发,为集团的发展造势,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不仅仅是这些,集团每天都有许多的事情发生,还有我们的生产一线,都有大量生动而丰富的事例,大量催人奋进的事例,大量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事情发生。这些都需要我们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笔杆子”的作用,牢牢的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利用阵地,为我们的企业加油鼓劲,凝聚人心。

一是始终不渝地加强组织领导,在顶层、科学谋划上下功夫,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在健全组织、凝聚人心上下功夫,三是毫不动摇地提升职工文明素质,在理论学习、搭建平台上下功夫,四是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做到防患于未然。

建立意识形态安全监测系统,定期召开干部或职工舆情分析会;根据舆情研判结果,有针对性地做好预案准备;成立危机管理或突发事件处理领导机构,负责处理意识形态的安全危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科学迅速地处理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

各单位要确保物质投入。根据规模和实际工作,划拨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作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做到专款专用,常投常有。要确保人力投入,根据职工数量和单位特点,培养一定数量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者。此外,探索建立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量化考核机制,对各级领导、部门、思想政治工作者参与的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并建立配套的奖惩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同志们,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

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集团公司党委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省国资委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为我省推进国企改革、落实“五个扎实”、实现“追赶超越”和转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半年来,xxx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区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相关要求,结合《xxx贯彻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组织学习和宣讲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省市区各级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工作部署要求,确保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落地落实。

一是校级班子会定管理对象。因年初班子成员调整,xx召开校级班子成员会议,专题研究各班子成员工作分工问题,综合意见后,面向校内各股室印发《中共xxxx委党校关于调整领导班子成员分工的通知》,将意识形态工作明确为分管xxx工作职责之一,确保工作有人管。二是中层协调会定主抓对象。按照文件规定,xxx迅速召集学校各股室负责人召开专题中层协调会,议定该项工作由校办公室负责落实,确保工作有人抓。三是股室恳谈会定攻坚对象。办公室负责人按照校领导安排及协调会议定内容,召集股室相关人员进行沟通,本着联系实际、人岗相适的原则确定学校信息工作人员主要负责该项工作的具体推进,遇重大活动及有关安排时各股室增派人手共同开展,确保工作有人干。

作会议安排部署要求,研究制定《中共xxx关于开展宣传思想战线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的工作方案》,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教学培训、学习讨论、调查研究、基层宣讲、主题活动等内容,为全校宣传思想战线开展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供广阔平台。三是突出目标导向。明确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等使命任务,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全面增强把握方向导向的能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能力、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的能力、加强网上舆论宣传和斗争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推动全校宣传思想战线突出“实”、力戒“虚”,更加自觉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一步转作风、改文风,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增进群众感情,坚决纠正“四风”,特别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一是在各类会议上系统学习。坚持把党中央大政方针及地方重要会议精神放在党校中心组学习会、职工例会、专题讨论会及教研会上进行深入研讨和传达学习,为全校干部职工储存丰富的精神食粮。上半年召开中心组学习会3次,职工例会12次,专题讨论会2次,教研活动4次。二是在干部培训中深刻剖析。结合全区工作实际,将各级重要会议精神纳入全区年度培训计划,在干部读书班、主体班、轮训班、递进班、干部“周五课堂”以及各类专题培训班中深入解读,确保全区干伍将党的思想学深悟透。上半年共举办读书班、主体班、治蜀兴川递进班、村干部轮训班各1期,干部“周五课堂”5期,其他专题培训2期,培训各类干部1400余人次。三是在调研宣讲中全面阐释。在各类送教下乡宣讲活动中,全覆盖宣讲党的政策和各项要求,为党的基层事业提供智力保障,推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地方开花结果。上半年,利用2019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全覆盖培训平台,联合区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工委等力量到椑木、田家、白合等9个乡镇开展轮流宣讲;组建党校调研宣讲团,多次到大治乡团结村、田家镇正子村、苏家乡诸古村等基层一线学习调研和巡回宣讲。四是在“学习强国app”中寻求真理。年初指定专人对全校学习强国app下载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和梳理,实现软件下载全覆盖。由校党支部负责组织全校党员及干部职工每天利用“学习强国app”开展网络随时学习,并在每次的党员大会上通报学习情况,同时校委会表扬学习先进个人,促进人人学习,确保每天学习全行动。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本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能坚持党管意识的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好分管科室的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是在思想上“亮剑”,做意识形态工作的捍卫者。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各级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抓起来。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我们各级党员干部要坚定政治立场,旗帜鲜明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对大是大非问题、政治原则问题决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退避三舍,必须以战士的姿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旗帜鲜明站到意识形态工作一线。

二是在行动上“亮范”,做意识形态工作的示范者。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各种方针政策、主要会议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十九届各次全会精神为主线,迅速兴起学习热潮。我们各级党员干部要想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就要重心下移,俯下身子走向群众,贴近群众、深入群众,与群众面对面,心交心,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和新思想,推动宣传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只有将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做好、做实、做深,才能让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精髓落地生根。

三是在舆论上“亮声”,做意识形态工作的传播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

下面由我发言,我的发言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第一、意识形态的含义及重要性;第二、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难题,第三,新时期做好人大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议。

意识形态,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存在在我们脑海中的反应。意识形态,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为,对我们的思想产生影响,一旦意识形态发生改变,我们的所思所想和行为也会产生变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从国际情况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逐渐向制度危机和价值观危机延伸演变,西方制度和文化的衰退已经彰显。同时,伴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中国文化的优势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外敌对势力把我国的崛起视为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威胁,从而加大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他们利用网络优势和话语霸权,以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等为掩护,寻找和培养代理人,唱衰中国经济、虚无党的历史、消解文化自信、放大社会负面信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们抹黑中国,甩锅中国,指使国内敌对势力,加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和平演变力度,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插手我国香港和台湾,企图搞乱香港,分离台湾或者利用台湾要挟中国。

从国内情况看,随着我国改革发展步伐加快,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细化,不同阶层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难免发出复杂的社会声音,发生系列社会事件。国际敌对势力于是趁火打劫,利用国内的社会事件,如劳资矛盾、刑事案件、医疗事故、民间纠纷等,或无中生有,或借题发挥,兴风作浪、炒作热点、造谣生事,煽动民众不满情绪,将矛头指向党和政府,制造党群干群对立,加剧我国意识形态尤其是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形势。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日益复杂多变。在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文字与音频、影像、图片、动画等结合运用,不仅使传播内容更加立体化,而且容易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以假乱真或者断章取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不少歪曲党和政府形象、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诋毁国家政策的信息。有的直接把一些社会事件的责任引向党和政府、军队和警察,进而鼓吹假如实行西式民主就不会出现类似事件,矛头直指我国现行政治体制。此类事件往往利用网络技术的开放性、信息流通的迅捷性、意见表达的全球性造成事件的负面效应成几何级数增长,因而使意识形态尤其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更加复杂。

从意识形态的受众对象看,中小学生、大学生是最大群体,其次是广大农村群众,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仅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了解、缺少对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党史、国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优良传统等基本常识的了解,更缺乏对时势政策的了解和对信息真相的辨识能力,因而对敌对势力鼓吹传播的各种错误思想观点缺乏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免疫力。同时,西方意识形态多借助青年人喜欢的网络娱乐形式如游戏、电影、文学、音乐等,潜移默化地向他们灌输西方价值标准,培养西方意识形态的信众。随着网络受众群体低龄化越来越严重,思想处在叛逆期的未成年人,极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蛊惑和毒害,这进一步增加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艰巨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部门在意识形态领域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处理了一些故意扰乱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人物和事件,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一些观点和做法带有极强的隐蔽性、欺骗性和危害性,使意识形态斗争呈现更为复杂的局面。

党的十九大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但是,一些同志在意识形态领域仍然不敢担当,面对错误思潮不敢旗帜鲜明站出来,有的态度暧昧甚至姑息纵容。一些同志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甚至存在错误认识,把敢于亮剑的言行视为极“左”,把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与“以阶级斗争为纲”混为一谈,把批驳错误思潮和错误言论视为“惹事”等等。这些错误认识使不少人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采取回避、躲避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被动局面,也对未来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国际上“唱衰论”“捧杀论”“威胁论”以及抹黑、甩锅、妖魔化中国等此起彼伏,国内通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之后,亲眼见证了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杂音相对减少,但仍有一些吃着中国饭长着外国心的人,明里暗里与国际上别有用心的人一唱一和、彼此呼应,再加上传播手段网络化、传播受众低龄化或低学历化、思想观点隐蔽化、理论外衣新潮化,使意识形态工作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深刻变化,这要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积极进取、严肃认真的态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安全,关系国家安危、民族存亡和百姓福祉。然而,当前对意识形态工作存在认识误区和错误论调,我们须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第一,意识形态工作不仅宣传部门要抓,全党都要抓。长期以来,有一种认识:宣传部门是抓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宣传部门抓的。这只说对了一部分,宣传部门是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但意识形态工作是全党要共同抓的。党管意识形态是党委主体责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必须管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涵盖各条战线,不是哪一级、哪一家的责任,而是全党共同的责任。全党的事,就必须全党动手、齐心来做,就必须坚持“一盘棋”、打好“组合拳”、形成“大合唱”。

第二,意识形态工作不是分外事,而是分内事。不少人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工作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如果不分管抓意识形态工作、不是宣传思想工作者、不是党务工作者若承担此项工作是否职责越界、工作越位?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应有之责、应负之责、应尽之责。这个问题,我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没有“局外人”“旁观者”,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当“甩手掌柜”。

第三,意识形态工作不是虚功,而是实务。意识形态工作就怕任务空泛、内容空洞、工作空转、阵地空心。意识形态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宣传思想工作,它涉及人们对世界和事物的看法、认知、理解,涉及对特定事物或事件的具体感知、价值判断与思想观念,无法用具体的产品、量化的标准来进行考量。但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两个巩固”的大局,因此是最大的政绩与业绩。

第四,意识形态工作不能满足于应急、应付,而要做到经常性、常态化。意识形态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相比其他建设,“地质”情况更复杂,变数更多,工作难度更大。意识形态工作平时做不到“万无一失”,关键时刻就会“一失万无”。必须要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如果平常不闻不问,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不抓舆论导向,不积极应对舆情,不抓班子队伍,等到出了问题,再去应急式地“灭火”,那就为时已晚。

第五,意识形态工作不是软任务,而是硬责任。意识形态工作绝非随意拉伸的“橡皮泥”,不能“有职无为”“有职不为”,也不能“有权无责”“权大责小”,而是“法定职责必须为”、“位高权重”责任大。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软工作”,可有可无、无关紧要。这种意识形态工作“无用论”是错误的。如果意识形态工作不力、意识形态领域出现问题,那么发展建设的大好局面就有可能丧失,每个人的幸福也就无从谈起。

人大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委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人大已经自觉地把意识形态工作融入了工作领域,抓实阵地建设,用好用活、管紧管严人大意识形态阵地,传播民主法治正能量,从严规范人大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网络行为,严肃工作纪律,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压实了工作责任,以常委会党组领导班子总负责,机关党支部直接抓,切实将意识形态落实到人大机关建设和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为依法行使人大各项职权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精神力量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开展各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全面掌握学习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强化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做好人大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抓好人大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县人大常委会要一如既往地加强机关政治建设,结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继续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专题交流和学习心得交流等形式,组织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学习的政治自觉,筑牢意识形态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是突出分管领域,发挥助手作用。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意识形态工作同样需要守住人大代表这块阵地。为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我们要按照“使人民的意志更好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得以实现”的要求,遵循和把握代表工作规律,积极组织自己所联系的代表团开展各种形式的代表小组活动,引导广大代表在加强学习、新旧动能转换、联系群众等方而做表率、当先锋,不断增强代表履职为民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引导和帮助本组代表正确行使好民主权利,在鼓励人大代表建真言、献良策的同时,明确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规范个人言行,切实做好人大代表意识形态工作。同时守住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方面,正确引导代表要正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化解债务负担的压力,要共同当责,共同增收节支,为缓解财政压力做出贡献。

四是注重宣传带动,讲好人大故事。自己作为人大县人大常委会的一份子,要始终将人大宣传工作作为抓好人大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民主法治建设新成就等,弘扬社会主旋律,传递人大“正能量”,为法治马关建设营造强有力的舆论氛围,讲好人大故事。

五是完善阵地建设,强化舆论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我们要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加强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建设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站稳政治立场。明确责任,制定网络平台管理维护工作方案,统筹“智慧人大”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等各项工作;要严格信息发布程序,严把审核关,严禁涉密信息上网。以开展代表联络服务站建设作为抓好人大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一环,对照“十有标准”,实现联络站、点的全覆盖,以硬件建设推动软件提升。健全人大舆情监测机制,加强网上舆情风险研判,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的人大舆论监管,推进舆论焦点、热点、隐患点排查化解常态化,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整体效能。

总之,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以更加坚定的政治自觉、更加开阔的工作思路、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努力开创人大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讨论,发音y&a可爱新台币。中文词汇,意思研究和讨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而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的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一部黑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战争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在我的心底里,隐藏着一个梦,那是一个美好的中国梦,那个梦聚集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希望!承载着十三亿颗中国心!我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团结在一起,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如兄弟姐妹永不分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团体。只要全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只要我们56个民族紧紧相依,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就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历史一再表明,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就繁荣发达;民族内乱分裂,国家就衰败落后。洪涝灾害冲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地震垮塌压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狂风怒号也吹不倒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六年前,这句话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玉树大地震后,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中华儿女再次奏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邻近的西藏,抽调拉萨、林芝、昌都的公安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分头向玉树挺进。昌都消防官兵成为最早进入灾区一线的外地救援队伍。18日上午,记者在玉树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见到了志愿者赵成才和29位战友,组成“老兵联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玉树。哪里有任务,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记者这几天已在好几个不同的场合见到过这些忙碌的“老兵”。赵成才告诉记者,“老兵联盟”是个典型的多民族组织: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在这儿,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

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个梦想已经不遥远了,它触手可及。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的笑声洒满每一个人的心中,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洒满华夏大地!让民族之花,开满新疆,开满祖国妈妈的心田!

精神家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长久以来,各民族间碰撞升华的文化火种,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民族在地域构成上交错杂居又相互包容、在经济生活中相互帮扶、在情感诉求中相互亲近依存,这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现实表述。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自身文化传承间的平衡状态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在当时当下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依据,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民族的长治久安,复兴兴旺更多的是依托于文明永固创新不竭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对文化的认同及信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注入了灵魂。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各族群众树立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弘扬革命文化,让各族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史,进而将文化自觉和政治自觉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改造和创新,从而更具有现代性。

在内蒙古的土地上生活着49个民族,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体系,孕育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内蒙古之所以能够保持和谐发展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并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70多年来,内蒙古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载体构建、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建国初期,内蒙古创立了面向基层群众的“乌兰牧骑”,成为全国文艺界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大区、文化强区战略的实施,实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入新世纪,实施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创造性地提炼出“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深层的民族文化精髓。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悍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相连,为走向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并肩奋斗着。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两天半以来,通过聆听报告、观看教育片、参加研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仅对学院党委层面如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对学院党委而言,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整纳入“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之中,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集中学习、举办全体教职工专题培训、讲授专题党课、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重点学习党的民族创新理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使全院师生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履行政治责任、担当历史使命的具体表现。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要以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核心,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具有“天下观的爱国者、有理想的奋斗者、有本领的实干者、有担当的开拓者和有德行的奉献者相统一基本特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重大意义,把爱国作为立德树人的基调和人才成长的底色,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进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认同和归属。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强化国家认同,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

当前,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学校党委部署的“三全育人”工作改革,今后,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工作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引导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大力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好地承担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职责,发挥促进民族团结的引路人作用。

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在学院现有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培育思政功能更加明显、特色更加鲜明的示范课程。广大教师应充分挖掘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五个认同”等知识点,将有关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现实案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引入教学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中,使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验与认同。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征文、竞赛、展览等方式,加大宣传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打造以官网、官微等为主干的多元化网络育人集群,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滴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继续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使活动能够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

作为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我们要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保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能力,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民族共同体是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和心理素质的民族情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在我的心底里,隐藏着一个梦,那是一个美好的中国梦,那个梦聚集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希望!承载着十三亿颗中国心!我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团结在一起,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如兄弟姐妹永不分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团体。只要全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只要我们56个民族紧紧相依,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就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历史一再表明,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就繁荣发达;民族内乱分裂,国家就衰败落后。洪涝灾害冲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地震垮塌压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狂风怒号也吹不倒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六年前,这句话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玉树大地震后,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中华儿女再次奏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邻近的西藏,抽调拉萨、林芝、昌都的公安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分头向玉树挺进。昌都消防官兵成为最早进入灾区一线的外地救援队伍。18日上午,记者在玉树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见到了志愿者赵成才和29位战友,组成“老兵联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玉树。哪里有任务,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记者这几天已在好几个不同的场合见到过这些忙碌的“老兵”。赵成才告诉记者,“老兵联盟”是个典型的多民族组织: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在这儿,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

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个梦想已经不遥远了,它触手可及。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的笑声洒满每一个人的心中,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洒满华夏大地!让民族之花,开满新疆,开满祖国妈妈的心田!

在我的心底里,隐藏着一个梦,那是一个美好的中国梦,那个梦聚集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希望!承载着十三亿颗中国心!我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团结在一起,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如兄弟姐妹永不分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团体。只要全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只要我们56个民族紧紧相依,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就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历史一再表明,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就繁荣发达;民族内乱分裂,国家就衰败落后。洪涝灾害冲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地震垮塌压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狂风怒号也吹不倒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六年前,这句话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玉树大地震后,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中华儿女再次奏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邻近的西藏,抽调xxx、xxx、xxx的公安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分头向玉树挺进。xxx消防官兵成为最早进入灾区一线的外地救援队伍。18日上午,记者在玉树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见到了志愿者赵成才和29位战友,组成“老兵联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玉树。哪里有任务,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记者这几天已在好几个不同的场合见到过这些忙碌的“老兵”。赵成才告诉记者,“老兵联盟”是个典型的多民族组织: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在这儿,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

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个梦想已经不遥远了,它触手可及。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的笑声洒满每一个人的心中,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洒满华夏大地!让民族之花,开满新疆,开满祖国妈妈的心田!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的重要行为,通过这次专题研讨活动,我受益匪浅,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更深刻地体验到构筑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将学习的相关内容结合平日工作,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全力推动周围同事家属朋友们建设美丽的家园。

***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样化结构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确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状况,在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协调,努力建设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走上了高速公路,员工生活越来越丰富,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从员工文化活动丰富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富。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果巨大,多层次满足员工精神需求。

***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期和根本加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享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了增强文化的认同,必须把正确的方向、创新的方法提高各族人民的文化骄傲,将本民族文化的爱融入对中华文化整体的爱中,使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是长期的策略、固本的行为。

各民族必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拥抱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民族人民可以更加拥抱,更加集中精力,更加深刻持久的爱国感情,创造繁荣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的强化也提高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使我们在复兴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范文

民族共同体是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和心理素质的民族情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围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谈谈个人心得体会,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深刻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才能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要论述,是对党的民族理论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做好新时代边疆地区民族工作的“纲”和“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做好工作,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夯实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维护北疆稳固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把“模范自治区”这个崇高荣誉珍惜好、维护好、呵护好。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作为学院学习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立足职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多维度、立体化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让“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潜移默化到广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努力做实做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学校的自身优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教学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作为教育培训重点,引导全校师生自觉践行“四个意识”“两个维护”。

作为学院的一员,我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氛围,推动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汗流在一起,情融在一起,画好最大“同心圆”,为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贡献力量。

回望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就能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飘逸轻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绸料筒裙,景颇族的毛织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壮族妇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层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绣花衣裙等。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点。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上层用于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栋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不同少数民族,对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入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壮族、布依族群众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和糯米糍粑。朝鲜族群众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还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焖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饭”。

在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壮族群众喜欢开展抛绣球的活动。抛绣球是壮族男女相互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青年们在草坪或空地上竖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顶端钉一块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圆孔。男女各为一队,以抛出的绣球穿过木板上的圆孔为胜。也有在场中间搭歌棚,绣球抛不过棚或抛出界,或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绣球,就要被罚唱歌,非常有趣。

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开斋节、洛萨节等。其中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四月中旬举行,时间为三到五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划龙舟等活动。晚上灯火通明,人们点花灯,放烟花,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啊!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xxx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我就举个例子吧:我们学校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同学,由于他们汉语基础较差,经常把汉语倒过来说。

在学习中,经常遇见不懂的题和语文书中的词句。或者不理解题目的要求,在作业中常常出现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汉族同学来帮忙了。各种习题汉族同学都会热心解答,让少数民族同学能渐渐熟悉汉语、理解汉语。使这些少数民族同学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汉语,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啊,少数民族真是离不开汉族。假如你对音乐和舞蹈感兴趣,不妨让我们学校的少数民族朋友们来教教你吧:像冬不拉、民族舞等很多种民族乐器和舞蹈,每一种都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那可真美啊,我们真象一个大家庭啊!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是精神力量的灵魂。任何国家都离不开灵魂,任何家庭都离不开灵魂。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现有15个地、州、市,88个县(市),其中33个为边境县(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174个团场。截止__年底,新疆人口为1963.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5%。新疆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3个。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新疆多民族的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力。目前,全区有5个民族自治州,6个民族自治县,42个民族乡。国家非常重视新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由解放初期的30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34.8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1.8%,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在政府机构以及经济、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教育、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在新疆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直在新疆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人士、宗教场所和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尊重和保护。目前,全区有清真寺23000多个,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要。

自1983年以来,我们新疆已连续26年在全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越来越巩固。盼发展、求团结、思稳定已成为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极端势力,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保持了我区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展望未来,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美好的前景。我们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新疆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在__年专门发了加快新疆经济建设发展的32号文件,为今后新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后,我们将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力度,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集中精力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

新疆是祖国西部的一块正在开发的宝地,发展前景广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将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省区市的支持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努力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飘逸轻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绸料筒裙,景颇族的毛织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壮族妇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层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绣花衣裙等。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点。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上层用于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栋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不同少数民族,对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入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壮族、布依族群众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和糯米糍粑。朝鲜族群众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还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焖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饭”。

在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壮族群众喜欢开展抛绣球的活动。抛绣球是壮族男女相互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青年们在草坪或空地上竖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顶端钉一块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圆孔。男女各为一队,以抛出的绣球穿过木板上的圆孔为胜。也有在场中间搭歌棚,绣球抛不过棚或抛出界,或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绣球,就要被罚唱歌,非常有趣。

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开斋节、洛萨节等。其中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四月中旬举行,时间为三到五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划龙舟等活动。晚上灯火通明,人们点花灯,放烟花,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啊!

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我就举个例子吧:我们学校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同学,由于他们汉语基础较差,经常把汉语倒过来说。

在学习中,经常遇见不懂的题和语文书中的词句。或者不理解题目的要求,在作业中常常出现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汉族同学来帮忙了。各种习题汉族同学都会热心解答,让少数民族同学能渐渐熟悉汉语、理解汉语。使这些少数民族同学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汉语,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啊,少数民族真是离不开汉族。假如你对音乐和舞蹈感兴趣,不妨让我们学校的少数民族朋友们来教教你吧:像冬不拉、民族舞等很多种民族乐器和舞蹈,每一种都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那可真美啊,我们真象一个大家庭啊!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在我的心底里,隐藏着一个梦,那是一个美好的中国梦,那个梦聚集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希望!承载着十三亿颗中国心!我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团结在一起,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如兄弟姐妹永不分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团体。只要全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只要我们56个民族紧紧相依,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就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历史一再表明,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就繁荣发达;民族内乱分裂,国家就衰败落后。洪涝灾害冲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地震垮塌压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狂风怒号也吹不倒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六年前,这句话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玉树大地震后,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中华儿女再次奏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邻近的西藏,抽调拉萨、林芝、昌都的公安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分头向玉树挺进。昌都消防官兵成为最早进入灾区一线的外地救援队伍。18日上午,记者在玉树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见到了志愿者赵成才和29位战友,组成“老兵联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玉树。哪里有任务,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记者这几天已在好几个不同的场合见到过这些忙碌的“老兵”。赵成才告诉记者,“老兵联盟”是个典型的多民族组织: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在这儿,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

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个梦想已经不遥远了,它触手可及。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的笑声洒满每一个人的心中,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洒满华夏大地!让民族之花,开满新疆,开满祖国妈妈的心田!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安排,本人专题学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证。高校是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聚集着众多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高校的工作措施得不得当、力度够不够强都将直接关系到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是否贯彻落实到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紧密围绕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决策部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认真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做好相关工作。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灿烂中华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员交流频繁、网络、电视和新型媒体的普及,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社会语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具备了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基本教育教学语言的条件。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教育、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教育教学的基本语言,极大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多次深入调研、体察冷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从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全面小康阳光普照,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各民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谱写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光辉篇章。站在新起点,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目标,就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要通过文化认同筑牢民族团结之根,凝聚民族和睦之魂;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政策;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树立爱国观念,抵制错误思潮,以全面认同为民族复兴凝聚合力。

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确保党的民族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对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理论的学习,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师生头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激励广大学生自觉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自觉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对思想有波动的重点人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党中央和自治区的政策部署讲清楚,把国家在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大意义讲清楚,统一思想,切实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牢牢扛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大旗,让民族团结进步根植于广大师生心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好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学院基层党建工作,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教职工部始终成为做好民族工作的坚强政治力量。要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之中,开好开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育各族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唱响新时代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是全面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宣传、监督、考核、奖惩等长效机制,抓好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政治方向,坚守师德底线,争做“四有”好老师,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持续推进思政课优质师资储备、培养工作,以优质思政课推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养成。五是加强包联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院领导班子包院系,院系领导包班级,辅导员、任课教师包学生的工作机制,加强包联工作,掌握师生关切,积极回应。继续加强值班值守,强化师生管理,遇有特殊情况及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调度,妥善处置,确保万无一失。六是打通贫困学生资助“绿色通道”。深度落实国家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加大资助政策讲解宣传,帮助少数民族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七是多渠道解决就业难题。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与企业合作办学,通过加强双语培训、举办蒙餐制作技能培训班(蒙语授课)、建设非遗文化传承实训基地、开展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制作实训等,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文化和特色产业技能,促进就业创业。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今天56个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是孕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历史根基。20xx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的准确把握,是对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基础和必然要求。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我就举个例子吧:我们学校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同学,由于他们汉语基础较差,经常把汉语倒过来说。

在学习中,经常遇见不懂的题和语文书中的词句。或者不理解题目的要求,在作业中常常出现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汉族同学来帮忙了。各种习题汉族同学都会热心解答,让少数民族同学能渐渐熟悉汉语、理解汉语。使这些少数民族同学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汉语,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啊,少数民族真是离不开汉族。假如你对音乐和舞蹈感兴趣,不妨让我们学校的少数民族朋友们来教教你吧:像冬不拉、民族舞等很多种民族乐器和舞蹈,每一种都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那可真美啊,我们真象一个大家庭啊!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而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的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一部黑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暴乱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认同水平上处理多与一体化的关系,尊重多,强调一体化,提高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多一体化的一体化的认同。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新时代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形成了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我国历史典籍中,有很多关于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交流交流的记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研究,生动反映各民族交流交流的历史。

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认同水平上处理多与一体化的关系,尊重多,强调一体化,提高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多一体化的一体化的认同。多元是指多民族也就是56个民族,一体化是指由56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我们必须尊重多元存在的客观事实,认识到强调一体化对维持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保持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关系到56个民族的切身利益和长期发展。

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将中华民族紧密凝聚的文化纽带。只有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一致,中华文化也是多元化与共同性的有机统一。多样性是指56个民族的文化丰富,表现中华文化的特色和活力的共同性是指56个民族共有的文化基因,表现中华文化的根和灵魂。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深刻理解其多样性,强调其共同性,宣传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这有助于加强各民族大众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目前,关键是坚定文化信心,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所孕育的,是各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我们在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意识和观念,努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从学前班到现在,有一对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的好伙伴——闫晓丹和姑丽皮亚。她们虽然民族不同,但是她们两个比亲姐妹还要亲。她们两个现在居住到了同一个小区,更加促进了她们的友谊。

闫晓丹是一个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阳光汉族女孩,她浑身洋溢着热情和活力,很爱微笑,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很可爱。她还是个富有有爱心的孩子,爱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和美丽的大自然,更深深的爱着伟大的祖国,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位少先队员,她相信停带的思想是死水,单调的生活是萎靡,偏激的青春是放纵,无梦的人生堕落。所以,在平凡的日子里,她总是努力的学习,勤奋的工作,积极的思考,她要以她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来诠释她的大学梦。

姑丽皮亚是一个自信和执着的维吾尔族小姑娘。一个聪明可爱,思维敏捷,工作积极,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学习钻研,学习成绩优秀诚实上进,爱好广泛的优秀学生。她为了心中的梦想,坚忍不拔,奋力拼搏,从不退缩。哭过、笑过、迷茫过,可她不曾屈服过。她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她热爱身边的一切。她是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先队员。

她们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上都互帮互助,互相关心。在课间十分钟,她们总是在一起探讨学习的乐趣,在双休日她们一起动手制作一些工艺品,并一起去书店阅览对学习有益的书籍,由于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使她们在学习上总比别人略胜一筹。姑丽皮亚有不懂的问题时,闫晓丹总会给他耐心的解释,知道她理解、学会为止,使姑丽皮亚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姑丽皮亚常常在闫晓丹参加文艺比赛时给予她最大的帮助,在她每次的比赛上姑丽皮亚会主动编排舞蹈,陪她一起排练,使闫晓丹在每次比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中,她们总以姐妹相称。当她们只身来到店里时,店里的叔叔阿姨总会问:“你的姐姐/妹妹呢?”但她们总会平淡的回答:“她没有陪我一起来。”由于每次都这样回答,至使那些店里的叔叔阿姨都以为她们真的是一对亲姐妹。

在闫晓丹烦恼时,姑丽皮亚总会为她排忧解难,逗她开心。当姑丽皮亚犹豫不决时,闫晓丹总会为她作出明确的判断。自从学校开展了“手拉手”活动以后,她们就更加团结友爱了,不仅如此她们还带动了全班同学,让全班同学深深地团结的重要,让他们明白了团结是建设祖国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团结才能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只有全国人民一心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而这些道理是闫晓丹和姑丽皮亚让同学们懂得的。

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足为奇的事,一些不足挂齿的事,生活中需要的一切,不可能自己生产。所以,人类是生活在团结合作的生活中,人类无疑是幸福的,但人类的团结有虚伪的团结。

不仅人类学会团结,就连小小的蚂蚁,在发现食物后,都会共同合作。把食物搬“回家”它们小小的体形,居然能把超过自己的许多倍的东西搬运。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

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团结,了解团结的重要性。让团结伴随我们。今天的中国需要团结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的重要行为,通过这次专题研讨活动,我受益匪浅,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更深刻地体验到构筑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将学习的相关内容结合平日工作,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全力推动周围同事家属朋友们建设美丽的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样化结构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确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状况,在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协调,努力建设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走上了高速公路,员工生活越来越丰富,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从员工文化活动丰富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富。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果巨大,多层次满足员工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期和根本加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享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了增强文化的认同,必须把正确的方向、创新的方法提高各族人民的文化骄傲,将本民族文化的爱融入对中华文化整体的爱中,使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是长期的策略、固本的行为。

各民族必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拥抱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民族人民可以更加拥抱,更加集中精力,更加深刻持久的爱国感情,创造繁荣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的强化也提高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使我们在复兴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坚守信仰信念增强规矩意识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对开展“。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活动提出了总体要求,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学”要带着问题学,学就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牢记。

入党誓词。

牢记党的宗旨树立行为规范。“做”就要围绕专题学习讨论找自身存在的差距针对问题改自我净化、自我提高防止大而化之力戒形式主义。

经过这几年从严管党治党的实践,党员干部整体素养和作风都得到了加强,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精神空虚,甚至热衷于封建迷信活动;有的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的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利己主义严重,工作消极懈怠;有的党员道德行为不端,不注意个人品德,贪图享受、奢侈浪费。因此,在新形势下,社区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要不断增强自身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种意识”。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的精神动力,是精神家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是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因素,决定着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支配着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终身必修之课。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够增强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就能够树立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自发产生的,必须靠教育,靠思想灌输,靠不断的学习。通过学习,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努力将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自身准则。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是对我党共产主义具有深刻的把握和理解,坚信共产主义事业的正确性和必然性,对共产主义理想有着执着的追求。

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要增强政治意识,要坚决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始终坚持党的组织工作为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自觉在大局下行动。要从长远着眼,牢固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从各种繁琐的事务里解脱出来,努力培养随时随处学习的良好习惯,不管工作多繁忙,都要坚持学制度、学法规、学业务,真正通过个人自学、集体交流和学习先进典型,改变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工作作风不适应的现象,不断增强道德修养,掌握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努力培养自己理性客观、公平公正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把握全局、驾驭全局的能力,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以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促进学习的良好局面。

要增强大局意识。指出:“必须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因此,作为社区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好大局和局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折不扣贯学习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前瞻性和实效性。

要增强核心意识。坚持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要坚决杜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始终坚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中央纪律挺在前面。

要增强看齐意识。齐则有序,齐则有力,齐则有效。党员干部只有增强看齐意识,主动向党章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向组织看齐,向人民看齐,才能凝聚民众之心,汇集群众之力,形成上下一心,完成党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

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我们要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目前,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非常及时。这是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要确保学习教育扎实有效不走过场,每名党员必须具有三种意识和一种精神,即“信仰意识、奉献意识、标杆意识和实干精神”。

要有信仰意识,坚守党员政治本色。

95年前,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率领万千民众赤手托起即将沉沦的中华大地。因为他们坚信,党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共产主义必有胜利的那一天,他们都怀着革命必胜的信念为理想而奋斗。历史雄辩地证明: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当下,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每位共产党员坚定信仰最重要的是党性修养,有了信仰才能有是非观,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不迷失方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要有奉献意识,体现党员为民情怀。

共产党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奉献意识是共产党人的本质底色,更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素养。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的实践史。每名共产党员都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把党的根本宗旨铭刻在心并落实到行动上,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起共产党员先进性丰碑,为党旗增辉。

要有标杆意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

打铁还需自身硬,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领导。领导方法千万条,行为示范最重要,动员千遍不如做出样子。革命战争年代,无数指战员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牺牲在前,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战士们的勇气和信心,为胜利开辟了道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又处于矛盾的凸显期,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党员干部的任务不只是作决策,作指导,作监督,更要亲力亲为,带头冲锋,多打胜仗。以同志为的中央政治局已经树立了标杆、做出了示范,全体党员干部要主动向中央看齐,做到层层立标杆、人人做标兵,一级带领一级干,从而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要有实干精神,党员就是好样子。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要干事。干事就是要把实际成效作为检验学习教育的“硬指标”。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它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身努力。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而努力,每名党员干部都应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平时工作干在前,困难时刻站在前,危急关头冲在前,服务群众想在前,加快发展走在前,让群众一眼就能看出谁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是好样子。

新一届党组领导班子第一次会议上,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强调,推动集团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责任担当。

理想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是人类引导自我前行的本因。没有理想信念,就不会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的行为。理想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锻炼。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一个党员干部要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情况下经受住考验,做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正如所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上的钙。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人无理想没有精神,人无信念没有力量。要管好总开关,这个“总开关”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领导干部,还有一个政绩观。

总开关不能失灵。领导干部要管好总开关,大事不糊涂。什么是大事?带领企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发展道路,坚持央企的根本属性不动摇,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石油报国,产业报国。这就是大事。

坚定理想信念,要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按照“四个全面”的要求推进工作,增强不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的信心,增强政治意识、党的意识和国企意识,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坚定理想信念,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强化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的党员干部在总开关上基础不牢、要求不高、践行不力,这些现象影响石油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坚定理想信念,也是国有企业的特点和使命使然。国企党员干部不但要有企业家素质,还要有政治家素质,不但要承担经济责任,还要承担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保持政治定力,保证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

集团公司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当年,无数石油人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以大无畏的气概为油拼搏为油奉献,将贫油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正如新一届党组所强调的:“我们新一届党组必须回答好,我们肩负着什么样的职责使命,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追求。”

当前,集团公司发展面临着低油价等严峻挑战。挑战越严峻,任务越艰巨,越考验着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越要坚定理想信念,挺起脊梁,直面困难,敢于作为,善做善成,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创造出无愧于前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责任担当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也是时代责任。让我们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把中央的要求落实好,把石油事业发展好,把广大员工的利益维护好,以实际行动让中央放心,让百万石油员工满意。

意识形态领域研讨发言材料

会主义制度,攻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攻击党和政府为民造福的各项举措,歪曲、篡改新疆历史,大造分裂舆论。“三股势力”继续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大肆煽动“反汉排汉”,鼓吹“新疆独立”,造谣惑众、混淆视听,极力与我争夺人心、争夺群众。发生在喀什的“8〃4”、“8.12”案件、库车的“8〃10”案件,正是境内外“三股势力”长期进行分裂宣传、欺骗毒害极少数无知群众的直接结果。高等学校是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的反分裂斗争,直接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长期以来,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为了实现其把新疆从祖国分裂出去的罪恶目的,不断加紧向学校渗透、向教育渗透,与我们争夺下一代,争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意识形态领域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呈现出更加尖锐、激烈的态势,给反分裂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021年以来,按照上级党委的安排,学院接连开展了集中整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揭批依扎布特组织等活动,深入开展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不断加大对各族师生员工正面宣传教育的力度,针锋相对地揭批境内外“三股势力”散布的各种反动谬论,大大提高了各族师生员工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政治觉悟,师生员工反分裂反渗透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院保持了政治大局的稳定。正是因为有了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学院才能在近年来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才能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院地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最前沿,境内外“三股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院进行渗透、干扰和破坏的政治图谋。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反分裂斗争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相比,我们还有很多工作亟待加强:在我院个别教职工和学生当中,还存在着立场不是十分坚定,旗帜不是十分鲜明的问题;有的甚至通过互联网等形式与境外分裂组织联系,鼓吹、宣扬分裂和宗教极端思想;个别学生信教、做“乃麻孜”的现象依然存在;个别领导干部和部分教职工在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落实过程中存在着时紧时松现象。对此,广大教职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在新疆、在喀什、在我院,分裂与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认清这场斗争的性质,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再教育,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三股势力”对我院的渗透、干扰和破坏。

这次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是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标本兼治,从思想上筑起反分裂斗争钢铁长城,把反分裂斗争引向深入的迫切需要,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各族师生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扎扎实实地开展好这次再教育活动。

这次集中教育活动,从10月24日起,到本学期末结束,具体分为三个步骤:学习教育、揭批查摆、整改总结。在认真学习中央和自治区领导有关讲话和相关文件,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以正面教育为主,以揭批“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和罪恶行径为重点,以整改作为教育活动的关键,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集中学习,要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周三政治学习、党团日活动和周日班会时间开展,辅导员、班主任要跟班组织、引导学生集中学习。要采用报告会、讨论会、演讲会、揭批会、声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教育,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能少于24个小时。在学习过程中要有学习制度、学习资料、学习讨论记录、学习笔记及学习简报。要严格考勤,做到学习教育一个不漏,各系、部,各单位的党政第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重任。

要通过学习教育,使全体师生员工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新疆半个多世纪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认识我院近年来教育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倍加珍惜和维护今天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坚定对改革开放的信念,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深入揭批是此次再教育活动的重点。全体师生员工要在宣传学习动员的基础上,深入揭批境内外“三股势力”和热比娅之流的分裂罪行,使之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要充分揭露热比娅及境外“东突”分裂势力甘当西方反华走狗、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极力在新疆煽动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活动、破坏各族人民幸福安宁生活的反动本质,使广大师生员工彻底认清热比娅之流“假人权、假民主、真暴力、真恐怖”的丑恶面目;充分揭露“东伊运”等暴力恐怖组织与境内“三股势力”狼狈为奸,进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以“为圣战而献身可以进天堂”的谎言,蛊惑诱骗无知群众参与反动“圣战”,疯狂进行暴力恐怖犯罪、滥杀无辜、肆意践踏生命和人权,危害新疆稳定、国家安全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滔天罪行,使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擦亮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共同体,是指社会中存在的、基于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共同特征(这些共同特征包括种族、观念、地位、遭遇、任务、身份等)而组成的各种层次的团体、组织,既包括小规模的社区自发组织,也可指更高层次上的政治组织,还可指国家和民族这一最高层次的总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悍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相连,为走向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并肩奋斗着。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现有15个地、州、市,88个县(市),其中33个为边境县(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174个团场。截止__年底,新疆人口为1963.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5%。新疆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3个。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新疆多民族的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力。目前,全区有5个民族自治州,6个民族自治县,42个民族乡。国家非常重视新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由解放初期的30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34.8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1.8%,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在政府机构以及经济、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教育、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在新疆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直在新疆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人士、宗教场所和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尊重和保护。目前,全区有清真寺23000多个,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要。

自1983年以来,我们新疆已连续26年在全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越来越巩固。盼发展、求团结、思稳定已成为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极端势力,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保持了我区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展望未来,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美好的前景。我们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新疆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在__年专门发了加快新疆经济建设发展的32号文件,为今后新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后,我们将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力度,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集中精力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

新疆是祖国西部的一块正在开发的宝地,发展前景广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将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省区市的支持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努力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现有15个地、州、市,88个县(市),其中33个为边境县(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174个团场。截止__年底,新疆人口为1963.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5%。新疆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3个。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新疆多民族的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力。目前,全区有5个民族自治州,6个民族自治县,42个民族乡。国家非常重视新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由解放初期的30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34.8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1.8%,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在政府机构以及经济、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教育、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在新疆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直在新疆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人士、宗教场所和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尊重和保护。目前,全区有清真寺23000多个,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要。

自1983年以来,我们新疆已连续26年在全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越来越巩固。盼发展、求团结、思稳定已成为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极端势力,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保持了我区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展望未来,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美好的前景。我们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新疆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在__年专门发了加快新疆经济建设发展的32号文件,为今后新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后,我们将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力度,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集中精力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

新疆是祖国西部的一块正在开发的宝地,发展前景广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将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省区市的支持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努力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两天半以来,通过聆听报告、观看教育片、参加研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仅对学院党委层面如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对学院党委而言,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整纳入“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之中,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集中学习、举办全体教职工专题培训、讲授专题党课、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重点学习党的民族创新理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使全院师生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履行政治责任、担当历史使命的具体表现。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要以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核心,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具有“天下观的爱国者、有理想的奋斗者、有本领的实干者、有担当的开拓者和有德行的奉献者相统一基本特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重大意义,把爱国作为立德树人的基调和人才成长的底色,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进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认同和归属。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强化国家认同,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

当前,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学校党委部署的“三全育人”工作改革,今后,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工作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引导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大力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好地承担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职责,发挥促进民族团结的引路人作用。

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在学院现有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培育思政功能更加明显、特色更加鲜明的示范课程。广大教师应充分挖掘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五个认同”等知识点,将有关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现实案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引入教学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中,使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验与认同。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征文、竞赛、展览等方式,加大宣传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打造以官网、官微等为主干的多元化网络育人集群,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滴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继续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使活动能够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

作为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我们要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保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能力,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中的典型客人是专门管理民族事务的地位。历代一直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民族团结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要问题。从历史来看,国力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少,都是平等的,这些都打下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深指出:各族人民亲近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近一家,情同手足,合作,团结发展,才能聚集强大的力量,创造民族辉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现在在全面的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是必不可少的!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各民族应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谐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救灾中,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战胜消除贫困、抵抗新冠肺炎的流行中,一方面有困难、八方支援,到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情相融的志相同,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起伏中不断发展,是因为各民族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赖,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激发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因为各民族不断交流、交流、融合、手脚相亲、守望。现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的巨大变化,要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期根本加强文化认同。特别是对党中央推进双语教育改革的重大决策,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全局、战略的高度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必须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和教育,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和政治课程,积极引导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和国家银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持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做出积极贡献。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深刻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才能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要论述,是对党的民族理论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做好新时代边疆地区民族工作的“纲”和“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做好工作,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夯实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维护北疆稳固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把“模范自治区”这个崇高荣誉珍惜好、维护好、呵护好。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作为学院学习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立足职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多维度、立体化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让“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潜移默化到广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努力做实做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学校的自身优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教学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作为教育培训重点,引导全校师生自觉践行“四个意识”“两个维护”。

作为学院的一员,我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氛围,推动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汗流在一起,情融在一起,画好最大“同心圆”,为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贡献力量。

回望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就能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在我的心底里,隐藏着一个梦,那是一个美好的中国梦,那个梦聚集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希望!承载着十三亿颗中国心!我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团结在一起,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如兄弟姐妹永不分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团体。只要全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只要我们56个民族紧紧相依,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就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历史一再表明,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就繁荣发达;民族内乱分裂,国家就衰败落后。洪涝灾害冲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地震垮塌压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狂风怒号也吹不倒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六年前,这句话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玉树大地震后,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中华儿女再次奏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邻近的西藏,抽调拉萨、林芝、昌都的公安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分头向玉树挺进。昌都消防官兵成为最早进入灾区一线的外地救援队伍。18日上午,记者在玉树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见到了志愿者赵成才和29位战友,组成“老兵联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玉树。哪里有任务,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记者这几天已在好几个不同的场合见到过这些忙碌的“老兵”。赵成才告诉记者,“老兵联盟”是个典型的多民族组织: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在这儿,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

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个梦想已经不遥远了,它触手可及。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的笑声洒满每一个人的心中,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洒满华夏大地!让民族之花,开满新疆,开满祖国妈妈的心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悍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相连,为走向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并肩奋斗着。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从学前班到现在,有一对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的好伙伴——闫晓丹和姑丽皮亚。她们虽然民族不同,但是她们两个比亲姐妹还要亲。她们两个现在居住到了同一个小区,更加促进了她们的友谊。

闫晓丹是一个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阳光汉族女孩,她浑身洋溢着热情和活力,很爱微笑,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很可爱。她还是个富有有爱心的孩子,爱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和美丽的大自然,更深深的爱着伟大的祖国,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位少先队员,她相信停带的思想是死水,单调的生活是萎靡,偏激的青春是放纵,无梦的人生堕落。所以,在平凡的日子里,她总是努力的学习,勤奋的工作,积极的思考,她要以她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来诠释她的大学梦。

姑丽皮亚是一个自信和执着的维吾尔族小姑娘。一个聪明可爱,思维敏捷,工作积极,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学习钻研,学习成绩优秀诚实上进,爱好广泛的优秀学生。她为了心中的梦想,坚忍不拔,奋力拼搏,从不退缩。哭过、笑过、迷茫过,可她不曾屈服过。她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她热爱身边的一切。她是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先队员。

她们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上都互帮互助,互相关心。在课间十分钟,她们总是在一起探讨学习的乐趣,在双休日她们一起动手制作一些工艺品,并一起去书店阅览对学习有益的书籍,由于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使她们在学习上总比别人略胜一筹。姑丽皮亚有不懂的问题时,闫晓丹总会给他耐心的解释,知道她理解、学会为止,使姑丽皮亚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姑丽皮亚常常在闫晓丹参加文艺比赛时给予她最大的帮助,在她每次的比赛上姑丽皮亚会主动编排舞蹈,陪她一起排练,使闫晓丹在每次比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中,她们总以姐妹相称。当她们只身来到店里时,店里的叔叔阿姨总会问:“你的姐姐/妹妹呢?”但她们总会平淡的回答:“她没有陪我一起来。”由于每次都这样回答,至使那些店里的叔叔阿姨都以为她们真的是一对亲姐妹。

在闫晓丹烦恼时,姑丽皮亚总会为她排忧解难,逗她开心。当姑丽皮亚犹豫不决时,闫晓丹总会为她作出明确的判断。自从学校开展了“手拉手”活动以后,她们就更加团结友爱了,不仅如此她们还带动了全班同学,让全班同学深深地团结的重要,让他们明白了团结是建设祖国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团结才能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只有全国人民一心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而这些道理是闫晓丹和姑丽皮亚让同学们懂得的。

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足为奇的事,一些不足挂齿的事,生活中需要的一切,不可能自己生产。所以,人类是生活在团结合作的生活中,人类无疑是幸福的,但人类的团结有虚伪的团结。

不仅人类学会团结,就连小小的蚂蚁,在发现食物后,都会共同合作。把食物搬“回家”它们小小的体形,居然能把超过自己的许多倍的东西搬运。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

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团结,了解团结的重要性。让团结伴随我们。今天的中国需要团结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比脱离共同体更具杀伤力的事情,离群索居或遭到抛弃的恐惧孤单和坐立不安,足以让一个人在精神意识上出现障碍和紊乱。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认知、生存与价值呈现,只有在具备共同体意识的海面上才能生发并荡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涉个体的生命体验与价值,有助于形塑一个有理性、有情感、有道德、有自信、有价值的个体。

有助于培育公共精神,形成个体理性品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空间中共营美好生活的过程。依托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引与规范,成员们在努力营造共善生活中发觉并形成一系列理性的公共精神,包括公正、平等、参与、法治、互助、宽容、合作、信任、廉洁、分享、责任等。这些公共精神的形成,既得益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也会以公共利益的增量方式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果,最终还会落脚到公民个体成员身上,以健全理性品质和健康人格为基本的风范体现。

有助于生发同胞情感,给予个体心灵归属。任何成员都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冷漠疏远的社会中,而理性又无法完全提供情感上的需求。唯有在情感充沛的基础上,成员相互间才会有亲和力,才更愿意接近彼此,相信彼此为情同手足的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不仅会形成理性的公共精神,还会生发友爱、关心、同情等同胞情感,这些情感在给予个体精神慰藉和心灵归属的同时,也提供了长远乐观的前景预期与归宿。

有助于提供道德规范,提升个体生活体验。共同体意识可以提供成员彼此间相处的良善秩序,也为个体提供了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无论是理性的公共精神,还是感性的同胞情感,都容易为大家所接纳和偏爱。就如白居易所言,“以心度心,以身观身”,共同体意识可以促成共鸣性的良知和善意动机,进而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慢慢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体系。这些道德规范对丑恶能够形成一定的约束与规制,消解歧视、偏见等不愉快的生活体验,进而提升个体生活的品质。

有助于形成自信心理,促进个体积极行动。作为一个成员,当其所处的共同体在灿烂悠久的文明基础上能够团结凝聚、能够富强独立时,其自身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当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信并不等同于盲目自负,而在于寻求积极的自强行动,努力学习并进步。正是源于各族同胞的进步努力和能动维护意愿,才形成了多元之和与一体之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并为个体提供自信行动的根基。

有助于自我全面发展,实现个体人生价值。个体的人生价值虽由自己能动创造,但最终还是由共同体提供机会、由对他者和社会的贡献来获得评判。也就是说,自我人生的价值意义构建,是由整个共同体作为参考系并由共同体意识加以支撑。宽泛地说,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成员间相互接触联系、创造机会与价值意义的过程,也就是促进自我全面发展的过程。同时,个体获得的各种知识经验、秉持的各种共善性的价值信念、创造的各种价值贡献,都需要在共同体中才能完成和体现。

综上所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既与整体的规范尊严相关,又与个体的德性修养相连;既关乎整体的命运走向,也涉及个体的生命价值。有耕耘才有收获,有付出才有结果。唯有参与铸牢过程、巩固铸牢效果,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促成小我和大我的自觉自立、自爱自尊、自主自律和自强自信,最终实现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xxx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两天半以来,通过聆听报告、观看教育片、参加研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仅对学院党委层面如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对学院党委而言,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整纳入“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之中,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集中学习、举办全体教职工专题培训、讲授专题党课、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重点学习党的民族创新理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使全院师生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履行政治责任、担当历史使命的具体表现。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要以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核心,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具有“天下观的爱国者、有理想的奋斗者、有本领的实干者、有担当的开拓者和有德行的奉献者相统一基本特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重大意义,把爱国作为立德树人的基调和人才成长的底色,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进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认同和归属。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强化国家认同,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

当前,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学校党委部署的“三全育人”工作改革,今后,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工作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引导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大力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好地承担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职责,发挥促进民族团结的引路人作用。

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在学院现有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培育思政功能更加明显、特色更加鲜明的示范课程。广大教师应充分挖掘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五个认同”等知识点,将有关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现实案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引入教学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中,使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验与认同。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征文、竞赛、展览等方式,加大宣传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打造以官网、官微等为主干的多元化网络育人集群,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滴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继续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使活动能够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

作为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我们要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保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能力,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福利,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的祸害,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心合一,黄土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遭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害有很大的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呼吸、共同命运、心灵相连,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了一方困难、八方支持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是党富民强国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人民利益、保护法律尊严、保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保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打破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平,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团结,没有社会的稳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繁荣。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抗击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深刻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才能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要论述,是对党的民族理论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做好新时代边疆地区民族工作的“纲”和“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做好工作,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夯实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维护北疆稳固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把“模范自治区”这个崇高荣誉珍惜好、维护好、呵护好。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作为学院学习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立足职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多维度、立体化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让“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潜移默化到广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努力做实做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学校的自身优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教学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作为教育培训重点,引导全校师生自觉践行“四个意识”“两个维护”。

作为学院的一员,我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氛围,推动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汗流在一起,情融在一起,画好最大“同心圆”,为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贡献力量。

回望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就能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的重要行为,通过这次专题研讨活动,我受益匪浅,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更深刻地体验到构筑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将学习的相关内容结合平日工作,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全力推动周围同事家属朋友们建设美丽的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样化结构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确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状况,在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协调,努力建设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走上了高速公路,员工生活越来越丰富,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从员工文化活动丰富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富。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果巨大,多层次满足员工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期和根本加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享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了增强文化的认同,必须把正确的方向、创新的方法提高各族人民的文化骄傲,将本民族文化的爱融入对中华文化整体的爱中,使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是长期的策略、固本的行为。

各民族必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拥抱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民族人民可以更加拥抱,更加集中精力,更加深刻持久的爱国感情,创造繁荣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的强化也提高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使我们在复兴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两天半以来,通过聆听报告、观看教育片、参加研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仅对学院党委层面如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对学院党委而言,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整纳入“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之中,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集中学习、举办全体教职工专题培训、讲授专题党课、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重点学习党的民族创新理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使全院师生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履行政治责任、担当历史使命的具体表现。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要以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核心,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具有“天下观的爱国者、有理想的奋斗者、有本领的实干者、有担当的开拓者和有德行的奉献者相统一基本特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重大意义,把爱国作为立德树人的基调和人才成长的底色,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进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认同和归属。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强化国家认同,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

当前,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学校党委部署的“三全育人”工作改革,今后,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工作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引导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大力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好地承担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职责,发挥促进民族团结的引路人作用。

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在学院现有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培育思政功能更加明显、特色更加鲜明的示范课程。广大教师应充分挖掘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五个认同”等知识点,将有关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现实案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引入教学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中,使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验与认同。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征文、竞赛、展览等方式,加大宣传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打造以官网、官微等为主干的多元化网络育人集群,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滴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继续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使活动能够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

作为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我们要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保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能力,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说起民族团结,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对它的感受异常深刻。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处处都在开放。

民族团结在我们祖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我就举个例子吧:我们学校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同学,由于他们汉语基础较差,经常把汉语倒过来说。

在学习中,经常遇见不懂的题和语文书中的词句。或者不理解题目的要求,在作业中常常出现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汉族同学来帮忙了。各种习题汉族同学都会热心解答,让少数民族同学能渐渐熟悉汉语、理解汉语。使这些少数民族同学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汉语,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啊,少数民族真是离不开汉族。假如你对音乐和舞蹈感兴趣,不妨让我们学校的少数民族朋友们来教教你吧:像冬不拉、民族舞等很多种民族乐器和舞蹈,每一种都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那可真美啊,我们真象一个大家庭啊!

俗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又友爱。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中的典型客人是专门管理民族事务的地位。历代一直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民族团结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要问题。从历史来看,国力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少,都是平等的,这些都打下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深指出:各族人民亲近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近一家,情同手足,合作,团结发展,才能聚集强大的力量,创造民族辉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现在在全面的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是必不可少的!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各民族应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谐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救灾中,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战胜消除贫困、抵抗新冠肺炎的流行中,一方面有困难、八方支援,到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情相融的志相同,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起伏中不断发展,是因为各民族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赖,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激发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因为各民族不断交流、交流、融合、手脚相亲、守望。现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的巨大变化,要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期根本加强文化认同。特别是对党中央推进双语教育改革的重大决策,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全局、战略的高度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必须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和教育,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和政治课程,积极引导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和国家银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持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做出积极贡献。

在我的心底里,隐藏着一个梦,那是一个美好的中国梦,那个梦聚集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希望!承载着十三亿颗中国心!我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团结在一起,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如兄弟姐妹永不分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团体。只要全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只要我们56个民族紧紧相依,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就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历史一再表明,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就繁荣发达;民族内乱分裂,国家就衰败落后。洪涝灾害冲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地震垮塌压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狂风怒号也吹不倒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六年前,这句话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玉树大地震后,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中华儿女再次奏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邻近的西藏,抽调拉萨、林芝、昌都的公安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分头向玉树挺进。昌都消防官兵成为最早进入灾区一线的外地救援队伍。18日上午,记者在玉树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见到了志愿者赵成才和29位战友,组成“老兵联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玉树。哪里有任务,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记者这几天已在好几个不同的场合见到过这些忙碌的“老兵”。赵成才告诉记者,“老兵联盟”是个典型的多民族组织: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在这儿,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

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个梦想已经不遥远了,它触手可及。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的笑声洒满每一个人的心中,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洒满华夏大地!让民族之花,开满新疆,开满祖国妈妈的心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范文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第二次新疆座谈会上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积极培育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再到中共十九大;树立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两天半以来,通过聆听报告、观看教育片、参加研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仅对学院党委层面如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对学院党委而言,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整纳入“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之中,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集中学习、举办全体教职工专题培训、讲授专题党课、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重点学习党的民族创新理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使全院师生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履行政治责任、担当历史使命的具体表现。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要以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核心,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具有“天下观的爱国者、有理想的奋斗者、有本领的实干者、有担当的开拓者和有德行的奉献者相统一基本特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重大意义,把爱国作为立德树人的基调和人才成长的底色,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进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认同和归属。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强化国家认同,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

当前,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学校党委部署的“三全育人”工作改革,今后,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工作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引导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大力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好地承担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职责,发挥促进民族团结的引路人作用。

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在学院现有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培育思政功能更加明显、特色更加鲜明的示范课程。广大教师应充分挖掘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五个认同”等知识点,将有关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现实案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引入教学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中,使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验与认同。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征文、竞赛、展览等方式,加大宣传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打造以官网、官微等为主干的多元化网络育人集群,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滴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继续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使活动能够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

作为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我们要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保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能力,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56个优秀的孩子,在广阔富裕的祖国大地上幸福地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91。59%。其他55个民族的人口流量很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区范围非常广,从中国东北乌苏里江流域到西北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椰子森林到内蒙古草原,都是我们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居住的。

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些地方大多位于祖国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一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开拓祖国的美好河山,创造辉煌的中华文化,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离不开彼此。各民族手脚同根、骨肉相连,为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奋斗。

为促进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各民族同胞共同走向富裕,国家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丰富资源与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相结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计划。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输等重大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开展,西部地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有利于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和谐发展。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的重要行为,通过这次专题研讨活动,我受益匪浅,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更深刻地体验到构筑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将学习的相关内容结合平日工作,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全力推动周围同事家属朋友们建设美丽的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样化结构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确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状况,在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协调,努力建设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走上了高速公路,员工生活越来越丰富,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从员工文化活动丰富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富。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果巨大,多层次满足员工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期和根本加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享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了增强文化的认同,必须把正确的方向、创新的方法提高各族人民的文化骄傲,将本民族文化的爱融入对中华文化整体的爱中,使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是长期的策略、固本的行为。

各民族必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拥抱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民族人民可以更加拥抱,更加集中精力,更加深刻持久的爱国感情,创造繁荣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的强化也提高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使我们在复兴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xxx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第二次新疆座谈会上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积极培育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再到中共十九大树立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两天半以来,通过聆听报告、观看教育片、参加研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仅对学院党委层面如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对学院党委而言,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整纳入“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之中,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集中学习、举办全体教职工专题培训、讲授专题党课、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重点学习党的民族创新理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使全院师生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履行政治责任、担当历史使命的具体表现。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要以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核心,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具有“天下观的爱国者、有理想的奋斗者、有本领的实干者、有担当的开拓者和有德行的奉献者相统一基本特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重大意义,把爱国作为立德树人的基调和人才成长的底色,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进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认同和归属。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强化国家认同,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

当前,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学校党委部署的“三全育人”工作改革,今后,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工作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引导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大力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好地承担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职责,发挥促进民族团结的引路人作用。

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在学院现有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培育思政功能更加明显、特色更加鲜明的示范课程。广大教师应充分挖掘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五个认同”等知识点,将有关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现实案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引入教学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中,使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验与认同。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征文、竞赛、展览等方式,加大宣传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打造以官网、官微等为主干的多元化网络育人集群,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滴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继续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使活动能够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

作为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我们要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保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能力,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中的典型客人是专门管理民族事务的地位。历代一直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民族团结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要问题。从历史来看,国力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少,都是平等的,这些都打下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深指出:各族人民亲近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近一家,情同手足,合作,团结发展,才能聚集强大的力量,创造民族辉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现在在全面的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是必不可少的!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各民族应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谐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救灾中,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战胜消除贫困、抵抗新冠肺炎的流行中,一方面有困难、八方支援,到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情相融的志相同,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起伏中不断发展,是因为各民族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赖,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激发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因为各民族不断交流、交流、融合、手脚相亲、守望。现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的巨大变化,要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期根本加强文化认同。特别是对党中央推进双语教育改革的重大决策,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全局、战略的高度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必须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和教育,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和政治课程,积极引导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和国家银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持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56个优秀的孩子,在广阔富裕的祖国大地上幸福地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91。59%。其他55个民族的人口流量很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区范围非常广,从中国东北乌苏里江流域到西北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椰子森林到内蒙古草原,都是我们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居住的。

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些地方大多位于祖国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一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开拓祖国的美好河山,创造辉煌的中华文化,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离不开彼此。各民族手脚同根、骨肉相连,为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奋斗。

为促进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各民族同胞共同走向富裕,国家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丰富资源与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相结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计划。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输等重大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开展,西部地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有利于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和谐发展。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xxx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飘逸轻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绸料筒裙,景颇族的毛织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壮族妇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层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绣花衣裙等。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点。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上层用于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栋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不同少数民族,对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入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壮族、布依族群众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和糯米糍粑。朝鲜族群众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还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焖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饭”。

在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壮族群众喜欢开展抛绣球的活动。抛绣球是壮族男女相互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青年们在草坪或空地上竖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顶端钉一块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圆孔。男女各为一队,以抛出的绣球穿过木板上的圆孔为胜。也有在场中间搭歌棚,绣球抛不过棚或抛出界,或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绣球,就要被罚唱歌,非常有趣。

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开斋节、洛萨节等。其中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四月中旬举行,时间为三到五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划龙舟等活动。晚上灯火通明,人们点花灯,放烟花,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啊!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
  • 02-23 2024年学生向学校写申请书范例(优秀18篇)
    优秀学生是指在学习上表现出色、积极进取的学生,他们不仅能在各个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还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下面是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参考和
  • 02-23 工作总结大会新闻稿(专业13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表现的一次评价和反思,通过总结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通过阅读下面的范文,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写月工作总结的技巧和方法。时光飞逝,又一
  • 02-23 安全全员心得体会(专业1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站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过去的所学所感进行梳理和总结。英雄的心得体会,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考。安全生产是企业生
  • 02-23 采购助理工作总结要点范文(19篇)
    良好的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工作计划,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个月的工作虽然有一些挑战
  • 02-23 有创意的开学典礼方案小学大全(19篇)
    开学典礼是学校的传统仪式之一,为学生们带来了庄重、严谨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学术和人文的力量。以下是一些学校开学典礼的成功经验分享和改进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和参
  • 02-23 后厨管理工作计划(优质18篇)
    范本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的表现,更在于它所代表的一种思想观念和文化传承。接下来是一些范文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为了符合三级医院评审的要
  • 02-23 的年前工作计划和目标(热门22篇)
    范文范本不仅能够提供给我们写作的思路和灵感,还能够指导我们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和呈现观点。接下来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总结样本,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写作技巧。
  • 02-23 教育整顿案例心得体会范文(1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领悟到的感悟和体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下面是小编精选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大家可以一起欣赏和学习。通过学习教育和深入思考
  • 02-23 迎国庆晚会领导发言稿(实用17篇)
    发言稿可以通过提前准备和反复修改,让演讲者在台上更加自信和流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优秀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写出出色的发言稿,让你的
  • 02-23 红日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和总结,也是对自己进步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对于写总结感到困惑的朋友,不妨参考一下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有所助益。《红日》是一本我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