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李凭箜篌引教案(汇总17篇)

李凭箜篌引教案(汇总17篇)

时间:2024-02-19 03:23:13 作者:雨中梧

教学工作计划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的设计等内容。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优秀案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李凭箜篌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诗的唐朝也是音乐的唐朝,诗与音乐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有三桩姻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就是被清人方扶南称为“摹写声音的至文”的三首诗: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唐诗人李贺的这篇浪漫主义珍品《李凭箜篌引》。

(二)作者介绍: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传说他每次出门,跟随的书僮身上总背一只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在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

(三)朗读。

(四)鉴赏诗歌。

1、我们先替李凭设计一张演奏会海报,画面上应有什么?

时间:高秋(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地点:中国晚唐(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乐器:箜篌(“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演奏者:李凭: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她精湛的技艺受到了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所以李贺才用他的如花妙笔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2、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

(1)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

(2)素女,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3)紫皇,“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被音乐打动。

(5)神妪,成夫人。神仙婆婆,好音乐,能弹箜篌。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6)老鱼、瘦蛟,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翩翩起舞。

(7)吴质,吴刚,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彻夜不眠,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8)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9)云,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10)十二门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人们陶醉在美妙的弦乐声中,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

昆山玉碎(壮其声之清脆)有时激越得像昆仑美玉碎裂的声音,

凤凰叫(壮其声之和缓)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对舞唱和的声音,

芙蓉泣露(壮其声之惨淡)有时凄伤哀怨,像是带露荷花在哭泣。

香兰笑(壮其声之冶丽)有时又明快欢乐,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

5、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声音。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6、举出运用拟声手法描摹音乐得例子(白居易的《琵琶行》)。

让我们回顾《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思考:如此的比喻描写凸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间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银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五)、比较鉴赏:。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2)风格迥异:

《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李凭箜篌引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清朝方扶南有过这样一段评价:“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我们已经领略过,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泣鬼”的。

二、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解题。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李凭箜篌引教案

1.读熟诗歌。

2.收集相关的文学常识。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的不同手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之美。

2.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歌塑造的意境,读懂诗意。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诗歌的写法。

4、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李凭箜篌引》《琵琶行》在写法上的不同。

5、用学过的手法表现乐曲《赛马》,巩固提高。

一、导入新课:

清朝方扶南有过这样一段评价:“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我们已经领略过,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泣鬼”的。

二、自主学习。

1、收集关于作者的资料。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其作品继承前代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新奇瑰丽的意境。故后人称其为“诗鬼”。

2、了解作者李凭。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3、认识“行”这种文体。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4、了解箜篌这种乐器。

“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它一般有23根弦。

三、读一读,赏箜篌曲之美。

1、提生朗读,了解预习情况。纠错。

2、聆听录音,感受朗读的魅力,学一学。

3、自由朗读,体会诗歌朗读的乐趣。

4、风采展示,比一比,谁的朗读最精彩: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参赛。

四、交流研讨。

(一)、说一说,感意境之美。

1、要求:选取你喜欢的诗句,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歌塑造的意境。

(本题设计意图:李贺的诗是很难懂的,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明确:

例如:我喜欢“芙蓉泣露香兰笑”

这句诗的意境是:那曲尽妙处的箜篌声,其凄婉动人,犹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诉的荷花,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吗?忽而,乐曲又彷佛想起了一阵阵欢愉的笑声,这大概是秋之骄子——那高雅不凡的幽兰吧?你看,它笑得那么欣悦,那么美好,笑得张开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犹如嫣然含笑的少女。

2、学生各抒己见后,总结:

(二)、议一议,明手法之妙。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箜篌曲之美的?

明确:a.侧面烘托,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b.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c.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

(三)、比一比,解同中之异。

明确:

白居易的《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是直接描写,只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为侧面烘托。《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音乐本身着墨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正面写音乐,其余全为侧面烘托手法。

五、学一学,写乐曲之美。

听笛子独奏《赛马》,请大家试着用学过的手法把这段乐曲表现出来。

六、各抒己见,盘点收获。

七、布置作业:

1、默写诗句。

2、把课上描摹声音的语段整理成篇。

1、本节课紧扣目标设计,“读熟诗句—理解诗意—分析写法—比较阅读”各环节循序渐进,完成比较顺利。其中“拓展延伸”环节,学生听到《赛马》全都活跃起来,写作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这让我很惊喜。

2、不足:因为时间关系,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些少了。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赏析诗歌描摹声音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诗的内容,理解诗人想象中的形象。

2、学习描摹声音的方法,还原音乐旋律。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课:听音乐,必然产生联想,这是音乐为听众提供的自由空间,沧海桑田应有尽有,喜怒哀乐说来就来,在音乐的世界里,可以宣泄自己的情感,让灵魂得到洗涤。一唱三叹,回肠荡气,余音袅袅,绕梁三日。这就是音乐的魔力,而描绘音乐则需要文学家的如花妙笔。

二、有关作者:宋代以来,不少学者、诗人常用“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来形容唐朝两位著名诗人。长吉是李贺的字,“鬼才”,并非只说他喜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而主要是指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意境新颖诡异,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可见,李贺诗歌在唐朝诗坛上占有独特的位置。

李贺(790-816)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破败,家境贫困。他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但一生只作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死时年仅27岁。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传说他每次出门,跟随的书僮身上总背一只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在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四、诗歌赏析:

第一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第二段: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用“昆山玉碎”来相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下句承接“十二门”所营造的时空感来写。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此时,整个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首句的“高秋”和这里的“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

第三段: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写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q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这首诗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

五、课堂讨论: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要点提示: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李凭箜篌引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问题。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两句用“吴丝”“蜀桐”突出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借箜篌构造精良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b.诗的前四句虽然交代了弹奏的时间、地点、人物,但却并未按一般的顺序来写,而是先写琴、写声,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之力,“空山凝云”一句,更有以实写虚之妙。

c.诗的七、八两句用语平实,说的是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就连皇帝也被乐声打动,突出了箜篌声的高亢嘹亮,李凭弹奏箜篌技艺的高超。

d.“梦入”两句,用“老”和“瘦”两个看似干枯的字眼修饰鱼蚊,突出本己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鱼蛟,竟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e.整首诗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和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既表达了对李凭演奏技艺的赞赏,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思。

16.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对一个2分,全对5分。)。

16.“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观乐声的起伏多变。(2分)“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2分)“昆山玉碎”写声音的重浊,“凤凰叫”写声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2分)。

李凭箜篌引教案

诗的唐朝也是音乐的唐朝,诗与音乐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有三桩姻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就是被清人方扶南称为“摹写声音的至文”的三首诗: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唐诗人李贺的这篇浪漫主义珍品《李凭箜篌引》。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传说他每次出门,跟随的书僮身上总背一只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在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

1、我们先替李凭设计一张演奏会海报,画面上应有什么?

时间:高秋(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地点:中国晚唐(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乐器:箜篌(“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演奏者:李凭: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她精湛的技艺受到了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所以李贺才用他的如花妙笔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2、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

(1)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

(2)素女,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3)紫皇,“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被音乐打动。

(5)神妪,成夫人。神仙婆婆,好音乐,能弹箜篌。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6)老鱼、瘦蛟,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翩翩起舞。

(7)吴质,吴刚,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彻夜不眠,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8)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9)云,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10)十二门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人们陶醉在美妙的弦乐声中,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

昆山玉碎(壮其声之清脆)有时激越得像昆仑美玉碎裂的声音,

凤凰叫(壮其声之和缓)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对舞唱和的声音,

芙蓉泣露(壮其声之惨淡)有时凄伤哀怨,像是带露荷花在哭泣。

香兰笑(壮其声之冶丽)有时又明快欢乐,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

5、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声音。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6、举出运用拟声手法描摹音乐得例子(白居易的《琵琶行》)。

让我们回顾《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思考:如此的比喻描写凸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间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银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2)风格迥异:《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李凭箜篌引高一语文教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11分)。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两句用“吴丝”“蜀桐”突出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借箜篌构造精良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b.诗的前四句虽然交代了弹奏的时间、地点、人物,但却并未按一般的顺序来写,而是先写琴、写声,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之力,“空山凝云”一句,更有以实写虚之妙。

c.诗的七、八两句用语平实,说的是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就连皇帝也被乐声打动,突出了箜篌声的高亢嘹亮,李凭弹奏箜篌技艺的高超。

d.“梦入”两句,用“老”和“瘦”两个看似干枯的字眼修饰鱼蚊,突出本己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鱼蛟,竟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e.整首诗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和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既表达了对李凭演奏技艺的赞赏,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思。

16.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对一个2分,全对5分。)。

16.“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观乐声的起伏多变。(2分)“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2分)“昆山玉碎”写声音的重浊,“凤凰叫”写声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2分)。

李凭箜篌引北师大版初三语文教案

2.感受李贺的浪漫主义风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鉴赏诗歌的美掌握侧面描写的方法。

2.通过比较三首同题材诗歌的写作手法,拥有对同题材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的习惯。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唐朝,是诗的天堂,更是李氏诗人独放异彩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幻灯)飘逸;“诗鬼”李贺,怪异;诗人李商隐,忧郁,可以说是风格迥异,姹紫嫣红。这里我要隆重推出李贺,因为他少年时便才华横溢,名满天下,独领一代风骚。他以大胆的夸张和瑰丽的想象赢得了很多人的青睐。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他的描写音乐的佳作——《李凭箜篌引》。题目中的“引”是古体诗的标志。李凭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乐师,人气直追盛唐李龟年,有诗为证“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李凭箜篌引教案

1、感受音乐,把音乐和形象结合起来。

2、鉴赏诗歌是如何表现音乐之美的,了解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分析比较本诗和《琵琶行》描摹音乐的区别。

学生讨论回答。

示例:

(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教师台词:“下面有请获奖者上台领奖”

(2)、播放《二泉映月》,教师台词:“小强,你死的好惨啊!”

2、总结明确:音乐和形象密切联系,而且互通,音乐和形象一致,则会和形象相得益彰。反之,会是什么情况呢?(将刚才的音乐和台词交叉搭配,产生令人捧腹的效果)。

3、提问:如何将听觉的音乐转化为视觉的形象?我们以前在《琵琶行》中已经对此有了了解。

4、复习《琵琶行》中的相关语句。(学生集体背诵“忽闻水上琵琶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段)导入:今天我们要学的《李凭箜篌引》也是这样的一首诗歌。(板书诗题)。

1、释题。

李凭: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善弹箜篌。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引:诗歌体裁。

2、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

3、思考讨论:诗歌是如何描绘声音的?

明确:

(1)、从描写角度看: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属正面描写,“吴丝蜀桐张高秋”和“李凭中国弹箜篌”两句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和乐器特点,其余均属侧面描写音乐。

(2)、从修辞角度看:通感和夸张。

通感:“芙蓉泣露”(乐声惨淡)。

夸张:“空山凝云颓不流”、“动紫皇”、“石破天惊”等。

(3)、从内容风格:浪漫主义,通过深神话表现音乐世界,听到音乐就如同恍到仙境,更显音乐之神奇和感染力。

4、难点讨论:“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为什么选取并不漂亮的物来入诗?

明确:老鱼、瘦蛟本已年迈体弱,应在水下静养,可听到乐音,竟跳出水面,翩翩起舞,音乐之感召力更加突出。

比较本诗和《琵琶行》在表现音乐上的区别。

学生讨论后明确:

从描写角度看,《琵琶行》多为对音乐的正面描写,而《李凭箜篌引》多为侧面描写。

从内容看,《李凭箜篌引》为纯描摹声音,而《琵琶行》在描摹声音时也在叙事和抒情,风格感伤。

四、再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意境。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是中唐诗人李贺的一首运用古乐府的体裁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歌。诗人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驰骋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极力描摹和渲染李凭弹奏箜篌惊天地、泣鬼神、动人心的音乐效果,创造出奇异而美丽的幻觉世界,产生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我们读李贺此诗,可采用精讲点拨法和鉴赏分析法,通过赏析诗的内容,领悟李贺怎样用妙手彩笔,描绘了千年前李凭箜篌发出的绝响;通过品味诗的意境,感受李贺怎样把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的。进一步体会李贺善于独辟蹊径的艺术特色。从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赏析诗的内容,领悟诗中运用不同手法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3、品味诗的意境,体会李凭演奏的高超技艺。

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把握意象,感悟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箜篌曲的特点与变化。

3.学习掌握诗中描写音乐的手法。

精讲点拨法鉴赏分析法

诵读法讨论法互评法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或是在电视上,都见过那些乐器?(学生畅所欲言)你见过这样的乐器吗?(出示课件)(生摇头)这就是箜篌,现在这种乐器已很少见了,可在一千年前的唐朝,有一位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可见他技艺之精湛,身价之高,他就是李凭。一流的乐师李凭用最好的乐器,弹奏美妙的乐曲之时,巧遇了才华横溢的诗人李贺,高山流水心有灵犀,这位诗人浮想联翩,妙笔生辉,造就了《李凭箜篌引》这首千古不朽的诗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贺的这首描摹音乐的著名诗篇,去聆听李凭演奏箜篌发出的千古绝唱。

二、听读感悟(出示课件)

三、自读赏析(出示课件)

2、整体上诗歌通过这一系列意象,表现了箜篌曲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意象乐曲特点及变化手法效果

总结提升品读巩固

师: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诗人却是如何描写箜篌演奏出来的音乐的?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教师引导分析:

吴丝蜀桐:“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言音乐之美,先说乐器之精。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突出音乐的高雅。

高秋:秋高气爽,天空明亮透澈,自然看起来格外高远。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

张高秋:不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更易引起联想:音乐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霄——像礼花一样,起于弦上一点然后发散到长空去。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为之动容,凄然停步仿佛在俯首谛听。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教师引导分析:

从侧面写出了音乐声的感人肺腑。它和上面的“空山”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面对这样出神入化的音乐,人们不仅要问,这是谁呀?能够弹奏也这么感人的音乐?原来这是李凭在国都之中弹奏箜篌。

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师:为什么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呢?(生朗读,思考)

生: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教师引导分析:

这两句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

a、“昆山”句是以声写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用“昆山玉碎”来相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b、“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师:“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生思考,讨论)

生:“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教师引导分析:

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寒冷也感觉不到了。

紫皇: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箜篌上的那二十三根丝弦弹奏出的妙音,连天上的玉皇大帝和人间的皇帝都为之感动。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仙府。

师小结:首句的“高秋”和这里的“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以下六句,诗人就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教师引导分析:

这两句诗写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教师引导分析:

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

教:不但是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无比赞赏,就是誉之为仙乐了。

老、瘦: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鱼之愈老,活动意识愈淡,而今这沉稳的老鱼居然跳起波来,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蛟乃龙之健者,而今瘦了,想见是大病之中或者之后,如此瘦蛟而能翩然起舞,可见音乐己使之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教师引导分析:

舞蹈完成,乐曲结束。但是,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还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去。 听众听得入了迷,曲已终而意犹未尽。

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所用艺术手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样,都是侧面描写,表现音乐终结后,听众却沉浸在音乐所带来的情绪中久久不能脱出。

四、听音乐,写句子(出示课件)

这音乐,让我仿佛听到;

这音乐,让我有如看到。

五、写一写,感受文学魅力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曲旋律或一首歌曲,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

请你用动情的语言抒写出来。

要求:

(1)要有侧面描写;

(2)至少要运用两种修辞方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4)不少于200字。

六、课堂总结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 方扶南 《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仅仅活了二十七岁的李贺,竟然与白居易,韩愈相提并论,可见他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他们都描摹了一段美妙的音乐,都神奇地再现了一种艺术境界,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地、泣鬼神。请同学们齐读全诗,再一次领悟李贺的妙手彩笔。(下课)

李凭箜篌引

李贺

描摹乐声形象鲜明

演奏技艺高超

借乐想象新奇瑰丽

一抹红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宗室远支。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2、解题。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三、欣赏流程。

(一)朗读。

调动多种朗读形式(略)。

(二)阅读赏析。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第二段: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用“昆山玉碎”来相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下句承接“十二门”所营造的时空感来写。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此时,整个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首句的“高秋”和这里的“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

第三段: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写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q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

预习布置预习《长相思》。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过程与技能: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探讨李贺诗的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涵咏  探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题解:

四.涵咏诗韵,初步感知。

1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感悟朗读。

2读后生生互评,注意把握情感。

3叫一学生再次朗读,把握情感基调。

本诗的主色调凄怆激昂,但也有哀婉柔和的情绪,甚至有稍纵即逝的情绪。

4学生齐读。

五.赏析诗文。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六.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八、作业:

1.背诵全诗。

2.《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从摹写音乐的不同手法方面比较鉴赏分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制作的精美箜篌,在深秋里弹奏,灵彻的琴声,使空中的云彩凝垂不流。

湘娥感动泪洒斑竹,素女聆听满怀哀愁。这是乐师李凭,在京城演奏箜篌。

乐声时而像昆山玉碎,时而像凤凰悠鸣,时而使荷花泫露而泣,时而使香兰含笑开口。

长安城十二门前,消融了寒秋的冷光,二十三弦的清响惊动了九霄之上的紫皇。

乐声冲上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惊得五色石破,引来秋雨啾啾。

梦幻中进入神山教神妪弹奏,乐声使老鱼跃波倾听,瘦蛟翻江跳舞。

月宫里吴刚彻夜不眠倚着桂树,寒露斜飞,打湿了凝神静听的玉兔。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象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上一篇:且从名诗“听”妙曲——读《李凭箜篌引》。

李贺《李凭箜篌引》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句):李凭出场。

第二部分(5、6句):正描乐声。

第三部分(7—14句):侧描音乐效果。

第一部分: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第二部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用“昆山玉碎”来相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下句承接“十二门”所营造的时空感来写。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此时,整个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首句的“高秋”和这里的“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

第三部分: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写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问题探究,师生讨论:

1、文中演奏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时间:蜀丝吴桐张高秋。

2、诗人是如何安排李凭出场的?这样表达有何妙处?

明确:先写琴,写声,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3、描写音乐关键是化抽象为具体,李贺怎么描写李凭弹箜篌的呢?

(1)侧面描写。

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2)正面描写。

这两句正面描写乐声,分别运用什么方法?表现了乐声的什么特色?

明确:前句以声写声,后句以形写声。有密有疏,有悲有欢。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3)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寒冷也感觉不到了。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世扩大到仙府。

(4)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5)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6)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

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

这些饱含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7)第四联“紫皇”一语双关,兼指当时的皇帝和天帝。联系下文,其意义仅在于此吗?

明确:这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8)第五联中哪一个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

明确:“逗”

(9)六联中诗人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何妙处?

明确:诗人运用反衬的手法,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10)后八句描写乐声,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用了那些表现手法?

明确:以音响效果,侧面烘托弹奏者的技艺高超。同时想象丰富,动静结合。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明湖居听书》(刘鹗):

1、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3、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播放韩红《青藏高原》,请同学试着把听这首歌曲的感受说出来。

二、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解题。

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四、朗读(略)。

五、作品阅读赏析。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第二段: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用“昆山玉碎”来相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下句承接“十二门”所营造的时空感来写。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此时,整个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首句的“高秋”和这里的“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

第三段: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写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q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这首诗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

《李凭箜篌引》古诗翻译

课前预习:

1、读熟诗歌。

2、收集相关的文学常识。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评价任务: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之美。

2、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歌塑造的意境,读懂诗意。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诗歌的写法。

4、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李凭箜篌引》《琵琶行》在写法上的不同。

5、用学过的手法表现乐曲《赛马》,巩固提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朝方扶南有过这样一段评价:“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我们已经领略过,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泣鬼”的。

二、自主学习。

1、收集关于作者的资料。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其作品继承前代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新奇瑰丽的意境。故后人称其为“诗鬼”。

2、了解作者李凭。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3、认识“行”这种文体。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4、了解箜篌这种乐器。

“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它一般有23根弦。

三、读一读,赏箜篌曲之美。

1、提生朗读,了解预习情况。纠错。

2、聆听录音,感受朗读的魅力,学一学。

3、自由朗读,体会诗歌朗读的乐趣。

4、风采展示,比一比,谁的朗读最精彩: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参赛。

四、交流研讨。

(一)说一说,感意境之美。

1、要求:选取你喜欢的诗句,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歌塑造的意境。

(本题设计意图:李贺的诗是很难懂的,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明确:

例如:我喜欢“芙蓉泣露香兰笑”。

这句诗的意境是:那曲尽妙处的箜篌声,其凄婉动人,犹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诉的荷花,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吗?忽而,乐曲又彷佛想起了一阵阵欢愉的笑声,这大概是秋之骄子――那高雅不凡的幽兰吧?你看,它笑得那么欣悦,那么美好,笑得张开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犹如嫣然含笑的少女。

2、学生各抒己见后,总结:

(二)议一议,明手法之妙。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箜篌曲之美的?

明确:

a、侧面烘托,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b、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c、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

(三)比一比,解同中之异。

明确:

白居易的《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是直接描写,只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为侧面烘托。《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音乐本身着墨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正面写音乐,其余全为侧面烘托手法。

五、学一学,写乐曲之美。

听笛子独奏《赛马》,请大家试着用学过的手法把这段乐曲表现出来。

六、各抒己见,盘点收获。

七、布置作业:

1、默写诗句。

2、把课上描摹声音的语段整理成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紧扣目标设计,“读熟诗句―理解诗意―分析写法―比较阅读”各环节循序渐进,完成比较顺利。其中“拓展延伸”环节,学生听到《赛马》全都活跃起来,写作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这让我很惊喜。

2、不足:因为时间关系,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些少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 02-19 纪律合格心得体会总结范文(18篇)
    总结范文是根据某一主题,对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文体。以下是一些个人经历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帮助。教学纪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守的
  • 02-19 初入煤矿的心得体会(优质21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的一种个人经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自己。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文段,读完后或许可以给我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经过一个多月的
  • 02-19 正确的借条格式范文(14篇)
    借款合同是借贷双方达成共识的文件,用于确保合同成立和执行的有效性。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借款合同的写作要点,以下是一些范例供参考。现因借款人___因经营___(
  • 02-19 律师助理实习总结(热门23篇)
    在实习结束之际,撰写一份实习总结,对自己的实习经验进行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请注意,这些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你一些写实习总结的启发和思路。20xx年1月,我进入
  • 02-19 校庆讲座心得体会(优质19篇)
    我在这段时间里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只有对自己有高要求,才能真正发掘出自己的潜力。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益匪浅!尤其是高金英老师
  • 02-19 好学心得体会和方法范文(18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交流。
  • 02-19 植树节活动方案美篇(精选23篇)
    活动方案是活动组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活动策划和执行。我们精选了一些创新的活动方案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思考和启发。
  • 02-19 护理学院护士节主持稿(精选17篇)
    非常高兴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担任主持人,感谢各位的支持和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一系列精彩节目,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好
  • 02-19 单位工会团建活动方案(优秀14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明确具体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步骤,以便实施和监督。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活动方案分享,希望对大家的活动策划有所启发。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
  • 02-19 个人申请廉租房承诺书大全(20篇)
    租房能够满足短期居住需求,如临时工作、旅游、学习考试等,租房的灵活性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些特殊情况。下面是一些租房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找到理想的租房房源有所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